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诊断(附16例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和临床诊断(附16例分析)周宁霞;赵青
【期刊名称】《右江民族医学院学报》
【年(卷),期】2004(026)006
【摘要】目的了解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真菌性鼻窦炎的确诊率.方法对16例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并以病理及真菌培养结果作为确诊依据.结果真菌性鼻窦炎以上颌窦为主,其中15例均有上颌窦病变,单侧发病9例,双侧均有病变6例;15例中伴有筛窦变4例,分别占总数的56.25%、37.50%、25.00%.侵袭型鼻窦炎3例,占18.75%.CT影像学显示窦腔内团块或线状钙化影,并可伴有局部邻近骨质的破坏.结论真菌性鼻窦炎有特征性的CT影像学特点,对该类疾病的诊断有帮助,同时病理及真菌培养是确诊必不可少的.
【总页数】2页(P845-846)
【作者】周宁霞;赵青
【作者单位】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江阴,214400;江苏省江阴市人民医院耳鼻咽喉科,江苏,江阴,214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814.4
【相关文献】
1.缺血性结肠炎的临床、病理和内镜特点-附16例分析并文献复习 [J], 卢森强
2.侵袭性血管黏液瘤的临床病理特点-附16例病例分析 [J], 郭瑞江;齐跃;刘水策;
刘娟娟;刘冰莹;张丹晔;周欣;林蓓
3.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胸部CT影像学特点及临床诊断 [J], 赵成伟
4.急性雪山一支蒿中毒心电图的特点(附16例分析) [J], 舒启银;刘存亮;董超
5.异常椎基底动脉压迫致三叉神经痛的临床特点及显微手术治疗(附16例分析) [J], 蒋伟;孙守家;高攀;张晓静;舒凯;雷霆;李龄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真菌性鼻窦炎诊断与治疗PPT

并发症的预防与处理
定期复查:定期到医院进行复查,及时发现 并处理并发症
避免感染:避免接触感染源,如感冒、流感 等
药物治疗:根据医生的建议,按时服用药物, 控制病情
心理调适:保持良好的心态,避免过度紧张 和焦虑
生活习惯: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如饮食、 睡眠等
及时就医:如出现并发症,应及时到医院就 诊,进行治疗
日常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 潮湿和灰尘
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 敏原
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 盐水冲洗鼻腔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 力
注意事项
保持鼻腔清洁,定期清洗鼻 腔
加强体育锻炼,提高免疫力
避免接触花粉、尘螨等过敏 原
避免过度疲劳,保持良好的 生活习惯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避免潮 湿和闷热
定期复查,及时调整治疗方 案
汇报人:
血、头痛等
鼻腔感染:鼻 腔感染症状, 如鼻塞、流涕、
头痛等
病情评估
症状:鼻塞、 流涕、头痛、
嗅觉减退等
体征:鼻腔黏 膜肿胀、充血、 分泌物增多等
影像学检查: 鼻窦CT、MRI
等
实验室检查: 鼻窦分泌物培 养、真菌抗原
检测等
药物治疗
抗真菌药物:如氟康唑、伊曲康唑等 鼻腔冲洗:使用生理盐水或抗真菌药物进行鼻腔冲洗 鼻内镜手术:清除鼻窦内真菌和病变组织 免疫治疗:对于免疫功能低下的患者,可考虑使用免疫增强剂
加强患者教育,提高患者对疾病的认识 和自我管理能力
注意事项与禁忌症
避免接触过敏原:如尘螨、花粉、宠物皮屑等 保持鼻腔清洁:使用生理盐水冲洗鼻腔 避免过度使用鼻腔喷雾剂:可能导致药物依赖和鼻腔干燥 定期复查:监测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避免辛辣刺激食物:如辣椒、胡椒等,可能加重鼻炎症状 避免过度劳累和熬夜: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增强免疫力
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诊断分析
胡建道;邱意;应雷燕;谢文娟;陈步磊;金国荣
【期刊名称】《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
【年(卷),期】2007(13)4
【摘要】@@ 本文收集1996~2003年收治的11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真菌性鼻窦炎病例,对11例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资料进行总结分析,现报道如下.
【总页数】2页(P297-298)
【作者】胡建道;邱意;应雷燕;谢文娟;陈步磊;金国荣
【作者单位】解放军第413医院,耳鼻咽喉科,浙江,舟山,316000;解放军第413医院,耳鼻咽喉科,浙江,舟山,316000;解放军第413医院,耳鼻咽喉科,浙江,舟
山,316000;解放军第413医院,耳鼻咽喉科,浙江,舟山,316000;解放军第413医院,耳鼻咽喉科,浙江,舟山,316000;解放军第413医院,耳鼻咽喉科,浙江,舟山,316000【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765.41
【相关文献】
1.真菌性鼻窦炎患者CT和MRI的诊断分析 [J], 周国斌;黄德虎
2.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I诊断分析 [J], 郭德强;刘飞;张雷;王增光
3.慢性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的CT和MRI诊断分析 [J], 郭德强;刘飞;张雷;王增光;
4.真菌性鼻窦炎患者CT与MRI诊断分析 [J], 刘红生; 杨军乐; 邬小平; 马鸣岳; 赵芸芸
5.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表现特征与诊断分析 [J], 杨子轩;邹柳凤;彭浒;朱雅静;谢铠鹏;伍小琴;廖建春;刘环海;陈进璜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各型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学表现

8 8 ・
西南军 医 2 0 1 3o u r n a l o f Mi l i t a r y S u r g e o n i n S o u t h w e s t C h ma , V o 1 . 1 5 , N o . 1 , J a n . , 2 0 1 3
D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6 7 2 — 7 1 9 3 . 2 0 1 3 . 0 1 . 0 3 5
真 菌性鼻窦炎 ( f u n g a l s i n u s i t i s , F S ) 是耳鼻咽喉 科学临床常见 的一种特异性感染性疾病 。目前 , 本病
C I F S ) ¨ ] 。F e r us g o n [ 2 将C I F S分 为慢性 无 痛 型 ( c h r o n . i c i n d o l e n t nv i a s i v e f u n g a l s i n u s i t i s ) 和 肉芽 肿 型 ( g r a n .
1 分 型
真菌性鼻窦炎 目前较为公认的分类方法是从病 理角度分为两个基本类 型, 即非侵袭性真菌 陛鼻窦炎 ( n o n i n v a s i v e f u n g a l s i n u s i t i s , N I F S ) 和侵袭性 真菌性 鼻 窦炎 ( i n v a s i v e f u n g a l s i n u s i t i s , I F S ) 。N I F S 又 可分 为真 菌球型 ( f u n g u s b a l l , F B ) 和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 a l l e r g i c f u n g a l s i n u s i t i s , A F S ) 。I F S又可 分 为 急性 侵 袭 型真 菌性鼻 窦炎 ( a c u t e i n v a s i v e f u n g a l s i n u s i t i s ,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窦炎类型,由真菌感染所引起。
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诊断和评估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影像检查方法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
1. 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显示鼻腔和鼻窦的病变情况,但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能力有限。
2. CT扫描:CT扫描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大量的解剖信息,有助于确定鼻窦病变的位置、程度和范围。
3. MRI扫描:MRI扫描对于评估炎症的程度和鼻窦周围组织的扩展情况有很高的分辨率,常用于复杂病例或手术前评估。
影像学表现
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包括:
1. 鼻窦腔内软组织增生:鼻窦腔内出现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影像,常为多发性。
2. 广泛骨质破坏:真菌性鼻窦炎常伴随骨质破坏,可表现为鼻窦壁的局部或广泛的骨质破坏,并可侵犯周围结构。
3. 液平面和脓液积聚:炎症反应导致鼻窦内脓液积聚,形成液平面影像。
4. 炎性肿块:真菌性鼻窦炎可引起鼻窦内的肿块形成,边界模糊且不规则。
诊断注意事项
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时,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影像学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但诊断需要综合Clinic-radiological correlation来进行。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
真菌性鼻窦炎25例CT诊断分析

【 中图分类号 】R754 【 6. 1 文献标 识码 】B 【 文章编 号】10 — 52 (08 7 18 — 2 07 97 20 )0B一 29 0
T eC a s f u g l iuis 5C ss L tg—seg R do g eat e tfYw et o i lYw 32 0, h TAn l i o n a n s i2 ae VXn ys F S t h n . a il yDp r n uC nr H s t ,i u2 0 o m o i e pa
C ia hn
【 bt c】 O jcv T iush Tia n a r eugli si A s at r bet e o s s t C g g e u s fh nas ui .Me os Te li l a d T i d c e m i f t e o t f n t s t d h ic t a h cn ad a n C
的临床 与 C T影像 资料 。结果 本 组 2 5例 真 茵性 鼻窦 炎 中由曲霉 茵感 染 引起 2 1例 ,表现 为真 茵球形 成 ,C T表现 为 :
()病 变鼻 窦多为单窦 ,以上颌 窦 多见 ,少数 可为双侧 多窦 ;()病 变鼻 窦多表 现为 密度 不均 匀的软组 织影 ,密度相 1 2
mi o e d s u t n, b tte r man n o e w t o e—h r e i g l b n e t ci d r o u h e i i g b n i b n h a d nn ;Harf n a n e t n c u e y t ef u a e , i cu i g i u g if ci a s d b o r c s s n l d n l o h p r r a c o h n e S o l e o o c s s o n a s u i s C e o a c :Un lt r rb ltr l r u a h n i ef m n e frc a g h u d b ft a e f u g i st , T p r r n e o p t p y t e e t e a l a g o r
真菌性鼻窦炎的CT影像特征

酪样物 2 例 , 3 中鼻 甲息 肉样 变 2 例 , 中 隔 偏 曲 3 3 鼻 4例 , 鼻 征 、 中 临床 表 现及 治疗 方 案 的 不 同 分 为 以下 4型 :1 急 性 侵 袭 () 甲黏 膜 糜烂 充 血 3例 。4 3例行 鼻窦 根 治 术 ,2例 行 鼻 窦 开放 暴 发 型 : 要发 生 于 免 疫 缺 陷 的 患 者 , 合 并 有 糖 尿 病 、 重 2 主 常 严 术 。后 均经 病 理 证 实 为 真 菌性 鼻 窦 炎 。 营 养不 良或 恶 性 肿 瘤 等 基 础 病 变 。 病情 发 展 迅 速 , 床 表 现 临 1 2 检 查 方 法 : 用 美 国 GE公 司 Hi ed D a 螺 旋 为 鼻 黏膜 溃 疡 或 干 痂 、 出 血 、 部 肿胀 疼 痛 , 致 短 期 内失 . 使 s e u l p 鼻 面 可 C 扫 描 机 。 层厚 5mm, 距 5mm, 规 扫 描 采用 轴 位 , 描 明 , 及生 命 , 及 时 手 术 治 疗 。( ) 性 侵 袭 型 : 生 于有 免 T 层 常 扫 危 需 2慢 发 范 围 由 上颌 窦 下 壁 至 额 窦 上 缘 , 分 病 例 加 做 冠 状 位 扫 描 , 疫 能力 的患 者 , 菌 在 鼻 窦 内 繁殖 并 侵 入 鼻 窦 黏 膜 , 肉 芽组 部 真 以 扫 描 范 围 由额 窦 前 壁 至 蝶 窦 , 别 采 用 软 组 织 窗 , 位 / 宽 织 增 生 为 主要 特 征 , 情 发 展 较 缓 慢 , 分 窗 窗 病 由于 病 变 易 延 伸 到 眼 眶 3 / 5 和 骨 窗 20 20 530 0 / 0 0观 察 。 和 海 绵 窦 , 伴 有 眶 尖 或 海 绵 窦 综 合 征 。 ( ) 菌 球 : 发 生 常 3真 多 2 结 果 于 全 身 免疫 力 相 对 正 常 的 患 者 , 鼻 道 窦 口复 合 体 的 先 天 结 与 21 C . T表 现 :5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中 表 现 为 真 菌球 形 成 构 有关 , 性 多 于 男 性 , 颌 窦 易发 病 , 次 为 筛 窦 、 窦 , 6例 女 上 其 蝶 额 5 例 , 中上 颌 窦 2 6 其 8例 , 窦 7例 , 窦 9 , 颌 窦 及 筛 窦 窦 罕 见 , 窦发 病 为 主 。症 状 多不 典 型 , 非 特 异 性 鼻 窦 炎 临 蝶 筛 例 上 单 与 同时 受 累 5 , 窦 及 蝶 窦 同 时 受 累 4例 , 例 筛 上颌 窦 和 同侧 鼻腔 床 症 状相 似 , 表 现 为 脓 血 涕 伴有 臭 味 。本 组 有 5 多 6例 此 类 患 同时 发 病 3 ; T 表 现 为 受 累 鼻 窦 内充 以 不 均 匀 软 组 织 影 , 者 。() 例 C 4 变应 性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 生 于 有 免 疫 能 力 的 特 应 性 患 发 密 度 较 高 , T 值 4 ~6 , 均 5 , 中 5 C O 0Hu 平 2Hu 其 O例 可见 沙 粒 者 , 发生 于温 暖 潮 湿 的 环 境 , 现 为 长 期 反 复 发 作 , 多 表 以一 侧 样 、 条 状 钙化 灶 , 小 所有 患者 受 累 窦 壁 可 见 不 同 程 度 的 骨 质 增 为 主 的全 组 鼻 窦炎 症 状 , 变 特 征 为 受 累 鼻 窦 内 发 现 变 应 性 病 生硬化 , 以前 壁 明 显 ; 1 有 O例 伴 骨 质 吸 收 , 内侧 壁 明显 , 以 但 黏蛋 白 , 清 IE水 平 升 高 , 血 g 组织 学检 查 黏 液 内可 见 夏 科 一 莱 残 端 均 伴 有 骨 质 硬 化 。表 现 为 变 应 性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5例 , 其 登 结 晶 、 隔 菌 丝及 大量 嗜 酸 粒 细 胞 。本 组 5例 为此 类 患 者 。 分 中 2 表 现 为 单侧 全 组 鼻 窦 受 累 , 3例 为 双 侧 全 组 鼻 窦 受 例 另 3 3 真 菌性 鼻 窦 炎 的 c 表 现 特 征 。主 要 有 :1 病 变 . T () 累,T表现为: C 窦腔 实变 , 黏膜 增 厚 , 窦腔 内均 匀 高 密 度 影 , 呈 多 为 单 侧 单窦 , 上 颌 窦 或 以上 颌 窦 为 主 。可 同时 累及 其 他 以 毛玻 璃 样 , 度 明 显 高 于周 围软 组 织 , 有 小 点 状 钙 化 灶 , T 鼻 窦 。( ) 腔 黏 膜 增 厚 , 内 软 组 织 呈 结 节 状 或 肿 块 状 增 密 伴 C 2窦 窦 值 8 ~ 10Hu 平 均 9 Hu 表 现 为 侵 袭 性 改 变 4例 , 例 累及 生 。( ) 内软 组 织 中 可 见 气 泡 及 点 状 、 带 状 钙 化 , 钙 化 O 1 , 2 ; 2 3窦 条 且 右 侧 上颌 窦及 筛 窦 , 累 及 左 侧 上 颌 窦 , T表 现 为 : 变 鼻 多 为 中心 性 分 布 , 窦 壁 无 关 系 。有 学 者 认 为 钙 化 斑 是 真 菌 2例 C 病 与 窦 内 密度 不 均 匀 增 高 的 软组 织 影 , 度相 对 较 高 , 见 明显 骨 性 鼻 窦炎 的高 危 指 标 。 ( ) 颌 窦 开 口扩 大 , 腔 骨 质 增 生 , 密 可 4上 窦 质 侵 蚀破 坏 , 时伴 有 轻 度 骨 质 硬 化 , 围 咽 旁 间 隙 密 度 增 窦壁 增 厚 , 同 周 以后 外 壁 常 见 。骨 质 破 坏 主 要 局 限 于 上 颌 窦 内侧 高 , 例 累及 同侧 眼 眶 1 壁 , 膨胀 性 骨 质 吸 收 、 坏 。 为 破 2 2 手 术 及 病 理 : 中 见 窦 腔 黏 膜 水 肿 , 肉样 变 及 肉 . 术 息 3 4 真 菌 性 鼻 窦 炎 的鉴 别 诊 断 : . 真菌 性 鼻 窦 炎 具 有 较 独 芽肿 形 成 。窦 腔 内 有 黄 绿 色 脓 液 和 出 血 坏 死 , 褐 色 干 酪 样 特 的 C 黑 T影 像 表 现 特 征 , 其 是 软 组 织 阴影 内 中 心 分 布 高 密 尤 ��
真菌性鼻窦炎

耳鼻咽喉科医院
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1):
解剖因素
中鼻道狭窄、阻塞:导致黏膜肿胀,窦口阻塞, 中鼻道狭窄、阻塞:导致黏膜肿胀,窦口阻塞, 黏膜传输功能下降,窦腔通气减少,pH降低 黏膜传输功能下降,窦腔通气减少,pH降低
--- 有利于真菌生长来自耳鼻咽喉科医院真菌性鼻窦炎的病因(2):
机体免疫力下降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 抗肿瘤药物、放疗 抗肿瘤药物、 长期应用激素 长期应用广谱抗生素 器官移植 HIV病人 HIV病人
◆
诊断
① 针对真菌的Ⅰ型变态反应 ② 常伴有鼻息肉 ③ 典型的CT表现 ④ 组织学或培养证实真菌存在 ⑤ 含有真菌成分的过敏性粘蛋白(嗜酸性粒 细胞是主要的炎症细胞),没有组织侵犯
Bent JP III, Kuhn FA. Otolaryngol Head Neck Surg 1994;111:580–588 1994;111:580–
耳鼻咽喉科医院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
手术治疗 :
①
鼻内镜手术: 鼻内镜手术:
清除真菌---变应性粘蛋白中的真菌抗原 清除真菌---变应性粘蛋白中的真菌抗原 ---
清除不可逆性病理组织 建立鼻窦引流通道 Caldwell② Caldwell-Luc 手术
③
鼻内镜+ Caldwell鼻内镜+ Caldwell-Luc
耳鼻咽喉科医院
非侵袭性真菌性鼻窦炎-变应性真菌性鼻窦炎
◆
检查
• 黏膜以嗜酸性粒细胞和淋巴细胞浸润为主; • 血清总IgE、周围血嗜酸性粒细胞数、血清嗜酸细胞阳
离子蛋白、血红细胞沉降率及C反应蛋白均升高; • 有报道血清中存在曲霉沉淀素,但通常为阴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影像学诊断
真菌性鼻窦炎是一种常见的鼻窦炎类型,由真菌感染所引起。
影像学检查在鉴别诊断和评估病情发展中起着重要作用。
影像检查方法
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包括:
1. X线检查:X线检查可以显示鼻腔和鼻窦的病变情况,但对于真菌性鼻窦炎的诊断能力有限。
2. CT扫描:CT扫描是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最常用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它可以提供大量的解剖信息,有助于确定鼻窦病变的位置、程度和范围。
3. MRI扫描:MRI扫描对于评估炎症的程度和鼻窦周围组织的扩展情况有很高的分辨率,常用于复杂病例或手术前评估。
影像学表现
真菌性鼻窦炎的影像学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主要包括:
1. 鼻窦腔内软组织增生:鼻窦腔内出现不规则的软组织密度影像,常为多发性。
2. 广泛骨质破坏:真菌性鼻窦炎常伴随骨质破坏,可表现为鼻窦壁的局部或广泛的骨质破坏,并可侵犯周围结构。
3. 液平面和脓液积聚:炎症反应导致鼻窦内脓液积聚,形成液平面影像。
4. 炎性肿块:真菌性鼻窦炎可引起鼻窦内的肿块形成,边界模糊且不规则。
诊断注意事项
诊断真菌性鼻窦炎时,需要综合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表现进行综合分析。
影像学可以帮助确定病变的范围和程度,但诊断需要综合Clinic-radiological correlation来进行。
注:以上内容仅供参考,请在医生指导下进行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