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植物性食品原料

合集下载

演示文稿植物性食品原料

演示文稿植物性食品原料

加工清汁罐头或果蔬汁时,当心淀粉 控制方法: 1、成熟度 2、分级或漂洗、预煮方法
第10页,共42页。
3.果胶物质
由半乳糖醛酸形成的长链,细胞壁主要成分,影响 质地重要因素。
果胶物质主要存在于果实、块茎、块根等植物器 官中。它以原果胶、果胶、果胶酸三种形式存在。
原果胶多存在于未成熟果蔬中,随着果蔬的成熟, 原果胶在原果胶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果胶。随着果实的过 熟,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果胶酸,果实也开始 变得软烂。
四、无机盐和维生素
无机盐: 含量为4.0%-4.5%。
钙、磷、钾、镁、铁等的含量较高。另外还有钠、锰、锌、铝 、铜等无机盐类。(大豆中含有植酸,能螯合钙、镁等离子, 严重影响了机体对钙镁的吸收)。
维生素:
大豆中富含维生素E,因为是脂溶性的,所以多随大豆油脂一
起被提取出来。
维生素含量很低,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大部分被破坏。
C含量最多的是枣,蔬菜中含量最多的是青椒。
维生素B1(硫胺素):果蔬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为1~2mg/kg。 维生素A:在植物体内并不存在,但他们体内的胡萝卜素可以 转化成维生素A。
第26页,共42页。
十、矿物质
果蔬中含有各种矿物质,它们是以硫酸盐、磷酸盐、 碳酸盐或与有机物结合的盐类存在。其中与人体营养关系 最密切的矿物质有钙、磷、铁等。果蔬中所含有的矿物质 ,对构成人体组织与调节生理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1、对酶褐变、非酶褐变影响 2、花色素、叶绿素及单宁色泽变化 3、与铁、锡反应
4、加热时,促进蔗糖和果胶等物质水解
5、确定杀菌条件主要依据之一
6、长时间漂洗等加工过程中,防止微生物繁殖和色泽变化
第18页,共42页。
四、含氮物质

《农产品储藏加工概论》第一篇原料 第一章植物性原料

《农产品储藏加工概论》第一篇原料 第一章植物性原料

1、蒸腾作用 蒸腾作用(transpiration) 是指水分通过气 体状态通过植物体表面,从体内扩散到体 外的现象。
一些蔬菜贮藏中的自然损耗率(%)
种类 油菜 菠菜 莴苣 黄瓜 茄子 番茄 马铃薯 洋葱 胡萝卜 贮藏天数 1d 14 24.2 18.7 4.2 6.7 — 4.0 1.0 1.0 4d 33 — — 10.5 10.5 6.4 4.0 4.0 9.5 10 d — — — 18.0 — 9.2 6.0 4.0 —
2、影响蒸腾作用的因素及控制
自身因素:包括表面组织结构、细胞持水力 和比表面积。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空气流速、大 气压力、光照等。
(四) 结露现象及其危害
结露现象是由于原料蒸腾的水蒸气
在密封的空气环境中不能扩散,超过饱
和度,而在表面凝结成水珠。
(五) 休眠与贮藏特性
休眠是植物为了适应自然环境而产生的生命活动
第一篇 食品的原料和材料
第一章 植物性食品原料
第一节 果蔬类原料
一、果蔬类原料及其特性
(一)果蔬原料的种类
水果: 1、 落叶果树水果: (1)仁果类 苹果、梨、山楂等。 (2)核果类 桃、李、杏、梅、樱桃等。 (3)浆果类 葡萄、草莓、猕猴桃、桑椹、木瓜等。 (4)坚果类 核桃、板栗等。 (5)杂果类 柿、枣等。 2、常绿果树类水果: (1)柑桔类 柑桔、柚、柠檬等。 (2)其他类 枇杷、杨梅、荔枝、龙眼、橄榄、芒果等。
3.呼吸作用与果蔬贮藏的关系

呼吸消耗


呼吸放热
呼吸改变环境的气体成分


呼吸供能
呼吸的保卫反应 呼吸促进愈伤
(二)乙烯及其它激素的生理作用
1、 乙烯的生理作用

食品加工的原料和材料

食品加工的原料和材料
胡萝卜素类 叶黄素类
医学ppt
9
• 八、糖苷类物质

维生素C
• 九、维生维素生素B1
• 十、矿物质
• 十一、芳香类物质
医学ppt
10
第二节 大豆
➢一、蛋白质
❖大豆蛋白的提取利用率
❖大豆蛋白的溶解程度和稳定性
➢氮溶解指数(NSI)=(水溶性氮/样品中的总 氮)×100%
医学ppt
20
微观结构——肌纤维(肌纤 维细胞)

• 近Z线
• • 肌细胞
• 网SR)

肌膜:包围在整个细胞的原质膜 肌粒:即线粒体纵行排列靠
肌浆
肌管系统
横管系统(T系) 纵管系统(肌浆
糖原﹑ 微粒体
医学ppt
21
医学ppt
22
肌肉的辅助器 官
➢筋膜:由网状结缔组织构成,能连接肌 肉、器官,起到保护组织、防止脂肪沉 积等功能。
12
• 四、矿物质和维生素
❖矿物质以钾的含量最高,其次是磷。
❖维生素含量较少,种类不全,以水溶性维生 素为主。
• 五、抗营养因子
•➢蛋脂白肪质氧消化化率酶下、降胀气因➢子降(低绵表子观糖代、谢能水苏糖)
➢内源性蛋白质消耗
➢降低养分消化率
➢降低维生素利用率➢降低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利用率
医学ppt
13
大豆中的抗营养因子
✓大豆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80.7
%,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亚油酸含量
为50.8%。
医学ppt
15
第三节 谷物
• 一、蛋白质
❖面筋蛋白的加工特性
➢二、淀粉
❖淀粉的回生(老化)
➢三、脂肪
➢四、灰分

食品原料的特性PPT课件

食品原料的特性PPT课件
B1 B2 B6 C
(二)动物性食品原料
畜、禽肉 水产原料 乳类原料
2.水产原料
(1)水产原料的特性 ① 多样性
② 多变性
③ 鱼体大小、部位对成分的影响
④ 不同季节鱼体成分的变化
⑤ 容易腐败变质
(2)鱼肉的物理性质
密度:与水相近,1000kg/m3 冰点:低于0℃ 比热容:3.3494~3.7681kJ/(kg.K) 结冰潜热:取决于原料组织中的水分含量 热导率:0.4885/(m.K)

THANK
YOU
SUCCESS
2019/4/20
(3)鱼贝类的主要化学成分
色素:肌肉色素、皮的色素、血液色素 脂肪 蛋白质 浸出物
-新鲜鱼肉中约含 15 ~ 23 %的蛋白肪。同—鱼种由于季 -肌肉浸出物的含量一般为2~5%,可分为含 AMP 和 ATP 等,它们之间有协同增效作用。 种及年龄的不同而不同。 节、年龄、生殖腺成熟度,营养状态等不同, 氮成分和不含氮成分。 -鱼类肌肉中肌原纤维蛋白比较丰富,但缺 脂肪含量变化很大。脂肪的蓄积形式亦因鱼种 -含氮成分主要是氨基酸和低聚肽。 乏肉基质蛋白。 而不同。 -不含氮成分:氧化三甲胺 (TMAO)、甜菜碱、 -鱼肉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都极其相似。 -鱼油的碘价一般要比陆上动、植物油高 肌苷酸 、尿素。
3. 谷物
• 灰分 • 淀粉 脂肪

蛋白质 淀粉的吸湿性很强,不溶于冷水,但在热 表示粮食中矿物质的总量。实验证明, 谷物中的脂肪大多存在于胚和种皮中, (1)清蛋白 (2)球蛋白 水中能吸水膨胀糊化。不同来源的淀粉的糊化 粮食中含有 30种以上的化学元素,其中含量较高 胚乳中的含量较少,一般不超过 l%,所以粮食 氨基酸平衡很好,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 温度不同。糊化之后的淀粉在低温静置条件下, 的有 Ca 、 Mg 、 K 、 Na 、 Fe 、 P 、 S 、 Si 、 C1 。 酸含量较高。 中的脂肪大都在其副产品中取出,如米糠油和玉 其无序的淀粉分子又会自动排列成序,并由氢 • 维生素 (3)醇溶谷蛋白 (4)谷蛋白 米油。 键结合成束状结构,即α-淀粉的β化,使淀 谷物中不含VD ,也不含VA ,仅含有少量 谷物的贮藏蛋白,赖氨酸、色氨酸和蛋氨 粮谷类脂肪中的大部分脂肪酸为不饱和 粉的溶解度降低,这就是淀粉的回生或老化。 的类胡萝卜素。脂溶性维生素中仅 VE的含量较高; 酸的含量都很低。 的油酸和亚油酸,它们约占整个脂肪酸量的 V 、V 及V 的含量较高,一般缺乏V 。 80%。

食品原料的特性

食品原料的特性

galacturonic acid
有机酸 主要是柠檬酸、苹果酸和酒石酸。 含氮化合物 蛋白质、氨基酸、酰胺、氨的化合物及 硝酸盐等。

单宁物质 ——具有涩味、能够产生褐变及与金属离子产 生色泽变化的多酚类物质。



适度的单宁含量可以给产品带来清凉的感觉, 也可以强化酸味; 在单宁含量较高的原料加工过程中,pH的控 制十分重要。pH高时,易发生酶促褐变, 单宁酸 pH低时又易发生自身的氧化缩合; 与蛋白质产生絮凝,可用于果汁澄清。
(4)鱼贝类的保鲜
鲜度判定:感观法、细菌学方法、物理 学方法、化学方法 保鲜方法 -冰冷却法(0~3℃,7~12d) -冷却海水冷却法 (0~1℃) -微冻保鲜法(-3℃,20~30d)

第二节

食品新资源
食品蛋白新资源 食用油料新资源 淀粉新资源 食品新糖源 膳食纤维
一、食品蛋白新资源

2. 大豆

蛋白质 大豆中平均含有40%的蛋白质,其中有 80~88%是可溶的,易被人体消化吸收。 组成大豆蛋白的氨基酸有18种之多,含 有8种必需氨基酸,且比例比较合理,赖氨 酸含量相对稍高,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 略低。
大豆在加工过程中易产生豆腥味: 油脂 大豆中的脂类(不饱和脂肪酸)在脂肪氧 大豆油脂不含胆固醇而含大量的亚油 化酶的作用下发生氧化降解,形成氢过氧化物, 酸和亚麻酸,故不仅不会造成血管壁上 它们极不稳定,裂解后形成异味化合物。加工 的胆固醇沉积,而且还对血管壁上沉积 过程中经常采用加热、调整pH、闪蒸、添加还 的胆固醇具有溶解作用。 原剂和铁离子络和剂等方法脱除豆腥味。
(3)果胶物质 果胶是由半乳糖醛酸形成的长链。根据果胶分 子中的羧基被甲醇酯化的程度,可以将其分为 高甲氧基果胶和低甲氧基果胶。 碳水化合物 甲氧基含量低于 ①果胶溶液具有较高的粘度 7%的果胶 (1)糖类:单糖、多糖 ②果胶是亲水性的胶体,其水溶液在适当的条 (2)淀粉:由葡萄糖分子经缩合而成的多糖 件下能够形成凝胶。 (4)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第一篇 食品加工的原料和材料

第一篇 食品加工的原料和材料

二、碳水化合物
1.糖类

糖的种类:蔗糖、葡萄糖、果糖 加工特性
(1)甜度 种类不同,甜度差别大,与酸度有关,糖酸比决定糖的 甜度 糖酸比:原料或产品中糖的含量和酸的含量的比值 (2)糖的吸湿性:果糖吸湿性最大,蔗糖最小 (3)晶析 (4)对色泽的影响 A、焦糖的反应 B、羰氨反应 (5)发酵制品的底物
降低矿物质和微量元素利 用率

小结
大豆中平均含有40%的蛋白质,其中有80~ 88%是可溶的。
组成大豆蛋白的氨基酸有18种之多,含有8种 必需氨基酸,且比例比较合理,赖氨酸含量 相对稍高,蛋氨酸、半胱氨酸含量略低。 大豆油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约为80.7%, 作为人体必需脂肪酸的亚油酸含量为50.8%。 大豆中约含25%的碳水化合物,其特点是几 乎不含淀粉。
思考题:
1、简述果胶、单宁、有机酸的加工特 性 2、为什么不能食用发芽和发绿的土豆? 3、在果蔬加工中,为什么要用铝或玻 璃器皿而不用铁制品? 4、如何防止果蔬中的酶促褐变?

第二节

大豆
教学基本要求: 掌握大豆原料的加工特性
教学重点难点: 大豆中的蛋白质、脂肪、抗营养因子 对大豆制品的影响
(二)水溶性色素 2、无色花色素 特性:酸性环境加热可生成花色素,使 无色制品变成黄色 3、花黄素 特性:色泽受pH的影响
八、糖苷类物质 (一)苦杏仁苷 1、存在:多种果实的种子,核果类原 料的核仁中苦杏仁苷的含量较多。

2、特性:产生氢氰酸,加工时应除去。 C20H27NO11+2H2O→2C6H12O6+C6H5CHO6+HC N

矿物质以钾的含量最高,其次是磷。 维生素含量较少,种类不全,以水溶性维生素为主。 胰蛋白酶抑制素(TI)、血细胞凝集素(Hg)、肌醇 六磷酸、致甲状腺肿素、抗维生素因子、胀气因子、 雌激素、皂苷及大豆抗原等。

食品原料的特性

食品原料的特性
VB1 、VB2及VB6旳含量较高,一般缺乏VC 。
(二)动物性食品原料
畜、禽肉 水产原料 乳类原料
2.水产原料
(1)水产原料旳特征 l 多样性 l 多变性 l 鱼体大小、部位对成份旳影响 l 不同季节鱼体成份旳变化 l 轻易腐败变质
(2)鱼肉旳物理性质
密度:与水相近,1000kg/m3 冰点:低于0℃ 比热容:3.3494~3.7681kJ/(kg.K) 结冰潜热:取决于原料组织中旳水分含量 热导率:0.4885/(m.K)
二、蛋及蛋制品
构成 等级 保藏 加工:蛋液旳稳定化、巴氏杀菌、
冷冻处理、脱水加工
植物叶蛋白
to menu
• 叶叶蛋蛋白白生(产Le工av序es:Protein Concentrates,LPC)
切又碎称一青碾草磨胶一,压是榨从一绿分色离植一物干茎燥叶一中叶提蛋取白出制来品 热凝旳聚一法种分蛋离白:质6。0℃加热,使叶蛋白凝聚下沉, 分离上清液,用80℃加热,上清液中残留旳细胞 质蛋叶白蛋质白几是乎一都种发多生聚凝物聚,而含得多到种分氨离基。酸和维生
(—4)—容不积被作人用体所消化吸收旳多糖类碳水 ( (化25))合变水物化溶与消性木化纤系质维统素素中主。旳要菌是群植物细胞内旳非构
造成份,涉及果胶,植物胶汁,树脂,藻类多 糖和部分半纤维素。
第三节 食品加工用旳其他材料
油脂 蛋及蛋制品 调味品 食品添加剂
一、油脂
1.固态油脂:可可脂、牛脂、羊脂、乌桕脂 2.半固态油脂:猪油、椰子油、棕榈油 3.液态油脂: ①含油酸较多旳油脂:橄榄油、茶油 ②含油酸及亚油酸为主旳油脂:花生油、芝麻油 ③亚油酸含量高旳油脂:玉米油、豆油、红花油 ④亚麻酸含量高旳油脂:亚麻油 ⑤含特种脂肪酸旳油脂:菜油、蓖麻油

食品加工的原料和材料特点

食品加工的原料和材料特点
a.形态及组成
呈白色波纹状,分散存在于基质中。长度﹑粗细 不定,直径1~12µm。主要由胶原蛋白组成,是肌 腱、皮肤﹑软骨等组织的主要成分。
b.性质
韧性强,但弹性不大,延伸性欠佳;对热的影响 反应明显;一般不溶于水及稀盐溶液中,但在酸、碱 溶液中膨胀,不易被酶水解。
❖ 弹性纤维(Elastic fiber)
肌细胞 肌浆 肌管系统 纵管系统(肌浆网SR)
糖原﹑ 微粒体 肌原纤维:收缩单位 肌核:肌细胞核,在肌膜内侧边缘
肌肉的辅助器官
➢ 筋膜:由网状结缔组织构成,能连接肌肉、器官, 起到保护组织、防止脂肪沉积等功能。
➢ 腱鞘:存在于前后肢,起保护作用,减少摩擦。 ➢ 滑车:在膝关节处,能减少摩擦。 ➢ 子骨:处在关节部位,通过运动,调节方向,改变肌
a.形态及组成
呈黄色,有弹性,纤维粗细不同而有分支,直径 0.2~12µm。主要化学成分为弹性蛋白,在血管壁 ﹑颈韧带等组织中含量较高。
第三节 谷物
一、蛋白质 ❖面筋蛋白的加工特性 二、淀粉 ❖淀粉的回生(老化) 三、脂肪 四、灰分
—评价面粉等级的指标 五、维生素
第二章 动物性食品原料
第一节 畜肉和禽肉 ❖肉的形态学 ❖肉的食用品质及物理性质 ❖肉的化学组成 ❖屠宰后肉的变化及生物化学机制
概述
➢ 肉是指屠宰后的畜禽,除去血、皮、毛、内脏、 头、蹄的胴体。包括有肌肉﹑脂肪﹑骨骼或软骨、 腱、筋膜、血管、淋巴、神经、腺体等。
宏观结构
肉按形态或生理机能划分,有心肌、平滑肌、 横纹肌三种。
用于食用和肉制品加工的主要是横纹肌(骨骼 肌或随意肌),约占动物机体的30~40%。 相关概念:初始肌束;二次肌束;肌束膜;肌外 膜;肌内膜;腱
微观结构——肌纤维(肌纤维细胞)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糖苷类
由糖和其他含有羟基的化合物(如醇、醛、酚) 结合而成的物质。 大多数都具有苦味或特殊香味,而其中部分苷 类则有剧毒,如: 苦杏仁苷:水解形成的氢氰酸有剧毒。 茄碱苷:有剧毒且有苦味,在食用时应注意。 黑芥子苷:普遍存在于十字花科植物中,具有 苦味。 橘皮苷:普遍存在于柑橘类水果中,为柑橘类 果实苦味的来源.具有维持人体血管正常渗透作用 的功效,是维生素P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加工罐 头时,pH降低时,白色浑浊)
二、碳水化合物
1、糖类 蔗糖、葡萄糖、果糖 10% 仁果、浆果类中以还原糖为主(苹果、梨、草莓) 核果类以蔗糖为主(桃) 坚果类的糖含量较少(核桃、山核桃) 蔬菜糖含量较少(除甜菜)
转化糖 蔗糖极易被酸水解,其速度比麦芽糖和乳糖大 100倍。 水解后产生等量的D-葡萄糖和D-果糖。 蜂蜜 商品转化糖
四、含氮物质
主要有蛋白质、氨基酸、酰胺、氨的化合物及硝酸盐 果蔬含量少
蛋白质、氨基酸几个性质:
1、美拉德反应 游离氨基酸↑pH ↑温度↑还原糖↑越易产生 2、参与酶促褐变如酪氨酸 马铃薯 3、易凝固、沉淀 如饮料 防止方法? 4、氨基酸与醇类反应生成酯,是食品香味来源之一。 5、与产品口味有很大关系 蛋白质↑产品质感↑更加圆润柔和
糖种类甜度差别较大:
果糖、转化糖、蔗糖、麦芽糖
果蔬的甜味强弱,不仅取决于糖的种类和含量, 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受酸和单宁的影响。故果蔬 及其制品中所含的糖酸比例,决定了果蔬的甜 度。
糖10% 酸 0.01-0.25% 0.25-0.35% 0.35-0.45% 0.45-0.60% 0.60-0.85% 甜 酸甜 酸 酸味突出 强酸
有助消化 影响口感,影响饮料混浊
三、有机酸
果蔬中含有多种有机酸,因而具有酸味。各种有 机酸在果蔬组织中以游离或酸式盐类的形态存在。 果蔬中主要含有苹果酸、柠檬酸和酒石酸,这些 通称为果酸。此外,还含有少量的草酸、琥珀酸和水 杨酸。 酸感还与体系的温度、缓冲效应和其他物质含量 如糖和蛋白质。
酸与加工工艺的关系 1、对酶褐变、非酶褐变影响 2、花色素、叶绿素及单宁色泽变化 3、与铁、锡反应 4、加热时,促进蔗糖和果胶等物质水解 5、确定杀菌条件主要依据之一 6、长时间漂洗等加工过程中,防止微生物繁殖和 色泽变化
第一章 植物性食品原料 第一节 果蔬
水溶性成分:糖类、果胶、有机酸、单宁 物质、水溶性维生素、水溶性色素、酶、 部分含氮物质、部分矿物质等 非水溶性成分: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 原果胶、淀粉、脂肪、脂溶性维生素、脂溶 性色素、部分含氮物质、部分矿物质、部分 有机酸盐等
一、水分
自由水(游离水) 1、占大部分 2、可溶性物质溶解于其中 3、易蒸发、结冰 结合水 1、常与蛋白质、多糖类、胶体等大分子以氢键 形式相互结合 2、不蒸发(较高温度105度或低温冷冻)
主要成分为蔗糖、棉籽糖、水苏糖、毛蕊花糖等 低聚糖类和阿拉伯糖与半乳糖类的多聚糖。 成熟大豆中淀粉含量很低。
四、无机盐和维生素
无机盐: 含量为4.0%-4.5%。 钙、磷、钾、镁、铁等的含量较高。另外还有钠、锰、 锌、铝、铜等无机盐类。(大豆中含有植酸,能螯合 钙、镁等离子,严重影响了机体对钙镁的吸收)。 维生素: 大豆中富含维生素E,因为是脂溶性的,所以多随大 豆油脂一起被提取出来。 维生素含量很低,而且在加工过程中大部分被破坏。
八、单宁物质
又称鞣质,属多酚类化合物,在果实中普遍存在,未 成熟果实含量高,如柿子、李 呈涩味、收敛性,但少量可带来清凉感觉 1、脱涩处理 (1)温水浸泡法 在40℃水中保持10-15小时 (2)酒浸泡法 喷洒40%蒸馏酒,密封5-10天 (3)CO2 (4)乙烯
2、变色 (1)酶促褐变 梨、苹果 (2)形成儿茶素,红粉色 (3)遇铁变黑 (4)遇碱变黑
加工清汁罐头或果蔬汁时,当心淀粉 控制方法: 1、成熟度 2、分级或漂洗、预煮方法
3.果胶物质
由半乳糖醛酸形成的长链,细胞壁主要成分, 影响质地重要因素。 果胶物质主要存在于果实、块茎、块根等植物 器官中。它以原果胶、果胶、果胶酸三种形式存在。 原果胶多存在于未成熟果蔬中,随着果蔬的成 熟,原果胶在原果胶酶的作用下分解为果胶。随着 果实的过熟,果胶在果胶酶的作用下转变为果胶酸, 果实也开始变得软烂。
单宁与糖、酸的比例适当时,能表现良好的风味。果 酒、果汁均含有少量的单宁。
九、维生素
水容性:Vc、VB1、VB2 脂溶性:VA、VE、VK
维生素C(抗坏血酸):广泛存在于果蔬中,在果实类中维 生素C含量最多的是枣,蔬菜中含量最多的是青椒。 维生素B1(硫胺素):果蔬中维生素B1的含量为1~2mg/kg。 维生素A:在植物体内并不存在,但他们体内的胡萝卜素可 以转化成维生素A。
第二节 大豆
一、大豆蛋白质
一般占35%-45%,其中80-85%可溶性,再其 中94%是球蛋白,其余为白蛋白;基本上是结合 蛋白,大部分为糖蛋白。 含有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赖氨酸、亮氨酸、 缬氨酸、异亮氨酸、苏氨酸、苯丙氨酸+酪氨酸、 蛋氨酸+胱氨酸、色氨酸。 大豆蛋白质是优质蛋白,只要经过适当的加 工,其消化率接近于动物蛋白。
十、矿物质
果蔬中含有各种矿物质,它们是以硫酸盐、磷 酸盐、碳酸盐或与有机物结合的盐类存在。其中与 人体营养关系最密切的矿物质有钙、磷、铁等。果 蔬中所含有的矿物质,对构成人体组织与调节生理 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十一、芳香物质
芳香物质是油状的挥发性物质,故又称挥发油。 它的主要成分一般为酯、醇、醛、酮、萜及烯等。 含量极微10-100ppm。 果蔬的种类不同,所含芳香物质的种类亦有差 异,在同一果蔬中,因部位不同,其所含挥发油亦 有所不同。果蔬中所含有的芳香物质,不仅构成果 蔬及其制品的香气,而且能刺激食欲,因而有助于 人体对其他营养成分的吸收。 有些与糖苷或氨基酸状态存在,必须借助酶分 解,生成精油如苦仁油、芥子油、蒜油。
5、大豆膳食纤维
降低血浆胆固醇水平 改善血糖生成反应 改善大肠功能
6、大豆多肽化合物
易吸收性和低过敏原性 降低血压、血脂及胆固醇的作用 促进矿物质吸收的作用 促进脂肪代谢的作用 增强运动员体能的作用
2、大豆低聚糖
难消化性 促进双歧杆菌生长增殖 促进人体肠道内双歧杆菌增殖,改善肠内菌群结构 抑制肠内腐败产物生成 改善排便 其它生理功能:是糖尿病人的甜味剂
3、大豆皂苷
降脂减肥作用 抗凝血、抗血栓及抗糖尿病作用 抗氧化作用 抗病毒作用 免疫调节作用 抗突变、抗癌作用
4、大豆异黄酮
雌激素样作用 抗癌作用 对心血管的防护作用 对骨质疏松的防治作用
二、大豆脂肪酸
20%饱和脂肪酸:月桂酸、豆蔻酸、棕榈酸、硬 脂酸、花生酸、山芋酸。 80%不饱和脂肪酸:棕榈油酸、油酸、亚油酸、 亚麻酸、二十碳烯酸。
豆腥味 脂肪氧化酶 氧化不饱和脂肪酸 化物 裂解后形成异味化合物 去除方法 加热 调pH(Na2CO3 NaHCO3) 闪蒸
氢过氧
三、碳水化合物
防止褐变方法 (1)加热 (2)调pH (3)加抗氧化剂 (4)与氧隔绝
六、色素物质
色素物质为表现果蔬色彩物质的总称,依其 溶解性能及在植物体中的存在状态分为两类: 一类是脂溶性色素(质体色素),包括叶绿 素(绿色)、类胡萝卜素(橙色); 另一类是水溶性色素(液泡色素),包括花 青素(红、蓝等色)、花黄素(黄色)。
纤维素
原果胶酶
原果胶
成熟阶段
甲醇
果胶
果胶酶 过成熟阶段
果胶酸
果胶酸酶
D-半乳糖醛酸
己糖及戊糖
与纤维结合, 使细胞之间及 细胞与皮层紧 密结合,使果 实硬、脆
与纤维分离,存在 于细胞液中,此时 细胞液粘度增大, 细胞间结合松软, 皮层也易剥离
质地软烂, 失去加工或 食用价值
原果胶酶 未成熟果实 (原果胶) 成熟果实 (果胶)
消除方法 远红外线加热处理,能在短时间内使热不稳定的 抗营养因子失活。 湿热处理:如,可将大豆浸泡4h,再用常压蒸 汽蒸30min,然后热风烘干。
六、大豆中的保健活性 1、大豆磷脂
卵磷脂的保健功能 卵磷脂分子结构中含有亲水的磷酸脂基团和亲油 的脂肪酸基团,因此它可以使脂类物质与水结合 在一起,起到乳化剂的作用。 卵磷脂富含的多不饱和脂肪酸,可以阻断小肠对 胆固醇的吸收,促进胆固醇的排泄。 卵磷脂也是高密度脂蛋白的主要成分。
卵磷脂的保健价值 是人体红细胞膜、线粒体膜等生物膜的 重要组分; 是生物膜酶体系的调节剂; 是血浆蛋白的重要组分; 与人体脂肪酸的摄入、代谢、运转和吸 收密切相关。
卵磷脂的营养作用 健脑作用:大脑中的神经细胞之间的信息传递 依靠乙酰胆碱进行。 对肝脏的作用:胆碱对脂肪的代谢有着重要的 作用。 抗机体衰老的作用:卵磷脂是构成细胞不可缺 少的成分之一。 防治糖尿病的作用:卵磷脂的降脂原理明确, 效果可靠。
果胶酶 进一步成熟 (果胶酸)
果胶
高粘度,取汁难 具有稳定作用 增稠作用
根据果胶分子中的羧基被甲醇酯 化和程度,可分高甲氧基果胶(7% ) 和低甲氧基果胶
4.纤维素和半纤维素 纤维素是植物细胞壁的主要成分 果蔬中纤维素的含量为0.2~4.1%,桃4.1%, 柿3.1%,西瓜0.3% 蔬菜中纤维素的含量为0.3~2.3%,根菜0.71.7%,果菜(番茄、南瓜)0.4% 半纤维素也是植物细胞壁的组成部分,在水果 中的含量为0.7~2.7%,而蔬菜中半纤维素的含量 则为0.2~3.1%。
许多氨基酸、肽是呈味物质如甘氨酸、丙氨酸、 丙氨酸、丝氨酸、苏氨酸等具有甜味; 谷氨酸具有鲜味 中性的L-型氨基酸与天门冬氨酸形成二肽,具有 很强甜味 疏水性L-型氨基酸和碱性氨基酸都具有苦味 在肽类中,有很多苦味肽(因此酶解鱼需控制水 解度)
五、酶
1、水解酶 果胶酶、淀粉酶、蛋白酶 2、氧化酶类 多酚氧化酶
糖的存在对果蔬及其制品的影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