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原则及技巧
翻译的原则与技巧

每天与那些随从登上高山,进入深林,走遍迂回曲折的溪流,凡是有幽泉怪石的地方,无论多远没有不到的。到了就拨开茅草坐下,倒完壶里的酒来尽情喝醉。醉了就互相枕着靠着躺下,躺下就作起梦来,心中想到哪里,梦也做到那里;醒来后就起来,起来后就回家。
2、以为凡是州之山有异态者,皆我有也,而未始知西山之怪特。
认为凡是这个州的山水有奇异姿态的,都为我所享有欣赏了,但未曾知道西山的怪异和独特。
3、悠悠乎与颢气俱,而莫得其涯;洋洋乎与造物者游,而不知其所穷。
自己的神思无穷无尽地与天地间的大气融合,却没有谁能够找到它们的边界;自己的情怀无边无际地与大自然共游,却不知道它们的尽头。
4、心凝形释,与万化冥合。
心神凝定,形体消散,仿佛与万物暗暗地融合为一体。
5、然后知吾向之未始游,游于是乎始,故为之文以志。
3、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凭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任凭小船随意飘荡,越过那茫茫万顷的江面。浩浩然仿佛要凌空乘风飞去,却不知到什么地方才能停止;飘飘然像要脱离了人世超然独立,成为神仙而飞入仙境。
4、桂棹兮兰桨,击空明兮溯流光。渺渺兮予怀,望美人兮天一方。
不理解断句停顿,不解决疑难问题,有的向老师讨教,有的却不向老师请教,小的方面去学习,大的方面却丢弃,我看不出他们是明白事理的。
9、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所以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都比学生高明,懂得道理有先有后,技能学业各有专门研究,不过像这样罢了。
所以无论地位高贵还是低贱,不论年龄是大还是小,道理存在的地方,也就是老师存在的地方。
5、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跟从老师求学的风尚没有流传也已经很久了。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

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文言文翻译和很多题目一样,也是按得分点赋分的。
命题人设置文段中的某一句作为翻译题,说明此句有特殊之处。
或考其中的某实词、某虚词,或考其中的某句式,在做文言文翻译题时,首先要思考所翻译句的命题点在哪里,抓住了命题点,也就抓住了基本的得分点。
接下来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初中文言文的翻译技巧方法,希望大家喜欢!一、文言文翻译的基本原则1、抓住关键实词关键实词,从词性上看,以动词居多,其次是形容词和名词。
把关键实词翻译到位,就是把句中的通假字、多义词、古今异义词、活用词语(名词用作状语、形容词用作动词、意动用法、使动用法等)、特殊难解词语准确理解,并且在译文中正确地体现出来。
2、抓住关键虚词关键虚词,主要指文言语句中的副词、连词、介词。
虚词的翻译要注意两点:①必须译出的:有实词义项的要译出实义,如作代词的“之”“其”等;现代汉语中有与之相对应的虚词进行互换的,如“之”“而”“以”“于”等。
②不必译出的:在句中起语法作用的“之”、发语词及句末语气助词等。
3、熟悉文言句式文言句式在翻译题目中是重要的得分点审出译句中的特殊句式是关键。
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内容,要注重积累,重点掌握容易忽略的定语后置句、宾语前置句和固定句式等。
二、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
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
三、具体步骤——翻译“六字法”留、换、调、删、补、变。
1、“留”即保留文言文中的一些基本词汇和专有名词。
包括:①在现代汉语中仍常用的成语或习惯用语,一般人都能够理解,可以保留不译(译了,反而显得不通顺),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劳苦功高”这个成语就可以保留不译;②朝代、年号、谥号、庙号、人名、爵位名、书名、地名、官职名、器物名、度量衡等专有名词,也可保留不译。
文言文翻译原则及方法

3.补谓语: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
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兵们的士气,第二次 ( 击鼓 ) 士兵们的 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
4.补介词:晋军函陵,秦军氾南。
晋军驻扎(在)函 陵 , 秦 军 驻 扎 ( 在 ) 氾 南 。
5.补量词:口技人坐屏障中,一桌、一椅、一扇、一抚尺而 已。
文言文翻译原则
一 信、达、雅 二 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文言文翻译原则一:信、达、雅
1.“信”:真实,准确。实词虚词做到字字落实,不可以随 意增减内容。
例:六国破灭,非兵不利,战不善,弊在赂秦。
译文:六国被攻破灭亡,不是武器不锋利,战术不恰当,弊病 在于贿赂秦国。
2、“达”:通顺,流畅。合乎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及语言表达
练习:
人名、年号
地名
1.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为赵将伐齐,大破之,取阳晋,拜为 上卿,以勇气闻于诸侯。
官名
与现代汉语义同
译文: 赵惠文王十六年,廉颇作为赵国的将领征讨齐国,大败 齐军,夺取了阳晋,被封为上卿,他凭借勇气在各国诸侯间闻 名。
二 补:补充。 需要补充的有以下两种情况:第一种情况是,古代汉语大多是 单音词,现代汉语的双音词中有不少是以文言词汇为基本词素 而发展成的。翻译时,要把这些文言单音节词补充为相应的现 代汉语双音词。 学不可以已。 译:学习不可以停止。 吾尝终日而思矣。 译:我曾经一天到晚地思考。 第二种情况,补出文言文中省略的成分或隐含的成分,如句子 中省略的主语、谓语、宾语以及介词“于”等,从而使句意完 整。
①文言词汇
现代汉语词汇
②词类活用词
活用后的词;
③通假字
本字;
④古义
今义、引申义、比喻义。
英译中技巧

英译中翻译技巧一、翻译总的原则1. 表达应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
2.翻译时既要忠实于原文,又要符合汉语的习惯。
3.翻译不可太拘泥于原文的形式。
二、翻译技巧1.词法翻译1.1增词译法为使译文在语法、语言形式上符合译文习惯和在文化背景、词语联想方面与原文一致起来,使得译文在与原文在内容、形式和精神等三方面都对等起来,需在原文的基础上添加必要的词、词组、分句或完整句。
e.g. 1) They were frank and candid with each other in a relaxed way.译文:他们相互之间开诚布公、直言不讳而且气氛十分轻松。
2)Suppose the preparatory work should not be completed.译文:准备工作完成不了,那可怎么办?3)Our rushing is understandable, but costly.译文:人们的忙碌是可以理解的,但是为此付出的代价却是昂贵的。
试比较:1) 他喜欢指出别人的缺点,但用意是好的。
译文:He likes to point out other people’s shortcomin gs, but he means well.(增加主语)2)屋里准有人,我听见有人声。
译文:There must be someone in the room, for I heard a voice. (增加连接词)说明:增词译法在英译汉中主要是添加原文中虽无形式却意在其中的成分;在汉译英中一般是增添原文中为了语言简洁而被省去的成分如,主语、宾语、物主代词、连接词、介词等1.2减词译法就是把原文中需要的译文中不需要的词、词组等在翻译时加以省略,以适应译文语法和习惯表达法的需要。
e.g. 1)One must make painstaking effort before one could succeed in mastering a foreign language.(省略主语)译文:要掌握一门外语,非下苦功不可。
英汉互译八种技巧

注意事项
保持原文的语义和语法正确
在直译过程中,要确保译文准确地传达了原文的语义和语法,避 免出现歧义或误解。
尊重原文的文化特色
直译法要尊重原文的文化特色,尽可能保留原文的文化信息,避免 因文化差异而引起的误解。
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
尽管直译法强调保持原文的形式,但译文仍需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 习惯,以使读者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接受。
注意事项
准确理解原文
在运用直译与意译结合法时,首 先要准确理解原文的意思,避免
因理解错误而导致翻译错误。
灵活调整词序
在直译与意译结合的过程中,需 要根据汉语的表达习惯灵活调整 英文原句的词序,使译文更加自
然流畅。
保持原文风格
在翻译过程中,要尽量保持原文 的风格和语言特色,如比喻、修 辞等,以使译文更加贴近原文。
注意事项
加注应当符合目标语言的表达习惯和规范,避免出现 语法错误或表达不当的情况。
加注应当简洁明了,避免过多的解释和说明,以免影 响读者的阅读体验。
加注应当尽可能地保留原文的信息和意义,避免出现 信息丢失或误解的情况。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文的含义。
符合目标语言习惯
意译法要求译文符合目标语言的表 达习惯和语法规则,避免出现生硬 或不符合规范的语言表达。
保持原意不变
意译法的核心是保持原文意思不变, 因此在翻译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保持 原意的完整性和准确性,避免出现 信息的遗漏或误解。
04
音意结合法
定义
• 音意结合法是指在进行英汉互译 时,将英文的发音和汉语的意义 结合起来,以达到准确传达原文 意思的目的。
和文化背景。
适用范围
当源语言与目标语言存在较大 的文化差异和语言结构差异时, 归化法可以发挥很好的作用。
夏第一单元 翻译原则 忠实通顺

翻译技巧:翻译原则 忠实通顺
(二)汉译英翻译练习
未来50年的奋斗目标 从19世纪中叶到 20世纪中叶的100年间,中国人民的 一切奋斗,都是为了实现祖国的独立和民族的解放,彻 底结束民族屈辱的历史。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已经完成 了。从 20 世纪中叶到 21 世纪中叶的 100 年间,中国人民 的一切奋斗,则是为了实现祖国的富强、人民的富裕和 民族的伟大复兴。这个历史伟业,我们党领导全国人民 已经奋斗了50年,并取得了巨大的进展,再经过50年的 奋斗,必将胜利完成。 (184字)
第一单元 翻译原则 忠实通顺
二、翻译技巧:翻译原则 忠实通顺
(二)翻译的原则与新大纲要求
1. 早在 19 世纪末,翻译家严复( 1853-1921 )就提出了 “信、达、雅”的翻译原则,对后世影响极大。 信:忠实、准确、无误 达:达意、通顺、流畅 雅:典雅、高雅;文采、雅致;风格、韵味 2.尽管我国翻译界在翻译标准上很难达成共识,但有两条 标准却是大家所公认的:忠实、通顺(或叫做“准确、 流畅”)。
第一单元 翻译原则 忠实通顺
3.He disclaimed the possession of any great quickness of apprehension or wit, such as distinguished Huxley. 译文: 他否认自己像卓越的赫胥黎那样具有敏锐的领悟力 和智慧。 4. He asserted, also, that his power to follow a long and purely abstract train of thought was very limited, for which reason he felt certain that he never could have succeeded with mathematics. 误译:他也断言,他的追随长的和纯抽象的系列思想的力 量是很有限的,因为这个原因他感到肯定他在数学上绝不 可能成功。 订正:他还坚称,自己的能力十分有限,难以进行长时间 的纯抽象思维。由于这一原因,他认定自己在数学方面根 本不可能有什么作为。
(完整版)文言文的翻译技巧

文言文翻译技巧:1、原则:文言文翻译要求正确达意,必定依照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的原则,词语在句子中的意思,不能够够随意地更换。
省略现象应看作增补,特别句式的翻译也要依照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加以调整,力求畅达。
2、标准:信、达、雅。
信:要求正确表达原文意思,不增、不漏、不歪曲。
达:要求理解畅达,没有语病。
雅:要求遣词造句比较讲究,文笔优美富饶表现力。
3、方法:增、删、调、留、换。
增:增添内容,保持句子顺畅。
删:去掉节余、负担的成分,使句子简洁。
调:在遇到特别句式时,需要把句子中的某些语法成分调整地址,更好地吻合现代汉语的语法规范。
留:对于人名、地名、时间名词以及专出名词,一般保留原词。
换:某些内容损及到整个句子的“雅”时,调换其中矛盾的内容。
[例]用现代汉语说出下面句子的意思。
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在翻译这个句子的时候,要注意到“物喜”“己悲”的意思,需要增添一些成分,还要注意“以”字的意思。
答案应为“不因为外物的利害或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
”加字法:古文一般都是单字词,用加字法改成双字词。
如:名余曰正则兮,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其中“名余”加字为把我的名字取为改字法:古文中有古今异议词如上面例句的“余”在现代汉语中是“我”改变序次法:注意改变倒装句语序重要一点就是多练,练多了自己也会总结出方法,改写得更加驾轻就熟一、录“录”,就是把文言词句子中不用翻译的词抄录下来。
文言文中不用翻译的词大体分两类:一类是特又名词,如:人名、地名、官名、年号、日期等;一类是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不用翻译的词,如:山、石、高、远等。
例句①:“元丰中,庆州界生子方虫,方为秋田之害。
” (《梦溪笔谈》)句中“元丰”是年号,“庆州”是地名,“子方虫”是害虫名,“秋田”与现代语意思相同,均不用翻译,抄录即可。
二、释“释”,就是把需要翻译的词加以解说。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现今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
春秋战国时期,用于记载文字的物品还未被发明,记载文字用的是竹简、丝绸等物。
随着历史变迁,口语的演变,文言文和口语的差别逐渐扩大,“文言文”成了读书人的专用。
我们在语文上接触到了文言文,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一些文言文翻译原则、方法、技巧讲解。
一文言文直译的原则——信、达、雅“信”是忠实于原文的内容和每个句子的含义。
“达”就是翻译出的现代文表意要明确,语言要通畅。
“雅”就是用简明、优美、富有文采的现代汉语把原文的内容、形式以及风格准确表达出来。
注释:“信”,就是译文要准确表达原文的意思,不歪曲、不遗漏、不增译。
“达”,就是译文明白晓畅,符合现代汉语表达要求和习惯,无语病。
“雅”,就是译文语句规范、得体、生动、优美。
注意:字字落实,直译为主,意译为辅。
直译,指译文要与原文保持对应关系,重要的词语要相应的落实,要尽力保持原文遣词造句的特点和相近的表达方式,力求语言风格也和原文一致。
意译,指着眼于表达原句的意思,在忠于原意的前提下,灵活翻译原文的词语,灵活处理原文的句子结构。
两者的关系是,只有在直译表达不了原文意旨的情况下,才在相关部分辅之以意译。
二文言直译的方法——“九字法”(一)针对实词(1) 留。
专有名词、国号、年号、人名、物名、地名、职称、器具等,可照录不翻译,例如:a 既而以吴民之乱请于朝,按诛五人,日颜佩韦、杨念如、马杰、沈杨、周文元,即今之傫然在墓者也。
b 余以乾隆三十九年十二月,自京师乘风雪,历齐河、长清,穿泰山西北谷,越长城之限,至于泰安。
c 江宁之龙皤,苏州之邓尉,杭州之西溪,皆产梅。
d 褒禅山亦谓之华山。
(2) 译。
译出偏义复词、古今异义词、活用现象和通假字等文言现象。
a 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b 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敛赀财以送其行。
c 以旌其所为d 至莫夜月明,独与迈乘小舟,至绝壁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翻译原则及技巧第一节六级翻译样题介绍及评分解读一六级翻译样题介绍【样题】中国新年是中国最重要的传统节日,在中国也被称为春节。
新年的庆祝活动从除夕开始一直延续到元宵节(the Lantern Festival),即从农历(lunar calendar)最后一个月的最后一天至新年第一个月的第十五天。
各地欢度春节的习俗和传统有很大差异,但通常每个家庭都会在除夕夜团聚,一起吃年夜饭。
为驱厄运、迎好运,家家户户都会进行大扫除。
人们还会在门上粘贴红色的对联(couplets),对联的主题为健康、发财和好运。
其他的活动还有放鞭炮、发红包和探亲访友等。
注意:此部分试题请在答题卡2上作答。
【参考译文】Chinese New Year is the most important traditional Chinese festival. In China, it is also known as the Spring Festival. New Year celebrations run from Chinese New Year’sEve, the last day of the last month of the lunar calendar, to the Lantern Festival on the 15th day of the first month. Customs and traditions concerning the celebration of the Chinese New Year vary widely from place to place. However, New Year’s Eve is usually an occasion for Chinese families to gather for the annual reunion dinner. It is also traditional for every family to thoroughly clean the house in order to sweep away ill fortune and to bring in good luck. And doors will be decorated with red couplets with themes of health, wealth and good luck. Other activities include lighting firecrackers, giving money in red envelopes, and visiting relatives and friends.二六级翻译评分解读本题满分为15 分,成绩分为六个档次:13-15 分、10-12 分、7-9 分、4-6 分、1-3 分和0 分。
各档次的评分标准见下表:档次评分标准13-15分译文准确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用词贴切,行文流畅,基本上无语言错误,仅有个别小错。
10-12分译文基本上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文字通顺、连贯,无重大语言错误。
7-9分译文勉强表达了原文的意思。
用词欠准确,语言错误相当多,其中有些是严重语言错误。
4-6分译文仅表达了一小部分原文的意思。
用词不准确,有相当多的严重语言错误。
1-3分译文支离破碎除个别词语或句子,绝大部分文字没有表达原文意思。
0分未作答,或只有几个孤立的词,或译文与原文毫不相关。
第二节翻译遵循的原则一形式与内容统一原则翻译问题,说到底就是如何处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问题,这一点历来是翻译的热门话题,存在着各种不同的观点和看法。
那么,具体到英、汉互译,应该如何对待这一问题呢?大量的翻译实践告诉我们,在英、汉两种语言间求得翻译中的形式对等几乎是不可能的事,这是因为二者在语言体系、文化传统、历史条件、社会背景、生活习俗、审美方式甚至价值观等方面相差太大。
奈达就曾说过,“每一种语言都有各自的特性(each language has its own genus)”,并且,“ 要有效进行交际必须尊重各自语言的特性(to communicate effectively one must respect the genus of each language)”,因此,在翻译中“要保留内容必须改变形式(to preserve the content of the message the form must be changed)”,而形式改变的大小则应视不同语言间的语言和文化距离的大小而定。
例如,英语和汉语分属完全不同的两大文化背景(西方与东方文化),差异自然更大,形式改变也更大。
二者既不属于同一语系,又不属于同一文化,其语言形式上的差异可想而知,翻译中大量的形式改变也就在所难免。
傅雷说,“两国文字词类的不同,句法构造的不同,文法与习惯的不同,修辞格律的不同,俗语的不同,即反映民族思维方式的不同,感觉深浅的不同,观点角度的不同,社会背景的不同,表现方法的不同”。
“我们在翻译的时候,通常是胆子太小,迁就原文字面、原文句法的时候太多。
要避免这些,第一要精读熟读原文,把原文的意义、神韵全都抓握住了,才能放大胆子。
”“以甲国文字传达乙国文字所包含的那些特点,必须像伯乐相马,要‘ 得其精而忘其粗,在其内而忘其外’。
”二避免结构松散、表达过于口语化不好的翻译主要表现为译文(特别是汉译英)单句成串,结构散乱,语义层次不清,行文方式过于口语化。
尤其是在汉译英方面,口语化的表达虽然简短直接,但作为书面语,会使译文显得松散零碎,读来像school English。
特别是在段落翻译中,要讲究文法和修辞,注意篇章结构,顾及读者的审美期待,不宜一味按口语体行事。
因为,“英语有英语的文采;汉语有汉语的文采”,“英语的文采主要表现在盘根错节、欲罢不能的绵长句型;表现在那易如反掌、新意闪烁的词的转义”(毛荣贵),篇章或段落不是一色的简单句的罗列。
当然,这又牵涉到翻译中的文体问题,牵涉到来源语与翻译语间的文化差异。
而具体到篇章翻译,就要从“大语篇” 的角度来审视整个语篇,分清文体及其风格,从整体上把握住篇章的基调和语气。
当然,在考场的特殊环境中,实在译不出来时,能用口语化的简单句将原文意思罗列出来,要比乱七八糟的译文好,但说到底,这毕竟不是学习翻译追求的目标。
三遵循主体与客体原则中华文化以人本为主体,西方文化以物本为主体。
两种思维方式在语言上表现为:英语多用无生命的名词作主语,主动和被动两个范畴始终泾渭分明;而汉语常以有生命的名词作主语(或有潜在的主语)。
1. 主语译为主语以主语译主语的方法在英译汉中用得十分普遍。
汉译英也可以采用同样的方法。
【例1】五四运动是反帝国主义的运动,又是反封建主义的运动。
【译文】The May 4th Movement was an anti-imperialist as well as an anti-feudal movement.【例2】中国作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应该对人类有较大的贡献。
【译文】A country with a vast territory, a big population and a long history, China should make greater contribution to humanity.【分析】在这个句子中主语是“ 中国” ,“ 应该作出贡献” 是谓语,“ 作为疆域辽阔、人口众多、历史悠久的国家” 是同位语,起修饰作用。
2. 英、汉主语不对应时英汉虽然都有主谓结构,但并不总是对应的。
有时候,英语原句中的主语译成汉语后可能不再适合在译句中充当主语。
这时便要为译句另外物色一个主语,使之符合汉语语言的表达习惯。
汉译英时也一样,有时也要放弃原来的主语,为英语译句物色一个适当的主语。
汉译英时要根据需要注意利用连词、分词、介词、不定式、定语从句、独立结构等把汉语短句连成长句;而英译汉时又常常要在原句的关系代词、关系副词、主谓连接处、并列或转折连接处、后续成分与主体的连接处,以及意群结束处将长句切断,译成汉语分句。
【例】儒家思想由孔子(Confucius)在春秋时期创立,并迅速成为中国文化的核心内容之一。
【译文】Confucius established the Confucian school of thought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Confucianism quickly became one of the pillars of Chinese culture.【分析】汉语是“ 儒家思想”做主题,而英文可以用“ Confucius(孔子)”作主语。
当然这句也可以翻译成:Confucianism was established by Confucius during the Spring and Autumn Period, and it quickly became one of the pillars of Chinese culture.3. 英语:主+谓;汉语:主题+叙述由于英语句子总是主谓结构,而汉语句子更多的是“主题+叙述” 结构,所以将英语句子译成汉语时,往往可以译成“ 主题+叙述” 结构,特别是当相应的主谓结构有点拗口时。
下列的译文中的改译都是突出了汉语恰当的主题,但是汉译英的话,英文与顺译的汉语译文结构却可以相似。
所以,从这个角度来说,汉译英倒相对容易一些。
【例1】I have been wondering about something.【译文】顺译:我一直纳闷某件事。
改译:有件事我一直很纳闷。
【例2】My son is using the car this morning and will be this afternoon.【译文】顺译:我儿子今早一直在用汽车而且要用到下午。
改译:汽车我儿子上午在用,而且下午还要用。
【例3】It’s no legend. My father knew the two men involved.【译文】顺译:这不是传奇。
我父亲认识那两位涉及这场悲剧的人。
改译:那可不是什么传奇。
那两个与惨案有关的人我父亲都认识的。
四时态遵循原则六级考试的翻译部分主要测试有关中国的文化、历史、经济及社会发展方面的知识。
因此,考生可能会遇到关于一个地区或一个景区的历史、典故、民间习俗、民间传说、天气以及与民族文化有关的方方面面的知识的原文。
这类知识多用一般现在时来叙述。
第三节六级汉译英三步翻译法英汉两种语言在句法上的主要区别是:英语重形联,汉语重意合。
意思是说,英语主要依靠语法结构组织句子,汉语主要依靠意义层次组织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