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练习: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含解析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1870年全世界的石油开采量为80万吨,1900年猛增到2 000万吨。
从这时起,西方列强开始了争夺石油的尖锐斗争。
导致西方列强19世纪晚期开始争夺石油的关键发明是( )A.内燃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C.火车的发明D.发电机的发明世纪晚期开始争夺石油”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石油为动力的内燃机发明可知导致西方列强争夺石油的关键发明是内燃机,故A项正确;蒸汽机以煤炭为动力而不是石油,故B项错误;火车发明于1814年而不是“19世纪晚期”,故C项错误;发电机的动力是电而不是石油,故D项错误。
2.下图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工厂制度的产生B.殖民体系的扩张C.世界市场的出现D.垄断组织的形成,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垄断组织的发展,企业兼并日益激烈,形成数目不多的大企业集团,故D项正确。
3.1901年3月,摩根以4.8亿美元购买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
此后,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
“摩根现象”的实质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B.工厂制度的形成C.经济结构的变动D.生产关系的调整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出现了垄断组织,因此“摩根现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4.1892年7月13日,法国工业部部长儒尔·罗什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由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B.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开始建立C.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问世D.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打破了各国之间的界限赖性加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A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高一历史(必修2)第二单元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课后练习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 1880年, 美国建立了第一个发电站, 90年代末, 美国已有2 700座发电站, 发电量已达到248亿千瓦时, 而英国同期只有45亿千瓦时。
各项电器发明广泛应用于美国的工业、交通和公共事业部门。
材料说明美国( )A. 基本实现了电气化B. 取代英国世界第一的地位C. 成为工业革命中心D. 生产集中推动生产力发展答案 A2. 1882年, 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 在当时, 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 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 甚至会毁灭人类。
这反映出( )A. 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B. 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C. 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D. 时代需要呼唤电气时代到来答案 B3. 某报纸曾刊登了这样一则消息: “那时, 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 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 它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从生产关系的角度来看, 这段材料所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化学工业发展迅速B. 工业生产竞争日趋激烈C. 垄断组织形成并不断扩大D. 工厂的规模不断扩大答案 C4. (2019·广安、遂宁、内江、眉山三模)下图是英、美、德、法在世界贸易中所占比重变化图。
其变化反映出( )A. 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贸易发展缓慢B. 多中心世界贸易格局形成的趋势C. 英国依然保持全球贸易垄断地位D. 自由主义国际经济交流准则确立答案 B5. 下图是英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的指数变化(1500~1900年)示意图。
下列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英国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逐渐形成B. 英国的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迅速提高C. 英国工业发展速度远高于世界其他国家D. 两次工业革命是英国经济发展的最大动力答案 D6. (2019·天津红桥二模)恩格斯指出: 它实际上是“一个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 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生产量, 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 并且强制实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 实质上是“资本家本身不得不承认生产力的社会性”。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一、单选题1.《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
”二者“相匹配”开始于()A. 工场手工业时期B. 第一次工业革命C. 第二次工业革命D. 第三次科技革命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 最早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际B. 加速了美国“新经济”的形成C. 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D. 帮助英国成就为“世界工厂”3.19世纪70年代,郭嵩焘以公使的身份考察英法,在日记中描述了一则见闻:“电线转至数十百重,置铁条其中,引电气过,则铁条即变为吸铁,既过,则仍为常铁也”。
该见闻所述现象A. 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B. 奠定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C. 指导了蒸汽机车的制造D. 解决了汽车的能源问题4.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 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B. 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C.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 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5.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该项技术革命是A. 蒸汽机的改良B. 内燃机的发明C. 电力技术革命D. 通信技术发明6.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
精品解析:【优选整合】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第二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解析版).docx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下表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屮所占比例表A.欧美发达国家己经开始盛极而衰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概况,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
从表3可以看出,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虽然是下降的,但幅度不大,仍占据垄断地位,欧美发达国家已经开始盛极而衰与表3不符,A项错误;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下降,反映出其他地区的工业生产总和上涨,即世界其他地区的工业化有所发展,B项符合题意,正确;仅从表3四国工业生产总和的比例无法得出各国工业发展程度,C项错误;第二次工业革命促进世界经济结构的变化,但与表3内容无关,D项不符合题意,排除。
故选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与发展•工业革命•第二次工业革命2.观察下图表,其中乙国是欧洲三国占世界工业生产总额的比重1870 18901910年份 A. 英国B. 法国C. 俄国D. 德国【答案】D【解析】英国工业革命后成为世界工厂,占世界工业比重最大,但第二次工业革命釆用新技术新发明不如 美德,所以占世界工业比重下降,故丙为英国,乙为德国,故排除A,选D ;法国和俄国占资木主义世界 工业比重不大,排除BC 。
3. 在19 I 比纪末的西欧,一个资本家要新建纺织厂,为提高产量,他应该优先选址在A. 商业繁盛的地区B. 盛产煤炭的地区C. 邻近河流的地区D. 电力充足的地区【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正确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本题考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旨 在考查学生解读信息、调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题干时间为'T9世纪末”,联系所学知识可知,此时正处 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资本家建立的纺织厂选址就应该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D 项符合题意。
(人教版)历史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作业及答案

第二单元第八课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2018·广东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标志性成就是( )A.蒸汽机的改良B.计算机的诞生C.相对论的提出D.电力的广泛应用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电力的广泛应用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一项标志性成就,使世界开始进入“电气时代”。
答案:D2.“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是人类工业文明进程中的里程碑,它们都( )A.始于纺织业B.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C.使科学和技术紧密结合D.以电力作为主要能源解析:瓦特研制的改良蒸汽机为工业革命提供了强大的动力,出现了以蒸汽机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电的发明和使用使人类进入了“电气时代”,以电为动力的交通工具相继问世。
两次人类文明的里程碑都与交通工具的革新相关。
答案:B3.第二次工业革命比第一次工业革命更快地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其根本原因在于( )A.发生的范围十分广泛B.科学与生产的结合加强C.新技术、新设备的普及D.各国统治者重视程度加强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比较分析能力。
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科学转化为技术的时间越来越短,科学与生产的结合加强,促进了生产力的快速发展。
答案:B4.在历史上,奥运会可以反映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科技等情况。
首届奥运会于1896年在雅典举行,当时可能见到的现象有( )①运动员休息室电灯通明②运动服使用人造纤维面料③各国代表团乘坐飞机参赛④运动员获得的荣誉可以通过长途电话与家人分享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解析:本题关键信息是“1896年”。
1903年,美国的莱特兄弟成功研制了飞机,所以首届奥运会时各国代表团还不能够乘坐飞机到雅典参赛。
因此排除③。
①②④都出现在1896年之前。
答案:C5.(2018·四川学业水平测试)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 )A.雇佣关系出现B.手工工场出现C.自由资本主义产生D.垄断组织形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再认再现史实的能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资料=【重点讲解】简要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成就、特点及其影响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1.政治前提:19世纪中期,东西方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或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物质基础: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
3.科技条件: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自然科学成果累累:电磁学、近代化学、生物学以及物理学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进一步积累,这些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的直接原因和知识、技术条件。
人们对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条件。
4.劳动力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5.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海外市场迅速扩大,资本主义需要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发新产品,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在动力和经济条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它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它引起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化学工业的建立也是这一时期科技发明的一项重大变革。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有发明和发现的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2.大国同步,相互促进。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 第2单元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第2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 在1876年费城国际博览会上,英国展出的是最新蒸汽机车,美国展出了大功率电动机和发电机,德国展出了加工枪炮的精密机床。
材料表明( )A.美国已成为世界经济中心 B.第二次工业革命完成C.英国科技创新已落后美德 D.德国致力于军备竞赛2. 有两个国家被称为“第二次工业革命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它们是( ) A.英国、法国 B.法国、德国 C.英国、美国 D.德国、美国3. 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了工业生产结构的巨大变化,其表现为( )A.重化工业成为工业生产主要成分B.轻纺工业占据工业生产的主导地位C.信息技术产业成为领先行业D.环保产业崛起4. 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突出特点是( )A.主要发生在轻工业领域 B.科学研究与生产紧密结合C.重大发明来自传统工匠 D.英国的工业发展一枝独秀5. 19世纪末20世纪初,欧美工业国可以从世界范围内掠夺原料、倾销商品并进行投资,这标志着( )A.世界市场初步形成 B.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初步形成C.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D.新航路已经开辟成功6. 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
其做法反映了( )A.垄断组织的发展 B.工厂制度的出现C.手工工场的消失 D.跨国公司的衰落7. 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时代。
下列能够体现其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A.飞梭 B.轮船 C.火车 D.电灯8. 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新发展是( )A.雇佣关系出现 B.手工工场出现 C.垄断组织形成 D.自由资本主义产生9. 马克思曾说:“垄断是一个好东西。
”19世纪末20世纪初,垄断组织出现的社会进步作用主要体现在( )A.它使人类社会进入“电气时代” B.促进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建立C.它缓和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矛盾 D.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10. 资金雄厚的垄断组织所能提供的条件,使科学技术的研究能够更大规模和更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从而取得新的成果,运用于生产之中。
最新高中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及答案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强化训练知识演练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回答1~3题。
1.飞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
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在当时采用的先进成果有( )①蒸汽机的改进②内燃机的发明③炼钢技术的突破④石油的广泛运用A.②③④B.①②③.①② D.①②③④【答案】 A2.奔驰汽车是享誉世界的名车,该品牌是为了纪念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而命名的,该历史人物是( )A.英国人B.美国人.德国人D.法国人【解析】奔驰汽车是为纪念其发明者德国人卡尔·本茨而命名的。
【答案】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 ) A.发展生产B.重视技术.资本积累D.扩大市场【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它主要是由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的,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自然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技术转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比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更为深广的影响,它进一步印证了“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
故答案选B。
【答案】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回答4~7题。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工业主要有( )①钢铁工业②汽车工业③石油工业④电力工业A.①②③ B.①②④.①③④D.②③④【解析】钢铁工业属于传统工业。
【答案】 D5.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迅速广泛地开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 )A.英国已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B.技术是生产力.自然研究取得重大突破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解析】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技术的成果转为生产力必须具备一定条件。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技术的应用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政治前提。
【答案】 D6.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所以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得更为迅猛,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它在很多国家同时进行B.它打破了英国对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它使世界联系更加密切D.它是研究用于工业生产的结果【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和技术紧密地结合,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学业水平引导1.“钢铁工业的发展导致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直线上升,这个时代史称‘钢铁时代’。
”与“钢铁时代”同时产生的新兴工业部门还有()A.煤炭开采B.电讯事业C.火车制造D.水力纺织钢铁时代”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有关,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2.“交通运输业愈发达,商品流通愈迅速、愈频繁,单个的、地方的和‘民族的’市场结合的进程就愈快,作为一个整体的世界经济的生产机体的发展也就愈迅速。
”第二次工业革命在交通运输领域的突出成就表现在()A.火车的研制成功B.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C.蒸汽机的不断改良D.发电机的创制成功,这为汽车和飞机的发明奠定了基础,从而推动了交通运输领域的革命。
3.1892年7月13日,法国工业部部长儒尔·罗什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由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B.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开始建立C.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问世D.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打破了各国之间的界限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指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和相互依赖性加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A项符合题意。
世界各地之间联系的建立开始于新航路的开辟,B项错误;当时飞机尚未被发明出来,C项错误;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加强了各地之间的联系,但不会打破各国之间的界限,D项错误。
4.导学号34224019读下图,导致图中数据变化的最主要因素是()世界工业生产指数(以1913年为100)A.代议制民主制度的完善B.世界殖民体系的确立C.科技迅速转化为生产力D.运输和通讯手段革新,世界工业生产在迅速地增长。
工业生产的发展,最主要的推动力是工业革命的不断深入,特别是科学和技术的密切结合。
5.“即使在最幸运的情形下,征服外国领土的行动都是充满危险、代价高昂的。
”19世纪西方对世界的征服取得了极大的成功,从根本上看其成功得益于()A.代议制民主政治的确立B.工业化带来的实力增长和技术进步C.其他国家的落后与腐朽D.交通的发展和世界各地联系的加强,增强了西方国家的实力,也为列强的进一步对外扩张提供了条件。
因此,B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6.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市场形成和发展的主要原因是()A.工业革命和科技的进步B.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C.马克思主义学说的传播D.重商主义理论的盛行7.欧洲资本主义的产生与发展大致经历了资本原始积累,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三个阶段,每个阶段的对外扩张方式各有侧重,以下与这三个阶段对应正确的是()A.商品输出→资本输出→早期殖民B.早期殖民→资本输出→商品输出C.早期殖民→商品输出→资本输出D.商品输出→早期殖民→资本输出,西方国家开始了早期殖民扩张。
伴随着殖民扩张,资本的原始积累也发展起来;工业革命的进行,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商品输出成为对外扩张的主要方式,资本主义也进入自由资本主义时期;随着向垄断主义的过渡,资本主义的对外扩张由以商品输出为主变为以资本输出为主。
故选C项。
8.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世界贸易指数和贸易总额(以1913年为100)(单位:10亿法郎)——据刘宗绪《世界近代史》依据上述表格,提取一项关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经济发展的相关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分析说明。
信息: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各地的经济联系不断加强。
说明:19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世界经济获得了迅速的发展,这为世界各地经济联系的加强提供了推动力。
为了获取资本输出的场所,资本主义国家掀起了对世界瓜分的狂潮,世界殖民体系形成。
世界殖民体系的形成,为全世界范围内的经济交流和世界贸易的发展提供了条件。
能力素养拓展一、选择题1.1879年,某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
这则消息可能是()A.爱迪生发明白炽灯B.英荷战争爆发C.莱特兄弟研制飞机成功D.改良蒸汽机的发明年,正处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此时电灯的发明会取代传统的煤油灯,故煤气价格会下跌,故A项正确。
英荷战争发生于17世纪,与题目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飞机试飞成功是在1903年,故C项错误;D项时间上不符合。
2.19世纪最后30年,工业产品价格普遍下降,19世纪90年代的价格一般比1873年低40%。
其中钢和钢轨的价格下跌最为严重。
工业产品价格的下跌主要是由于()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较为狭窄B.生产的迅猛发展超过了需求C.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不断发生D.落后国家的购买力十分有限世纪末,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生产获得了迅速的发展。
生产的迅猛发展很快超过了需求,这是导致工业品价格下降的主要因素。
3.有西方学者认为,19世纪“快捷的通信是帝国的内在结构因素之一”,其意在说明通讯技术的发展()A.密切了列强与殖民地间的联系B.改变了列强对殖民地的统治手段C.扩大了列强对殖民地的资本输出D.加快了殖民地经济结构的改变,进一步密切了西方列强与殖民地之间的联系。
通过新技术的运用,列强能够迅速地处理紧急情况,商人则能够对经济发展和商业机会做出快速反应。
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4.在1870年后,“曾经的领先者英国人过了很久才意识到,工业竞争的规则已经转变”。
新的“工业竞争的规则”最突出的特征在于注重()A.拓展殖民地和海外市场B.改善国内交通C.科研的投入和科技创新D.扩大国内市场,C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5.“从最早的时代起,就有机器被发明出来,它们极为重要,如轮子,如帆船,如风车和水车。
但是,在近代,人们已发明了作出发明的方法,人们已发现了作出发现的方法。
机械的进步不再是碰巧的、偶然的,而成为有系统的、渐增的,我们知道,我们将制造出越来越完善的机器。
”这一表述主要阐明()A.工业革命对人类社会的影响B.科学理论对工业发明的主要作用C.机器的发明完全源自经验D.近代以前人们就发明了机器6.观察下列图表,其中的甲国应是()甲乙丙丁四国制造业产量占世界总产量比例示意表A.英国B.美国C.德国D.法国,甲国在1860年占据世界制造业产量比例份额最高。
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后期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因此,A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7.“19世纪六七十年代之后,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在欧美许多国家开展起来,它对世界经济格局的影响异常深远。
”这主要表现在()A.英国确立了世界工厂的垄断地位B.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性加剧C.“煤铁复合型”布局到临海型布局的演变D.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A项错误。
“煤铁复合型”布局到临海型布局的演变是指经济布局,C项错误。
重工业在国民经济中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是指产业结构,D项错误。
只有B项符合题意。
8.读表,据此可知当时美国()1890年美国宾夕法尼亚、新泽西、纽约等地20年间农村人口减少量A.农村经济出现了严重衰退B.农村人口出生率大幅下降C.工业化发展的程度不均衡D.农村生产环境的严重恶化,纽约农村人口的减少量已达到83%,而新泽西仅达到25%,这表明各地区工业化发展程度不均衡。
9.导学号342240201884年11月至1885年2月,在德国提议下,英、法等15国召开了柏林会议,达成如下协议:刚果河流域实行自由贸易和自由通航;尼日尔河自由航行;今后任何国家在非洲占领新的土地,必须实行“有效占领”的原则,并通知缔约各国。
该协议反映出当时世界局势的基本特点是()A.资本输出成为列强对外扩张的主要目的B.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C.在对外扩张中列强之间的矛盾得到缓和D.资本主义世界殖民体系建立,19世纪末,列强掀起了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的狂潮。
德、英、法等国家对非洲利益的分割,是瓜分世界的重要举措。
10.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生产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则输出工业品。
这些现象主要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A.促进了世界经济的发展B.使世界各地经济联系被弱化C.促使国际分工明显D.使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实质上反映了国际分工的不同。
11.(2018云南师范大学附中检测)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新兴的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被称为“科学工业”,这主要反映了()A.科学技术与生产紧密结合B.企业发展需要科技创新、科学管理C.新兴工业对工人要求高D.重工业在经济结构中占主导地位化学工业和电力工业”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中是先有理论突破,后有实践运用的典范之作,故A项正确。
12.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指出,“尽管有这些(关税)保护措施,大工业仍使竞争普遍化了,大工业的发展创造了交通工具……把所有的资本都变为工业资本,从而使流通加速、资本集中”;“(它)首次开创了世界历史”,因为它“使每个文明国家以及这些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对此理解最恰当的是()A.关税保护阻碍不了资本主义竞争B.工业革命促进了世界市场的形成C.交通工具扩大了工业文明的影响D.自由竞争增强了工业资本的流通,工业革命促进了流通的加速和资本的集中,密切了世界各地的联系,促成了世界市场的形成,以致“每个文明国家……中的每一个人的需要的满足都依赖于整个世界”。
二、非选择题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1890~1913年各大国的城市人口(以百万计)及其在总人口中所占的百分比1890190019101913——据[英]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从上述表格的数据变化中,提取两条历史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1:资本主义各国的城市化水平都在提高。
说明:从总体上看,资本主义各国的城市人口都呈上升趋势,这说明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下,资本主义各国的城市化进程都得到了推进。
信息2:19世纪末20世纪初,美、德两国的城市化进程发展较快。
说明:美、德两国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推动着两国迅速实现了以重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推进了两国的城市化进程。
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世界史若就其确切意义而言,并不是由所有各自独立、彼此间缺乏普遍联系或共同目的的民族史和国家史汇集而成的,也不是由大量时常以枯燥无味的形式表现出来的事件堆积而成的。
……尽管世界上诸民族或者为时间、事件所分隔,或者为高山、大海所分隔,但世界史必须将所有民族的历史集合为一体,将它们统一成一个协调匀称的整体,并将它们谱成一首壮丽的诗。
——摘编自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二马克思指出:“资产阶级社会的真实任务是建立世界市场(至少是一个轮廓)和以这种市场为基础的生产。
因为地球是圆的,所以随着澳大利亚的殖民地化,中国和日本的门户开放,这个过程看来已完成了。
”(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15~16世纪,促使世界市场雏形出现的历史事件主要有哪些?(2)结合材料一回答,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联系已经达到何种程度?主要影响有哪些?(3)从材料二来看,你认为资本主义发展的本质是什么?事件:新航路的开辟和葡萄牙、西班牙等国进行的早期殖民扩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