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PPT课件
合集下载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科普讲座PPT课件

及时的医疗干预可以有效降低并发症风险。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包括观 察、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大多数病例在观察和支持治疗下可自愈。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来抑制免疫反应,增加血 小板数目。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如何治疗?
长期管理
定期随访和监测血小板水平,防止复发。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和良 好的作息。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儿童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如何预防?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特别是在流感季节,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 5. 如何预防?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系统 异常引起的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男孩和女孩的发病率 相似。
部分患有家族史的儿童风险较高。
谁会受到影响?
易感因素
病毒感染、某些药物和疫苗接种可能增加患病风 险。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
谁会受到影响?
发病率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但在某些地区可能有所增加。
如何治疗?
如何治疗?
治疗方法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法包括观 察、药物治疗和必要时的手术治疗。
大多数病例在观察和支持治疗下可自愈。
如何治疗?
药物治疗
使用皮质类固醇等药物来抑制免疫反应,增加血 小板数目。
医生会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
如何治疗?
长期管理
定期随访和监测血小板水平,防止复发。
家长应关注孩子的生活方式,保持健康饮食和良 好的作息。
如何预防?
如何预防?
健康生活方式
鼓励儿童保持健康饮食、适量运动,提高免疫力 。
良好的生活习惯可以降低患病风险。
如何预防?
定期体检
定期进行健康检查,及早发现潜在问题。
特别是在流感季节,关注儿童的身体状况。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科普讲座
演讲人:
目录
1.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2. 谁会受到影响? 3. 何时就医? 4. 如何治疗? 5. 如何预防?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 少性紫癜?
什么是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定义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由免疫系统 异常引起的疾病,导致血小板减少。
谁会受到影响?
谁会受到影响?
高风险人群
主要影响5岁以下的儿童,男孩和女孩的发病率 相似。
部分患有家族史的儿童风险较高。
谁会受到影响?
易感因素
病毒感染、某些药物和疫苗接种可能增加患病风 险。
了解这些因素有助于早期识别和干预。
谁会受到影响?
发病率
小儿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率相对较低 ,但在某些地区可能有所增加。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

躯干。
鼻出血、牙龈出血
表现为反复的鼻出血或牙龈出 血,有时甚至难以控制。
消化道出血
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月经过多
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过多, 持续时间长,伴有血块。
诊断标准
血小板计数减少:多次检查血 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通常低 于100×10^9/L)。
无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排除白血病、骨髓瘤等其他 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注意药物副作用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等,应及时 向医生反映情况。
心理调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总结词
激素治疗为主,免疫抑制剂为辅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年龄分布
ITP的发病率约为10/10万-50/10万, 其中约80%为女性患者。
IT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 20-50岁人群。
地域分布
ITP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无明显的 地域差异。
0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01
02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皮肤黏膜出血
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瘀斑、紫癜等,常见于四肢、
日常护理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皮肤 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免 加重出血症状。
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 查血常规,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
化。
注意事项
鼻出血、牙龈出血
表现为反复的鼻出血或牙龈出 血,有时甚至难以控制。
消化道出血
可能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 严重时可导致失血性休克。
月经过多
女性患者可能出现月经过多, 持续时间长,伴有血块。
诊断标准
血小板计数减少:多次检查血 小板计数低于正常值(通常低 于100×10^9/L)。
无其他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病因 :排除白血病、骨髓瘤等其他 导致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注意药物副作用
治疗过程中可能出现一些副作用,如恶心、呕吐、头晕等,应及时 向医生反映情况。
心理调适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慢性疾病,患者需要保持积极乐观 的心态,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05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的案例研究
案例一:儿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
总结词
激素治疗为主,免疫抑制剂为辅
流行病学
发病率
年龄分布
ITP的发病率约为10/10万-50/10万, 其中约80%为女性患者。
ITP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但多见于 20-50岁人群。
地域分布
ITP在全球范围内均有分布,无明显的 地域差异。
02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的症状与诊断
常见症状
01
02
03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04
皮肤黏膜出血
皮肤出现大小不等的出血点、 瘀斑、紫癜等,常见于四肢、
日常护理
注意观察病情变化:如出现皮肤 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等
症状时,应及时就医。
避免剧烈运动和情绪激动:以免 加重出血症状。
定期复查:根据医生建议定期复 查血常规,以便及时了解病情变
化。
注意事项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ppt课件

肾上腺皮质激素
400mg/kg.d,适用3-5天 1g/kg.次,1-2天 抗-D免疫球蛋白: 25mg/kg.d×2天 输血:单采血小板-严格指征
HD-IVIG:
美国血液协会指南(ASH)
ITP 的临床分度
美国血液协会指南(ASH)
根据临床分级为治疗基础
英国血液协会指南
“等待观察疗法”
---高复发率---切脾是否值得
脾切除术并发症发生率及病死率?
切脾后相关死亡率
Kojouri等回顾文献: 腹腔镜手术0. 2%、开腹死亡率1%
死亡原因:术后出血、心血管系统疾病、感染、 血栓、胰腺炎等
ITP的相关死亡率
Iyori等对ITP患儿16年随访性问卷调查 颅内出血发生率仅0. 52%
其他
重组第7 因子a ( rF Ⅶa)可明显减少临床出血
治疗Hp 感染
脾脏切除术
脾切除后ITP患者维持缓解的时间?
英国皇家学院35 年间,38 例患者脾切术随访2 年 后,结果76 %的患者血小板数到正常。
---疗效佳---值得推荐
2005 年 Wang 报道 149 例脾脏切除,近期有效率 67. 1%;远期有效率下降;近期有效患者30. 9%复 发。
60 %的患儿会出现溶血
新的治疗方法
大剂量地塞米松
抗CD20 (美罗华)
新药试验:AMG531 其他:rF Ⅶa等
2003年Cheng等首次使用大剂量地塞米松: 有效率达85% ,长期缓解率40% 欧美权威学者推荐为慢性ITP的初始一线治疗 儿童不良反应大,尚无儿童治疗经验报道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用于上述两药静脉停药后口服用药,1--2mg/kg.d ×2-4周 后逐渐减量维持
用于出血不严重的ITP
可编辑课件PPT
11
治疗(TREATMENT)
静脉高效丙种球蛋白(IVIG)
– 用法:0.4-0.5 g/kg.d ×5天 – 1--2 g/kg.d ×2--3天
输血或血小板
– 新鲜全血:出血严重伴贫血者 – 血小板:出血严重或主要脏器出血不伴严重贫血者
血块退缩不良 – 正常:0.8cm管径干燥管1ml血 – 1h开始退缩,12--24h完全退缩
可编辑课件PPT
8
实验室(LABORATORY STUDIES)
束臂试验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增高 骨髓像:增生性骨髓像,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 急性型:巨核细胞正常或增高,以幼巨核细 胞增多为主
–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再障,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 疮
– 过敏性紫癜
– Wiskott-Aldrich综合症
可编辑课件PPT
10
治疗(TREATMENT)
一般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 急性危重出血可静脉用药 – 氢化可的松 12--20 mg/kg.d ×3--5天后改口服用药 – 地塞米松大剂量冲击,2 mg/kg.d ×3--5天后改口服 – 强的松口服
2
病因及发病机理(ETIOLOGY)
免疫机制证据
–患者血循环中及血小板表面能检测到血小板抗体。 多数抗体是IgG,个别为IgM及IgA
–由于IgG可以通过胎盘,新生儿可以患与母亲同样 的病即ITP
–有些患者尤其是慢性型可同时Coomb,s试验阳性而 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即伊文氏综合症(Evan,s)
多预示早期缓解可能。
用于出血不严重的ITP
可编辑课件PPT
11
治疗(TREATMENT)
静脉高效丙种球蛋白(IVIG)
– 用法:0.4-0.5 g/kg.d ×5天 – 1--2 g/kg.d ×2--3天
输血或血小板
– 新鲜全血:出血严重伴贫血者 – 血小板:出血严重或主要脏器出血不伴严重贫血者
血块退缩不良 – 正常:0.8cm管径干燥管1ml血 – 1h开始退缩,12--24h完全退缩
可编辑课件PPT
8
实验室(LABORATORY STUDIES)
束臂试验 血小板相关抗体,PAIgG增高 骨髓像:增生性骨髓像,巨核细胞成熟障碍
– 急性型:巨核细胞正常或增高,以幼巨核细 胞增多为主
–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 再障,白血病,系统性红斑狼 疮
– 过敏性紫癜
– Wiskott-Aldrich综合症
可编辑课件PPT
10
治疗(TREATMENT)
一般治疗 肾上腺皮质激素
– 急性危重出血可静脉用药 – 氢化可的松 12--20 mg/kg.d ×3--5天后改口服用药 – 地塞米松大剂量冲击,2 mg/kg.d ×3--5天后改口服 – 强的松口服
2
病因及发病机理(ETIOLOGY)
免疫机制证据
–患者血循环中及血小板表面能检测到血小板抗体。 多数抗体是IgG,个别为IgM及IgA
–由于IgG可以通过胎盘,新生儿可以患与母亲同样 的病即ITP
–有些患者尤其是慢性型可同时Coomb,s试验阳性而 发生自身免疫性溶血,即伊文氏综合症(Evan,s)
多预示早期缓解可能。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讲课PPT课件

THANK YOU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探索可能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了解疾病的发病风险和个体差异。
深入研究免疫系统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医学资源,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率。
治疗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探索新型治疗手段,如基 因治疗、免疫治疗等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为治 疗提供新思路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出血, 如瘀点、瘀斑、紫癜等
诊断标准:血小板计数低于 100×10^9/L,骨髓巨核细胞 发育成熟障碍等
诊断方法:血常规、骨髓检查、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等
疾病分期:急性型、慢性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 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急性ITP, 缓解率较高,但易复发
关注国际前沿研究动态, 引进先进技术
预防和护理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预防措施:加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减少疾病发生风险 护理方法:关注患者出血情况,采取措施减轻出血症状 研究方向:深入研究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YOUR LOGO
脾切除:对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 抑制剂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 考虑脾切除
免疫抑制剂:可用于糖皮质激素 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其他药物:如抗D免疫球蛋白、重 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可用于治 疗ITP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药 物治疗无效或禁 忌者
手术方式:脾切 除
手术效果:缓解 症状,提高血小 板计数
注意事项:术后 需继续药物治疗, 定期复查
其他治疗方法
脾切除:对于药物治疗无效 的患者,可以考虑脾切除手 术。
汇报人: 汇报时间:20X-XX-XX
探索可能的遗传和环境因素,了解疾病的发病风险和个体差异。
深入研究免疫系统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关系,为免疫治疗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加强跨学科合作,整合医学资源,提高研究水平和成果转化率。
治疗方法的研究和改进
寻找更安全、有效的药物
探索新型治疗手段,如基 因治疗、免疫治疗等
深入研究发病机制,为治 疗提供新思路
临床表现和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皮肤、粘膜出血, 如瘀点、瘀斑、紫癜等
诊断标准:血小板计数低于 100×10^9/L,骨髓巨核细胞 发育成熟障碍等
诊断方法:血常规、骨髓检查、 血小板相关抗体检测等
疾病分期:急性型、慢性型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方 法
药物治疗
糖皮质激素:用于治疗急性ITP, 缓解率较高,但易复发
关注国际前沿研究动态, 引进先进技术
预防和护理方法的探索和研究
预防措施:加强遗传咨询和产前诊断,减少疾病发生风险 护理方法:关注患者出血情况,采取措施减轻出血症状 研究方向:深入研究病因和发病机制,为预防和治疗提供科学依据 临床应用:将研究成果应用于临床实践,提高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YOUR LOGO
脾切除:对于糖皮质激素和免疫 抑制剂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可 考虑脾切除
免疫抑制剂:可用于糖皮质激素 无效或不能耐受的患者
其他药物:如抗D免疫球蛋白、重 组人血小板生成素等,可用于治 疗ITP
手术治疗
手术适应症:药 物治疗无效或禁 忌者
手术方式:脾切 除
手术效果:缓解 症状,提高血小 板计数
注意事项:术后 需继续药物治疗, 定期复查
其他治疗方法
脾切除:对于药物治疗无效 的患者,可以考虑脾切除手 术。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课件

如避免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危险因素, 以降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风 险。
04
病例分享与讨论
病例一:发病至确诊过程
总结词:漫长曲折
详细描述:患者李某,女,35岁,因反复出现皮肤瘀点、牙龈出血等症状就诊。 经过多次辗转,最终确诊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病例二:治疗过程与效果
总结词
积极治疗,效果显著
。
鉴别诊断
过敏性紫癜
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相似 ,但过敏性紫癜常伴有双下肢对 称性紫癜、腹痛、关节痛等症状
。
再生障碍性贫血
再生障碍性贫血表现为全血细胞减 少,而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仅 表现为血小板减少。
白血病
白血病患者也常出现皮肤黏膜出血 ,但同时伴有发热、贫血等症状, 血常规检查可见白细胞计数异常增 高或减少。
流行病学
01
02
03
发病率
ITP的发病率约为1/10万 ~2/10万,女性发病率略 高于男性。
年龄分布
ITP多发于儿童和青年人 ,其中儿童期发病者约占 总发病率的60%。
地域差异
ITP的发病地域差异较小 ,全球范围内的发病率相 近。
02
临床表现与诊断
临床表现
皮肤黏膜出血
皮肤出现瘀点、瘀斑,牙 龈、口腔黏膜、眼结膜等 部位出血。
临床研究
近年来,针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和治疗方法的研究取 得了重要进展,例如对T细胞、B细胞、巨噬细胞等免疫细胞的深入研 究,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了理论支持。
研究展望与挑战
发病机制研究
尽管对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有一定的了解,但仍存在许多未知领域,需要 进一步深入研究,以揭示其根本原因,为治疗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方案。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PPT课件

诊断依据:血常规检查、骨髓检查、血小板抗体检测等
诊断标准: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排除其他原因引起的血小板减少
诊断流程:病史询问、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影像学检查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护理要点
病情观察
观察出血症状:如皮肤瘀斑、牙龈出血、鼻出血等
观察血小板计数:定期监测血小板计数,了解病情变化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诊断方法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护理要点
自我护理能力培养
认识疾病:了解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症状和治疗方法
自我监测:学会观察和记录自己的病情变化,如出血、瘀斑等
预防措施:了解如何预防出血和感染,如避免剧烈运动、保持个人卫生等
药物管理:学会正确使用药物,如剂量、时间、注意事项等
病因不明,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
主要特征为血小板计数减少,出血时间延长,皮肤黏膜出血
主要治疗方法包括糖皮质激素、免疫抑制剂、脾切除等
病因和发病机制
血小板分布异常: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等因素可能导致血小板分布异常。
血小板生成减少: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等因素可能导致血小板生成减少。
病因: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病因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遗传因素等有关。
发病机制: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发病机制可能与血小板生成减少、血小板破坏增加、血小板分布异常等因素有关。
血小板破坏增加:自身免疫反应、病毒感染等因素可能导致血小板破坏增加。
临床表现和诊断
临床表现:皮肤黏膜出血、鼻出血、牙龈出血、月经过多等
避免剧烈运动和碰撞Fra bibliotek保持皮肤清洁,避免抓挠
避免使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血药物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演示课件

死亡率
在成人中,ITP是一种慢性疾病, 通常不会导致死亡。但在极少数 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等 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IT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 月经过多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如颅内出血,但较为 罕见。
分型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新诊断的ITP(病程在3个月以内)、持 续性ITP(病程在3~12个月)和慢性ITP(病程超过12个月 )。此外,还有难治性ITP,指对常规治疗方法反应不佳的患 者。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象特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减少、皮肤黏膜出血、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 碍等。
诊断流程
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等; 其次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骨髓象等;最后根据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常规检查
通过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观察血小 板数量变化。
凝血功能检查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评 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骨髓象检查
通过骨髓穿刺和活检,观察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数量 、形态和成熟程度,判断骨髓造血功能。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80%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 功能衰竭,无血小板抗体和巨核 细胞成熟障碍。
面临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手段将不断丰富和完善。精准医疗和个 体化治疗的发展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拓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将推动全球化研究和治疗进步,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在成人中,ITP是一种慢性疾病, 通常不会导致死亡。但在极少数 情况下,可能会出现颅内出血等 严重并发症,导致死亡。
临床表现及分型
临床表现
ITP的主要临床表现为皮肤黏膜出血,如鼻出血、牙龈出血、 月经过多等。严重者可出现内脏出血,如颅内出血,但较为 罕见。
分型
根据病程长短可分为新诊断的ITP(病程在3个月以内)、持 续性ITP(病程在3~12个月)和慢性ITP(病程超过12个月 )。此外,还有难治性ITP,指对常规治疗方法反应不佳的患 者。
02
诊断与鉴别诊断
诊断标准及流程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和骨髓象特征,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 诊断标准主要包括血小板计数减少、皮肤黏膜出血、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 碍等。
诊断流程
首先进行详细的病史询问和体格检查,了解患者的出血症状、血小板计数等; 其次进行实验室检查,包括血常规、凝血功能、骨髓象等;最后根据检查结果 进行综合分析和鉴别诊断。
实验室检查方法
血常规检查
通过自动化血液分析仪测定血小板计数,观察血小 板数量变化。
凝血功能检查
包括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等,评 估患者的凝血功能状态。
骨髓象检查
通过骨髓穿刺和活检,观察骨髓中巨核细胞的数量 、形态和成熟程度,判断骨髓造血功能。
鉴别诊断相关疾病
80%
再生障碍性贫血
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骨髓造血 功能衰竭,无血小板抗体和巨核 细胞成熟障碍。
面临的机遇
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医学研究的深入,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治疗手段将不断丰富和完善。精准医疗和个 体化治疗的发展将为患者提供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多学科协作和综合治疗将提高治疗效果和患者生活质量。 拓展国际合作和交流将推动全球化研究和治疗进步,为更多患者带来福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鉴别诊断
药物性免疫性血小板减少
重复用药发病,最近一次用药几小 时~几天发病。
停用该药后,出血在几天内停止, 血小板在24~48小时内恢复。
可有畏寒、发热、关节痛等
如鉴别困难,可停用所有药物,血 小板不上升,则排除药物性免疫性 血小板减少
治疗
一般治疗:休息、止血 糖皮质激素:首选
病因与发病机制
感染 免疫因素 肝、脾的作用 遗传因素 其他因素
分类
急性型 慢性型
诊断
广泛出血累及皮肤、粘膜及内脏 多次检查血小板计数减少 脾不大或轻度大 骨髓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有成熟
障碍 具备下列5项中任切除治疗有效 c. PAIg阳性 d. PAC3阳性 e.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维持3~6个月 脾切除 免疫抑制剂治疗 其他治疗 急症处理
急症处理
适用于 1. 血小板低于20*109/L者 2. 出血严重、广泛者 3. 疑有或已发生颅内出血者 4. 近期将实施手术或分娩者
急症处理
1. 血小板悬液 2. 大剂量丙种球蛋白 3. 血浆置换 4. 大剂量甲基强的松龙
特发性血小板 减少性紫癜
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 阳覃竹
目录
定义 病因与发病机制 分类 临床表现 实验室检查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定义
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 癜(ITP)是血小板免 疫性破坏,外周血中血 小板减少的出血性疾病。
特征
广泛皮肤、粘膜或内脏出血 血小板减少 骨髓巨核细胞发育、成熟障碍 血小板生存时间缩短 抗血小板自身抗体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