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作业
2021学年高中历史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的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习题(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后篇巩固提升基础巩固1.1870年全世界的石油开采量为80万吨,1900年猛增到2 000万吨。
从这时起,西方列强开始了争夺石油的尖锐斗争。
导致西方列强19世纪晚期开始争夺石油的关键发明是( )A.内燃机的发明B.蒸汽机的发明C.火车的发明D.发电机的发明世纪晚期开始争夺石油”结合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以石油为动力的内燃机发明可知导致西方列强争夺石油的关键发明是内燃机,故A项正确;蒸汽机以煤炭为动力而不是石油,故B项错误;火车发明于1814年而不是“19世纪晚期”,故C项错误;发电机的动力是电而不是石油,故D项错误。
2.下图最能形象反映的社会现象是( )A.工厂制度的产生B.殖民体系的扩张C.世界市场的出现D.垄断组织的形成,根据所学,第二次工业革命中,随着垄断组织的发展,企业兼并日益激烈,形成数目不多的大企业集团,故D项正确。
3.1901年3月,摩根以4.8亿美元购买了钢铁大王安德鲁·卡内基的钢铁公司。
此后,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
“摩根现象”的实质是( )A.殖民扩张和掠夺B.工厂制度的形成C.经济结构的变动D.生产关系的调整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可以看出,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由于企业兼并,出现了垄断组织,因此“摩根现象”的实质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故D项正确。
4.1892年7月13日,法国工业部部长儒尔·罗什说:“世界变得越来越小,距离变得越来越短,邻居也就越来越近,因此了解自己的邻居也就变得越来越重要。
”“世界变得越来越小”是由于( )A.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B.世界各地之间的联系开始建立C.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的问世D.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打破了各国之间的界限赖性加强,这是由于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形成,故A项符合题意。
高中历史人教版必修二: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一、单项选择题1.(2011年广东广州一模文综)1879年,一条科技新成果的消息传到英国后,伦敦证券交易所的煤气股票价格狂跌。
该科技成果是()A.西门子发明的发电机B.本茨研制的汽车C.爱迪生发明的白炽灯D.贝尔发明的电话2.(2011年广东四校联考)单皮尔在《科学史及其与哲学和宗教的关系》中说:“科学过去是躲在经验技术的隐蔽角落里辛勤工作的,当它走到前面传递而且高举火炬的时候,科学时代可以说已经开始了。
”这里所说的“科学时代”是指()A.文艺复兴B.新航路的开辟C.第一次工业革命D.第二次工业革命3.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的局面。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落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后来居上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D.资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各国和日本的普遍确立4.飞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
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在当时采用的先进科技成果有()①蒸汽机的改进②内燃机的发明③炼钢技术的突破④石油的广泛运用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5.右图所示的通讯器材,是现代人普遍使用的通讯工具。
从科技的角度而言,这一通讯工具的科学基础主要源于()A.第一次工业革命的成果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C.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D.世界现代通讯技术的进步6.“蒸汽时代”和“电气时代”的到来都()①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大幅度提高②促使新的工业部门兴起③使世界各地的联系日益密切④促进了城市的兴起或发展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7.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统计表格中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1895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就有25 000人,到1906~1907年更达到107 000人。
这一现象说明() A.人口调查的渐趋细化和准确B.电力能源逐渐取代蒸汽动力C.电力工业发展成为新兴产业D.电业工人就业比例不断增长8.下列关于下图b段对应历史时期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该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②汽车、飞机等新型交通工具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内燃机的发明促进了石油开采、交通运输的发展A.①②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③④9.19世纪末20世纪初,东方国家大多沦为西方国家的殖民地或半殖民地,造成这种状况的根本原因是()A.新航路的开辟B.东方国家的闭关锁国政策C.东方各国经济、政治制度的落后D.两次工业革命提高了资本主义的征服能力10.1889年,一个高大而粗陋的钢铁架子耸立在巴黎市中心,它就是埃菲尔铁塔,虽然一度引起时人非议,但很快成为巴黎的象征和时代的象征。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二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一、单选题1.《费尔兰·布罗代尔的一堂历史课》中写道:“技术是女王,借用这个比喻,我想补充说,若不与女王相匹配,科学还迟迟不肯展露风采。
”二者“相匹配”开始于()A. 工场手工业时期B. 第一次工业革命C. 第二次工业革命D. 第三次科技革命2.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1500年以后的世界》中指出“科学开始起了更加重要的作用。
渐渐地,它成为所有大工业生产的一个组成部分。
工业研究的实验室装备着昂贵的仪器、配备着对指定问题系统研究的训练有素的科学家,它们取代了孤独的发明者的阁楼和作坊。
”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A. 最早出现于新航路开辟之际B. 加速了美国“新经济”的形成C. 推动了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程D. 帮助英国成就为“世界工厂”3.19世纪70年代,郭嵩焘以公使的身份考察英法,在日记中描述了一则见闻:“电线转至数十百重,置铁条其中,引电气过,则铁条即变为吸铁,既过,则仍为常铁也”。
该见闻所述现象A. 标志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到来B. 奠定了发电机的理论基础C. 指导了蒸汽机车的制造D. 解决了汽车的能源问题4.19世纪30年代,女装流行面料有薄棉布、白麻布、薄纱、蝉翼纱、条纹毛织物,而19世纪晚期后,人造染料、人造纤维的发明改变了衣料,人造丝袜成为女性的时尚用品。
这一变化实质上反映了A. 女性社会地位不断提高B. 工业革命中棉纺织业的发展C. 科学与技术的密切结合D. 女性审美情趣发生重大变化5.1883年,恩格斯曾高度评价一项技术革命,并预见其深远意义,认为这一技术将“使工业几乎彻底摆脱地方条件所规定的一切界限,不仅使生产力得到极大发展,而且最终成为消除城乡对立的最强有力的杠杆。
”该项技术革命是A. 蒸汽机的改良B. 内燃机的发明C. 电力技术革命D. 通信技术发明6.摩根于1901年正式成立美国钢铁公司,它首先通过抬高产品价格、提升行业门槛来挤压中小公司,然后趁其财务吃紧时予以兼并或收购,最终控制全国钢产量的65%。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资料

人教版高中历史必修2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题资料=【重点讲解】简要分析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成就、特点及其影响1870年以后,科学技术的发展突飞猛进,各种新技术、新发明层出不穷,并被迅速应用于工业生产,大大促进了经济的发展。
这就是第二次工业革命。
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条件1.政治前提:19世纪中期,东西方一系列资产阶级性质的革命或改革,使资本主义制度在全球范围内进一步确立,为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提供了政治保障。
2.物质基础:借助第一次工业革命,欧美主要国家都实现了初步的工业化,积累了进一步创业的资本。
3.科技条件:19世纪是“科学的世纪”,自然科学成果累累:电磁学、近代化学、生物学以及物理学都取得了重大进展,以及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的技术进一步积累,这些成为第二次工业革命到来的直接原因和知识、技术条件。
人们对新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多,是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展的社会条件。
4.劳动力条件: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人身依附关系。
5.市场条件:第一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海外市场迅速扩大,资本主义需要大幅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开发新产品,这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的内在动力和经济条件。
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就第二次工业革命最显著的成就是电力的广泛应用,它把人类社会带入了电气时代;科学技术应用于工业生产的另一项重大成就,是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它引起了交通领域的革命性变革,推动了石油开采业和石油化工业的发展;科学技术的进步也带动了电讯事业的发展,从此世界各地的经济、政治和文化联系进一步加强,化学工业的建立也是这一时期科技发明的一项重大变革。
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点1.具有坚实的科学基础。
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许多技术发明都来源于工匠的实践经验,科学和技术尚未真正结合;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所有发明和发现的成果都是科学技术运用于生产而创造出来的,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地结合起来。
2.大国同步,相互促进。
高一历史必修2同步练习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堂知识演练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回答1~3题。
1.飞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
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在当时采用的先进科学成果有()①蒸汽机的改进②内燃机的发明③炼钢技术的突破④石油的广泛运用A.②③④B.①②③C.①②D.①②③④【答案】 A2.奔驰汽车是享誉世界的名车,该品牌是为了纪念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一位重要历史人物而命名的,该历史人物是()A.英国人B.美国人C.德国人D.法国人【解析】奔驰汽车是为纪念其发明者德国人卡尔·本茨而命名的。
【答案】 C3.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给我们的最大启示是()A.发展生产B.重视科学技术C.资本积累D.扩大市场【解析】第一次工业革命是从发明和使用机器开始的,它主要是由具有实践经验的工人、技师进行的,而在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自然科学的新发展开始同工业生产紧密结合,科学技术转化为生产力的速度大大加快,从而比第一次工业革命产生了更为深广的影响,它进一步印证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道理。
故答案选B。
【答案】 B第二次工业革命使人类迈入“电气时代”。
回答4~7题。
4.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工业主要有()①钢铁工业②汽车工业③石油工业④电力工业A.①②③ B.①②④C.①③④ D.②③④【解析】钢铁工业属于传统工业。
【答案】 D5.第二次工业革命得以迅速广泛地开展,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英国已成为最大的殖民帝国B.科学技术是生产力C.自然科学研究取得重大突破D.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解析】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但科学技术的成果转化为生产力必须具备一定条件。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为科学技术的应用和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提供了政治前提。
【答案】 D6.第二次工业革命之所以比第一次工业革命发展得更为迅猛,最主要的原因是() A.它在很多国家同时进行B.它打破了英国对世界工业的垄断地位C.它使世界联系更加密切D.它是科学研究用于工业生产的结果【解析】第二次工业革命期间科学和技术紧密地结合,极大的提高了社会生产力。
新人教版必修2高中历史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案

高中历史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练习案新人教版必修21.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两个发源地和中心是 ( )①英国 ②法国 ③德国 ④美国A .①②B .②③C .①④D .③④2.第二次工业革命中的新兴产业主要有 ( )①造船工业 ②汽车工业 ③石油工业 ④化学工业A .①②③B .①②④C .①③④D .②③④3.第二次工业革命把人类带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下列最能体现“新的时代”特征的发明是( )4.下列关于垄断组织的说法错误的是 ( )A .垄断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B .垄断组织最先出现于新兴工业部门和钢铁工业C .垄断的出现是种不公平现象,是历史的倒退D .垄断适应了资本主义大生产的要求5.飞机,自从它诞生之日起,便受到世人的高度重视。
这种全新的交通工具,在当时采用的先进科技成果有 ( )①蒸汽机的改进 ②内燃机的发明 ③冶炼技术的突破④石油的广泛运用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②D .①②③④[要点精析]一、两次工业革命的重大成就及其影响时期 项目 第一次工业革命(18世 纪晚期~l9世纪中期) 第二次工业革命(19世纪70年代~20世纪初)前 提 条 件 政治前提 资本主义制度在英国确立 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资本 殖民掠夺促进资本原始积累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扩大了海外市场 市场 英国海外市场扩大,成为最大殖民帝国 工业革命促进殖民扩张,积累了资金 劳动力 英国圈地运动提供劳动力 资产阶级革命或改革削弱了封建人身依附关系 自然科学 科学与技术尚未真正结合 科学与技术的结合程度大大提高社会环境 英国社会环境相对稳定 国际环境相对稳定工业成就工业动力蒸汽动力代替自然力电力和内燃机动力代替蒸气动力动力机器蒸汽机电动机、内燃机工业结构纺织、机器制造、铁路运输、煤炭、钢铁等工业兴起;各国以轻工业为主导,促进工业进程电力,电器、化学、石油、汽车、飞机等工业兴起.钢铁工业得以技术改进;开始由轻工业转化为以重工业为主导,欧美主要国家实现现代化工业布局工厂由分散走向集中世界工业带和工业城市群形成工业生产组织形式机器大工业代替工场手工业;工厂制成为普遍的生产组织形式;中小企业占多数,规模小工厂规模扩大,生产和资本集中,生产的社会化趋势增强,形成垄断组织巨大影响生产力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进入“蒸汽时代”极大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迅猛发展,进入电气时代经济格局英国成为世界工厂,建立经济霸权欧美其它工业国崛起,冲击英国的经济霸权经济思想自由主义取代重商主义思想垄断资本家在一定程度上放弃了自由竞争的信条资本主义制度欧美资产阶级确立对世界的统治,即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确立资本主义制度日趋完善,进入成熟阶段,垄断资产阶级干涉国家政治经济生活社会结构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的矛盾日益突出垄断资产阶级逐渐控制国家政权殖民扩张商晶输出、掠夺原料、全球扩张加强资本输出,瓜分世界世界市场使世界市场形成使世界市场进一-步扩展二、工厂制度与垄断组织的区别与联系工厂制度垄断组织区别出现时期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生产手段依靠机器生产依靠科学技术提高劳动生产率规模大小工人集中,以工厂为单位大企业兼并小企业或企业强强联合,规模空前扩大影响程度推动了机器普及和推广,使资本主义世界体系初步形成是资本主义向帝国主义过渡的重要标志,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最终形成联系(1)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力发展的结果,都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变化的体现(2)都是资本主义经济生产的重要组织形式(3)都促进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4)垄断组织是在工厂制的基础上形成的课后训练[能力提升]1.下图a处对应的时期,叙述完全正确的是 ( )①这一时期电力作为新能源广泛利用②石油的利用促进了内燃机、交通运输和化学工业的发展③电话、电报等新的通讯手段加强了世界各地的联系④促进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A.①②③④ B.②③④ C.①②③ D.①②④2.20世纪初,美国华尔街开始流行一个段子:老师问学生:“是谁创造了世界?”学生回答:“是上帝在公元前4004年创造了世界,但在1901年,世界又被摩根先生(美国著名财团的创始人)重组了一回。
2020-2021学年 人教版 高中历史必修二课后练习第一单元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

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1.1882年,德国的人口调查统计表格中没有电力工业工人一栏;1895年,德国电力工业工人有25 000人,到1906—1907年更达到107 000人。
这一现象说明( )A.人口调查渐趋细化和准确B.电力能源逐渐取代蒸汽动力C.电力工业发展成为新兴产业D.电业工人就业比例不断增长2.19世纪后半期,许多科学研究成果都应用于生产,各种新发明、新技术带来了社会生产力的巨大飞跃。
这表明第二次工业革命的特征是( )A.两次工业革命交叉进行B.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C.电力的发明和广泛应用D.科技革命同时在几个国家进行3.19世纪末欧洲人在印度被恭敬地称为“大人”,在中东被称为“先生”,在非洲被称为“老爷”,在拉丁美洲则被称为“恩主”。
这表明( )A.不同地区有不同的文化特征B.欧洲通过殖民扩张超越其他地区C.欧洲在世界上处于优势地位D.亚非拉地区的人民深受欧洲迫害4.19世纪末,“六大公司统治着德国化学工业市场,它们组成两大集团……此后不久,又吞并了两大独立的公司”。
上述现象的产生,主要是由于( )A.工业革命的开展B.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推动C.世界市场的形成D.自由竞争的发展5.到1900年前后,一个国家一个地方的产品可以行销全球,一个地区发生的经济危机也会很快波及或影响全世界——欧洲市场的萧条,可以引起大西洋彼岸的工人失业;亚洲人可以在家里享用一个美国人的发明成果。
这表明( )A.欧洲正经历着一场严重的经济危机B.“大西洋彼岸”工人失业率较高C.亚洲国家最富有D.以欧美为主导的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已经形成6.1870年以后的三十年间,世界贸易额增长了三倍左右。
亚、非、拉等地区的非工业国家的粮食和原料源源不断地运往工业化国家,工业化国家生产的工业品则销往全世界。
该现象主要说明了( )A.资本主义在世界范围的扩张B.世界经济一体化格局已经形成C.国际生产、贸易的分工明显D.亚、非、拉地区更加贫穷落后7.王斯德在《世界通史》中指出:垄断组织便是巨型企业发展逻辑的、必然的结果。
2020-2021学年历史人教版必修2课件:课时作业 第8课 第二次工业革命

8.“1879 年 10 月 21 日,美国科学家爱迪生在纽约的一个 实验室里,亮起了一盏电灯。当这个消息传到证券交易所,煤气 行业的股票应声下跌,因为人们预感到,煤气灯的时代即将成为
过去,电灯的时代来临了。”这则史料说明了( D )
A.第二次工业革命开始于电器的发明和应用 B.煤气行业开始为新兴电力工业所淘汰 C.证券交易所操纵着美国的经济运行 D.科学技术直接影响着社会经济生活
11.恩格斯指出,为了摆脱困境,“国内同一工业部门的大 生产者联合为一个‘托拉斯’,即一个以调节生产为目的的联盟; 他们规定应该生产的总产量,在他们之间加以分配,而且强制实 行预先规定的出售价格……正因为如此,他们就趋向于更加集中
的社会化”。这说明垄断组织的成立( A )
A.适应了社会化生产的需要 B.造成社会经济的停滞和腐朽 C.使企业对消费者服务态度恶劣 D.减少了企业之间的盲目竞争
甲
1.9 4.3 9.5 19.9 22.9 18.5
乙
2.9 3.5 3.5 4.5 8.5 13.2
丙
0.1 0.8 2.4 7.2 14.7 23.6
丁பைடு நூலகம்
32.8 33.3 29.8 19.7 12.5 6.2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
A.甲
B.乙
C.丙
D.丁
解析:依据材料信息可知,甲、乙两国 1900 年左右在世界 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虽处于前列,但不占据首位,而美国在第 二次工业革命后的 1900 年应该居于首位,因此 A、B 选项错误; 根据图表信息,丙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制造业产量的相对 份额起点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相对份额居于首位,与所学 美国史实相符,因此 C 选项正确;根据图表可知,丁国第一次工 业革命制造业产量的相对份额占比很高,第二次工业革命时迅速 下降,结合所学可判断出该国为英国,不是美国,因此 D 选项错 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形成和发展第8课第二次工业革命课时加餐拔高练|课后加餐练|1.第一次工业革命是英国“一花独放”的局面,第二次工业革命则是各先进国家“竞相开放”。
导致这种变化的主要前提是( )A.英国经济实力的急剧衰退B.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C.自然科学研究有重大进展D.资本主义制度在各国普遍确立解析:选D 英国在19世纪仍是世界霸主,经济实力急剧衰落的叙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A项;美、德等国经济发展速度加快是第二次工业革命作用下的产物,不属于前提,故排除B项;自然科学研究出现重大进展是第二次工业革命科学与技术开始紧密结合特点的成因,故排除C项;工业革命首先发生于英国,其前提条件是英国代议制的确立,由此推断第二次工业革命几乎同时发生的政治前提是19世纪六七十年代资本主义制度的普遍确立,故选D项。
2.1882年,发明家尼古拉·特斯拉发明了高频交流电,在当时,更为著名的发明家爱迪生却把这种沿用至今的伟大发明称之为“魔鬼的触角”,宣扬交流电具有强烈的不稳定性,甚至会毁灭人类。
这反映出( )A.特斯拉电的技术领先爱迪生B.科学技术推广应用步履艰难C.高频率交流电缺陷影响运用D.时代需要呼唤电气时代到来解析:选B 材料体现的是交流电问世后,受到传统技术和观念的抵制,被爱迪生攻击,故B项正确。
3.《全球通史》曾经这样形容过两次工业革命的发展历程:“早先,发明是个人对机会作出响应的结果,而如今,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
”下列发明属于“定制”的是( )A.珍妮纺纱机B.电灯C.汽船D.蒸汽机车解析:选B 珍妮纺纱机、汽船和蒸汽机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成果,属于“发明是个人对机会作出响应的结果”。
电灯是第二次工业革命成果,科学与技术紧密结合,属于“发明是事先安排好的,实际上是定制的”,故B项符合题意。
4.导致石油开采业发展、石油化工产业和陆空交通工具发明的最主要原因是( ) A.远洋轮船的出现B.飞机的出现C.汽车的出现D.内燃机的创制和使用解析:选D 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内燃机创制并应用在交通运输领域,出现汽车、飞机、远洋轮船,带动了石油开采和化工产业的发展。
5.近代以来,世界交通运输工具发生了很大的变革。
下图中虚线所示的交通工具是( )A.轮船B.火车C.汽车D.飞机解析:选C 轮船和火车是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的交通工具,故A、B两项错误;结合图示中的时间限制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和速度变化可以判断虚线表示的交通工具应是汽车,故C项正确;飞机虽产生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但是速度明显与题干虚线不符,故D项错误。
6.与第一次工业革命相比,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大区别在于( )A.科学技术的发展推动B.各种新发明层出不穷C.带来社会生产力巨大飞跃D.社会生产关系随之发生变化解析:选A 两次工业革命都是生产技术的革新,都促进了生产力的提高、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涌现了诸多的发明,排除B、C、D三项;第一次工业革命中的成果大都是工匠和技师的发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实现了科学与技术的真正结合,A项符合题意。
7.“工业生产正在达到非常巨大的规模,以致公司无法筹集到必需的资金……这时,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
”这种情况开始出现于( )A.1500年前后B.17世纪末18世纪初C.19世纪中期D.19世纪末20世纪初解析:选D 材料中“银行通过提供由大批储户和投资者的资产汇集而成的资本,满足了这些金融需求”说明此时通过银行,实现了资本的集中,即垄断组织的出现,是属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
A、B、C三项均与第二次工业革命时间不符,故排除;19世纪末20世纪初第二次工业革命结束,故D项正确。
8.1914年,一位工人的妻子在写给流水线生产的发明者福特的信中说:“你所使用的生产线是一种奴隶驱赶装置,我的上帝!福特先生。
我丈夫回家后一头卧倒,不吃晚饭……”当时的欧美社会,类似的舆论也屡屡出现。
这一现象反映了( ) A.自由劳动力资源严重不足B.工人缺乏必要的保护C.工业发展对人文精神产生了冲击D.强化劳动强度弥补了技术革新的不足解析:选C 美国福特工厂的流水线生产,极大地提高了生产效率,但严重扼杀了工人的主观能动性,使工人成为机器的奴隶,反映了工业发展对人文精神产生了冲击,故C项正确;流水线生产可以减少劳动力的使用,不会造成自由劳动力不足,排除A 项;材料反映的是流水线生产损害了工人的健康,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材料信息无法体现强化劳动强度弥补了技术革新的不足,排除D项。
9.阅读下表,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A.B.设备陈旧阻碍了欧美国家的发展C.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D.欧美发达国家经济发展持续下降解析:选A 英、法、美、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有所下降,说明第二次工业革命并不仅仅局限于发达国家,其他国家在工业革命的影响下工业生产也有提高,第二次工业革命向纵深发展,故A项正确;美、德等后起资本主义国家积极利用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成果,使社会生产力获得极大的飞跃,B项错误;材料没有比较不同国家的发展速度,不能得出欧美列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C项错误;两次工业革命成果的利用使这些国家经济不断发展,D项错误。
10.有学者指出,到1900年,在人类历史上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这主要是由于( )A.世界各地区都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B.各地被拖入一个统一的世界市场中C.英语国家取得了对整个世界的统治D.世界各地的语言和文化差异被消除解析:选B 1900年世界只有部分地区的国家进入了资本主义社会,故A项错误;1900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后资本主义在全球的扩张,世界市场最终形成,世界完全形成一个整体,因此第一次可以提及“世界文明”,故B项正确;英语国家取得了对整个世界的统治说法错误,故C项错误;世界各地联系加强,但语言和文化差异仍然存在,故D项错误。
1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英国工业革命时期,随着工厂制度的确立,现代工厂的管理制度也逐渐形成。
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通过罚款、解雇和体罚等强制措施迫使工人服从,从而保证了工厂的纪律。
他们还运用复式簿记的方式实现了对生产成本和企业利润的核算;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把关,确立了对生产过程的监督,通过制定恰当的销售方案,促进了市场的开发,这些都直接促使了工厂管理制度的建立。
——摘引自宋严萍《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工厂管理及特点探究》材料二: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的大工业,不但规模大,而且所用的资金很多,设备更是全新的。
它们必须依靠股份公司,还需要联合,需要成立新的经济联合体。
……垄断企业通常是用吞并、兼并、收买等方式而形成的。
……吞并者大多是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经营得体的企业,在兼并之后它必定以先进的方式改造那些落后部分。
同时,垄断组织有条件设立科研部门,将科研与生产直接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摘自《垄断经济和现代经济模式》(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近代工厂制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的主要推动作用。
(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垄断组织形成的原因,并概括说明垄断组织对现代经济模式形成所产生的影响。
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工厂主制定了严格的规章制度,并且通过罚款、解雇和体罚等强制措施迫使工人服从,从而保证了工厂的纪律。
”得出加强了规章制度的建设,推动了工厂管理制度的建立;根据材料“他们还运用复式簿记的方式实现了对生产成本和企业利润的核算;通过对产品质量的把关,确立了对生产过程的监督,”得出强化了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促进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根据材料“通过制定恰当的销售方案,促进了市场的开发”得出重新制定销售方案,促进了市场的开发。
第(2)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第二次工业革命促成的大工业,不但规模大,而且所用的资金很多,设备更是全新的。
它们必须依靠股份公司,还需要联合,需要成立新的经济联合体”得出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的大工业生产,要求建立新的经济联合体;根据材料“……垄断企业通常是用吞并、兼并、收买等方式而形成的。
……吞并者大多是资金雄厚、管理先进、经营得体的企业,在兼并之后它必定以先进的方式改造那些落后部分”得出资本集中,推动了企业兼并的加剧。
第二小问,根据材料“同时,垄断组织有条件设立科研部门,将科研与生产直接结合起来,把科研成果迅速转化为生产力”得出有利于现代经济中将科研与生产直接结合模式的形成;并运用经营和管理方面的知识,说明垄断组织对现代经济模式所产生的影响。
答案:(1)加强了规章制度的建设,推动了工厂管理制度的建立;强化了对生产过程的管理,促进了产品质量与生产效率的提高;注重制定销售方案,促进了市场的开发。
(2)原因:第二次工业革命中形成的大工业生产,要求建立新的经济联合体;资本集中,推动了企业兼并的加剧。
影响:有利于先进的现代经济管理模式的形成与发展;有利于现代经济中将科研与生产直接结合模式的形成。
|课后拔高练|1.(2018·海南卷)伴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大众休闲文化在欧美出现,戏院如雨后春笋般建立起来,喜剧和音乐剧吸引了成千上万的观众,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这反映出当时欧美( )A.城市化进展显著B.贫富差距逐渐消除C.工业化开始启动D.工人福利得到保障解析:选A 据材料“大众休闲文化”“戏院”“喜剧和音乐剧”“足球等大型体育赛事”,可得出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城市的精神生活日益丰富,城市化进展显著,故A项正确;第二次工业革命使得贫富差距进一步扩大,而不是逐渐消除,故B 项错误;工业化开始启动于第一次工业革命,故C项错误;欧美工人福利得到保障,开始于二战后福利社会制度的建立,故D项错误。
2.(2015·全国卷Ⅱ)由下表可以推知,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 ) 英、美、法、德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表AB.世界各地的工业化有所发展C.世界各国工业发展差距明显缩小D.世界经济结构发生重大变化解析:选B 19世纪70年代到20世纪初,欧美大多数国家正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社会生产力进一步发展,故A项错误;这一时期,以英、美、法、德为代表的欧美国家生产力持续快速发展,但其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却不断降低,这说明世界其他国家的工业化也在不断发展,故B项正确;图表只是给出英、美、法、德四国的工业生产总和在世界工业生产中所占比例的变化情况,没有其他国家的相关信息,故无法得出C项结论;D项表述正确,但是无法从表中信息得出,故排除。
3.(2015·海南卷)据统计,1850年德国的专利授予数目为243项,1870年为4 132项,1900年达到8 784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