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座 第7章 环境毒理学PPT课件

合集下载

环境毒理学 ppt课件

环境毒理学  ppt课件

ppt课件
35
第三节 环境毒理学实验
• 慢性毒性作用实验
• 以低剂量毒物长期给予实验动物接触,观察其对实验动物所产 生的毒性效应。
ppt课件
10
第一节 环境毒理学概述
•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 损害作用。机体的正常形态、生长发育过程受到严重影响, 寿命亦将缩短;机体功能容量或额外应激状态代偿能力降低; 机体维持稳定能力下降;机体对其他某些因素不利影响的易
感性增高。
ppt课件
11
第一节 环境毒理学概述
• 损害作用与非损害作用
ppt课件
29
第三节 环境毒理学实验
• 急性毒性性作用实验
探明毒物与机体发生短时间接触后所引起的损害作用,找 出毒物的作用途径、剂量与效应的关系,并为进行各种动物实 验提供设计依据。
• 亚急性毒性作用实验
研究环境毒物反复作用于机体引起的损害。通过实验可以 初步估计环境毒物的最大无作用剂量和中毒阈剂量,了解有无 蓄积作用,确定作用的靶器官。
• 同时存在的食物和毒物。
(引自好好学习网, 2005) ppt课件 17
第一节 环境毒理学概述
• 经呼吸道吸收
• 经呼吸道吸收的毒物主要有各种气体、可挥发性固体或液体 的蒸气、各种气溶胶以及较为细微的颗粒物质。
• 影响呼吸道吸收的因素主要有:
• 气体的吸收动态平衡过程; • 颗粒物、气溶胶的吸收和沉积。
• 对正常值范围进行测定。
• 观测指标与对照组相比,具有统计学显著性差异 (P<0.05),并且符合以下条件,则认为是损害作用。
数值不在正常值范围内 其数值在一般公认“正常值”范围内,但如在停 止接触后,此种差异仍然持续一段时间 其数值在一般公认的“正常值”范围内,但如机 体处于功能或生物化学应激状态下,此种差异更为明 显 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 损害作用

环境毒理学生物转运和转化课件ppt

环境毒理学生物转运和转化课件ppt
RH + NADPH + H+ + O2→ROH + H2O + NADP+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混合功能氧化酶是细胞内质网膜上的一个酶系, 组成较为复杂,主要有细胞色素P-450氧化酶,也 称为细胞色素P-450依赖性单加氧酶,还有还原型 辅酶Ⅱ-细胞色素P-450还原酶。此外还含有微粒 体FDA-单加氧酶,它不含有细胞色素P-450,而 含有黄素腺嘌呤二核苷酸,代替细胞色素P-450参 与单加氧酶反应。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 环境毒理学基础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1. 葡萄糖醛酸结合 是最常见最重要的结合反应。葡萄糖醛酸的来源是在糖类
代谢过程中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UDPG再被氧 化生成尿苷二磷酸葡萄糖醛酸;UDPGA是葡萄糖醛酸的供 体,在葡萄糖醛酸基转移酶的作用下与外来化合物及其代谢 物的羟基、氨基和羧基等基团结合,反应产物是β-葡萄糖 醛酸苷。
被动转运(passive transport) 分布具有不对称性,有的镶嵌在膜表面,有的嵌入或横跨脂质双分子层。
理化性质及各种组织细胞膜的结构 每一循环消耗一个ATP,转运出三个Na+,转进两个K+
在某些特定的局部环境中也可以发生还原反应。 用数学方法研究毒物的吸收、分布、生物转化和排泄等代谢过程随时间变化的规律;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高丽丽 环境毒理学基础

环境毒理绪论ppt课件

环境毒理绪论ppt课件
生物性:如细菌、病毒及生物毒素污染等) 物理性:如电离辐射、电磁辐射、噪声污染等)
二、环境毒理学的主要任务
环境毒理学的主要研究任务是:阐述环境污染物 对人体的损害作用及其机理;探索环境污染物对环境 生物健康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和生物标记物。即用最 灵敏的检测手段,找出环境污染物作用与生物体后最 初出现的生物化学变化,以便及早发现并加以控制; 定量评定环境污染物对生物机体的影响,确定其剂量 -效应(反应)关系,从而为制定环境卫生标准和防 治环境污染对环境生物健康的危害提供理论依据和措 施。最终任务是保护地球生物圈内包括人类在内的各 种生物的生存和持续健康的发展。
环境毒理学
§1 概论 §2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及内容 §3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方法 §4 环境毒理学的应用 §5 环境毒理学的史
1、古代人类对毒物和毒性的认识 早在公元前3000年,我们的祖先就曾用毒乌头捣汁
涂在箭(矛)上,来进行射罔狩猎。古希腊医生 Dioscorrides(公元50-100年)把毒物分成植物毒素、动 物毒素和金属毒物三大类。这些都表明古代人类经过 实践,已学会通过物质的外观形态和色、味等感官性 状来辨别区分毒物。
§2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主要任务 及内容
一、环境毒理学的研究对象
环境污染物的种类繁多,包括化学性、生物性、 物理性等多种污染物,其中,化学污染物是当前最 为严重的环境污染物,通常将化学污染物称之为外 源化学物(xenobiotics)。泛指自然界存在着的或人 工合成的各种具有生物活性的物质,它不是环境或 人体的组成成分,也非环境或人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或维持正常生理功能所必需的物质,但它们可由人 类生活环境通过一定环节和途径进入环境或与人体 接触并进入人体,且产生一定的生物学作用。

7章-水环境毒理学

7章-水环境毒理学
14
(三)有机无毒物(需氧有机物)
1、水体中氧污染物的来源
主要来自生活污水、牲畜污水以及屠宰、肉类 加工、罐头等食品工业和制革、造纸、印染、焦化 等工业废水。从排水的量来看,生活污水是需氧污 染物质的最主要来源,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其 BOD5 值 平 均 为 2 0 0 mg/L 左 右 , 牲 畜 饲 养 场 污 水 的 BOD5值可能高于生活污水5倍左右。
2.通过下渗进入地下水环境
由于粪池、垃圾填埋场、地下输油管、 灌溉、农药等的渗漏以及来自天然污染源的 海水入侵等原因造成地下水污染。
19
3.通过地表径流入地表水环境
污染物进入地表水环境有以下几种途径: ①有毒化学物质在化学品生产、排放、流通和使用
过程中,直接或间接被释放于环境,或随废水排入 水体。 ②有毒化学品由于突发事故造成了大量外泄,污染 水体。 10月29日京福高速公路丁醇车辆泄漏的污染 ③有毒有害废弃物处理、处置不当,其中有毒的化
3.生物与生物化学作用 进入水体的污染物,特别是有机污染物,
除能发生一般的化学转化外,还能发生光化 学作用和生物化学作用。生物与生物化学作 用是指污染物通过生物的生理生化作用及食 物链的传递过程中发生特有的生命作用过程, 生化作用大致分为生物转化作用和生物放大 作用。
33
(1)生物转化作用 物质在生物作用下经受的化学变化,称
3
第一节 概 述
一、水体及水体污染 二、水体自净作用及机理 三、水体中主要污染物种类及类型
4
一、水体及水体污染
1.水体概念
水体是河流、湖泊、沼泽、水库、地 下水、冰川和海洋等“贮水体”的总称。 在环境科学中,水体不仅包括水,还包括 水中的悬浮物、底泥及水中生物等。

《环境毒理学》PPT课件

《环境毒理学》PPT课件
2. 间接损害:外源化学物对人类生存环 境的影响,如氟氯烃对臭氧层的破坏 形成臭氧空洞,致使长波紫外线射向 地表,使皮肤癌患者增加。
编辑ppt
15
1.1.4 研究内容
1) 环境毒理学的基本概念、理论和方法;
2) 污染物的环境生态行为,包括环境污染 物在环境中的分布、迁移和储留,在生命 体内的吸收、分布、转化和排泄,及对人 体和其他生物的一般毒性作用与机理;
生物学家Rachel Carson在1962年发 表的《寂静的春天》是振兴毒理学研究 的一部伟大著作。
随后环境运动逐渐兴起,许多环保 组织开始建立并迅速发展,它们在环境 保护与毒理学方面的积极工作,使得 “生态学”和“毒理学”这些术语众所 周知。
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大多数发
达国家成立了环境立法机构,在保护环
编辑ppt
10
环境毒理学是人类研究探索环境压力 因素对生命系统影响的一门分支科学。
环境毒理学属于环境科学的范畴,也 是生命科学和毒理学的重要分支学科。
编辑ppt
11
1.1.2 研究对象
主要是环境污染物(environmental pollutant) 即对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 境污染物,包括物理性污染物、化学性污染物、生物 性污染物,其中,化学污染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国内相关期刊
致癌.致畸.致突变 生态毒理学报 环境科学 生态学报 应用生态学报 卫生毒理学杂志 工业安全与环保 环境与职业医学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编辑ppt
3
参考书籍
(1)李建政主编. 环境毒理学. 北京: 化学工业出 版社,2010
(2)孟紫强主编. 生态毒理学原理与方法.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06
SO2、金属粉尘 死亡17人

《环境毒理学》课件

《环境毒理学》课件

污染物进入生物体的途径
吸入
通过空气吸入污染物颗 粒。
食入
通过食物或饮用水摄入 污染物。
皮肤接触
通过皮肤接触污染物。
生物富集
通过食物链的传递,使 低级生物体内富集高浓
度的污染物。
污染物对生物体的影响
致癌作用
某些污染物可增加生物体患癌症的风险。
免疫毒性
某些污染物可影响生物体的免疫系统,降低 抵抗力,易感染疾病。
确保实验动物处于健康状态,建立适 当的动物模型以模拟人类暴露条件。
暴露途径与实验方法
暴露途径的选择
01
根据研究目的,选择合适的暴露途径,如吸入、食入、皮肤接
触等。
实验方法的设计
02
确定暴露时间和剂量,设计合理的实验方法,确保实验数据的
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操作规范
03
遵循实验操作规范,确保实验过程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02
CATALOGUE
环境污染物及其对生物体的影响
常见的环境污染物
重金属
如铅、汞、镉等,主要来自工 业排放和采矿活动。
有机污染物
如多环芳烃、苯并芘等,主要 来自化石燃料的燃烧和化工生 产。
农药
如滴滴涕、六六六等,主要来 自农业生产和杀虫剂使用。
放射性物质
如铀、铯等,主要来自核工业 和核废料处理。
环境毒理学的研究成果可以应用于新型环保技术和产品的开发,如低毒或无毒的化学品替 代品、环境友好的生产工艺等。
环境污染事故的应急处理
快速响应和评估
在发生环境污染事故时,环境毒 理学专家需要对事故进行快速响 应和评估,确定污染物的种类、 浓度、扩散范围以及评估结果,制定应急处理方 案,包括污染物控制、人员疏散 、医疗救治等措施,以最大程度 地减少环境污染对环境和人群的

《环境毒理学实验》课件

《环境毒理学实验》课件

环境毒理学实验在化学品安全性评价中的作用
毒性测试
对化学物质进行急性、亚慢性及慢性毒性测试,评估其对生物体 的危害程度。
致癌性研究
通过环境毒理学实验研究化学物质的致癌性,为化学品的风险评估 提供依据。
生殖与发育毒性研究
探究化学物质对生殖和发育过程的影响,保障人类后代的健康。
环境毒理学实验的发展趋势与展望
跨学科融合
环境毒理学实验将与生物学、化学、 医学等学科深度融合,拓展研究领域 和应用范围。
新型实验技术应用
借助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 学等新型实验技术,提高环境毒理学 实验的精准度和可靠性。
绿色化学与可持续发展
环境毒理学实验将更加关注绿色化学 和可持续发展,推动化学品的安全生 产和合理应用。
国际合作与交流
《环境毒理学实验》ppt 课件
目 录
• 环境毒理学概述 • 环境毒理学实验方法 • 环境毒理学实验设计 • 环境毒理学实验结果分析 • 环境毒理学实验的应用与展望
01
环境毒理学概述
环境毒理学的定义与特点
总结词
环境毒理学是一门研究环境污染物对生物体,特别是人类和动物的毒性作用的学科。它具有跨学科性、预防性和 实验性的特点。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致癌性实验
总结词
确定化学物质是否具有致癌作用
详细描述
致癌性实验是通过长期给予实验动物一定剂量的化学物质, 观察其是否引发肿瘤的发生和发展,以评估化学物质的致癌 风险。
03
环境毒理学实验设计
实验动物选择
实验动物种类
01
选择与人类生理、代谢和疾病特征相似的动物种类,如小鼠、
大鼠、豚鼠、仓鼠等。
实验动物品系

湖南大学毒理学幻灯片PPT

湖南大学毒理学幻灯片PPT
一般的实验动物有: 狗
小鼠
大鼠
家兔
豚鼠
仓鼠
按照染毒时间的长短: 急性毒性试验(acute toxicity),一次或24小时; 亚急性毒性试验(subacute toxicity),15-30天; 亚慢性毒性试验(subchronic toxicity),1-3个月; 慢性毒性试验(chronic toxicity),6个月以上到终
参考书籍
?环境毒理学?,孟紫强,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
?环境毒理学?,惠秀娟,化学工业出版社,2003 ?环境毒理学?,〔美〕赖特〔Wright,D.A.〕,
〔加〕韦尔伯恩〔Welbourn,P.〕 编著,朱琳主 译. 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7.1
考核: 考察 70% 课堂考勤和作业: 10% 实验:20%
研究对象:
对各种生物特别是对人体产生危害的各种环 境污染物,包括物理性、化学性及生物性污染 物,其中以环境化学物为主要研究对象。
研究主要任务: ①判明环境污染物及其转化产物对机体的损害
及作用机理
②探索污染物对人体安康损害的早期监测指标
③定量评定有毒环境污染物对机体的影响
主要内容 1、作用的一般规律 2、毒性评定方法 3、危害及其作用机理
患者:2亿左右(世界),痴呆、聋哑、矮小、劳 动能力差。
碘是合成甲状腺激素的主要成分,成人需 量100 ~ 150 g/日·人。
缺碘 缺碘性地方甲状腺肿(山区、丘陵地带) 并发症地方性克汀病(呆小病)
碘过多 高碘性地方甲状腺肿(沿海地区)
(2) 地方性氟中毒 原因:氟(F) 元素含量异常 F对人体骨骼和牙釉质的形成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F < 0.5mg/l 儿童龋齿发病率
当饮用 水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Weight X 740)/ (height (in))2 • < 18.5 is underweight • 18.5-24.9 is healthy weight • 25-29 is overweight • > 30 is obese
Health Issu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o Childhood mortality is high (18% of deaths)
• Diarrheal diseases • Malnutrition • Malaria • AIDS/HIV
Emerging and Reemerging Diseases
o Emerging Disease - not previously observed in w childhood diseases
o Average life expectancy
• Men = 75 years • Women = 80 years
o Leading causes of death in US
• Cardiovascular disease • Cancer • 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of the lungs)
o Biggest problems
• Malnutrition, unsafe water, poor sanitation
o Life Expectancy
• Overall is 65 years • Very poorest developing countries = 45 years
• Most of these countries have high AIDS epidemics
Chapter 7 Human Health and Environmental
Toxicology
Overview of Chapter 7
o Human Health
• Health issues in developed countries • Health issues in developing countries
• Usually jumps from animal host
• Ex: AIDS, lime disease, West Nile Virus
o Reemerging Disease- existed in the past and are recently increasing in incidence
o Often difficult to link pollutants to their effects on people
• Persistence • Bioaccumulation • Biomagnification
Persistence
o A characteristic of certain chemicals that are extremely stable and may take many years to be broken down into simpler forms by natural processes
o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isease
• Environmental Contaminants • Endocrine Disrupters
o Determining Health Effects of Pollutants o Ecotoxicology o Risk Assessment
disease o Pollution and environmental degradation o Growth in international travel and commerce o Poverty and social inequality
Environmental Pollution and Disease
Health Issue in Highly Developed Countries
o Premature deaths caused by lifestyle
• Poor diet • Lack of exercise • Smoking
o Obesity is big problem
• Body Mass Index (BMI)
• Synthetic chemicals (those not found in nature) • Ex: DDT
o Natural decomposers (bacteria) have not evolved a way to break it down
Human Health
o Two indicators of human health
• Life expectancy- how long people are expected to live
• Infant mortality- how many children die before age of 1 year
• Ex: tuberculosis, yellow fever, malaria
Reasons for Emergence/Reemergence
o Evolution of disease so it an move to human host
o Evolution of antibiotic resistance in disease o Urbanization and overcrowding o Increased pop. of elderly- susceptible to
o Vary greatly between countries
• Developed countries • Developing countries
Health Issues in Highly Developed Countries
o By many measures- health is good in these countrie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