潜山储集层识别及储层特征研究

合集下载

碳酸盐低潜山优质储层测井识别方法

碳酸盐低潜山优质储层测井识别方法

碳酸盐低潜山优质储层测井识别方法张庆国;陆琦;角远东;唐嘉琦;田得光;侯发民【摘要】With the constant development of the exploration, exploration of oil and gas reservoirs in buried hill and deep field will play an important role. As an important reservoir of oil and gas, the carbonate rock has abundant oil and gas resources. It is very important to identify the lithology of the carbonate reservoir in buried hill. Aimed at the exploration status of the buried hill, based on predecessor’s research results, features of buried hill oil reservoirs in S block were analyzed. Sets of reservoir lithology crossplots were drawn by using core data and logging data, and product crossplot was proposed. The crossplots were validated to select the best identification crossplot as the product crossplot.%随着勘探的逐渐深入,潜山油气藏以及深层领域勘探将占有愈加重要的地位。

碳酸盐岩作为油气藏的重要储集层,蕴藏着非常丰富的油气资源。

车古201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特征研究

车古201潜山油藏裂缝性储层特征研究

( 1 )裂 缝 组 系 。 根据 岩 心 古 地 磁 定 向 、F M1 成像 分析 ,确 定富 台潜 山裂 缝 组 系特 征 :主 要发 育 4 组 裂 缝 ,最发 育 的 是纵 张
裂缝和两组断层派生缝 ,其次是横张裂缝和平面共轭剪切缝 。纵
张裂缝 与 长轴 方 向平 行 .两 组 断层 派 生缝 与长 轴方 向夹 角分 别 为 6 ( 1 和3 0 度 ,横 张 裂缝 与长 轴方 向垂 直 ,平 面共 轭剪 切 缝 与长 轴方
度 是两 个 十分 重 要的 参数 ,直接 关 系到 油藏 中流体 流 通 的网络 特
( 1 )车古2 0 1 潜山主要发育燕山期及喜山期构造裂缝 ,裂 缝 走向主要发 育4 个组 系 ,为高 角度 裂缝 。储层发育 受岩性控
制 ,由 白云岩 一 灰岩一 泥 质 云 灰岩 一 泥 岩 顺 序 ,裂缝 发育 程 度 由强
组组成。
通过对野外露头 、F MI 成像资料 、 常规测井资料和岩心观测 数据分析可知 ,构造裂缝的发育主要受以下几个因素控制。 ( 1 )断层对裂缝 的发育存在明显的影响 ,距离断层越近 , 裂缝越发育,随着距离断层距离的加大 ,裂缝发育程度减弱。
( 2) 岩 性 控 制 。在 相 同应 力下 ,裂 缝 发育 程 度 随岩 性 不 各 异 ,按 泥岩 一泥 质 云灰 岩 一灰 岩 一 白云岩 顺 序发 育 程度 由弱变
白云 岩 为 主 ,白云 石含 量平 均 3 5 . 5 %,方 解 石 含 量 平 均 6 3 . 8 %;
上马家沟组以灰岩为主,白云石含量平均3 0 . 7 %,方解石含量平
均6 1 . 4 %;风 山组 以白云 岩 为主 ,白云 石含 量平 均 9 Z 4 %。

古潜山岩溶储集层特征及其对产能的控制作用

古潜山岩溶储集层特征及其对产能的控制作用

古潜山岩溶储集层特征及其对产能的控制作用王进财;赵伦;张祥忠;杨智刚;曹海丽;陈礼;单发超;刘明慧【摘要】以哈萨克斯坦南图尔盖盆地NWKK碳酸盐岩油田为例,建立了古潜山岩溶储集层概念模型,从纵向上和平面上分析了储集层特征及其对产能的控制作用.纵向上,岩溶储集层自上而下可划分为风化壳带、表层带、洞穴带、渗流带和潜流带,裂缝发育程度依次增强;发育角砾孔隙型、洞穴型、孔洞型、裂缝-孔洞型、裂缝-孔隙型、孔隙型等6类储集层类型,裂缝和溶洞的发育使各岩溶带生产初期高产油低含水,但产量递减及含水上升快.平面上,岩溶储集层特征受控于构造海拔高度和古岩相特征:构造海拔高、岩性疏松的古潜山储集层受地表风化淋滤作用强,溶孔溶洞较发育,储集层类型主要为角砾孔隙型、洞穴型和孔洞型;构造海拔低、岩性致密的古潜山储集层裂缝发育程度高,储集层类型主要为裂缝-孔洞型和裂缝-孔隙型,储集层与底水沟通作用强,产能效果好,但产量递减及含水上升快,平面不同区域应采用不同的开发技术政策.【期刊名称】《石油勘探与开发》【年(卷),期】2015(042)006【总页数】8页(P779-786)【关键词】古潜山;岩溶储集层;储集层特征;储集层概念模型;产能特征;南图尔盖盆地【作者】王进财;赵伦;张祥忠;杨智刚;曹海丽;陈礼;单发超;刘明慧【作者单位】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哈萨克斯坦公司;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E348碳酸盐岩古岩溶储集层属于改造型储集层[1],缝-洞比较发育。

由于成因机制复杂,非均质性极强,该类储集层预测难度很大[2]。

目前,研究者在古岩溶储集层的成因机制[3-5]、缝洞识别手段[6-8]、三维地质建模[9-12]、开发方式[13-14]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研究成果成功应用于国内外碳酸盐岩油藏的勘探和开发。

潜山内幕地层识别与评价

潜山内幕地层识别与评价

技术应用与研究2018·0565Chenmical Intermediate当代化工研究潜山内幕地层识别与评价*常敬德(中石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辽宁 124010)摘要:潜山内幕研究是潜山油藏研究的核心,LH油田碳酸盐岩潜山内幕的勘探开发技术不断发展。

本次研究进行了SG低潜山带碳酸盐岩潜山内幕地层识别与评价研究,为该块碳酸盐岩潜山油藏评价工作奠定基础。

关键词:碳酸盐岩;潜山内幕;技术方法;识别与评价中图分类号:P 文献标识码:A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of Buried Hill Interior StrataChang Jingde(Liaohe Oilfield Branch of PetroChina, Liaoning, 124010)Abstract :The study of buried hill interior is the core of buried hill reservoir research, and the exploration and development technology ofcarbonate buried hill insider in LH oilfield is constantly developing. This study carried out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 research of carbonate buried hill interior strata in SG low buried hill zone, which laid a foundation for the evaluation of carbonate buried hill reservoir in this block.Key words :carbonate rocks ;buried hill interior ;technical method ;identification and evaluation1.引言LH油田随着50多年的勘探开发历程,研究目标逐渐向潜山发展。

曙光潜山内幕储层特征分析与探索

曙光潜山内幕储层特征分析与探索

曙光潜山内幕储层特征分析与探索作者:聂文彬来源:《中国化工贸易·下旬刊》2019年第12期摘要:目前,曙光潜山是辽河油田勘探开发的重点区域,该地区油藏类型多样,储层条件良好,具有较好的勘探潜力。

本文主要对西部凹陷曙光潜山内部的储层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主要分析了潜山内幕的岩性特征和储集空间类型,希望可以为曙光潜山后续的井位部署、扩大油气藏的勘探领域和规模奠定良好的基础。

关键词:潜山;合成地震记录;曙光;内幕;裂缝0 引言早在上世纪70年代末,辽河油田西部凹陷曙光古潜山就已经被发现,直到上世纪80年代的初期,针对曙光潜山的研究,相关研究人员才取得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在3个方面的认识有了一定的突破,如潜山分布、地震储层预测、油藏类型,并且在高断阶地带获得了十分显著的成绩,已经上报探明储量4.35×107t。

随着勘探开发的持续深入,勘探开发的程度也在不断提高,部署难度逐年增大。

在研究过程中,工作人员发现曙光低潜山钻探程度比较高、地层结构也十分复杂,油藏的分布与实际构造的发育情况吻合较差,分布十分零散,呈“土豆”状[1-2]。

另外,油藏的分布特征、影响因素等都很难确定,严重影响了勘探开发的质量和效率以及后续的增储上产,这就亟需对曙光潜山的内幕储层特征进行分析与研究。

1 工区概况曙光潜山位于辽河油田西部凹陷的中北段,面积约为300km2,油源十分丰富,东边紧靠2个生油洼陷:盘山洼陷和陈家洼陷,南边与清水洼陷相连,勘探开始于上世纪70年代末期。

在勘探的初期阶段,因为勘探的程度非常低,资料严重缺乏,只能从岩性特征上将曙光潜山地层划分为元古界和太古界。

随着勘探开发的程度越来越高,研究人员发现曙光潜山地层具有三元结构的特征,主要发育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以及中生界和新生界地层,研究区内的不同层段都发现了含油层系,其中潜山已上报探明储量4.35×107t,勘探潜力比较大。

2 岩性特征曙光古潜山的岩石类型十分多样,古生界地层的岩性主要有碳酸盐岩,元古界地层的岩性主要有2种:碳酸盐岩和石英岩,太古界地层的岩性主要为混合花岗岩。

济阳坳陷渤深6块潜山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济阳坳陷渤深6块潜山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219缝洞型碳酸盐岩油藏是经多期构造运动与古岩溶共同作用形成的。

济阳坳陷渤深6潜山经历了3期构造运动:印支期形成溶蚀孔洞,燕山期主要形成充填裂缝,喜马拉雅期则形成开启裂缝。

渤深6下古生界潜山储层岩性以灰岩和白云岩为主。

储层储集空间主要为溶孔、溶洞和裂缝。

下古生界碳酸盐岩油藏的储层发育特征如何、平面如何展布是急需解决的难题[1]。

1 地质特征渤深6潜山地层为下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下第三系沙四段砂砾岩体覆盖其上。

潜山为自埕东凸起上滑脱的断块,由埕南断层和孤西断层夹持,呈中间为脊,向两翼逐渐变低的形态。

构造高点位于渤深6井附近,埋藏深度约为4160m。

潜山内部发育2组次级断层,走向分别为近北西和南北,断距在50~350m间。

受构造活动差异影响,导致古生界地层剥蚀程度不同,中央地垒带的第一排山出露下马家沟地层,第二排山出露上马家沟地层,局部还残留着八陡组地层,第三排山出露八陡组地层[2]。

2 储层发育特征2.1 储集空间类型通过成像测井和分析化验资料,发现本区下古生界储层的原生孔隙不发育,油气富集成藏主要依靠次生储集空间。

主要发育以下四种储集空间类型:裂缝、溶蚀孔洞、晶间孔隙和晶簇孔洞。

裂缝是主要的储集类型,是由于受到应力作用而形成的构造裂缝。

溶蚀孔洞是由地下水或地表水对碳酸盐溶解作用而形成的储集空间。

晶间孔隙是白云岩和灰岩中由重结晶作用形成的白云石或方解石晶体之间的孔隙。

晶簇孔洞则多发育于方解石脉的中央部位,由于裂缝或孔洞未被完全充填而形成。

2.2 裂缝发育特征根据岩心、成像测井等资料,裂缝走向表现为南东东-北西西向,中高角度,裂缝密度平均0.47-1条/米,较低。

裂缝开度为20-60μm,以微细裂缝为主,开启缝占30-40%,充填物主要为方解石,少量泥岩。

2.3 溶蚀孔洞发育特征主要发育溶蚀孔和溶蚀裂缝,溶蚀孔洞发育,孔径小,一般为2~10mm,孔洞连通度高,偶见米级,顺缝溶蚀普遍发育。

根据7口井成像测井分析,溶蚀段在八陡组、上、下马家沟组、冶亮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发育。

大民屯凹陷前进潜山带储集层特征研究

大民屯凹陷前进潜山带储集层特征研究

1 岩 石 学 特 征
1 1 不 同岩 类 特 征 . 钻 井 揭 露 , 区 潜 山岩 性 主 要 为 长 英 质 浅 粒 岩 、 本
黑云斜 长变粒 岩 、 片麻 岩 , 粒 质混 合 岩 、 浅 碎裂 混合
花 岗 岩 以及 角 闪 质 混 合 花 岗 岩 , 分 井 段 见 燕 山运 部
大 民 屯 凹 陷前 进 潜 山带 储 集 层 特 征 研 究
李 军 刘 兴 周 高庆 胜 。刘 飞 周旭 红 姜 德 志。 一, , , , ,
3 东方 地 球 物 理 勘 探 有 限 公 司 辽河 分 公 司) .
( . 国地 质 大 学 ( 京 ) 源 学 院 , 京 10 8 ; . 国石 油 辽 河 油 田公 司 勘探 开 发 研 究 院 ; 1中 北 能 北 003 2 中
石、 石英 , 色矿物含 量很少 , 暗 在工 区 内少量 发育 ( 仅
沈 2 9 钻 遇 ) 8 井 。
() 2 斜长变 粒岩 : 细粒变 晶结构 , 块状构造 , 矿物 成 分 : 云母 ( 闪石 ) 5 ~3 , 长石 1 % ~ 脉 状 分 布 。 为 0 石 5 绿 本 区 的储 集 岩 性 之 一 , 井 均 钻 遇 , 着 暗 色 矿 物 含 多 随 量 增加储 集性能 变差 。
区块 之一 。
展『 , 1 辽河 坳 陷先 后 在 多个 地 区开 展 了针对 太 古 ] 宇 变质 岩 潜 山 内 幕 油 藏 的 勘 探 研 究 工 作[ 。 继 4 ] 20 0 5年 l 月辽河 油 区西 部 凹 陷兴 隆 台潜 山兴古 7 1 井在距 离潜 山顶面 近 15 0m 的潜 山内幕获 得工 业 0
侧, 为前 进 断 层 的 上 盘 , “ 断 山 ” 潜 山 , 小 埋 是 单 型 最 深 22 0i, 度 约 10 0 m,潜 山 面 积 约 7 m 0 1幅 T 0 0k , 整 体 为 南 高 北 低 、 高 东 低 的 断 鼻 形 态 , 上 古 近 系 西 其 沉 积 厚 度 约 25 4 40 0 m, 发 现 的 潜 山 油 气 藏 9  ̄ 0 已 多 集 中 分 布 于 中 北 部 。 该 潜 山 带 北 部 为 安 福 屯 潜

渤海B气田太古界潜山储层纵向分带特征研究

渤海B气田太古界潜山储层纵向分带特征研究

113渤海B气田是近两年渤海盆地发现的一大气田,目前处于试验开发阶段,主力层为太古界潜山储层。

由于潜山储层地质特征复杂,横向及纵向储层变化快,规律性差,导致寻找开发潜力存在一定困难和风险。

本文通过岩心、薄片以及岩电特征分析,结合储层微观、宏观特征,明确了太古界潜山储层在垂向分带上的差异和特征,为后续开展地质发育模式及寻找开发潜力提供重要依据。

1 地质概况渤海B气田区域上位于渤中凹陷西南部,平均水深22m,构造上为渤中西南洼、渤中主洼、渤中南洼和黄河口凹陷环绕的近南北向构造脊,整体表现为被3条走滑断层及其派生断层复杂化的具有背斜特征的断块构造(图1)。

研究区主要目的层为太古界潜山储层,气藏埋深3856.0~5419.0m,属于块状凝析气藏。

图1 渤海B气田区域构造位置2 岩性特征综合岩心、壁心、岩屑录井、薄片鉴定、全岩分析以及元素分析等研究成果,研究区太古界潜山储层的岩性以片麻岩为主,夹闪长玢岩。

片麻岩包括二长片麻岩、斜长片麻岩,此外还有少量碎裂混合花岗岩、黏土化花岗片麻岩(图2)。

此外,在潜山顶部普遍发育的一套砂砾岩储层,其岩性主要为砂岩、砂砾岩等(附图3)。

A井,4412m,花岗片麻碎裂岩 B井,4713m,花岗片麻岩图2 渤海B气田太古界潜山储层岩石类型渤海B气田太古界潜山储层纵向分带特征研究刘向南 范洪军 牛涛 董洪超 王帅 中海油研究总院有限责任公司 北京 100028摘要:渤海B气田目的层为太古界潜山,潜山储层规律性差,储层变化快且特征复杂,本文从主控因素入手,结合岩心、薄片、岩电特征,从微观到宏观对太古界潜山储层进行了综合分析。

结果表明:研究区太古界潜山主要发育裂缝型储层,在纵向上具有分带性,且不同分带之间具有明显的特征差异。

明确垂向分带特征,可以为后续开展地质发育模式,寻找开发潜力提供重要依据。

关键词:分带特征 风化带 内幕带 渤海B气田Vertical zoning characteristics of Archaeozoic buried hill reservoir in B gas field of Bohai Liu Xiangnan ,Fan Hongjun ,Niu Tao, Dong Hongchao, Wang ShuaiCNOOC Research Institute Co.,Ltd., Beijing 100028Abstract:Archaeozoic buried hill reservoir is the main layer of B gas field in Bohai,the reservoir has bad regularity of the reservoir:quick changes and complex features,this study is conducted through the main controlling factors,core analysis,thin section analysis,petroelectric characteristics. The research shows that Archaeozoic buried hill mainly developed fractured reservoirs and has huge differences between different zoning in vertical. It’s significant for geological development patterns and development potential.Keywords:Zoning characteristics;Weathered zone;Insider zone;B gas field in Bohai114C井,砂砾岩 C井,砾岩图3 渤海B气田太古界潜山顶面砂砾岩岩石类型进一步结合岩心观察、薄片鉴定、扫描电镜分析等技术,发现太古界潜山储层的储集空间类型以裂缝为主,包括宏观裂缝、中小缝、微观裂缝;其次为孔隙,主要包括粒间孔、溶蚀孔,属于双孔介质型储层3 垂向分带特征太古界潜山储层的发育受多种地质因素影响,包括岩性、构造运动、物理风化作用、大气水淋滤、深层溶解作用以及区域变质作用等[1-3],导致潜山储层在垂向上具有分带性。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潜山储集层识别及储层特征研究
作者:刘岩
来源:《科学导报·学术》2018年第01期
摘要:本文结合潜山储集层的主要类型分析,分别对碳酸盐岩和变质岩储集层的岩性识别、储层识别、储层特征性质等进行了研究,从而为潜山开发提供了地质特征依据。

关键词:碳酸盐岩;变质岩;储层识别
【中图分类号】P631.84【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236-1879(2018)01-0217-01
辽河油田的勘探开发中,潜山勘探取得了重大进展,特别是在大民屯凹陷区域,已探明的潜山储量在4*108t以上。

结合岩心分析、测井交会图分析等技术措施,对主要岩性的结果进行了分析,其中在大民屯凹陷的安福屯潜山和西部曙光潜山带,主要分布碳酸盐岩潜山储层,在东胜堡潜山、牛心坨潜山等区块,主要分布的是变质岩储层。

有必要对这两大储集层进行识别和特征分析,从而为储层开发提供地质依据。

1 碳酸盐岩储层
1.1岩性识别。

区块内的碳酸盐岩储集层主要包含泥质岩、灰岩和白云岩三类,通过岩心观察,结合试油分析,泥质岩含有油气资源较少,而高纯度的白云岩、灰岩以及含泥质较少的灰岩和白云岩含有油气资源较多。

在岩性识别上,三类岩层都具有明显的测井曲线差异,其中泥质岩主要是“三高一低”:高自然伽玛、补偿中子和声波时差,低地层补偿密度;白云岩主要是“三低一高”:地自然伽玛、补偿中子和声波时差,高地层补偿密度;石灰岩的测井曲线特征与白云岩类似,但是因为岩层矿物成分的差异,其密度比白云岩更低。

具体测井数值如表1所示。

1.2储层识别。

在岩性识别基础上,可以结合大民屯凹陷的潜山储层已经开发的资料进行分析,对不同储层对应的测井响应特征进行储集层划分。

基于岩性分析,碳酸盐岩层主要分为两种储集层形式:致密砂岩储集层,无裂缝、孔洞发育,也没有泥质含量;纯度较低的储集层,含有较多的泥质含量。

1.3储层特征。

碳酸盐岩的潜山储层存在较为复杂的储集空间类型,存在裂缝、孔隙和溶洞三种类型,裂缝包含构造微裂缝、宏观构造缝和晶间缝等;溶洞主要沿着裂缝发育,也存在一些砾间缝,一般都不会独立存在;孔隙大都是粒间溶孔和晶间孔。

在研究区块中,存在由宏观裂缝和溶洞、微观裂缝共同构成的复合型的储层。

从已经探明的潜山储层看,大民屯凹陷储层主要以白云岩储层为主,西部凹陷大都是灰岩。

整体分析,爱不凹陷的潜山储层储集性能更好。

具体的孔隙特征如表2所示。

表2:碳酸盐岩储层孔隙特征表
2 变质岩储层
2.1岩性识别。

变质岩的识别和分类主要是根据暗色矿物含量进行划分。

一是浅色矿物含量,主要是变粒岩和浅粒岩,测井响应特征为“一高三低”:高地层补偿密度,低自然伽玛、补偿中子和声波时差,其中密度和补偿中子曲线都呈现“正双规形态”。

二是暗色物质含量,主要是角闪岩和斜长角闪岩,测井曲线特征为“三高一低”:高自然伽玛、补偿中子和声波时差,低补偿密度。

其中密度和补偿中子的曲线均表现为“负双规形态”,体现出含有较多的暗色矿物含量。

同时,其中含有较多的金属元素,在电阻率测试中往往表现为低值。

三是在两者之间的含量,比较典型的就是麻岩,具备较高的自然伽玛值,在密度测井和补偿中子测井中数值体现“绞合形状”。

2.2储层识别。

在岩性识别基础上,可以参考变质岩潜山的试油开发及地质资料,以储层对应的相应特征划分储层。

具体可以选取能够准确反映岩层裂缝发育情况的密度曲线、反映储层基质孔渗情况的声波时差和反映储层响应特征较为明显的深浅双侧向电阻率测井曲线进行主要的划分依据,将结果绘制为测井交汇图,但由于变质岩的裂缝发育层段和泥质填充层段在密度曲线上很难精准识别,会造成图中干层点落在储层区域的问题,要注意区别对待。

经过以上的分析,最终建立了如表2所示的储层识别标准表。

表3:变质岩储层识别标准
2.3储层性质。

变质岩潜山储层具有较多的储集空间和类型,但在研究区块发现较多的是构造裂缝为主要成因的变质岩,真正能够实现对油气资源有效储集的结构为微小裂缝、微小孔隙和破碎的孔隙结构,油气资源的运移通道为构造裂缝,本区块变质岩潜山储层中溶洞基本不存在。

通过变质
岩储层的研究和开发,得出了储层岩性较好并不代表储层发育就一定会很好,因为变质岩潜山的裂缝发育受到区域地质构造和运动的影响,而裂缝的多少、宽窄等,会对油气资源的聚集创造条件。

3 结论
综上所述,碳酸盐岩和变质岩储层是辽河油田潜山的重要储层类型,通过对它们的岩性识别、储层识别和储层特征性质分析,有利于加深对潜山的认识和理解,从而提高其开发利用水平。

参考文献
[1]刘兴周.BP神经网络在辽河坳陷太古宇潜山内幕岩性识别中的应用[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05).
[2]李军,刘兴周,高庆胜.大民屯凹陷前进潜山带储集层特征研究[J].石油地质与工程,2010(0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