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

合集下载

中古重要阶段特征

中古重要阶段特征
郡国并行、推恩令、刺史
政治:中央集权制度确
立、巩固。
经济:小农经济初步发
展,手工业发展,商业艰 难,对外贸易兴起。
耦犁、二牛一人犁耕法、代田法、白渠; 青 瓷(东汉)、素纱单衣(丝国)、水排鼓风冶 铁; 秦统一度量衡、货币, 政府对市场严 格管理,市的交易时间、空间严格限制; 汉 丝绸之路开通。 秦始皇焚书坑儒。 董仲舒糅和法、道改造儒 学(主张略);汉武帝尊儒(五经、太学) 造纸术;《九章算术》;张衡的浑仪;《伤寒 杂病论》 汉赋、秦小篆、汉隶、汉壁画
思想文化:思想文化控
制加强,儒家思想发展成 为正统思想,科技领先世 界,文学艺术辉煌。
时间
春秋 战国
(前 770- 前221 年)
阶段特征
整体特征:中华文明奠
基,大变革、转型时期。 (奴瓦封立、分向统一)
史实
政治:早期政治制度(分、 分封制、宗法制逐渐瓦解----楚王问鼎、田氏
宗)瓦解、诸侯混战,诸侯 代齐、三家分晋;商鞅变法;“士”的阶层崛 起。 国变法。
中国古代史重要阶段特征掌握,填写如下表格:
时间 春秋战国 阶段特征 整体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整体特征 政治 经济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思想文化 整体特征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史实
宋元时期
明清时期
示例:
时间
秦汉 时期
(前 221- 220年)
阶段特征
整体特征:大一统,封
建经济发展
史实
秦:皇帝制、三公九卿、郡县制 汉:内外朝
思想文化:思想文
化高度繁荣。新的儒学 体系-理学形成,古代 科技发展达到最高水平 并外传。
程朱理学、陆九渊心学兴起;宋词、话本、元曲成就 突出;风俗画是最大亮点,《清明上河图》; 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火药广泛应用于军事,指南针 用于航海。元郭守敬的简仪、《授时历》。

魏晋南北朝2016

魏晋南北朝2016

绘画
石窟 山西云冈石窟和河南龙门石窟是闻名世界的艺术 宝库。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发展的特点
1、带有分裂割据的烙印 2、体现民族融合的特色
如:a南北民歌风格迥异;
3、思想领域异常活跃
b外来佛教及相关艺术在南北的差 距,南方重佛理,北方重形迹;南 4、重要的文化成就,是来自不同民 科技成果成就突出 方佛教艺术多由寺院组织完成,北 族优秀分子的创造;具有代表性 方佛教艺术多由信徒制作等。 的文化成就,体现了不同民族的 风格。
经济上:占有很多的土地和劳动力。 政治上:按门第高低分享特权,世 代担任重要官职。 文化上:崇尚清谈(玄学), 往往占 据高级文官职位。不与庶族通婚, 甚至坐不同席;
士族庄园经济和寺院经济对社会的影响有哪些?
士族在经济上广占良田,形成了庄园经济。士族庄园占有 大量土地,拥有许多依附农民,却不向国家承担各种赋税和徭役, 影响国家的财政收入和兵役杂税的来源。同时这种经济具有明显 的封闭性,它是导致这一时期分裂割据的经济基础。 寺院经济:魏晋南北朝时期,由于得到统治者的支持,佛 教广为传播,导致寺院经济实力增强。寺院占有许多劳动力,不 在国家户籍。寺院经济过度发展,广占田宅,侵夺百姓,与官府 争夺劳动力和税收,农民负担加重。寺院经济的发展,也为这一 时期佛教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物质基础 。
重点释疑
士族制度形成、发展和衰落。
士族的概念: 指地主阶级中享有很高的政治、经济特权的豪门大 族,由东汉以来的豪强地主发展而来。它是一种腐朽的 社会力量,士族制度是一种腐朽的政治制度
形成:魏晋 发展:东晋南朝 衰落:南朝末 灭亡:唐朝末年 腐朽性的表现: 1、注重门第和身份 的高低。 2、不学无术,生活 腐化。
1.农业:①耕作技术:北方旱地的耕耙耱技术形成,南方的水田也 采用耕耙技术。 ②曹魏时,马钧设计的翻车用于灌溉。 ③土地制度:均田制(北魏孝文帝改革开始出现,隋唐发展,武则 天时,逐步破坏。) 2.手工业:①南北朝的灌钢法等,使中国冶炼技术和产量,在16世 纪以前一直领先世界。 ②北朝烧出成熟的白瓷。 ③民间手工业在此时遭受摧残。 ④四川蜀锦;南方青瓷;建业、扬州造纸中心。 3、商业的发展 南北朝时期,在离城镇远、交通便利地方形成了民间集市— —“草市”,也实行行政管理(《南齐书》中提到“草市尉”220——公元 280年)著名文学家曹植编著的《洛神赋》。原作 内容描述的是诗人感情发展不顺利,不能与所爱 的人结合,而通过神话寓言,在想象的空间中让 自己在洛水河边与美丽的仙女相遇,通过发生的 浪漫故事,表达自己对失去情人的思念。这幅画 很好地传达了文学的思想,用画笔展示出洛神典 雅美丽的形象。《洛神赋图》是诗、画结合的杰 出范例,标志着当时绘画发展的高度水平。《洛 神赋图》全幅作品共画了61个人物,分为几个场 景。画面中除了主人公以外,还反映了山石、树 木和马匹,形象十分生动。画面主要用线造型, 墨线是典型的蚕丝线描,用色厚重、艳丽。 分段描绘的画卷用一幅幅连续的画面展示了从曹 植见到洛神,直到洛神离去,曹植返回的整个过 程,反映着人物欢乐、哀怨的情调。构思巧妙, 画面生动感人,是中国绘画史上的一件经典作品 。

高中历史复习时空定位表

高中历史复习时空定位表
八七会议、工农武装割据、红军长征、瓦窑堡会议、西安事变
国共第二次合作、两个战场、四大会战、相持阶段、中共七大、收回治外法权、抗战的胜利
重庆谈判、挺进大别山、三大战役、渡江战役、七届二中全会
经济
自然经济逐步解体、商品输出、民用工业、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西装西餐西式住宅传入
资本输出、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洋务运动破产、实业救国兴起
中国古代史知识框架(石器时代-1840)
阶段
原始社会
夏、商、西周时期
春秋战国时期(东周)
秦汉时期
三国两晋南北朝
隋、唐
五代十国
宋、元
明、清前期
时间
前2070-前771年(前21-前8世纪)
前770-前221年(前8-前3世纪)
前221-220年(前3世纪后期-3世纪前期)
581-907年(6世纪后期-10世纪初)
参知政事、枢密使、三司使、知州、通判、转运使、御史台、行省制、宣政院
废丞相、设内阁、军机处、密折制、改土归流、理藩院、清处理边疆原则
经济
耒耜、刀耕、火种、彩陶、养蚕
井田制、青铜(夏商周)、官府垄断手工业
重农抑商、铁犁牛耕、柔化处理技术、都江堰、郑国渠
灵渠、修驰道、统一度量衡车轨、丝国、水排、王景治黄河、经济重心开始南移
新三民主义
马克思主义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
毛泽东思想成为党的指导思想、整风运动
选修
戊戌变法
孙中山
毛泽东
中国现代史知识框架(1949-现在)
阶段
建国初
过渡时期
十年探索时期
文化大革命
徘徊期
社会主义建设新时期
时间
1949-1952
1953-1956

古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

古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

古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 Final revision by standardization team on December 10, 2020.中国古代史分期及阶段特征一、先秦时期:华夏族的形成和华夏文明的全面奠基1、内容概述:上起170万年前的元谋人时期,下至公元前3世纪的战国时期。

跨越了原始社会、奴隶社会、封建社会形成等三个历史阶段。

中国历史从穴居野处走向定居农耕,从石器时代走向铁器时代,从蒙昧、野蛮走向文明、开化。

这为中华文明奠定了初步的基础。

2、阶段特征:(1)、政治上:①经历了三种社会形态;②从原始公有制到阶级和国家的产生;③从禅让制到王位世袭制的确立;④从分封制到县制、郡县制的产生,逐渐形成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

(2)、经济上:①农业在经济领域中的主导地位开始确立,家庭手工业与农业相结合的自然经济逐渐形成;②社会生产力不断提高,在农业、手工业发展的基础上,商业兴盛起来,集政治、经济、商业和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封建城市兴起;③贯穿于整个封建社会的重农抑商政策和观念开始形成。

(3)、民族关系:华夏族主干开始形成,民族融合初步发展。

(4)、思想文化:①现代汉字的前身甲骨文出现,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奠定了基础;②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地位的儒、道、法等主要思想流派均已出现;③具有中华民族特点和底蕴的文学艺术(如《诗经》、《离骚》)和传统科技(如天文历法和中医学)起步奠基。

二、秦、汉时期:统一的多民族的中央集权封建国家的建立和初步发展1、内容概述:秦、汉时期,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初期阶段。

为了巩固封建政权和国家的统一,维护地主阶级利益,统治者着手建立起了一套统治制度,很多具有开创性。

这有利于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和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维护。

秦、汉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初步发展时期。

2、阶段特征:(1)、政治上:①统一局面的形成(秦灭六国)和巩固(汉武帝大一统);②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的建立(秦)和巩固(汉);③拓展疆域,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直接管辖(如秦在越族地区设三郡、汉设西域都护)。

2020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各单元时空定位、框架结构及思维导图汇总

2020高考历史三轮复习:各单元时空定位、框架结构及思维导图汇总

苏联的社会主义建设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时空定位
世界经济的全球化趋势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单元古代中国的科学技术与文学艺术 时空定位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近代以来世界的科学历程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框架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与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时空定位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世界资本主义经济政策的调整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潮流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20 世纪以来重大思想理论成果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19 世纪以来的世界文学艺术
框图结构
思维导图
历史各单元时空定位、框架结构及思维导图
古代中国的政治
时空定位
框架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西方的政治文明
框架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框架结构 思维导图
时空定位
现代中国的政治与外交

世界历史阶段性特征培训资料

世界历史阶段性特征培训资料
中期中世纪
公元911年-1300年
晚期中世纪
公元1300年-1500年
中世纪史主要国家与战争
01
拜占庭帝国与十字军东征
02
英法百年战争
03
04
蒙古帝国与欧洲的冲突
奥斯曼帝国的崛起与欧洲的对 抗
中世纪史重要事件与改革01 Nhomakorabea02
03
04
宗教改革
马丁·路德的宗教改革,引发 了欧洲宗教的分裂与冲突。
文艺复兴
19世纪
欧洲列强争夺霸权,民族主义兴 起。
15世纪末-16世纪初
地理大发现,欧洲人探索新大陆。
20世纪初
两次世界大战爆发,国际秩序发 生重大变化。
近代史主要革命与战争
英国光荣革命(1688 年):确立君主立宪制,
限制王权。
01
法国大革命(17891799年):推翻君主制,
建立共和制。
03
第一次世界大战 (1914-1918年):欧 洲列强争夺霸权,导致
03
《洛迦诺公约》(1925 年):改善法德等国关 系,稳定欧洲局势。
04
《非战公约》(1928 年):反对战争,强调 和平解决国际争端。
04 现代史阶段特征
现代史时间线
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
工业革命和帝国主义扩张,世界市场形成。
冷战时期
1947-1991年,两大阵营对峙,核武器竞争。
两次世界大战
世界历史阶段性特征培训资料
目录
• 古代史阶段特征 • 中世纪史阶段特征 • 近代史阶段特征 • 现代史阶段特征 • 世界历史阶段性特征总结
01 古代史阶段特征
古代史时间线
史前时期
古代文明时期

先秦史

先秦史

先秦史【时空定位】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约公元前1600年,商汤起兵打败夏桀,建立商朝前1046年,周武王灭商纣,建立周朝。

公元前841年,国人暴动,反抗周厉王的残酷剥削。

公元前771年,犬戎族攻破镐京,西周灭亡;公元前770年,周平王迁都洛邑,史称东周。

(公元前685年,齐国管仲“相地而衰征”)公元前594年,鲁国实行“初税亩”公元前476年,战国时代结束;公元前475年,进入春秋时期。

公元前356年,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

公元前221年,秦灭六国,秦朝时代到来。

①②③④⑤⑥【知识网络整合】一、远古社会1、经济:(1)原始农业:距今一万年左右,①农耕经济出现在黄河、长江流域,分别出产粟麦和水稻;②耕作方法:刀耕火种。

(※社(土神)稷(谷神),“社稷”被代指为国家象征,农耕文明的反映。

)(2)手工业:①陶器:有彩陶、黑陶、白陶;②纺织:麻布麻衣,距今四五千年学会养蚕缫丝;(3)生活:迁徙生活(寻找肥沃土地),穴居。

(4)社会:氏族公有,集体劳动,历经母系、父系社会。

2、传说时代:(1)三皇五帝,可能是部落联盟首领,三皇通常包括伏羲、神农及其他;五帝通常包括黄帝、尧、舜等(※炎帝神农,黄帝轩辕)。

(2)实行禅让制(民主推举)。

3、原始文化:音乐、美术、舞蹈等等源头均可从中探寻。

如美术代表作《鹳鱼石斧图》;原始宗教歌舞,后人称带巫术色彩的仪式活动为“傩”。

二、夏朝(约前2070年——约前1600年)(其历史尚需进一步考古发掘证明)1、经济:进入青铜时代(从二里头时期到春秋末期,历时约15个世纪)。

2、政治:(1)约公元前2070年,禹建立夏朝;(※夏商周断代工程将夏、商时间精确到十年,周朝精确到年,故夏的建立时间是“约”,而周从建立时间1046年开始没有“约”。

)(2)王位世袭制:夏禹儿子夏启夺王位并传与后代,禅让制被王位世袭制所取代。

3、文化:代表为二里头文化。

据传有历法《夏小正》。

三、商、(西)周时代(约前1600年——前1046年——前771年)(一)商周经济1、农耕:(1)农具:木制耒耜为主;石锄、石犁;青铜农具珍贵稀少。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课件-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与初步发展:先秦、秦汉 课件-高三统编版历史二轮专题复习

用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来维系 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
特点
层层分封,等级森严,周天子—诸 侯—卿大夫—士
王位由嫡长子继承,其他儿子 分封
瓦解
春秋开始瓦解,战国末年完全瓦解( 根源:生产力发展)
随着分封制的瓦解而受到破坏, 但其影响延续至今
作用
一定程度上加强了王权,巩固了统 治
保证贵族特权,有利于内部稳 定与团结
2.春秋战国时期的华夏认同 (1)从春秋到战国,民族关系出现了重要变化。 (2)春秋时期,中原各国因社会发展比相邻的戎狄蛮夷先进,自称为 “华夏”。在频繁往来和密切联系中,这些民族也产生了华夏认同观 念。 (3)进入战国之后,戎狄蛮夷逐渐融入华夏族。
3.春秋战国时期经济的重大发展 (1)农业:冶铁技术出现,铁制农具开始使用,牛耕也得到推广,都 江堰、郑国渠等水利灌溉工程纷纷兴建。 (2)手工业:分工更加细密。 (3)商业和城市:货币流通广泛,各地涌现出一批人口众多、商贾云 集的中心城市,不少工商业主聚集了大量钱财,有的富比王侯。
(2)法家提倡“法治”,即强调法的作用,主张用严刑峻法来统一人 们的思想和行为,建立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国家,即所谓的“霸道”。
(3)道家主张“无为而治”,强调不要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社会,要 顺应时势和民心,休养生息,以恢复和发展生产,即所谓的“帝道”。
2.儒家思想的现代价值
(1)儒家思想所提倡的道德规范意识——有利于培养现代公民意识。 (2)“大一统”思想——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安定团结。 (3)“以人为本”的治国思想——有利于今天的政治建设。 (4)“和为贵”思想——有利于和谐社会的构建。 (5)民本思想——有利于“三农”问题的解决。 (6)“义利观”——有利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完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
位表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中国古代史阶段特征、时空定位表
备注
中央集权制度
1.基本特征:权力的高度集中
2.核心:皇权至上
3.根源:封建小农经济
4.基本矛盾:皇权与相权、中央与地方
5.趋势:皇权加强,相权削弱;中央权力加强,地方权力削弱;
6.特殊情况:七国之乱、安史之乱;元朝一省制、清初议政王大臣会议
宋元明清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及其影响
1.宋元:商品经济发展到新高峰
(1)表现:宋代出现纸币;城市格局突破了时间和空间的限制,出现了夜市、晓市、街市、草市
(2)影响:市民阶层壮大;文学艺术平民化趋势
2.明清: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了资本主义萌芽
表现:货币经济占据主导地位;出现区域性商帮
租佃经营日趋普遍化
1.发展概况
(1)战国:产生
(2)汉代:较普遍
(3)宋代:仅次于自耕农
(4)明清:普及全国
2.根源:土地兼并,土地集中到了地中手中
3.影响: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弱,提高了农民生产积极性
科举制度
1.背景:九品中正制不利人才的选拔和中央集权的加强
2.特点:把读书、考试、做官相结合;不问出身门第,体现了公平、公正理念、
3.影响:扩大了统治基础;提高了官吏素质;加强了中央集权;推动了古代教育文化事
业的发展
程朱理学与陆王心学的比较
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
1.背景
(1)政治:君主专制空前强化
(2)经济:商品经济高度发展,出现资本主义萌芽
(3)思想:程朱理学因循守旧,文化专制加强
2.代表
3.影响:对君主专制统治造成了强烈的冲击,给后世民众以深刻启迪。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