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化学必修 第一册(2019版)_《物质的量》名师导学案(第一课时)
《第二章 第三节 物质的量》学历案-高中化学人教版19必修第一册

《物质的量》学历案(第一课时)一、学习主题本课学习主题为“物质的量”,是高中化学课程中的重要概念。
物质的量是描述微观粒子数量的物理量,是化学计算的基础。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掌握物质的量的概念、单位及计算方法,为后续的化学计算和实验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学习目标1. 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2. 掌握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并能够进行简单的换算。
3. 学会运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如摩尔质量、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关系等。
4.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及科学探究的思维方式。
三、评价任务1. 理解评价:通过课堂提问和小组讨论,评价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程度。
2. 技能评价:通过随堂小测验,评价学生运用物质的量单位进行换算的能力。
3. 应用评价:通过课后作业,评价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化学计算的能力。
四、学习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回顾之前学习的化学基础知识,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描述微观粒子的数量,从而引出物质的量的概念。
2. 新课讲授:(1)讲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及其在化学计算中的重要性。
(2)介绍物质的量的单位——摩尔,并举例说明如何进行单位换算。
(3)通过实例讲解如何运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如摩尔质量、物质的量与微粒数的关系等。
3. 课堂互动: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和运用。
教师巡视指导,及时解答学生的疑问。
4. 总结归纳:对本课学习的重点内容进行总结归纳,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和掌握。
五、检测与作业1. 随堂小测验:发放随堂小测验题目,检测学生对物质的量单位换算的能力。
2. 课后作业:布置相关练习题,要求学生运用物质的量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并提交作业。
六、学后反思1. 学生反思:学生应反思自己在学完本课后对物质的量概念的理解程度、运用能力以及在课堂互动中的表现。
2. 教师反思:教师应对本课的教学过程进行反思,总结教学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今后的教学提供借鉴和改进方向。
【教案】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学设计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中学化学教学设计体例结构第二章海水中的重要元素——钠和氯本章内容分析在系统学习“物质分类及其变化”之后,学生已经掌握了分类研究物质的性质和变化,具备了分类研究的思想,有一定的归纳分析能力。
本章从常见无机物及应用入手,这些知识既可以进一步为前面所学习的物质的分类、化学反应的分类补充丰富的感性认知材料,又可为后面继续学习其它元素及其化合物、建构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了解化学反应与能量等理论知识打下基础。
在宏观定性研究物质的基础上,引入一个新的物理量—物质的量,从定量的角度再认识物质的性质和物质之间发生的反应,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了宏观与微观相结合,引导学生建立可称量的宏观物质与不可称量的微观粒子间的联系,初步建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学科核心素养,为后面进一步研究分子、原子及离子间的相互作用打下基础。
本章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金属钠及其化合物,非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基本概念——物质的量。
教学难点:典型的金属非金属等无机物间的转化及其运用,物质的量等理论概念的理解。
第三节教学目标1、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通过对物质的量的学习,从微观上理解物质由不同粒子构成,进而从宏观上明确物质的量的应用。
2、变化观念与平衡思想:通过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与转化,明白以物质的量为中心的理论学习。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通过完成物质的量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的推理过程,理解微观粒子模型在化学研究中的重要作用。
4、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完成物质的量的探究,学习宏观与微观之间的链接。
5、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利用物质的量概念的建立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理解化学家从微观研究到宏观概念的哲学思想。
课时安排5 课时教学设计思路第 1 课时课时目标1.认识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通过对比、类比、归纳等多种思维活动,了解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的含义,体会从物质的量层次定量研究化学问题的意义。
2.能基于物质的量认识物质组成及其化学变化,利用物质的量和微粒数之间的关系进行简单计算,知道从定量的角度认识宏观物质和微观粒子的相互关系是研究化学问题的科学方法之一。
新版高中化学必修一《3.3 物质的量》教案、导学案、同步练习

《3.3 物质的量》教案【第一课时】一、课程设计背景新课程中以定义为中心的概念教学被弱化,更注重理解和体验概念的生成过程。
如何排除障碍,有效地加工和组织事实性、描述性、操作性、理论性兼容的化学概念,从整体出发,掌握学科基本概念的结构体系和分类方法,注意突出概念间的内在联系,发挥概念的群体功能,使学生不仅在理解的基础上形成概念,而且点、线、面、体相互联系,建立概念的空间网络结构和概念的立体思维模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已成为研究的重要课题。
我在“物质的量”教学中使用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和“先行组织者”的概念教学策略进行教学,希望能使学生有效地掌握概念的内涵与外延,发展学生对学习的探索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是指: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主动学习知识,教师既研究教法又研究学法,强调教与学过程的统一,注重组织形式多样化,强调增强学生主体参与机会,主张师生双主互动。
主体性概念教学策略要求教学要以培育、开发、促进学生的主体性、弘扬学生的主体精神作为根本精神,另一方面,要求教师充分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为优化课堂教学,提高教学质量和提升学生素质的基础和条件。
“先行组织者”是奥苏贝尔最早提出来的,是教师在新概念教学之前让学生学习的引导性材料,它在概括水平上高于要学习的新材料。
然后,学生利用这一材料去同化新的学习材料,这就是“先行组织者”策略的基本原理。
它可以看成是教师为促进学生有意义学习而设置的一个“教学支架”,也可以看作是为学生准备的通往知识彼岸的一座桥梁。
二、课堂教学设计【教材分析】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7个基本物理量之一,是中学化学中很重要的基本概念,是联系宏观质量与微观粒子的桥梁。
根据物质的量概念,可以导出摩尔质量、气体摩尔体积、物质的量浓度等许多在化学中有重要应用的基本概念。
有关物质的量的计算,不仅是中学化学需掌握的重要知识技能,而且也广泛地应用于科学研究及工农业生产等方面。
2.3物质的量(课时1)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一

2.教学难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理解:学生难以理解物质的量是一个基本物理量,不同于其他物理量,如长度、质量等。
(2)摩尔概念的接受:学生可能对摩尔这一计量单位感到陌生,难以理解其与微观粒子数目之间的关系。
(3)物质的量的计算:学生可能对n = N/NA这一计算公式理解不深,难以应用于实际问题。
3.课后作业
-完成教材后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选择一篇文章进行阅读,并撰写读后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结合本节课的内容,为自己设计一个学习计划,包括学习目标、学习方法、时间安排等。
课后拓展
1.拓展内容
-阅读材料:《物质的量在现代化学中的应用》(提供文章摘要或关键points,引导学生关注物质的量在实际科研中的应用)
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准备向全班展示讨论成果。
5.课堂展示与点评(15分钟)
目标:锻炼学生的表达能力,同时加深全班对物质的量的认识和理解。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5.培养科学思维,能够运用物质的量的知识,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
教学难点与重点
1.教学重点
(1)物质的量的概念:物质含有微观粒子的数目,用符号n表示,物质的量是国际单位制中七个基本物理量之一。
(2)物质的量的计量单位:摩尔,符号为mol,1mol物质含有约6.02×10²³个微观粒子。
(3)物质的量的相关计算:n = N/NA,其中N为微观粒子的数目,NA为阿伏伽德罗常数。
物质的量 第一课时 教案 高一上学期化学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2.3 物质的量第一课时教案教学目标1.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培养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的化学核心素养。
2.理解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应用,培养学生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的化学核心素养。
3.理解和掌握摩尔质量的概念。
教学重难点重点: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了解物质的量与粒子数目、摩尔质量之间的换算。
难点:物质的量的概念的初步形成。
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环节一:提出问题1、从冬季烤火取暖引入炭燃烧的化学方程式。
2、通过宏观和微观两个方面表述方程式所代表的意义,提出疑问:如何将微观粒子和宏观质量联系起来。
阅读、思考、产生疑问引导学生进入情境,积极思考。
环节二:物质的量的概念[过渡]用具体数据来展示12g C、32gO2、44gCO2所对应的粒子数为6.02×1023,如此巨大的一个数据,使用起来非常不便,那么有什么好办法使其更简便吗?引出“国际上规定,1mol粒子集合体所含的粒子数约为6.02×1023。
”举生活中的事例来说明集合体所代表的含义,很多时候我们用“个”这个量词来表示事物是很不方便的,于是会增加一些新的量词,使计量更加方便,如“盒”、“箱”等都是用来描述一定数目的集合体。
聆听,思考生活中的计量思想与计量微粒的方法之间的联系从具体数据情境中引入新概念,从生活出发,帮助学生建立概念展示国际七个基本物理量通过对比,接受新的物理量加深学生对物质的量的理解{板书} 聆听、记录、及时发现问题,并予以讲解[强调]1."物质的量"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能增减任何字。
2.物质的量用于描述具体微观粒子,不能描述宏观物质。
3.物质的量使用时要说明具体的粒子种类课堂活动:希沃白板竞赛"初识物质的量"1.在游戏中练习,增强趣味性,激发学生思考的积极性。
2.使学生思维外显化,诊断学生掌握水平。
环节三:阿伏加德罗常[图片展示]18g水、27g铝等物质的粒子数及物质的量,引出阿伏加德罗常数思考交流,总结归纳。
《物质的量》名师导学案(第一课时)

课时1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1、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2、了解利用物质的量进行物质计算的基本方法物质的量的概念、利用质量计算物质的量的方法初中学习的微观粒子主有;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理解:1个CO2分子是由构成的。
物质的量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一个,它表示;符号是。
2、摩尔(mol):摩尔是; 1mol任何物质所含的粒子数量为(符号为NA ),NA大约为。
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N为。
【注意】1、物质的量只能用来衡量,不可用于衡量。
2、初中的粒子数量一般用“”衡量,高中用“”衡量。
初中可以说,1个CO2分子由构成;而高中习惯说,1molCO2分子中有。
【练习】中有 mol H;含有 O的SO3的物质的量为 mol; CuSO4·5H2O中含有 mol H2O。
这种“整体”和“部分”的物质的量求算问题,可以先讨论1个“整体”中有几个“部分”,再延伸至1mol“整体”中有多少mol“部分”。
例如: CuSO4·5H2O中含有 mol的O原子【练习】(1)有1molCl2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mol NaCl,转移mol电子。
(2)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当转移电子时得到 mol氧气。
(3) NH4+中有 mol电子,有 mol质子。
二、摩尔质量:,符号为,单位为。
由质量计算物质的的量的公式:;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都与该物质粒子的的数值相同Na的摩尔质量是,KCl的摩尔质量是,Cl2的摩尔质量是,CO32-的摩尔质量是。
【例题】物质的量是多少【练习】根据上述的计算思路,完成下列问题:(1) H2SO4的物质的量是 mol(2)的物质的量是 mol(3) CaCO3的质量是 g(4) H2O的质量是 g(5)某物质的质量为,,则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g/mol【练习】完全中和某二元酸H2A需要氢氧化钠24g,则此二元酸H2A的物质的量是多少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1.下列物质中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A. mol SO3B.66g CO2C.×1023个NH3分子 D.4℃时18ml的水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023个12C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B.1mol氧的质量是32gC.钠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D.2mol H2O的摩尔质量和1mol H2O的摩尔质量相等3.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所含有约×1023个碳原子B.1 mol H2O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C.氢氧根离子的摩尔质量为17gD.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 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氧化二氮的摩尔质量是44gB.SO42﹣的摩尔质量是96g/molC.1molO2的质量是32g/molD.铁的摩尔质量就是铁的相对原子质量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12gC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B.是C.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D.1mol氧的质量是32g6.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B.个硫酸分子与磷酸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C.28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D.N A个氧分子与N 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7.已知×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16 g B.32 g C.64 g/mol D.16 g/mol8.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4,有关N4的说法正确的是A.N4是N2的同素异形体 B.N4是N2的同分异构体C.相同质量的N4和N2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D.N4的摩尔质量是56g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 B.1molNaOH的质量是40g/molC.1gH2和1gN2所含分子数相等D.阿伏伽德罗常数个钠原子的质量是23g10.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 A .中含有约×1023个碳原子B .1molH 2O 中含有2 mol 氢和1mol 氧C .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D .2mol 水的摩尔质量是1mol 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是( ) A . mol O 2和 mol H 2OB . mol H 2SO 4和 g H 2OC . mol MgSO 4·7H 2O 和 mol C 12H 22O 11(蔗糖)D .×1023个CO 2与 mol KMnO 4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NO 2 的质量为46g/molB .NO 2的摩尔质量为46gC .NO 2的摩尔质量等于NO 2的相对分子质量D .N A 个NO 2的质量与NO 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13.中含Na +,则Na 2X 的摩尔质量是 ,X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14.已知a g A 和b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 C 和d g D ,则C 的摩尔质量为 。
物质的量第1课时导学案

《必修Ⅰ第1章第1节 化学计量在实验中的应用》导学案(第1课时)高一 班 第 组 姓名 组内评价 教师评价【课标要求】1.认识摩尔是物质的量的基本单位,了解物质的量与微观粒子之间的关系;了解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提出摩尔这一概念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懂得阿伏加德罗常数的涵义。
3.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物质的质量之间的关系。
能用于进行简单的化学计算。
【重点难点】1. 物质的量及其单位2. 物质的量及相关计算 【回忆复习】1、原子与相对原子质量(1)原子是 的最小微粒。
(2)相对原子质量:国际上规定以 ,其他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就是这种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3)写出下列物质的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①Fe ,②CO 2 ③HCl ,④H 2SO 4______。
2、根据反应2H 2+O 2 = 2H 2O 填写下列空格该反应中H 2、O 2、H 2O 的三种物质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分子个数之比为_________。
由此可见,物质间的反应,按照一定的质量比进行,同时也是按一定的粒子数比进行,也就是 说,物质的质量与构成它们的粒子数之间一定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新课导学】阅读教材P11-13思考:如何知道10Kg 小米是多少粒,你有什么办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物质的量1、物质的量是一个 。
表示 的集体。
符号为 。
物质的量的单位是 ,简称 ,符号为 。
注意:①物质的量表示物质所含微粒的多少,这四个字是一个整体,不得简化或增添任何字,物质的量实际上表示含有一定数目粒子的集体。
②物质的量是以微观粒子为计量的对象,而这里的“粒子”是指构成物质的“基本单元”、这个基本单元可以是分子、原子、离子、中子、质子等单一粒子,也可以是这些粒子的特定组合。
③物质的量不能用来描述宏观物质。
1.3 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 第一课时 物质的量、NA、M 导学案【新教材】鲁科版(2019)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

第一章 第3节化学中常用的物理量 第一课时物质的量、摩尔质量【学习目标】(1分钟)1.了解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学会从物质的量的角度来认识物质的微观构成。
2.掌握阿伏伽德罗常数 ——N A ,能够进行物质的量、阿伏伽德罗常数与微粒数之间的换算。
3.理解摩尔质量的含义,会进行质量、摩尔质量、物质的量之间的转化。
【活动探究】一、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
(阅读教材21页完成活动一)活动一:物理老师和数学老师比赛谁的饭量大——吃大米,如果我们比较两个人谁吃的大米粒个数多的话显然是一个无法完成的工作。
于是,我们有了一个尺度——碗,物理老师吃了一碗半而数学老师吃了两碗,于是我们得出结论——数学老师饭量大。
但是我们又遇到了新的问题——一碗的量如何保持一样呢?于是我们还需要规定一碗大米的数量是5000粒,这样物理老师是吃了7500粒,而数学老师吃了10000粒,于是数学老师吃的多。
我知道你还有疑问,不急,稍后继续...... 思考与交流:1.通过课本的预习你能将下列两组量中类似的部分连线吗?2. 我们把含有6.02×1023个微观粒子的集合称作单位物质的量——记为1mol 。
3. 3.01×1023个水分子的物质的量为 ;含有H 原子的物质的量为 ;4. 物质的量符号我们用n 来表示,于是我们推导出物质的量的公式1:n= mol N —微粒数 二、阿伏伽德罗常数——N A在计算过程中我们会发现微观粒子的量都是巨大的,除以6.02×1023计算起来也比较麻烦,国际上规定6.02×1023mol -1这一常数称作阿伏伽德罗常数,符号用作N A 。
那么6.02×102个水分子我们可以表示为水分子数目为1N A 。
你能推导出N A 的单位吗?例一、1molOH -三、摩尔质量——M活动二:在活动一中我们按照5000粒大米为一碗的标准,但是实际操作中5000粒大米一粒粒的数也是一个不小的工程,那我们能不能有其他标准来简化这个过程呢?经过反复实验发现5000粒大米的质量约为300g ,于是我们规定质量300g 大米为一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1 物质的量单位--摩尔
1、了解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概念
2、了解利用物质的量进行物质计算的基本方法
物质的量的概念、利用质量计算物质的量的方法
初中学习的微观粒子主有;初中化学的学习中,同学们可以理解:1个CO
2
分子是由构成的。
物质的量
一、物质的量:
1、物质的量是一个,它表示;符号是。
2、摩尔(mol):摩尔是; 1mol任何物质所含的粒子数
量为(符号为N
A ),N
A
大约为。
物质的量的计算公式,N为。
【注意】1、物质的量只能用来衡量,不可用于衡
量。
2、初中的粒子数量一般用“”衡量,高中用“”衡量。
初中可以说,1个CO
2
分子由构成;而高中习惯说,1mol
CO
2
分子中有。
【练习】0.1molCH
4中有 mol H;含有0.12mol O的SO
3
的物质的量为
mol;0.1mol CuSO
4·5H
2
O中含有 mol H
2
O。
这种“整体”和“部分”的物质的量求算问题,可以先讨论1个“整体”中有几个“部分”,再延伸至1mol“整体”中有多少mol“部分”。
例如:0.2mol CuSO
4·5H
2
O中含有 mol的O原子
【练习】
(1)有1molCl
2
与足量氢氧化钠溶液反应,生成 mol NaCl,转移
mol电子。
(2)过氧化钠与水的反应中,当转移0.2mol电子时得到 mol氧气。
(3)0.1mol NH
4
+中有 mol电子,有 mol质子。
二、摩尔质量:,符号为,单位为。
由质量计算物质的的量的公式:;1mol任何物质的质量(以克为单位)都与该物质粒子的的数值相同
Na的摩尔质量是,KCl的摩尔质量是,Cl
2
的摩尔
质量是,CO
3
2-的摩尔质量是。
【例题】26.5gNa
2CO
3
物质的量是多少?
【练习】根据上述的计算思路,完成下列问题:
(1)9.8g H
2SO
4
的物质的量是 mol
(2)5.3gNa
2CO
3
的物质的量是 mol
(3)0.25mol CaCO
3
的质量是 g
(4)2.0mol H
2
O的质量是 g
(5)0.02mol某物质的质量为0.73g,,则该物质的摩尔质量为 g/mol
【练习】完全中和10.2g某二元酸H
2A需要氢氧化钠24g,则此二元酸H
2
A的物
质的量是多少?A的相对原子质量是多少?
1.下列物质中所含原子数最多的是
A.0.3 mol SO
3B.66g CO
2
C.6.02×1023个NH
3
分子 D.4℃时18ml的水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6.02×1023个12C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B.1mol氧的质量是32g
C.钠的摩尔质量等于它的相对原子质量
D.2mol H
2O的摩尔质量和1mol H
2
O的摩尔质量相等
3.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叙述正确的是()A.0.012kg12C中所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B.1 mol H
2
O中含有2 mol氢和1 mol氧
C.氢氧根离子的摩尔质量为17g
D.2 mol水的摩尔质量是1 mol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氧化二氮的摩尔质量是44g
B.SO
4
2﹣的摩尔质量是96g/mol
C.1molO
2
的质量是32g/mol
D.铁的摩尔质量就是铁的相对原子质量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12gC所含的原子数就是阿伏伽德罗常数
B.4.9gH
2SO
4
是0.05molH
2
SO
4
C.氢原子的摩尔质量是1.008g
D.1mol氧的质量是32g
6.N A代表阿伏加德罗常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2.3g钠由原子变成离子时,失去的电子数为0.1N A
B.0.2N A个硫酸分子与19.6g磷酸含有相同的氧原子数
C.28g氮气所含的原子数为N A
D.N A个氧分子与N A个氢分子的质量比为8:1
7.已知3.01×1023个X气体分子的质量为8g,则X气体的摩尔质量是()A.16 g B.32 g C.64 g/mol D.16 g/mol
8.据报道,科学家已成功合成了少量N
4,有关N
4
的说法正确的是
A.N
4是N
2
的同素异形体 B.N
4
是N
2
的同分异构体
C.相同质量的N
4和N
2
所含原子个数比为1:2
D.N
4
的摩尔质量是56g
9.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 B.1molNaOH的质量是40g/mol
C.1gH
2和1gN
2
所含分子数相等
D.阿伏伽德罗常数个钠原子的质量是23g
10.下列关于物质的量、摩尔质量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0.012kg 12C 中含有约6.02×1023个碳原子
B .1molH 2O 中含有2 mol 氢和1mol 氧
C .氢氧化钠的摩尔质量是40g
D .2mol 水的摩尔质量是1mol 水的摩尔质量的2倍 11.下列各组物质中含氧原子的物质的量相同的是( ) A .0.3 mol O 2和0.3 mol H 2O
B .0.1 mol H 2SO 4和3.6 g H 2O
C .0.1 mol MgSO 4·7H 2O 和0.1 mol C 12H 22O 11(蔗糖)
D .6.02×1023
个CO 2与0.1 mol KMnO 4 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 .1 mol NO 2 的质量为46g/mol
B .NO 2的摩尔质量为46g
C .NO 2的摩尔质量等于NO 2的相对分子质量
D .N A 个NO 2的质量与NO 2的相对分子质量在数值上相同
13.12.4gNa 2X 中含Na +0.4mol ,则Na 2X 的摩尔质量是 ,X 的相对原子质量是 .
14.已知a g A 和b g B 恰好完全反应生成0.4mol C 和d g D ,则C 的摩尔质量为 。
【知识点填空答案】物理量;一定数目粒子的集合体;n ;物质的量的单位;阿伏加德罗常数;6.02×1023mol -1;A
N N
=
n ;物质中所含的粒子数;微观粒子;宏观物质;个;摩尔;1个C 原子和2个O 原子;1mol C 原子和2mol O 原子;0.4;0.04;0.5;1.8;1;1;0.1;1;1.1;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质量;M ;g/mol ;M
m
n =
;相对原子质量或相对分子质量的数值;23g/mol ;74.5g/mol ;71g/m ;60g/mol ;n(Na 2CO 3)=()()mol 1.0mol g 98g
8.9SO H M SO H m )SO H (n 1
424242=•==
-;0.1;
0.05;25;36;36.5;H 2A 的物质的量为0.3mol ;A 的相对原子质量为32;单位物质的量的物质所具有的体积;V m ;m
V V
n =
;很小;粒子大小;远大于;粒子间距;任何气体具有相同的摩尔体积;温度和压强;相同的摩尔体积;相同的分子
数;2:1;同温同压下,气体的体积比等于其物质的量的比;0℃和101 kPa;22.4L/mol;2.24;0.3;0.2;
【检测反馈答案】1.B 2.D 3.A 4.B 5.B 6.AB 7.D 8.A 9.D 10.A 11.C 12.D
13.62g/mol;16
14.(a+b﹣d)g/mo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