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述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

评述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
评述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

评述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

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随着意大利经济的发展而形成于13世纪晚期。使历史学在文艺复兴之后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称为人文主义史学。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分为修辞学派、博学派(批判学派)、政治学派。

修辞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列奥纳多?布鲁尼,著有8卷的《佛罗伦萨人民史》。列奥纳多?布鲁尼有古典主义倾向,在古典方式的基础上, 博采古代史家的不同手法, 整合出一种新的叙事模式, 将个人的观念注入其中, 通过叙事的演进逐渐渗透他的历史思想, 在历史写作中坚持创新的原则, 使从本地历史学家的群体中脱颖而出, 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历史学开辟了一条新路。

列奥纳多?布鲁尼运用正误参照, 详略互补的撰史方法,他认为历史是用实例教育的哲学。表现为历史应当有训诫作用、垂训功能, 历史能够使人明世达理, 变得精明。为此, 他有这么一句经典名言: “如果我们认为老年人丰富的生活经历更聪明的话, 仔细地阅读明智的历史, 就能给予我们更多的东西。”历史的目的于“通过筛选若干世纪以来的成就和评议教我们智慧。”

因而他认为“最伟大的哲学家必须给最伟大的领导人指路”。认为历史应当写成这样: 未来的读者愿意读, 甚至愿意将其中隐含的和明示的历史教训应用于具体的立法法案中。他对历史学家提出历史写作的责任,“只有两种方式写作历史: 一是评论和叙述那个时代的事实, 二是发现新的原始资料, 再用某种自己适合的语言介绍其重要性”。实际上,历史写作的实用性目的势必将历史编纂导向实证史学和现实主义的轨迹。布鲁尼的这一见地, 成为1440年瓦拉著名的君士坦丁赠礼考证之前人文主义批评最卓越的功绩。

布鲁尼认为如果历史是有用的, 它首先应该是“真实的”,求证史实, 客观叙事是历史学家应当做的基本工作。盲从和人云亦云都会把历史导入不真实的误区。布鲁尼修史以事实为依据, 尊重历史, 不盲从古人, 即便是细枝末节亦不疏忽, 对各种史料认真鉴别、校勘、考订后再使用。善于用互证互补的方式修史,。

总之, 布鲁尼“审慎地组合各种权威典籍”, “以一种连贯的方式将历史情节紧密地粘合在一起, 这是他传记中最高明的章节”。他在撰写佛罗伦萨史时, 现实主义理念是很明显的, 除了从编年史、市档案中获取可靠的资料以外, 对其他资料来源, 例如国家文献等投以足够的重视, 同时, 亦很关注佛罗伦萨一些重要家族的私人书信文件集, 通过银行家帕拉?迪?洛弗里?斯特罗向这些家族寻求支持。这些珍贵资料的选用, 不仅是资料方面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对当世佛罗伦萨社会的认识和研究的理念, 构筑了他史学的现实主义基础人本意识和史学观念。

布鲁尼的局限性在于:历史学家的个性化是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解放、个性自由发展的结果, 也是当时历史学的特点。个人意识的强化, 在历史编纂的目的、结构、内容、风格、方式等诸多方面虽然有利于摆脱旧史学的窠臼, 开一代新风, 但也容易导致历史学家的偏见, 甚至刚愎自用, 这也是作为第一位人文主义历史学家布鲁尼的缺失。对某些因缺乏资料而难以稽考的问题, 布鲁尼的论证和阐释带有感情倾向下的主观臆断, 结论自然有失客观和公允。这种在感情权重下作出的主观选择, 缺乏史实根基。

另外, 布鲁尼不注重考察社会的经济变化,认为经济纯属个人努力的范畴, 与政治缺乏必然联系, 一些重大的经济事件亦不足以影响政治的走向。他以“14世纪40年代的银行业破产并没有在政治制度上引起任何明显的变化”来说明社会的政治、经济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布鲁尼认识上的偏颇, 将政治、经济分裂开来, 注重政治制度和政治事件的考察, 使得他的历史著作无论观念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存在很大的缺陷, 很多由社会经济变动导发的政治现象和文化现亦无法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

当然,布鲁尼的这一偏颇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他曾做过四任教皇的秘书, 10年的教生涯使他特别关注政治事务,而疏于对其他问题的思考。还有, 古典政治叙事史的传统对布鲁尼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布鲁尼使后的历史学家更加关注政治活动、阶级、阶层、社团、政体、制度、政策和国家行为, 并从政治观点和政治活动出发研究历史, 形成16世纪初期历史学的一支新派别———政治学派。

政治学派的代表人物时,马基雅维里著有《君主论》和《佛罗伦萨史》。马基雅维里认为政治斗争是历史发展的主要规律。而政治斗争的发展和政治制度的变化是循环往复的,历经君主制—贵族制—贵族与资产阶级混合制—君主制的循环。我认为这一观点是不符合历史发展规律的,历史应该是不断向前发展的,是一个不断完善社会经济、政治、文化等各方面制度的过程,虽然这个过程并不一定十分顺利,期间会有不少曲折倒退的过程,但前途是光明的。整体上来说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

同时马基雅维里的思想也具有政治派的局限性即研究历史的目的在于传播自己的政治思想。因此在编写著作时难免会犯这样的错误:现有研究结论,再找材料来证明论据,对材料的运用就会有轻信和片面的现象。我认为这是一种本末倒置的行为。因而他得出的史学结论的可信度有待商榷。例如他全盘否定基督教,认为基督教的传播是罗马帝国灭亡的主要原因。而这一说法的依据在于基督教的一神论与罗马的传统多神教相冲突,导致了罗马内部的分裂;瓦解了罗马的传统精神,使罗马的公民意识瓦解,最终使罗马军队的战斗力下降。我认为基督教在传播教会文化和数学物理等实用科学的技术方面还是具有进步意义的。促进了罗马经济科学等方面的发展。

但是政治学派也具有其优点:政治学派注重对意大利整个民族和国家的历史的研究,开始研究事物发展的普遍性。而且研究是注重实用,不同于修辞学派注重个人情感的表达,注重与辞藻的华美。

博学派又称批判学派,该学派最大的特点在于注重分析和鉴别历史资料。这相对于政治学派而言,这是一个巨大的进步。代表人物弗拉维奥·比昂多,著有“三罗马”而《罗马帝国衰弱以后的历史》是一部精心收集并经过仔细鉴别的史料集。而他本人在史料鉴别上也有巨大的成就:他提出了“阐述具体问题时必须以2条以上的史料为佐证”的著名原则,这一原则,在人们考证和采用史料时仍被广泛运用。他还认为考古学对于历史研究具有重要意义。从而丰富了近代史学的材料运用的范围,促进了近代史学的发展。

总而言之,人文主义史学学者反对中世纪以来的神意史观,他们主张以人为中心来阐述历史的发展;因而不认同在当时流传较广的帝国迁移论,罗马不灭论,他们认为历史的发展是具有阶段性的。我认为从历史观念来讲,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抛弃了基督教史学的神学史观。人文主义史学家不再用上帝的意志解释历史,重新又把"人"放到了历史发展的中心,力图通过研究人的活动来寻找人类历史发展的因果关系。同时,他们反对把《圣经》中的传说当作历史,反对把犹太史和教会史看成是世界历史的中心。因此,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是具有进步性的,它比基督教史学更接近于现代史学,更加科学,更加理性,摆脱了宗教的影子。

另外,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重视历史档案的运用这一做法,也是值得推崇的。他们把古代希腊?罗马的史学家奉为楷模,到处搜集并整理、注释、出版波里比乌斯、普鲁塔克、李维、塔西佗等人的遗稿及其著作的手抄本。为当代史学家研究古希腊罗马的历史保存了大量的珍贵的史料。但同时他们企图从古典文化中找到可以对抗基督教神学和基督教史学的思想武器,为自己主张社会变革服务。人文主义史学中的这种自觉的历史反省精神,是专注当代史的古代希腊?罗马史学中所不具备的,也是与中世纪史学中那种追求虚妄的人类古代历史起源的宗教性布道行为格格不入的。人文主义史学中所出现的古代史研究是建立在考古学的兴起、以及可信的学术基础之上的,因而诞生了真正意义上的古史研究著作,比昂多的《罗马衰亡以来的千年史》就是其中的杰出代表。

更进一步来说,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通过对这一系列著作的整理和出版发展出了新的历史

研究方法。是西方近代史学的开端,为西方史学的发展开拓了一个新天地。疑古精神的发展与文献校勘学的兴起就是最好的证明。意大利考古学是在14世纪以来人们崇尚古典文化的基础上,在不断认识到古代铭文、古代钱币等古物所拥有的史料价值的过程中发展起来的。在这样的学术氛围中,使得人文主义史学家有条件在注重当代史研究的同时,也注重研究以往的历史。在考古学兴起的同时,在基本相同的背景条件下,随着人们怀疑精神的日益增强,文献校勘学也随之兴起。人文主义史学家之所以要这样做,最初只是为了整理、刊布古典文化名著和揭露基督教会对历史的伪造,后来则发展成为一种潮流和一门学问。它与考古学一起,成为当时学术界进行史料批判的2种主要形式,并为日后欧洲历史辅助学科的建立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意大利文献校勘学的兴起是与洛伦佐?瓦拉对所谓《君士坦丁的赠礼》这一历史文件的辨伪紧密地联系在一起的。

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奉古希腊罗马史学为楷模的另一巨大成果是:人文主义史学家在撰写史著的方法方面,也恢复了古代希腊?罗马史学中盛行的叙述体,抛弃了单纯罗列史实的、简单的编年体;与此同时,他们还极为推崇历史传记体,这种历史编纂体裁的盛行,是当时社会重视"人"的社会地位这一时代精神的具体反映。

社会与历史学院

历史(1)班

戴双双

2009041107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 科学主义(scientism) 《韦伯斯特国际新英语词典》中对“科学主义”解释为:“一种主张科学的方法应该推广应用到包括哲学、社会科学和人文学科在内的所有领域的观点,是一种坚信只有这些方法才能有效地用来获取知识的信念。”1在哲学上,科学主义是指由于科学的过分膨胀而导致的对科学的工具价值和科学原则的无限扩张,以至视科学为万能。“作为意识形态的科学主义是一种将科学当作信仰的立场,它将科学的有限原则推广为普遍有效,认为它能解决一切领域的一切问题;同时,科学主义作为信仰,它又被预设为普遍真理,是不容出错的永恒的理论”。2 在古代和中世纪,人文和科学本来就是并蒂莲,在文艺复兴时期昌盛的人文主义反对蒙昧主义,崇尚理性和智慧,主张探索自然、研究科学、追求知识,从而成为近代科学的助产士;而科学的问世和蓬勃发展也为人文主义提供了强大的精神支持和物质资源。18世纪以来,经典科学的羽翼日益丰满,科学主义随之相伴而生。科学主义固然有助于提高科学的威望,促进科学的建制化,但是它的过分张扬和强势“中轴”地位,客观上对人文主义构成某种挤压。加之人文主义既未摆脱先天的贵族式的夜郎自大,又盲目沉溺于对科学的无知,从而导致两种文化分道扬镳,造成人类文化发展的失衡。作为近代唯物主义和实验科学的鼻祖,培根指出“为要钻入自然的内部和深处,必须使概念和原理都是通过一条更为确实和更有保障的道路从事物引申而得;必须替智力的动作引进一个更好和更准确的方法”3。培根不仅引入归纳和实验方法,而且引入而对自然、剖析自然的世界观,打开人类分解自然的窗口。尽管在西方文化传统尤其是基督教传统中,人类不同于自然、高于自然早已成为固见,但正是培根指出了从现实上提高人类力量的方法,自然在人而前彻底成为“对象”,失去了与人的情感依赖关系。认为自然可以与人类彻底剥离,完全成为工具和对象,这是近代实验科学得以发展的哲学根据。 随着近代科学的确立和近代科学以及在某种程度上基于近代科学而发展起来的技术应用和工业化所取得的巨大成就,一种以对于科学及其方法的确信,对科学的文化及其传统的热情为基础的意识形态逐渐形成,这就是被称之为科学主义的思潮。当然,对于何为科学主义,也许在不同的语境下当今人们还有争论,但如果不过分顾及当下对科学主义的精确定义问题及其相关争议,而是从长时段的历史角度来看,作为一种思潮的科学主义在历史上的存在和影响却是无可质疑的。 1Webster’s third New International Dictionary 1976 2胡中锋:试论心理学的整合——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整合的启示.华南师大学报(社科版),1998(5):59 3培根:《新工具》,许宝、马葵译,商务印书馆1984年版,第12页。

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

论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兴起 摘要: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是西方文化特别是西方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最早在古希腊哲人的教育思想中已有体现,正式的兴起则为文艺复兴时期,之后不断演进发展,在不同的社会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本文从其在文艺复兴运动时期的兴起为着眼点,着重探讨其兴起的社会背景,主要内容以及基本特征,并试图从文化的角度对其原因进行分析。 关键词:文艺复兴,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作为西方一种具有时代性和传承性的重要教育思想,与西方人文主义思想有着密切的联系。它作为文化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有着自身形成和演变的历史进程,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在不同社会历史条件下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最初兴起于14-16世纪的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基于文艺复兴时代的人文主义思潮的影响,它也强烈地反映了文艺复兴的时代精神,构成了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中文化思想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在复活和借用希腊、罗马古代文化的基础上,在反对封建专制统治和以基督教神学为中心的封建主义文化的过程中,高举人文主义的大旗,在文学、艺术、哲学、科学、宗教等方面都取得了许多创新性的新思想和新文化,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其中人文主义思想家和教育家在人文主义精神的指引和激励下,吸取了古代希腊、罗马文化教育思想中的人文主义因素,对中世纪的教育传统提出了尖锐的批评,并在探求教育革新的实践中,提出了各种具有时代特色的教育主张,形成和发展了一种不同于中世纪教育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理论。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文艺复兴时期涌现的各种新观点和新思想,是得益于教育才逐渐得到传播和实现的。正如有的西方学者所说,文艺复兴“这个词在习惯上首先是指文化方面的情况,如果愿意,还可以加上对人的教育和教育方式(方法)”。① 1.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的社会背景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于文艺复兴时期,其兴起的社会背景必然与当时的社会经济、文化、政治等各方面有密切的联系,因而具有一定的复杂性。 1.1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兴起的经济前提。 诚如马克思在《资本论》中所说,在欧洲,“在意大利,资本主义生产发展得最早,农奴关系也瓦解得最早”②。十字军东侵之后,意大利城市排挤了拜占庭和阿拉伯商人的竞争,控制了东方和西欧的中介贸易。城市商人积累大量货币资金,投入到手工业、商业和银钱业中去。手工业生产发达,分工日益精细,行会数目随之增加。大约从14世纪初叶起,就有商人直接组织生产,形成了资本主义的手工工场。因此,到14世纪,在意大利某些城市中形成了最早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15世纪以后,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资本主义因素在法国、西班牙、英国、尼德兰等封建国家内部也迅速地发生发展起来,都先后产生了以剥削雇佣劳动为基础的工厂手工业和从事中间剥削的商业、银行业等,有力地促进了生产的发展和原始资本的积累。 而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萌芽和发展,又逐渐打破了封建的自然经济,使生产和经济领域日益呈现社会性、开放性、竞争性和创新性的特点。社会生产力迅速提高,城市得到蓬勃发展。佛罗伦萨、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富裕得足以使人轻视物质而崇尚精神享受。财富 ①丹尼斯·哈伊著,李玉成译:《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三联书店1988年版,第4页。 ②转引自张瑞璠王承绪主编,《中外教育比较史纲》(古代卷),山东教育出版社,1997年版,第565页。

《外国文学史》 练习题(一)参考答案解析

《外国文学史》练习题(一)参考答案 一、分析论述题 1.比较分析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西班牙、法国和英国文学发展的异同。 意大利: 是文艺复兴运动的发源地,因而人文主义文学的新文学出现也最早。彼特拉克是人文主义的先驱,被誉为“人文主义之父”。他用意大利语写成的抒情诗集是《歌集》,主要歌咏对劳拉的爱情,表现了以现世幸福为中心的爱情观。《歌集》的形式,以十四行诗为主,为后来欧洲抒情诗开辟一条新的道路。 薄迦丘的杰作是《十日谈》。该作勇敢地向教会的禁欲主义提出挑战。作品反映意大利社会的现实,多以爱情为主题,大胆揭露天主教僧侣和封建贵族的生活腐朽、道德败坏;赞美商人、手工业者的聪明、勇敢、热爱现世生活,反对禁欲主义。 15世纪以后,意大利的人文主义文学曾一度繁荣,但总的成就不如早期。 法国: 法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开始于15世纪末,16世纪取得了很高的成就。法国人文主义文学的显著特点是自始至终存在着贵族和平民两种倾向。 以龙沙等七人组成的“七星诗社”具有浓重的贵族倾向。他们肯定生活,歌颂自然与爱情,反对禁欲主义,注重民族语言的统一和民族诗歌的建立,但轻视民间语言和民间文学,艺术上追求典雅的风格。 拉伯雷是法国人文主义文学平民倾向的杰出代表 西班牙: 西班牙从15世纪末走向统一,但强盛时期非常短暂,16世纪中叶以后便开始衰落。因此,资本主义关系没有得到充分发展,人文主义文学出现较晚。此前西班牙文坛的流浪汉小说和骑士文学畸形繁荣,直到16世纪、17世纪间,人文主义文学才带来了西班牙文学的“黄金时代”。西班牙人文主义文学的杰出作家是塞万提斯。 这一时期的戏剧得到了繁荣。维加是西班牙戏剧的奠基者,被誉为“西班牙戏剧之父”。代表作为《羊泉村》,描绘了1476年羊泉村人民反抗领主压迫的史实。 英国: 英国的人文主义文学在14世纪就已经出现。最早的作家是乔叟。在意大利人文主义文学影响下,他的诗作显示出反封建、反教会、追求个性自由的倾向。代表作是《坎特伯雷故事集》受薄迦丘《十日谈》影响,较全面地反映了14世纪英国的社会生活,揭露了封建阶级尤其是教会的腐败无耻,肯定了对世俗爱情的追求。 15世纪末,一批新的人文主义学者登上文坛。托马斯·莫尔是其中最重要的代表。他的主要著作《乌托邦》是一部对话体幻想小说,成为欧洲空想社会主义的最初重要著作之一。 16世纪,英国文艺复兴运动达到高潮,人文主义文学空前发达。此时文学成就最大的是戏剧。在莎士比亚之前,出现了一批所谓“大学才子”的剧作家。“大学才子”剧作家是16世纪后期在英国出现的一批人文主义剧作家,他们大都受过大学教育,具有人文主义思想,学识渊博,在戏剧创作上颇有创新。代表人物有李利、马洛等,他们为莎士比亚戏剧的出现准备了条件。马洛在“大学才子”中年龄最小贡献最大,是莎士比亚的先

东师《西方史学史》期末考核离线作业

离线考核 《西方史学史》 满分100分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10分,共50分。) 1. 希腊神话:是以众神居住的奥林帕斯山为中心,通过诸如:开天辟地、诸神产生、神的谱系、天神的改朝换代、人类的起源等众多的故事来解释自然和社会的原始神话以及人类征服自然的英雄传说。我们可以从中了解到人类原始社会的发展过程,探查出古代希腊人出于萌芽状态的历史意识。 2.《上帝之城》:中世纪基督教史学家奥古斯丁的代表作,集中反映了基督教历史哲学的思想。该书是为反驳异教徒的攻讦而创作的,但同时也可以看成是体系庞杂、内容丰富的基督教历史哲学论纲。《上帝之城》在内容上分两部分。前10卷反驳异教徒的观点,后12卷确立作者的观点。其主旨是:人类的历史,就是上帝之城和人间之城不断斗争,并最终由上帝之城取得全面胜利的过程。这样,奧古斯丁就以自己的神学观念构筑起了自己的历史认识框架。在他看来,历史是有始有终的,历史始于创世纪,终于末日审判,这样就为历史设定了一个时间维度。在这期间,历史是充满了矛盾斗争的,历史是不断发展的,最终必将迎来一片光明。这种历史观念有别于古希腊时期盛行一时的历史倒退论,其中所包含的历史发展、进步因素,对后来的启蒙运动时期的历史进步观念的形成具有理论启发作用。 3. 人文主义:文艺复兴时期新兴资产阶级的指导思想,它的涵义相当广泛,主要指一种信念,即相信“人”是世界的主人和社会财富的创造者,相信“人”的智慧和力量,要求-切以“人”为本,发展“人”的事业。其主要内容有:主张以“人”为中心,反对基督教以“神”为中心的世界观;提倡“人性”,反对“神性”,批判禁欲主义的宗教观;提倡“人权”,反对“神权”,批判封建特权,提出自由平等的要求;提倡理性和科学,反对蒙味主义和神秘主义,猛烈抨击教会推行的愚民政策及其对文化的摧残;在政治.上反对封建割据,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西方史学史期末简答题

1.古代希腊史学产生的原因: 2.希罗多德贡献(史学思想) 3.俢昔底德史学思想: 4.比较希罗多德和俢昔底德治史观: 5.比较希罗多德与司马迁的相似之处:6.波里比阿史学成就: 7.西方古典史学的传统 8.中世纪史学的历史地位 9.浪漫主义史学思想 10.理性主义史学(18世纪):特点:11.客观主义史学: 12.伏尔泰的史学思想 13.历史哲学: 14.百科全书派史学贡献: 15.罗马史学的共性: 16.评述塔西佗的史学成就: 17.评述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 18.19世纪为什么被称为“历史学的世纪”19.康德是怎样论述历史发展的,试以康德《世界公民视之下的普遍历史观念》译文为例加以说明。如何评价: 20.浅析孟德斯鸠的“地理环境决定论”

21.20世纪妇女史的研究重点有哪些?22.为何称希罗多德是“史学之父”?23.普罗科匹厄斯有什么作品传世? 24.李维对史学研究的贡献体现在何处?25.7.P55塔西陀为何被称为是“暴露史学大师”? 26.. 查士丁尼有什么代表作? 27.扼要介绍康尼娜及其作品。 28.为什么说“历史是过去与现在的对话”?29.19世纪与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分别是什么? 30.20世纪西方史学的特征: 31.西方现当代史学的共同趋势与特征:32.谈谈你对“历史是时代火车头”的理解。33.当今西方社会为何将历史学称为是“受人追捧的园艺学(公共史学)”? 34.评特纳。 35.P110评马基雅维里对欧洲近代史学的贡献。 36.为什么说卡尔《历史是什么?》一书问世,成为历史学著述演变的分水岭? 37..请你介绍一下西方文艺复兴时期史学的

尔雅通识课意大利文化

中世纪(一)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于向东哥特王国发动了持续多少年的战争?()?A、16 ?B、17 ?C、18 ?D、19 我的答案:C 得分:20.0分 2 下面哪一位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达芬奇 我的答案:B 得分:20.0分 3 下面关于意大利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资产阶级诞生的地方 ?B、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C、位于欧洲南部 ?D、由西西里岛和阿拉伯半岛组成 我的答案:D 得分:20.0分 4 欧洲的古典文化指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

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5 阿基米德是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奠基人。()我的答案:×得分:20.0分 中世纪(二)已完成成绩:100.0分1 墨洛温王朝建立于下面哪一年?() ?A、公元479年 ?B、公元480年 ?C、公元481年 ?D、公元482年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2 君士坦丁堡指的是现在的哪一个地方?()?A、威尼斯 ?B、土耳其 ?C、伦敦 ?D、巴黎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3 “丕平献土”事件奠定了教皇辖地的疆域。()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4

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始终起着维系欧洲文明的作用。() 我的答案:×得分:25.0分 中世纪(三)已完成成绩:100.0分 1 奥托一世于下面哪一年被加冕为“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A、公元960年 ?B、公元962年 ?C、公元964年 ?D、公元966年 我的答案:B 得分:25.0分 2 下面哪一类人是斯堪的纳维亚和日德兰半岛上的居民?()?A、盎格鲁人 ?B、撒克逊人 ?C、日耳曼人 ?D、土耳其人 我的答案:C 得分:25.0分 3 下面哪一个是“公爵”的意思?() ?A、首领 ?B、伙伴 ?C、敌人 ?D、皇帝

西方史学史终极答案

1、吉本——(1737—1794年) 是十八世纪英国最有影响的历史学家,启蒙时代 西方史家的杰出代表。传世名著《罗马帝国衰亡史》,代表了十八世纪西方历史 学的最高成就,上自古罗马帝国的全盛时代──安敦尼王朝奠基,下迄欧洲文艺 复兴运动的发轫,共6卷71章,约300万字,可谓体大思精、卷帙浩繁。尽管 吉本仍然恪守着政治·军事史的旧传统,但把古代与近代的历史当作一个有机的 发展过程连接起来,还具有很高的文学价值,对后世影响极大。 2、兰克学派:19世纪中期由德国史学家兰克倡导的一种史学模式和流派。兰克在柏林开创了历史研讨班的授课方式,带出大批优秀学生,并与学生一起,形成德国史学中的兰克学派(即通常认为的客观主义史学派)他们标榜历史研究的客观性,强调对史料的批判和鉴别,反对任何哲学和历史理论的指导,力求在可靠的史料的基础上“如实直书”。要求史家保持“中立”、“客观”。通过客观地描绘、叙述事件。这一学派的影响之深、范围之广,在西方史学史上是罕见的。 3、修昔底德——(约前460—前396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出身于雅典一个 显贵之家。所著《伯罗奔尼撒战争史》为西方传统史学确立了一种范型,即西方 政治军事史传统。他高度发展了古代希腊史学的人本观念,坚持更严格的史料批 判原则和重视历史垂训功用,成为西方史家长期效法与尊奉的史学传统,对后世 影响深远。 、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 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 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 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 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4、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 要组成部分。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和认识、改造社会的一般方法论。亦称唯物史观。“历史唯 物主义”这个名词来表述这一科学的社会历史观:“认为一切重要历史事件的终极原因和伟大 动力是社会的经济发展,是生产方式和交换方式的改变,是由此产生的社会之划分为不同的 阶级,是这些阶级彼此之间的斗争。” 5、《历史哲学》——黑格尔史学名著,是一部有着最深刻影响的著作。黑格尔 始终将思想与历史视为同一个过程,他自己的哲学就是历史的产物,必须历史地 理解。他以一种哲学思辨的眼光考察世界历史,寻求一种有关世界历史合乎理性 的解释,从世界历史的个体现象中寻找到普遍的、内在的精神发展道路。 6、人文主义史学: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用人文主义观点研究历史的资产阶级的史学。反对基督教的神学观点,否定以教会史为中心的编史体系,以希腊、罗马时 代的史学传统为楷模,把历史作为新兴资产阶级的斗争武器。代表人物有布鲁昂、比昂多、马基雅弗利等。其主要特征有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抛弃了基督教 史学的神学史观;强调历史研究与现实政治相结合;随着考古学的兴起而出现了 真正的古代史研究;疑古精神的发展与文献校勘学的兴起;历史传记体空前盛行。人文主义历史学冲破了基督教神学的束缚,抛弃了基督教史学的神学史观。力图 用古代的文化传统来改变中世纪的文化传统。从形式上看,人文主义史学似乎

人文主义与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

春(1478年)桑德罗·波提切利

《东方三博士的膜拜》(1475年)桑德罗·波提切利 现在,我们开始讨论“意大利文艺复兴展——人的形象”这一话题。这一展览提供的作品主要描绘的是人,有些作品用间接的方法反映出人的生活方式,而绝大多数则是直接描绘人和他们的内心世界,其中很多是肖像作品。作品的门类包括绘画、雕塑和少量工艺品。作品创作的时代跨越六个世纪,包括文艺复兴的酝酿期(13—14世纪)、初期(15世纪)和盛期(16世纪上半期)。从16世纪下半期开始,文艺复兴作为思潮和运动逐渐落幕,在艺术上取而代之的是被称之为“风格主义”(Manerism,源于意文maniera)和“巴洛克”(Baroque)时期。进入18世纪,艺术风格又朝古典的方向演变。 意大利方面是按照“人”作为时代的“镜像”的主题来策划此次展览的,选择了包括文艺复兴在内的六个世纪的作品。鉴于其中的多数作品出自文艺复兴艺术家之手,经过我们反复研究,采用了“文艺复兴艺术——人的形象”这一展览名称。对此,我们在展览的布置和文字说明中,都有所交代。 人的形象之所以为文艺复兴艺术家们所特别重视,主要源于一种“人文主义”思潮。人文主义(l' Umanesimo)是文艺复兴社会、文化运动的中心思想,它和古代希腊时期的人本主义有渊源关系,也是后来推进资产阶级革命的“人道主义”思想的基础和核心。在欧洲中世纪后期,随着商业的发达和城市的兴起,新兴的资产阶级力求用世俗的教育摆脱教会的束缚,新类型的学校开始出现,学校中的教学科目除“神学”外,增加了研究自然和人的被称为“人文学科”的内容,如语言、文学、历史、哲学、自然科学和艺术等。“人文主义”一词由此产生。人文主义思潮随着经济的发展日趋活跃,许多杰出的人文主义学者不仅在文化领域内发挥重要作用,而且在政府内担负要职。佛罗伦萨是意大利人文主义的中心,杰出的代表人物,如但丁、彼得拉克和薄伽丘,都在这里进行了有声有色的活动。继佛罗伦萨之后,罗马、威尼斯也先后成为人文主义者的舞台,这三个城市成为意大利文艺复兴艺术的主要中心。这些城市的人文主义艺术活动有共同的特点,也各自有特色。例如佛罗伦萨的艺术在许多方面得到美第奇家族的支持,而在罗马,不少重要的建筑、雕塑与绘画活动则与教皇有密切的联系:威尼斯作为贸易和商业的中心,又作为水乡之都,富有感性的世俗文化比较活跃,绘画中更重视色彩、色调的表现。

西方史学史重点概念名词解释及简答论述

西方史学史复习资料 一、导论 (一)史学史概念 史学史以历史学自身作为研究对象,其主要人物是研究历史学科的发生与发展史,揭示它的演变规律,预测它未来的发展方向。历史学家对历史和历史学的认识和解释,应当成为史学史研究的主要内容。 (二)西方史学史概念范畴 西方史学史以总结与评价西方史学的发展进程为宗旨,研究西方史学发生和发展的历史,研究人民(主要是历代史学家)对历史发展的客观进程所做出的种种思考,从而在西方历史学发展的长河中,疏凿源流,抉隐钩沉,辩证因果,探求原委,以寻去西方史学自身发展的规律。范畴:1、历史哲学2、历史编纂学3、史料学4、史学方法论 (三)西方史学史发展的过程、重大转折 1、过程 (1)古典史学,即古希腊罗马史学。 从追溯神话史诗的前希罗多德时代至公元5世纪“古典世界”的终结,共计一千年,形成了诸多影响后世的史学优良传统。 (2)中世纪史学 公元5世纪至14世纪初的文艺复兴运动,基督教神学史观制约史学,史学发展相对迟缓。 (3)近代史学 14-19世纪,14世纪以来人文主义史学、理性主义史学、浪漫主义史学、客观主义史学、实证主义史学相继发展,19世纪进入兰克时代,史学发展成独立学科 (4)现代史学 进入20世纪后,新史学出现。 2、转折 (1)西方史学史的创立,发生在公元前5世纪时的古希腊时代。 希波战争刺激了希腊人对古老东方文化的巨大兴趣,希腊编年史由此进入“古典时代”,这也是古希腊人理性觉醒的时代,希罗多德、修昔底德成为代表,后来罗马人继承了古希腊人的史学遗产,古典史学的传统一直延续了一千年之久。 (2)公元5世纪前后,西方史学从古典史学的人本主义转向基督教的神学史观。 罗马帝国覆灭,西方式会奴隶制终结,封建制开始。基督教史学企图用基督教的神学史观改造古典史学的人本观念,圣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为代表。罗马时代古典文化为基督教僧侣垄断,史学发展速度缓慢,沦为神学附庸。

评述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

评述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 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随着意大利经济的发展而形成于13世纪晚期。使历史学在文艺复兴之后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称为人文主义史学。意大利人文主义史学分为修辞学派、博学派(批判学派)、政治学派。 修辞学派的代表人物为列奥纳多?布鲁尼,著有8卷的《佛罗伦萨人民史》。列奥纳多?布鲁尼有古典主义倾向,在古典方式的基础上, 博采古代史家的不同手法, 整合出一种新的叙事模式, 将个人的观念注入其中, 通过叙事的演进逐渐渗透他的历史思想, 在历史写作中坚持创新的原则, 使从本地历史学家的群体中脱颖而出, 为文艺复兴人文主义历史学开辟了一条新路。 列奥纳多?布鲁尼运用正误参照, 详略互补的撰史方法,他认为历史是用实例教育的哲学。表现为历史应当有训诫作用、垂训功能, 历史能够使人明世达理, 变得精明。为此, 他有这么一句经典名言: “如果我们认为老年人丰富的生活经历更聪明的话, 仔细地阅读明智的历史, 就能给予我们更多的东西。”历史的目的于“通过筛选若干世纪以来的成就和评议教我们智慧。” 因而他认为“最伟大的哲学家必须给最伟大的领导人指路”。认为历史应当写成这样: 未来的读者愿意读, 甚至愿意将其中隐含的和明示的历史教训应用于具体的立法法案中。他对历史学家提出历史写作的责任,“只有两种方式写作历史: 一是评论和叙述那个时代的事实, 二是发现新的原始资料, 再用某种自己适合的语言介绍其重要性”。实际上,历史写作的实用性目的势必将历史编纂导向实证史学和现实主义的轨迹。布鲁尼的这一见地, 成为1440年瓦拉著名的君士坦丁赠礼考证之前人文主义批评最卓越的功绩。 布鲁尼认为如果历史是有用的, 它首先应该是“真实的”,求证史实, 客观叙事是历史学家应当做的基本工作。盲从和人云亦云都会把历史导入不真实的误区。布鲁尼修史以事实为依据, 尊重历史, 不盲从古人, 即便是细枝末节亦不疏忽, 对各种史料认真鉴别、校勘、考订后再使用。善于用互证互补的方式修史,。 总之, 布鲁尼“审慎地组合各种权威典籍”, “以一种连贯的方式将历史情节紧密地粘合在一起, 这是他传记中最高明的章节”。他在撰写佛罗伦萨史时, 现实主义理念是很明显的, 除了从编年史、市档案中获取可靠的资料以外, 对其他资料来源, 例如国家文献等投以足够的重视, 同时, 亦很关注佛罗伦萨一些重要家族的私人书信文件集, 通过银行家帕拉?迪?洛弗里?斯特罗向这些家族寻求支持。这些珍贵资料的选用, 不仅是资料方面的突破, 更重要的是增强了他对当世佛罗伦萨社会的认识和研究的理念, 构筑了他史学的现实主义基础人本意识和史学观念。 布鲁尼的局限性在于:历史学家的个性化是文艺复兴时期人的解放、个性自由发展的结果, 也是当时历史学的特点。个人意识的强化, 在历史编纂的目的、结构、内容、风格、方式等诸多方面虽然有利于摆脱旧史学的窠臼, 开一代新风, 但也容易导致历史学家的偏见, 甚至刚愎自用, 这也是作为第一位人文主义历史学家布鲁尼的缺失。对某些因缺乏资料而难以稽考的问题, 布鲁尼的论证和阐释带有感情倾向下的主观臆断, 结论自然有失客观和公允。这种在感情权重下作出的主观选择, 缺乏史实根基。 另外, 布鲁尼不注重考察社会的经济变化,认为经济纯属个人努力的范畴, 与政治缺乏必然联系, 一些重大的经济事件亦不足以影响政治的走向。他以“14世纪40年代的银行业破产并没有在政治制度上引起任何明显的变化”来说明社会的政治、经济之间没有必然联系。布鲁尼认识上的偏颇, 将政治、经济分裂开来, 注重政治制度和政治事件的考察, 使得他的历史著作无论观念上还是在结构上都存在很大的缺陷, 很多由社会经济变动导发的政治现象和文化现亦无法得到合乎情理的解释。 当然,布鲁尼的这一偏颇与他的个人经历有关, 他曾做过四任教皇的秘书, 10年的教生涯使他特别关注政治事务,而疏于对其他问题的思考。还有, 古典政治叙事史的传统对布鲁尼的影响也是不能忽视的。

西方史学史期末复习资料

《历史》一书的评价 1、在西方史学史上开创了历史叙述体的先河; 2、具有不可估量的史料价值; 3、为后世树立了客观求实治史的榜样; 4、重视道德垂训,崇尚民主、歌颂正义,显示了历史学家的高度责任感、使命感; 5、浓厚的宿命论、天命观色彩; 6、疏于考证。 希罗多德的史学思想及其史学贡献。 史学思想:①对早期史学活动进行理性总结;②自觉运用历史批判方法集中研究特定的重大历史事件和重大历史人物;③希罗多德的历史观是天命观和人本观的混合体。 贡献:①首创以事件为中心的历史叙述体;②首创社会文化史的编史传统;③提出求真存疑的治史方法;④写史注重平等的民族观,论述了许多其他民族的历史; ⑤治史视野比较宽广。 《伯罗奔尼撒战争史》的特点 ①体例上:编年与叙事相结合。②方法上:受智者学派的影响,表现出严格的史料批判原则、理性分析精神和运用修辞手法。1/4的篇幅是演说辞。 修昔底德的史学思想及其贡献 史学史想:在对史学的思考上,1.历史学的功用,对于修昔底德而言,历史书写的目的并不仅仅是记录过去事件,更重要的是发现和阐明那些事件背后的一般性规律,以使历史能够成为现实生活的指导。2.客观主义,修昔底德重视第一手资料,注重证据的批评,实事求是,被奉为客观主义的鼻祖,尽管他的历史书写并不是像人们通常所认为的那样客观真实。在对历史的思考上,1.人本史观:修昔底德受到当时的智者学派的影响,基本上排除了天命观,肯定人是历史创造者的思想。在对人的理解上,他是用抽象的和永恒的“人性”来分析和理解历史发展。 2.对历史原因的探求,修昔底德对于战争不可避免的真正原因是雅典势力的增长和因而引起斯巴达的恐惧。 3.经济因素重要性,修昔底德已经认识到了经济在历史发展以及社会兴衰治乱中的作用。 史学贡献:希腊史学在修昔底德那里,形成了一个从神到人的过渡。开创政治史、军事史模式。1、可贵的古典人文主义精神,特重视人的地位,极少出现神鬼现象,他把人类历史从神人合一的状态中分离出来,这是史学发展的一个标志。2、富于理性的批判态度(科学的理性态度)特别乐于探究事物的原因结果,并尝试从经济角度解释历史运动。他是古代西方第一位把经济因素作为社会历史发展动因之一的历史家。 3、歌颂民主和法治精神,为西方政治道德传统观念的确立奠定了基础。 4、科学的史料处理原则,特别重视原始材料的搜集和二手材料的考订,为19世纪德国史学大师兰克所继承。修昔底德也被称为世界上第一位真正具有批判精神的历史学家。 5、重视历史的垂训功能。 6、严谨而富于激情的文笔,开创了西方政治军事史的历史叙述传统,夹杂演说词,具有丰富的史料价值和文学价值。 修昔底德与希罗多德的比较。 ①修昔底德在史学思想、史学方法及政治态度等方面,较之希罗多德要大大前进一步。希罗多德追求博大宏伟与无所不包,不免使此书杂有不少奇闻轶事;而修昔底德剔除了一切与记载战争无关的内容,并把荒诞的传闻之类的东西摒弃在历史之外,一扫过去那种虚构与现实,传闻与真实不分的情况,给后人留下一种信而有证的感觉,他的《伯罗奔尼撒战争》可以称之为信史。②希罗多德有

西方史学史复习知识点汇总

西方史学史复习知识点 筑波千鸟整理 前言:本复习知识点,根据《西方史学史》(张广智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2015年8月第3版),分类整理。 名词解释 希罗多德:(约前484—前425年)古代希腊历史学家,生于小亚细亚西海岸的一个富有的家庭。他西方史学的创立者,其传世之作《历史》西方史学第一部名副其实的历史著作,首先创立了西方历史编撰学上一种正宗的体裁,开始运用历史批评的方法撰述历史,并且重视历史垂训的功用,在西方史学史上产生了深远的影响,被后世誉为“史学之父”。 《高卢战记》:约著于公元前52年,共8卷,前7卷出于恺撒之手,最后一卷是他战友所续写的,本书采用第三人称的形式,力图保持客观冷静的叙述,从体裁上来看《高卢战记》是一本关于高卢地区战事的历史回忆录。它以对高卢和日耳曼各地区的人氏族社会逐渐解体到萌芽状态国家出现这段时间的政治、社会、风俗和宗教的记述,《高卢战记》成为我们研究原始社会和民族学的重要依据。 荷马史诗:荷马史诗包括《伊利亚特》和《奥德塞》两部分,各有24卷,均以特洛依战争为背景。《伊利亚特》写战争本身,描写阿喀琉斯的愤怒及战争最后51天内发生的事件;《奥德塞》写希腊英雄奥德修斯在战争结束后回返家乡的经历。荷马史诗的主题是歌颂希腊全民族的光荣史迹,赞美勇敢、正义、无私、勤劳等善良品德,讴歌克服一切困难的乐观主义精神,肯定人与生活的价值。荷马史诗充满了浓厚的宿命论思想,人与人之间的斗争成为神与神之间斗争的缩影。荷马史诗塑造了一系列的英雄人物,结构巧妙,布局完整,比

喻丰富。它不仅是欧洲文学史上最早的优秀作品,也是研究希腊早期社会的重要文献。《法兰克人史》:是六世纪法兰克国家历史的主要著作,作者格雷戈里是中世纪法国著名史学家。全书始自《圣经》所宣扬的“创世”,止于公元591 年,共10卷,详近而略古,内容十分丰富,有极高的史料价值,由于历史上关于法兰克早期历史记载甚少,此书也就显得弥足珍贵,格雷戈里被誉为“蛮族王国的希罗多德”。 心理史学:心理史学又称“心理历史学”,西方“新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心理史学是历史学与心理学的嫁接而产生的一门新学科,它借助与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来探索人类过去的种种行为,进而更全面与更深刻地阐明人类历史发展的客观过程。它于20世纪前期由奥地利精神分析学大师弗洛伊德所开创。 哥丁根学派:形成于十八世纪六十年代,第一个具有近代意义的历史学派。主要代表人物有:伽特勒、施洛塞尔、斯毕特勒、赫伦等。把古典史学提倡的史学批判方法,以及由博学家开辟的专业化史料考据方法与历史学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历史学专业化,使史学逐步走向近代科学性质,哥丁根学派重视原始资料的收集与辨析,为十九世纪兰克史学奠定了基础。 《论世界各国的风俗和精神》:这是一部从古代世界延伸到伏尔泰时代的世界史,突破了基督教的世界史体系和政治史传统,独具创见。作者在书中努力要表述这样一个有意义的主题:人类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已逐步摆脱了偏见、迷信和卢奴役,尽管他们遇到无数次的错误和失败,但总是向着理性、公正,向着物质和精神不断改善的方向前进的。“百科全书派”:18世纪法国启蒙思想家在编纂《百科全书》(全称为《百科全书,或科学、艺术和手工艺分类字典》)的过程中形成的派别。《百科全书》主编是D.狄德罗。百科全书派的核心是以狄德罗为首的唯物论者,他们反对封建特权制度和天主教会,向往合理的社会,认为迷信、成见、愚昧无知是人类的大敌。主张一切制度和观念要在理性的审判庭上

浅谈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化与教育

浅谈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的文化与教育 正如恩格斯所说“这是一次人类从来没有经历过的最伟大的、进步的变革,是一个需要巨人而且产生了巨人----在思维能力、热情和性格方面,在多才多艺和学识渊博方面的巨人的时代。那时,差不多没有一个著名人物不曾作过长途旅行,不会说四五种语言,不在几个专业上放射出光芒。” 这场从14世纪中期到16世纪末展开的反封建反教会的思想解放运动——文艺复兴,对世界有着重大的意义,不仅是因为在此之中天才辈出,灿若群星,他们引领着人类向精神世界的进军,在文学、艺术、政治思想及自然科学领域内创造了丰硕的成果,更是因为它改变了人们对于生活的态度,唤醒了人们积极进取的精神,促使了欧洲人从以神为中心过渡到以人为中心,从而适应了一个新的、初见曙光的资本主义时代。 在此之前,14到16世纪的西欧正处于封建社会向资本主义社会过渡时期,西欧的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开始萌芽,新兴的资产阶级要求进一步发展资本主义,其中,意大利北部的佛罗伦萨、威尼斯和热那亚最为突出。其次,在中世纪黑暗的封建统治过程中,罗马天主教会是西欧最有势力的封建主集团以及思想统治者,阻碍了社会的进步。基督教的禁欲主义在中世纪后期走向了极端,作为一种权威信条控制着世俗民众的生活方式,扼杀了人的自然本性;教会宣扬的森严的等级制度在现实中被资产阶级逐渐瓦解。 不仅如此,作为欧洲古代文化的摇篮——意大利继承了古希腊罗马的文化遗产,又通过拜占庭、阿拉伯文化的联系,得到许多古希腊的许多典籍和艺术珍品。意大利学者通过对这些来自东方世界的文化珍宝的研究,发现了与欧洲中世纪文化绝然不同的文化宝藏。然而不幸的是,1453年,基督教世界的坚固堡垒君士坦丁堡被奥斯曼土耳其人攻陷。大批的希腊人涌入西欧,他们带来的古典文化成果引起了文化休克。于是,一个对古典文化模仿和复兴的过程就开始了。 复兴即是“再生”,人文主义即是历经磨难之后的觉醒,意大利成为了人文主义的故乡,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实践最早的活动舞台。如丹尼斯·哈伊的著作《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历史背景》中写道:“城市享有相当大的自由,商业的繁荣为城市增加了财富,也给人们带来了要从旧的束缚中解脱出来的希望。”中世纪压抑、消极、禁欲主义的阴霾一扫而空,一种全新的思想文化运动在意大利生机勃勃的城市产生,直接推动了学术和教育的复兴。 意大利人从古典文化中汲取精华,发现了人性的尊严和伟大,这是一种与中世纪神学的禁欲、盲从所截然不同的,关于人的全新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这种新的观念便是人文主义。人文主义肯定人的自然本性和人对美好的现实生活追求,反对基督教宣扬的人性恶论,反对基督教理论与实践中对世俗生活的鄙夷。人文主义者们高举人本大旗,热情讴歌了人性本善,他们要求人们关心现实的社会、国家和家庭生活。 人文主义还肯定个性,鼓励通过发掘人的天赋,依靠个人奋斗,来实现个人的理想

意大利文化

1中世纪可以分为下面哪两个时期?() ?A、上中世纪;下中世纪 ?B、前中世纪;后中世纪 ?C、南中世纪;北中世纪 ?D、上中世纪;中中世纪 我的答案:A 2东罗马帝国皇帝查士丁尼于向东哥特王国发动了持续多少年的战争?()?A、16 ?B、17 ?C、18 ?D、19 我的答案:C 3下面哪一位被称为“人文主义之父”?() ?A、但丁 ?B、彼特拉克 ?C、薄伽丘 ?D、达芬奇 我的答案:B 4下面关于意大利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是资产阶级诞生的地方 ?B、是文艺复兴的发祥地 ?C、位于欧洲南部 ?D、由西西里岛和阿拉伯半岛组成 我的答案:D 5欧洲的古典文化指的是古希腊罗马文化。() 我的答案:√ 6阿基米德是动力学和流体动力学的奠基人。() 我的答案:×

1墨洛温王朝建立于下面哪一年?() ?A、公元479年 ?B、公元480年 ?C、公元481年 ?D、公元482年 我的答案:C 2西西里岛于公元800年被()占领。 ?A、阿拉伯人 ?B、撒克逊人 ?C、西哥特人 ?D、盎格鲁人 我的答案:A 3君士坦丁堡指的是现在的哪一个地方?() ?A、威尼斯 ?B、土耳其 ?C、伦敦 ?D、巴黎 我的答案:B 4“丕平献土”事件奠定了教皇辖地的疆域。() 我的答案:√ 5基督教会在中世纪的欧洲始终起着维系欧洲文明的作用。()我的答案:× 中世纪(三) 1下面哪一个是“公爵”的意思?() ?A、首领 ?B、伙伴 ?C、敌人 ?D、皇帝

我的答案:A 2下面哪一类人是斯堪的纳维亚和日德兰半岛上的居民?() ?A、盎格鲁人 ?B、撒克逊人 ?C、日耳曼人 ?D、土耳其人 我的答案:C 3奥托一世于下面哪一年被加冕为“日耳曼神圣罗马帝国皇帝”?()?A、公元960年 ?B、公元962年 ?C、公元964年 ?D、公元966年 我的答案:B 4欧洲中世纪的分封制度是查理大帝建立的。() 我的答案:√ 5“伯爵”一词来源于西班牙语,意思为“战友”。() 我的答案:× 中世纪(四) 1下面哪一位于公元1075年发布教皇赦令?() ?A、尼古拉一世 ?B、尼古拉二世 ?C、格列高利七世 ?D、奥托一世 我的答案:C 2下面哪一位皇帝于公元1076年宣布罢黜格列高利七世教皇?()?A、尼古拉二世 ?B、亨利四世 ?C、奥托一世 ?D、查理大帝 我的答案:B

人文主义教育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 界说、历程与基本特征 (一)界说 14至16世纪,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使了资本主义的萌发。当时,腐朽的封建势力和宗教统治已成了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同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一斗争在文化教育上的反映,就是欧洲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 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那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用到教育上,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研究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世俗人文学科新思潮的人则被称为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这一运动的主要思想旗帜,被用来反对封建神学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它要求解放人的个性,恢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能力,反对宗教对人的发展的禁锢。这一运动促进了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资产阶级又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向封建统治发动了进攻。新教反对旧教的斗争有较广泛的群众性。这一斗争动摇了罗马天主教教廷对欧洲教会的统治,使教会从属于国家,促进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成长与独立,并对欧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二)发展历程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发端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波及于尼德兰(约当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法国、英国等国家。

其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维多里诺(1378-1446)、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1469-1536)、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拉伯雷(1494-1553)、蒙田(1533-1592)、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莫尔(1478-1535)等。他们都在不同的国度里探索、实践,著书立说,阐发希腊罗马教育之所长,汲取中世纪城市大学之精华,把一种清新、活泼的学风带进了学校。维多里诺的“快乐之家”令人耳目一新,学校里师生关系非常融洽,学生的学习、生活过程充满欢乐;伊拉斯谟通过自己的著作《愚人颂》,向教会、经院哲学、神学以及封建思想发起了挑战,又在《基督教王子的教育》、《男孩子们的通才教育》等著作中阐发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拉伯雷的《巨人传》指出了中世纪经院主义教育的可笑、无用以及对人的危害,提出了人文主义教育主张。他通过塑造小说中的人物角色巨人,表现出人文主义教育的巨大力量;莫尔在《乌托邦》中,通过对理想王国的描绘,勾画了一幅人人都平等地接受良好教育的美好图景,表达了自己的人文主义教育理想。 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经历了几个发展阶段。文艺复兴前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的形成时期,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狭窄;文艺复兴后期是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开始贴近现实生活时期,体现的人文主义精神比较宽泛;16世纪宗教改革运动中形成的新教思想,是人文主义思想的运用和推广。此后,人文主义教育思想更加注重现实生活,强调"遵循自然",强调新知识和新方法,充溢着一种入世、求实的现实主义精神,反映了社会进步对教育的客观要求,被称为唯实主义教育思

外国教育史

一、名词解释 1、成年礼:在史前部落中出现。一种通过仪式是“伴随着地点、状态、社会地位、年龄的每一变化而实施的礼仪。” 2、青年之家:与成年礼活动相关,在史前社会后期出现的一种专门对青少年进行教育的公共教育机构。 3、智者:公元5世纪开始出现的一批向人传授雄辩术及其他科学知识,并以此谋生的古希腊职业教师。 4、苏格拉底方法:也称产婆术。是苏格拉底在讲学中形成的一种以问答、诘难、诱导为特征的谈话式教育方法。由讥讽、助产、归纳和定义四个步骤组成,是一种师生平等、共同追寻知识和意义的教育方法 5、中世纪:一词最早诞生于欧洲文艺复兴时代,由意大利人文主义历史学家比昂多首先提出并使用,指公元500年到公元1500年这段时间,也就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到新航路开辟的时间。 6、骑士教育:在骑士生活和社交活动中进行的,要求骑士彪悍勇猛、虔敬上帝、忠君爱国、宠媚贵妇的一种特殊形式的家庭教育。 7、导生制学校:又称贝尔?兰卡斯特制。由教师把所教的内容先教给年龄大,学习比较好的学生,然后由这些学生再教给其他学生,称为导生制。 8、新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初在欧洲兴起的一场反对传统教育理论和方法,广泛采用新的教育形式、内容和方法的教育改革运动。强调学习者的观点和个体兴趣,主张用现代教育的新理论和新方法对传统学校教育进行改革乃至重建,因此又称新学校运动。 9、进步主义教育运动:19世纪末,20世纪前期产生于美国的、以杜威教育哲学为主要理论基础、以进步主义教育协会为组织中心、以改革美国学校教育为宗旨的教育革新理论和实验。进步主义教育运动的主要实验包括帕克的昆西方法、杜威的芝加哥实验学校、约翰逊的有机教育、沃特的葛雷制、帕克赫斯特的道尔顿制、华虚朋的文纳特卡制、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拉格的社会课程。P356 10、双轨制:欧洲各国从19世纪开始,面向全体公民尤其是下层民众的初等教育和为上层阶级服务的高级中学、大学是分离并且不衔接的,这样就形成了学制中的双轨制,一轨是中下层阶级子弟的普及教育体系,一轨是从家庭教育开始,为有产阶级子弟而设的学校体系。 11、综合中学运动:20世纪以来,在民主社会的背景下和对教育平等的追求中,在初等教育和高等教育发展的推动下,欧美各国改革中等教育结构,制度和机构的运动。基本精神是反对造成教育不平等的双轨制,强调中等教育的民主化。 12、统一学校:1919年法国出现。一种面对所有人开放的共同学校,要求平等、义务、免费的基础教育。初等学校与中等学校相衔接,而高等学校的大门也向所有中学毕业生开放。 13、大学推广运动:最早出现于19世纪40年代,伦敦、剑桥、牛津等全日制大学以校内或校外讲座形式将大学推广到非全日制学校。 14、新大学运动:在伦敦大学的带动下,19世纪下半叶英国出现了许多民办的城市学院,如曼彻斯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等。 15、英国11岁考试:在儿童11岁、六年级结束时举行的标准水平测试。水平测试共有三次,分别在二年级结束、六年级结束和九年级结束时举行。该系列考试旨在测试儿童在同龄人中的发展程度。 16、习明纳:起源于德国、将教学与研究相结合的大学教学模式。具体含义是:在教授指导下,学生组成研究讨论小组,定期集中,师生共同探讨研究成果,进行教学和研究相结合教学活动。 17、儿童研究运动:出现于19世纪80年代至20世纪20年代的欧美,强调以儿童为对象进行身体健康、智力以及情感、态度、兴趣等各方面的系列研究,从而科学地解释儿童的心理及教育等问题,揭示儿童成长过程中的某些规律。 18、德国的实科中学:实科中学在德国产生于18世纪初,这是一种既具有普通教育性质,又具有职业教育性质的新型学校。它排除了教学科目、课程内容的纯古典主义的倾向,适应了德国资本主义经济逐渐发展起来的需要,实科中学的社会地位也比文科中学低得多,它的学生是不能升入大学的。直到二十世纪初它的学生才有权报考大学。 20、哈勒大学:1694年在德国创办,坚持大学教学与实际生活相联系,并把自然科学引入到大学研究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