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泥允许误差表

合集下载

水泥允许误差表

水泥允许误差表
相对 误差
绝对 误差
绝对 误差
1
时间
胶砂流动度
±5mm
生料细度
80um±%;200um±%
生料碳酸钙(氧
±%(±%)
化钙)
生料氧化铁
±%
注:其他化学分析允许误差按有关标准要求执行。
±18 J/g ±% ±% ±% ±% ±% ±%
±8min
±8mm / /

误差 类别
绝对 误差
相对 误差
绝对 误差
绝对 误差
相对 误差
绝对 误差
相对 误差


许 误 差
验 类
范别



围 目
水泥密度
表 1 试验允许误差表
同一试验室 不大于
±0.02 g/cm3
不同试验室 不大于
±0.02 g/cm3
水泥比表面积
±%
±%
水泥 45μm 筛 筛余
水泥 80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m 筛 筛余
标准稠度用水 量 凝结时间
抗折强度
筛余≤%的为±1% 筛余>%的为±2% 筛余≤%的为±% 筛余>%的为±%
±%
初凝:±15min 终凝:±30min
±%
筛余≤%的为±% 筛余>%的为±% 筛余≤%的为±% 筛余>%的为±%
±%
初凝:±20min 终凝:±45min
±%
抗压强度
±%
±%
水化热
±12 J/g
白度
±%
不溶物
±%
水泥烧失量
±%
水泥氯离子
±%
水泥三氧化硫
±%
水泥(熟料)氧
±%
化镁
油井水泥稠化
±5min

市政道路工程实测实量评分表(一)

市政道路工程实测实量评分表(一)
2
6
墙面垂直度
1.5%H
且≤30
20
2
7
平整度
料石
30
20
2
砖砌块
8
水平缝直线
20
2
9
墙面坡度
不陡于设计规定
20
1
5
20m
路宽
<9
1
9-15
2
>15
3
3
相邻板
之差
3
20m
路宽
<9
1
9-15
2
>15
3
4
宽度
-20
40m
1
5
中线高程
±20
20m
1
6
横坡
±10且
不大于
±0.3%
20m
路宽
<9
1
9-15
2
>15
3
7
纵缝直顺
10
100m长
1
8
横缝直顺
10
40m缝长
1
9
井与路面差
10
每座
1
市政道路工程实测实量评分表(二)
工程名称
施工负责人
认证项目
应检点
合格点
合格率
认证单位
认证项目
应检点
合格点
合格率
认证单位
管内底高程
填土压实度
胸腔
顶管中线位移
路槽0~800
排管中线位移
路槽800~1500
路槽>1500
序号
实测项目
允许偏差(mm)
实测频率
各实测点偏差值(mm)
应检点数
合格
点数
合格率%

混凝土水泥用量的规范标准

混凝土水泥用量的规范标准

混凝土水泥用量的规范标准混凝土是建筑领域中常用的一种材料,它由水泥、骨料、砂子和水混合而成,具有良好的耐久性和承载能力。

在混凝土的制作过程中,水泥的用量是非常关键的,因为它直接影响着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出发,详细介绍混凝土水泥用量的规范标准。

一、前言混凝土是一种常用的建筑材料,它的制作需要依据一定的比例和标准来完成。

在混凝土制作的过程中,水泥的用量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它直接关系到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因此,制定合适的水泥用量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二、规范标准1. 水泥用量的计算方法混凝土水泥用量的计算方法通常有两种,一种是按照体积计算,一种是按照重量计算。

其中,按照体积计算主要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来计算,而按照重量计算则需要根据水泥的密度和混凝土的配合比来计算。

2. 水泥用量的配比标准水泥用量的配比标准主要是指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与骨料、砂子等材料的配比标准。

根据不同的混凝土工程要求,其配比标准也会有所不同。

通常来说,混凝土中水泥的用量应该占到总重量的10%-15%左右。

3. 水泥用量的控制标准水泥用量的控制标准主要是指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对水泥用量进行控制的标准。

在混凝土制作过程中,应该根据混凝土的配合比和工程要求来控制水泥的用量,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

4. 水泥用量的误差控制标准在实际的混凝土制作中,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水泥用量可能会存在误差。

为了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应该制定相应的误差控制标准。

一般来说,水泥用量的误差应该控制在正负5%以内。

5. 水泥用量的检测方法水泥用量的检测方法主要是通过对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进行检测来确定水泥用量是否符合标准。

常用的检测方法包括压缩强度试验、抗拉强度试验、弯曲强度试验等。

三、结论综上所述,混凝土水泥用量的规范标准包括水泥用量的计算方法、水泥用量的配比标准、水泥用量的控制标准、水泥用量的误差控制标准以及水泥用量的检测方法。

制定合适的水泥用量标准可以保证混凝土的强度和质量,从而保证建筑的安全和稳定。

水泥及原料化学分析允许误差

水泥及原料化学分析允许误差

0.05
氯离子(代用法) 磷酸蒸馏—汞盐滴定法
≤0.10 >0.10
0.003 0.01
一氧化锰(代用法) 原子吸收光谱法
0.05
氟离子
离子选择电极法
0.05
游离氧化钙
甘油酒精法
≤2 >2
0.10 0.20
游离氧化钙
乙二醇法
≤2
0.10
>2
0.20
三氧化二铝(代用 法)
硫酸铜回滴定法
0.20
X射线荧光分析法测定结果的重复性限和再现性限
水泥及原料化学分析许差表(依据相关国家标准)
表一:水泥化学分析许差
成分
测定方法
含量范围% 重复性限%
不容物
盐酸—氢氧化钠处理
≤3 >3
0.10 0.15
烧失量
灼烧差减法
0.15
三氧化硫(基准法) 硫酸钡重量法
0.15
二氧化硅(基准法) 氯化铵重量法
0.15
三氧化二铁(基准 法)
EDTA直接滴定法
0.15
硫化物
碘量法
0.03
一氧化锰(基准法) 高碘酸钾氧化分光光度法
0.05
五氧化二磷
磷钼酸铵分光光度法
0.05
二氧化碳
碱石棉吸收重量法
≤5 >5
0.20 0.30
二氧化硅(代用法) 氟硅酸钾容量法
0.20
三氧化二铁(代用 法)
邻菲罗琳分光光度法
0.15
氧化钙(代用法) 氢氧化钠熔样—EDTA滴定法
0.25
SiO2
0.20
A12O3
0.20
Fe2O3
0.15
CaO
0.25

混凝土拌合物称量误差记录表

混凝土拌合物称量误差记录表
混凝土原材料称量偏差测试记录
施工单位 工程名称 施工部位 序 号 水泥 检测时间 标准(Kg) 实测(Kg) 误差(%) 标准(Kg) 实测(Kg) 误差(%) 标准(Kg) 实测(Kg) 误差(%) 标准(Kg) 实测(Kg) 误差(%) 掺和料1: 记录编号 配合比编号 检测日期 掺和料2: 细骨料
粗骨料2 实测(Kg) 误差(%) 标准(Kg)
粗骨料3 实测(Kg)
水 误差(%) 标准(Kg) 实测(Kg) 误差(%)
实测(Kg)
误差(%) 标准(Kg)
实测(Kg)
误差(%) 标准(Kg) 实测(Kg) 误差(%)
附注
附注
原材料称量偏差测试记录
测试人
测试人
粗骨料1 标准(Kg) 实测%) 标准(Kg) 误差(%) 标准(Kg)
粗骨料2 实测(Kg) 误差(%) 标准(Kg)
粗骨料3 实测(Kg)
水 误差(%) 标准(Kg) 实测(Kg) 误差(%)
实测(Kg)
误差(%) 标准(Kg)
实测(Kg)
误差(%) 标准(Kg) 实测(Kg) 误差(%)
序 号
水泥 检测时间 标准(Kg) 实测(Kg) 误差(%) 标准(Kg)
掺和料1 实测(Kg) 误差(%) 标准(Kg)
掺和料2 实测(Kg)
细骨料 误差(%) 标准(Kg) 实测(Kg) 误差(%)
粗骨料1 标准(Kg) 实测(Kg) 2 外加剂1 标准(Kg) 实测(Kg) 误差(%) 标准(Kg) 误差(%) 标准(Kg)

建筑(安装)工程允许误差值

建筑(安装)工程允许误差值

建筑(安装)工程常见允许误差值一、地基、基础1-24页二、主体25-46页三、钢结构47-64页四、地下防水65-77页五、地面、屋面78-100页六、装饰、门窗101-115页七、安装116-132页八、测量133页1地基、基础表1 灰土最大虚铺厚度九、表4.2.4灰土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十、 4.3.2 砂和砂石地基每层铺筑厚度及最优含水量可参考表2所示数值。

十二、表4.4.4 土工合成材料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十四、表4.6.4 强夯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十五、表3 常用浆液类型十六、表4.7.4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十七、表4.8.4 预压地基和塑料排水带质量检验标准十八、表4.9.4振冲地基质量检验标准十九、表4 1m桩长喷射桩水泥用量表二十、表4.10.4高压喷射注浆地基质量检验标准二十一、表4.11.5 水泥土搅拌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二十二、表4.12.4土和灰土挤桩地基质量检验标准二十三、表4.13.4 水泥粉煤灰碎石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标准二十四、表4.14.4 夯实水泥土桩复合地基质量检验标准说明:4.14.5 夯扩桩的施工工艺与夯实水泥土桩相似,质量标准参照夯实水泥地桩是合适的。

二十五、表4.15.4 砂桩地基的质量检验标准二十六、桩基础(单桩试验承载力必须大于设计承载力的2倍)二十七、 5.1.1 桩位的放样允许偏差如下:二十八、群桩 20mm;二十九、单排桩 10mm。

三十、表5.1.3 预制桩(钢桩)桩位的允许偏差(mm)三十一、表5.1.4 灌注桩的平面位置和垂直度的允许偏差三十二、表5.2.5 静力压桩质量检验标准三十三、表5.3.4 先张法预应力管桩质量检验标准三十四、表5.4.1 预制桩钢盘骨架质量检验标准(mm)三十五、表5.4.5 钢盘混凝土预制桩的质量检验标准三十六、表5.5.4-1 成品钢桩质量检验标准三十七、表5.5.4-2 钢桩施工质量检验标准三十八、表5.6.4-1 混凝土灌注桩钢筋笼质量检验标准(mm)三十九、表5.6.4-2 混凝土灌注桩质量检验标准说明:5.6.4 灌注桩的钢筋笼有时在现场加工,不是在工厂加工完后运到现场,为此,列出了钢筋笼的质量检验标准。

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要点

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要点

水泥砼路面施工技术要求及质量控制要点一、材料12泥。

3和试验。

(二)砂1、基本要求:采用质地坚硬、洁净、符合规定级配、细度模数在2.5以上的中粗砂。

2、技术要求:①、砂的含泥量不大于3%。

②、颗粒级配符合规范中的标准级配要求。

(三)碎石1、基本要求:碎石应质地坚硬、强度≥3级、压碎值<25%、最大粒23、(五)、填缝材料1、下部接缝板①、采用松木板(尺寸为350×18×2cm)②、板材应平直、整齐、少节③、板材必需经过热沥青(油-60加热溶化)浸涂作防腐处理,沥青厚度2-3mm,并在板面撒布适量石粉防粘。

2、上部填缝料采用沥青(六)钢筋二、开工前的准备工作123要保4(2)、设胀缝桩(3)、每100m设临时水准点5、施工现场(1)、运输道路应平正、坚实、有回车道。

(2)、搅拌站要有充足的水源、电源、有后备电源、搅拌机。

(3)、搅拌站的场地应平正、坚实,应有足够的堆料场地、水泥仓库。

(4)、各种专用工具应准备齐全,并运转良好。

6、其它准备工作7在用量动。

8的施工方案要求铺筑不小于40m2的砼路面试验路段。

②、铺筑试验路段的目的是证明按照规范、设计及指挥部的要求,进行正常施工的施工组织设计的可行性。

③、完工的试验路段,如不合格,施工单位应将其全部清除,并重新确定方案,进行第二次试验段施工。

三、施工机具四、砼路面施工1、混凝土拌和①、投入搅拌机的每种原材料的数量应按施工配合比和搅拌机的容量确定。

每种材料均应过称,并称量准确。

袋装水泥应抽查其重量是否准确。

不准采用人工手推车计量的配料方法。

②、开工搅拌第一拌混凝土混合料前应先用适量砼混合料或砂浆搅对组成材料的容许称量误差如下表:2、砼拌和物的运输①、运料车的贮料斗内壁应平整、光结、不漏浆,并应防止离析。

出②、在纵坡转折点处采用不超过2m的短模板,在弯道处要将模板弯成曲线状。

③、立模工作应在基层验收合格后,并对基层表层进行检测,在完全符合要求后进行。

水泥施工中的施工误差和检验规范解析

水泥施工中的施工误差和检验规范解析

水泥施工中的施工误差和检验规范解析水泥施工是建筑工程中常见的工艺之一,它对于建筑结构的牢固性和耐久性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水泥施工过程中,由于操作不规范、设备老化等原因,施工误差时有发生,这可能会对整体工程质量产生不良影响。

为了确保水泥施工质量达到预期效果,合理的检验规范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对水泥施工中的施工误差和检验规范进行解析。

一、水泥施工中常见的误差1. 比例误差:水泥施工中,控制好配比是确保混凝土强度和质量的重要一环。

比例误差指的是在配料过程中,水泥、骨料、砂浆等原材料的配比出现偏差。

比例误差可能导致水泥浆体强度不达标、工程产生开裂等问题。

2. 温度误差:水泥的水化过程会受到环境温度的影响,高温会使水泥水化速度过快,而低温则会导致水化反应减缓。

因此,在施工过程中,温度的控制至关重要。

若未能控制好温度,会造成水泥强度不稳定或者不达标。

3. 养护误差:水泥施工结束后,养护是确保水泥完全水化反应的重要手段。

但是,在实际工程中,养护工作往往受到时间限制或者操作不当的影响,导致养护效果不佳。

这会导致水泥干缩、开裂等问题,进而影响工程的结构安全。

二、水泥施工的检验规范为了解决施工误差带来的问题,保障水泥施工的质量,制定合理的检验规范是非常重要的。

下面我将介绍一些水泥施工的常见检验规范。

1. 配料比例检验:配料比例对于保证水泥强度和质量起到关键作用。

在施工过程中,需要按照相应的施工标准进行比例检验,确保配比的准确性。

一般情况下,可以通过取样进行实验,检测出水泥中各材料的比例是否符合施工标准要求。

2. 环境温度监测:在水泥施工过程中,环境温度的合理控制对于水化反应的正确进行至关重要。

因此,需要进行环境温度的实时监测,确保施工过程中的温度符合要求。

可以使用温度计等设备进行监测,及时调节施工环境,保证水泥施工的质量稳定。

3. 养护效果检验:水泥施工结束后的养护过程也需要进行检验。

通过观察水泥表面的湿度和质地,可以初步判断养护效果是否符合要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1试验允许误差表














同一试验室
不大于
不同试验室
不大于
误差类别
水泥密度
±0.02 g/cm3
±0.02 g/cm3
绝对误差
水泥比表面积
±3.0%
±5.0%
相对误差
水泥45μm筛筛余
筛余≤20.0%的为±1%
筛余>20.0%的为±2%
筛余≤20.0%的为±1.5%
筛余>20.0%的为±2.5%
绝对误差
水泥80μm筛筛余
筛余≤5.0%的为±0.5%
筛余>5.0%的为±1.0%
筛余≤5.0%的为±1.0%
筛余>5.0%的为±1.5%
绝对误差
标准稠度用水量
±3.0%
±5.0%
相对误差
凝结时间
初凝:±15min
终凝:±30min
初凝:±20min
终凝:±45min
绝对误差
抗折强度
±7.0%
±9.0%
相对误差
抗压强度
±5.0%
±7.0%
相对误差
水化热
±12 J/g
±18 J/g
绝对误差
白度
±0.5%
±1.5%
不溶物
±0.10%
±0.10%
水泥烧失量
±0.15%
±0.30%
水泥氯离子
±0.003%
±0.005%料)氧化镁
±0.20%
±0.30%
油井水泥稠化时间
±5min
±8min
胶砂流动度
±5mm
±8mm
生料细度
80um±1.0%;200um±0.5%

生料碳酸钙(氧化钙)
±3.0%(±0.25%)

绝对误差
生料氧化铁
±0.15%

注:其他化学分析允许误差按有关标准要求执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