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与其对应单质或离子的还原性、氧化性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他们具有统一性,其实质就是对应原子得失电子的能力,那么,如何判断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呢?这主要应从参加反应的某元素的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上进行分析,切忌根据每个原子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进行判断.下面就针对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做一简要分析和总结。
一、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依据1、根据常见金属活动性顺序表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与金属单质的活动性一般是一致的,即越靠前的金属活动性越强,其金属性越强。
. Na Mg Al Zn Fe 。
单质活动性增强,元素金属性也增强需说明的是这其中也有特殊情况,如Sn和Pb,金属活动性Sn﹥Pb,元素的金属性是Sn﹤Pb,如碰到这种不常见的元素一定要慎重,我们可采用第二种方法.2、根据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判断同周期元素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如第三周期Na ﹥Mg ﹥Al;同主族元素从上到下金属性增强,如1中所述,Sn和Pb同属Ⅳ主族,Sn在Pb的上方,所以金属性Sn﹥Pb.3、根据物质之间的置换反应判断通常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越强,金属性也越强,对于置换反应,强还原剂和强氧化剂生成弱还原剂和弱氧化剂,因而可由此进行判断。
如:Fe + Cu2+ === Fe2+ + Cu 说明铁比铜金属性强。
这里需说明的是Fe对应的为Fe2+,如:Zn + Fe2+ === Zn2+ + Fe 说明金属性Zn﹥Fe,但Cu +2Fe3+ === Cu2+ + 2Fe2+,却不说明金属性Cu﹥Fe,而实为Fe ﹥Cu.4、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置换氢气的难易判断某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原子失电子能力越强,其金属性就越强。
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缓慢反应,而Al与沸水也几乎不作用,所以金属性有强到弱为Na ﹥Mg ﹥Al;再如:Na、Fe、Cu分别投入到相同体积相同浓度的盐酸中,钠剧烈反应甚至爆炸,铁反应较快顺利产生氢气,而铜无任何现象,根本就不反应,故金属性强弱:Na ﹥Mg ﹥Al。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

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判断元素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强弱的方法:(1)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生成氢气容易(难);②氢氧化物碱性强(弱);③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Fe+CuSO4=FeSO4+Cu。
(2)非金属性强(弱)——①单质与氢气易(难)反应;②生成的氢化物稳定(不稳定);③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含氧酸)酸性强(弱);④相互置换反应(强制弱)2NaBr+Cl2=2NaCl+Br2。
(Ⅰ)同周期比较:金属性:Na>Mg>Al与酸或水反应:从易→难碱性:NaOH>Mg(OH)2>Al(OH)3非金属性:Si<P<S<Cl单质与氢气反应:从难→易氢化物稳定性:SiH4<PH3<H2S<HCl酸性(含氧酸):H2SiO3<H3PO4<H2SO4<HClO4(Ⅱ)同主族比较:金属性:Li<Na<K<Rb<Cs(碱金属元素)与酸或水反应:从难→易碱性:LiOH<NaOH<KOH<RbOH<CsOH 非金属性:F>Cl >Br>I(卤族元素)单质与氢气反应:从易→难氢化物稳定:HF>HCl>HBr>HI金属性:Li<Na<K<Rb<Cs还原性(失电子能力):Li<Na<K<Rb<Cs氧化性(得电子能力):Li+>Na+>K+>Rb+>Cs+非金属性:F>Cl>Br>I氧化性:F2>Cl2>Br2>I2还原性:F-<Cl-<Br-<I-酸性(无氧酸):HF<HCl<HBr<HI比较粒子(包括原子、离子)半径的方法:(1)先比较电子层数,电子层数多的半径大。
(2)电子层数相同时,再比较核电荷数,核电荷数多的半径反而小。
2。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考量:1.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因为它们倾向于失去电子,容易氧化。
而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因为它们倾向于获得电子,容易与金属性元素形成化学反应。
可以通过比较元素的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的数值大小来评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2.化合价: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化合价,倾向于形成阳离子。
而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化合价,倾向于形成阴离子或共价键。
通过分析元素在化合物中的化学键类型和价态来评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3.电负性:电负性是评估元素吸引和保持共享电子能力的一种指标。
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高的电负性,它们更强烈吸引电子。
金属性元素通常具有较低的电负性,它们倾向于失去电子。
通过比较元素的电负性数值大小可以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4.化学反应类型:金属性元素通常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还原性,即容易失去电子。
非金属性元素通常在化学反应中表现出氧化性,即容易获得电子。
通过观察元素在化学反应中的行为可以评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5.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元素的位置:根据元素的周期表位置,大致可以判断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一般来说,周期表左侧的元素倾向于是金属性,而周期表右侧的元素倾向于是非金属性。
但这只是一个大致的判断,具体还需要根据其他因素进行综合考量。
总结起来,判断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需要综合考量其电子亲和能和电离能、化合价、电负性、化学反应类型以及周期表位置等因素。
这些因素的综合分析可以帮助我们得出判断。
同时,还需要注意到金属性和非金属性并不是绝对的,一些元素可能在特定条件下表现出金属性或非金属性的特征。
因此,在进行判断时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以准确评估元素的金属性和非金属性的强弱。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及运用

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及运用元素的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是元素周期律学习的重点内容之一,也是元素与化合物的重点和难点,同时也是高考命题的热点。
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原子失去电子的能力,元素的非金属是指元素原子得到电子的能力。
一、元素金属性、非金属性强弱的判断原则1. 根据元素周期表的知识进行判断在同一周期中,从左到右,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最活泼的金属是Fr,天然存在的最活泼的金属是Cs;最活泼的非金属元素是F。
同一主族中,从上到下,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元素的金属性逐渐增强,非金属性逐渐减弱。
元素周期表左边为活泼的金属元素,右边为活泼的非金属元素;中间的第VIA、VA族则是从非金属元素过渡到金属元素的完整的族,它们的同族相似性甚少,而具有十分明显的递变性。
当一种元素所在的周期序数与其所在的主族序数相等时,该元素为金属元素(H除外),但它既表现一定的金属性,也表现一定的非金属性。
2. 根据元素的单质及其化合物的性质进行判断。
(1)金属性强弱判断原则根据元素的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或反应的强烈程度进行判断:一般地,能与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比不能与水反应的金属元素强,与冷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元素的金属性比热水反应产生氢气的金属元素强。
根据元素的单质的还原性(或离子的氧化性)进行判断。
一般情况下,金属阳离子的氧化性越强,对应的金属单质的还原性越弱,金属性越弱。
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进行判断:同周期由左至右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渐弱(金属性渐弱),酸性渐强(非金属性渐强);同主族由上至下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渐强(金属性渐强),酸性渐弱(非金属性渐弱)。
根据置换反应进行判断:一般是“强”置换“弱”。
根据原电池中正负极及金属腐蚀难易程度进行判断:一般地,负极为金属性强的元素的单质。
(2)非金属性强弱判断原则根据与H2反应生成气态氢化物的难易或反应的剧烈程度或生成的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强弱进行判断:同周期由左至右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强,元素的非金属性渐强;同主族由上至下元素气态氢化物的稳定性渐弱,元素的非金属性渐弱。
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八种方法

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八种方法元素的金属性是指元素的原子失电子能力,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主要可从以下几方面来判断。
一、依金属活动顺序表判断金属活动顺序表中,一般位置越后的金属,金属性越弱,原子的还原性越弱。
例外:金属活动性:Sn>Pb,但元素的金属性:Pb > Sn。
二、依元素周期表判断1.同一周期,从左到右: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减弱,氧化性逐渐增强;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增强,还原性逐渐减弱。
2.同一主族,从上到下:原子的还原性逐渐增强,氧化性逐渐减弱;其对应的离子的氧化性逐渐减弱,还原性逐渐增强。
三、根据金属原子失电子吸收的能量判断元素的原子或离子得到或失去电子时必然伴随着能量的变化,就金属原子失电子而言,在一定条件下,失电子越容易,吸收的能量越少,失电子越难,吸收的能量越多,故根据金属原子在相同条件下失电子时吸收能量的多少可判断金属元素的金属性强弱四、根据元素的最高价氧化物水化物的碱性强弱判断如碱性:LiOH<NaOH<KOH<RbOH,则有还原性大小关系为:Li<Na<K<Rb。
再如:NaOH为强碱,Mg(OH)2为中强碱,Al(OH)3为两性氢氧化物,则金属性强弱顺序为:Na> Mg>Al。
五、根据金属单质与水或酸反应置换出氢的难易判断与水反应越易、越剧烈的金属单质,其原子越易失电子,该金属活泼性越强,如Na与冷水剧烈反应,Mg与热水反应,与冷水不反应,Al与热水反应很慢,则金属性:Na> Mg>Al。
Fe 与盐酸反应放出氢气,Cu与稀盐酸不反应,则金属性:Fe>Cu。
六、依电化学中电极来判断1.就原电池而言:负极金属是电子流出的极,正极金属是电子流人的极,其还原性:负极>正极2.就电解而言:电解过程中离子放电情况为:阴极:Ag+>Hg2+>Fe3+>Cu2+(氧化性) ,则元素金属性与之相反。
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结论:Mg的金属性不如Na 结论:Mg的金属性不如Na 的金属性不如
第二组实验: 、 与盐酸反应 第二组实验:Mg、Al与盐酸反应 反应物 Mg、盐酸 、 Al、盐酸 、 现 象
反应迅速, 反应迅速,产生 大量气泡 反应较慢,缓 反应较慢, 缓产生气泡
离子方程式
Mg + 2H+ ═ Mg2+ +H2 ↑ 2Al + 6 H+ ═ 2Al 3+ + 3H2 ↑
两性氢氧化物—— 两性氢氧化物——
既能与酸反应, 又能与碱反应的氢氧化物。 既能与酸反应, 又能与碱反应的氢氧化物。{Al(OH)3}
Na
Mg
Al
金属性逐渐减弱
Si P S 性 质 Si
Cl 性质的比较 P 磷蒸气 与氢气 能反应 H3PO4 中强酸 S Cl 光照或 点燃 HClO4 最强酸
非金属单 质与氢气 反应的条 件 最高价氧 化物对应 水化物的 酸性强弱
第一组实验:Na、Mg与水的反应 第一组实验:Na、Mg与水的反应 反 应 物 Na、 Na、水、 酚酞 Mg、 Mg、水、 酚酞 现 象 方 程 式
大量气泡、 大量气泡、溶液变红
2Na + 2H2O ═ 2N前——无明显现象, Mg + 2H2O ═ ——无明显现象 Mg(OH)2 + H2 ↑ 加热后——大量气泡, ——大量气泡 加热后——大量气泡, (缓慢 缓慢) 缓慢 红色明显
思考题
如果将1mol/LAlCl3溶液逐滴滴加到 如果将 NaOH溶液中,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溶液中, 溶液中 会观察到什么现象?
判断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①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或反应 单质与水或酸置换出氢的难易程度( 的剧烈程度) 反应越易,说明金属性就越强; 的剧烈程度)。反应越易,说明金属性就越强; ②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碱性越 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 强,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说明其金属性也就越强,反之则弱; ③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金属间的置换反应,依据氧化还原反应的规律, 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 金属甲能从金属乙的盐溶液中置换出乙,说明甲 的金属性比乙强。 的金属性比乙强。
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闵行中学董曾昱
一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中学阶段金属元素金属性的判断依据;
【过程与方法】
理解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标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提升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科学的魅力,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重点
探究金属元素金属性的判断标准
三教学难点
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四教学用品
药品:钠、镁带、铝条、铁片、锌片、蒸馏水、稀盐酸、酚酞、氯化镁溶液、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仪器:试管、培养皿、烧杯、镊子、砂纸、电流计。
五教学过程。
比较元素金属性强弱的依据

.在一定条件下金属单质与水反应地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水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常温下与同浓度酸反应地难易程度和剧烈程度.一般情况下,与酸反应越容易、越剧烈,其金属性越强..依据最高价氧化物地水化物碱性地强弱.碱性越强,其元素地金属性越强..依据金属单质与盐溶液之间地置换反应.一般是活泼金属置换不活泼金属.但是Ⅰ族和Ⅱ族地金属在与盐溶液反应时,通常是先与水反应生成对应地强碱和氢气,然后强碱再可能与盐发生复分解反应..依据金属活动性顺序表(极少数例外)..依据元素周期表.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着核电荷数地增加,金属性逐渐减弱;同主族中,由上而下,随着核电荷数地增加,金属性逐渐增强..依据原电池中地电极名称.通常做负极材料地金属性强于做正极材料地金属性..依据电解池中阳离子地放电(得电子,氧化性)顺序.优先放电地阳离子,其元素地金属性弱.(阳离子地氧化性)、高温下与金属氧化物间地置换反应.、气态金属原子在失去电子变成稳定结构时所消耗地能量越少,其金属性越强.(了解)二、非金属性强弱地判断依据、根据形成地氢化物地稳定性或还原性:越稳定或还原性越弱,则其对应元素地非金属越强.、根据非金属单质与化合地难易程度:越易化合则非金属性越强.、与盐溶液之间地置换反应.非金属性强地单质能置换出非金属性弱地单质.、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地酸性强弱(除外).酸性越强,对应元素地非金属性越强.、同周期中,从左向右,随核电荷数地增加,非金属性增强.同主族中,从上到下,随核电荷数地增加,非金属性减弱.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非金属地简单阴离子还原性地强弱.阴离子还原性越强,对应非金属单质地氧化性越弱.、与同一可变价金属反应,生成物中金属元素价态地高低.金属元素在该产物中价态越高,则说明该非金属元素地非金属性越强.例:++所以,地非金属性强于.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根据原子结构:原子半径(电子层数)越小,最外层电子数越多,非金属性越强,反之越弱.、几种非金属同处于一种物质中,可用其化合价判断非金属性地强弱如、中,氯元素显正价、氧元素显负价,说明氧地非金属性强于氯.、能量:非金属元素原子得电子放热,放热越多离子越稳定,非金属越强. (了解)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注意:学习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只是要抓牢两条知识链.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地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失去电子地能力→元素地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地碱性→单质置换水(或酸)中氢地能力→单质地还原性→离子地氧化性.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非金属元素链:元素在周期表中地位置→最外层电子数及原子半径→原子获得电子地能力→元素地非金属性→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地酸性→气态氢化物形成难易及稳定性→单质地氧化性→离子地还原性. 资料个人收集整理,勿做商业用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部门: xxx
时间: xxx
整理范文,仅供参考,可下载自行编辑
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
闵行中学董曾昱
一教案目的:
【知识与技能】
掌握中学阶段金属元素金属性的判断依据;
【过程与方法】
理解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判断标准的探究过程,进一步提升分析、比较、归纳的能力。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悟科学的魅力,提高对化学的学习兴趣。
二教案重点
探究金属元素金属性的判断标准
三教案难点
金属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方法
四教案用品
药品:钠、镁带、铝条、铁片、锌片、蒸馏水、稀盐酸、酚酞、氯化镁溶液、氯化铝溶液、氢氧化钠溶液、硫酸铜溶液。
b5E2RGbCAP
仪器:试管、培养皿、烧杯、镊子、砂纸、电流计。
五教案过程
申明:
所有资料为本人收集整理,仅限个人学习使用,勿做商业用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