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六年级精品数学奥数培训教案

专题一:数的认识

重点:(1)数的改写和省写;按要求取近似数。

(2)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 (3)数的大小比较。 (4)分解质因数。 (5)数的整除

(6)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例1:九亿八千万零四百写作(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记作(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记做( ) 练习:

1.有一个十位数,最高位上是最小的奇数,亿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百万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其它各位上的数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这个数写作( ),读作( );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四舍五入到亿位是( )亿。

2.把一个整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约是8万,这个整数最大是( ), 最小是( );

3.用三个8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的最小六位数是( ),只读出一个零的最大六位数是( ),读出两个零的六位数是( )。 例2:将3.8954按要求取近似值:

解: 3.8954

≈ (保留一位小数)

≈ (保留二位小数)

≈ (保留三位小数) 练习:

1.按要求将3.279548取近似值:

⑴ 保留一位小数是( );

⑵ 保留二位小数是( );

⑶ 保留四位小数是( );

2.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5.43,这个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3.大小两个数的和是199.8,若把较小数的小数点去掉,正好和大数相等。这样的两个数是( )和( )

4.大、小两个数的差是49.23,将较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较大的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 )。

例3:1.数a 大于0而小于1,那么把a

a a 1

,

,2

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 、a a a 12<< B 、a a a 12<< C 、21a a a << D 、2

1a a a

<<

2.如果2

1

743>>A ,那么A 可填的整数有( )

练习:

1.在%3.283,38.2,84.2,6

5

2∙∙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2.把

20

3

3,,14.3,722π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列是( )

。 3.已知21

120343%120÷=÷=⨯=⨯D C B A ,把A,B,C,D 这四个数按从小到大的顺序排

列是

( ) 4.b a ,是两个正整数,19=+b a ,并且,8

5

74<

5.在

4

3

521<

。 例4.有一个最简分数,如果分子加1,则分子比分母少2;如果分母加1,则分数值等于

2

1

。那么,原来那个分数是 ; 练习:

1.一个数的小数点向左移动一位后比原来的数减少了46.8,原来的数是( )。

2.把一个最简分数的分子扩大2倍,分母缩小2倍后等于2

2

1

,这个最简分数是( )。 3.)

()%(20

)

(375.0)(1212:)(==+=

=÷=折。

4.

52的分子和分母同加上一个数后,得到心分数是5

4

,这个数是( ) 5.一个最简分数,分子与分母的和是62,若分子减去1,分母减去7,所得新分数约分后为

7

2

,则原分数为( )。 例5:四个连续自然数的积为24024,那么这四个连续自然数的和为( )。 练习:

1.长为正整数,面积为1652

cm 的形状不同的长方形共( )中。

2.甲数比乙数大9,两个数的积是792,则甲、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3.三个数的积是84,其中两个数的和等于另一个数,这三个数分别是( ).

4.李老师带领某班学生去植树,学生恰好被平均分成4个小组,总共植树123棵。如果师生每人植的棵数一样多,这个班共有学生( )人。

5.)(972935975⨯⨯⨯,要使这个连乘积的最末位4个数字都是0,在括号里最小填( )。

6.50353433⨯⨯⨯⨯ 的乘积末尾有( )个0.

例6:在齿轮箱里有3个齿轮互相衔接,第1个齿轮有28个齿,第二个齿轮有42个齿,第3个齿轮有108个齿。现在在3个齿轮相互咬合处作上标记,到下一次这3个齿轮再次在标记处咬合时,第二个齿轮转( )圈。 练习:

1.有35支铅笔和42本练习本,平均奖给三好学生,结果铅笔缺1支,练习本多2本,得奖的三好学生有( )人。

2.自行车运动员在一个环形跑道上进行练习,甲行一圈需48秒,乙行一圈需要50秒,丙行一圈需要45秒,如果甲、乙、丙三人同时同地按同一方向出发,经过( )秒才

能在原地相遇。

3.光明小学三年级有学生96人,四年级有学生108人,五年级有学生132人,六年级有学生144人。在一次春游中要把各年级学生分成人数相等的小组,每小组的人数是( )人。

4.把144分成三个数,使这三个数分别被2、3、7整除,而且所得的商相同,那么这三个数分别是( ),( ),( )。

5.两个数的乘积是2700,最大公约数是15,这两个数分别是( )和( )。

6.从甲地道乙地原来每隔45米要装一根电线杆,加上两端两根一共有25根电线杆,现在改为每隔60米安装一根电线杆,除两端的两根不需移动外,中间还有( )根不必移动。

7.下面都是五位数,其中F=0,M 是一位自然数。那么一定能被3和5整除的数是( )。 A. MMMFM B. MFMFM C. MFFMF D. MFMMF

8.、一个四位数a58b ,能同时被5和9整除,那么这个数是( )。 9.两个正整数,它们 的最大公约数是8,最小公倍数是96,这两个正整数的和是( )。 例7:346,304,563分别除以大于1的同一个正整数,得到的余数相同,求这个正整数。

练习:

1.自然数)1(>n n 分别除442、297和210得到相同的余数,这个相同的余数是( ).

2.a 除以5余1,b 除以5余4,如果b a >3,那么b a -3除以5余( ).

3.一个小于200的数,它除以11余2,除以13余2,这个数是( )

4.分一堆苹果:平均每份3个,剩1个;平均分5份,剩3个;平均分7个,剩5个,这堆苹果至少有( )个。

5.8

5

2

,611,431分别乘以同一个分数,积是整数,这个数最小是( )。 6.有一个整数,用它去除63,91,129得到3个余数的和是25,这个整数是多少?

专题二:数的运算

重点:(1)定义新运算

(2)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 (3)运用运算律简算。 【定义新运算】 例1:已知2

1

2-+=⊗b a b a ,求)510(8⊗⊗的值.

练习: 1.已知433221321⨯⨯=*,94837261461⨯⨯⨯=*,求33

1

421*+*的值.

2.若规定符号“↑),(b a ”表示两个数的和除以两个数的差,例如↑3242

4)2,4(=-+=

;规定符号“↓),(b a ”表示两个数的差除以两个数的和,例如↓3

1

2424)2,4(=+-=。求

↓[3,↑(9,3)]的值.

3.已知b a b a 23-=∝,又知7)14(=∝∝y ,求y 的值.

4.已知)1(...)2()1(-+++++++=*b a a a a b a ,又知6510=*x ,求x 的值.

【简便运算】 例2:(1)6111149⨯ (2) 12582.432.025

8

8.6-÷-⨯+⨯

(3)32275.343328.6⨯+⨯ (4)2013

201220122012÷

(5)5

3

1109212114.61.8÷÷÷⨯⨯ (6))9575()927729(+÷+

(7)

90

1721561421301201121++++++

练习: (1)666565⨯ (2)31151126÷ (3)33

326432÷

(4))5

3

315.66.318585.4(61⨯+-÷⨯ (5)6425385265418⨯+⨯

(6)25.14.2654366.1741

1⨯+÷+⨯ (7)65.013

5

147213865.07314⨯+⨯-⨯+⨯

(8)25

6

531031544

6.31.9÷÷÷⨯⨯ (9))111098()1123913(+÷+

(10)29

254

...1394954514⨯+

+⨯+⨯+⨯

(11) (11)2012

20092

...1182852522⨯++⨯+⨯+⨯

综合练习: (1)]32

5

)61109[(158⨯+÷

(2)21171211433221741÷+⎪⎭⎫ ⎝⎛-⨯ (3)⎥⎦⎤⎢⎣⎡⨯+÷⎪⎭

⎝⎛-÷185105.2275.51257942 (4)21313116713285137⨯-⨯+⨯

(5)⎪⎭

⎝⎛---⎪⎭⎫ ⎝⎛-⨯⨯138213535412139171391613 (6)[]8.04.0)8.174.4(15.0⨯÷-+ (7)9014721356124211+++ (8)

48

411363362

411363-⨯⨯+

(9)74007.042.07.08.5÷+÷+÷ (10)711

39

)134139(39⨯++⨯

专题三:式与方程

重点:(1)解方程

(2)用方程解决问题

例1:(1)3215=-x (2)20357+=-x x

(3)3)1(3+=-x x (4)3

1

1223=--x x

练习: (1)5142219=-x 1) (2)18511212=-x x (3)2

14621128.42.3=++x x

(4)30158120+=-x x (5)5.542

1

625.94+=-x x (6)5.129)5(4+=+x x

(7))84(431821x x -=+ (8)1382113=--x x (9)2

1

133

21

4=--x x

例2:巧用方程解题 1.预备年级选出男生人数的

11

1

和12名女生参加数学竞赛,剩下的男生人数是女生的2倍。已知预备年级共有学生156人,其中男生有多少人?

2.运动员登山,往返共10小时,上坡每小时行6千米,沿原路返回每小时行9千米,那么,这条山路一共多少千米?

3.在阅览室看书的学生中,男生比女生多15人,后来男生减少52,女生减少5

1

,剩下的男、女生人数相等,原来在阅览室看书的学生一共有多少人?

4.今年小芳的年龄是妈妈年龄的72,5年后,小芳的年龄是妈妈年龄的8

3

,小芳今年多少岁?

5.学校买来长跳绳和短跳绳共60根,长跳绳的52比短跳绳的8

3

少7根,学校买来长跳绳和短跳绳各多少根?

6.原来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的书的3

2

,后来从甲书架搬4本到乙书架。这时甲书架上的书是乙书架上书的7

3

,原来两个书架各有书多少本?

7.师、徒二人共加工零件105个,已知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83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7

4的和为49个,师、徒各加工多少个零件?

专题四:比和比例

重点:(1)比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2)比例的意义和基本性质 (3)比例尺 (4)正反比例

(5)比和比例的应用

例1:基础运用

1.加工一批零件,单独做,甲要8小时完成,乙要10小时完成,甲和乙的工作效率比是( ).

2.把51

:

321化成最简整数比是( ),比值是( )。 3.A 的32等于B 的)(:)(:,4

3

=B A .

4.把54本书分给三个组,甲组的21是乙组的31,和丙组的4

1

相等,甲组分得( )

本。

5.一批水果,其中梨的质量是苹果的60%,香蕉的质量是梨的62.5%,香蕉质量是苹果的

( )%。

6.两个相同瓶子装满酒精。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比是3:1,另一个瓶中酒精与水的比是4:1。若把两瓶酒精溶液混合,则溶液中酒精与水的体积之比是( )。

7.甲、乙、丙三个数的平均数是4.5,三个数的比是5:9:11,这三个数是( ),( ), ( ).

8.在一幅地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相距是6厘米,乙丙两地的距离是8厘米。已知甲、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120千米。

(1)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多少?

(2)乙、丙两地的实际距离是多少千米?

(3)如果一辆汽车从甲地经乙地到丙地,平均每小时行80千米,这辆汽车从甲地到丙地一共需要多少小时?

9.在比例中,两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0.25,另一个外项是( )。 10.如果

y x 5

4

31=,那么x 和y 成( )比例。 11.一个圆柱和圆锥的体积相等,已知圆柱的底面周长是圆锥的

3

2

,则圆柱和圆锥的高之比是( )。

12.一个圆柱和圆锥,底面半径之比是2:3,体积比是5:6,那么圆柱和圆锥的高的最简整数比是( )。 二、综合应用

1.用同样的砖块铺地,铺18平方米要用618块砖;照这样计算,若铺30平方米,要用多少块砖?(用比例解答)

2.例2.一间房子要用方砖铺地,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500块;若改用边长8分米的方砖铺地,需要多少块?(用比例解答)

3.一个修路队修路2500米,前3天修路375米,照这样计算,14天后还剩多少米未修。 (用比例解决)。

4.甲乙两个仓库存粮的总数是620吨,其中甲仓库运走

1

4

后 与乙仓库运走15 后相等,

两个仓库原来各存粮多少吨?

5.甲、乙二人分别从A 、B 两地同时出发,相向而行,出发时他们的速度比是3:2,他们第一次相遇后,甲的速度提高了20%,乙的速度以高了30%,这样当甲到达B 地是,乙离A 地还有14千米,那么A 、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6.甲、乙两仓库存货吨数的比是4:3,如果由甲库取出8吨放入乙库中,则甲、乙两库的存货之比为4:5,两仓库原有存货共有多少吨?

7.甲、乙、丙三人共有54元钱,甲用了自己钱数的53,乙用了自己钱数的4

3

,丙用了自己钱数的

3

2

,各买了一本相同的童话书。甲原有多少钱?

8.一个圆形花坛的周长是50.24米,在这里面种两种花,种菊花的面积与茶花面积比是3:5,这两种花的面积各是多少?

9.袋子里红球与白球的个数之比是19:13,放入若干个红球后,红球与白球数量之比是5:3,接着放入若干白球后,红球与白球数量之比是13:11,已知放入的白球比红球多80个,那么原来袋子中有白球多少个?

专题五:应用题综合运用

1.仓库里有一批化肥,第一次取出总数的5

2,第二次取出总数的31少12袋,这时仓库里还剩24袋。这批化肥共有多少袋?

2.东、西两村相距5.5千米,甲、乙两人由东村去西村,甲每分钟行75米,乙每分钟行100米,甲走了10分钟后乙才出发。乙追上甲时距离西村还有多少千米?

3.甲、乙、丙、丁四人拿出同样多的钱,合伙订购同样规格的若干件货物,货物买来后,甲、乙、丙分别比丁多拿了3、7、14件货物,最后结算时,乙只付给了丁14元。那么,丙应付给丁多少元?

4.有甲、乙两个两位数,甲数的72等于乙数的3

2,那么这两个两位整数的差最大是多少?

5.一座桥长1200米,一列火车以每秒20米的速度通过这座桥,火车车身长300米,则火车从上桥到离开桥需要多少秒?

6.将77米长的铁丝截成13段,一部分每段长9米,一部分每段长4米,其中9米长一段的一共有多少段?

7.客货两车从甲乙两地同时相对开出,10小时后,客车距乙地还有全程的10%,货车离中点还有15千米,已知客车比货车每小时多走6千米,甲乙两地的路程是多少千米?

8.糖果店把每千克4元的酥糖5千克、每千克6元的水果糖2千克、每千克8元的牛奶糖5千克,混合成什锦糖,什锦糖每千克多少元?

9.甲、乙、丙三人同时从A 向B 跑,当甲跑到B 时,乙离B 还有35米,丙离B 还有68米;当乙跑到B 时,丙离B 还有40米。求AB 相距多少米?

10.小刚在560米的环形跑道上跑了一圈,前半时每秒跑8米,后半时每秒跑6米。小刚跑后半程用了多少秒;

11.某校预备年级四个班为希望工程募捐。一班捐了总数的7

2,二班捐了600元,三班是二班总数的一半,四班捐了500元。问四个班共捐了多少元?

12.甲、乙两艘轮船分别从两个码头同时相向而行。甲船每小时行40海里,乙船每小时行28海里,两船行驶4小时后相距30海里。甲、乙两个码头相距多少海里?

13.一堆煤,第一天卖走总数的41,第二天卖走总数的5

2。 (1)若第二天比第一天多卖出240吨,这堆煤有多少吨?

(2)在第(1)题的基础上,若第三天卖出后,三天共卖出的与剩下的比是3:1,那么第三天应卖出多少吨?

14.我国是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国家之一,为了加强公民节水意识,某市自来水公司规定如下用水标准:每户每月的用水不超过20吨时,水费按“基本价”收费;超过20吨时,不超过的部分仍按“基本价”收费,超过部分按“调节价”收费。小丽家5,6月份的用水量和水费如下表所示:

月份用水量(吨)水费(元)

5 1

6 56

6 24 85.6

①该市水费的调节价每吨多少钱?

②小丽家7月份用水29吨,你知道她家缴了多少水费吗?

15.某校校长暑假带领“三好学生”去上海旅游。甲旅行社说:“如果校长买全票一张,则其余学生可享受半价优惠”。乙旅行社说:“包括校长在内全部按照票价的6折优惠”。(两个旅游团每张全票价均为280元)

(1)该校校长今年要领5名学生去北京旅游,选哪家旅行社合算?(5分)

(2)学生人数是多少时,两家旅行社的收费一样多?(5分)

16.春节期间,“绵阳百盛商店”进行优惠大酬宾活动,所有商品一律按照20%的利润定价,然后又打八折出售。(12分)

(1)商品A成本是120元,商品A最后应卖多少元?

(2)商品B卖出后,亏损了128元,商品B的成本是多少元?

(3)商品C和D两件商品同时卖出后,结果共亏损了60元。若C的成本是D的2倍,这两种商品卖出后,分别应卖多少元?

17.一列快车从甲地开往乙地需要6小时,慢车从乙地开往甲地需要9小时。两车分别从两地同时开出,相向(对开)而行,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甲、乙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小时行全程的10%,当乙行到全程的85时,甲再行全程的6

1可到达B 地。求A 、B 两地相距多少千米?

19.张、李两人骑自行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向同一方向进行,张的速度比李的速度每小时快4千米,张比李早20分钟通过途中乙地,当李到达乙地时,张又前进了8千米,那么甲乙相距多少千米?

20.已知货车的速度是客车的4

3,车分别由甲、乙两站同时相对行驶,在离中点18千米处相遇。求(1)两站相距多少千米?(2)当客车到达甲站时,货车离乙站还有多少千米?

21.两辆汽车同时从A,B 两站相向开出。第一次在离A 站60千米的地方相遇。之后,两车继续以原来的速度前进。各自到达对方车站后都立即返回。又在距中点右侧30千米处相遇。两站相距多少千米?

22.种电视机,商场将进价加35%定价,然后按定价打九折出售,并且每台送“打的”费50元,这样每台仍可获利208元。问:这种电视机每台的进价是多少元?

全程要7小时,相遇时,甲车行了全程的

7

4。求A 、B 两地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专题六:平面图形的面积

例1、如图,三角形ABC 中AE=EB ,BD=2DC 。又知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则四边形AEDC 的面积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举一反三:

1、如图,22,3,6cm S AF BF EC FE AEF ===∆,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

2、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0c ㎡,AE=2

1AD,BD=3DC,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图,ABCD 是平行四边形,DF 与BC 相交于E 点,三角形CEF 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三角形ABE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如图,在梯形ABCD 中,三角形AED 和三角形DEC 的面积分别是5平方厘米和20平方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例2、如图,长方形ABCD中,AC是10厘米,AB是8厘米,若把长方形绕C点旋转90°,求AD边所扫过的面积(阴影部分)

练习: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3.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练习:

例4.如图中BC是半圆的直径,阴影部分①的面积比②少5.12平方厘米.求AC长多少厘米?

练习:

1、如图,AB=20厘米,BC=15厘米,AB与BC互相垂直,图中阴影甲比阴影乙大多少?

2、如图,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已知甲三角形的面积比乙三角形的面积大4平方厘米,求CE。

例5、如图,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求图中圆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练习:

1.如图,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求图中圆环的面积。

2.如图,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面积为8平方分米,AB是圆的直径,求阴影甲与阴影乙的面积相差多少平方分米。

3、图中圆的周长是16.4厘米,,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如图,已知r=3厘米,长方形宽是长的一半,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乙甲O C B A 综合练习:

1、把两个长方形叠放在一起,小长方形的宽是2米,A 点是大长方形一边的中点。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总面积等于多少平方米?

2.如右图所示,∠AOB=90°,C 为AB 弧的中点。已知阴影甲的面积为16平方厘米,则阴影乙的面积为多少平方厘米?

3.如图,已知线段DE 与AC 平行,且与圆的半径相等, 都等于3厘米,O 为圆的圆心。求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

4.如图(31)是一个正方形和半圆所组成的图形,其中P 为半圆周的中点,Q 为正方形一边上的中点,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5.如图(27),正方形ABCD 的对角线AC=2厘米,扇形ACB 是以AC 为直径的半圆,扇形DAC 是以D 为圆心,AD 为半径的圆的一部分,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O D E A B

C

专题七:立体几何

1、用一张长为60厘米,宽为40厘米的长方形铁皮,做一个深为8厘米的长方体无盖铁皮盒(焊接处与铁皮厚度不计)。求这个长方体无盖铁皮盒的容积。

2、已知一长方体的底面为正方形,它的前、后、左、右面的面积和为80平方厘米,又已知长方体的高是5厘米,则该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3.一个长方体的高如果增加2厘米,就成为一个正方体,这时表面积就比原来增加了48平方厘米。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

4.一个表面积是100平方厘米的正方体木块,如果把它切成8个相同的小正方体,每个小正方体的表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5.有n个同样大小的正方体,将它们摞成一个长方体,这个长方体的底面就是原正方体的底面。如果这个长方体的表面积是3096平方厘米,当从这个长方体的顶部拿去一个正方体后,新的长方体的表面积比原来长方体的表面积减少144平方厘米,那么n是多少?

6.甲、乙两圆柱体的底面半径的比是3:5,甲容器里水深3厘米,乙容器里水深7厘米,现在同时往甲、乙两个容器里加体积相等的水,直到水面高度相等为止,这时水面高多少厘米?

7.工地上有一堆圆锥形三合土,底面周长37.68米,高5米,把这些三合土在宽15.7米的路面上铺4厘米厚,可铺多少米长?

8、如图,一个油瓶里面深30cm,底面内直径为10cm,瓶里面油深15cm,把瓶盖盖好后,使其瓶口向下倒立,这时油深25cm,油瓶容积是多少毫升?

9.一根圆柱形木头,如果沿着与底面平行的面截成两段,它的表面积增加6.28dm²,如果沿着直径截成两个半圆柱,它的表面积增加了80dm²。这根圆柱形木头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10、一个圆柱的高是8厘米,如果高减少3厘米,则表面积比原来减少94.2平方厘米,原来圆柱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11.将一块圆锥形糕点沿着高垂直于底面切成两半,表面积比原来增加24cm²,测得圆锥形糕点的高是6cm。原来这块圆锥形糕点的体积是多少?

12.一个圆柱体如图A切成4块,表面积增加48平方厘米;切成3块如图B,表面积增加50.24平方厘米。若把这个圆柱体削成一个最大圆锥体,体积减少多少平方厘米?

13.把一个圆柱体沿高切成底面是若干相等的扇形的几何体,再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体,已知拼成的长方体的长是62.8分米,高是5分米,求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六年级奥数一至十讲教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01比较分数的大小 同学们从一开始接触数学,就有比较数的大小问题。比较整数、小数的大小的方法比较简单,而比较分数的大小就不那么简单了,因此也就产生了多种多样的方法。 对于两个不同的分数,有分母相同,分子相同以及分子、分母都不相同三种情况,其中前两种情况判别大小的方法是: 分母相同的两个分数,分子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大; 分子相同的两个分数,分母大的那个分数比较小。 第三种情况,即分子、分母都不同的两个分数,通常是采用通分的方法,使它们的分母相同,化为第一种情况,再比较大小。 由于要比较的分数千差万别,所以通分的方法不一定是最简捷的。下面我们介绍另外几种方法。 1.“通分子”。 当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大,而分子的最小公倍数比较小时,可以把它们化成同分子的分数,再比较大小,这种方法比通分的方法简便。 如果我们把课本里的通分称为“通分母”,那么这里讲的方法可以称为“通分子”。 2.化为小数。 这种方法对任意的分数都适用,因此也叫万能方法。但在比较大小时是否简便,就要看具体情况了。 3.先约分,后比较。 有时已知分数不是最简分数,可以先约分。 4.根据倒数比较大小。

5.若两个真分数的分母与分子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大的分数较大;若两个假分数的分子与分母的差相等,则分母(子)小的分数较大。也就是说, 6.借助第三个数进行比较。有以下几种情况: (1)对于分数m和n,若m>k,k>n,则m>n。 (2)对于分数m和n,若m-k>n-k,则m>n。 前一个差比较小,所以m<n。 (3)对于分数m和n,若k-m<k-n,则m>n。 注意,(2)与(3)的差别在于,(2)中借助的数k小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3)中借助的数k大于原来的两个分数m和n。 (4)把两个已知分数的分母、分子分别相加,得到一个新分数。新分数一定介于两个已知分数之间,即比其中一个分数大,比另一个分数小。 利用这一点,当两个已知分数不容易比较大小,新分数与其中一个已知分数容易比较大小时,就可以借助于这个新分数。

小学六年级精品数学奥数培训教案

专题一:数的认识 重点:(1)数的改写和省写;按要求取近似数。 (2)小数、分数的基本性质;商不变的性质。 (3)数的大小比较。 (4)分解质因数。 (5)数的整除 (6)最大公因数和最小公倍数 例1:九亿八千万零四百写作( );改写成以万做单位的数记作( ),省略亿后面的尾数记做( ) 练习: 1.有一个十位数,最高位上是最小的奇数,亿位上是最大的一位数,百万位上是最小的合数,千位上是最小的质数,其它各位上的数既不是正数又不是负数,这个数写作( ),读作( ); 改写成用“万”作单位的数是( ),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四舍五入到亿位是( )亿。 2.把一个整数改写成“万”作单位的近似数约是8万,这个整数最大是( ), 最小是( ); 3.用三个8和三个0组成的六位数中,一个零都不读出的最小六位数是( ),只读出一个零的最大六位数是( ),读出两个零的六位数是( )。 例2:将3.8954按要求取近似值: 解: 3.8954 ≈ (保留一位小数) ≈ (保留二位小数) ≈ (保留三位小数) 练习: 1.按要求将3.279548取近似值: ⑴ 保留一位小数是( ); ⑵ 保留二位小数是( ); ⑶ 保留四位小数是( ); 2.一个三位小数保留一位小数是5.43,这个小数最大是( ),最小是( )。 3.大小两个数的和是199.8,若把较小数的小数点去掉,正好和大数相等。这样的两个数是( )和( ) 4.大、小两个数的差是49.23,将较小数的小数点向右移动一位就等于较大的数,那么,这两个数的和为( )。 例3:1.数a 大于0而小于1,那么把a a a 1 , ,2 从小到大排列正确的是( )。 A 、a a a 12<< B 、a a a 12<< C 、21a a a << D 、2 1a a a << 2.如果2 1 743>>A ,那么A 可填的整数有( ) 练习: 1.在%3.283,38.2,84.2,6 5 2∙∙这几个数中,最大的数是( ),最小的数是( )。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课程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行程问题 第一讲行程问题 走路、行车、一个物体的移动,总是要涉及到三个数量: 距离走了多远,行驶多少千米,移动了多少米等等;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例如1小时内)行走或移动的距离; 时间行走或移动所花时间. 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距离=速度×时间 很明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数量,就马上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从数学上说,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这样的数量关系也是最常见的,例如 总量=每个人的数量×人数. 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 因此,我们从行程问题入手,掌握一些处理这种数量关系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能解其他类似的问题. 当然,行程问题有它独自的特点,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行程问题的内容最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它不仅在小学,而且在中学数学、物理的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大家能学好这一讲,特别是学会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技巧.

这一讲,用5千米/小时表示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用3米/秒表示速度是每秒3米 一、追及与相遇 有两个人同时在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距离,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距离之差.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内, 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 = 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 通常,“追及问题”要考虑速度差. 例1 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速度每小时快6千米,小轿车和面包车同时从学校开出,沿着同一路线行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当面包车到达城门时,小轿车已离城门9千米,问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先计算,从学校开出,到面包车到达城门用了多少时间. 此时,小轿车比面包车多走了9千米,而小轿车与面包车的速度差是6千米/小时,因此所用时间=9÷6=1.5(小时). 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面包车到达时,小轿车离城门9千米,说明小轿车的速度是

六年级奥数教案1

六年级奥数教案 第三单元巧算求和(二) 教学目标:巧妙的运用分数的拆分来进行简便运算。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0页例1、例2和自主检测。 教学重难点:能够灵活运用此方法进行这一类型的简便计算。 教学方法:讲授法、练习法 教学过程: 步骤教师行为学生行为 新课教学 出示例1 计算1/2+1/6+1/12+1/20 常规分析:按照常规方法,这是一题普通的异分母分数加法,我们一般采用通分的方法。 1/2+1/6+1/12+1/20 =60/120+20/120+10/120+6/120 =96/120 =4/5 创新点拨:仔细观察每个分数有什么特殊的地方,不难看出,分子都是1,而分母可以写成1×2,2×3,3×4,4×5,即每个分母都可以写成两个连续自然数的积,于是每个分数都可以拆成两个分数的差:1/2=1/1×2=1-1/2,1/6=1/2×3=1/2-1/3,1/12=1/3×4=1/3-1/4,1/20=1/4×5=1/4-1/5。所以可以引导学生作如下解答: 1/2+1/6+1/12+1/20 =1-1/2+1/2-1/3+1/3-1/4+1/4-1/5 =1-1/5 =4/5 出示例2 计算2/3×5+2/5×7+2/7×9+2/9×11 常规分析:异分母分数相加,先通分,再相加,比较麻烦。 创新点拨:仔细观察不难发现,每个分数的分子都是2,而分母都是两个自然数的积,而分子恰好等于分母的两个自然数的差。 5-3=2,7-5=2,9-7=2,11-9=2,于是有解答: 2/3×5+2/5×7+2/7×9+2/9×11 =1/3-1/5+1/5-1/7+1/7-1/9+1/9-1/11 =1/3-1/11 =8/33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13-18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13立体图形 我们学过的立体图形有长方体、正方体、圆柱体、圆锥体等。这一讲将通过长方体、正方体及其组合图形,讲解有关的计数问题。 例1左下图中共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 例2右图是由18个边长为1厘米的小正方体拼成的,求它的表面积。 例3右图是由22个小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其中共有多少个大大小小的正方体?由两个小正方体组成的长方体有多少个? 例4有一个棱长为5厘米的正方体木块,从它的每个面看都有一个穿透的完全相同的孔(见下页左上图),求这个立体图形的表面积。

例5右图是由120块小立方体构成的4×5×6的立方体,如果将其表面涂成红色,那么其中一面、二面三面被涂成红色的小立方体各有多少块? 例6 给一个立方体的每个面分别涂上红、黄、蓝三种颜色中的一种,每种颜色涂两个面,共有多少种不同涂法?(两种涂法,经过翻动能使各种颜色的位置相同,认为是相同的涂法。) 练习13 1.下页左上图中共有多少个面?多少条棱? 2.有30个边长为1米的正方体,在地面上摆成右上图的形式,然后把露出的表面涂成红色。求被涂成红色的表面积。 3.有一个正方体,红、黄、蓝色的面各有两面。在这个正方体中,有一些顶点是三种颜色都不同的面的交点,这种顶点最多有几个?最少有几个? 4.将一个表面涂有红色的长方体分割成若干个体积为1厘米3的小正方体,其中一点红色都没有的小立方体只有3块。求原来长方体的体积。

5.将一个5×5×5的立方体表面全部涂上红色,再将其分割成1×1×1的小立方体,取出全部至少有一个面是红色的小立方体,组成表面全部是红色的长方体。那么,可组成的长方体的体积最大是多少? 6.在边长为3分米的立方体木块的每个面的中心打一个直穿木块的洞,洞口呈边长为1分米的正方形(见左下图)。求挖洞后木块的体积及表面积。 7.把正方体的六个表面都划分成9个相等的正方形(右上图)。用红、黄、蓝三种颜色去染这些小正方形,要求有公共边的正方形染不同的颜色,那么,用红色染的正方形最多有多少个?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解题能力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 解题能力 【教案名称】: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和解题能力 【教学目标】: 1. 培养学生的数学推理能力,提高思维逻辑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 提升学生的解题能力,培养他们在解决问题时的灵活应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教学内容】: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数学推理和解题两个部分,同时结合奥数题型,设置了一些探究性问题。 1. 数学推理 a) 利用数列的规律进行推理:通过给出的前几项,让学生推测下一项; b) 利用图形的特点进行推理:通过观察图形的形状、颜色、线条等特点,让学生进行推理; c) 利用数学运算法则进行推理:通过给出一些数学运算的结果,让学生推测运算的规则或初始值。

2. 解题能力训练 a) 算术题解题:通过一些常见的算术题目,培养学生的运算能力 和解题思路; b) 文字题解题:通过生活实际问题的描述,培养学生的问题分析 和转化能力; c) 几何题解题:通过对几何图形的描述和问题的要求,培养学生 的几何思维和空间想象能力。 【教学步骤】: 1. Warm-up活动: 利用数学游戏或数字谜题等活跃课堂氛围,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 2. 数学推理训练: a) 教师通过具体示例讲解不同类型的数学推理方法; b) 提供一些练习题,让学生在小组内或个人尝试推理并给出答案; c) 学生展示并讨论各自的推理过程和答案,教师进行点评和引导。 3. 解题能力训练: a) 教师给出一些解题方法和技巧,引导学生灵活运用; b)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解决一些典型题目;

c) 学生介绍解题思路和答案,教师进行总结和评价。 4. 提高扩展训练: a) 给学生提供一些挑战性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思维创新和独立解 题能力; b) 学生个人或小组合作解决这些问题; c) 学生展示解题过程和答案,进行交流和讨论。 5. 总结与归纳: 教师对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进行总结和归纳,强调数学推理和解题 能力的重要性。 【教学评价】: 1. 教师观察学生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方式和应用知识的能力; 2. 学生之间的互相评价与交流,分享不同的解题思路和答案; 3. 收集学生的练习题和作业,评价学生对于数学推理和解题能力的 掌握情况; 4. 教师提供针对性的反馈和建议,帮助学生进一步提高。 【教学资源】: 1. 教科书和教辅资料:根据教学内容选择合适的教材和辅助练习册; 2. 奥数相关练习题:从奥数习题集或网上获取合适的题目。

六年级《追及问题》奥数教案

` 六年级备课教员: 第12讲追及问题 一、教学目标: 1. 理解和掌握简单的追及问题。 2. 熟悉行程问题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3.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4.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到提升。 二、教学重点: 1. 熟悉行程问题中的速度、路程、时间之间的关系。 2. 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 三、教学难点:借助“线段图”分析复杂问题中的数量关系,建立等量关系。 四、教学准备:PPT 五、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50分钟) 一、导入(5分) 师:同学们,大家认识图片上这个人吗? (PPT出示) 生:认识。他是刘翔,奥运会跑步冠军。 师:不错!操场上,你站在刘翔前方30米处,你们一起跑,刘翔能追上你吗?生:能! 师:为什么呢? 生:因为刘翔速度比我快。 师:对,这样的情况刚好符合我们本节课要讲的“追及”问题。 师:那哪位同学来说下什么叫“追及”呢? 生:“追及”就是慢的人在前面跑,快的人在后面追,速度快的人追上了速度慢的。 师:解释得很好。一跑一追的两个人跑步方向是同向还是反向呢? 生:同向。 师:对,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追及问题”。 板书: 追及问题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 (一)例题一:(10分) 阿派以每分钟50米的速度从学校步行回家,12分钟后欧拉从学校出发骑自行车去追阿派,结果在距学校1000米处追上阿派,求欧拉骑自行车的速度?(PPT出示) 师:同学们,遇到追及问题时,我们最好用画线段图的方式来梳理题目的条件。板书:

师:我们再来想想是一圈还是半圈?这是个环形跑道哦! 生:最远是半圈。 师:是的,同学们已经熟悉了环形封闭跑道的特性了,我们开始更难的追及问题的训练。 二、探索发现授课(40分) (一)例题三:(10分) 甲、乙二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0米,则甲跑5秒钟可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2秒钟,则甲跑4秒钟能追上乙。问:两人每秒钟各跑多少米? (PPT出示) 师:同学们,我们来找找本题中的追及时间、追及路程、速度差。我们先来画出线段图。 师:第一次追及的时候,追及路程是多少? 生:10米。 师:追及时间呢? 生:5秒钟。 师:不错,我们就可以得出甲乙二人的速度差了。这速度差,在第二次追及问题也是一样的吗? 生:是的,他们速度没有发生变化。 师:所以第二次的追及路程4×2=8米。这8米又是什么呢? 生:乙先跑的2秒。 师:我们可以得出乙的速度是 板书: 甲乙速度差:10÷5=2(米/秒) 乙的速度:2×4÷2=4(米/秒) 甲的速度:4+2=6(米/秒) 答:甲的速度是6米每秒,乙的速度是4米每秒。 (PPT出示) 练习三:(5分) 甲、乙二人练习跑步,若甲让乙先跑15米,则甲跑5秒钟可追上乙;若乙比甲先跑3秒钟,则甲跑6秒钟能追上乙。问:两人每秒钟各跑多少米? 分析: 本题也是运用速度差不变的条件进行转换,先求出速度差,再求出乙的速度,最后得到甲的速度。

六年级奥数教案

六年级奥数教案 教案标题:六年级奥数教案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提高数学解题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竞争意识; 3. 提升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学重点: 1. 奥数题型的理解和解题方法; 2. 奥数题目的策略性解法; 3. 奥数题目的思维拓展和创新。 教学难点: 1. 复杂奥数题目的解题思路; 2. 提高学生的解题速度和准确性; 3. 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教学准备: 1. 奥数相关教材和题目; 2. 计算器和白板; 3. 分组活动所需的小组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奥数的概念,解释奥数对学生数学能力的重要性; 2. 通过一个有趣的数学谜题或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奥数常见题型,如逻辑推理题、数列题、几何题等; 2. 讲解每种题型的解题方法和技巧; 3. 引导学生思考问题的不同角度和解题思路。 三、示范演练(20分钟) 1. 选择一道典型的奥数题目进行解题演示,解释解题思路和步骤; 2. 鼓励学生参与解题过程,提出问题和讨论思路; 3. 分析解题过程中可能遇到的困难和解决方法。 四、小组活动(20分钟) 1. 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分发一套奥数题目; 2. 要求学生在规定时间内完成题目,鼓励团队合作和交流; 3. 每个小组完成后,进行答案讲解和讨论,鼓励学生分享解题思路和策略。 五、个人练习(15分钟) 1. 分发练习题给学生,让他们独立完成; 2. 监督学生的解题过程,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 3. 强调解题速度和准确性的重要性。 六、总结(5分钟) 1. 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奥数题型和解题方法; 2. 强调继续练习和思考的重要性; 3. 鼓励学生参加奥数竞赛,展示自己的数学才能。 教学延伸: 1. 鼓励学生参加奥数培训班或参加奥数竞赛,提高解题技巧和经验;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 教案标题: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 教案目标: 1. 帮助学生提高数学思维能力和解题技巧,培养对数学的兴趣和自信心。 2. 通过奥数训练,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和创新思维。 3. 提供学生与同龄人竞争的机会,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和积极性。 教学重点: 1. 掌握奥数中常见的问题类型和解题方法。 2. 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和问题分析能力。 3. 培养学生的数学创新思维和解题策略。 教学准备: 1. 教师准备奥数教材和题目。 2. 准备黑板、白板、投影仪等教学工具。 3. 分发练习册和纸笔给学生。 教学过程: 一、导入(5分钟) 1. 引入奥数的概念和重要性,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力。 2. 回顾上一堂课所学的奥数知识,检查学生的掌握情况。 二、知识讲解(15分钟) 1. 介绍奥数中常见的问题类型,如逻辑推理、数列、几何等。 2. 分析每种问题类型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 三、示范与练习(20分钟)

1. 教师示范解答一个奥数题目,详细解释解题思路和步骤。 2. 学生进行小组或个人练习,解答几个类似的奥数题目。 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并给予肯定和鼓励。 四、拓展与创新(15分钟) 1. 提供一些更具挑战性的奥数问题,鼓励学生进行思考和解答。 2. 引导学生尝试使用不同的解题方法和策略,培养数学创新思维。 五、总结与反思(5分钟) 1. 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奥数知识和解题方法。 2. 让学生分享他们在解题过程中的思考和体会。 3.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和困惑,解答学生的疑问。 六、作业布置(5分钟) 1. 布置适量的奥数练习题,巩固和拓展学生的知识。 2. 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奥数竞赛和活动,提供相关信息和报名方式。教学反思: 1. 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难度。 2. 教师要耐心指导学生解题,鼓励学生勇于尝试和思考。 3. 教师要及时给予学生反馈和鼓励,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自信心。

小学六年级精品数学奥数培训教案(专题6)平面图形的面积

专题六:平面图形的面积 例1、如图,三角形ABC 中AE=EB ,BD=2DC 。又知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8平方厘米,则四边形AEDC 的面积等于多少平方厘米? 举一反三: 1、如图,22,3,6cm S AF BF EC FE AEF ===∆,求三角形ABC 的面积。 2、三角形ABC 的面积是10c ㎡,AE=2 1AD,BD=3DC,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3、如图,ABCD 是平行四边形,DF 与BC 相交于E 点,三角形CEF 的面积是8平方厘米,三角形ABE 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4、如图,在梯形ABCD 中,三角形AED 和三角形DEC 的面积分别是5平方厘米和20平方厘米,求梯形的面积。 例2、如图,长方形ABCD 中,AC 是10厘米,AB 是8厘米,若把长方形绕C 点旋转90°,求AD 边 所扫过的面积(阴影部分)

练习:求下图中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例3.求下图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 练习: 例4.如图中BC是半圆的直径,阴影部分①的面积比②少5.12平方厘米.求AC长多少厘米? 练习: 1、如图,AB=20厘米,BC=15厘米,AB与BC互相垂直,图中阴影甲比阴影乙大多少? 2、如图,长方形的长是5厘米,宽是4厘米,已知甲三角形的面 积比乙三角形的面积大4平方厘米,求CE。

例5、如图,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是40平方厘米。求图中圆环的面积是多少平方厘米? 练习: 1.如图,已知阴影部分的面积为18平方厘米,求图中圆环的面积。 2.如图,三角形ABC是等腰三角形,面积为8平方分米,AB是圆的直径,求阴影甲与阴影乙的面积相差多少平方分米。 3、图中圆的周长是16.4厘米,,圆的面积与长方形的面积相等,阴影部分的周长是多少厘米? 4、如图,已知r=3厘米,长方形宽是长的一半,求阴影部分的面积。 综合练习: 1、把两个长方形叠放在一起,小长方形的宽是2米,A点是大长方形一边的中点。那么,图中阴影部分的总面积等于多少平方米?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

小学六年级奥数教案 第一讲行程问题 走路、行车、一个物体的移动,总是要涉及到三个数量: 距离走了多远,行驶多少千米,移动了多少米等等; 速度在单位时间内(例如1小时内)行走或移动的距离; 时间行走或移动所花时间. 这三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面的公式来表示: 距离=速度×时间 很明显,只要知道其中两个数量,就马上可以求出第三个数量.从数学上说,这是一种最基本的数量关系,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这样的数量关系也是最常见的,例如 总量=每个人的数量×人数. 工作量=工作效率×时间. 因此,我们从行程问题入手,掌握一些处理这种数量关系的思路、方法和技巧,就能解其他类似的问题. 当然,行程问题有它独自的特点,在小学的应用题中,行程问题的内容最丰富多彩,饶有趣味.它不仅在小学,而且在中学数学、物理的学习中,也是一个重点内容.因此,我们非常希望大家能学好这一讲,特别是学会对一些问题的思考方法和处理技巧. 这一讲,用5千米/小时表示速度是每小时5千米,用3米/秒表示速度是每秒3米 一、追及与相遇

有两个人同时在行走,一个走得快,一个走得慢,当走得慢的在前,走得快的过了一些时间就能追上他.这就产生了“追及问题”.实质上,要算走得快的人在某一段时间内,比走得慢的人多走的距离,也就是要计算两人走的距离之差.如果设甲走得快,乙走得慢,在相同时间内, 甲走的距离-乙走的距离 = 甲的速度×时间-乙的速度×时间 =(甲的速度-乙的速度)×时间. 通常,“追及问题”要考虑速度差. 例1 小轿车的速度比面包车速度每小时快6千米,小轿车和面包车同时从学校开出,沿着同一路线行驶,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当面包车到达城门时,小轿车已离城门9千米,问学校到城门的距离是多少千米? 解:先计算,从学校开出,到面包车到达城门用了多少时间. 此时,小轿车比面包车多走了9千米,而小轿车与面包车的速度差是6千米/小时,因此 所用时间=9÷6=1.5(小时). 小轿车比面包车早10分钟到达城门,面包车到达时,小轿车离城门9千米,说明小轿车的速度是 面包车速度是 54-6=48(千米/小时). 城门离学校的距离是 48×1.5=72(千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