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 级培养方案

合集下载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保研预录取名单

北大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保研预录取名单
养 化学所联合培 90

盛世清北—专注北京大学考研|保研|考博辅导
卢阳
上海交通大学
高分子方向
直博
化学
100
71
史歌
上海交通大学
高分子方向
直博
化学
100
72 王雪娇 首都师范大学
化学师范
直博
化学
100
73 施蒂儿
四川大学
化学类
直博
化学
90
74
熊炜
四川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89
75 尹东晓
四川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89
76
韩含
苏州大学
高分子材料与工程 直博
化学
100
77
周颖
苏州大学
48 张梦陶
南京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89
49 郜云鹏
南开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100
50
郭萌
南开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89
51 胡景皓
南开大学
化学伯?班
直博
化学
91
52 蒋旭强
南开大学
材料化学
直博
化学
100
53 李晨龙
南开大学
化学专业
直博
化学
100
54 马玉芳
南开大学
化学专业
直博
化学
100
55
梅晟
南开大学
化学
直博
化学
84
硕博
化学
86
硕博
化学
87
硕博
化学
88

北大考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范星河 教授

北大考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 范星河 教授

爱考机构-北大考研-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研究生导师简介-范星河教授范星河教授化学楼W505室;电话:62751726Email:fanxh@所属研究组:周其凤研究组1982.1毕业于浙江大学,学士;1982.2-1995.3,江苏省化工研究所工程师;1997.3,国立日本鹿儿岛大学研究生院研究生;1999年,获1998年度国际Rotary奖学金;2000.3,国立日本鹿儿岛大学研究生院博士;2000.4-2010.5北京大学副教授;2010.5-至今北京大学教授。

翻译、编著:1)谢晓凤、范星河,燃料电池技术,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32)周其凤、范星河、谢晓凤,耐高温聚合物及复合材料,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93)范星河,图解液晶聚合物(中英对照),化学工业出版社,2005,2主讲课程:高分子综合实验、高分子反应工程近几年申请主要专利1)聚(苯撑苯并噁唑)(PBO)的预聚物聚[对苯二甲酰-1,5-(2,4-二羟基)苯二胺](PDHPTA)的制备方法,以及通过该预聚体(PDHPTA)制造聚(苯撑苯并噁唑)(PBO)的方法,周其凤、范星河、李磊、陈小芳、宛新华;031005497,已公开2)制备预聚体:聚{苯-1,4-双[(2,2-二氰基亚乙烯基)甲基]-(2,4-二羟基)苯-1,5-二亚胺}(PPMPI),以及通过该预聚体(PPMPI)制造聚(苯撑苯并噁唑)(PBO)的方法,周其凤、范星河、李磊、陈小芳、宛新华;031005497,已公开3)手性侧基共聚氨基酸酯的制备方法,周其凤、范星河、赵永峰、宛新华、陈小芳;031005500,已公开4)PMPCS/UHMWPE组合物与制备方法,周其凤、范星河、赵永峰、宛新华、陈小芳;03142670,已公开近几年承担科研项目1.铁电性液晶高分子结构与性能研究,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基金项目,项目负责人2.共轭型外场调控聚合物的设计与合成(2027400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3.耐超高温聚合物基体树脂制备及其复合材料(2001AA335050),国家科学技术部863项目,子项目负责人4.甲壳型电致发光高分子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重点104005),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项目负责人5.先进聚合物基复合材料的多层次结构和性能研究(2003CB615605),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计划),主要参加人6.甲壳型共轭液晶聚合物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20574002),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项目负责人7.新型液晶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重点01001),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主要参加人8.聚烯烃主链液晶高分子的设计、合成及新材料研究(201340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主要参加人9.香蕉形铁电性液晶高分子的合成与性能研究,高等学校博士学科点专项科研基金面上项目,主要参加人10.硅杂化聚芳醚(酮)类耐高温基体树脂的分子设计、合成与性能研究(2047004),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主要参加人1.特种高分子液晶--------甲壳型高分子液晶目前主要研究:功能结构的分子设计与合成(1)共轭主链:乙炔基主链;芳杂环基。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化学类)

2020年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化学类)

北京大学强基计划培养方案根据《教育部关于在部分高校开展基础学科招生改革试点工作的意见》(教学〔2020〕1号)等文件要求,加强强基计划招生和培养的有效衔接,特制定培养方案如下。

本方案含有化学类I和化学类II(地球化学)两套培养方案,由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地球与空间科学学院承担培养工作。

化学类I一、基本情况1. 专业简介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始于京师大学堂1910年成立的格致科化学门,1919年更名化学系,1994年改为现名——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称化学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始终以探索未知、传承文明和推动人类进步为使命,以培养具有独立思辨能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杰出人才为己任,针对化学中的关键科学问题开展基础研究,同时面向国家需求拓展应用研究。

北京大学化学学院学科齐全。

设有无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

其中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等5个二级学科均为国家重点学科。

北大化学学科现已跻身国际顶尖化学教育与研究机构之列,在全球高校化学院(系)的相关学科评估与排名中位列15名左右。

在教育部2002年启动全国高校学科评估以来,北京大学化学学科在2004 年,2009 年,2012 年化学学科评估中连续三次蝉联第一。

2017 年全国第四轮评估中,北京大学化学学科被评为A+。

作为中心学科,化学关注物质的合成、结构、性质与应用,同时也与材料科学、生物科学等学科深度融合和交叉。

因此,化学学院设立了化学、材料化学、应用化学和化学生物学四个本科专业方向。

化学专业:化学学院最早设立的本科专业,毕业后可在化学及相关学科(如生物、医药、材料、环境等)开展工作。

材料化学专业:重点研究材料与化学相关问题,毕业后可在无机材料、有机功能材料、高分子材料、生物医用材料等领域工作。

应用化学专业:化学理论和化学工程学之间的纽带,也包含化学相关新材料的研制和新技术的开发,毕业后可从事化学理论及相关技术的开发工作。

北京大学化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化与分子工程学院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化学专业双学士学位、辅修专业2007年招生简章一、报名1. 报名条件:(1)北京大学注册的本科在读学生,无违反校规校纪、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学生。

(2)对化学学科有特别兴趣,数理基础扎实的05、06级本科学生。

(3)已修课程的GPA在2.0以上。

(4)每人只能选修一个辅修或双学位专业。

2. 报名安排:(1)时间:5月14日至5月18日报名(2)地点:化学学院教务办公室(化学楼西区103)(3)报名程序:凡申请报名的同学需填写《北京大学攻读辅修专业申请表》(教务部网页的日常工作项中可以下载),填好后于5月18日之前交到化学学院教务办公室;报名表需经申请人所在院系主管领导批准并加盖院系公章,同时附已修课程成绩单和一寸照片一张。

二、录取1. 双学士学位计划招收15人,辅修专业计划招收20人。

2. 录取办法:根据申请人已修课程成绩择优录取,化学成绩优秀者优先考虑。

3. 录取名单将于本学期结束前在化学学院西区一层教务布告栏公布,2007年秋季学期开始上课。

三、学分和收费:1. 攻读双学位的学生应完成必修课12门,33.5学分;选修课至少1门,不少于2学分,总计35.5学分。

2. 辅修专业的学生应完成必修课7门,21.5学分;选修课至少1门,不少于2学分,总计23.5学分。

3. 学费按学校统一标准收取,理论课每学分100元,交费在每学期注册时按选课学分数,由开设辅修/双学位专业的院系开条统一到学校财务部办理。

若中途退课,所交学费一律不退。

四、教学管理a)课程设置:1.化学专业双学位:必修课(12门):33.5学分选修课(1门):2学分2. 化学辅修必修课(7门):21.5学分选修课(1门):2学分3. 攻读双学位的学生应完成必修课12门,33.5学分;选修课至少1门,不少于2学分,总计35.5学分。

4. 辅修专业的学生应完成必修课7门,21.5学分;选修课至少1门,不少于2学分,总计23.5学分。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介绍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介绍

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介绍一.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简介北京大学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是在原北京大学化学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北京大学化学系是国立大学中成立最早的化学系,其前身是成立于 1910 年的京师大学堂格致科化学门。

1911 年武昌起义爆发后,京师大学堂停办,后改名北京大学。

1913 年化学门重新招生, 1919 年改称化学系。

1952 年全国范围院系调整后的北大化学系是由原北京大学、清华大学、燕京大学三校的化学系重组而成。

1995 年化学系更名为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以下简称化学学院)。

2001 年原技术物理系应用化学专业并入化学学院。

目前,化学学院设有 5 个系:化学系、材料化学系、高分子科学与工程系、应用化学系和化学生物学系; 5 个研究所:无机化学研究所、有机化学研究所、分析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研究所、理论与计算化学研究所;拥有 2 个国家重点实验室和 1 个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稀土材料化学与应用国家重点实验室、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生物有机与分子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无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有机化学和分析化学 5 个学科是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

是国家教委遴选的“国家理科基础科学研究与教学人才培养基地”。

2003 年底国家科技部批准北京大学化学学院与中科院化学所联合筹建“北京分子科学国家实验室”。

2003 年 12 月教育部批准立项建设“高分子化学与物理教育部重点实验室”。

化学学院现有教职员工 197 人,其中中科院院士 7 人,长江特聘教授 14 人( 含国家核磁中心 2 人 ) ,教授 54 人,副教授 52 人。

有 26 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1 人与国外学者合作获得 B 类杰出青年基金资助, 12 人获得教育部跨世纪人才基金资助,严纯华、席振峰、刘忠范教授为代表的研究集体分别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优秀创新研究群体”资助。

化学学院同时承担多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规划项目、基金委重大和重点项目以及教育部博士点基金项目等。

北京大学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培养方案第1篇北京大学培养方案一、背景分析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及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常态,高等教育正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

北京大学作为我国顶尖高等学府,肩负着为国家培养高素质、创新型、领军人才的重任。

为适应时代发展需求,本方案立足北大特色,充分整合校内外优质教育资源,致力于培养学生全面发展。

二、培养目标1. 知识传授:使学生掌握扎实的基础理论知识和宽广的专业知识,具备较强的学术素养。

2. 能力培养:培养学生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团队协作精神、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

3. 素质教育:强化学生的人文素养、科学素养、道德素养和身心素养,提高综合素质。

4. 价值观塑造: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强烈的社会责任感。

三、培养措施1. 课程设置(1)通识教育课程:涵盖人文、社会科学、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等领域,强化文理交叉,拓宽知识视野。

(2)专业教育课程: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强化专业核心知识,体现专业特色。

(3)实践教学环节:加大实验、实习、实践等环节的比重,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2. 教学方法改革(1)推广小班教学,提高教学质量。

(2)采用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效果。

(3)引入案例教学、翻转课堂等多样化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3. 师资队伍建设(1)加强师资培训,提高教师教育教学水平。

(2)引进具有丰富教学经验和科研能力的优秀教师。

(3)鼓励教师参与国际合作与交流,提升学术素养。

4. 学科交叉融合(1)设立交叉学科研究项目,鼓励学生跨学科合作。

(2)举办学术沙龙、讲座等活动,促进学术交流。

(3)搭建跨学科实验平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5. 国际化培养(1)开展国际合作项目,拓宽学生国际视野。

(2)增加英文课程,提高学生英语水平。

(3)选派优秀学生赴海外高校交流学习,提升国际竞争力。

6. 创新创业教育(1)开设创新创业课程,培养学生创业意识。

(2)设立创新创业基金,支持学生创新创业项目。

化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系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本科培养方案
2 )限选 4学分 20440314 20440574
有机化学A(1) 有机化学实验A(1) 有机化学A(2) 有机化学实验A(2) 生物化学原理
无机与分析化学 无机与分析化学(英)
4. 工程技能基础课 13学分
20220044 20120273 20740073 21510063
电工与电子技术 工程图学 计算机程序设计基础 金工实习B(分散)
六、课程设置与学分分布
1.公共基础课程 26学分
(1) 思想政治理论课 14学分
10610183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学分
10610193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
3学分
10610204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
4学分
10610224
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 4学分
(2) 体育 4学分 第 1-4 学期的体育(1)-(4)为必修,每学期 1 学分;第 5-8 学期的体育专项不设学分,其中第 5-6
随机数学方法 概率与数理统计
(2) 物理 12学分
10430484
大学物理B(1)
10430494
大学物理B(2)
10430782
物理实验A(1)
10430792
物理实验A(2)
(3) 化学及生物类课 30学分
1 ) 必修 26学分
20440322 20440213 20440151 20440244 20440161
三、学制与学位授予
学制:本科学制四年,按照学分制管理机制,实行弹性学习年限。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学位。
四、基本学分学时
本科培养总学分174,其中春、秋季学期课程总学分145,夏季学期实践环节14学分,综合论文训 练15学分。

北京大学培养方案

北京大学培养方案
(4)通选课的教学内容重在启发思想、掌握方法,而非灌输知识的细节。教学方法提倡“少而精”,鼓励运用先进手段,完善各项教学环节。
3、通选课是根据什么标准遴选的?
由于通选课重在启发思想,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因此它有非常严格的遴选标准:
(1)有利于学生在最基本的知识领域掌握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各种思路和方法。
7.选修跨领域的通选课如何记分?
选修兼跨两个领域以上的通选课可由学生选择计入其中任一领域。
8.通选课不及格如何处理?
学生通选课考试不及格的,可以交费重新学习该课程;也可选修相同领域的其他课程,原修不及格课程如实记载。
如课程停开或被取消通选课资格,使得学生无法交费重新学习该课程,则只能选修相同领域的其他课程,原修不及格课程如实记载。
2
历史学系
刘一皋
110
02131460
拉美国家现代化进程研究
2
历史学系
董经胜
112
02131110
中国古代政治与文化
2
历史学系
阎步克、邓小南
113
02131250
西方文明史导论
2
历史学系
朱孝远
114
02131340
近现代中日关系史
2
历史学系
臧运祜
115
02231080
考古学导论
2
考古文博院
张 弛
117
5、我校对通选课学分有何要求?
要求本科生毕业时应修满至少16学分,每个领域至少要选修2学分,在语言学、文学和艺术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其中必须有一门是艺术类课程)。获人文与社会科学类学位的本科生,在自然科学与数学领域至少要修满4学分。
6.选修本院系开设的通选课能否记为通选课学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化学学院2014级本科生课程设置
总学分:147学分,其中:
1.必修课程: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106.5学分);
应用化学专业(107.5学分);化学生物学专业(110.5学分)
1)全校公共必修课程:29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4831410 计算概论(B) 3 3 秋季60730020 军事理论 2 2 秋季――――大学英语系列课程-- 8
――――政治系列课程-- 12
――――体育系列课程- 4
2)专业课程:
必修:71.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0130201 高等数学B(一) 6 5 秋季00130202 高等数学B(二) 6 5 春季00431132 普通物理(I) 5 4 春季00431133 普通物理(II) 5 4 秋季00431200 基础物理实验 4 2 秋季01034310 普通化学 4 4 秋季01034321 普通化学实验 5 2.5 秋季01030200 实验室安全技术 1 1 秋季01031100 今日化学 1 1 秋季01034350 定量分析 2 2 春季01034360 定量分析实验 4 2 春季01034371 有机化学(一) 3 3 春季01034373 有机化学(二) 2 2 秋季01035002 有机化学实验(I+II)7 3.5 春、秋季01035140 无机化学 4 4 秋季01032860 无机化学实验 4 2 春季01030120 结构化学 5 4 春季
01034390 仪器分析 2 2 春季01034400 仪器分析实验 4 2 春季01035180 物理化学(一) 3 3 春季01035190 物理化学(二) 3 3 秋季01035020 物理化学实验7 3.5 秋季01034460 高分子化学 2 2 秋季01034450 化工基础 2 2 秋季01034480 化工实验 2 1 春季01035040 综合化学实验 4 2 秋季
化学专业必修课程:3 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500 生命化学基础 3 3 春季材料化学专业必修课程:3 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490 材料化学 3 3 春季
应用化学专业必修课程:4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670 放射化学 2 2 秋季01035200 化工制图 2 2 春季
化学生物学专业必修课程:7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500 生命化学基础 3 3 春季01130030 基础分子生物学 3 3 秋季01139360 基础分子生物学实验 2 2 春季以下四门课程任意选修一门:3或4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0432150 量子力学A 4 4 春、秋季00432149 量子力学B 3 3 春季00131460 线性代数B 4 4 秋季04831420 数据结构与算法B 3 3 春季
2.选修课程:
化学专业、材料化学专业(22.5学分);应用化学专业(21.5学分); 化学生物学专业(18.5学分)
课程号课程名周学时学分开课学期01034520 中级分析化学实验 2 1 春季01034530 中级有机化学 2 2 秋季01035010 中级有机化学实验 3 1.5 秋季01035080 化学信息检索 2 2 秋季01034640 应用化学基础 2 2 春季01034610 中级分析化学 2 2 秋季01034630 环境化学 2 2 秋季01034670 放射化学 2 2 秋季01034580 色谱分析 2 2 秋季01034680 波谱分析 2 2 秋季01035290 波谱分析I 2 2 秋季01035210 物理有机 2 2 秋季01035220 理论有机 2 2 秋季01034600 立体化学 2 2 秋季01035150 中级无机化学 2 2 春季01034551 中级物理化学 3 3 春季01035030 中级物理化学实验 3 1.5 春季01034990 化学开发基础 2 2 春季01035230 群论与化学 2 2 春季01032530 高分子物理 2 2 春季01035110 高等电化学 2 2 春季01034710 界面化学 2 2 春季01034980 生物物理化学 2 2 春季01034960 理论与计算化学 2 2 春季01034650 生化分析 2 2 春季01034590 电分析化学研究方法 2 2 春季01035240 计算化学 3 3 秋季01035250 计算实验 1 2 秋季01035260 放射化学实验 1 2 秋季01035270 生物无机化学 2 2 秋季01035280 高分子材料化学 2 2 秋季
01035300 波谱分析II 1 1 秋季
01130050 生物化学实验 5 2.5 秋季
01030440 化学动力学选读 2 2 秋季
01034780 胶体化学 2 2 秋季
01032580 催化化学 2 2 秋季
01035100 表面物理化学 2 2 秋季
01034800 多晶X射线衍射 2 2 秋季
01032390 材料物理 2 2 秋季
01034720 辐射化学与工艺 2 2 秋季
3.本科素质教育通选课:12学分
A.数学与自然科学类:和F类相加至少2学分
B.社会科学类:至少2学分
C.哲学与心理学类:至少2学分
D.历史学类:至少2学分
E.语言学、文学、艺术与美育类:至少4学分,其中,大学国文(02034300)必修,至少一门是艺术与美育类课程
F.社会可待续发展类:和A类相加至少2学分
4.毕业论文6学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