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教育史 第十五章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合集下载

外国教育史

外国教育史

罗素——《教育与美好生活》
创建“皮肯希尔学校” (Beconhill) (19271934) 招收2-10岁的儿童,按年龄分组进行教育。 强调“爱的教育”和“自由教育 ”和更多 地发展个人主义。

现代教育的四大趋势
1、教育制度民主化 2、教育内容实用化 3、教育方法自由化 4、给幼儿期以更多的注意
进步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
1、进步教育运动不能与美国社会的不断发展保 持同步。 2、进步教育理论和实践本身也存在许多矛盾和 局限。 3、进步教育运动在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的多元 化与运动的相对统一性之间也存在许多矛盾。 改造主义和保守主义的抨击,加速了进步教育 的衰落进程。

进步教育运动中 几种重要的教育制度和教育方法
教育实验和教育方法

(一)帕克的昆西教学法(Quincy plan) (二)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Organic school) (三)沃特的葛雷制(Gary system,Gary plan) (四)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Dalton plan) (五)华虚朋的文纳特卡计划(Winnetka plan) (六)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project method)
帕克与昆西教学法
“进步教育之父”帕克主持了昆西学校 实验和库克师范学校教育改革实验。创 造了“昆西教学法”。其特点是: 1、儿童是学校教育的中心; 2、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 3、学校课程与实践活动相联系; 4、强调培养儿童自我探索和创新精神。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

1907年,约翰逊在亚拉巴马州费尔霍普创办 费尔霍普学校,该校以“有机教育学校”而 闻名。约翰逊借用了亨德森一本书中的术语。 亨德森提出需要“有机教育”,其目标是发 展人的整个机体。约翰逊认为她的教育方法 是有机的,因为遵循学生的自然生长。学校 的目的是为儿童提供每个发展阶段所需的作 业和活动。“生活班”的整个课程以活动为 主。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第十五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欧美教育革新运动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出现各种新的教育思潮,并逐步形成一场范围广泛的教育革新运动,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

这些教育思想和实践活动构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教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新教育运动一、新教育运动的形成与发展(一)兴起阶段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C.Reddie,1858一1932)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Abbotsholme)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欧洲新教育运动的开始。

在雷迪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出现了一批新学校。

巴德利在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建立了比代尔(Bedales)学校。

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法国的狄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罗斯学校。

上述新创立的乡村寄宿学校注重学校设在自然环境中,使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体力和智力的发展。

(二)建立国际性组织阶段一战后,新教育运动继续发展。

1922年,新教育联合会提出了“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

这七项原则成为战后新教育运动的国际性宣言。

新教育联合会建立以后,多次召开教育大会,通过对儿童与教育不同问题的研究,推动了新教育运动的发展。

(三)后期发展阶段新教育思想形成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

整个20年代,新教育联合会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

1929年,世界范围内的经济大萧条,给各国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这种情况下,新教育联合会也修改了自己的目标。

1932年的法国尼斯会议强调要关心“我们时代的复杂性”。

1942年,新教育联合会通过《儿童宪章》。

1966年,新教育联合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合会”(World EducationFellowship,简称WEF),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

二、西欧新教育运动中的著名教育实验(一)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创建于1889年的英国阿博茨霍尔姆城,是欧洲第一所“新学校”。

14 第十四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14 第十四章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4.蒙台梭利与福禄贝尔幼儿教育思想比较。 5.改造主义教育思潮述评。 6.概述新传统教育思潮的主要流派及观点。
三、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
4.梅伊曼的思想VS拉伊的思想
共识点
பைடு நூலகம்分歧点
1.以思辨为主,脱离实际 1.拉伊反对梅伊曼将实验教育 学与“系统的教育学”对立起 来的做法
2.都认为实验教育学是以 2.拉伊认为教育研究不同于自 科学实验为基础来研究 然科学研究 教育问题的独立学科
3.都认为实验教育学必须 3. 拉伊强调行动在教育过程中
用“表格法”来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
二、进步教育运动
5.文纳特卡计划(华虚朋C.W.Washburne)
1)重视使学校的功课适应儿童的个别差异。 2)将个别学习和小组学习结合起来,使个性发展和社会意识发 展相联系。 3)将课程分为共同知识和技能和创造性的社会性的作业。前者 按学科进行,以学生自学为主,教师适当的进行个别辅导,以 考试来检验学习结果;后者分小组开展活动或施教,无确定程 序,不需要参加考试。
二、进步教育运动
6.设计教学法(克伯屈W.H,Kilpatrick) 1)四种方式 A.生产者的设计;B.消费者的设计; C.问题的设计;D.练习的设计。 2)四个步骤 A.决定目的;B.制定计划; C.实施计划;D.评判结果。
二、进步教育运动 (三)进步主义教育的影响
1.对美国的影响 2.对世界的影响
John Dewey, 1859-1952 美国
一、杜威的教育思想
(一)杜威教育思想体系的理论基础 1.经验自然主义 2.工具主义 3.社会政治观和机能心理学
(二)教育本质论 1.教育即生活 2.教育即生长 3.教育即经验的改造
一、杜威的教育思想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

同等学力申硕《外国教育史》知识点汇总(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最早提出课程分类思想的教育家斯宾塞。

有关常识:1、古希腊教育分为三个时期:荷马时代的教育、希腊城邦时代的教育(斯巴达军事教育、雅典品质教育)和希腊化时代的教育。

2、柏拉图的《理想国》和卢梭的《爱弥儿》、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被称为西方教育史上教育思想发展的三个里程碑。

3、西塞罗是罗马共和时期著名的演说家和教育家,其代表作《论雄辩家》。

他的教育思想主要有:雄辩家应有广博的学识,要有修辞方面的特殊修养,要有优美的举止和文雅的风度;模拟演说、写作等练习方法是培养雄辩家的重要途径。

“人道”教育思想是西塞罗教育思想的重要内容之一。

要尽为人之道,就要发挥人之所以为人的特点;在人与人的关系上,要以“人道”相处,具有同情、仁爱、礼让、谦和等品质;此外,还要有文化修养。

4、1780年,报馆经理雷克斯仿照学校方式首创一种在星期日传授宗教知识的班级,主要招收童工,在每个星期日参加宗教仪式,学习宗教条文,兼学初步的读、写、算知识,被称为“星期日学校”(亦称“主日学校”)。

这种学校利用休息日把贫穷阶层的儿童组织起来进行学习,也有利于社会秩序的稳定,受到社会的广泛重视,因而得到较快的发展。

19世纪后期,随着正规初等学校的大量开办,星期日学校日益减少。

5、17世纪,英国出现了由非国教派创办的一种新的学校形式,称为“学园”。

学园除传授古典知识以外,还传授农业、政治、法律、医学、建筑、军事等实用知识科目。

学园在17世纪中后期得到较快的发展,成为一种具有实科性质的中学。

18世纪以后逐渐衰落。

6、科学教育思想的主要代表人物是斯宾塞和赫胥黎。

教育基本主张:人类的一切活动都离不开科学知识;把人类的活动归为五种,相应提出以自然科学为基础,包括各类课程的学校教育课程体系;用自然科学改造传统教育,对学生进行有效的全面科学教育。

科学教育思想的产生和发展,适应了社会发展和时代进步的客观要求,其中包含了许多重要的教育论断;科学教育思想影响了学校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内容,有力地推动了欧美各国学校课程的改革;科学教育思想对近代教育实践和教育思想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

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九

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九

考研外国教育史知识点九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今天为大家梳理了教育学考研的外国教育史-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思潮和教育实验的复习考点,希望可以帮助大家记忆这些考点,具体内容如下:1.新教育运动的形成和发展——(1)概况:“新教育运动”亦称“新学校运动”,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主要内容是在教育目的、内容、方法上建立与旧式的传统学校完全不同的新学校;①1889年,英国人C.雷迪在英格兰创办了欧洲第一所新学校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始;1898年,法国德莫林开办了法国第一所新学校罗歇斯学校;教育家利茨也在同年开办了德国第一所新学校,称为“乡村教育之家”;②1912年在瑞士教育家费里埃尔倡议下于瑞士成立国际新教育联盟;1922年正式颁布协会章程,提出新教育的7项原则(尊重儿童的个性;各种学习和为了生活的训练都应给予儿童的天赋兴趣以自由的施展;每一个年龄都有其特殊性质;用合作来教儿童为社会献身、服务;要进行共同的教育与教学;使儿童不仅能成为对自己的邻里、本民族和一般人类的公民尊重,而且还能意识到自己个人尊严的人),提出“生活教育”、“尊重个性”、“自发学习”等为主的教育纲领;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③1966年,新教育联谊会改名“世界教育联谊会”,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结;(2)新教育运动中的着名实验:英国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推行自由教育,但是“自由服从于法律”)、尼尔的夏山学校(自我约束下的民主和民主制度下的自由);法国德莫林的罗什学校;德国利茨的乡村教育之家;瑞士克拉裴雷德的日内瓦卢梭学院;意大利蒙台梭利的“儿童之家”;俄罗斯列夫·托尔斯泰的亚斯纳亚·波良纳学校;2.梅伊曼、拉伊的实验教育学;3.凯兴斯泰纳的“公民教育”与“劳作学校”理论——(1)公民教育理论:关于国家职能思想的思想是凯兴斯泰纳公民教育理论的政治基础;教育有用的国家公民是国家公立学校的目的,也是一切教育的目的。

外国现代教育

外国现代教育

第五章外国现代教育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兴起一次影响广泛的教育革新运动,成为现代教育的开端。

当时,第二次产业革命(电气时代)的兴起、科学技术的迅速发展、义务教育的推广普及、新兴学科的产生、欧洲新教育运动、美国实用主义教育思潮都预示着传统教育的日渐衰微和现代教育的日趋演进。

本章共分四个大标题:一、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革新运动二、现代各主要国家的教育三、杜威的教育思想四、现代欧美教育思潮一、19世纪末至20世纪前期欧美教育革新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美广泛开展的教育革新运动,在欧洲被称为“新教育”运动,在美国被称为“进步教育”运动,一系列教育改革和教育实验在欧美各国广泛开展,作为重要的教育理论流派的欧美实验教育学诞生。

1914年新学校运动传入美国,之后欧美两个教育革新开始合作与交流,并发展成为一种国际教育革新运动。

1957年进步教育运动结束,1966年新教育运动终结。

(一)欧洲新教育运动1.新教育运动的产生与发展,是指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教育改革运动,通过建立不同于传统学校的新学校进行新教育实验,以反对传统教育、提倡发展儿童自由个性与活动能力为特征。

新教育运动开始于19世纪80年代末的英国。

后扩展到德、法、比、荷和奥等欧洲国家,形成了广泛的新学校运动。

一战后,在教育实践不断推广的基础上,新教育理论进一步发展。

二战后,新教育运动逐步走向衰落。

1889年,英国的雷迪创办阿博茨霍尔姆乡村寄宿学校,是欧洲新学校的典范,标志着新教育运动的开始。

1898年,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教育之家,推动了德国的“乡村之家运动”,1899年法国的德莫林开办了“运动学校”。

各国新学校的国际交流促成了1899年瑞士教育家费利耶尔在日内瓦建立了“国际新学校局”,1921年在法国加来成立“新教育联谊会”,并出版杂志《新时期的教育》。

1922年提出“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外国教育史(第二版)》现代西方教育理论
蒙台梭利于1907年在公寓内创办了“儿童之家”,把教育缺陷儿童的方法加以 修改后用于幼儿园年龄的正常儿童,再次获得成功。
杜威一生勤勉,著有40本著作和700多篇论文,形成了一个复杂的实用主义思想 体系,内容涉及形而上学、认识论、逻辑、伦理学、美学、科学哲学和教育哲学等。
一、 生平、著作和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二) 杜威教育思想的理论基础
1. 实用主义经验论
“杜威开创的哲学致力于将理论和实践统一起来。” 杜威反对传统哲学中的各种二元对立,如心与身、主观与客观等,而将“经验” 作为实用主义哲学的核心。 杜威认为,所谓“经验”是一个具有“两套意义”的字眼,是主体和客体、物质 与精神的统一体,包括经验的事物和经验的过程。
(二) 课程与教材
杜威提出应把儿童本身的社会活动,而不是把科学、文学、历史、地理等作为学 校科目相互联系的真正中心。应将烹饪、缝纫和手工等引进学校。“从做中学并不 是指用手工来代替课本的学习。”
杜威的意图是希望把这些手工活动作为一种媒介,把儿童引入更正式的课程中, 这样就可以抓住儿童的注意力和兴趣。
四、 教学论
(一) 做中学
教育的最根本的基础在于儿童的活动能力。使儿童认识到其社会遗产的唯一方法 是让他去实践,使他从事那些使文明成其为文明的主要的典型的活动。如果承认教 育的自然的发展进程,就总是从包含着“做中学”的那些情境开始。
应当注意的是,杜威的“做中学”方法可能只适合于4—8岁的儿童。
四、 教学论
教师和书本不再是唯一的导师,手、眼睛、耳朵,实际上整个身体都成了知识的 源泉,而教师和教科书则分别成为发起者和检验者。
四、 教学论
(二) 课程与教材
杜威意识到,以“做中学”为原则的课程与教材的关键问题,是有必要把经验的 逻辑方面和心理方面区别开来并联系起来,亦即使教材心理化。

外国教育史39

外国教育史39

欧洲新教育运动的成就与评价
总之,这一时期在欧洲出现的新教育运动和 新学校实验,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主张,促使 人们对西方教育传统进行全面反思,推动了人们 对学校教育的重新认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新 教育家们改革的重点主要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 育,并且始终未能解决好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基本 矛盾。
(三)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
1907年,比利时的教育家德可乐利在布鲁塞 尔市郊创办了“生活学校”。 在学校教育环境的安排上,德可乐利认为新 学校应为学生智力的、体力的、社会的和审美的 生活服务。
德可乐利的课程论思想是以“兴趣中心”为 其主要特征。 德可乐利主张新学校应通过“单元教学”的
形式教育革新运动
前言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 出现各种新的教育思潮,并逐步形成一场范围广 泛的教育革新运动,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这些教育思 想和实践活动构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教 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第一节
欧洲新教育运动
(一)兴起阶段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C.Reddie,1858 一1932)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 (Abbotsholme)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欧洲新 教育运动的开始。
在雷迪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出现了一批新学 校。
巴德利在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建立了比代尔 (Bedales)学校。 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法国的狄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 —罗斯学校。 上述新创立的乡村寄宿学校注重学校设在自 然环境中,使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体力 和智力的发展。
新教育思想形成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 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整个20年代,新教育联 合会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1929年,世界范 围内的经济大萧条,给各国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 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 这种情况下,新教育联合会也修改了自己的目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衰落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对美国进步教育的评价:进步教育无疑在西 方教育史尤其是美国现代教育史上占有重要的地 位。
二、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教育实验 (一)帕克的昆西教学法
帕克的教育革新措施以“昆西教学法”或 “昆西制度”著称。其主要特征是:(1)强调 “教育要使学校适应儿童,而不是使儿童适应学 校”。(2)重视学校的社会功能。(3)主张学 校课程应尽可能与儿童的实践活动联系起来。 (4)强调培要关心“我们时 代的复杂性”。
1942年,新教育联合会通过《儿童宪章》。 1966年,新教育联合会改名为“世界教育联 合会”(World Education Fellowship,简称 WEF),标志着新教育运动作为一场运动的终 结。
二、欧洲新教育运动中的新学校实验 (一)雷迪的阿博茨霍尔姆学校
1896年,美国教育家杜威在芝加哥大学创办 了一所实验学校。在他的影响下,许多进步教育 实验以各种形式展开。
(二)建立组织阶段(1919~1929年)
1919年,美国一些进步主义教育家有85人在 华盛顿成立了美国进步教育协会(PEA)。1920 年,协会提出了进步教育的七项原则(改进初等 教育的七大目标)。
新教育联合会建立以后,多次召开教育大会, 通过对儿童与教育不同问题的研究,推动了新教 育运动的发展。
(三)后期发展阶段
新教育思想形成后,随着政治经济形势的变 化也在不断地进行完善。整个20年代,新教育联 合会推行儿童中心的教育目标。1929年,世界范 围内的经济大萧条,给各国经济和政治都带来了 很大的冲击,也使得教育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在 这种情况下,新教育联合会也修改了自己的目标。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发展也大致经历了三个 阶段:兴起阶段(19世纪末至1918年)、建立组 织阶段(1919~1929年)、后期发展阶段 (1930~1957年)。
(一)兴起阶段(19世纪末至1918年)
19世纪末,美国教育家帕克创造了“昆西教 学法”,被杜威称做“进步教育之父”。在美国 进步教育形成的过程中,赖斯在揭露美国学校教 育的弊端,引起人们关心教育变革方面作出了重 要的贡献。
阿博茨霍尔姆学校创建于1889年的英国阿博 茨霍尔姆城,是欧洲第一所“新学校”。“我们 的目的是造就人类一切能力的圆满发展”
雷迪的新学校建设在一片荒芜之地上,学生 就是学校的建设者。
(二)狄摩林的罗斯新学校
继雷迪以后,法国社会学家狄摩林也于1898 年创办了一所罗斯新学校。
这所学校“充满快乐的、自由的空气,工场 的作业也不少”。狄摩林指出新学校必须重视实 际知识与能力的训练,让学生在自由活动中得到 发展。
(二)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
约翰逊是美国教育家,进步教育协会的创始 人之一。1903年,她在亚拉巴马州的费尔霍普镇 创办了费尔霍普学校,该校以“有机教育学校” 而闻名。
“有机教育学校”是约翰逊借用了亨德森 (C.H.Henderson)在教育研究中所使用的一个 术语。
约翰逊的有机教育学校的整个课程计划以活 动为主。
德国的利茨创办了德国第一所乡村寄宿学校。 法国的狄莫林创办了法国的第一所新学校— —罗斯学校。 上述新创立的乡村寄宿学校注重学校设在自 然环境中,使儿童了解自然,在自然中得到体力 和智力的发展。
(二)建立国际性组织阶段
一战后,新教育运动继续发展。1922年,新 教育联合会提出了“七项原则”,强调活动以及 儿童个人自由而完善的发展。这七项原则成为战 后新教育运动的国际性宣言。
第一节 欧洲新教育运动
(一)兴起阶段
1889年,英国教育家雷迪(C.Reddie,1858 一1932)在英格兰的德比郡创办阿博茨霍尔姆 (Abbotsholme)乡村寄宿学校,标志着欧洲新 教育运动的开始。
在雷迪的影响下,欧洲各国出现了一批新学 校。
巴德利在英国南部苏塞克斯郡建立了比代尔 (Bedales)学校。
约翰逊还重视儿童社会意识的培养。
(三)沃特的葛雷制学校
沃特是美国教育家,葛雷制学校的创始人。 “葛雷制”计划亦称“双校制”、“二部制”。 实际上是杜威教育思想的体现。
欧洲新教育运动的成就与评价
总之,这一时期在欧洲出现的新教育运动和 新学校实验,提出了许多新的思想和主张,促使 人们对西方教育传统进行全面反思,推动了人们 对学校教育的重新认识。另一方面也应看到,新 教育家们改革的重点主要是精英教育而非大众教 育,并且始终未能解决好教育过程中的一些基本 矛盾。
第二节 美国进步教育运动
1924年,美国进步教育协会创办了《进步教 育》杂志,向读者介绍欧洲的教育革新和美国的 进步教育实验。在这个时期,进步教育运动本身 日益专业化。
(三)后期发展阶段(1930~1957年)
1929年的大萧条严重影响了美国进步教育运 动的发展。
1944年,美国的进步教育运动进入其衰落阶 段。1955年,进步教育协会解散。1957年,《进 步教育》杂志停办,标志着美国教育史上一个时 代的结束。
前言
美国“进步教育”(Progressive Education)是指产生于19世纪末并持续到 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的一种教育革新思潮,亦称 “进步主义教育运动”。其性质虽然与欧洲新教 育运动相似,但由于产生于不同的地域,其发生 的背景及发展的过程存在诸多差异。
一、美国进步教育运动的产生与发展
第十五章 19世纪末至20世纪 初欧美教育革新运动
前言
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在欧美一些国家开始 出现各种新的教育思潮,并逐步形成一场范围广 泛的教育革新运动,对现代欧美教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四点。这些教育思 想和实践活动构成了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美教 育改革的基本内容。
(三)德可乐利的生活学校
1907年,比利时的教育家德可乐利在布鲁塞 尔市郊创办了“生活学校”。
在学校教育环境的安排上,德可乐利认为新 学校应为学生智力的、体力的、社会的和审美的 生活服务。
德可乐利的课程论思想是以“兴趣中心”为 其主要特征。
德可乐利主张新学校应通过“单元教学”的 形式进行教育与教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