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分析

合集下载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原因分析及修补材料的选择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原因分析及修补材料的选择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原因分析及修补材料的选择1.引言2.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原因分析2.1路基不稳定路基不稳定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路基的沉降、填方压实不良等问题会导致路基的不均匀沉降和变形,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开裂和断裂。

2.2交通载荷车辆的频繁通行会给水泥混凝土路面带来较大的交通载荷,使得路面产生变形和麻面剥落等问题。

尤其是大型货车和重型机械设备的通过,会对路面造成更严重的损坏。

2.3温度变化温度变化也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的主要原因之一、当路面在冬季遭受冻融循环,或夏季暴露在高温照射下时,温度差异会导致路面产生收缩和膨胀,从而引起裂缝和变形。

2.4水分侵入水分的渗入会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内部的冻融循环,从而引起路面的表面开裂和断裂。

此外,水分还可能与水泥混凝土中的成分发生反应,导致路面的脱落和剥落。

3.1水泥砂浆水泥砂浆是常用的修补材料之一,可用于填补小型裂缝和坑洞。

它具有良好的黏结性和强度,但在修补过程中需要确保与原有路面的粘结性。

3.2水泥胶浆改性材料为了提高修补后的强度和耐久性,可以选择加入改性材料的水泥胶浆。

改性材料可包括聚合物改性乳液、增强纤维等,通过改善材料的抗裂性和粘结性,从而提高修补材料的整体性能。

3.3快速凝固修补材料当需要快速修复损坏路面时,可以选择使用快速凝固修补材料。

这种材料通常以快速硬化的水泥为基础,可以在短时间内固化并达到较高的强度。

4.结论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而导致的,在修补过程中需要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修补材料。

水泥砂浆、水泥胶浆改性材料和快速凝固修补材料是常用的修补材料,对于不同的损坏情况可以采用不同的修补方法和材料,以提高修补后路面的强度和耐久性。

同时,为了减少路面损坏的发生,还需加强路基的稳定性管理,并注意交通载荷和温度变化对路面的影响。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分析及应对措施摘要:水泥混凝土路面以其抗压、抗弯、抗磨损、高稳定性等诸多优势,在各级路面上得到广泛应用。

论文首先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进行了初步分析,并针对性给出了应对措施。

关键词:水泥混凝土破坏原因应对措施近几年,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取得了飞速的发展,就目前国内外水泥混凝土路面使用状况而言,仍存在着不少问题,影响了路面的使用性能,尤其是一些早期修建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已不同程度地出现了结构性破坏和功能性缺陷,严重影响了公路的服务水平及车辆的行驶安全。

因此,我国公路水泥混凝土路面建设迫切需要一套完善的施工管理来保障和提高其施工质量。

1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分析1.1重车及超重车的影响近些年,受经济利益驱使,超载现象十分严重,特别是有许多大型的特重运输车辆通行,造成路面损坏不断加剧,甚至有可能会使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极限破坏,已严重影响到该路的正常运营。

1.2水的破坏通过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横缝、纵缝及各种裂缝渗入。

水泥混凝土路面存在着各种缝隙,为防止雨水的下渗,施工及养护部门采用填缝料进行灌填,但随着时间推移,填缝料会逐渐老化并失去弹性及粘性,在水、温度及车辆荷载的作用下,填缝料与缝壁发生脱落,降落到路面上的雨水在重力的作用下,会通过路面的各种缝隙下渗到路基、路面结构内部;在车辆荷载的作用下,路面的板角及板边处极易形成裂缝。

1.3施工方面原因通过路况调查及检测可以发现,施工环节控制不严是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另一个重要原因。

1)材料的影响。

特别是水泥的选用方面。

不同标号及品种的水泥混杂使用,硬化时间及收缩量不一样,同样会形成裂缝。

若在砂石中含有过量的泥土和石粉,就会削弱水泥的胶结力,延缓水泥硬化,降低混凝土的强度,在使用过程中易产生裂缝。

2)施工工艺影响。

由于当时的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技术尚不成熟,无相应的施工技术规范,部分路段在施工过程中存在一些问题,如板锯缝时间的掌握、水泥混凝土配合比的确定、混凝土的振捣等均在探索中。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在使用过程中,常常会出现断板现象,对路面整体的使用寿命和交通
安全产生不良影响。

本文将分别从路基土质条件、施工工艺和养护保养等方面对断板原因
进行分析,并提出一些防治措施。

一、路基土质条件
1. 路基土层没有经过充分加固处理导致荷载反弹较大,从而引发路面断裂现象。

2. 路基土壤水分过高或过低,导致路基的承载能力降低,压力集中,使路面断裂。

防治措施:应以确保路基土壤的稳定为前提,采取科学、合理的加固措施,提高路基
土层的承载力,同时保持路基湿度的合理范围。

二、施工工艺
1. 板面厚度不足或过厚均会影响路面的使用寿命,甚至导致断板。

2. 混凝土搅拌和浇筑工艺不规范,导致混凝土的质量不过关,从而造成路面断裂。

防治措施:加强施工管理,严格执行施工规范,保证路面板面厚度在设计要求范围内。

搅拌和浇筑混凝土时,要求作业人员严格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操作,确保混凝土质量过关。

三、养护保养
1. 路面使用过程中经过日晒雨淋、车辆行驶等因素的影响,会导致路面出现微裂纹,进而诱发断板。

2. 冬季冰雪天气频繁对路面产生冻融作用,进而加剧路面的裂纹和破坏。

防治措施:提高路面抗裂性能,采用超强纤维混凝土材料,增强路面耐磨性和抗冻性,同时加强养护保养工作,修缮路面裂缝和破损部位,减缓路面断板的发生。

总之,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问题是不可避免的,但合理的施工管理和养护保养措施能
够大大减少路面断板的发生,从而保障路面的安全使用。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病害及防治措施我国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建设已经有近百年的历史了。

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刚度大、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强及使用寿命长等优点,因此多年来它一直在不断的建设当中。

虽然水泥混凝土路面具有以上优点,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以及路面荷载量的增加,水泥混凝土路面在建成后的使用过程中,也会由于各种因素而产生不同程度的损坏。

下面,本文将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原因和防止措施开展详细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损坏形式及其原因(一)荷载原因:交通荷载的增加应该算是水泥於路面破坏的最主要原因。

我国经济的迅速发展,使汽车数量越来越多,从而使交通荷载急速增加,导致路面负担困难,最终形成损坏。

(二)路面板的断裂:当温度应力与荷载应力均超过抗弯拉强度时,水泥混凝土路面就会发生断裂,其产生的主要原因为:1、在路基填筑时使用了不符合标准的材料。

例如,冻土、有机土、生活垃圾及建筑垃圾等,材料不过关是导致路基塌陷的重要因素,严重影响路面的质量,造成路面损害。

2、基层标高失控及平整度太差会导致路面厚度的不均匀且不一致,容易使路面薄弱处出现裂缝。

3、软土地基处理不当,基层太过干燥,会将混凝土拌合物的水分大量吸收,从而使底部混凝土失去水分,强度也随之降低,最终产生裂缝。

(三)路基土石方填筑:1、在施工时路基填筑的有效宽度与路基的超宽填筑不够,且常常在路基填筑完成之后才发现问题。

为了到达路基的有效宽度,施工单位常常不按规范要求挖台、分层、填筑、压实使路基宽度合格,而只是将一些松散的土倾倒在边坡上,再用人工对其开展摊铺拍实,这的样方式远远不能让路基到达规定的合理密实度,容易造成路基滑坡,层层冲刷。

3、路基填筑时每一层所使用的填料没有用平地机和其他专业器械开展整平,或是整平的效果不好,这会造成低凹的部分地方达不到相应的密实度,从而造成积水。

水泥混凝土路面板破坏的防治措施(一)路面施工方面:1、在路面施工时,必须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选择最合适的施工材料,保证路面根底厚度与顶面标高,并保证其压实度,这样才能从根本上保证路面施工的质量。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常见病害与防治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常见病害与防治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常见病害与防治分析水泥混凝土路面是道路上常见的路面类型,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然而,由于长期的使用和外界环境的影响,水泥混凝土路面难免会出现各种病害。

这些病害不仅会影响路面的平整度和使用寿命,还可能危及行车安全。

因此,了解水泥混凝土路面主要常见病害以及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一、主要常见病害1.龟裂:龟裂是指沿着路面断面破碎的细小裂纹。

主要原因包括材料的伸缩不均匀、施工不当、水化热产生应力超过混凝土的强度等。

龟裂会导致路面结构松散和进一步的损坏。

2.泛沙:泛沙是指路面表层的水泥砂浆被冲刷、脱落,露出骨料的现象。

主要原因包括材料质量不合格、施工不当、车流量过大等。

泛沙会导致路面表面粗糙,减少车辆的摩擦力,增加驾驶风险。

3.路面坑洼:路面坑洼是指路面表面出现明显的凹陷,主要是由于路面承载力不足和车流量过大导致的。

路面坑洼会干扰车辆的平稳行驶,增加行车的不稳定性。

4.激波:激波是指车辆通过路面时产生的振动波,主要是由于路面不均匀引起的。

激波会导致车辆产生颠簸感,增加疲劳度和乘坐的不舒适感。

5.空洞:空洞是指路面底部出现腐蚀、掏空或损坏的区域。

主要原因包括路面下部材料不合格、排水不畅等。

空洞会导致路面结构失稳,增加路面的滑动和变形风险。

二、防治措施1.加强前期设计和施工质量管控。

通过合理设计路面结构,选择合适的材料和施工工艺,提高路面的抗裂性能和稳定性。

2.加强材料质量控制。

选用优质的水泥和骨料,控制混凝土配合比的合理性,严格控制水泥混凝土的制备过程,确保材料的质量达标。

3.做好路面养护工作。

及时进行路面养护,包括定期清理和修补路面表面的脱落部分,补充路面表面的损失材料,如水泥浆料等。

4.加强路面水工建筑物的建设。

对于易积水的路段,应适当设置排水设施,确保路面排水畅通,减少水泥砂浆的冲刷和泛沙现象。

5.增加路面支撑强度。

对于车流量大的路段,可以通过增加路面的厚度或者加强路面基底的承载力,提高路面的承载能力和抗压性能。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原因及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原因及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损坏原因及分析
全面分析水泥商品混凝土路面损坏原因,并提出一些解决办法。

水泥砼路面具有强度高,承载能力强、刚度大、扩散荷载能力强、稳定性好,耐
久性优良、有利于夜间行车,无车辙和推移等病害,养护工作量少等优点,特别
是水稳定性较好。

因此近几年各地区都修筑了一定数量的水泥商品混凝土路面,
积累了丰富的修筑经验。

然而,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交通量的猛增,特别是大型车辆轴载的成倍提高,
导致部分水泥商品混凝土路面不能适应公路运输发展的需要,近年来,水泥商品混凝土路面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坏,有的甚至不能保证车辆的正常运行。

一、重交通荷载因素
随着国民经济和公路交通运输事业的发展,运输车辆中大型货运车辆的比重不断增加,且车辆超载现象十分普遍。

由于重交通和汽车超载,造成了水泥商品混凝土路面早期损坏,使路面使用寿命大大缩短,路面使用性能衰减加快,同时加剧了其它路面损坏形式的程度,如地基脱空,接缝破坏,路面接缝唧泥等。

汽车超载引起标准轴载换算系数明显增加,累计标准轴次显著增大,水泥商品混凝土路面结构的使用寿命大大缩短,造成路面结构的早期损坏。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原因分析及防治措施水泥混凝土路面常常出现断板现象是由于多种原因导致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1.温度变化:水泥混凝土是一种在干燥环境下硬化的材料,它对温度的敏感性较高。

在热胀冷缩的作用下,路面会因为温度的变化而发生收缩或膨胀,造成路面应力的变化,进而引起断裂。

2.荷载作用:水泥混凝土路面承载车辆的重量,长期受到车辆荷载的作用,其中重载车辆对路面的影响更大。

车辆荷载会使得路面受到弯矩和剪力的作用,从而引起一定程度的破坏和断裂。

3.施工不当: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施工是一个复杂的过程,包括材料的配合、摊铺、养护等环节。

若施工中的关键环节出现问题,如材料配合不合理、摊铺厚度不均匀、养护不到位等,都可能导致路面的断板现象。

为了防止和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发生,可以采取以下几个措施:1.合理设计:在水泥混凝土路面的设计中考虑到温度变化因素,采取适当的收缩和膨胀措施,例如设置伸缩缝等,以缓解温度引起的应力变化。

2.加强养护: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施工后需要进行养护,以确保其充分强度发展和成熟。

养护期间需要对路面进行湿润养护,避免干燥过快引起的内部应力集中。

3.提高施工质量:施工过程中要确保材料的配合比例准确、摊铺均匀、养护措施到位等,提高施工质量,减少可能导致断板的因素。

4.加强路面维修:一旦出现断板现象,及时进行维修和补充,以防止断板的扩大和进一步破坏。

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是一个复杂的问题,其原因和防治措施需要综合考虑。

通过科学设计、合理施工和加强维护,可以减少和避免水泥混凝土路面断板的发生,从而提高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安全性。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原因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原因分析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原因分析1.重载车辆引起的破坏:水泥混凝土路面在承受长期重型车辆的压力和碾压时会发生破损。

过重的车辆荷载超过了设计承载能力,导致路面发生塌陷、断裂或变形,使路面破损。

2.环境自然因素:水泥混凝土路面经受各种自然因素的影响,如温度变化、水分侵入、冻融循环等。

当环境温度发生较大波动时,水泥混凝土路面产生热胀冷缩,导致裂缝的形成。

而雨水渗入路面内部,当温度变化时,水膨胀导致路面破裂。

3.施工质量问题:水泥混凝土路面施工时,如果材料和施工工艺不符合规范,就会导致路面破损。

比如,混凝土配合比不合理、振捣不充分、养护不当等都会造成路面的质量问题,导致裂缝和碎裂。

4.基础问题: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与基础的质量直接相关。

如果基础太软或者不均匀,会导致路面承载不均匀,从而出现路面破损。

此外,地下水位过高或者排水系统不完善也会引起路面破损。

5.水泥混凝土材料寿命问题:水泥混凝土材料在使用一定年限后,可能会受到疲劳和老化的影响,从而出现开裂和碎裂。

这个问题与混凝土材料的质量有关,低强度的混凝土材料容易形成裂缝和断裂。

针对以上原因,采取以下措施可以减少水泥混凝土路面的破损:1.加强重型车辆的限制和管理,避免超载行驶,减少对路面的损伤。

2.做好路面的排水设计与施工,确保路面不受地下水位的影响,经常检查维修排水系统。

3.加强施工质量管理,按规范施工,确保混凝土配合比合理、振捣充分,并养护好新铺设的路面。

4.做好基础工程,保证基础的稳定性和承载能力,避免基础问题导致的路面破损。

5.定期维护和检查路面状况,发现早期裂缝和坑洞应及时修补,避免破损加剧。

综上所述,水泥混凝土路面破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需要在设计、施工、养护等方面进行有效管理和维护,以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和减少破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原因分析
1 设计方面的原因
由于受当时的设计水平所限 ,对雨水可能造成的损坏重视程度不够 ,对交通量的增长尤其是重车及超重车的影响估计不够 ,在路面结构设计时 ,未设置完整的路面排水系统 ,路表排水及边缘排水系统不完善;由于路基的不均匀沉降造成的脱空板未及时补强处治 ,在超重车作用下 ,脱空板可能出现的极限应力破坏没有从设计上予以防范 ,路面板及基层厚度偏薄 ,基层材料选择不当 ,接缝材料性能达不到规定的要求 ,这些因素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早期损坏带来了一定的影响。

2 重车及超重车的影响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 ,车流量不断增加 ,重车及超重车日益增多 ,超载现象随处可见。

公路养护部门的资料表明:上饶~英潭公路超载车比例高达58 %,实际载重量为额定载重量的1倍~3倍,单轴超过130 kn的车辆普遍存在,有的单轴甚至超过了200 kn,根据对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应力分析可知,常规水泥混凝土路面结构在一般荷载作用下的应力水平范围在 0.2~0.65之间,对于重载作用下较薄的混凝土路面应力水平超过0.85,水泥混凝土路面刚度高、变形能力小,对荷载及变形非常敏感,因此,超载车辆是水泥混凝土路面断裂破坏的一个重要原因。

3 路基施工方面的原因
3.1 路基修筑时使用了不适宜的材料
公路路基施工规范规定 ,在通常情况下 ,不能被压实到规定的密实度和不能形成稳定填方的材料不能用于路基修筑。

如:沼泽土、泥炭、含有树根、杂草和易腐朽物质等材料;液限指数大于50 %,
塑限指数大于 25 %的材料;有机质含量大于 3 %的材料;压实含水量和最佳含水量之差大于 2 %的材料等等。

但是 ,由于施工单位在路基填筑材料方面控制不严 ,使用了不适宜材料从而造成路基下
沉或塌方 ,以致影响路面直到路面混凝土板破坏。

3.2软基处理不当
在软土地段路基填筑前 ,应该首先探明地基承载力 ,然后采取合理的软基处理方案和施工工艺。

软基处理方案一般有:淤回填土方、石方、土石混合料或砂砾 ,袋装砂井 ,塑料排水板 ,土工布 ,土工格栅或以上两种方案的组合等。

但是施工时 ,往往是由于所采取的软基处理方案或施工工艺不合理 ,施工时未认真按要求处理
或处理不完善 ,这样给路基的稳定性造成了隐患 ,使成型的路基
沉陷或滑移 ,最终影响路面混凝土板。

3.3路基土石方填筑方面的问题
在施工过程中:1)施工单位未严格按规范要求控制填料层厚,有时松铺厚度达60 cm~80 cm ,因此填方的密实度很难达到规范要求;
2)路基填筑的有效宽度不够 ,有的部分在路基填筑完成时 ,才发
现宽度不够 ,为达到路基的有效宽度 ,施工单位往往没有按规范
要求挖台阶分层填筑压实至路基要求的宽度 ,而是将一些松散的
土倾倒在边坡上 ,用人工摊铺拍实 ,这样补上来的路基部分远未
达到密实度的要求 ,造成路基滑坡、层层冲刷;3)路基填筑填料未用平地机或其他平整机械进行整平,或整平效果不好 ,使低洼的地方达不到密实度要求且大量积水;4)路基施工过程中没有按照要求做成一定的横坡度 ,施工时临时排水系统未做或不畅通 ,从而使大量的积水渗入下层路基 ,严重影响了路基质量;5)路基石方或土石混合料填筑时 ,石头块径过大 ,使填石路堤或土石混填路堤密实度达不到规范的要求。

3.4 构造物台背的回填不符合要求
目前 ,从建成通车的公路来看 ,构造物台背跳车是通病。

然而最明显的是台背沉陷或错台 ,主要原因是台背回填质量差。

台背回填要求每层松铺厚度不得大于20 cm ,压实度必须达到95 %,回填材料最大粒径不大于5 cm ,且应具有良好的级配和透水性。

然而 ,在施工时 ,松铺厚度往往未严格控制 ,回填材料没有认真选取 ,压实仅用人工夯实 ,有时即使用小型机具进行压实 ,也只不过是个形式 ,敷衍了事 ,台背回填尺寸未按规范要求开挖 ,使得回填材料无法压实达到规定的密实度 ,边缘为不透水性填料 ,没有进行更换 ,所以路面渗入的水积存在台背 ,这样时间一长便影响了路基的稳定性 ,造成台背沉陷 ,以致路面板遭破坏。

4 路面施工方面的原因
4.1 路面基层施工质量不合要求
路面基层一般有底基层和上基层。

底基层为级配砂砾集料 ,上基层为水泥稳定类集料。

路面开始施工前 ,要求路槽应清理干净 ,
标高应严格控制 ,否则 ,会影响基层的设计厚度。

底基层集料细长及扁平的颗粒不得超过 20 %,且不得含有粘土块、腐殖质等有害物质;集料须级配良好 ,级配曲线应接近圆滑并居中。

0.5 mm以下集料的塑性指数应小于 4 %,液限指数应小于25 %;松铺集料在压实时 ,其含水量应比最佳含水量稍高。

水泥稳定类集料上基层在铺筑前 ,应将底基层清扫,并严格整形和压实 ,将底基层上的车辙或松软部分和压实不足的地方以及任何不符合规范要求的表面都重新
翻松 ,清除或用同类材料进行整形 ,并压实到符合规范要求的密
实度和规定的线型、坡度、标高。

水泥稳定类集料的级配要求良好 ,有机质含量不得大于2 %,集料中不得含有粘土块、腐殖质等有害物质。

水泥质量要求稳定 ,不得使用过期的水泥 ,水泥用量应严格按试验配合比加入 ,拌和要均匀。

而施工单位在施工时 ,往往容易忽视的是使用集料的级配 ,含有粘块及有害物质的材料来铺筑基层 ,用水量控制不准 ,水泥用量不足等等 ,这样严重影响了层的质量 ,直至路面板遭受破坏。

4.2 路面水泥混凝土板施工方面的问题
水泥混凝土面层施工 ,往往施工的厚度未达到设计要求 ,主要是基层施工标高控制不严所引起。

粗集料不具有良好的级配 ,长及扁平的颗粒含量太高 ,细集料和粗集料中含泥量过高 ,降低了混
合料的粘结度 ,所用水泥质量不稳定或已过期 ,水泥混凝土在浇
筑过程中未完全振捣密实 ,蜂窝麻面较严重 ,这样 ,势必影响混
凝土板本身的质量 ,而造成损坏。

5 养护管理方面原因
由于公路养护管理部门缺乏系统的、连续的养护经验 ,经常是哪坏补哪 ,不能从诱发病害的主要原因上解决问题 ,致使修补的速度甚至赶不上路面破坏的速度。

养护部门对于路面及边缘的排水结构的破坏未能引起足够的重视 ,经常可以看到路基边坡受到冲刷的现象;公路上超载车是导致水泥混凝土路面过早破坏的重要原因 ,但管理部门对超载车引起的混凝土路面破坏的严重性认识不足 ,没有采取有效管理措施控制超载车辆的通行 ,未及时制定出限制超载车通行或限制一定吨位车辆通行的政策和制度 ,往往是一罚了之 ,也是造成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原因之一。

6 结语
1)完善多雨地区水泥混凝土路面内部排水系统 ,加强路基路面综合排水是水泥混凝土路面设计、施工与养护的关键。

2)制定明确的车辆超载超限标准 ,加大对超载车辆的限制力
度 ,是遏制水泥混凝土路面破坏的有效措施之一。

3)加强水泥混凝土路面的养护管理 ,可延长其使用寿命 ,提高道路运营的经济效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