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大学网络教育0324美学与人生答案
2019年西南大学作业答案[0324]《美学与人生》
![2019年西南大学作业答案[0324]《美学与人生》](https://img.taocdn.com/s3/m/dac562e0d15abe23482f4d78.png)
0324 20191
单项选择题
1、以下著作中哪一部是朱光潜先生的著作?(
)
.
《美的历程》 . 《文艺心理学》
. 《美学散步》 .
《审美教育书简》
2、朱自清认为中国历代诗论的“开山的纲领”的是( )
. 诗缘情 . 比德
. 虚静 .
诗言志
3、“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是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 高尔泰 . 朱光潜
. 吕荧
.
李泽厚
4、认为文艺是对真理“模仿的模仿”,“影子的影子”是不真实的是( )
. 亚里士多德 . 席勒 .
黑格尔
.
柏拉图
5、在现有材料之上综合出一个新的形象,如猪八戒、孙悟空等属于().对比想象
.创造想象
.相似想象
.接近想象
6、在西方的喜剧理论中,倡导“预期失望说”的美学家是()
. B. 霍布斯
.柏格森
.弗洛伊德
.康德
7、以下关于20世纪50年代“美学大讨论”的说法错误的是()
.这次美学讨论形成了对美的一致看法和完整体系
.朱光潜认为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蔡仪认为美是客观的
.讨论的主要问题是“美是什么”
8、“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提出的。
.康德
.克罗齐
.亚里士多德
.柏拉图
9、下面能表达超越了主客二分关系,超越了“自我”的是()。
西南大学网络教育《美学与人生》网上作业

1、“艺术即直觉,直觉即表现”是( )提出的。
B1.A. 亚里士多德2.B. 克罗齐3.C. 柏拉图4.D. 康德2、《红楼梦》里“晴雯撕扇”的情节充分体现了美的( ) C1.A. 形象性2.B. 时代性3.C. 非功利性4.D. 民族性3、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 ) D1.A. 《宋元戏曲考》2.B. 《红楼梦评论》3.C. 《人间词话》4.D. 《诗品》4、“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是以下哪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C1.A. 朱光潜2.B. 蔡仪3.C. 吕荧4.D. 李泽厚5、“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描述的是一种什么类型的景象?( ) B1.A. 荒诞2.B. 崇高3.C. 优美4.D. 悲剧6、“客观事物的美的形象关系于客观事物本身的实质,而不取决于观赏者的看法”是以下那个美学家提出的观点。
( ) A1.A. 蔡仪2.B. 李泽厚3.C. 康德4.D. 高尔泰7、下列说法是庄子提出来的是() C1.A. 智者乐水2.B. 柔弱胜坚强3.C. 天地有大美不言4.D. 上善若水8、以下大力提倡美感的非功利的美学家是() B1.A. 杜威2.B. 康德3.C. 柏拉图4.D. 孔子9、以下主张艺术是存在真理的“揭示”说的是( ) B1.A. 席勒2.B. 海德格尔3.C. 朱光潜4.D. 荣格10、“不涉理路,不落言荃”是哪一种思维的特点?( B )1.A. 逻辑思维2.B. 形象思维3.C. 辩证思维4.D. 抽象思维11、相当于“崇高”范畴概念的是( D )1.A. 柔美2.B. 婉约3.C. 适宜4.D. 雄浑12、把美分为“绝对的美”和“相对的美”的是( D )1.A. 黑格尔2.B. 康德3.C. 柏拉图4.D. 哈奇生13、以下不属于“自下而上”研究美学的是( A )1.A. 柏拉图2.B. 费希纳3.C. 立普斯4.D. 丹纳14、“孤立说”的提出者是( B )1.A. 康德2.B. 闵斯特堡3.C. 谷鲁斯4.D. 布洛15、“新松恨不高百尺,恶竹应须斩万杆”属于( A )1.A. 对比想象2.B. 接近想象3.C. 创造性想象4.D. 相似想象16、刘勰在《文心雕龙》里说,“方其若翰,气倍词前,既乎篇成,半折心始”,这充分说明了文艺创作中( B )的现象。
智慧树知到《美学与人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美学与人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美学与人生》章节测试答案绪论
1、与房地产,电子,金融,汽车并称五大产业的是()
A.种植
B.餐饮
C.美容
D.旅游
答案: 美容
2、出门时因为长得好看引发妇人围观的晋代诗人是()
A.陶渊明
B.陆机
C.王羲之
D.潘安
答案: 潘安
3、因为长得丑出门被人吐唾沫的古代诗人是()
A.左冲
B.王维
C.贺知章
D.陈子昂
答案: 左冲
4、钟馗曾因为丑而丢了状元。
A.对
B.错
答案: 对
5、以下人物中最有权力的是()
A.赫拉
B.左冲
C.雅典娜
D.阿瑞斯
赫拉
6、以下人物中最有智慧的是()
A.赫拉
B.宙斯
C.西西弗斯
D.雅典娜
答案: 雅典娜
7、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身心健康的完满人生。
A.对
B.错
答案: 对
8、美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A.对
B.错
答案: 错
9、美育与德育的社会作用是相互补充的。
A.对
B.错
答案: 对
10、追求美就是要不断整容,穿着时尚。
A.对
B.错
答案: 错
第一章
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A.√
B.×
答案: √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B.×
答案: √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A.甲骨
B.金
C.小篆。
美学与人生期末考试答案(最新)

特征:①雄伟壮阔的力量之美;②社会价值实现的昂扬之美;③刚毅坚强的品格之美;④恢宏豪迈的尊严之美。
古罗马的朗吉弩斯,《论崇高》一文中认为文学作品应有崇高的风格,并提出崇高风格一般由五个部分组成:1、庄严伟大的思想,2、慷慨激昂的感情,3、运用藻饰的能力,4、高雅的措辞,5、堂皇的结构。朗吉弩斯提出“崇高是伟大心灵的回声”,并强调在文章中表现人的激情,那象闪电一样把他遇到的一切击得粉碎的激情而不是那种清醒的理智的说服,对激情与人的心灵的强调,使朗吉弩斯的观点对西方的文艺审美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在秀美与崇高之间,朗吉弩斯强调崇高之美。他说:“大自然把人放到宇宙这个大会场里,让人不仅来观赏这全部宇宙的壮观,而且还热烈地参加其中的竞赛。……因此,仿佛是按照一种自然规律,我们所欣赏的不是小溪小涧,尽管溪涧也很明媚而且有用,而是尼罗河、多瑙河、莱茵河,尤其是海洋。”朗吉弩斯强调人应当追求那些真正伟大、神圣的事物,他是从人的价值出发,说明人不能满足于当一种卑微的动物,而应让自己变得更伟大、更神圣。
于发现美的眼睛与生活中寻真美感受美给我们带来的愉悦尤其是在这个充斥着名牌奢侈品和总之日常生活中的美无处不在它已经成为这个社会当中最主流的最强有力的文化建构力量深各种?凤姐?伪娘??小月月?现象以及攀比风的时代我们怎样独善其身于乱世中发现生活之刻地影响着我们的生活
西南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答题卷
学号:姓名:向前看层次:专升本
类别:函授专业:教育学2016年5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A卷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评卷人
得分
(横线以下为答题区)
美学与人生知到章节答案智慧树2023年西南大学

美学与人生知到章节测试答案智慧树2023年最新西南大学绪论单元测试1.与房地产,电子,金融,汽车并称五大产业的是()参考答案:美容2.出门时因为长得好看引发妇人围观的晋代诗人是()参考答案:潘安3.因为长得丑出门被人吐唾沫的古代诗人是()参考答案:左冲4.钟馗曾因为丑而丢了状元。
参考答案:对5.以下人物中最有权力的是()参考答案:赫拉6.以下人物中最有智慧的是()参考答案:雅典娜7.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身心健康的完满人生。
参考答案:对8.美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参考答案:错9.美育与德育的社会作用是相互补充的。
参考答案:对10.追求美就是要不断整容,穿着时尚。
参考答案:错第一章测试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参考答案:√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参考答案:甲骨4.()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
”参考答案:许慎5.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的“美学之父”。
参考答案:克罗齐6.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的综合感觉为美的是()。
笠原仲二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时间是1750年。
参考答案:对8.下面哪位学者提出了“美是难的”。
参考答案:苏格拉底9.冯友兰将人生分为哪几重境界?参考答案:道德境界;天地境界;功利境界;自然境界10.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哪一部著作中提出了“美是生活”?参考答案:《生活与美学》第二章测试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参考答案:√2.康德的美学代表作是《判断力批判》。
参考答案:√3.休谟认为美的判断标准是人的主观趣味。
参考答案:√4.提出美是“数的和谐”的人是()。
参考答案:毕达哥拉斯5.马克思论述美的重要著作是()参考答案:《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6.车尔尼雪夫斯基认为美是生活参考答案:√7.亚里士多德认为美的三原则是高华、匀称、明确参考答案:×8.一首诗和一篇散文之间的关系属于参考答案:事物和其他事物之间的关系9.布洛在对实验美学批判的基础上,创立了心理距离说。
智慧树知到《美学与人生》章节测试答案

智慧树知到《美学与人生》章节测试答案绪论1、与房地产,电子,金融,汽车并称五大产业是()A.种植B.餐饮C.美容D.旅游答案: 美容2、出门时因为长得好看引发妇人围观晋代诗人是()A.陶渊明B.陆机C.王羲之D.潘安答案: 潘安3、因为长得丑出门被人吐唾沫古代诗人是()A.左冲B.王维C.贺知章D.陈子昂答案: 左冲4、钟馗曾因为丑而丢了状元。
A.对B.错答案: 对5、以下人物中最有权力的是()A.赫拉B.左冲C.雅典娜D.阿瑞斯答案:赫拉6、以下人物中最有智慧的是()A.赫拉B.宙斯C.西西弗斯D.雅典娜答案: 雅典娜7、美感教育的最终目的是实现身心健康的完满人生。
A.对B.错答案: 对8、美育具有一定的强制性。
A.对B.错9、美育与德育的社会作用是相互补充的。
A.对B.错答案: 对10、追求美就是要不断整容,穿着时尚。
A.对B.错答案: 错第一章1、美的诞生是从实用性向非实用性转化的。
A.√B.×答案: √2、美学作为一门学科诞生在十八世纪。
A.√B.×答案: √3、殷商时代的()文里就有“美”这个字。
A.甲骨B.金C.小篆答案: 甲骨4、()的《说文解字》认为“美”是“羊大,味甘也。
”A.毛苌B.荀子C.董仲舒D.许慎答案: 许慎5、意大利美学家()认为维科才是真正“美学之父”。
A.鲍姆嘉通B.克罗齐C.柏拉图D.维科答案: 克罗齐6、认为“美”字的意思是羊给中国人综合感觉为美的是()。
A.毕达哥拉斯B.莎夫C.笠原仲二D.苏格拉底答案: 笠原仲二7、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诞生时间是1750年。
A.对答案: 对8、下面哪位学者提出了“美是难的”。
A. 苏格拉底B. 柏拉图C. 亚里士多德D.伊壁鸠鲁答案: 苏格拉底9、冯友兰将人生分为哪几重境界?A.自然境界B.功利境界C.道德境界D.天地境界答案: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0、车尔尼雪夫斯基在哪一部著作中提出了“美是生活”?A.《哲学研究》B.《生活与美学》C.《实践理性批判》D.《诗学》答案: 《生活与美学》第二章1、柏拉图提出了“美的东西”与“美本身”的分别。
2020年秋西南大学0324《美学与人生》在线作业(答案)

西南大学培训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代码:0324学年学季:20202窗体顶端单项选择题1、“燕山雪花大如席”中雪花的形象属于()抽象仿象兴象喻象2、西方经验派美学家常把美看成是事物所引起的生理或心理上的快感和愉悦,但真正严格地把美感与快感区别开来的是()康德黑格尔席勒歌德3、下面的表述中错误的是()意象的完成与艺术品的传媒质料有关意象的完成,一定要其得到物化或物态化意象完成后再物态化或物化意象的现实化与接受过程有关4、决定着美的生活内容和文化深度的是以下哪个层面()社会历史层心理意识层知觉表象层自然物质层5、在各种艺术意象中,最具有自然天成特点的是()喻象兴象抽象仿象6、美学史上最早提出“美在数的和谐”的美学家是()柏拉图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毕达哥拉斯7、美的本质问题的核心是()人的本质与美的本质之间的关系问题事物审美属性如何在实践中生成的问题人类审美感官与世界历史的关系问题审美主体与审美对象之间的关系问题8、从历史发展的观点看,美感()有一个起点,却没有终点既无起点,也无终点没有起点有起点,也有终点9、霍布斯的喜剧主张是()生命的机械化突然荣耀说心理能量消耗的节省预期失望说10、杜甫的诗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表现的意象的主要特点是()情感性想象性虚拟性敏感性11、实验美学的代表人物是()立普斯丹纳费希纳布洛12、“美是客观化的快感”是谁提出的?()桑塔耶纳尼采柏拉图黑格尔13、()认为“美”的本意是人们对羊的一种视觉、味觉和触觉等的一种综合感觉。
徐炫笠元仲二萧兵柏拉图14、李泽厚所区分的美的三个层次不包括()E. 悦情悦意悦耳悦目悦志悦神悦口悦心15、麦克白的悲剧的产生是因为他自己的贪婪,李尔王的悲剧是因为他自己的轻信,奥赛罗的悲剧是因为他自己太强烈的嫉妒心,这说明文艺复兴后的悲剧主要是()社会悲剧命运悲剧性格悲剧生活悲剧16、下列属于美的存在领域的是()三者都是社会美自然美艺术美17、以下不属于经验派美学家的是()柏拉图休谟夏夫兹博里哈奇生18、王国维的作品不包括()《人间词话》《西方美学史》《宋元戏曲考》《红楼梦评论》19、在美学史上,"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的命题是()提出的。
大学《美学与人生》试题及答案

四、结合当前的审美现象,谈谈你对审美的非功利性是怎样理解的?(50分)
五、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谈谈什么是审美的情感性?(50分)
(要求:要有美学史上的具体知识点,同时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观点正确,论述层次清楚,材料丰富,没有科学性错误。不能抄袭。每小题字数不少于500字。)
大学网络与继续教育学院课程考试试题卷
类别:网教专业:公共课20年6月
课程名称【编号】:美学与人生【1145】A卷
大作业满分:100 分
论述题:在以下5个题目中选择其中美的定义的探讨,谈谈你认为美是什么?(50分)
二、结合美学史上关于悲剧的论述,谈谈你认为悲剧之美何在?(50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0324美学与人生答案
1.结合具体的审美现象,谈谈怎样理解美的形象性?(50分)
答:那么,什么是形象性呢?“形”在中国古典词汇中更多的指地上的可见的事物之外貌,而象则更多地指天象或者象征之意。
例如《周易•系辞上》说:“在天成象,在地成形,变化见矣。
”而韩康伯注曰:“象况日月星辰,形况山川草木。
”同样在《系辞上》里说:“见乃谓之象,形乃谓之器。
”这些都指出了“形象”的直接观感性,只不过有“天上地下”“形上形下”的区分。
《周易》里说:“圣人设卦观象,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忧虞之象也;变化者进退之象也;刚柔者昼夜之象也。
”“圣人有以见天下之赜而拟诸其形容、象其物宜,是故谓之象。
”“八卦成列,象在其中矣。
”“象也者象此者也。
爻象动乎内,吉凶见乎外。
”“天垂象,见吉凶。
古者包牺氏之王天下也,仰则观象于天,俯则观法于地。
”这些“象”都有以痕迹征兆象征的意思。
《老子》说:“道之为物,惟恍惟忽。
忽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忽兮,其中有物。
”《韩非子》对此解释说:“人希见生象也,而得死象之骨,案其图以想其生也,故诸人之所以意想者皆谓之象也。
”这里的“象”则多了想象的意思了。
总的来看,形象,都包含有可以眼见的直观的甚至可以触觉的物象的意思。
因此,美的形象性就是说美不是抽象的,而是可见、可感可触的。
康德曾经指出“美是非关概念而普遍的”,美不是理性逻辑之下的清晰概念,但它却象概念一样有普遍的可传达性。
美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不是抽象的真理和知识,即使美的东西有某种普遍性,典型性,蕴涵着“某种道理”,那也一定是在形象中包含着的,是不知不觉的自然显现,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如果不是感性的显现理念,而仅仅只见理念,只是一些抽象的概念,那这个东西不能叫做美。
美是人的视觉一下能捕捉到的一个鲜明的栩栩如生的具体可感的物象,这是美的首要条件。
然后这个物象要能够引起人们的想象、情感等活动,把这个画面自己构筑成一个连贯的完整的有生命力的包含欣赏者自己情感的美的画面,如果还仅仅只停留在物象的阶段,就很难有更美的感觉。
所以,美实际上是感性形象经过人的感性“综合”而形成的一个“意象”,是一个“物乙”而不是物体原样的“物甲”了。
三星堆:纵目图。
怎样才能看得远呢?你看那突出的眼睛,这就是形象的说法。
实际上,人们很多复杂的意思往往是语言不能完全穷尽的,用“象”来表达往往能够有更多的含义,这就是形象大于语言。
在《周易》中人们就认识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所以要“立象以尽意”。
用“象”来表达人们的意思,这是一种智慧。
很多时候作者自己的寄托、寓意、情感等等都是非常复杂的,不是单一的,不是可以一言以蔽之的。
而且有很多时候作者自己也并没有一个很明确的“主题”,往往只有一个大致的方向,正如曹禺说自己创作《雷雨》的时候并没有一个明确的主题,人们所说的抨击封建大家庭的罪恶的都可以“追加”上去,但当时并没有这样明确的想法,只是有一些模糊的影像在眼前冲突。
3.怎样理解马克思关于“劳动创造美”的观点?(50分)
马克思强调基础的决定作用。
从人类社会的生活、实践方面来认识美,把这一看法推向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的是马克思主义美学。
马克思把整个世界分为两大部分,一个是经济基础,社会物质世界,一个是上层建筑,意识形态。
美学属于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部分。
物质第一性,精神第二性,人的审美创造不是人生来就有的,是人在对外在物质世界的实践活动中产生的。
因此人的审美意识最根本的原因是人的实践、劳动。
所以马克思提出“劳动创造了美”,“人在自己创造的世界中欣赏自己”,这就是美。
文艺起源于劳动,社会生活是文艺的源泉,决定文艺的发展。
马克思对任何文艺现象的考察总是把它和当时的社会、历史联系起来,提出“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2的论点,坚持“历史的观点和美学的观点”相结合,即恩格斯所说的“较大的思想深度和意识到的历史内容和莎士比亚的戏剧生动性相结合”。
如在对拉萨尔《济金根》的分析中,马克思认为应把济金根放入他自己的特定历史时期来分析济金根悲剧产生的原因,
提出了著名的“历史的必然和这种必然不能实现”才是悲剧的真正根源的观点。
如马克思在对希腊神话的评价中提出希腊神话不只是希腊艺术的武库,而且是他的土壤,具有永久的魅力。
就是从历史的观点来看问题的。
同时在对资本主义社会的分析中,马克思还分析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异化”现象。
马克思强调现实主义的创作方法,说自己从巴尔扎克的作品里“所学到的东西”,“甚至在经济细节方面,也要比从当时所有职业的历史学家、经济学家和统计学家那里学到的
全部东西还要多”,但他又不赞同对现实做事无巨细的完全忠实的描绘,又主张可以虚构、加工、典型。
主张个性化,但他又反对“恶劣的个性化,”3主张创作的“莎士比亚化”,4反对“席勒式”5的口号化、传声筒式的创作,但又反对那种完全没有共性的个性化。
主张作者自己的观点越隐蔽越好,但又明确表明作品一定要有鲜明的“倾向性”,并说从哀斯库罗斯到但丁到塞万提斯到席勒,这些伟大的作家都是因为有鲜明的倾向性。
马克思的美学观就是这样,总是保持着辩证法的光辉。
人在劳动的过程中把自己的能动性体现于对对象的改造上,使对象“人化”了,他并不是被动的机械反映世界,所以文艺对世界又有能动反作用。
人们可以“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可以典型化。
因此,文艺又不是简单的被世界所决定。
马克思把文艺看成人类掌握世界的四种方式之一,6但又充分注意到了文艺的特殊的反映形式。
比如物质生产决定精神生产,马克思又特别指出物质生产和精神生产存在着不平衡的现象,某些艺术形式只能在生产力水平很低的情况下达到它最发达的阶段,如史诗、神话等。
在某个生产力水平很低的地区,其文学生产却可能达到很高的水平,如19世纪的俄国和德国,俄国直到1861年才实行农奴制改革,才开始走上资本主义的发展道路,而这时的英国早已是资本主义非常发达的“日不落帝国”,但生产力水平低下的俄国的文学艺术并不比英国逊色。
这时的德国也是如此,1871年以前,德国是300多个分封割据的小国,海涅在《德国,一个冬天的童话》里形容当时德国是一个“到处散发着臭气的大粪堆”,但德国当时以海涅、歌德、席勒等为代表的文艺生产并不比英国逊色多少。
当然,我们也应看到生产力水平高,文艺生产的水平也同步高的情况是一般的规律,是存在的,比如唐朝的发达和文艺的繁荣是同步的,英国的发达与文艺的繁荣是同步的。
马克思对美的认识把美放入整个人类社会的历史、发展中来定义美。
有了劳动和实践,人从自然中生成,脱离了动物的状态,进入了人类社会的历史。
人的历史
是人类社会实践劳动能动创造的历史,马克思的人是历史的,有能动性的,创造性的,劳动实践的,具体的而不是抽象的人,所以马克思说人是“社会关系的总和”,“五官感觉的形成是以往全部世界历史的总和”。
因此美的逻辑起点就是人的实践劳动和创造,是社会化了的人的审美实践活动,是历史性的,社会性的。
因此,马克思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提出了“劳动创造美”,“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创造”,“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和“自然的人化”等命题,把美的本质研究引向一个新的至高点,是我们进行美学研究的重要根据和基础。
所以,我们总起来看,马克思主义美学主要有以下一些主要内容: 1、美的本质和起源的理论; 2、美的规律的理论;
3、异化劳动7和人的审美活动之间的关系;
4、艺术本质的理论。
而马克思美学的这些思想所呈现出来的特色与其他美学体系具有迥然不同的特色: 1、把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的实践紧密联系起来; 2、把美的本质与人的本质紧密结合起来; 3、始终坚持唯物主义、辩证法的方法论; 4、始终坚持历史发展的辨证观点。
马克思把美学从认识论、理念论、形式论、主观经验论等阶段带到了人的本质实践的阶段。
这对深化、提升美的本质追寻是一个崭新的有说服力的视角。
马克思:以前的哲学都是怎样解释是世界,而问题的关键是改变世界。
同时,我们也要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是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被发展的一个开放的体系,列宁、毛泽东等其他无产阶级革命导师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丰富和发展都有巨大贡献。
它的内容也是极其丰富的,我们的概括是挂一漏万,对马克思主义美学的深入还需要大家多话工夫,多读原著。
我们在此指出的是马克思主义美学是人类美学史上最具活力的一种美学形态,一种科学的美学形态,值得我们深入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