第四章 有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
大学有机化学反应历程0.

+ C H3O H
H+
H+
C H2 =C H C H C H2 C H3O Cl
C H2 C H =C H C H3O
C H2 Cl
【例8】
H3C Cl
C H2
HCl
H3C Cl
Cl CH3 +
H3C Cl
C H3 Cl
【解】
H3C Cl CH 2
HCl
H3C Cl
+
CH 3
①
按 ①
Cl
H 3C Cl
Cl:Cl
(2) 链的传递
hv or
+
2 Cl.
Cl .
CH3
+
H
H Cl CH3Cl
+
+
CH3 .
CH3 .
Cl2
Cl.
(3) 链的终止
Cl . CH3. CH3.
+ +
Cl . CH3. Cl .
Cl2 CH3CH3 CH3Cl
+
【例1】
C6H5C H2C H3 + C l2 hν C6H5C HC H 3 Cl 14.5 + C6H5C H2C H2C l 1
C H2C H3
H+
C H3
思考题:
七、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
羰基的亲核加成反应历程可分为简单亲核加成反应和加成
-消去反应历程。
(一) 简单亲核加成反应 这里包括与HCN、NaHSO3、ROH的加成,其中以与 ROH的加成(即:缩醛反应)最为重要。 【例13】写出下面反应的反应历程。
C H2C H2C H2C HO OH + C H3C H2O H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

大学有机化学总结————————————————————————————————作者:————————————————————————————————日期:有机化学复习总结一、试剂的分类与试剂的酸碱性1、自由(游离)基引发剂在自由基反应中能够产生自由基的试剂叫自由基引发剂(free radical initiator),产生自由基的过程叫链引发。
如:Cl2、Br2是自由基引发剂,此外,过氧化氢、过氧化苯甲酰、偶氮二异丁氰、过硫酸铵等也是常用的自由基引发剂。
少量的自由基引发剂就可引发反应,使反应进行下去。
2、亲电试剂简单地说,对电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就叫亲电试剂(electrophilic reagent)。
亲电试剂一般都是带正电荷的试剂或具有空的p轨道或d轨道,能够接受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H+、Cl+、Br+、RCH2+、CH3CO+、NO2+、+SO3H、SO3、BF3、AlCl3等,都是亲电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够接受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酸(Lewis acid),因此,路易斯酸就是亲电试剂或亲电试剂的催化剂。
3、亲核试剂对电子没有亲合力,但对带正电荷或部分正电荷的碳原子具有亲合力的试剂叫亲核试剂(nucleophilic reagent)。
亲核试剂一般是带负电荷的试剂或是带有未共用电子对的中性分子,如:OH-、HS-、CN-、NH2-、RCH2-、RO-、RS-、PhO-、RCOO-、X-、H2O、ROH、ROR、NH3、RNH2等,都是亲核试剂。
在反应过程中,能够给出电子对试剂,就是路易斯碱(Lewis base),因此,路易斯碱也是亲核试剂。
4、试剂的分类标准在离子型反应中,亲电试剂和亲核试剂是一对对立的矛盾。
如:CH3ONa+ CH3Br→CH3O CH3 + NaBr的反应中,Na+和+CH3是亲电试剂,而CH3O-和Br-是亲核试剂。
这个反应究竟是亲反应还是亲核反应呢?一般规定,是以在反应是最先与碳原子形成共价键的试剂为判断标准。
碳正离子

有机活性中间体——碳正离子的研究一、碳正离子的生成在有机化学反应中碳正离子可以通过不同的方法产生,主要有以下三种。
1、直接离子化[1]在化合物的离解过程中,以共价键的异裂方式产生碳正离子。
最常见的为卤代烃的异裂,在离解过程中,与碳原子相连的卤原子带着一对电子离去,产生碳正离子。
R —X →R + +X - 在这个反应中,极性溶剂的溶剂化作用是生成碳正离子的重要条件。
反应是可逆的,反应生成难溶物或用SbF 5作为Lewis 酸生成稳定SbF 6一, 会使反应向右进行,有利于碳正离子的生成。
R —Br+ Ag +→R ++ AgBr ; R —F+SbF5→R ++SbF 6-。
但是醇、醚、酰卤在酸或Lewis 酸的催化下也可以离解为碳正离子。
R 一0H → R +-OH 2→R ++H 20 ; CH 3COF+BF 3-→CH 3CO ++BF 4-利用超强酸可以从非极性化合物如烷烃中,夺取负氢离子而生成碳正离子。
(CH 3)3CH + SbF 5·FSO 3H →(CH 3)3C ++ SbF 5·FSO 3-+H 2 2、间接离子化[2]主要由其它正离子对中性分子加成而产生的碳正离子,最常见的为烯烃的亲电加成反应和芳环上的亲电取代反应。
CCH;+NO223、其它生成的途径由其它较容易获得的碳正离子转换成较稳定的难以获得的碳正离子。
常见的有重氮基正离子脱N 2而生成碳正离子。
RN R +N2 ;N 2+N2二、碳正离子的结构碳正离子带有正电荷,其结构是由其本身所决定的,碳正离子的中心碳原子为三价,价电子层仅有六个电子,根据杂化轨道理论,其构型有两种可能:一种是中心碳原子处于sp 3杂化状态下的角锥构型,另一种是中心碳原子处于sp 2杂化状态下的平面构型(见下图)。
SP3杂化角锥构型 SP2杂化平面构型在这两种构型中,以平面构型比较稳定,这一方面是由于平面构型中与碳原子相连的三个基团相距最远,空间位阻最小;另一方面是sp2杂化的s成份较多,电子更靠近于原子核,也更为稳定;再一方面空的P轨道伸展于平面两侧,便于溶剂化。
活性中间体及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碳负离子
总结词
具有负电荷的碳原子,是亲核试剂,稳定性受电子效应影响。
详细描述
碳负离子是亲核反应中的关键活性中间体,通常由富电子的碳原子与带负电荷的基团结合形成。由于 负电荷的集中,碳负离子具有稳定性,其稳定性同样受电子效应影响。在有机合成中,碳负离子可以 作为中间体,参与多种反应,如取代、加成和消除等。
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问题
总结词
稳定性问题是活性中间体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因为它们通常具有较高的反应活性,容 易发生副反应或自分解。
详细描述
在有机合成中,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对其应用至关重要。由于活性中间体的高反应性, 它们在合成过程中往往容易发生副反应或自分解,导致产物的纯度和收率降低。为了解 决这一问题,研究者们通常采取一系列策略,如优化反应条件、使用稳定剂或保护基等,
多步骤合成
活性中间体在多步骤合成中起到关键作用,通过 一系列的反应步骤实现复杂有机分子的合成。
串联反应
利用活性中间体的性质,将多个反应串联起来, 一步完成多个化学键的生成,简化合成过程。
组合化学
利用活性中间体在组合化学中的反应,实现大量 不同有机分子的快速合成和筛选。
04
活性中间体在有机合成中的 挑战与解决方案
05
未来展望
新型活性中间体的开发
探索新型的活性中间体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将会有更多新型的活性中间体 被发现和开发出来,这些新型的活性中间体将会在有机合 成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
深入研究活性中间体的性质
为了更好地利用活性中间体,需要对其性质进行更加深入 的研究,包括其稳定性、反应性、选择性等方面的研究。
以增加活性中间体的稳定性。
活性中间体的选择性控制
要点一
有机化学反应的机理16

第四章有机反应机理第一节有机化学反应的分类一、从有机反应中反应物与产物的结构变化进行分类1.取代反应分子中一个原子或基团被另一个原子或基团所代替的反应。
2.加成反应两个分子结合产生一个分子的反应。
加成反应常常发生在重键上但也可以发生在小环化合物中。
3.消除反应两个原子或基团从一个分子中脱除的反应称为消除反应。
消除反应在形式上是加成反应的逆反应。
a.从同一个原子脱除两个基团产生卡宾的反应称为α消除反应。
b.从相邻两个原子上脱除两个原子或基团形成重键的反应称为β消除反应。
c.从不相邻两个原子(1,3-位)上脱除两个原子或基团形成环状化合物的反应称为γ消除反应。
4.重排反应碳骨架发生变化的反应称为重排反应。
5.氧化-还原反应氢原子减少或氧原子增加的反应称为氧化反应而氢原子增加或氧原子减少的反应称为还原反应。
二、从有机合成的角度将有机化学反应进行分类1.酸碱反应酸和碱反应生成盐。
2.官能团的转化反应a.一种官能团转变成另一种官能团的反应b.增加官能团的反应c.除去官能团的反应3.碳碳键的形成反应这类反应是极其重要的反应。
通过这类反应化学家可以从简单的原料合成复杂的有机分子,例如Aldol反应。
许多重要的形成碳碳键的反应是以发现者的名字命名的例如Corey-House反应、Grignard反应、Wittig反应、Claisen 反应、Michael加成反应和Diels-Alder反应等等。
4.碳碳键的断裂反应碳碳键的氧化断裂反应或其它断裂碳碳键的反应如逆-Claisen反应和逆-Diels-Alder反应等。
5.骨架变化的重排反应三、根据有机反应所形成的活性中间体和过渡态进行分类 1.自由基反应(自由基中间体) 2.离子反应(极性反应)亲电试剂与亲核试剂的反应(正离子,负离子中间体)。
3.分子反应(协同反应)—周环反应(无中间体)协同反应σ键迁移反应环加成反应电环化反应四、根据反应前后反应中心原子配位数的变化进行分类 1.取代反应取代反应亲核取代反应亲电取代反应自由基取代反应2.消除反应消除反应1,2-1,3-1,1-E1E2E1cb消除消除消除3.加成反应加成反应亲核加成反应亲电加成反应自由基加成反应第二节 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一、常见的活性中间体反应发生的途径和方式称作机理。
2 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H2C CH2 H3C CH2 CH-NH2
50%
β - 插入
H2C CH2 H3CHC N H CH2
c.重排反应 (一般是烷基乃春重排) P88 .. R-C-N: RCH=NH 亚胺 (Schiff碱) H d.二聚
30%
2Ar-N:
Ar-N=NAr
Chapter 2
六.苯炔 (Benzyne)
Chapter 2
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三.游离基(自由基 free radical)
自由基的反应一般有以下六种: ①偶联与歧化反应(偶联指二聚, 歧化一般是自由基夺取原子的反应) ②碎裂反应 ③重排反应(重排一般是芳基的迁移) ④取代反应(卤代等) ⑤自氧化反应 ⑥加成反应
Chapter 2
四.卡宾 (Carbenes)
b
Chapter 2
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四.卡宾 (Carbenes)
H
CH2
H
H
C
H
sp2杂化 单线态
a b
sp杂化 三线态
CH2( )
惰性气体
CH2( )
液相中——以单线态进行 惰性气体中,光敏剂中——以三线态进行
Chapter 2
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卡宾的类型:
①:CH2, :CHR, :CRR’ (R为烷基) ②:CHX, :CRX, :CXX’ (X为卤素) ③:CHY, :CRY, :CYZ (Y、Z为-OR、-SR、 -CN、-COOR等基团) ④CR2=C:,CR2=C=C
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卡宾是一类包含只有六个价电子的两价碳原子 化合物的总称,其中四个价电子在二个共价键 上,另外两个电子未成键。其中最简单的是亚 甲基,其它可看作亚甲基的衍生物。 1.卡宾的结构、类型及命名 a.两个电子占据同一轨道,自旋相反 b.两个电子各占一个轨道,自旋相同或相反
有机反应活性中间体

常用氧化还原剂: Fe2+/Fe3+、Cu+/Cu2+、Ti2+/Ti3+、Co3+/Co2+等。
H2O2 + Fe2+ RCOOH + Fe2+
HO + OH- + Fe3+ RCO + OH- + Fe3+
采用电解法也能够产生自由基。
阳极:RCOO- -e R + CO2
阴极:2 R C R +e 2 R C R
可能填充方式:a)2个电子占据1个轨道,自旋相反; b)2个电子各自占据1个轨道,其自旋方宾
三线态卡宾
单线态、三线态是光谱学上旳术语。
一般以为:单线态卡宾中心碳原子采用sp2杂化,三线态 卡宾中心碳原子采用sp杂化,可被看成是双自由基。理 论上,单线态键角应为120º,三线态键角应为180º,实 际并非如此。
R H2O
b、对不饱和键旳加成
CZ H
C ZH
Z: O,C,S,N
CC
HCl
CC
Cl
C O H C OH
C OH
c、由其他正离子转化而生成
NH2 NaNO3
N2
HCl
HH
Ph3CSbF6
N2
SbF6
(3)非经典碳正离子
Brown和Schleyer以为:假如能用个别旳路易斯构 造式来表达,其碳正离子旳价电子层有六个电子, 与三个原子或原子团相连,如+CH3,R3C+等称为 经典碳正离子。
三线态卡宾
(2)卡宾旳生成
能形成卡宾旳化合物:HCCl3、CH2=C=O、CH2N2
主要有下列几种方式: 1)-消除反应
高等有机化学第四章有机反应中间体解析

正电荷分散程度大
共轭体系的数目越多,正碳离子越稳定:
CH2 CH 3C > CH2 CH 2CH > CH2 CHCH2
当共轭体系上连有取代基时,供电子基团使正碳离子 稳定性增加;吸电子基团使其稳定性减弱:
CH3
CH2 >
CH2 > O2N
CH2
环丙甲基正离子比苄基正离子还稳定:
3C >
2CH > CH2 >
含有带负电荷的三价碳原子的原子团。 是最早被确认的活性中间体
1、碳负离子的结构
两种构型: 未共用电子对占据p轨道
未共用电子对占据sp3杂化轨道
有利构型!
桥头碳负离子 角锥结构可以快速翻转,不具有手性
三元环碳负离子难于翻转 得到构型保持的氘代产物
当碳负离子与相邻的不饱和体系共轭时,平面结 构变为有利结构
CH2
环丙甲基正离子的结构:
C
其结果是使正电荷分散
CH2
空的 p 轨道与弯曲轨道的交盖
随着环丙基的数目增多,
CH2
CH2
正碳离子稳定性提高。
直接与杂原子相连的碳正离子结构:
氧上未共有电子对所 占 p 轨道 与中心碳原子上的空的 p轨道 侧面交盖,未共有电子对离域, 正电荷分散。
CH3 O CH2
CH3O CH2
HC CH
NaNH3 液 NH3
HC CNa
NH3
Ph3C H
NaNH3 液 NH3
Ph3CNa
NH3
CH3COCH2COOEt NaOEt CH3COCHCOOEt
常用的碱 ■ 有机锂试剂:n-BuLi, PhLi, MeLi ■ KOBut ■ LDA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H3)3C+ > (CH3)2CH+ > CH3CH2+ > CH3+
F-CH2CH2+ < H-CH2CH2+
由于共轭效应引起的离子稳定性 :
(CH2=CH) 3C+ > (CH2=CH)2CH+ > CH2=CH-CH2+
CH3-O-CH2+
R-C=O:
+
具有芳香性的环状正碳离子稳定。
极性的非质子溶剂如二甲基亚砜(DMSO, CH3SOCH3),它虽然能够溶剂化正离子,但并 不能有效的溶剂化负离子,因为没有活泼氢可以 形成氢键,这样负离子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将更 为活泼(即不稳定),所以如选择不同的溶剂, 往往可以直接影响负离子的活泼性。 如甲氧基负离子的碱性,在极性非质子溶剂中比 在极性质子溶剂中要强得多。原因是在质子溶剂 如甲醇中,可以形成强的氢键而溶剂化,从而稳 定了甲氧基负离子,而在非质子溶剂如DMSO中, 则不能形成氢键而溶剂化,所以活泼,碱性强。
这主要是由于碳原子的2p轨道与磷和硫原 子的空3d轨道相互交盖,使碳原子上处于p 轨道的未共用电子对共轭离域的结果,从 而使负碳离子稳定。
CH3 CH3-P+-CH3 CH3 CH3 CH3-S+-CH3 CH3 CH3-P+-CH2CH3 CH3 CH3-S+-CH2CH3 CH3-P=CH2 CH3 CH3 CH3-S=CH2 硫叶立德 磷叶立德
C
CH3
Br
CH3
C + + BrCH3
(A)
(B)
过渡态I
(C)
活性中间体
第二步,生成C-O键:
CH3 快 CH3 CH3
CH3
C + + OHCH3
CH3
C
CH3 (D)
OH
CH3
C
CH3 (E)
OH
(C)
活性中间体
过渡态 I I
SN1反应的能量变化过程:
Ü Á Ä ¿
(B) (D) (C) E1 (A) H E2
与热解法比较,光解产生的自由基具有明显的优 点:(1)光解可以分解那些在通常温度下不容易 分解或很难分解的强共价键,如偶氮烷类化合物 (热分解困难);(2)由于一定的官能团具有 特定的吸收带,是特定能量的转移,所以光解比 热解具有更大的专一性,副反应少
3.氧化还原反应
一个分子失去或得到一个电子都可产生自由基, 这实际就是氧化或还原的过程,因此通过氧化还 原反应可以生成自由基。 某些金属离子如Fe2+/Fe3+、Cu+/Cu2+、Ti2+/Ti3+ 是常用的产生自由基的氧化还原剂。通过氧化还 原产生的自由基常常发生在反应过程中。
Cl Cl-CCl > F F-CF Cl Cl-CCl Cl C=Cl Cl
§4-3自由基
一. 自由基的生成
1.热解 在加热的情况下,共价键发生均裂而产生 自由基。 ∆ R-R R·+ R·
与产生正碳离子和负碳离子的异裂不同,异裂常 常要借助于极性溶剂和极性的环境,而共价键的 均裂一般在气相或非极性溶剂(或弱极性溶剂) 中进行,因此均裂的难易主要取决于共价键的强 度,即键的离解能。 通常离解能较小的分子,不需要很高的温度即可 产生均裂生成自由基。如:
-C-O-O-CCO2 O CH3 CN O CH3 CN
80-100℃ 80-100℃
-COO·
·+
CH3 CH3-C· + N2 CN
CH3-C-N=N-C-CH3
2.光解
在可见光或紫外光的照射下,某些分子能分解产 生自由基。 hv Cl:Cl 2Cl· hv CH3C=O CH3·+ CH3CO· CH3·+ CO CH3
COOH CH2 COOH
CO2
-CH COOH 2
H+
CH3COOH
3.负离子与碳-碳双键或叁键加成 负离子与碳碳双键或叁键加成也是生成负 碳离子的主要方法之一。 如:
CH≡CH + -OCH3
-CH=CH-OCH 3
H+
CH2=CH-OCH3
二. 负碳离子的结构
不同的负碳离子由于中心碳原子连接的基团不同, 其构型有所不相同。 简单的烃基负离子是sp3杂化的棱锥构型,未共用 电子对占一个sp3杂化轨道。 H R-C- sp3杂化 H 当负碳离子与π键或苯环相连时,则以sp2杂化的平 面构型,以达到最大的交盖,更好的离域。 CH2=CH-CH2sp2杂化
CH3CO-CH2-COOC2H5
C2H5ONa
R:- + BH+ CH≡C-Na+ + NH3
CH3CO-CH-COOC2H5
-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Na+
R-X + Mg
R-MgX
有机金属化合物是负碳离子的重 要来源之一
2.碳-碳键异裂产生负碳离子 有机化合物通过碳-碳键断裂也可产生负碳 离子。如: R-C-OR- + CO2 O
§4-1正碳离子
一、正碳离子的生成
1.中性化合物的异裂-直接离子化
化合物在离解过程中,与碳原子连接的基团带着 一对电子离去,发生共价键的异裂,产生正碳离 子,这是生成正碳子的通常途径。
R-X 如:(CH3)3C-Br
R+ + X(CH3)3C+ + Br –
化合物在离解过程中,极性溶剂的溶剂化 作用是生成正碳离子的重要条件。 反应生成的难溶解的沉淀也可影响平衡, 使反应向右进行,而有利于碳离子的生成。 如Ag+可以起到催化正碳离子生成的作用 R-Br + Ag+ AgBr + R+
NO2
+
NO2+
+
H
-H +
NO2
σ- 络合物
3.由其它正离子生成 正碳离子也可以由其它正离子转变得到。 如重氮基正离子就很容易脱氮而生成芳基 正离子。
二.正碳离子的结构
一般正碳离子是sp2杂化状态,是平面构型, 中心碳原子以三个sp2杂化转道与另外三个 原子或基团成键,三个σ键构成平面,空的 p轨道垂直于此平面,正电荷集中在p轨道 上。
当负碳离子与碳氧、碳氮、氮氧的π键相连时, 由于氮和氧与碳比较具有更大的电负性,能更好 的分散负电荷,使负碳离子更稳定。
-CH -C≡N 2 -CH -C=O 2 -CH 2-N=O
CH3
O
4.芳香性 如环状负离子具有芳香性,稳定。
5.溶剂效应 在所有涉及到的离子反应中,溶剂对参与 反应的离子的稳定化作用是非常明显的。 一般极性的质子溶剂如水能够有效地溶剂 化正离子和负离子,其中正离子是通过与 溶剂分子的未共用电子对偶极作用溶剂化, 而负离子则通过氢键作用溶剂化。
2.诱导效应
负碳离子上连有强的吸电子基时,可以分 散负电荷,使负碳离子稳定。 F CH2(F3C)3C- > F3C- > CH3 当碳原子上连有供电子基时,负电荷难于 分散,稳定性减小。 CH3- >R-CH2- >R2CH- >R3C-
3.共轭效应
当负碳离子与π键直接相连,由于共轭,电子离 域,使负碳离子更稳定。而且连接的π键越多, 负碳离子越稳定。 ( )3C-> ( )2CH- > ( )CH2-
这类中间体称为内鎓盐,也叫叶立德 (ylid),它们分别称为磷叶立德和硫叶立 德,或叫三甲基磷甲基叶立德和二甲基硫 甲基叶立德。 叶立德是一类稳定的活性中间体,可以分 离。 季铵盐负碳离子,氮处于第二周期,没有 空的3d轨道,不能发生这样的离域,因而 季铵盐负碳离子是不稳定的。
第三周期的其它杂原子与负碳离子相连时 也有类似的离域效应,如三氯甲基负离子 比三氟甲基负离子稳定是由于氯有3d空轨 道(处于第三周期)而氟没有3d轨道(处 于第二周期)。
(CH3)3C-H △H/KJ/mol 327 (CH3)2CH-H CH3CH2-H 385 402 CH3-H 423
2.空间效应
除电子效应外,正碳离子的稳定性还受空 间效应的明显制约。如叔>仲>伯稳定性实 际上也是空间效应影响的结果。
3.溶剂效应
溶剂效应对正碳离子的稳定性影响极大, 大多数的正碳离子是在溶液中生成和使用 的,溶剂化在正碳离子形成中起着重要的 作用。如叔丁基溴在水溶液中离子化只需 要83.72KJ/mol的能量,而在气相中离子化 则要837.2KJ/mol的能量,相差10倍。
第四章 有机反应中的活性中间体
在有机化学反应中有些反应是一步完成的如卤代烷 的SN2反应等,但更多的有机反应则不止一步,这 些多步反应过程中常常会生成活性中间体。 如叔卤烷的水解首先生成叔正碳离子,然后水解 得到水解产物。
第一步,C-Br键解离:
CH3 CH3 CH3
CH3
C
CH3
Br
慢
CH3
四.非经典正碳离子
由于π键或σ键的邻基参与而形成的正碳离 子活性中间体,称为非经典正碳离子。 如:
§4-2 负碳离子
一.负碳离子的生成
1.碳-氢键异裂产生负碳离子
以强碱夺取C-H键中的质子,在碳上留下电子对而生成负 碳离子,这是产生负碳离子最普通的方法。实际是夺取质 子生成共轭碱的简单酸碱反应。 R-H + B: 如: CH≡CH + NaNH2
只有少数情况下,如在炔基或苯基正离子 中,正电荷不可能处于p轨道。 R-C≡C+
三.正碳离子的稳定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