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1康师傅的成功之道
康师傅成功案例

康师傅成功传奇故事:在中国内地,康师傅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品牌,几乎就是“方便面”的代名词。
康师傅以60亿包的年销量被称为“中国面王”,同时也是世界上销售量最大的方便面生产厂商,一年中单用于包装康师傅方便面的塑料薄膜就可以绕地球十二圈。
1996年康师傅在香港上市,2002年在香港股市增值最佳的股票中,位列前三位。
2004年上半年营业额为60亿元人民币,较去年同期增长20%。
而拥有康师傅品牌的台湾顶新集团2004年年销售额已高达200亿元人民币。
顶新集团的前身原是1958年创立于台湾彰化的鼎新油厂,1974年更名为顶新制油公司,以生产工业用蓖麻油为主。
1988年,中国大陆实施改革开放政策,魏氏兄弟看到大陆前景广阔的市场,于是决定到大陆考察投资,从此四兄弟便踏上了创业之路。
康师傅所采取的战略是速度制胜。
面对一片空白的大陆市场,为了迅速占位,在中国内地塑造出“第一品牌”的形象,康师傅通过大手笔的广告策划、准确明晰的市场定位、领先一步的产品策略、精耕细作的渠道策略……在极短的时间里脱颖而出。
当时大陆的方便面市场呈现两极化:一极是国内厂家生产的廉价面,几毛钱一袋,但质量很差;另一极是进口面,质量很好,但价格贵,五六元钱一碗,普通大陆人根本消费不起。
看到这种市场情况,魏应行想:如果有一种方便面物美价廉,一定很有市场。
于是决定生产这种方便面,并给准备投产的方便面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康师傅”。
之所以取这个名字,是为了适应北方人的思维方式,在北方人眼里,“师傅”这个词显得较为专业,而姓氏则取用“健康”的“康”字,以塑造“讲究健康美味的健康食品专家”形象。
名称起好了,产品档次也定下来了,接下来就是确定口味了。
怎样开发符合大陆人口味的方便面了呢?康师傅经过上万次的口味测试和调查发现:大陆人口味偏重,而且比较偏爱牛肉,于是决定把“红烧牛肉面”作为主打产品。
考虑到大陆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最后把售价定在1.98元。
包装漂亮、广告凶猛的康师傅一经推出便立即打响,并掀起一阵抢购狂潮。
企业管理课案例分析——康师傅

Page 26
26
价格PRICE
仍以方便面为例
Page 27
27
价格price 价格
价位:高价 价格制定方法: 成本导向定价法 2010年由于成本上涨,康师傅方便面产品市场毛利率同期 相比下降2.62%至28.83% 2011年4月1日起,康师傅对其容器面价格进行了14%的上 调。原因在于:主原料(如面粉,棕榈油,糖及pet粒子等) 购进价格的上涨以及物流配送方面运费的上涨等 相关丑闻:袋装康师傅“瘦身门”事件。一种罔顾消费者 知情权的变相涨价 /jdnews/270663.html
Page 23
干脆面:小虎队
23
5种主要产品,12种次要产品包括:红烧牛肉,香辣牛肉, 香鸡炖菇,鲜鲜虾豆板,酸菜牛肉;东北炖,打卤飨宴, 江南美食,本帮烧,陈泡风云等 方便面销售量和销售额市场占有率分别为46.1%和55.8%, 其中容器面销售额占有率达69.7%,高价袋装面销售额占 有率达70%。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康师傅产品主要占据高 端市场。
Page 10
10
康师傅的反应(水源门为例) 康师傅的反应(水源门为例)
一、危机处理期: 1、真诚公关,积极应对(虽然总有延后) 事发一个月后,康师傅所有高层管理者首次集体出席新闻发 布会,向受邀的京津地区的媒体就矿物质水产品广告中标 示“选用优质水源”一事向消费者公开致歉(根源:其电视 广告《优质水源篇》的“选取了优质水源”与实际情况不 符),并调整了相关广告和瓶标用语。其实优质水源也没什么不
Page 12
12
二、公司战略
1.联合经营 2.一体化 3.品牌 4.产品多样化
Page 13
13
2.1.1后向一体化 后向一体化
体现垂直整合的思想 康师傅早在93年便以合作经营的方式引进台湾专业制造商 来大陆投资设厂,先后建成了纸箱厂、PSP碗厂、包膜厂、 塑料叉厂等配套服务厂商,形成了产业的垂直整和,为 “康师傅”的进一步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除此之外,康师傅还有自己专业的原材料供应,坚持“全 程控制理念”,做到食品从农田到餐桌过程中食品安全的 全程把关。
康师傅的案例分析

康师傅的案例分析班级:10机械制造与自动化4姓名:舒大张学号:105302423案例描述:康师傅现在是家喻户晓的品牌,但在其刚进入大陆市场的时候却受到了不小的挫折。
先说一下“康师傅”来历。
康师傅的老板并不姓“康”,而是台商顶新集团董事魏应行及其兄弟。
“康师傅”是1992年顶新为进军大陆而设的品牌。
在90年代初,由于大陆人民速食食品有害健康,所以这类食品在大陆不太受欢迎。
魏应交为标榜其速食面不含防腐剂和人工色素,所以改名“康师傅”,以显示是健康食品,加上当时的目标市场是中国北方,而北方人会尊称别人为“师傅”,所以便在品牌上加上“师傅”二字。
这便是“康师傅”的名字由来。
方便面:掘到第一桶金1959年,魏家父亲魏德和在台湾彰化乡村办起了一家小油坊,起名“鼎新”。
这个作坊式的小企业后由魏家的四兄弟和三姐妹继承,维持着中小企业的规模。
1989年,四兄弟中的老幺魏应行身负家人重托,从香港转道来到大陆。
他在各省之间辗转考虑,足迹几乎踏遍全家。
因为家庭企业是油坊,他自然而然地想到,要在大陆开发一种食用油。
当时大陆市场几乎全是散装油,谈不上优质和品牌。
魏应行决心开发“顶好清香油”,创立“来自台湾的食用油”形象。
许多人可能还记得20世纪80年代末中央电视台播出的这条广告。
当时正在大陆热播的台湾电视剧《星星知我心》女主角吴敬娴一句“用顶好清香油,顶有面子”在电视上反复播放,广告语深入人心。
可惜名声虽好,买卖却不好,以大多数老百姓在80年代末的消费水平,还没达到“要面子”的程度。
大家用惯了廉价的散装油,而十几块钱瓶的“清香油”质量虽好,价格却远远超过百姓的心理底线,滞销也就成了自然而然的事了,最后甚至不得不全面回收。
后来康师傅又先后试推“康莱蛋酥卷”和另外一种蓖麻油,两种产品虽然广告都很出色,但同样犯下了高估市场的错误,一直未能获得理想的销售。
至1991年的三年间,魏应行已赔掉了所携来的1.5亿台币的半数以上,几乎要打道回府。
第五章 市场预测的种类和内容

案例:石英技术誉满全球
一向以钟表王国著称的瑞士在机械表技术方面领先于世界, 成为世界钟表市场的主要生产国。60年代,一位瑞士工程师 向政府提出了开发石英技术,发展石英表的建议,结果被打 入冷宫。
而日本钟表业则对石英技术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并对全球 钟表市场进行了深入的调查,结果发现,机械表的发展已经 呈现下降的趋势,潜力有限。而石英表则以它成本低、全自 动、华丽和方便的特点,具有极大的发展空间,是挑战机械 表的核心技术。
市场预测的目的
日常生活中的 预测
最大限度地减少不确定性对预测对象的影
响,为科学决策提供依据。
2
市场调查——市场预测——管理决策
市场预测的种类和内容 定性市场预测法——判断分析方法 定量市场预测法——时间序列分析法
——因果分析法
3
市场预测的概念
营销策略:产品/组合、价格、分销渠道、促销方式等。 营销策略的制定取决于准确的预测。
4、长期预测
3/5年以上的预测——以年为时间单位;
主要为企业制定总体发展规划提供科学依据。
9
5.1.4 依据需求特性的分类
1、潜在市场
包括对某种商品感兴趣的人群;
市 场
最大的销售市场; 并非每个感兴趣的人都有能力和渠道购买该商品!
范
围 2、有效市场
由 大
感兴趣、有支付能力、有购买渠道的人群。
由已知某种商品市场类推另外一种商品市场。
3、相关原则
回归分析预测法
各种事物(市场经济变量)之间往往存在着相互联系和相互影响。
最重要的相关关系是因果关系。
4、近似性原则
人们对预测对象的过去和现在的情况不可能了解完全。
康师傅--市场营销案例分析

康师傅--市场营销案例分析康师傅是中国最大的快速消费品企业之一,主要从事方便面、饮料等食品的生产和销售。
本文将对康师傅的市场营销案例进行分析。
康师傅作为中国方便面市场的领导者,一直致力于通过创新和市场推广来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以下是康师傅成功的市场营销案例之一:在2023年北京奥运会期间,康师傅推出了一系列与奥运会相关的广告活动,以博得消费者的喜爱和关注。
该广告活动包括电视广告、户外广告和网络活动等。
康师傅首先将奥运元素融入到其产品包装设计中,如方便面袋子和饮料瓶上印有奥运相关图案和口号,并且还推出了多种奥运主题的方便面礼盒套装。
此外,康师傅还与奥运会吉祥物“福娃”合作,推出了一款名为“福喜乐”的方便面。
通过与奥运会相关的形象和产品包装的结合,康师傅成功地吸引了消费者的注意,并增加了品牌的曝光率。
康师傅还在北京奥运会期间举办了一场名为“康师傅夺金大战”的活动。
在这个活动中,消费者可以通过收集康师傅产品包装上的福卡,参与竞猜奥运金牌数量,有机会赢得奖品。
这一活动既增加了消费者对康师傅产品的购买兴趣,又提高了品牌的知名度和忠诚度。
然而,康师傅在市场营销方面也面临一些挑战。
例如,随着健康饮食观念逐渐普及,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开始关注方便面的营养价值和健康问题。
康师傅需要加强产品的研发和创新,推出更加健康和营养的产品,以满足消费者的需求。
总体来说,康师傅通过与北京奥运会的合作,成功地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场份额。
然而,康师傅仍然需要持续不断地进行市场营销创新,以应对消费者需求的变化,保持其在中国市场的领先地位。
康师傅方便面案例分析

2
问题分析
问题分析
1. 产品同质化 严重
方便面市场上的产品 同质化现象非常严重 ,各个品牌的产品在 口味、包装、价格等 方面都相差无几。在 这种情况下,康师傅 方便面需要不断创新 和改进,提高产品的 品质和差异化程度, 以吸引更多消费者
问题分析
2. 消费者需求多样化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消费者对 方便面的需求也发生了变化。他 们不再仅仅追求方便、快捷的食 品,更注重食品的营养、健康和 口感。因此,康师傅方便面需要 关注消费者的多样化需求,推出 更加健康、营养、美味的方便面 产品
解决方案
2. 关注消费者需求
康师傅方便面应该加强市场调查,了解消费者的多样 化需求,推出更加健康、营养、美味的方便面产品。 例如,可以推出低脂肪、低盐、高蛋白等健康口味的 方便面产品;可以推出富含营养成分的方便面产品, 如含有蔬菜、肉类、鸡蛋等营养物质的方便面;可以 推出更加美味的方便面产品,提高产品的口感和品质
问题分析
3. 品牌形象建设不足
尽管康师傅方便面在中国市场上的销量和知 名度都很高,但品牌形象建设仍有不足。许 多消费者对康师傅的品牌内涵和价值观并不 了解,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品牌的忠诚度 和口碑
3
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
1. 加强产品创新
康师傅方便面应该加强产品创新 ,不断推出新口味、新品种、新 包装的产品,提高产品的差异化 程度。例如,可以推出不同风味 的方便面汤汁、不同种类的面条 、不同口感的调料等,以满足消 费者的不同需求。此外,还可以 针对特定人群推出定制化的方便 面产品,如老年人、孕妇、学生 等
康师傅方便面案例分析
-
1
背景介绍
背景介绍
康师傅方便面以其口味独特、 品种多样、食用方便、价格实 惠等特点,赢得了广大消费者
案例1康师傅成功之道

案例1 康师傅的成功之道台湾顶新食物公司打算进入大陆方便食物市场,但不明白大陆市场究竟需要哪一种方便食物。
那时大陆方便面食物工厂已有上千家,竞争比较猛烈。
顶新公司没有贸然投资,而是委托大陆市场调查机构进行方便食物需求调查。
调查分两部份,一是对方便面的需求情形;一个是生产者生产的品种、规格和口味情形。
结果发觉,对方便面食物除非不得已,并非感爱好,要紧缘故是口味较差,而且食用不很方便,而生产者生产的方便面多数是低档的,调料大体上是味精、食盐和辣椒面等原料。
依照这些情形,该公司斗胆预测,大陆下一个方便面食物市场将是高级、注重口味、更为方便的。
于是在天津经济开发区投资500万美元,成立了顶益食物公司,生产高级方便面食物。
结果一炮打响,尤其是碗式包装更为方便,人们利用方便面再也不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成为快餐食物中一种优先选择的品种。
小小的方便面硬是卖出了70亿元的销售份额。
讨论题:1. 市场预测的内容是什么?2. 阻碍市场预测的因素有哪些?3. 各个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同其力量成正比仍是反比?谈老品牌的生存之道—红烧牛肉面的味道历史的车轮老是滔滔向前,关于品牌来讲,如何跟上历史的车轮,与时期合拍将直接关系到品牌成长的空间、深度、广度和前景。
固然,关于那些知道运筹帷幄的品牌而言,不管在战略层面,仍是战术层面都能够表现出对时期节拍的有效把握,而这也是推动品牌成长的助力器。
还记得吃过的第一包吗?可能很多人都会记起曾经饥肠辘辘时一碗热泡面带来的温暖与幸福。
还有很多人会记起红烧牛肉面带给咱们感官上的刺激与享受。
1958年,台湾魏氏四兄弟在彰化县创建鼎新油厂,通过几十年的进展,成长为台湾岛内数一数二的食物集团,这即是后来的顶新集团。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顶新集团进入大陆市场,数度受阻以后,改成由转产方便面,这才造就了今天的庞大成绩。
为了排除前期市场拓展的失败阻碍,也更为符合大陆群体的消费喜好,顶新集团将旗下为康师傅——健康的大师傅,并一改那时的真人设计风格,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大白帽、大白围裙,看起来老实、憨厚、讨人喜爱的卡通康师傅形象。
康师傅案例分析

新浪网对康师傅涨价发起的投票
吴杰 黄喆 高涛 稽一豪 吕锦伦
三叉戟:创新之路
群众 力量
创新奖学金 自动贩卖机 投身公益
果园 理论
人才储备
康宝宝
细节 创新
管理创新 全方位服务 营销新招
未来发展
凌波微步:快速适应市场变化
2007. 01 1997 亚洲金融危机后,中国经济过剩
2000
通路精耕,下沉重心
2006
成立饮品公司
Company
LOGO
2007 3+2饼干等小食品横空出世
股东权益增长幅度: 3/14 总资产增长:13/34
单位:千美元
风险性资产结构 要求企业资产流动性较好,但经营现金流 量较充足。 优点:资本成本低 缺点:财务风险较大
单位:千美元
流动比率=流动资产/流动负债。 反应企业偿还债务的能力,一般要保 持在2:1 1:1.1—1.6
单位:千美元
增长幅度为3/14
总资产增长幅度13/34
股东权益增长幅度<总资产增长幅度
五大神功致命弱点
罗汉阵 葵花宝典 九阳神功 三叉戟
信誉问题、连带反应
凌波微步
市场竞争
康师傅率先涨价一成 统一“静悄悄”
• 涨价理由 • 企业涨价都将原因归结为棕榈油、面粉价 格的上涨。而方便面使用的油类主要是棕 榈油,目前由于国际价格传导,棕榈油进 口价格也在上升。但是对于原料价格上涨 企业就随之涨价将成本转嫁到消费者身上, 也有业界对此颇有异议。
康师傅因家乐福拒绝涨价10%停止供货(图)
• 近日有报道称:11月初康师傅方便面涨价在家乐福遭遇阻击后,康师 傅对家乐福采取了断货方式,致使断货风波涉及到家乐福在中国的所 有门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案例1 康师傅的成功之道台湾顶新食品公司打算进入大陆方便食品市场,但不知道大陆市场究竟需要哪一种方便食品。
当时大陆方便面食品工厂已有上千家,竞争比较激烈。
顶新公司没有贸然投资,而是委托大陆市场调查机构进行方便食品需求调查。
调查分两部分,一是消费者对方便面的需求情况;一个是生产者生产的品种、规格和口味情况。
结果发现,消费者对方便面食品除非不得已,并不感兴趣,主要原因是口味较差,而且食用不很方便,而生产者生产的方便面大都是低档的,调料基本上是味精、食盐和辣椒面等原料。
根据这些情况,该公司大胆预测,大陆下一个方便面食品市场将是高档、注重口味、更为方便的产品。
于是在天津经济开发区投资500万美元,成立了顶益食品公司,生产高档方便面食品。
结果一炮打响,尤其是碗式包装更为方便,人们使用方便面不再是一种权宜之计,而成为快餐食品中一种优先选择的品种。
小小的方便面硬是卖出了70亿元的销售份额。
讨论题:1. 市场预测的内容是什么?2. 影响市场预测的因素有哪些?3. 各个竞争者的市场占有率同其市场营销力量成正比还是反比?谈老品牌的生存之道—红烧牛肉面的味道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对于品牌来说,如何跟上历史的车轮,与时代合拍将直接关系到品牌成长的空间、深度、广度和前景。
当然,对于那些懂得运筹帷幄的品牌而言,不管在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都能够体现出对时代节奏的有效把握,而这也是推动品牌成长的助力器。
还记得吃过的第一包方便面吗?可能很多人都会记起曾经饥肠辘辘时一碗热泡面带来的温暖与幸福。
还有很多人会记起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带给我们感官上的刺激与享受。
1958年,台湾魏氏四兄弟在彰化县创立鼎新油厂,经过几十年的发展,成长为台湾岛内数一数二的食品集团,这即是后来的顶新集团。
上个世纪80年代后期,顶新集团进入大陆市场,数度受阻之后,改为由食用油转产方便面,这才造就了今天的巨大成就。
为了消除前期市场拓展的失败影响,也更为符合大陆群体的消费喜好,顶新集团将旗下品牌命名为康师傅——健康的大师傅,并一改当时的真人设计风格,独具匠心地设计了一个大白帽、大白围裙,看起来诚实、憨厚、讨人喜欢的卡通康师傅形象。
进军方便面之初,康师傅通过深入的调查研究,发现内地人最喜欢的面条口味是牛肉味,其后分别是排骨和鸡肉口味,然后才是海鲜口味。
康师傅将自己的方便面产品确定为牛肉味后,经过反复不断改进,终于生产出适合大众口味的产品。
1992年8月21日,康师傅在天津研发生产出第一包方便面——康师傅红烧牛肉面。
在配合生产的同时,康师傅的方便面广告开始铺天盖地地出现在报刊、杂志、电视上,宣传最火热的时候平均每天在电视上就出现百次,康师傅品牌迅速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品牌认知、品牌印象、品牌关联和品牌区别,并在此后10年间建立起中国方便面行业的霸主地位。
14年后,据AC尼尔森2006年12月的零售市场研究报告显示:康师傅方便面的销售额市场占有率高达43.3%,是第二名同业的三倍,销量超过81亿包。
作为康师傅第一包方便面产品,也是康师傅方便面目前产品序列中的主力规格,康师傅红烧牛肉面面市15年历久而弥新,在口味变化快、品牌淘汰率高、消费忠诚度低的食品行业来说,是非常稀少而珍贵的,研究康师傅和康师傅红烧面的成功之道,对于延长产品生命周期、提高产品长效市场竞争力、应对市场变化风险将大有裨益。
启示一:风格的普遍适应性作为后来者,康师傅进入方便面市场,并没有仓促上马,特别是在口味设计上慎之又慎,没有盲目引进台湾市场上的成熟口味,而是根据大陆市场实际开展了深入而广泛的市场调研。
在确定消费者最青睐牛肉口味之后,康师傅设计出多个口味的产品,并针对不同的目标市场区域进行口味适应性调研,反反复复多次尝试后,才最终确定红烧牛肉面的基本口味。
由于口味设计过程中充分吸纳、尊重消费者意愿后,并在多个市场进行适应性调整,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甫一上市即在全国多个市场形成热卖,康师傅方便面的名头一炮打响。
在康师傅试水方便面市场的过程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康师傅在市场调研和风格设计上所付出的心血和投入。
必须得承认,风格是一个很难把握的问题,特别是食品行业,众口难调是最真实、最直接的写照。
作为后来者,康师傅对于风格的把握算是用心良苦,从开始对全国多个市场进行市场调研,得到中国人的消费习惯之后,设计出多个口味小样,再对数个目标市场进行口味适应性调研,此后反复多次之后,最后确定红烧牛肉面为主推的基本口味。
从某种意义上讲,以麦当劳、肯德基为首的洋快餐在中国市场所向披靡,其成功的重要因素就是口味的普遍适应性,这也是中式快餐难以在全国范围内形成优势的主要原因,北方、南方的口味差异甚至大于地域差异。
康师傅显然弄懂了其中的门道,试想,康师傅一来就弄出个偏辣的口味,如何在北方市场拓展;而直接做出海鲜风味,在西南市场肯定又有所不及。
对于品牌而言,以什么样的风格出现在受众面前是至关重要的首要条件,因为风格决定了受众的范围和规模。
风格取决于几个因素,一是品牌的主体风格,品牌自身的属性决定了风格的方向和内容;二是目标受众的喜好和需求,所谓“投其所好”,不能偏离目标受众的主题;三是竞争对手的细分差异,品牌能够在众多的竞争对手中迅速脱颖而出,并获得目标受众的青睐。
启示二:传承中不失创新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精华在于又浓又香的牛肉味,但又不止于此,从随后其它跟随品牌相同口味产品的市场表现即可明证。
10几年来,牛肉口味的方便面多如牛毛,但没有哪个品牌、哪个规格达到康师傅的高度,即便是在风格上采取跟随战略的竞争对手,在市场上也难望红烧牛肉面的项背。
在10几年的市场推广中,康师傅非常注重传承红烧牛肉面的精华,保留其主体和最吸引人的部分,并不断地对产品进行创新,满足消费需求和消费口味的变化。
第一,康师傅红烧牛肉面的味道保持非常的地道,这是康师傅独一无二的,也是区别其它品牌的最大诉求点;第二,康师傅形成了以红烧牛肉面为核心的牛肉面作战军团,在推出红烧牛肉面之后,康师傅先后推出麻辣牛肉面、水煮牛肉面、香辣牛肉面等多个牛肉系列产品,多角度、多层次阻击竞争对手;第三,红烧牛肉面的味道并不是一层不变,在味觉的细微感受中,受众能够感受得到其中的微妙变化,不离主要风格却有着与时俱进的味道。
传承一直是老品牌的重要生存手段,老品牌传承的也是历史沉淀下来的精华,但是一味的传承将使品牌陷入固步自封的境地,失去发展的动力。
在现实中,我们常常对一些老品牌的飘然逝去而扼腕叹息,殊不知再有岁月沧桑、显赫经历的品牌,如果没有及时的创新,所剩下的只有被无情的淘汰,创新才是品牌永恒的生存基础和发展动力。
启示三:时刻保持新鲜感康师傅红烧牛肉面问世以来,在包装设计上做出数次调整(见下图所示),并适时推出大、小规格,袋装、筒装、盒装等包装形式,在维持主体风格、标识元素等基础上,在色彩、文字、图案、材质等元素上做出了非常积极的调整。
审美疲劳是我们时常提到的热门词汇,对于老品牌而言最容易遇到的困难正是审美疲劳,天天见、月月见、年年见,再美好的事物也看得麻木了,自然就审美疲劳了。
前面谈到风格的问题,实质上风格是一种很微妙的感受,有些人因为风格而迷恋上品牌,很快就建立品牌忠诚,有些人因为风格而排斥品牌,形成感性的消费拒绝。
康师傅红烧牛肉面在投放之初,在很快建立起品牌认知、品牌区分和品牌认同之后,其包装风格就此形成,并建立起良好的品牌忠诚,但在此后长达10余年间里,红烧牛肉面在包装设计、颜色、图案搭配、材质等多个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有益改进。
这些改进在保持红烧牛肉面主体风格的基础上,根据消费需求的适度变化,时代发展的动态趋势进行了针对性、适应性很强的调整,让消费者在不知不觉之中感受到熟悉感觉的基础上,不断保持消费的新鲜感。
品牌的管理者在品牌的管理过程中时常遇到品牌成熟期过短、衰退期过快的问题,其核心就是品牌老化,对于消费者失去新鲜感,被消费者离弃自然就不足为怪。
当然,这种风格的动态调整,必须要在保持品牌主体风格不变的前提下进行适度的有益变化,当年可口可乐盲目调整配方的闹剧必须引起重视。
启示四:把握时代节奏10年前,吃方便面注重什么?量多、味正、方便,肚子填饱是头等大事;10年后,吃方面看重什么?解决温饱已不是关键问题,吃方便面也讲究精神层面的感受。
10年前和10年后,吃方便面的人群已经发生了巨大改变;10年前和10年后,吃方便面的人群消费价值取向也有了显著变化。
对于这小小方便面里面所蕴含的大道理,康师傅显然比我们更用心和更有发言权。
10年前,当康师傅推出红烧牛肉面的时候,市场上还没有真正意义上的竞争对手,康师傅几乎是以拓荒者的角色开辟国内中高档方便面市场。
10年后,国内方便面市场已是狼烟四起、群雄逐鹿,各个细分市场均有着激烈而残酷的市场竞争,康师傅的生存环境更加恶劣。
而消费者在消费需求、消费心理、消费感受和消费期望上的变化,对康师傅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从早些年康师傅主力塑造康师傅母品牌形象,以高品质、好口味、满足感来吸引消费者,到近几年主推“就是这个味”的消费角度传播,旨在关注消费感受,站在消费者角度思考,可以看出康师傅在品牌管理上的合理布局。
历史的车轮总是滚滚向前,对于品牌来说,如何跟上历史的车轮,与时代合拍将直接关系到品牌成长的空间、深度、广度和前景。
当然,对于那些懂得运筹帷幄的品牌而言,不管在战略层面,还是战术层面都能够体现出对时代节奏的有效把握,而这也是推动品牌成长的助力器。
这是一个包容而多元,前沿而创新的时代,对于老品牌的青睐和新潮品牌的追逐并存。
既有老树开花,也有昙花一现,对于品牌的管理者而言,把握时代的脉搏,吃准消费的心理,在传承中创新,在创新中隽永,历久、弥新并非不可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