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报告
2017年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关问题调研报告

有限合伙型、公司型、契约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关问题调研报告有限合伙型、公司型、契约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相关问题调研报告目录前言 (4)表1:有限合伙型、契约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细节对比表 (5)一、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主要法律组织形式 (8)1.1 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8)1.2 公司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9)1.3 契约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9)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运作要点及示意图 (10)2.1 有限合伙型基金及运作要点 (10)2.2 公司型基金及运作特点 (10)2.3 契约性型基金及运作特点 (11)三、有限合伙、公司、契约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对比 (12)3.1 三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组织设立和法律地位对比 (12)3.2 三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收益分配与责任承担对比 (12)3.3 三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决策权对比 (14)3.4 三种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纳税成本对比 (14)四、不同类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税务探讨 (15)4.1 有限合伙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税务探讨 (15)4.2 公司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税务探讨 (17)4.3 契约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税务探讨 (18)4.4 不同类型私募基金的税务探讨结论 (18)五、有限合伙型基金的优势及公司制基金的劣势 (19)5.1 企业形式 (19)5.2 风险责任承担方式 (20)5.3 收益分配 (21)5.4 税收方面 (21)5.5 资金募集和退出的可操作性 (22)六、契约型基金的优点 (22)6.1 募集范围广泛 (23)6.2 专业化管理,低成本运作 (23)6.3 决策效率高 (23)6.4 免于双重征税 (23)6.5 退出机制灵活,流动性强 (23)6.6 资金安全性高 (24)七、不同类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在退出环节的说明 (24)7.1 公开上市(IPO) (25)7.2 并购(回购) (26)附表1:有限合伙型、公司型私募股权投基金主要区别表 (29)附表2:有限合伙制基金管理人(GP)层面的税务说明表 (30)附表3:有限合伙人(LP)层面的税务说明表 (30)前言私募股权投资,是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并且通过被投资企业的上市、并购或者管理层回购的方式等,出售所持股份获利。
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报告

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报告关键信息项:1、投资目标和范围投资行业领域投资阶段(早期、成长期等)投资规模2、投资策略筛选标准尽职调查流程投资组合构建3、风险评估与管理风险识别与分类风险控制措施风险预警机制4、收益分配机制分配比例分配时间节点5、退出策略退出方式(上市、并购等)预期退出时间6、费用与成本管理费业绩提成其他费用7、保密条款保密信息范围保密期限违约责任8、法律适用与争议解决适用法律争议解决方式11 引言本协议旨在对私募股权投资进行全面的研究和规范,为参与各方提供明确的指导和约束,以促进投资活动的顺利进行和实现预期的投资回报。
111 背景随着经济的发展和资本市场的不断完善,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在推动企业成长、促进产业升级等方面发挥着日益重要的作用。
然而,由于其复杂性和风险性,需要制定详细的协议来规范投资行为。
12 定义在本协议中,除非上下文另有明确说明,以下术语具有以下含义:“私募股权投资”指通过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
“投资目标企业”指接受私募股权投资的企业。
“投资者”指参与私募股权投资的个人或机构。
21 投资目标和范围211 投资行业领域本私募股权投资将主要聚焦于具体行业 1、具体行业 2和具体行业3等具有高增长潜力和创新能力的行业。
212 投资阶段重点关注处于成长期和扩张期的企业,同时也会适当考虑具有独特技术或商业模式的早期项目。
213 投资规模单个投资项目的投资金额原则上不低于最低金额万元,不超过最高金额万元。
基金的总投资规模预计为总规模万元。
31 投资策略311 筛选标准投资目标企业应具备以下特征:具有清晰的商业模式和可持续的盈利前景;核心团队具有丰富的行业经验和优秀的管理能力;拥有自主知识产权或核心技术优势;市场潜力大,竞争优势明显。
312 尽职调查流程在进行投资前,将对目标企业进行全面的尽职调查,包括但不限于财务状况、法律合规、市场竞争、技术研发等方面。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研究报告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研究报告
一、引言
二、定义
三、特点
1.募集方式灵活:私募股权投资基金采取邀请投资者参与的方式,不面向公众募集资金,使得募集过程更加灵活。
这种灵活性可以根据市场需求和投资策略进行调整。
2.投资策略多样: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可根据市场变化和投资者需求选择不同的投资策略,包括初创公司投资、收购兼并、成长期公司投资等。
这使得投资者可以根据自身风险偏好选择不同的基金。
3.投资期限长:私募股权投资基金的投资期限通常较长,一般在5至10年左右。
这是因为非上市公司需要时间来发展壮大,使得基金管理人可以在合适的时机退出投资。
四、运作方式
1.基金募集:基金管理人通过邀请投资者参与基金募集,设定投资者的认购金额和期限等相关事宜。
2.投资决策:基金管理人根据基金的投资策略和风险偏好,选择适合的投资项目,并进行风险评估和尽职调查。
3.投后管理:一旦投资完成,基金管理人将积极参与被投资公司的经营管理,并提供战略指导和行业资源等。
4.退出机制:基金管理人在适当的时机,根据市场情况选择退出投资,并将获得的资本收益返还给投资者。
五、市场发展
然而,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仍面临一些挑战,如信息不对称、监管
不完善等问题。
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的监管,完善市
场规则,提高投资者保护水平。
六、结论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工具,具有灵活性、多样性和
长期性等特点。
中国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场发展迅速,但仍需解决一些问题。
预计在监管的改善和市场环境的进一步完善下,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市
场将继续发展壮大。
2017年私募股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2017年私募股权行业市场分析报告目录第一节盘点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三十年 (5)一、萌芽:VC/PE拓荒(1985年—2004年) (6)二、曙光:股改全流通的“救赎”、新《合伙企业法》实施(2004年-2008年) 7三、崛起:创业板开通,全民PE时代开启(2009年-2011年) (7)四、成熟:政策红利频频,从火爆到理性(2012年至今) (7)第二节这是VC/PE的黄金时代 (9)一、我国VC/PE募投金额再创历史新高 (9)二、三维度判断行业进入长期快速成长期 (12)1、募资端:中国私人财富释放巨大市场价值 (12)2、投资端:政策红利+国企改革利于孵化优质投资项目 (16)3、退出端: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改革VC/PE业态 (17)三、政策支持,2017年发展更可期待 (17)1、IPO审批加速,VC/PE迎收获潮 (17)2、新三板流动性有望在2017年明显改善 (20)3、私募做市试点开启做市新动力 (22)4、新三板转板有望2017年落地,提升市场交易活跃性 (23)第三节我国VC/PE商业模式之四大典范 (25)一、天使/VC模式:梅花创投/张江高科/力合股份等 (25)二、Pre-IPO模式:盈科资本(目前无相应上市公司标的) (28)三、“PE+上市公司”模式:硅谷天堂(钱江水利参股公司) (30)四、全产业链模式:九鼎投资/鲁信创投 (34)五、小巨人模式:对外开放自身平台资源,激励作用明显 (36)第四节投资建议 (38)图表目录图表1:一家企业的生命周期抛物线 (5)图表2:广义私募股权基金运作模式 (5)图表3: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简易编年史 (6)图表4:2016年前11月我国VC/PE基金募集数和募资金额均创历史新高 (9)图表5:2016年前11月我国VC/PE市场投资热度继续高涨 (9)图表6:VC平均投资金额有所回落 (10)图表7:PE平均投资金额稳中有升 (10)图表8:股权转让和IPO是最重要退出方式 (11)图表9:我国城乡居民家庭可支配收入大幅增长 (12)图表10:我国城乡居民恩格尔系数明显下降 (13)图表11:我国高净值人群数量持续增长 (14)图表12:高净值人群持有可投资资产规模大幅增长 (14)图表13:中长期我国广谱利率水平大概率继续下台阶 (15)图表14:高净值人士对类“耶鲁模式“的资产配置兴趣更强 (15)图表15:我国已初步建立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 (17)图表16:近年来通过IPO退出的VC/PE账面金额 (18)图表17:近年来IPO发行规模与家数情况 (18)图表18:2016年8月以来IPO发行速度明显加快 (19)图表19:新三板挂牌家数激增 (20)图表20:新三板交易量大幅增加 (21)图表21:2011年我国VC/PE退出方式 (21)图表22:2016前11月我国VC/PE退出方式 (21)图表23:2016年前11月我国创投市场一级行业投资分布 (24)图表24:梅花天使创投投出的部分明星项目 (27)图表25:盈科资本部分明星项目 (29)图表26:盈科资本立项流程 (29)图表27:盈科资本与上市公司并购基金项目 (29)图表28:硅谷天堂三大商业模式 (30)图表29:硅谷天堂“PE+上市公司”部分案例 (31)图表30:硅谷天堂“PE+上市公司”模式三步走 (33)图表31:硅谷天堂“PE+上市公司”模式之三大特点 (33)图表32:“PE+上市公司”模式相关上市公司标的 (34)图表33:九鼎集团保险、金融服务、互联网+三大业务板块 (34)图表34:九鼎兼顾“并购型投资”和“成长型投资” (36)图表35:九鼎“小巨人模式”合作模式 (37)表格目录表格1:我国VC/PE行业30年大事记 (7)表格2:2016年前11月PE/VC支持上市中企账面投资回报 (19)表格3:新三板私募做市试点时间表 (22)表格4:新三板私募做市试点入围10家机构 (23)表格5:2014-2015中国天使投资机构10强 (26)表格6:梅花创投参与的部分投资案例 (26)表格7:天使/VC模式相关上市公司标的 (27)表格8:盈科资本部分IPO成功案例 (28)表格9:2011-2015中国PE机构前10强 (35)表格10:行业内独创的系统化/流程化/标准化模式 (35)表格11:全产业链模式相关上市公司标的 (37)第一节盘点中国私募股权投资三十年广义的私募股权投资(Private Equity,简称PE),涵盖企业发展各阶段的股权投资,包括从种子期的天使投资、初创发展期的创业投资、风险投资,扩展成熟期Pre-IPO 阶段的投资,到上市后的PIPE投资(private investment in public equity)、并购投资,以及房地产基金、夹层资本等。
2017年私募股权投后资本管理分析报告

2017年私募股权投后资本管理分析报告
2017年10月
目录
一、“管资本”方针:投资机构服务三大需求,后续融资、并购重组和挂牌上市 (4)
1、后续融资需求:为企业增资扩股提供资源支持 (4)
案例1:KKR三番注资,天瑞水泥开启产能扩张、全国布局新征程 (5)
案例2:巧妙利用政府资源,江苏高投帮助亚玛顿创业 (7)
案例3:江苏高投协助天瑞仪器申报科技项目 (8)
2、并购重组需求:协助企业实施产业链整合并购&设立并购基金方式对接标的与上市公司 (9)
案例1:中信产业基金作为协同投资方配合三一重工收购普茨迈斯特 (10)
案例2:硅谷天堂将奥地利柴油发动机厂注入到博盈投资 (12)
3、企业挂牌上市需求:投资机构为企业提供上市规划&上市辅导服务 (14)
案例1:纪源资本指导冠昊生物的上市路演 (14)
案例2:正达联合为荣科科技进行全程的上市辅导 (15)
案例3:中国风投服务于东江环保香港创业板上市、创业板转板及大陆A股市场IPO (16)
二、“管资本”策略:协助企业插上资本之翼,实现快速成长 (18)
投是发现价值,管是创造价值,退是实现价值,投后管理关乎风控。
投资机构都在强调风险控制,而投后管理做的好,能够帮助企业成长,进而创造价值,实际上就是对已投项目最好的风险控制手段。
在管理投资项目并为其提供增值服务方面,投资机构做得比较普遍的是资本运作。
本期围绕“管资本”的内容,通过剖析投资机构在企业后续融资、并购重组和挂牌上市三大方面的资本运作,以理论结合实际的方式,提出投资机构在投后管理上充分整合各方资源而“管资本”的3大方针,以期更好地为广大投资机构的投后资本运作实务提供部分指导建议。
2017年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分析报告

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分析报告(说明:此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使用)1、PE概述综述PE(Private Equity)作为一种可投资的资产类别,指通过私募筹款方式对非上市企业进行权益类投资,以提升所投企业的价值,并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收购等方式完成投资推出。
PE的运作机理是通过参与所投资公司经营决策、提升和创造价值,从而获取收益。
PE最早出现于上世纪中页的美国,而真正现代意义上的PE出现可能还要追溯到更晚的80年代,因此PE即使在海外也是一个相对崭新的行业。
1946年二战结束后的产业调整以及由科技高速发展所带动的行业增长催生了最早期的PE投资,PE在那时被称为发展资本(development capital)。
在这段时期,PE的规模较小且各方面的架构和现代PE有着较大差异,且当时的PE参与者主要是那些富豪以及他们的家族。
历史上最早设立PE是由被称为“风投之父”的Georges Doriot成立的ARDC(America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Corporation)以及John Hay Whitney和他的合伙人Benno Schmidt 成立的J.H.Whitney & Company。
这两个公司前者已经于1971年Doriot退休时兼并给了其他公司,而后者至今仍然从事以杠杆收购(LBO)为主的PE业务。
真正传统意义上的PE出现于20世纪80年代,其表现出的最大特征是大量杠杆收购交易的出现,PE市场规模迅速扩张,直至80年代末高收益债券市场崩溃以及90年代初期的经济衰退。
到了90年代,经历了信贷危机、共同基金丑闻以及房地产市场崩溃等以系列金融危机后,PE投资开始进入找寻另类投资模式的机构投资者视线。
PE机构投资者的出现伴随着90年代后期欧美经济的飞速发展导致PE市场规模再次膨胀,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助长了后来的互联网泡沫。
进入本世纪,互联网泡沫破裂、低利率以及全球流动性泛滥导致逐利的投资者疯狂涌向PE类以CDOS这样的金融创新产物更直接导致了LBO市场的空前规模,全球PE行业在金融危机的2007年更是达到了历史的最高水平。
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报告

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报告一、引言私募股权投资作为一种重要的投资方式,在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它不仅为企业提供了资金支持,还在企业的战略规划、治理结构优化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本报告旨在对私募股权投资进行全面的研究和分析,以期为投资者和相关从业者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私募股权投资的定义与特点(一)定义私募股权投资是指通过非公开方式向特定投资者募集资金,对非上市企业进行的权益性投资,并在交易实施过程中附带考虑了将来的退出机制,即通过上市、并购或管理层回购等方式,出售持股获利。
(二)特点1、资金募集方式的非公开性私募股权投资的资金募集通常是通过私下渠道向特定的投资者进行,不像公募基金那样向公众广泛募集。
2、投资对象的特定性主要投资于未上市的企业,尤其是具有高增长潜力和创新能力的中小企业。
3、投资期限较长一般为 3 至 7 年甚至更长,需要投资者具备长期的资金规划和耐心。
4、参与企业管理私募股权投资机构往往会积极参与被投资企业的管理和决策,为企业提供战略指导、资源整合等支持。
5、高风险与高回报并存由于投资对象多为初创或成长中的企业,面临的不确定性较大,但一旦成功,回报也相当可观。
三、私募股权投资的运作流程(一)项目寻找与筛选私募股权投资机构通过各种渠道,如行业研究、人脉关系、中介机构推荐等,寻找潜在的投资项目,并对其进行初步筛选。
(二)尽职调查对筛选出来的项目进行深入的尽职调查,包括财务状况、法律合规、市场前景、管理团队等方面,以评估项目的投资价值和风险。
(三)投资决策根据尽职调查的结果,投资决策委员会对项目进行评估和决策,决定是否进行投资以及投资的金额和方式。
(四)投资协议签订如果决定投资,双方将签订投资协议,明确投资金额、股权比例、权利义务、退出机制等关键条款。
(五)投后管理投资完成后,私募股权投资机构会对被投资企业进行持续的监控和管理,提供战略规划、财务管理、人力资源等方面的支持,帮助企业提升价值。
(六)退出在投资期限届满或达到预定的退出条件时,通过上市、并购、股权转让等方式实现退出,获取投资收益。
2017年私募股权投后业务管理分析报告

2017年私募股权投后业务管理分析报告2017年9月目录一、私募股权投后管理的“业务发展引导” (4)二、“管事”方针:投后管理业务发展引导落实分类操作介绍 (4)1、帮助改进公司内部业务流程、治理,提升盈利水平 (5)(1)案例:黑石收购Travelport——成本削减,实现业务扩张 (6)①削减成本 (7)②业务扩张 (7)2、对接产业链上下游资源,实现业务整合增长 (10)(1)案例:黑石收购希尔顿——转换经营战略,实现增值服务流程 (10)3、前瞻性的行业研究,帮助企业调整业务发展战略/商业模式 (13)(1)案例:高瓴资本投资蓝月亮——抓住消费升级趋势,抢占时代风口 (14)三、“管事”策略:投后管理业务发展引导策略总结 (18)1、帮助改进公司内部业务流程、治理,针对业务发展方向进行组织架构和销售模式整合,提升公司的盈利水平 (19)2、提供外部资源支持,整合延伸上下游产业链 (19)3、基于行业发展预测的前瞻性研究,为企业提供总体业务战略指导,是投后管理策略性引导方面能够实现的最大价值 (20)本报告旨在围绕三大核心任务中的“管事”一环,分析投后管理在企业在业务运营策略指导方面的突出作用。
策略调整和引导在投后管理中耗时最长,最有望带来长久性作用影响,同时也是最考验投后团队管理实力的一环。
投后管理不是简单的收集报表,任由受资企业自由发展,优秀的投后管理还是创造价值的重要环节。
投资机构不仅要在方向和目标上提供建议,还要时时关注受资企业的发展并提供资源为企业提供增值服务,并且要合理计划和判断如何退出、在何时退出。
总体而言在业务中,健全的投后管理能力包括:对行业深刻的洞察能力;对行业风险的预判能力;持续的公司运营能力;帮助企业提升价值的业务管理能力。
投后运营模式需要通过具体管理方式进行落地,要在投后管理的流程、风险管理、绩效体系和指标体系上进行重点建设,将投后管理嵌入到日常管理过程中。
文章将由浅至深,辅以实际案例参考,集中阐述投资者在企业业务运营策略导向上发挥的重要管理作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私募股权投资研究报告
(说明:此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使用)
目录
一、私募股权投资背景分析 (4)
二、私募股权投资概述 (6)
2.1 私募股权投资概念 (6)
2.2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分类 (7)
2.2.1 按投资项目公司发展阶段分类 (7)
2.2.2 按基金组织形式分类 (8)
三、商业模式分析 (9)
3.1 运营模式 (9)
3.2 盈利模式 (10)
四、波特五力模型分析 (12)
五、风险分析 (14)
六、结论 (14)
一、私募股权投资背景分析
私募股权投资基金是基金管理人发起的,通过私募的形式募集资金,并将资金投资于公司的股权后,通过公司股权增值后最终转让的方式,获得收益。
我国股权投资基金出现于改革开放后,在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前都处于不断探索的时期。
2006年之前我国股票市场并不完善,发起人股份不能流通,投资退出渠道严重受阻,因此制约了私募股权的发展。
在2006年股权分置改革之后,股票进入全流通时代。
2009年10月,我国创业板正式开板,大量高成长的中小企业可以在创业板上市,这进一步拓宽了私募股权投资的退出渠道。
在这两项政策的推动下,我国的私募股权投资行业发展开始进入高速发展时期。
2013年,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公司成立,并将新三板市场扩容至全国,新这一举措更加推动了我国私募股权投资行业的发展。
从我国近年来的私募股权基金募集情况来看,募集数量及金额的累计值都处于稳步上升的过程。
2010年至今,除了在2013年由于IPO暂停所引起的数量下降,新募集的基金的当期笔数处于上升通道中,今年上半年新募集的基金数量为395只,已达到去年全年募集数量的80.9%。
上半年募集金额为263.5亿美元,累计金额达到2157.77亿美元。
私募股权基金的投资累计数量及金额也在不断上升,2014年达到高峰,新增投资943笔,金额为537.57亿美元。
从基金退出情况看来,由于退出渠道的增加,如IPO重新开放、新三板扩容、以及并购重组与股权收购等方式的出现,基金退出数量急剧上升,2014年的退出笔数为386笔,同比上升69.3%;仅2015年上半年退出笔数为412笔,已超过
2014年全年退出量。
图1 2010-2015上半年私募股权基金募集情况
资料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图2 2010-2015年上半年私募股权基金投资情况
资料来源:清科研究中心
图3 2010-2015上半年私募股权基金退出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