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原则

翻译原则

Translation Theories and Principles in General

It is generally acknowledged that theory derives from practice and in turn serves practice. The same is true with translation theory and translation practice. It is stressed that translation theory is an independent linguistic discipline, deriving from observations and providing the basis for practice (Newmark, 2001:9).

Translation of brand names, one kind of translation practice, is subject to the general principles and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What here we call principles and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are actually the two sides of the same thing. The former lays emphasis on the translator, who should follow them while translating, whereas the latter on the reader or critic, who may use the criteria to evaluate a translated text. Speaking of the importance and double functions of the translation criteria, a theorist thinks that the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function as a plumb-line for measuring the professional level of translation and as a goal set for translators to strive after (Liu, 1995: 14). Different kinds of criteria, if used by different translators as their principles or guidelines in their actual translating work, may bring about quite different translated texts of the same original text.

"Translation theory's main concern is to determine appropriate translation methods for the widest possible range of texts or text-categories. Further, it provides a framework of principles, restricted rules and hints for translating texts and criticizing translations, a background for problem-solving" (Newmark, 2001:19). However, there is no theory of translation in the technical sense of "a coherent set of general propositions used as principles to explain a class of phenomena", but there are quite a few "theories" in the broad sense of "a set of principles which are helpful in understanding the nature of translating or in establishing criteria for evaluating a translated text" (Nida, 1998: 155). In general, however, these principles are stated in terms of how to produce an acceptable translation. The criteria of translation have attracted the attention of many translation theorists who have put up many different kinds of principles and criteria. Of the various kinds of these principles and criteria, the following three are highly representative and profound in the translation practice.

翻译标准和原则

翻译标准和原则 文学翻译最怕者,莫过于一知半解。大家都在说忠实于原文,但有的人却常常把这句话理解成为了忠实于形式,以为肯定句就非得译成肯定句,外国人照相时说“cheese”就一定不能译成“茄子”,这样的理解殊为可笑。其实,就个人理解,所谓的忠实,忠实于原意只不过是最起码的要求,即不能胡乱编造,这一点懂一点英文或是会查字典的人都能做到,没什么稀奇,以为这样就是一个译者,没来由地倒是玷污了这个称谓;真正的忠实,除了忠实于原意,更重要的是忠实于目标语言,别忘了翻译的目的是向目标语言的读者传递信息和美感,如果为了忠实于原来的形式,翻出的东西生硬无比不知所谓,那又翻他做什么!还有一点,单就语言形式来说,任何语言的丰富程度都比不上中文,英语也就那么字母的组合,但中文却要丰富许多,这也就是说,英汉翻译本身就是一个相对较窄的源语言和一个极大丰富的目标语言之间的较量,有的人不明白这个道理,做了一辈子翻译,倒有一大半的中文优秀文字艺术、形式用不上,真是可笑。其实从很大程度上来看,英汉翻译比的不是英文功底,因为做这一行的英语水平都差不到哪儿去,真正拼的是中文功底,这才是真货。 而且,中、英文之间的语法区别太大,英语中有时态、人称等语法,都带有很强的功能性,但中文却没有。如何从中文中找到合适的表达形式来向读者传达原文的这些功能性表述,就成了译文优劣的一个直观判断标准。中文中也有许多英语中所没有的东西,比如语气助词、歇后语、方言、俗语、对联、谐音等等,单就诗歌来说,就分为现代诗和古体诗,其中古体诗细分下来更多,诗经、离骚、汉赋、古体诗、骈四俪六、律诗、绝句等等,文章最起码也分为白话文和文言文,不同形式的变换皆能像读者传达不同的意境。英语中为了表达一个人的粗俗,不外乎就是故意用一些错误的语法或拼写,而译文要表现一个人是白字先生,还是刻画为一个下里巴人,差之毫厘,谬以千里。 不过话又说回来,译者、编辑、选题三位一体,而且三者之间是短板效应,成书的结果不取决于最强的,而是取决于最短的。个人倒是比较倾向于完全不懂英文的编辑,倒也不是说编辑不懂英语就可以糊弄,而是大家的评判标准是统一的,都是针对译文来评判。最怕的莫过于那些懂点英语,却又不懂翻译的人,那就难办了,说不定他非得让你把“cheese”改为“奶酪”,读者自是一头雾水,照个相几个人大喊“奶酪”这是想做什么?难道有人动了他们的奶酪? 另外,再多说一句,翻译中的画面感很重要,因为文字最终在读者脑海中形成的都是一副画面,所以画面怎么安排是很重要的。经常读到一些特写或是场景描写,视觉非常混乱,前、后、远、近、上、下、点、面,一会忙活这个一会儿忙活那个,让人看得很是眼晕,画面支离破碎。我丝毫不怀疑那些译者忠实于原文的态度,脸语句顺序都忠实了,说不定还造出一大串莫名其妙的长句,里边含若干个从句以及定、状、补等等,却唯一忽略了他写出来的是中文,真是白白糟蹋了版面。 此外,画面感还可以体现在人物对白之中,做翻译的应该都有感受,英文对白中的东西不外乎就是said\answered\asked\repplied\puzzled这几个,而且用得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

《商务英语翻译》课程标准 适用专业:商务英语专业课程编码:TA0B28 开设时间:第5学期课时数:72学时 ? 一、课程概述 本课程旨在传授翻译理论知识及实用的翻译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独立完成英汉翻译任务。课程是翻译理论为基础,结合实际的典型翻译例文向学生传递实用的翻译技巧,与此同时培养学生的举一反三的能力,最后通过实际的翻译任务锻炼学生的实际翻译能力。 课程设计从商务英语教学的实际需要入手,结合基本的翻译理论、方法以及实际外贸业务对英汉翻译的专业知识需要,在比较全面的介绍英汉翻译知识的同时也为学生补充了大量实际有用的专业翻译方法和技巧,使学生不仅对英汉互译有进一步的学习,同时也可以将所学翻译技巧充分运用于实际工作,从而真正做到学有所用。 坚持以高职教育培养目标为依据,遵循“结合理论联系实际,以应知、应会”的原则,以培养锻炼职业技能为重点。注重培养学生的翻译理论灵活运用能力和翻译实践能力。把实践和创新素质的培养贯穿于教学中,采用翻译任务独立完成等方式注重发展学生独立思维和专业应用能力。培养学生在翻译过程中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

二、课程培养目标 1.方法能力目标 (1)熟悉英语翻译的理论知识。 (2)掌握翻译的标准和原则。 (3)熟悉各种商务文体翻译的过程。 (4)了解译者的工作原则和职业操守。 2.社会能力目标 (1)能够处理对外贸易企业的日常涉外文件翻译。 (2)能够对外贸企业各种函电进行专业翻译。 (3)能够做到对外贸易工作过程中的陪同口译。 3.专业能力目标 (1)熟练掌握词义的选择和引申、词类转译法、增词法、省词法、被动结构的译法和正反、反正的译法。 (2)掌握各种名词性从句的译法、长句的译法和直译、意译法。 (3)能够熟悉掌握商业名片的翻译、标识的翻译、公司介绍的翻译、产品说明书的翻译、商业广告的翻译、商务函电的翻译、外贸单证的翻译等各种实用商务文体的英汉互译。 (4)熟悉各种实用文体的翻译技巧和典型句型,能够在词典的帮助下独立翻译各种基本实用商务文体。

翻译原则

随着我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经济全球化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各界对于英语类人才需求剧增,在这个大环境大背景下,许多英语专业的大学毕业生选择了做翻译的这条路,人数一多了,自然良莠不齐,那么,如何成为一名优秀的译者呢? 首先,你必须具备扎实的基本功,雄厚的基本知识,古人云:工欲善其事必 先利其器。如果没有雄厚的基础知识,扎实的专业素养,其他方面你做的再好, 也无济于事。拥有扎实的专业知识是你从事这项工作的最基本的前提和基础。那 么,基础知识都有哪些方面呢?第一,词汇,作为一名译者,庞大的词汇量是远 远不够的,恐怖的词汇量刚刚好。厚积而薄发,最后达到庖丁解牛,游刃而有余。 第二,语法。语法是一个貌似不重要其实很重要的东西。可能这句话说得有点绕, 不过没有关系,也许这就是辩证法。有些长句子,可能你每个词都认识,可就是 译不出来,怎么办呢?这时候,就轮到我们的语法知识登场了,其实个人认为语 法还能锻炼人的逻辑思维能力,也许好多人看完之后都会恶补语法,我对此的建 议是不要急于求成,莫急莫急,欲速则不达。第三点,沟通能力,也叫语言表述 能力。这一点对于口译工作者尤为重要,设想一个缺乏语言表达意识的人去给人 人做翻译,岂不是滑天下之大稽乎?具体说一下,我这里说的语言表述能力不单 单指英文的语言表述能力,也指中文。我见过一些海归的同胞,英语说得很流畅, 汉语?不敢恭维….更有一个特点,就是他们喜欢讲汉语的时候带上一些英文的 单词。诸位,语言是文明的象征,是世界上最值得尊重的事物之一。你可以讲不 好这是能力问题,你亵渎它?这就是态度问题。对于英汉混搭的这种现象,我的 评价是这样的:用一种另类的方式想证明自己与他人的“不同”。其实没有必要, 完全没有必要,大家都是中国人,不是么? 其次,学会做人。我将这一点放在第二位并不代表我说他不重要,学会做人 是从事其他一切活动的前提和最基本的要求,试想一下,人都做不好,还做什么? 小时候老师就教育我,长大好读书,从小学做人。那么怎样才能做人呢?太史慈 曾经说过:大丈夫生于乱世,当带三尺剑立不世之功。但现在毕竟不是乱世,我 们也不是太史慈。在此我也不想讲那些道学先生口中的老的掉牙的仁义道德,作 为一个译者,要爱自己的祖国。不得不说译员们接触的外界事物多,所以啊很容 易产生“西方的什么东西都好”这种想法,什么东西都和国外比,这个如何如何, 那个如何如何。时间久了,就开始针砭时弊,议论起时政来。对此,我的态度是:

说明书的翻译技巧与翻译原则.

说明书的翻译技巧与翻译原则 说明书(又称使用手册是“介绍物品性能、规格、使用方法的实用应用性文 体”。按其用途可分为家用电器说明书、药品说明书、化妆品说明书、食品类说明 书、机械装备说明书、仪器器械说明书、书籍说明书等。随着我国经济蓬勃发展以 及对外开放步伐日益加快,国内各品牌产品纷纷抢滩国际市场。这一过程中,说明书的翻译扮演了至关重要角色。遗憾的是,广大翻译研究者对说明书的英译似乎认识 不足,说明书的翻译也存在着诸多问题,译文不够精准,译语不够地道等问题时有发生。有鉴于此,通过汉语说明书英译准则研究,希望对说明书翻译实践有所裨益。 一、说明书的文体特征与翻译目标 从遣词造句方面来看,说明书频繁使用祈使句、无人称句,十分讲究逻辑性。从语气上看,说明书的语气通常较为正式,用语严谨规范、客观公允。从修辞角度来说,说明书文风一般比较质朴,避免铺叙婉曲,特别是很少使用不必要的修辞格。不过说 明书与纯粹的科技类文章还是有一定区别的。例如,说明书“较少使用复合性扩展句, 刘宓庆,1998:443,句子结构也简单得多。更为重要的是,为而代之以宽展的简单句”( 了达到吸引消费者的目的,某些说明书(如化妆品说明书有时大量使用华丽语言,富于修辞手段和艺术特色。 由于说明书在产品营销过程中主要起到吸引消费者,激发消费者产生购买欲,指导消费者顺利实现消费行为之功用,因此,译者在翻译说明书时主要不是原封不动地 移植原文信息,而是实现纽马克(2002所说的祈使功能(vocative function,即通过译文的激励,使读者(潜在消费者采取消费行动,进而促使厂商获得所追求的利润。鉴于说 明书的语言特点和翻译目标,我们以为好的说明书译文不仅要准确、客观,还必须保证能为译语读者所接受并激发他们的购买行为。这就意味着译者在翻译说明书时至 少要坚持“忠实、准确”与“可读性”  这两项基本原则。 二、“忠实、准确”原则

英语翻译十大原则(下)

Test Bible 考试手册 T e s t B i b l e 考试手考考试试册 Ne N e w Or r O ie e nt t n al a l E g ng li i sh h s 51◎ 文 / 张驰新 在前两期(分别参见2010年7~8月合刊与10月号)的内容中,笔者与大家探讨了英译 汉的三大原则以及汉译英的三大原则,本期笔者将为大家呈现英汉互译中的其他四个原 则,希望能给喜爱翻译的读者朋友带来一定的启示。 时态原则 时态绝对不仅仅表示时间概念,有时还可以体现出感情因素,因而译者需根据时态体会出原文的感情,并将之适当地体现在译文当中。下面笔者选取了几个具有代表性的英译汉和汉译英的例子,供大家细细品味。 1. She would spend hours dressing herself in ? ne clothes, and brushing her black hair. Then she would stand by the mirror and admire herself. 她总是要花好几个小时打扮:穿上漂亮的衣服,梳理乌黑的头发。之后,她还常常站在镜子前自我欣赏一番。 解析:这个例句利用过去将来时(would spend和would stand)来强调“she”所特有的行为,同时包含着作者的不耐烦情绪,因而翻译时,加上了副词“总是”和“常常”来表达这一情绪。 2. As a result we were going to be living in a fundamentally unmanaged economic system. 因此,我们可能要生活在一个根本无法掌控的经济体制中。 解析:该例句也使用了过去将来进行时(were going to be living),不过此处并不表示“总是”的意味,而是表示一种“发生几率很小的可能”,因而翻译时增译了“可能”。 3.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自由与和平。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 解析:这个例句如果翻译成一般现在时,即“The Chinese people always cherish freedom and peace.”便失去了对“中华民族爱好自由与和平”的赞美之意,而如果使用现在进行时,则能够体现出原句的“ 精气神”,突出“中华民族爱好自由与和平”这一传统的源远流长。 4. 中国人民更加珍惜自由与和平。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cherished freedom and peace than ever . 解析:此句将“更加”译成“现在完成时+than ever”的句型,不仅加强了语气,而且表达了对自由与和平会“一直珍惜”的强烈情感。 5. a. 届时,请您着正装。 At that time, you will be wearing formal attire. Learning Corner 学习频道New Oriental English . 15

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原则 谈到翻译,同学们常提的问题是“翻译有哪些标准?”其实,最常见的翻译标准就是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个标准。 自严复提出翻译中的三件难事“信”、“达”、“雅”起,“信”、“达”、“雅”就一直是占主导地位的翻译标准。什么是“信”、“达”和“雅”呢? 1 “信” “信”主要是指忠实于原作的内容。译者必须把原作的内容完整而准确地表达出来,不得有任何篡改、歪曲、遗漏或任意增、删的现象。本质上讲,“信”要求译者首先要完全读懂原文。这是最基本的要求。那么,怎样才能完全读懂原文呢?下面我们介绍看懂原文的三个原则。 (1) 读取实义信息 这条原则的意思是,学生要从原句中尽可能多地摘出表达实际内容的信息。具体地讲,就是读取名词、动词和形容词等实义词。拥有了这些信息,原句大意就基本明白了。 【例】Symposium talks will cover a wide range of subjects from overfishing to physical a nd environmental factors that affect the populations of different species. 【译文】座谈会的话题涉及面会很广泛,包括过度捕捞鱼类问题以及影响不同物种数量的自然知环境因素等问题。 【分析】cover是关键动词,即谓语,译作“涉及”;另外,注意准确翻译出“overfishing”和“species”等名词的意思。 (2)参考上下文 翻译的句子往往出现在一整段文章中。句子中很可能包含一些代词。我们很难判断这些代词究竟指代的是什么。因此,参考前文是十分必要的。在段落中要搞清划线的句子和其他句子之间的关系,特别要弄清代词it, they, them, this,that, these,those,other所指代的词或词组。这些词和词组有时在划线的部分就能找到,有时则要到前面有关的句子中去找,这样的例子在历年的试题中都是很多的。 (3)难句自主补遗 在翻译中,为了拔高,出题人经常设计一些难懂的句子。有些句子甚至违背英语的语法原则。因此,同学们在把握了句子的大意,基本翻译成中文后,应该抛开英文原句,按照中文的逻辑,添入一些欠缺的内容,以使句子完整。 2 “达” 在做到了“信”这一步之后,更高的要求是什么呢?这就是——“达”。 “达”主要是指语言通顺易懂、符合规范。译文必须是明白晓畅的现代语言,没有逐词死译、硬译的现象没有语言晦涩、拗口的现象;没有文理不通、结构混乱、逻辑不清的现象。译文不通顺,问题往往出在语言逻辑转换上。换句话说,英语句子结构和中文句子结构是不同的。举例来说,一个单词在句子中位置不同可以导致句子意思大相径庭。 3 “雅”

有关于商务英语翻译原则

有关于商务英语翻译原则 在商务英语中有些单词需要翻译成一些商务术语和专有名词,你需要做的就是知道这些单词对应的商务术语和专有名词是什么,小编今天就给大家带来了商务英语,有时间的可以阅读和借鉴 商务英语 1.准确严谨 由于国际商务合同的专业性和兼容性越来越强,因此,合同的内容也就日趋精确和完备。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应把“准确严谨”作为首要标准,尤其是合同中的法律术语和关键词语的翻译更应予以特别重视,仅仅忠实原文远远不够,而应严格贴近合同所涉及的专业性内容。以“offer”一词为例,将它翻译为“提供、提议”是正确的,但在国际商务合同种,offer一般只能译为“要约、报盘”。此外,为了避免产生歧义,有些词语的翻译必须保持同一种译法,尤其是合同中的专业术语和关键词语都有着严格的法律涵义,翻译时一定要透彻理解原文的内容要求,准确完整地传达合同文件的精神实质。以“exclusive”为例,exclusive territory应译为“独占区域”,表示许可方不得再把同样内容的技术许可协议授予该地域内的任何第三方。但是,exclusive contract则译为“专销合同”,表示制造商与转卖商之间签订的专销协议,规定转卖商不得同时经销竞争对手的产

品。 2.规范通顺 所谓“规范通顺”,就是把理解了的东西,用规范通顺的、合乎合同语言要求的文字(中文)表达出来。因此,要使合同语言“规范通顺”,译者就要特别注意合同的词语运用规范,符合合同文体中约定俗成的含义。例如,将“documentarybillatsight”译为“即期付有单据的票据”,虽然表达的意思符合原文要求,但概念并不清晰,因为“票据”本身的涵义是广义的,在国际商务合同中的票据主要指汇票,因此,应译为“跟单汇票”。此外,国际商务合同的译文不仅要符合合同语言的要求和规律,还应做到通顺,着重体现在条理清晰上。国际商务合同的条款往往比较繁复,翻译时应首先弄清全文的条例,对各条款间的制约关系和逻辑关系须仔细琢磨,注意译文语言的语句结构,不拘泥于原文的词句结构和句法框框的限制。 1.功能性归化 国际商务英语合同自身的文体特征和鲜明的“告知”与“规定”功能,决定了这类文本翻译的特殊要求和目的,即:遣词用字、行文布局必须符合译文的形式和规范,在翻译技巧上毫无例外地一律采用归化的方法。因而,它的翻译不可能也无必要遵循原文的语言形式,原文仅仅提供信息,语言表达必须顺从译文形式,追求的完全是一种原文与译文功能上的对等。以合同翻译的准则为指导,功能性归化在国际商务英语合同中译过程中的运用主要体现在以下点:顺应译文—突出语域特征;严禁精确—避免歧义误解;力求详尽

翻译的原则

翻译的原则(1) 现在虽然还没有整本的研究翻译原则的专书,可是论到翻译的短篇论文倒也不少,从这些论文里我们可以找出各种的主张,有的以“信、达、雅”为标准,有的以“形似、意似、神似”为标准,有的主张直译,有的主张意译,有的以为“译者须完全根据中文心理”,有的以为“不妨采用欧化句法”。各种主张,很不一致。其中有些说法并不是根本主张的差别,只定义和解释的不同罢了。例如直译和意译,除各种走极端的呆译和曲译外,并不是绝对矛盾的。可是我们见了许多主张和说法,反倒觉得无所适从。因此,我们就大胆地拟出几条原则供同志们作个参考。 其实,我们不过把翻译界各人的主张收集起来(仅仅到1941年为止,以后的材料可参看人民出版社的《翻译通报》),经过一番讨论,把我们认为不大妥当的说法批判一下列为一组,把我们认为比较合理的说法另立一组,总称为翻译的原则。 一、消极方面 (一)不分裂翻译的标准 从严几道提出“信达雅”的翻译口号以来,好多研究翻译的人以为翻译有三个标准。照严先生的说法,“信”是“达旨”,就是说明愿文;“达”是“前后引衬,以显其意”;“雅”是“尔雅”,据他老人家的说法,最好用汉以前的字法句法。有些人认为这种说法太旧了,就另外提出三个标准来,就是:“忠实”、“通顺”和“美”。但又怕老派人反对,于是再下个注释说,忠实就是信,通顺就是达,美就是雅。这么说来,名词是更通俗了,意义完全是一样的。陈西滢又提出翻译的“三似论”,就是:“形似、意似、神似”。“形似”的翻译就是“直译”,“意似”的翻译就是“要超过形似的直译”,“神似”的翻译“独能抓住原文的神韵”。 不论是“信、达、雅”,不论是“忠实、通顺、美”,不论是“形似、意似、神似”,说法虽有不同,把翻译的标准分裂为三,可是一样的,为什么把翻译的标准分做三个呢?也许是因为现代的人承袭了严几道的说法,而严先生的话又是从孔老夫子那儿引申出来的。严先生提出“信达雅”三个字,据他自己说,是有所本的。他说“易曰,‘修辞立诚’。子曰,‘辞达而已’。又曰,‘言之无文,行之不远’。三者乃文章正轨,亦即为楷模,故信达而外,求其尔雅”。孔夫子虽然也编过书,可没念过a b c d 。现在我们研究英文翻译,把他的话东抄一句,西抄一段,作为翻译的标准和模范,这遣淮笸椎钡摹? “信”、“忠诚”或“形似”在翻译上自然有它的地位,可不能算是标准。“达”、“通顺”、“意似”或“雅”、“美”、“神似”,更算不得是翻译的标准,那是中文的语法问题。不懂得中文的语法根本就不能翻译外国语文。我们认为翻译要说有标准,只有一个,就是:译文必须正确。所谓通顺、意似、美、雅等,那是中文的语法和修辞问题。 (二)不分裂直译和意译 在翻译界中随着信达雅而起的争论,要算直译和意译的问题了。可是真正主张直译的人所反对的,其实并不是意译,而是胡译或曲译。同样,真正主张意译的人所反对的也不是直译,而是呆译或死译。我们认为正确的翻译就是直译,也就是意译;而胡译、曲译、呆译或死译都是错误的翻译。这一点可以从艾伟用答案求法的研究中《译学问题商榷》看出来。正确的翻译或称为直译或称为意译,并不是翻译的不同,而是界说的不同罢了。例如主张意译的人反对直译说: “直译即是拘泥愿文字句之构造,并不计及汉文之通顺或自然与否。”(孙贵定语) “一般人所谓直译,不但逐句译,简直呆照原有之clause或phrase之次序呆译,结果使人不懂,或者读者异常吃力。”(邹恩润语) “直译者初意欲使不失原意,故字句对照以此就彼,往往失之机械,不可卒读。”(余上沅语) 这是主张意译者替直译所下的定义或解说,可是主张直译的人并不承认这些话。他们认为所谓“拘泥原文字句之构造”,所谓“简直呆照原有之clause或phrase之次序呆译”,所谓“不可卒读”,这种翻译只可称为“呆译”或“死译”,不配称为“直译”。 主张直译的人反对意说: 意译界说:“注重大意,可删节之字句,则删节之。”(刘宣阁语) “直译才是翻译,意译是述意而已。”(董任坚语)

有关于商务英语翻译原则

有关于商务英语翻译原则 商务英语 1.准确严谨 由于国际商务合同的专业性和兼容性越来越强,因此,合同的内容也就日趋精确和完备。这就要求译者在翻译时应把“准确严谨” 作为首要标准,尤其是合同中的法律术语和关键词语的翻译更应予 以特别重视,仅仅忠实原文远远不够,而应严格贴近合同所涉及的 专业性内容。以“offer”一词为例,将它翻译为“提供、提议”是 正确的,但在国际商务合同种,offer一般只能译为“要约、报盘”。此外,为了避免产生歧义,有些词语的翻译必须保持同一种 译法,尤其是合同中的专业术语和关键词语都有着严格的法律涵义,翻译时一定要透彻理解原文的内容要求,准确完整地传达合同文件 的精神实质。以“exclusive”为例,exclusiveterritory应译为“独占区域”,表示许可方不得再把同样内容的技术许可协议授予 该地域内的任何第三方。但是,exclusivecontract则译为“专销 合同”,表示制造商与转卖商之间签订的专销协议,规定转卖商不 得同时经销竞争对手的产品。 2.规范通顺 所谓“规范通顺”,就是把理解了的东西,用规范通顺的、合乎合同语言要求的文字(中文)表达出来。因此,要使合同语言“规范 通顺”,译者就要特别注意合同的词语运用规范,符合合同文体中 约定俗成的含义。例如,将“documentarybillatsight”译为“即 期付有单据的票据”,虽然表达的意思符合原文要求,但概念并不 清晰,因为“票据”本身的涵义是广义的,在国际商务合同中的票 据主要指汇票,因此,应译为“跟单汇票”。此外,国际商务合同 的译文不仅要符合合同语言的要求和规律,还应做到通顺,着重体 现在条理清晰上。国际商务合同的条款往往比较繁复,翻译时应首

科技英语翻译的原则_方法及技巧.

翻译是把一种语言里已经表达出来的事物用另一种语言准确流畅地进行重新表达的过程。与其他题材的文章相比,科技专业文章在内容、表达形式和风格上有很大的差别,具有科技性强、专业性强、逻辑严密、表达要求简练的特点,在翻译上力求准确全面、严谨明确和通顺简练。 1科技英语翻译遵循的基本原则 从科技文章的特点来看,大多具有以下几个特征:述说事理、逻辑性强、结构严密、术语繁多,语言严谨、数据精确。这就要求译文必须概念清楚、条理分明、逻辑正确、数据无误,尤其对定义、定律、公式、图表、结论等更应特别注意。科技英语作为特殊英语的一个分支,在词汇构成、遣词造句等方面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其语法结构不十分严密、语言习惯和汉语也有不少差别、词汇量大、词语繁多,因此科技英语翻译起来比较困难。另外,科技文章比较重视叙事逻辑上的连贯及表达上的明晰与畅达; 避免行文晦涩,避免表露个人感情,避免论证上的主观随意性。因此,科技英语翻译力求少用或不用描述性形容词以及具有抒情作用的副词、感叹词及疑问词,而是大量使用科技词汇、专业技术用语,译者应尊重客观事实,不能随意改动数据、回避不易翻译的文字,更不能加进自己的主观想象,进行自由翻译。 我国著名翻译家严复提出的“信、达、雅”三准则一直为不少翻译工作者所接受。 “信”指的是译文要忠实于原文,“达”是指译文的通顺达意,“雅”指的是译文的用词修辞。三准则体现了译文和原文信息等值这一基本要领。 “信、达、雅”的翻译准则对各种英语文体的翻译实践都具有指导意义,是衡量一篇译文好坏的标准,也同样适用于科技文献的翻译。由于科技文章特有的文体特征,与其他类文章相比,其“达”和“雅”的内涵不同,它要求在准确传达信息的基础上,使译文更加简洁明快,流畅通顺。2科技英语翻译的基本方法

翻译原则及技巧

第三章翻译原则及技巧 第一节六级翻译样题介绍及评分解读 一六级翻译样题介绍 【样题】 中国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也被称为春节。新年的庆祝活动从除夕 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 ),即从农历(lunar calendar ) 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天至新年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各地欢度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有很大差异,但通常每个家庭都会在除夕夜团聚,一起吃年夜饭。为驱厄运、迎好运, 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人们还会在门上 粘贴红色的对联(couplets ),对联的主题为健康、发财和好运。其他的活动还有放鞭炮、发红包和探亲访友等。 注意:此部分试题请在答题卡2上作答。 【参考译文】 Chinese New Y ear is the most

importa nt traditi onal Chin ese festival .In Chi na, it is also known as the Spring Festival. New Y ear celebrati ons run from Chin ese New Year ' sEve, the last day of the last mon th of the lunar cale ndar , to the Lantern Festival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Customs and traditi ons concerning the celebrati on of the Chin ese New Y ear vary widely from place to place. However , New Year ' s Eve is usually an occasion for Chinese families to gather for the annual reunion

翻译原则:翻译的忠实性原则教学教材

翻译原则:翻译的忠 实性原则

翻译的忠实性原则 在古今中外的翻译活动中,“忠实性”始终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法国著名翻译家和翻译理论家爱德蒙·加里说过,翻译的“忠实性”问题像一条主线贯穿了数千年的翻译历史,有关翻译的种种争论都是因“忠实性”而起的。当今美国著名翻译理论家奈达就曾经说过,翻译的实质在于用最贴切最自然的语言等效地传达原语的信息;首先是内容,其次是形式。在我国,著名的翻译家严复在《天演论》译著中提出了“信、达、雅”的翻译标准。从以上的例子不难看出,翻译理论家或者翻译家,无论中西,都遵循着“忠实性”的原则。因此,忠实性原则在翻译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对这个原则进行进一步分析: 一、直译与意译 直译和意译是两种基本的翻译方法,其目的都是为了忠实地表达原作的思想内容,再现原作的艺术效果。所谓直译就是既保持原文内容又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所谓意译,就是只保持原文内容,不保持原文形式的翻译方法或翻译文字。如果译文的语言与原文的语言常常拥有相同的形式来体现同样的内容,并能产生同样的效果,这样的情况下采用直译好些。例如: 例1:“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译文:The moon is bright,the star is scattered./The crows fly south…(直译)

The stars are dimmed by the brightness of the moon, /southward fly a flock ravens. (意译) 许多人都会认为这样的文体采用意译会好得多。但是不难看出,直译的译文不仅与原文的格式相同,还能让读者感受到那种月光皎洁的星空,能让人身临其境。而意译的译文表面上看起来文字是比较优美,但是却很难让人感受到那种氛围,效果不如直译来得好。 例2:He's poor as a church mouse. 译文:他穷得像教堂的老鼠。(直译)他穷得像叫花子。(意译) 从字面意思看来,这两种翻译都可以。“教堂的老鼠”跟“叫花子”都是来形容他的穷的。但是,在西方,教堂比较普遍,几乎所有的人都知道。而在我们中国,教堂并不常见,有些人就不能理解教堂的老鼠跟穷有什么直接的关联,这样就不能让读者理解这句话的真正含义。而叫花子却人人皆知,这样对于理解穷成什么样就简单多了。 二、功能的忠实性 功能的忠实性就是要使译文忠实于原文,关键要在功能上忠实于原文,即原文具有什么样的功能,译作也尽量具有这种功能。英国比特·纽马克认为语言有六种功能:(1)表情功能,表达信息源(作者、说话者)的思想感情;(2)信息功能,反映语言以外的现实世界;(3)祈使功能,使读者去感受、思索、行动,换言之,它使读者作出文本所期望的反映;(4)美感功能,使感官愉悦;(5)应酬功能,

英语翻译三大原则

英语翻译三大原则 英语与汉语在表达习惯上有很多不同之处,这就使得英语学习者在英汉互译时容易犯搭配不当、结构不当等错误。由此,笔者总结出了翻译的十大原则,来帮助大家纠正在英汉互译中容易犯的一些错误。本期,笔者首先与大家探讨一下英译汉的三大原则。 一、动宾连接原则 在英译汉时,有许多翻译错误来源于动宾短语的翻译不当。许多人在翻译时常常按照原文的顺序——从左到右来确定动宾短语的翻译,即先确定动词的含义和翻译,再确定宾语的含义和翻译。但事实上,这种译法很容易造成译文的动宾短语搭配不当。我们来看一个例句: 1. We must avoid these stupid, short-sighted traps and constantly strive for an open communications system with objective information. 我们必须打破这些愚蠢而又短视的禁锢,坚持不懈地致力于建立一个公开的沟通系统,确保信息客观真实。 解析:在这个例句中,“avoid”和“traps”构成了一组动宾短语,很多考生将“avoid”翻译成“避免”,将“traps”翻

译成“陷阱”,这样译文就变成了“避免陷阱”,这显然不符合汉语习惯。那我们该如何翻译这个动宾短语呢?可以试着先确定宾语“traps”的含义,然后根据原文意思选择合适的动词与之搭配。考生如果将宾语“traps”译为“陷阱”,可以把动词“avoid”译为“绕开”;如果将宾语“traps”译成“禁锢”,动词“avoid”可以译为“打破”或“冲破”。 由此可知,在翻译动宾短语时,考生应该首先根据上下文确定宾语的含义,然后再根据原文的意思选择适当的动词与 之搭配——这就是笔者总结的“动宾连接原则”。为了让大家更深刻地理解这一原则,下面再举一例: 2. The power of markets and new technology, once unleashed, would address most of the world’s ills. 市场和新技术的能量一旦得到释放,将能够解决世界上 的大多数问题。 解析:这个例句中的“address”和“ills”构成动宾短语。首先,我们来确定宾语“ills”的含义:它表示“烦恼,不幸”, 此处可译为“问题”。然后,我们再来翻译动词“address”:“address”有“对付,处理”的含义,为了与宾语“问题”搭配得当,可将“address”译为“解决”。试想一下,如果我们首先去确定动词“address”的含义,其难度可想而知,因为“address”的含义很多,而且其作“对付,处理”解的用法在

浅谈商务英语谈判翻译原则及口译技巧应用

浅谈商务英语谈判翻译原则及口译技巧应用 摘要:一场成功的商务谈判是以谈判双方实现共赢为前提条件的,在具体的商务英语谈判交流和沟通时,谈判双方除了应当具备谈判项目所涉及到的相关业务和法律知识外,还应当熟练地掌握商务英语的翻译原则和口译技巧应用策略,只有严格掌握商务英语谈判的翻译原则,灵活地运用多种口译技巧和策略,才能够有效地使谈判双方进一步沟通,推动谈判进程,使双方都能够达到满意的结果。本文以商务英语谈判的翻译原则和口译技巧为基本出发点,在着重分析了如何严格掌握商务英语谈判中的“礼貌原则”的前提下,提出了商务英语谈判中常见的口译技巧。 关键词:商务英语谈判翻译礼貌原则口译技巧 一、引言 商务谈判,顾名思义,就是指一切具有商品形态性质的各类经济体出于自身的经济利益或者为了满足其它经济实体的利益需求所进行的商务交易谈判。商务谈判的大致有五种方式,主要为:技术合作、引进,商品转让、协商,投资、洽谈、贸易谈判等。商务谈判的主要内容主要包括:产品技术、业务服务、信息咨询、技术支持等。商务谈判主要是通过谈判双方的交流、沟通、洽谈来达到互相认可或者彼此之间的看法和认识的目的,通过商务谈判、洽谈来达到双方的合作协议,以实现彼此之间的商业经济利益最大化,并实现合作共赢。所以,商务谈判的过程就有如一场战争,谈判双方时而因为争取各自的利益最大化展开斗智斗勇,进行激烈的博弈厮杀,时而因为争取共同的利益而放下分歧,协手合作,可见,商务谈判有如矛盾的两面性,双方存在利益统一的同一性又存在着利益纷争的斗争性,如何能够在商务谈判中如鱼得水,永远立于不败之地,是商务谈判永远的主题。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全球经济一体化的今天,绝大多数的商务谈判都是一个艰难、复杂的斗智斗勇的过程,可见,商务谈判的在商务洽谈、贸易中的重要程度。 二、商务英语的谈判翻译原则 目前,全世界共有70余个国家使用英语,20余个国家将英语作为官方语言,所以,英语是全球通用语言,在商务谈判中统一使用英语已成为多数国家认可的国际惯例。通常情况下,商务谈判中的谈判双方都会绞尽脑汁,想尽一切办法,促使商务谈判的整体格局向着有利于自身的一方发展。实际上,一场真正成功意义的商务谈判不单单指具体的商品成功交易,还要促使谈判双方通过谈判成功能够形成长期友好、互助、合作的关系,为今后的业务合作打下牢固的基础。可见,真正成功意义上的商务谈判并不是利用谈判欺骗、打压对手、不是以谈判作为商业欺压手段来战胜对手,赢得一时的利益,而损失信誉失去了长期的合作伙伴。真正意义上的商务谈判,双方谈判的过程其实就是彼此之间调整利益切入点,以最终长期合作、达到共赢的沟通、洽谈过程。任何参加商务英语谈判的企业、团体组织,都希望通过谈判来实现自身利益需求,达到共赢,在谈判过程中,诚信在谈判双方是最为重要的。在具体的谈判过程中,如果谈判一方所提出的要求超出另一方的承受范围之外时,另一方会给予直接否定,出现谈判破裂,交易失败,无法挽回的局面。所以,在商务谈判时,谈判双方人员非常注意自身的言行举止,他们的交流内容并不都是严格依据合作的原则来进行的,而刻意的加大信息表达的笼统性、含蓄性和模糊性,谈判双方人员都力争在行为举止上给对方以好感,以创造出和谐、愉快的谈判氛围来失去谈判能够顺利进行,并最终达到自已的利益需求[1]。 在商务英语谈判中,英国著名的语言学家Leech提出了“礼貌原则”,主要是结合英国的实际特点所提出的,Leech认为,人类在语言交流过程中,双方之间应当注重体现出礼貌

中高口翻译十大原则

中高口翻译十大原则 1、动宾连接原则 Those potent weapons for deflecting pitches that offer everything from bigger body parts to lower mortgage rates have attracted the ire of the U.S. Chamber of Commerce and mass marketers。 deflect: 打击;转变原定行动步骤 2、时态原则 中华民族历来爱好自由和和平。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always been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 The Chinese people always cherish freedom and peace. The Chinese people are always cherishing freedom and peace . 中国过去是、现在是、将来是...... 中国人民更深感自由与和平的珍贵。 The Chinese people have cherished freedom and peace than ever. 3、主语确定原则 比如强调仁爱、强调群体、强调天下为公,特别是"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操。 For example, they lay emphasis on the importance of kindness and love in human relations, on the interest of the community, and on the idea that all under heaven are equal, especially on patriotism as embodied in the saying, "everybody is responsible for the fate of the country." 其实,撇开数学,绕过那一大堆公式,一门学科的基本思想还是可以被我们理解和欣赏的。 To be frank, if we leave aside mathematics and bypass the abundant formulas, the basic principles of the discipline (of science) are understandable and appreciable. 4、谓语最小化原则 今年的亚太经济贸易合作组织会议将主要侧重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亚太经合组织成员之间的合作,共同应对可能出现的经济衰退,重树信心;二是继续推进亚太经合组织贸易投资自由化进程,推动世界贸易组织尽早开始新一轮谈判。 The APEC meeting in this year will focus mainly on two aspects: one is on strengthening the cooperation among all APEC members to cope with the possible economic recession with rebuilt-up confidence; the other is on promoting the liberalization of trade and investment among all APEC members for the start of a new round of negotiations by WTO.

01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文言翻译(一):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全昌波 教学目的:1、了解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原则、方法。 2、运用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与方法进行文言文翻译。 教学方法:讲练结合 教学过程与内容: 下面我们以高中教材课文片断为范例,一起来学习理解文言翻译的标准、原则、方法。 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标准: 文言文翻译的三个标准,即“信、达、雅”(忠实、通顺、美好)。 ▲信,即“忠信、忠实”,对于文言词语的解释、翻译要正确无误,要注意古今词义的差异,注意通假字,注意偏义复词,注意一词多义,最忌望文生义,穿凿附会。文言文词语的释译要做到“信”,一是要根据语境加以推敲,使词语的解释恰切入理;二是多查阅古汉语字典、词典,寻求释译的依据。信的要求是考试起码要求,平时在做题时要注意“采分字词”。 ▲达,即“通顺、流畅”,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做到文从字顺。要做到这一点,一是要把简要的语句中省略的字眼补出来,而后译。二是要把特殊的文言句式(如宾语前置、介词短语后置、定语后置等)按照现代汉语习惯进行语序调整,使之翻译起来“顺溜”。 三、对于某些文言语句的翻译须用“被字句”、“把字眼”来译。达的要求是考试的另一要求,平时我们做题后,要读一下自己译出来的句子,看是不是病句,句子通了没有。首先要力求自己译的没有错别字,没有语病。 ▲雅,即“优雅、美好”,文言语句的翻译要富有文采,要译出原作的意蕴美质。这也是文言文翻译的最高要求和最高境界。文言文翻译既要做到“信”,“达”,又要保持原文的文辞美,音韵美,即做到“雅”。 例文: 诚能见可欲,则思知足以自戒;将有作,则思知止以安人;念高危,则思谦冲而自牧;惧满溢,则思江海下百川;乐盘游,则思三驱以为度;忧懈怠,则思慎始而敬终;虑壅蔽,则思虚心以纳下;惧谗邪,则思正身以黜恶;恩所加,则思无因喜以谬赏;罚所及,则思无因怒而滥刑。总此十思,宏此九德。《谏太宗十思疏》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 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是八字:直译为主,意译为辅。所谓直译,就是对字译,字词一一对应译,有的保留,有的翻译。所谓意译,是指直译没法翻清楚了,采用意译法,就是意思相同,表达用另一些词语。

商务英语的翻译特点与原则

摘要英语作为一种关键的交际语言在贸易活动中占据了极其重 要的地位。商务英语是与国际商务紧密联系的语言。在国际贸易中,对于语言的要求是要准确、专业、清晰的,因此商务英语 翻译要基于文本作用和译者明确的目的性。本文主要列出商务英语翻译的几个特点,并从原则方面对其进行分析。关键词商务英语;翻译原则;特点如今社会发展越来越快,英语作为一种交流工具运用的范围也越来越广泛。商务英语适应着职场的生活,内容涉及到商务活动的方方面面。作为中国和世界各地的商务交流纽带和商贸英语翻译,近年来需求与要求的矛盾也日益增加。 随着中国对外交流和合作的领域不断扩大,商务英汉互译的任务日益繁多,如果不掌握商务英语翻译的技巧恐怕很难迎接这个挑战,因此对于商务英语的翻译来说就更加的重要。当然商务英语翻译要遵循一定的翻译原则,但是商务英语本身也有其特点。1商务英语翻译特点1.1词汇特点商务英语翻译的词汇特点主要表现在三 方面。首先,用词具有规范性。商务英语中的贸易活动在商务活动中,对外贸易涉及的领域宽泛,交易双方在签订合同、订单 等过程中,肯定会牵扯到专业内容,这都需要用商务贸易中的专业术语来精准、专业的去表达,因此商务英语中包含了大量的专业词汇, 要求用词正式规范,语言易懂明了。词汇使用的过程中避免口语化;其次,一词多义,词汇和语境是相互依存、紧密连接的,只有 在一定的语境中才能有其特殊的意义。与普通英语相比,商务英语的含义不同于常见的含义。比如,生活中我们把理解为相

信,但是在商务英语中却要理解为信托;再者,商务英语中新词汇比较多。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商务英语中也相应的出现了许多 新的词汇以及缩略词的随之产生。商务用语要求语言要简明扼要,缩略词被大量的创造和使用使得表达的语言更加简明的表达出尽 量多的信息。如-电子商务,2--,企业间的、2--。缩略词的使用已经广泛的被人们所接受。对于译者来说应该熟悉各类缩略词的表达,能够在不同的语境中判断出缩略词的正确含义。1.2句式特点商务英语句式有两个特点。首先,长句比较多。因为商务英语中交流比较简洁、使用的句子多是省略句和简单句,但是要求表达清晰,需要固定句式进行翻译,但是固定句式往往都很长;其次,商务英语翻译常使用被动语态。虽然意义上,被动语态是语法范畴中的概念,但是在商务英语中的应用可以起到很好的效果。1.3结构特点商务英语中的文章大致有商务合同和商务报告等,各 种体裁各有各的特点。在商务英语的文章中,结构都是有很强的逻辑性,所以无论是句子结构还是段落的编排,合理性都很强,在 上下文中都有很强的连贯性,一般都是先综合后分析。此外,其中不少文件都是有法律依据的,如商务合同,在贸易双方交易的过程中这些文件都要有法律依据。所以对于翻译的严谨性要求很高,在翻译的过程中不仅要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一些专业术语的表达还要符合相关的法律法规和行内标准。2商务英语翻译原则在翻译商务英语时一定要基于商务英语的特征,做到用词准确,忠于原文,语义通顺,通俗易懂。商务英语翻译的重点在于信息上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