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经济学专业

房地产经济学专业
房地产经济学专业

民商法学专业(知识产权研究方向)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勤奋敬业,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系统、全面、准确地了解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各门学科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通晓与之相关的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科研、立法、司法及法律服务工作,精通一门外语。

二、学习年限

脱产研究生学习一般2——3年,在职研究生3——4年。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置四个研究方向:

1.民法基础理论

2.财产法(物权与债权法)

3.知识产权法

4.人身关系法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并遵循以下原则:

1.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专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3.以自学为主,注意采取启发式、研发式教学;

4.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特长,注重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关心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修养,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应修的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和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1. 公共课6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34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4学分136学时第一、二学期开设

2. 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17学分

法理学3学分51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民法总论4学分68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民法分论专题4学分68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知识产权基础理论4学分68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3.指定选修课5学分

竞争法2学分3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2学分3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知识产权管理2学分3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诉讼与仲裁3学分51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知识产权实务2学分3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4.任意选修课

在全校硕士研究生任意选修课目录中选修,选修学分不得少于10学分。

六、课程考试和考核方式

专业基础及专业课程必须通过考试,考试方式由任课老师决定,考试成绩75分以上为合格。

七、实践活动

实践活动包括专业实习、教学实践、社会调查等。实践活动以专业实习为者,实习时间为4-8周左右,一般安排在第四学期。实践活动结束应取得有关单位评语和成绩评定。在学完主要专业课程后,研究生应根据导师的要求在本科课堂里进行一定的教学实践。

八、学位论文

硕士生在课程结束后,考核成绩合格,取得规定学分,并经认真筛选后,方能进入撰写学位论文阶段。撰写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同导师组及教研室组织对研究生的论文开题报告进行审核,经批准后,方可进行论文的调查与撰写工作。完成学术论文至少用半年的时间,不计学分。在提交硕士论文求,每名研究生必须在相关的学术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1篇。九、阅读书目(见附件三)

为了保证研究生在本学科内掌握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达到预期的培养目标和要求,本专业硕士生在两年内必须有计划地阅读如下参考书目,并阅读老师指定的资料文献。

附件一:

民商法学专业(知识产权研究方向)

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计划表

民商法学专业(知识产权研究方向)硕士研究生跨学科及同等学力人员补修课程安排表

备注:各专业硕士研究生跨专业人员必须补修至少三门专业核心课程

1.吴汉东等著:《知识产权基本问题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年版。

2.吴汉东、胡开忠著:《无形财产权制度研究》,法律出版社2001年版。

3.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价值评估中的法律问题》,法律出版社1999年版。

4.郑成思著:《信息、新型技术与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

5.郑成思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3年版。

6.郑成思著:《知识产权论》,法律出版社1998年版。

7.郑成思著:《世界贸易组织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8.吴汉东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9.吴汉东等著:《西方诸国著作权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10.吴汉东著:《著作权合理使用制度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1.刘春田主编:《知识产权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12.黄晖译:《法国知识产权法典(法律部分)》,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

13.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编著:《知识产权纵横谈》,世界知识出版社1992年版。

14.张今著:《知识产权新视野》,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15.刘春茂主编:《中国民法学·知识产权》,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

16.黄勤男主编:《新编知识产权法教程》,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17.薛虹著:《网络时代的知识产权法》,法律出版社2000年版。

18.张平著:《网络知识产权及相关法律问题透析》,广州出版社2000年版。

19.何孝元著:《工业所有权之研究》,台湾1988年版。

20.曾陈明汝著:《专利商标法选论》,台湾1988年版。

21.郑立主编:《版权工作法律知识》,北京燕山出版社1986年版。

22.[日]半田正夫、纹谷畅男编:《著作权法50讲》,魏启学译,法律出版社1990年版。

23.陈传夫著:《著作权概论》,武汉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24.张静著:《著作权法评析》,台湾水牛出版社1983年版。

25.翟一我、陈昭宽编:《版权讲座——国际版权纵横谈》,东方出版社1991年版。

26.杨崇森著:《著作权法论丛》,台湾华欣文化事业中心1983年版。

27.[日]中山信弘著:《多媒体与著作权》,张玉瑞译,专利文献出版社1997年版。

28.[日]吉藤幸朔著:《专利法概论》,宋永林、魏启学译,专利文献出版社1990年版。

29.文希凯、陈仲华著:《专利法》,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年版。

30.简世雄著:《专利申请实务》,1988年版。

31.汤宗舜著:《专利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32.张序九主编:《商标法教程》,法律出版社1994年版。

33.李茂堂著:《商标法之理论与实务》,台湾1979年版。

34.方彬彬著:《产地标识之保护》,台湾三民书局1995年版。

34.李魁贤著:《国际专利制度》,台湾联经事业出版公司1975年版。

35.[ 美]阿瑟·R·米勒等著,周林等译:《知识产权法概要》,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7年版。

36.[日] 纹谷畅男编,魏启学译:《专利法50讲》,法律出版社1984年版。

37.王维藩等编译:《法国发明专利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1986年版。

38.[日]纹谷畅男编,魏启学译:《商标法50讲》,法律出版社1987年版,第156页。

39. [法]卢梭:《社会契约论》,何兆武译,商务印书馆1980年版

40. [美]康芒斯著:《制度经济学》,商务印书馆1962年版.

41.蔡吉祥:《无形资产》,海天出版社1996年版。

42. [日]富田彻男著:《市场竞争中的知识产权》,廖正衡等译,商务印书馆2000年版。

43.[罗马]查士丁尼著:《法学总论------法学阶梯》,张企泰译,商务印书馆1993年版。44.周木丹、吴文翰、谢邦宇编写:《罗马法》,群众出版社1983年版。

45.邓曾甲著:《日本民法概论》,法律出版社1995年版。

46.彭万林主编:《民法学》,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

47.[美]艾伦·沃森著:《民法法系的演变及形成》,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2年版。

48.[日]北川善太郎著:《日本民法体系》,李毅多等译,科学出版社1995年版。

49.梁慧星著:《民法总论》,法律出版社1996年版。

50.张俊浩主编:《民法学原理》,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1年版。

51.佟柔主编:《中国民法学·民法总则》,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52.《俄罗斯联邦民法典》,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9年版。

53.米良译:《越南民法典》,云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4.梁慧星著:《民法学说判例与立法研究》,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3年版。

55.杨振山主编:《罗马法·中国法与民法法典化》,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6.余能斌、马俊驹著:《现代民法学》,武汉大学出版社1995年版。

57.范健著:《德国商法》,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3年版。

58.王利明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59.史尚宽著:《物权法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0年版。

60.谢在全著:《民法物权论》,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1999年版。

61.[日]小岛庸和著:《无形财产权》,株式会社创成社1998年版。

62.Melvin F. Jager , Trade Secrets Law , Clark Boardman Company, Ltd. ,1985.

63. Sigmund Timberg: A Modernized Fair Use Code For Visual Auditory, And Audiovisual Copyrights ,Fair Use And Free Inquiry,1980.

64.Peter Drahos, A Philosophy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Dartmouth, Aldershot, 1996.

65.Ian J Lloy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Law. Butterworths,London.1997.2nd ed.

66.Ugo Mattei. Basic Principles of Property Law: a Comparative Legal and Economic Introduction . Greenwood Press.London,2000.

67. L. Ray Patterson & Stanley W. Lindberg. Athens, The nature of copyright: a law of users' rights. University of Georgia Press, 1992.

68. Philip Grubb, Patents for Chemicals, Pharmaceuticals and Biotechnology - Fundamentals of Global Law, Practice and Strategy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1999.

69. Rochelle Dreyfuss, Expanding the Boundaries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 Innovation Policy for the Knowledge Society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70. Marta Pertegás Sender, Cross-border enforcement of patent rights : an analysis of the interface between intellectual property and private international law . Oxford; 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2.

77. Anne E. Magurran. Malden, Measuring biological diversity, MA: Blackwell Pub., 2004.

78. Cornish、William ,Intellectual Property: Omnipresent, Distracting, Irrelevant? . Oxford University Press, 2004.

79. Alison Firth, The prehistory and development of intellectual property systems. London: Sweet & Maxwell, 1997.

80. Edward C、Walterscheid ,The nature of the intellectual property clause: a study in historical perspective . N?Y? : W?S? Hein, 2002 .

房地产经济学练习题

房地产经济学练习题专科 一、单选题下列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请将你选定的答案字母填入题后的括号中。多选、错选、不选均不得分。 1、房地产的涵义是( A )。 A. 建筑地块与房屋建筑物 B. 房产和地产的总称 C. 房地产行业 D. 房屋财产 2、土地市场的低流动性是指( )。 A. 土地变现能力较小 B. 土地权属关系复杂 C. 土地市场具有垄断性 D. 土地供应缺乏弹性 3、从总体上看,房地产业主要属于( C )。 A. 第一产业 B. 第二产业 C. 第三产业 D. 第四产业 4、与国民经济周期相比,房地产业周期的特点为( C )。 A. 衰退时期一般来得较晚 B. 高涨时期一般来得较晚 C. 波动波幅基本一致 D. 萧条时期相对较长 5、房地产市场的双重特性是指( B )。 A. 供给与需求 B. 所有权与使用权 C. 保值与增值 D. 消费与投资 6、通常,居民的消费水平越高,则对房地产商品的需求水平(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7、当房地产供给弹性系数大于零小于1时,表明房地产供给( D )。 A. 完全缺乏弹性 B. 单位弹性 C. 富有弹性 D. 缺乏弹性 8、房地产供需平衡是指( C )。 A. 供需总量平衡 B. 供需结构平衡 C. 供需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D. 供需相对平衡和绝对平衡 9、房地产市场的有效供给是指( A )。 A. 现实供给 B. 潜在供给 C. 与有效需求相适应的供给 D. 与潜在需求相适应的供给 10、按开发的规模可把房地产综合开发划分为( A )。

A. 单项开发和成批开发 B. 新区开发和旧区改造 C. 住宅用房、商业用房和工业用房开发 D. 土地开发、房屋开发和综合开发 二、名词解释 1、房地产是指覆盖土地并永久附着于土地的一类实物,比如建筑物。房地产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建筑物、房地合一。在房地产拍卖中,其拍卖标的也可以有三种存在形态,即土地(或土地使用权),建筑物和房地合一状态下的物质实体及其权益。 2、财务净现值 财务净现值(FNPV)是指项目按行业的基准收益率或设定的目标收益率,将项目计算期内各年的净现金流量折算到开发活动起始点的现值之和,它是房地产开发项目财务评价中的一个重要经济指标。主要反映技术方案在计算期内盈利能力的动态评价指标。 3、房地产市场周期指房地产经济在运行过程中,随着时间的变化而出现的扩张和收缩交替反复运动的过程。 4、净现值率是一种动态投资收益指标,用于衡量不同投资方案的获利能力大小,说明某项目单位投资现值所能实现的净现值大小。净现值率小,单位投资的收益就低,净现值率大,单位投资的收益就高。 5、国有土地使用权划拨是土地使用者经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依法批准,在缴纳补偿、安置等费用后所取得的或者无偿取得的没有使用期限限制的国有土地使用权。 6、建筑物价格是指建筑物连同其占用土地在特定时间段内房产的市场价值 三、简答题 1、简述不确定性评价的方法。 答:大中取大法、小中取大发、最小最大后悔值法。 2、简述一般房地产投资的程序。 答:一般房地产投资程序:投资机会,寻找与筛选→细化投资方案→可行性研究→合同谈判→正式签署有关合同协议→工程建设→竣工投入使用→房地产资产管理. 3、简述我国房地产金融市场的结构。 4、答:房地产金融市场由房地产借贷市场、房地产证券市场、房地产保险市场、房地产信托投资市场等组成。其中,房地产借贷市场和房地产证券市场是主干市场,其他为辅助分市场。房地产借贷市场可以分为房地产储蓄市场和房地产贷款市场,房地产贷款市场分为信用贷款市场和抵押贷款市场,抵押贷款市场可以分为一级抵押贷款市场和二级贷款市场。房地产证券市场可以分为股票市场和债券市场,按级别划分也可分为一级和二级市场 4.简述房地产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中动态评价的含义、特点及主要评价指标。 动态评价方法在经济分析中考虑资金的时间价值,同静态评价方法相比,动态评

房地产经济学复习题附答案

房地产经济学复习题附答案 《房地产经济学》复习题一 一、单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1.我国城市建筑地块的所有权属于() A.国家所有B.社区所有C.企业所有D.个人所有 2.考察经济现象趋向均衡状态的调整期间的变化,可运用()A.抽象分析B.均衡分析法C.静态分析法D.过程分析法3.国民收入的增长与房地产业的发展一般呈() A.等比例关系B.偏态分布关系C.正相关关系D.负相关关系4.资本形成表示在一定时间内国民经济中资本的() A.增加B.递减量C.保有量D.消耗量 5.保罗·萨缪尔森认为地租量取决于土地() A.供给者之间的竞争B.管理者的偏好C.投资者的选择D.需求者之间的竞争 6.土地级差生产力是产生级差超额利润的() A.物质基础B.自然基础C.经济基础D.理论基础 7.各种群体和个人在地域空间上集中所产生的经济效益被称为() A.集中效益B.集聚效益C.集成效益D.集合效益 8.投资收益现值减去成本现值为()

A.净资产B.净负债C.净现值D.净投资 9.屠能提出的农业区位理论模式是() A.π=P-C-T B.π=P-D-T C.π=P-B-T D.π=P-A-T 10.克里斯塔勒的城市区位理论是概括为() A.六边形城市空间分布模型B.五边形城市空间分布模型C.正方形城市空间分布模型D.三角形城市空间分布模型11.由工商、服务等行业的生产经营场所的需要而形成的房地产需求是() A.生产性需求B.消费性需求C.投资性需求D.娱乐性需求12.商品需求缺乏价格弹性,即() A.E d>1B.E d<0C.0<E d<1D.E d<1 13.房地产一级市场的本质是土地() A.经营权和使用权的分离B.典当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C.抵押权和使用权的分离D.所有权和使用权的分离 14.在房地产权利价格中,最完全最充分的物权是房地产的()A.所有权B.使用权C.经营权D.抵押权 15.引起房地产价格周期性波动的根本原因是市场经济的()A.间断性变化B.周期性变化C.连续性变化D.偶然性变化16.在下列选项中,属于影响房地产价格的政治因素的是()A.社会治安B.文化时尚C.地理位置D.国家间的关系17.国家所有制企业对国家授予其经营管理的财产具有()A.法人财产权B.赠与财产权C.继承财产权D.变更财产权

房地产经济学

1.房地产市场体系 按市场运行层次划分:一、二、三级市场。一级市场是指国家作为出让人与土地受让人之间形成的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在市场化运作的条件下,一级市场是受让方原始获得土地使用权的唯一渠道,其中,出让方占据垄断地位。二级市场是指一级市场的土地使用权受让人,在土地开发和房屋建设完成后,作为卖方与房地产买方进行交易而形成的市场。在城市扩张和人口快速集聚阶段,房地产交易主要集中在二级市场。三级市场是指在二级市场取得的房地产再度交易而形成的市场。在房地产开发趋于饱和的区域,三级市场的交易活动将赶上,超过二级市场。在房地产市场成熟的国家和地区,三级市场的交易量远远大于二级市场的交易量。按购置目的划分:可以分为投资市场和自由市场。按房地产价格的实现形式划分:可分为房地产资产市场和使用市场。 2.房地产需求是指房地产消费者(包括生产经营性消费主体和个人消费者),在特定的时期内、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而且能够购买的房地产商品量 3.房地产需求的特性(1)房地产需求的整体性(2)房地产需求的区域性(3)房地产需求的层次性(4)房地产需求具有消费与投资的双重性(5)房地产需求的可替代性 4.房地产需求的类型:生产性需求,消费性需求,投资性需求 5.影响房地产需求的主要因素1、国民经济发展水平2、居民收入水平和消费结构3、房地产价格收入比4、城市化水平5、国家有关经济政策6、消费者对市场的预期7、消费者或投资者的偏好8、信贷能力 6.房地产供给是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租售的房地产商品量。在生产者的供给中既包括了新生产的房地产商品(俗称增量房),也包括过去生产的存货(俗称存量房) 7.房地产供给要具备两个条件:出售或出租的愿望;供给能力 决定房地产供给的主要因素分析1、成本价格比2、土地供应量3、税收、信贷政策4、房地产开发商对未来市场的预期 8.房地产供给弹性,就是指供给的价格弹性,即房地产价格变动的比率所引起的其供应量变动的比率,它表示了房地产供给量变动对房地产价格变动的反应程度 1、特短期内房地产供给无弹性 2、短期内房地产供给弹性较小 3、长期内房地产供给弹性较大 9.房地产市场供求均衡,即供给与需求的均衡态,是指房地产商品的供给价格与需求价格相一致,而且供给数量与需求数量相一致时的房地产经济运行状态 房地产供给和需求均衡态的实质就是房地产商品价值的实现问题。 房地产市场供求的失衡的三种状态:总量性供不应求状态;总量性供过于求状态;结构性供求失衡的状态 10.区域经济增长的原动力主要有两个:一是外区域对本区域产品或服务的需求;二是区域各种要素的供给。 11.区域经济的三部门概念。三部门是指产品和服务提供部门,劳动力提供部门和房地产提供部门,对应的三个市场是:区域产出市场(产品和服务市场),区域劳动力市场和区域房地产市场。对区域经济来说,劳动力和房地产是两类核心资源。 12城市的形成与发展有三个主要原因:比较优势(促进交易的产生,产生商贸中心),规模经济(形成工业城市)和聚集经济(形成大城市)。

房地产经济学的——2 期末考试试题及参考答案

《房地产经济学》复习题——2 一、名词解释 1、不动产 不动产是指土地和与土地不能分离或者不可移动或者移动后不能保持财产原有形态性能的财产,可以说是广义的房地产,它比房地产范围广。包括各种建筑物、道路、农用地及生长在土地上的各类植物等。 2、土地二级市场 土地市场是土地及其地上建筑物和其他附着物作为商品进行交换的总和。土地市场也称地产市场。二级市场是指土地的使用权转让市场。 3、土地收益金 土地使用者将其所使用的土地使用权转让(含连同地面建筑物一同转让)给第三者时,就其转让土地交易额按规定比例向财政部门缴纳的价款,或土地使用者将其所使用的土地使用权出租(含连同地面建筑物一同出租)给其他使用者时,就其所获得的租金收入按规定比例向财政部门缴纳的价款。 4、绝对地租 绝对地租是土地所有者凭借对土地私有权的垄断取得的、土地产品市场价格高于社会生产价格的一个差额,这个差额转化而形成的地租。 5、地役权 是指为了增加自己土地的利益而利用他人土地的权利。 6、物业税 所谓物业税又称财产税或地产税,“主要针对土地、房屋等不动产,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缴付一定税款,而应缴纳的税值会随着其市值的升高而提高”。 7、房价收入比 房价收入比是一个国家或一个城市某一时期上市销售的全部住房平均每套的价格,与这个国家或城市居民某一时期户均收入的比值, 用以考察居民的购房能力。 8、基准地价 基准地价是在某一城市的一定区域范围内,根据用途相似、地段相连、地价相近的原则划分地价区段,然后调查评估出的各地价区段在某一试点的平均价格。 9、房地产投机 是指购买土地或住房仅仅是为了获取价差收益,而不是看重房地产本身的效用。 10、住房优惠券政策 政府针对某一特定人群在购买住宅方面所给予的补帖、减免税、成本价购房等的优惠政策。 11、房地产价格指数 房地产价格指数是动态描述一定区域内各类房地产(如商业/住宅和工业)价格变动及总体价格平均变动趋势和变动程度的相对数。 二、问答题 1、地价的变动趋势包括哪些? (1)土地价格呈总体上升趋势,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a)社会经济发展水平提高; b)人口数量及家庭户数增加; c)土地投机,土地投机的本质是借助于出现的稀缺和垄断,人为地制造土地 的虚假需求,在一段时间内使土地价格上涨以达到获利的目的。 (2)土地价格变动呈现周期性特征

房地产经济学pdf

《房地产经济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房地产经济学》英文名称:《Real Estate Economics》学 分: 2 总学时: 36 实验(上机)学时: 无 开课专业: 物业管理专业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培养目标: 房地产经济学是物业管理专业的必修课和学位课。通过本课程的教学,让学生比较系统地了解现房地产经济学的基本理论,使学生能灵活掌握和运用房地产市场的基本分析方法,提高学生对房地产市场的分析和预测能力,为未来从事房地产或物业管理工作奠定基础。 二、预修课程: 西方经济学 三、课程内容和建议学时分配:(40学时。含教学36学时,复习、考试4学时) 章 节 内 容 学时 第一章 房地产:内涵与特性 2课时第一节 房地产的界定与分类 房地产的内涵。房地产与相近概念简析。房地产的分类。 第二节 房地产:从三个视角的理解 作为一种实物和空间的房地产。作为一种生活必需品和一种生产要 素的房地产。作为一项财产和一组权利束的房地产。 第三节房地产的特性 位置的不动性。使用的耐久性。异质性。投资、消费的两重性。 第二章 房地产业:形成、定位与发展 2课时第一节 房地产业的形成 房地产业的概念与构成。工业化、城市化与房地产业的兴起。产业 结构演变与房地产业成长。消费结构升级与房地产业扩张。 第二节 房地产业的性质定位与功能定位 基于不同产业分类的房地产业性质定位。支柱产业:房地产业的功 能定位比较。 第三节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相互关系 房地产业在国民经济发展中的主要作用。国民经济主要经济变量对 房地产业的影响。房地产业与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 第三章 房地产市场:体系、结构与运行 2课时第一节 房地产市场的内涵、体系与构成要素 房地产市场的内涵和特性。房地产市场体系。房地产市场构成要素。

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标准

《房地产经济学》课程标准 一、概述 (一)课程性质 《房地产经济》是房地产经营与估价专业的职业基础课程。内容包括房地产行业、房地产业的产品、房地产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及房地产开发、投资与金融、流通与价格、消费等房地产运行原理和房地产的宏观调控与管理等,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践教学,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课程。本课程的任务是使学生掌握房地产行业、产品、产权制度的基本理论,从房地产投资、开发、流通到消费的运行过程的基本知识,具有房地产经营各环节的基本操作能力,为从事房地产经营工作打下一定基础。 (二)课程基本理念 以就业为导向,以本专业人才培养目标要求为核心,以服务于主干职业技能课程为宗旨,按照“知识+能力+素质”的教学模式,设计课程教学计划(理论计划+实训计划)和综合素质培养方案,以师生互动、课内外互动、校企互动为原则,实现课上教师引导与学生共同参与、校内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校内实训与社会实践的有效对接。 (三)课程设计思路 课程设置的目标首先是让学生掌握基本的知识,要能够为初学者提供一套比较科学、合理的房地产经济学概念和比较成熟的基本理论;其次是结构安排科学合理,能够得到教学双方的认同;第三,课程内容要与时俱进,及时反映学术界的研究成果,反映时代发展的要求;第四,要从房地产经济专业整个课程体系把握房地产经济学的教学内容,兼顾相关课程的知识结构要求,避免课程之间的重复、脱节、冲突等等;最后,要形成房地产经济学课程自己的特色。 二、课程目标 (一)总体目标 通过房地产宏观及微观市场调研与分析任务分解、多个项目实践,掌握房地产市场分析及预测的技能和相关理论知识,在完成本专业相关岗位的工作任务中,培养诚信、刻苦、善于沟通和合作的品质,树立全面、协作和团结意识,为

房地产经济学,名词解释

房地产经济学:名词解释 房地产:指房产和地产的总称,是房产和地产的结合物和统一物,具有特定的经济意义。 房地产业:指从事房地产开发建设,租售经营以及与此比较紧密相关的中介服务,如投资分析,决策咨询,融资,评估,装潢以及物业管理等经济活动的行业,是国民中经济中具有生产和服务两种职能的独立产业部门。 房地产经济周期:指房地产业在发展的过程中扩张和收缩的交替情况。 地租:是土地使用者为使用土地而支付的代价,是土地所有权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城市地租:指烛照经营者而或工商企业为建筑住宅、工厂、商店、娱乐场所,租用城市地租土地而交付给所有者的地租。 区位:特定地块的大力和经济空间位置及其相邻地块的相互关系。 房地产需求:指房地产消费者,也包括生产者和经营性消费主题和个人消费者,在特定的时期内,在一定的价格水平上愿意购买而且能够购买的房地产商品量。 房地产供给:指生产者在某一特定时期内,在每一价格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租售的房地产商品量。 房地产市场:指房地产交换的场所和领域,及进行房地产商品的交换,包括土地,房产及其相关的劳务交易和经济活动的场所和领域。 市场运行机制:指在房地产投资、开发、流通和消费过程中,房地产交易的三个要素,及房地产交易主体房、地产交易客体和房地产交易法规及其监督者管理者。三个要素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集合所形成的。

供求机制:用于调节市场供给与需求之间关系的市场运行的形式和手段。价格机制:指使价格规律发挥作用的市场运行的形式和手段 竞争机制:指发生在同类房地产商品的不同企业见,为争夺市场,资金,人才及先进技术等,通过价格竞争,质量竞争,服务竞争等手段,以较高的质量和较低的价格战胜对手的行为方式。 房地产市场分级运行:房地产商品的交易和流通具有差异的不同运行特征的实际运行状况 房地产价格:是实用价值和价值的统一体,房地产价值的货币表现。 土地价格:是地租的资本化,在现实生活中通常表现为人们为取得土地的占用、使用、收益和处分的权利而支付的费用。 房地产升值:指在社会经济正常发展下条件下,以长远的发展趋势看,房地产市场交换的价值不断上升的趋势。 房地产价格评估:指专业的房地产价值评估人员,根据特别的股价目的,遵循估价原则,按照规范的估价程序,采用科学的估价方法,并结合经验通过对影响房地产价格因素的分析,对特定房地产的真实客观合理的价格作出估计、推测和判断。 房地产企业:指从事房地产开发、经营、管理和服务活动,并以盈利为目的进行自主经营,独立核算的经济组织。 房地产投资:指资本所有者将其资本投入到房地产,以将来获取预收益的一种经济活动。 房地产金融:指与房地产开发、流通、消费相联系的资金融通活动和金融资产的投资活动。

房地产经济学复习题2

、单项选择题 1由追加投资带来的超额利润所转化的地租为 (C ) b .级差地租i 2. 选择居住用房地产微观区位 应考虑的主要标准是 (B ) a. 处于主要工业区 c .人口流量大 3. 城市建筑地块的所有权 a. 归国家所有 c .归占用企业所有 4. 某项投资的净现值是指 b. 交通便捷,环境好 d .劳动成本彳氐 (A ) b. 归集体所有 d .归政府管理部门所有 (A ) a .投资收益现值减去投资成本现值 b .累计投资收益减去累计投资成本 c. 当前投资收益减去当前投资成本 d. 该项投资的产出的现在市场销售价值 5. 可行性研究中财务评价的静态投资回收期是指 (C ) a. 项目在使用寿命期内能够产生收益的时间 b. 项目的净现值抵偿项目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c. 项目的净收益抵偿项目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d. 项目的收益抵偿项目全部投资所需要的时间 6. 从区域经济角度来看,房地产业是一个( C ) A .区域差异不大的行业 B .收益较大的行业 C .级差收益明显的行业 D .以区域布局为基础的行业 7. 在一定时期内(一年)房地产业生产的最终商品和劳务的总和称为( C ) A .房地产业的增长值 B .房地产业的总收入 C .房地产业生产总值 D .房地产业的贡献值 &通常,居民的消费水平越高,则对房地产商品的需求水平( A ) A .越大 B .越小 C .不变 D .不确定 9. 绝对地租是指(D ) A .土地连续投资所造成的劳动生产率的差异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 B .土地肥力和位置差异产生的超额利润转化的地租 C .由产品的垄断价格带来的超额利润转化成的地租 D .只要使用所有者的土地绝对需要支付的地租 10. 当房地产供给弹性系数大于零小于 1时,表明房地产供给 (D ) A .完全缺乏弹性 B .单位弹性 C .富有弹性 D .缺乏弹性 11. 房地产供需平衡是指(C ) A .供需总量平衡 B .供需结构平衡 C .供需总量平衡和结构平衡 D .供需相对平衡和绝对平衡 12. 房产供给弹性较小是在房地产供给的( C ) A .市 a .绝对地租 c .级差地租ii d .垄断地租

房地产经济学期末考试B卷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期末考试B卷 课程:房地产经济学年级: 姓名:学号: 一、选择(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多选不得分。每题2分,共20分) 1、工业区位理论的主要观点是,通过对运输、劳动力及集聚因素相互关系的分析与计算,找出工业产品___________最低的点作为工业企业的理想区位。 (1)工资(2)地租(3)利润(4)生产成本 2、假定某项房地产投资项目预期投资报酬率为8%,风险补偿率为5%,那么该经济社会的一般报酬率为____________。 (1)8%(2)5%(3)3%(4)13% 3、除价格外,对房地产市场的供求数量同时都产生影响的因素是:___________。 (1)收入水平的变化(2)对未来的预期 (3)可替代商品价格的变化(4)房地产开发成本 4、一宗房地产交易能够达成的充分条件是___________。 (1)买方愿意付出的最低价格小于卖方愿意接受的最高价格 (2)买方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小于卖方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 (3)买方愿意付出的最高价格大于卖方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 (4)买方愿意付出的最低价格小于卖方愿意接受的最低价格 5、从学科性质上来说,房地产经济学是____________。 (1)整个经济科学的理论基础 (2)整个房地产经济学科的理论基础 (3)包容房地产开发、经营等实际操作技巧的综合性学科 (4)属于规范经济学范畴的理论科学 1页

如有你有帮助,请购买下载,谢谢! 6、政府对房地产业进行宏观调控,要遵循___________。 (1)行政手段为主,经济手段为辅 (2)行政手段为主,计划手段为辅 (3)经济手段为主,行政手段为辅 (4)经济手段和行政手段并重 7、房地产需求的特殊性主要表现在___________。 (1)房与地需求的统一性(2)收益主导性 (3)位置(4)投资和消费的双重性 8、在土地收益不变时,土地价格同利率的关系是___________。 (1)利率下降,土地价格提高 (2)利率上升,土地价格提高 (3)利率下降,土地价格降低 (4)没有关系 9、当银行贷款利率为15%,房地产投资的期望利润率为20%,则财务杠杆率为_________。 (1)20%(2)15%(3)10%(4)5% 10、通过采用折现现金流法对房地产开发项目进行财务分析,就可以弥补___________与实际情况不符的缺点。 (1)成本投入的数量(2)成本投入的数量和时间 (3)支出与收入的数量和时间(4)销售收入的数量 二、判断(判断正误,你认为错误的请说明理由,不说明理由不得分。每小题3分,本题共15分) 1、根据工业区位理论,凡是原材料系数大于1的工业,工厂应设在产品的中心消费地。() 2、土地价格一般由土地资源价格和土地资产价格组成。其中土地资源价格是指土地所有权或使用权转让时获得这种所有权或使用权的人所 2页

房地产经济学试题

房地产经济学试题 全国2009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房地产经济学试题 课程代码:00168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代码填写在题后的括号内。错选、多选或未选均无分。 1.房地产商品具有耐久使用的自然属性,表明了它的() A.内涵统一性 B.效用的长期性 C.空间固定性 D.需求的普遍性 2.在国民经济产业体系中,房地产业属于() A.第一产业 B.第二产业 C.第三产业 D.第四产业 3.随着经济快速发展,我国居民消费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表现为() A.用于吃、穿部分的比重增加,用于住、行部分的比重也增加 B.用于吃、穿部分的比重增加,用于住、行部分的比重却下降 C.用于吃、穿部分的比重下降,用于住、行部分的比重也下降 D.用于吃、穿部分的比重下降,用于住、行部分的比重却增加 4.系统地阐述农业用地空间分布问题的学者是() A.马克思 B.韦伯 C.克里斯塔勒 D.屠能 5.房地产价格形成的基础是() A.生产成本加销售利润 B.生产成本加开发利润 C.生产成本加超额利润 D.生产成本加施工利润 6.按照住房公积金管理规定,职工个人缴存的公积金是()

A.归职工个人所有 B.归行政机关所有 C.归企业单位所有 D.归监管部门所有 7.政府推行廉租房建设制度体现了住房消费的() A.商品性 B.福利性 C.社会保障性 D.公平性 8.地租的性质、内容和形式不同是由于存在不同性质的() A.土地所有权 B.土地使用权 C.土地抵押权 D.土地他项权 9.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城市地租归属于() A.个人 B.集体 C.国家 D.开发商 10.对成本价房和廉租住房的房租,应实行() A.市场定价 B.国家定价 C.行业定价 D.企业定价 11.房地产法律手段的调控作用,是通过立法和() A.仲裁来实现 B.调解来实现 C.协商来实现 D.司法来实现 12.房地产开发项目的建设监理层次包含政府建设监理和() A.监理委员会监理 B.监理公司监理 C.社会建设监理 D.个体组织建设监理 13.城市土地资源的特点是稀缺性和() A.可再生性 B.不可再生性

房地产经济学复习资料

房地产经济学期末复习资料 二复习题目 1、房地产的概念和特点是什么?按照西方国家对商业房地产的定义,商业地产包括那些? 狭义:土地及其上面的建筑物和衍生的权益;广义:土地及其上面的建筑物和衍生物的权益,还包括水源、森林、矿藏等。特点:A 房地产的价值就在于其位置——区位B、建造和使用周期长C、价值量大D、流动性差,变现能力弱E、保值与增值性 F、异质性 G、政策影响性 H、相对稀缺性 I、地产与房产不可分割的一致性 2、房地产业可以划分为哪些行业?房地产中介服务业包括那些? 房地产业可分为房地产投资开发业和房地产服务业。房地产服务业又分为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和物业管理等。其中,又将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归为房地产中介服务业。所以,房地产业的细分行业包括房地产投资开发业、房地产咨询、房地产价格评估、房地产经纪和物业管理业 3、房地产经济学的概念和研究对象是什么? 房地产经济学是应用一般经济学(微观、宏观及其他)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分析稀缺的房地产资源配置问题,特别是房地产活动或行为对房地产价值(价格)的影响的学科。 房地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就是整个社会房地产业经济运动的客观规律 城市房地产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城市房地产经济的运动及所体现的经济关系 4、地租的实质是什么?级差地租Ⅰ和级差地租Ⅱ的含义是什么? 土地所有制在经济上的实现形式 它是指租佃较好土地的农业资本家向大土地所有者缴纳的超额利润。这个超额利润是由优等地和中等地农产品的个别生产价格低于按劣等地个别生产价格决定的社会生产价格的差额决定的。 5、绝对地租的概念是什么?绝对地租包括哪两大类?绝对地租和级差地租的区别是什么?我国的基准地价属于什么类型的地租? 由于土地所有权垄断而产生的地租农业和城市的绝对地租级差地租:因自然状况与人们的投入而产生绝对地租:因所有权被垄断而产生提供级差地租的土地:地租=级差地租+绝对地租仅提供绝对地租:地租=绝对地租垄断地租:地租=垄断地租我国的基准地价属于绝对地租 6、区位及区位理论的含义是什么?区位要素包括哪三方面?它们各自的含义是什么? 区位:空间位置或为特定目标儿划定地区区位理论是研究经济行为的空间选择及空间内经济活动的组合理论。简单地说就是研究经济活动最优的空间理论,及研究经济行为与空间关系问题的理论。 7、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假设条件和形成机制是什么?该理论的有什么样的意义? 六个假定条件:1.肥沃的平原中央只有一个城市;2.不存在可用于航运的河流与运河,马车是唯一的交通工具;3.土质条件一样,任何地点都可以耕作;4.距城市40英里之外是荒野,与其它地区隔绝;5.人工产品供应仅来源于中央城市,而城市的食物供给则仅来源于周围平原;6.矿山和食盐坑都在城市附近。 形成机制:利润(地租收入)=农产品销售价—农业成本—运输费用根据前述各种假设,以及运费与距离及重量成比例,运费率因作物不同而不同,农产品的生产活动是

房地产经济学试题12

《房地产经济学》试题12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选择居住用房地产微观区位应考虑的主要标准是( ) A.处于主要工业区 B.交通便捷,环境好 C.人口流量大 D.劳动成本低 2.房地产商品需求富有收入弹性是指( ) A.01 D.EY<0 3.土地市场的低流动性是指( ) A.土地变现能力较小 B.土地权属关系复杂 C.土地市场具有垄断性 D.土地供应缺乏弹性 4.房地产市场的双重特性是指( ) A.供给与需求 B.所有权与使用权 C.保值与增值 D.消费与投资 5.房地产价格具有权利价格的特征,表现在( ) A.同一宗房地产可有多种不同产权类型的价格 B.房地产具有相对稀少性 C.不同用途的房地产有不同的价格 D.房地产价格具有显著的个别性 6.长期利率的变化对房地产业的影响表现在( ) A.长期利率越高,将促进房地产投资 B.长期利率越高,将抑制房地产投资 C.长期利率越低,将抑制房地产投资 D.长期利率越低,将加大房地产投资风险 7.人们购置房地产主要是为了将它作为一种价值形式加以储存,在合适的时候再出售或者出租,以达到保值增值的目的,这种房地产需求称为( ) A.投机性需求 B.投资性需求 C.消费性需求 D.生产性需求

8.房地产的供给弹性具有明显的时期性,按特短期、短期、长期来看,其供给弹性具有的特性分别是( ) A.弹性较小、无弹性、弹性较大 B.弹性较大、无弹性、弹性较小 C.无弹性、弹性较小、弹性较大 D.无弹性、弹性较大、弹性较小 9.在房地产估价中,成本积算思路的理论依据是( ) A.生产费用价值论 B.生产效用价值论 C.劳动价值论 D.资本价值论 10.房地产企业常用的贷款方法不包括( ) A.信用贷款 B.保证贷款 C.抵押贷款 D.政府贷款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房地产业周期性波动经历的阶段有( ) A.繁荣阶段 B.衰退阶段 C.萧条阶段 D.复苏与增长阶段 E.平稳发展阶段 2.在房地产价格构成中,销售费用包括( ) A.广告宣传费 B.管理费 C.财务费用 D.销售代理费 E.税费 3.按照经营内容和方式的不同,房地产企业主要可分为( ) A.建筑企业 B.房地产开发企业 C.房地产中介服务企业 D.物业管理企业 E.房地产综合企业 4.确定住房公积金实际贷款额度需要考虑( ) A.可贷额度 B.最高额度 C.最低额度 D.还款能力 E.利率 5.影响房地产投资的商业风险有( ) A.资本支出 B.总可能收入

房地产经济学A卷

一、单选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下面属于第一产业的是() A 畜牧业 B 仓储业 C 供应业 D 采矿业 2、因土地的肥沃程度和位置的不同而产生的地租形式是() A 级差地租 1 B 级差地租 2 C 绝对地租 D 垄断地租 3、土地价格具有增值性,不是其增值原因的是() A 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 B 土地的稀缺性 C 社会平均利润的下降 D 利率的上升 4、下面的选项中属于房地产价格与其他商品价格共有特征的是() A 区位性 B 个别性 C 用货币表示 D 敏感性 5、在土地使用权出让中,居住用地的最高使用年限是()年 A 70 B 40 C 30 D 50 6、下面不属于房地产金融的显著特征的是() A贷款偿还期长 B 利息率较高 C开发周期长 D 资金周转慢 7、排水权属于房地产产权体系中的() A 永久业权 B 租赁业权 C 地役权 D 担保权 8、下面的选项中哪个不是房地产税收的特征()A 强制性 B 有偿性 C 无偿性 D 固定性 9、国家对下面那些房产免征房产税() A 国家机关和军队自用房产 B 宗教寺庙、公园、名胜古迹 C 非营业用的房产 D 全选 10、房地产经济的宏观调控,是以()为主体 A 社会 B 政府 C 企业 D 房地产行业 二、名词解释(每小题3分,共30分) 1、不动产 2、地租 3、级差地租 4、房地产二级市场 5、房地产经纪 6、房地产投资风险

7、房地产开发 8、物业管理市场 9、房地产中介 10、房地产金融 三、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 1、土地价格的特征是什么? 2、简述房地产投资决策的过程。 3、房地产开发具有具有什么样的特点? 4、简述物业管理的原则。 四、论述题(每小题10分,共30分)1、简述房地产投资特征 2、简述房地产金融风险 3、试述房地产一、二、三级市场各自的特征及其相互联系

房地产经济学试题14

《房地产经济学》试题14 一、单选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建筑地块的经济属性表现为() A.具有不可再造性 B.具有不可扩展性 C.其位置不可移动 D.凝结了人类劳动 2.在其它条件相同的情况下,使区位成为影响房地产价格的重要因素是由于() A.空间的固定性 B.价值的双源性 C.需求的普遍性 D.效用的长期性 3.一般情况下,从经济角度考虑,是否进行投资主要取决于() A.预期利润率和资本市场的利率 B.预期利润率和汇率水平 C.预期利润率和信贷规模 D.实际利润率和资本市场的利率 4.决定消费水平的主要因素是() A.商品生产成本 B.商品价格构成 C.个人收入水平 D.家庭结构组成 5.资本主义地租的本质是农业雇佣工人所创造的() A.价值的一部分 B.使用价值的全部 C.使用价值的一部分 D.剩余价值的一部分 6.影响房地产供给的首要因素是( ) A.房地产市场价格 B.土地价格 C.税收政策 D.利率政策 7.房地产二级市场的经营方式主要采用( ) A.馈赠或抵押 B.出租或典当 C.抵押或出售 D.出售或出租 8.土地使用权出让市场属于房地产的( ) A.一级市场 B.二级市场 C.三级市场 D.四级市场 9.房地产商品具有单一性和非均质性,表明了它的( )

A.需求的普遍性 B.价值的双源性 C.空间的固定性 D.效用的长期性 10.在市场经济条件下,使用城市“劣等”土地不需要支付( ) A.地租 B.级差地租 C.绝对地租 D.土地使用费 二、多选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1.房地产开发项目可行性研究重点考虑是否可达到() A.最佳的经济效益 B.最佳的技术效益 C.社会效益 D.环境效益 E.管理效益 2.就房地产供求而言,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其非均衡态是绝对的 B.其均衡态是相对的 C.其均衡态是有条件的 D.其非均衡态是相对的 E.其均衡态是绝对的 3.房地产金融的具体业务包括() A.证券融资 B.住房公积金贷款 C.生产性开发贷款 D.住房消费信贷 E.房地产保险 4.住房制度内容包括() A.住房投资 B.住房分配 C.住房消费 D.住房管理 E.住房经营 5.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每一宗特定区位的城市土地都可以有多种用途 B.每一宗特定城市区位的土地都有一个最优的用途 C.城市土地区位是不变的 D.城市规划要以区位理论作指导 E.土地区位理论主要是从宏观方面指导房地产业发展 三、名词解释(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房地产经济学全部内容

第一章 经济学是研究资源配置的学问,创始人亚当·斯密,代表作《国富论》,“看不见的手”原理。 实证经济学用来描述经济社会的事实,实证分析的目的在于发展出一种“理论”或“假说”,对尚未观察到的现象给出合理的、有意义(而不是用事实重复事实)的解释或预测。 规范经济学则涉及伦理信条和价值判断。从一定的社会价值判断标准出发,根据这些标准,对经济体系的运行或经济行为进行所谓的“好坏”评价,即“应该如何”。实证经济学的判断标准往往是“效率”,而规范经济学的评价标准可以概括为“公平”。规范经济学离不开实证经济学的支持。 理论是对现实的一种抽象,是我们“透视”事实的桥梁。理论研究使得经济学家能够进行一般化抽象,舍弃经济现象中的一些非基本因素或个性因素,只就基本因素或共性因素及其相互关系进行研究,从而使得经济理论能够说明经济现象的主要特征以及基本因素之间的因果关系。从构成上看,理论包括一系列假设和从这些假设中得出的结论。 经济模型就是用来描述所研究的经济现象的有关经济变量之间相互关系的理论结构。经济模型不一定必须用数学的形式(比如函数式或几何图形)来表示,也可以用文字描述,但是采用数学是形式化、精确化、准确化的需要,大多数时候是一种高效率的选择。 经济模型一般是由一组变量所构成的方程式或方程组来表示的,变量一般可以分为内生变量、外生变量和参数 经济模型的分析方法:静态分析,比较静态分析,动态分析 经济学的基本逻辑:演绎与归纳房地产是房产与地产的统称,即房 屋和土地两种财产的合称,包括建 筑在土地上的各种房屋,及一切未 经人类劳动投入开发的土地和经 过开发利用的土地,以及与房屋、 土地有关的权益。 房地产的特性:1.位置的固定性与 质量的差异性 2.数量的有限性及 供给的稀缺性 3.利用永续性与报 酬递减性 4.产权分割性与权益的 流动性 第二章市场的含义可以从四个方 面理解:(1)市场是指买卖双方进 行交易的专门场所,这是狭义的市 场;(2)市场是买者和卖者相互作 用并共同决定商品、劳务的价格和 交易数量的机制,这是典型的西方 经济学中的市场定义;(3)市场是 交易活动的总和,即在流通中所发 生的交换关系的总和,这是广义的 市场;(4)市场是资源配置的一种 手段,与“计划”手段相对应。 狭义的房地产市场是指房地产交 易的专门场所,如房地产交易所; 广义的房地产市场则是指房地产 交易的总和或房地产商品流通中 所有交换关系的总和。 房地产市场的特点:1.区域性 2. 竞争的不充分性 3.供给调节的滞 后性 4.交易的复杂性 5.与金融 的关联度高 6.政府的干预性强 房地产市场的分类:l)按市场运 行层次划分:可以分为房地产一、 二、三级市场2)按市场交易客体 划分:可以分为土地市场、房产市 场、房地产金融市场和房地产中介 服务市场等。3)按物业类型划分: 可以分为住宅市场、商业物业市 场、写字楼市场、工业物业市场、 特殊物业市场等4)按覆盖(影响) 范围划分:可以分为国际性、全国 性、地方性房地产市场。 房地产市场的市场细分:1.物业类 型细分(住宅,工业,商业) 2. 按住宅属性细分(新房,旧房) 3. 按区域细分 第三章 房地产的潜在需求是指居民对房 地产商品消费的欲望按目前社会 一般生活水平计算的房地产商品 应有的需求量。即是指过去和现在 尚未转变为实际的房地产购买力、 但在未来可能转变为房地产购买 力的需求。 房地产的有效需求(现实需求), 从微观经济的意义上来讲,是指消 费者在一定的时期内,在每一价格 水平上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商品 量,即有支付能力的需求。从宏观 经济的意义上来讲,是指商品的总 供给与总需求达到均衡状态时的 总需求 房地产需求的特点:(1)多样性(2) 区域性(3)层次性:基本需求、 标准需求、舒适需求;有效需求及 潜在需求。(4)双重性:既可以作 为消费品(居住)也可以作为投资 品(租赁或买卖)。(5)可替代性: 主要从三个方面理解:首先一定区 域内的房地产有一定替代性,其次 租赁与买卖可替代,第三从投资需 求看,如果房地产投资收益下降, 投资者可转向股票、债券、期货等 其他投资工具。 房地产需求的影响因素:1)人口 (人口数量、家庭数量、生活方式、 离婚率),正相关 2)收入(国内生产总值,国民收入, 可支配收入),正相关 3)消费者 偏好(恩格尔系数)4)房地产价格 5)消费者对未来的预期 6)社会 经济发展水平和城市化水平 7) 政策因素 房地产供给的特点:1)缺乏弹性: 刚性。2)层次性:现实供给层次 (房地产产品已经进入流通领域, 可以随时出售和出租的房地产), 储备供给层次(房地产生产者出于 一定的考虑将一部分可以进入市 场的房地产商品暂时储备起来不 上市),潜在供给层次(已经开工 和正在建造,以及竣工但未交付使

房地产经济学专业

民商法学专业(知识产权研究方向) 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及邓小平理论,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世界观;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勤奋敬业,努力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掌握知识产权基础理论,系统、全面、准确地了解本专业的研究方向和各门学科的主要内容及发展趋势,通晓与之相关的课程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能独立从事知识产权教学科研、立法、司法及法律服务工作,精通一门外语。 二、学习年限 脱产研究生学习一般2——3年,在职研究生3——4年。 三、研究方向 本专业设置四个研究方向: 1.民法基础理论 2.财产法(物权与债权法) 3.知识产权法 4.人身关系法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负责制,并遵循以下原则: 1.导师负责制与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养; 2.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系统学习与专门研究相结合的方法; 3.以自学为主,注意采取启发式、研发式教学; 4.因材施教,充分发挥研究生的个人特长,注重对研究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5.关心研究生的思想政治和道德品质修养,促进德、智、体的全面发展。 五、课程设置 本专业研究生实行学分制,应修的总学分不少于32学分。课程设置包括公共课、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和指定选修课、任意选修课。 1. 公共课6学分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2学分34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第一外国语4学分136学时第一、二学期开设 2. 专业基础课及专业课17学分 法理学3学分51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民法总论4学分68学时第一学期开设 民法分论专题4学分68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知识产权基础理论4学分68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3.指定选修课5学分 竞争法2学分3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知识产权的国际保护2学分3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知识产权管理2学分3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诉讼与仲裁3学分51学时第二学期开设 知识产权实务2学分34学时第三学期开设 4.任意选修课 在全校硕士研究生任意选修课目录中选修,选修学分不得少于10学分。 六、课程考试和考核方式

房地产经济学测试试题

房地产经济学试题

————————————————————————————————作者:————————————————————————————————日期: 2

房地产经济学2010年期末考试试卷1 一、单选2 x 10 =20 1、从物质形态上看,不属于房地产的定义的是() A 土地 B 建筑物 C 其他定着物 D 产权 2、下面房地产的特性中,哪一个是房地产的自然特性() A 位置的固定性 B 产权分割性 C 政策影响性 D 供给的稀缺性 3、下面的地租理论中不属于马克思主义地租类型划分的是() A 绝对地租 B 级差地租 C 垄断地租 D 经济地租 4、影响房地产开发项目投资的因素有经济因素、政策因素和() A 社会因素 B 环境因素 C 法律因素 D 规划因素 5、“房地产金融市场“这是从哪个角度对房地产市场的划分 A 交易客体B用途 C 交易物的性质 D 市场层次 6、以下的选项中,不属于土地市场的流通形式的是() A 土地买卖 B 使用权出让 C 使用权出租D产权转让 7、物业管理的基本特征有社会化、专业化、企业化和() A 产业化 B 规范化 C 市场化 D 高效化 8、财产所有者再法律的范围内享有对其财产的()权利 A 转让 B 占有C买卖 D a 、b 、c 9、按经济活动的内容划分,下面不属于的是() A 工业区位 B 农业区位 C 住宅区位 D 中观区位 10、下面的选项那个不属于房屋租赁的特点() A只能转移使用权,不能转让所有权B是一种分配手段 C是一种流通手段D租赁过程与消费过程的同时性 二、填空2 X 10=20 1、房地产经济学是研究房地产资源配置基本经济理论、房地产经济活动运行规律以及房地产经济活动运行过程中所发生的科学 2、国民经济对房地产的作用方向,主要表现为两个方面和。 3、按地租的物质形态划分,地租可分为劳役地租、、。 4、风险识别的方法很多,在房地产常用的有专家调查法、和流程图分析法。 5、房地产需求具有多样性、、双重性、。 三、名词解释2 X 5=10 房地产:房地产也程不动产,是指土地、建筑物及其他定着物以及其附带的各种权益 地租:从广义的层面来看,地租是指土地所有者将其拥有的土地及其土地相关的房屋或其他附着物租给他人使用所获取的报酬,是一种不仅仅限于土地的租金。 级差地租:级差地租是指被土地所有者所占有的、由于土地的等级差别所产生的超额利润。房地产二级市场:房地产的二级市场是指增量房地产的交易市场 房地产经纪:房地产经纪是指房地产买卖、租赁、产权调换、抵押、典当、信托等居间活动及代理业务。 四、判断题1 X 10=10 1、从经济形态上看,房地产是一种十分重要的资产,关注的是产权、资产等权属关系的意义。() 2、房地产业的发展与国民经济的发展不具有比例关系()。 3、土地价格受供求关系影响具有双向性()。 4、当原材料系数大于1时,生产厂应设在消费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