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
第10章阔大货物的装载技术条件

图10-1
平车底架结构图
图10-2 货车车底架 1-端梁;2、7-枕梁;3-纵梁; 4-侧梁;5-横梁;6-中梁。
10.1.2 特种平车
1 凹底平车
强度很大,其底架一定长度上所容许负担的货 物重量比普通平车大得多。又因其凹部地板面 较低,适于装运外形较高、重量较大和支撑面 长度较短的货物。
a RB Q RA Q(0.5 ) l
根据 R
A
P 标 2
的要求
P a Q(0.5 ) 标 l 2 P 标 a1 ( 0.5)l 2Q 根据RA RB 10t 的要求
a a Q(0.5 ) Q(0.5 ) 10t l l
5 a2 l Q
10.4
集重货物的装载
集重货物定义:重量大于所装车辆负重面长度的最大 容许载重量的货物,称为集重货物
10.4.1 平车避免集重装载的技术条件
1 . 货物支重面最小长度的确定
货物支重面长度是指支承货物重量的货物底面的长度
•车辆横中心线所在截面的弯曲力矩是平车的最大弯曲力矩。
图10-17 直接负重货物重心落在车辆中央的装载图
•
5.两车负重跨装时,应使用车钩缓冲停止器。
图10-16 车钩缓冲停止器的基本构造
6.连挂车组不得分摘。中间加挂游车的跨 装车组通过9号及其以下道岔时不得推送调 车,以防脱轨。 7.跨装车组禁止溜放。
8. 货物转向架的高度计算同横垫木的高度 计算公式相同,其中a是车辆一端(或货物 端部)至货物转向架中心的距离。
4.货物重心的投影,一般应位于车地板纵、横中 心线的交叉点上。特殊情况下必须位移时,横向位 移不得超过100mm,超过时要采取配重措施;
《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

《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2014.4)背载原则:1、遵循一辆下车背载一辆上车的原则。
2、遵循下车最大实际载重质量不小于上车总质量(一辆车时为整备质量)的原则。
3、遵循下车轴距不小于上车轴距的原则。
4、遵循下车轮距不小于上车轮距的原则。
5、背载作业时,应保证在行驶过程中上车与下车各零部件以及固定器具之间无运动干涉。
6、背载作业时,只允许拆卸上车(非行驶车辆)的轮胎、后尾灯、工具箱等,不允许拆卸上车和下车的影响商品车质量和行驶安全的部件。
7、背载固定时严禁对商品车进行焊接等破坏性操作。
背载技术要求:一、背载作业方式背车台桥架型起重机臂架型起重机背载作业分为背车台装载和吊装装载两种方式,作业设备设施有背车台、桥架型起重机或臂架型起重机等,桥架型起重机或臂架型起重机可根据上车总质量选择额定载重量。
下车为有货厢的完整车辆时,可以采用背车台或吊装作业方式。
下车为二类汽车时,采用吊装作业方式。
二、下车为有货厢的完整车辆的背载技术要求1、背车台作业背车台作业(1)背车台上平面与下车货厢底板高度差应小于20mm。
(2)下车货厢后端与背车台前端面距离Δ满足:0<Δ≤50mm,并增加软接触防护,如小轮胎等。
(3)下车停好位置后拉起手刹,并在轮胎前端垫楔形挡块,以避免车辆背载作业过程中因下车移动造成安全隐患。
(4)上车选定后,通过背车台缓慢开入下车货厢上方,具体位置与防护要求详见5.2.3和5.2.4条。
2、吊装作业吊装作业(1)将下车合理停放于吊装作业区后,拉起手刹,并在轮胎前端垫楔形挡块,以避免车辆背载作业过程中因下车移动造成安全隐患。
(2)在使用起吊设备吊装车辆时,需使用专用吊具或吊带,并做好吊装过程防护,见图5。
3、上车与下车相对位置上下车相对位置1(1)上车与下车的中轴线偏差小于50mm。
上下车相对位置2(2)上车前轴与下车驾驶室后围间距H≥P 100mm。
(P—上车前悬。
)4、上车的垫板防护垫板摆放(1)垫板和辅助垫板可以采用10mm以上的厚度的实木或胶合板,长度、宽度可依据上车轮胎型号、轮距选定。
货物装载的基本条件

a2
an
a1 货物总重心偏离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公式:
a
总
=
± a 1Q 1 ± a 2 Q 2 ± … ± a Q 1 + Q 2 + … + Q n
n
Q
n
式中 Q1、Q2…Qn—每件货物重量,t; a1、a2…an—每件货物重心至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在车辆横中心线同一端的取同一符 号,m; a总—多件货物总重心至车辆横中心线的距离,m。 [例 1] 用 60tN60型平车(l=9.3m)一辆装载货物四件,拟定的装载方法为:Q1=5 t ,a1=4 m ;Q2=20t,a2=0.2 m ;Q3=10t,a3=-2m ;Q4=10t,a4=-4m;试核定此装载方法是否 符合货物重心纵向位移的条件?
H′=
Q 车 h车 + Q 货 h 货 + Q 配 h配 Q总 + Q配 + Q 配
≤ 2000m m
可表示为:
H′=
( Q 车 + Q 货 ) H + Q 配 h配 Q总 + Q货 + Q配
≤ 2000m m
[例] 工业设备一件,重 30 t,重心高 2162mm,原拟用N60型 60t平车(Q车=18t,h车 =715mm, h地=1170mm)装载。装车后,重车重心高为 2351mm。装车前还承运了两批同 到站的货物,每批一件,货 1 重 20 t,重心高 1000mm;货 2 重 25t,重心高 500mm。还有 N12型 60t平车(Q车=20.5t,h车=720mm,h地=1180mm) 、60tN12型平车(Q车=21t,h车=850mm, h地= 1180mm)车辆可供选择。试问:能否采用配重措施将重车重心高降至 2000mm以下? 以上货物均可直接装在车地板上,车底板上有足够的装载位置。 解:因为或 2 比货 1 重量大,重心低,所以选择或 2 作为配重货物。 (1)用原N60型 60t平车,采用 25t的货物作为配重货物,则配重后重车重心高为:
载重汽车安全技术规程

载重汽车安全技术规程1. 引言载重汽车是指用于运输货物的专用车辆,承载货物的重量对于车辆的安全性至关重要。
为了保障载重汽车的安全运行,制定并遵守一系列的安全技术规程是必要的。
本文将介绍载重汽车的安全技术规程,并详细描述各项规程的要求和实施办法。
2. 载重汽车安全技术规程概述载重汽车安全技术规程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2.1 载重汽车设计规范载重汽车的设计必须遵循一系列的规范,以确保车辆的结构强度和稳定性。
设计规范包括以下要求:•车辆结构强度符合国家标准;•车辆底盘和车身设计合理,降低重心,提高稳定性;•悬架系统和制动系统符合安全性能要求。
2.2 载重汽车装载规范为了保证货物的安全运输以及车辆的稳定性,必须遵守一定的装载规范。
装载规范包括以下要求:•货物的装载必须符合车辆的承载能力;•载重汽车的货物装载必须符合道路交通法规;•装载货物必须均匀分布,确保车辆的平衡性。
2.3 载重汽车驾驶员安全培训和管理驾驶员是保证载重汽车安全运行的关键。
因此,必须对驾驶员进行安全培训和管理。
安全培训和管理包括以下要求:•对驾驶员进行专业的培训,掌握正确的驾驶技巧和安全意识;•建立驾驶员管理制度,严格监督驾驶员的行为和驾驶习惯。
3. 载重汽车设计规范3.1 载重汽车结构强度要求载重汽车的结构必须具备足够的强度,以承受正常工作条件下的荷载。
结构强度要求如下:•车辆底盘的材料和结构设计必须满足国家标准;•车辆底盘和车身的焊接必须符合相应的焊接标准;•车辆底盘和车身的连接紧固件必须符合相关标准。
3.2 载重汽车悬架系统要求载重汽车的悬架系统对于车辆的舒适性和稳定性起着重要作用。
悬架系统的要求如下:•悬架系统的结构和材料必须符合国家标准;•悬架系统的弹簧和减振器要求具备一定的耐久性和稳定性;•悬架系统的调整和维护必须按照规定进行。
3.3 载重汽车制动系统要求载重汽车的制动系统是保证车辆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
制动系统的要求如下:•制动系统必须符合国家标准,具备足够的制动力;•制动片和制动盘必须具备一定的耐磨性和热稳定性;•制动系统必须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正常工作。
货物装载的技术条件(精)

货车容许载重量(P容)
1、货车标记载重量(P标)。 2、特殊情况可以多装的重量(P特),即由于 货物包装、防护物重量影响货物净重,或机械 装载不易计算件数的货物装车后减吨确有困难 时,可以多装但不得超过货车标记载重量的 2% 。 3、货车的增载量(P增)。
P容= P标+ P特+ P增
老《加规》货车增载量的规定:
思考:
1、两车负重跨装,中间加挂一辆游车时, 在计算重车重心高度时,是否应考虑游车的 自重?
2、带有货物转向架的重车重心高怎样计算?
重车重心超高
通过配装重心较低的货物降低重车重心高 度。配重的条件: ① 车辆的载重能力尚有富裕; ② 车地板上有可供配重的位置,且符合 装载技术条件的要求; ③ 有到达同一到站且重心较低的货物可 配装。 选用地板面较低(如凹底平车)或自重较 大,空车重心高度较低的货车装载。
货物下加横垫木(续)
a=0时,
4[ M ] K1 l 9.8Q
4[ M ] Q 9.8(l K1 )
货物直接装在 车地板上
4[ M ] K 2(l ) 9.8Q
K1=K/2
8[ M ] Q 9.8(2l K )
一车装载多件货物时,避免集 重装载的条件
偶 数 件
(m)
3t 2t 2t 2t 2t
P62N(含P62NK、P62NT)、P63、P64(含 6 P64GH、P64GK、P64GT、P64K、P64T)、 P65(含P65S)型棚车
1t
货物重心在车辆纵向的合理位置
RA P标 2
P标 a Q( 0.5 ) l 2
RA RB 10
a a Q( 0.5 ) Q( 0.5 ) 10 l l
铁路货物装载技术条件

货物重心落在车辆中央时,一定货物重量需要横垫木中心线间距K1或一定横垫木中心线间距K1最大容许装载的货物重量Q的计算 在货物下对称加两根横垫木时,需要的横垫木中心线间距只等于直接装在车地板上时,需要的车辆负重面长度的一半,即K1=K/2。 在货物下加横垫木或纵横垫木是避免集重装载的方法。
20ft及其以上集装箱办理站;
国铁和地方铁路(合资铁路)接轨站;
干线与支线接轨站。
(二)计量安全检测、监控设备的配置标准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1.轨道衡的种类 轨道衡是称量铁路货车载重的衡器。分静态轨道衡、动态轨道衡和轻型轨道衡3种。 2. 站场用轨道衡的设置位置 (1)应设在站场货车集中出入的线路上。 (2)设在交通、供电、通讯、供水、施工检修方便及便于维护的位置,并考虑经济合理性。 (3)设在平直线路地段中部,称量区两端引轨区应不小于25 m,称量区两端引轨区外的直线段不小于50m。在此区段内无道岔。 (4)应避开不利的地理位置,如桥梁、道口、立交处等。 (5)避开电气化区段分相点。
例4
H垫=0.031a+h车差+f+80 =0.031×2975+80 =172mm,取180mm。
二、出端间距不得小于500mm。 游车上装载货物时,与货物突出端的间距不得小于350mm,超长货物突出部分的两侧不得装载货物。 游车与负重车连挂车钩的提钩杆应用铁线捆绑固定,以防分摘。
例5
货物一件,重35t,支重面长度为4m,拟采用N16型平车(其车底架的最大容许弯曲力矩为60.1414·9.8kN·m)一辆装载。试确定装载方案。 解:若装车后使货物重心落在车辆中央,从表10-6查得,这件货物直接装在N16平车地板上,需要负重面长5m,因货物支重面仅有4m,则属于集重装载。 采用货物重心纵向偏离的方法避免集重装载,则货物重心纵向需要偏离的距离为
东风商用车装配(部分)技术规范

+1.00
+1.50
-0.3
+1.50
﹥15.00~25.00
+1.00
+1.20
+1.70
+1.90
﹥25.00~40.00
+1.10
+1.30
+1.90
+2.10
﹥40.00~60.00
+1.30
+1.50
+2.30
+2.30
﹥60.00~100
+1.50
+1.80
+3.30
+2.70
附表二
单轧钢板的厚度允许偏差(N类)单位为毫米
公称厚度
下列公称宽度的厚度允许偏差
≦1500
﹥1500~2500
﹥2500~4000
﹥4000~4800
3.00~5.00
±0.45
±0.55
±0.65
-
﹥5.00~8.00
±0.50
±0.60
±0.75
-
﹥8.00~15.00
±0.55
±0.65
±0.80
±1.80
﹥150~200
±1.40
±1.60
±1.80
±1.90
﹥200~250
±1.60
±1.80
±2.00
±2.20
﹥250~300
±1.80
±2.00
±2.20
±2.40
﹥300~400
±2.00
±2.20
±2.40
±2.60
单轧钢板的厚度允许偏差(A类)单位为毫米
“二类底盘”乱象治理

“二类底盘”乱象治理作者:邹彪来源:《汽车与安全》2022年第01期2021年8月,国务院安委会第十督导检查组赴四川省成都市中集车辆园进行突击检查中发现市场内摆放了大量的待售二类底盘车辆,根据销售人员介绍,顾客买走车辆后需要加装货箱,这样就为货车超限超载提供了条件。
其实,为底盘车辆发放整车合格证,公开销售二类底盘车,委托第三方给用户“定制”货箱已成行业公开的秘密,抖音搜索“轻卡底盘到货出售”关键词,出现了大量公开售卖二类底盘车辆的视频,“包上牌”“车厢定制”“合格证已出”等宣传语无处不透露者行业乱象及监管缺位。
违规出售二类底盘等行为为“大吨小标”、非法改装、超限超载等违法行为提供了极大的便利,给道路交通管理带来严重的危害和后果,对此,笔者梳理分析了二类底盘车辆生产(改装)、销售、维修、登记、上路行驶等环节典型违法违规行为。
概念解释何谓二类底盘车?是一个陌生的专业词汇,根据《机动车出厂合格证》(GB/T 21085-2020)(以下简称《合格证》)规定:二类底盘属于不完整车辆类型之一,非完整车辆(incomplete vehicle,译“未完成车辆”),是指至少由车架、动力系统、传动系统、行驶系统、转向系统和制动系统组成的车辆,但仍需要进行制造作业才能成为完整车辆,包括二类底盘、三类底盘。
其中:二类底盘:具有驾驶室、不具有容纳货物的装置或者专项作业装置的非完整车辆;三类底盘:不具有车身的非完整车辆。
机动车生产厂家向改装厂以外的第三方销售二类底盘属于违规行为情形一:对于《道路机动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公告》(以下简称《公告》)内汽车生产企业及改装企业,按照《车辆生产企业及产品生产一致性监督管理办法》第三条规定,车辆生产企业是生产一致性管理的责任主体,应当保证车辆产品一致性,即实际生产销售的车辆产品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与《公告》批准的车辆产品、用于试验的车辆样品、产品《合格证》及出厂车辆上传信息中的有关技术参数、配置和性能指标一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
撰稿单位:北京福田物流有限公司
(本稿完成日期:2012年8月15日)
前言
目前,我国主要商用车物流企业普遍采用编组(背车)路跑、单车路跑和零公里三种运输方式,三种运输方式所占比例为:编组(背车)占60%,单车占10%,零公里占30%。
商品车编组(背车)就是单车路跑商品车通过安装装载支架或垫木的方式,再背载一辆商品车,使商品车与商品车之间不产生直接接触。
商用车(商品车)装载标准的制定,不仅为商用车物流企业提供商品车装载标准,同时也能提高运输效率和降低运输成本。
本标准为首次制定。
目录
1.............................................................................................................................................................. 范
围................................................................................1 2.............................................................................................................................................................. 规范
性引用文件......................................................................1 3.............................................................................................................................................................. 术语
与定义..........................................................................1 4.............................................................................................................................................................. 背载
原则............................................................................2 5.............................................................................................................................................................. 背车
装载技术要求....................................................................2
商用车背车装载技术要求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在运输载货类商用车过程中的背载原则及背载技术要求。
本标准适用于载货类商用车公路运输服务,其它类别商用车可参照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标准的引用而成为本标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标准,然而,鼓励根据本标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标准。
GB/T 3730.1-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2-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3730.3-2001汽车和挂车类型的术语和定义
GB/T 8226-1987 公路运输术语
GB/T 18354-2006 物流术语
GB 1589 道路车辆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
GB 3102.3 力学的量和单位
WB/T 1032-2006 商用车运输服务规范
3 术语和定义
GB/T 3730.1,GB/T3730.2,GB/T3730.3 中确立的术语和定义均适用于本标准。
3.1商用车
在设计和技术特性上用于运送人员和货物的汽车,并且可以牵引挂车。
[GB/T 3730.1-2001定义2.1.2]
3.2公路运输
在公路上使用汽车和其他运输工具从事旅客或货物的运输,也称城乡道路运输。
[GB/T 8226-87术语1.1]
3.3背载
一辆商用车承载另一辆商用车的相关作业过程。
[WB/T 1032-2006定义3.10]
3.4固定
为保证运输途中商用车的安全和质量,在运输设备上使用固定器具防止商用车位置移动的作业。
[WB/T 1032-2006定义3.15]
3.5固定器具
在商用车运输过程中,用于固定和防止其位置移动的器具。
[WB/T 1032-2006 定义3.16]
3.6背车台
为了使某车辆行驶到另一车辆的货厢上方而建设的登车用平台。
3.7吊装
通过座吊或龙门吊等起吊设备将某种货物放置到某一固定位置的过程。
3.8上车
在商用车背载运输过程中被承载的车辆。
3.9下车
在商用车背载运输过程中承载其它车辆的车辆。
4 背载原则
4.1 遵循一辆下车背载一辆上车的原则。
4.2 遵循下车最大载重质量大于上车整备质量的原则。
4.2 遵循下车轮距、轴距大于上车轮距、轴距的原则。
4.3 背载后车辆的外廓尺寸、轴荷及质量限值应符合GB1589。
5 背车装载技术要求
5.1背载作业方式
背载作业分为背车台装载和吊装装载两种方式,作业设备设施有背车台、龙门吊或座吊等。
图1 背车台
图2 龙门吊图3 座吊下车为平板车时,采用背车台或吊装作业方式;
下车为二类底盘车时,采用吊装作业方式。
5.2下车为平板车的背载技术要求
5.2.1 下车停放
1)背车台上平面与下车货厢底板高度差小于50mm;
2)下车货厢后端与背车台前端面距离Δ满足:0<Δ≤50mm;
3)下车停好位置后拉起手刹,同时要在轮胎前后端分别垫楔形挡块。
图6
5.2.2 上车与下车相对位置
1)上车与下车的中轴线偏差小于50mm;
2)上车前轴与下车驾驶室后围间距H≥P+200mm。
P—上车前悬。
图8 图9
5.2.3 上车的垫板防护
1)垫板和工具板可以采用10mm以上的厚度的实木或胶合板,长度、宽度可依据上车轮胎型号、轮距选定;
2)垫板摆放位置应为上车车轮的正下方。
注:工具板在上车位置摆正后即可撤去。
图10 5.2.4 上车的捆绑固定
1)捆绑方式:用铁丝将上车两侧轮辋与下车货厢两侧合页处捆绑连接固定,使上车固定于上车货厢上见图11—图15
图11 图12
图13 图14
图15
2)相关参数
上车整备质量(G)捆绑方式捆绑处数铁丝型号铁丝匝数
G≤1.5t 图11或图12 4 10# 2
1.5t<G≤3t 图13或图14 6 10# 2
3t<G≤5t 图15 8 10# 2
G>5t 图15 8 8# 2
注:在用铁丝捆绑时,增加套塑胶管防护,防止捆绑紧固时损伤轮辋及货厢。
t—单位:吨。
5.3下车为二类底盘车的背载技术要求
5.3.1下车停放
下车停好位置后拉起手刹,同时要在轮胎前后端分别垫楔形挡块。
图16
5.3.2上车与下车相对位置
1)上车吊装前,先将前车轮拆卸并将其捆绑固定于车架上方;
2)上车前轴与下车驾驶室后围间距H≥P+200mm。
P—上车前悬。
图17 吊装作业
图18 吊装位置
5.3.3上车的垫木防护
1)上车与下车接触部位用垫木隔开,并保证上车与下车不直接接触,防止损伤车体;
2)垫木可以采用实木或层积材;
3)垫木宽度与车架纵梁的宽度相等,长度依据两个固定U型卡间距离确定。
图19
5.3.4上车的捆绑固定
1)捆绑方式:采用U 型卡等固定器具将上车板簧与下车车架纵梁紧固在一起。
图20
2) U 型卡
由U 型螺栓、压板、弹簧垫圈、螺母组成。
图21 U 型卡组件
3) U 型卡为非标件,尺寸参数依据上车整备质量确定,推荐参数如下表:
t —单位:吨。
上车整备质量(G ) U 型卡主要参数要求 直径d(mm) 压板厚度δ(mm)
D
S
G ≤3.5t φ12 ≥6 依板簧、车架尺寸确定 3.5t <G <8t φ14 ≥6 依板簧、车架尺寸确定 G ≥8t φ16
≥8
依板簧、车架尺寸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