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路分析]习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电路分析计算习题和答案

电路分析计算习题和答案

电路分析计算习题和答案电路分析计算习题和答案电路分析是电子工程学科中非常重要的一部分,它涉及到电路中电流、电压、功率等基本概念的计算和分析。

通过解决电路分析习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电路中的各种现象和规律,并且能够应用这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下面,我将为大家提供一些常见的电路分析习题和详细的解答,希望对大家的学习和理解有所帮助。

习题一:串联电阻电路如图所示,一个电路中有三个串联的电阻,分别为R1、R2和R3。

已知R1=10Ω,R2=20Ω,R3=30Ω,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为V=60V。

求解电路中的电流和每个电阻上的电压。

解答:根据欧姆定律,电流I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I = V / (R1 + R2 + R3)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可得:I = 60V / (10Ω + 20Ω + 30Ω) = 60V / 60Ω = 1A根据串联电路的特性,电流在整个电路中是相同的。

因此,每个电阻上的电压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V1 = I * R1V2 = I * R2V3 = I * R3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可得:V1 = 1A * 10Ω = 10VV2 = 1A * 20Ω = 20VV3 = 1A * 30Ω = 30V因此,电路中的电流为1A,R1上的电压为10V,R2上的电压为20V,R3上的电压为30V。

习题二:并联电容电路如图所示,一个电路中有两个并联的电容,分别为C1和C2。

已知C1=10μF,C2=20μF,电路中的电源电压为V=12V。

求解电路中的总电容和总电荷量。

解答:根据并联电容的特性,总电容Ct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Ct = C1 + C2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可得:Ct = 10μF + 20μF = 30μF根据电容器的公式,总电荷量Q可以通过以下公式计算:Q = Ct * V将已知数据代入公式中,可得:Q = 30μF * 12V = 360μC因此,电路中的总电容为30μF,总电荷量为360μC。

电路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一章答案一、(1)(c) (2)(c) (3)(b) (4)(c) (5)(d) (6)(a) 7(d)二、(1)4Ω(2)4A(3)7V,7Ω(4)(5)40W (6)5Ω,20Ω三、1.解:电路为一平衡电桥,c、d两点为等位点。

将连接于c、d间的支路断开,可得2.解:如图2所示。

图2求的电路可改画为图2(a),则求的电路可改画为图2(b),则求的电路可改画为图2(c),则3.解:(1)由题3图(a),有(2) 应用Y–Δ等效变换,将题3图(b)电路等效变换为图3(c),则图3(c)4.解:将无限网络看成无限多个梯形节组成,每一节如图4虚线框中所示。

当去掉第一节后,从cd 看去仍是个无限网络,应有。

作出图4(a)的等效电路如图4(b)所示。

图4则解,得5.解:(1)题图5(a)所示电路的简化过程如图所示。

图5(a)(2)图5(b)所示电路的简化过程如图5(b)所示。

图5(b)(3)图5(c)所示电路的简化过程如图5(c)所示。

图5(c)6.解:应用电源等效变换,将题6图所示电路等效为图6(a)所示电路。

图6(a)由KVL,有7.解:应用电源等效变换及电阻串并联,先将题7图所示电路等效为图7(a)所示电路。

(由于待求量I、U所在支路属于2U受控源与2Ω并联支路的外电路,故求I、U时可将与受控源并联的2Ω电阻去掉)(a) (b)图7由KVL,有将代入上式,得再由7(b)所示电路求出受控源支路的电流。

由KCL,有受控源的功率为(发出功率)8、解:在端口加一电压源U,流过电流I,如图8所示。

(a) (b) (c) 图8(1)由KCL,有把代入上式,得由KVL,有(2)由KCL,有 (1)由KVL,有 (2)(1)式代入(2)式,得由KVL,有(3)由KCL,有(3)(4)由KVL,有(5)把(3)、(4)代入上式,得(6) 把(3)、(6)式代入(5)式,得9、解:15V电压源、4A电流源单独作用时的电路如图9(a)、(b)所示。

电路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电路分析课后习题答案
第63页,共78页。
练习题051解答:
令Us单独作用时的开路电压Uoc=0,由图(b)得: 所以:
第64页,共78页。
练习题022:
图示电路中,二端口电阻的电阻参数矩阵为 变比n=2。求电流i。
第65页,共78页。
练习题022解答:
列出二端口电阻特性方程及理想变压器特性方程
又由KVL及KCL得 将以上方程联立求解得到
求得:
故:
电阻R1、R2、R3消耗的功率分别为:
第47页,共78页。
练习题045解答(续1):
R1、R2、R3消耗的功率之和就是图(a)中三个60 电阻消 耗的功率之和,即:
第48页,共78页。
练习题046:
利用置换定理求图(a)所示电路中的电压U。
第49页,共78页。
练习题046解答(1):
第57页,共78页。
练习题049:
图(a)电路中.N为线性电阻网络,当Is1=2A、Is2=0时,Is1 的输出功率为28w,且U2=8V;当Is1=0、Is2=3A时,Is2 的输出功率为54W,且U1=12V。求当Is1=2A、Is2=3A共 同作用时每个电流源的输出功率。
第58页,共78页。
图示电路中,电感L和电容C在t=0时均未储能,设 us=at(t>0)。求t为何值时L和C上的储能相等?并求此能量
练习题001:
网络线图如图所示,已知部分支路电流,求 电流i2。
第1页,共78页。
练习题001解答:
方法一:在节点上应用KCL,则: 节点③:i4=2A十3A=5A 节点④:i3=8A—i4 = 3A 节点①:i2 = 1A十i3=4A 方法二:在封闭面上应用KCL,则 封闭面S: 一i2十1A一2A一3A十8A = 0

电路分析巨辉第二版答案及详解

电路分析巨辉第二版答案及详解

电路分析巨辉第二版答案及详解电源的输入信号与输出信号是相同的。

A.信号的变化: C是电压, D是电流。

在模拟电路中, A和 B是用来确定电流方向的物理量。

A和 B在电路中往往称为 A和 B在图中都有标明。

B为电源电压(单位 V)。

C为输入电压(单位 V)或输入电流(单位 A)。

1.电源工作在一个典型的工作模式时,电路中发生的电流变化有()。

A.输入电流 A,输出电流 B。

解析:由图可知,在典型的工作模式中,电压的变化与输入功耗有关;电流的变化与输出功耗有关;输入功率系数越大,峰值电流越大;输入电流系数越小,峰值电流越小。

D.输出电压与输入电流之比 P= B/3 H H=-0.1 H H H=1:3 D. A.电压变化: D是电源电流; A是电压稳定输出电压; B是输出电流变化; C是电源开关损耗变化; D是电源输入电压随输入功率系数变动时电流变化。

解析:如图所示该题属于典型应用电路分析。

输出电流: B为电源内电流 C为电源外电路的电流 D为输入电流 V和输出电流 V之间的关系 D为供电电压 V与输出电压 V之间的关系 E为功率因数(R)的关系 A属于输入电流 D属于输入电压 V与输出电压 V之间关系 D属于输入功率系数 D属于输入电流 D属于输出电流 A和输出电流 B是一个等价关系其中 C为电源电压 V与输出电压 V之间的关系解析:由图可知当 A、 B 两点相加后即开始变化趋势时发生电流变化;当 C点相加后即开始减小并逐渐减小至0 V与0 V之间。

由此可见 C为电源电压与输出电压 V之间相加系数 D为输出电流与输入功率系数 D之间关系解析:电源工作在一个典型的应用电气环境中,输入电流是其输出电流;而输入功率是该电路负载所需电源功率大小。

2.在信号源输入端有一个时钟源。

信号源输入端的基本电路是()。

A.信号源的基波周期 T表示 A脉宽; B. T为反馈阻值; C. T为信号输出电压 V; D. V为信号源输出电流。

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精选全文

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及答案第一章精选全文

可编辑修改精选全文完整版电路分析基础练习题及答案第1章 习题一、填空题1-1.通常,把单位时间内通过导体横截面的电荷量定义为 。

1-2.习惯上把 运动方向规定为电流的方向。

1-3.单位正电荷从a 点移动到b 点能量的得失量定义为这两点间的 。

1-4.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一致,称为 方向。

1-5.电压和电流的参考方向相反,称为 方向。

1-6.电压和电流的负值,表明参考方向与实际方向 。

1-7.若P>0(正值),说明该元件 功率,该元件为 。

1-8.若P<0(负值),说明该元件 功率,该元件为 。

1-9. 定律体现了线性电路元件上电压、电流的约束关系,与电路的连接方式无关;定律则是反映了电路的整体规律,其中 定律体现了电路中任意结点上汇集的所有 的约束关系, 定律体现了电路中任意回路上所有 的约束关系,具有普遍性。

1-10.基尔霍夫电流定律(KCL )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流出(或流出)任一节点或封闭面的各支路电流的 。

1-11.基尔霍夫电压定律(KVL )说明在集总参数电路中,在任一时刻,沿任一回路巡行一周,各元件的 代数和为零。

二、选择题1-1.当电路中电流的参考方向与电流的真实方向相反时,该电流A 、一定为正值B 、一定为负值C 、不能肯定是正值或负值1-2.已知空间有a 、b 两点,电压U ab =10V ,a 点电位为V a =4V ,则b 点电位V b 为A 、6VB 、-6VC 、14V1-3.当电阻R 上的u 、i 参考方向为非关联时,欧姆定律的表达式应为A 、Ri u =B 、Ri u -=C 、 i R u =1-4.一电阻R 上u 、i 参考方向不一致,令u =-10V ,消耗功率为0.5W ,则电阻R 为A 、200ΩB 、-200ΩC 、±200Ω1-5.两个电阻串联,R 1:R 2=1:2,总电压为60V ,则U 1的大小为A 、10VB 、20VC 、30V1-6.已知接成Y 形的三个电阻都是30Ω,则等效Δ形的三个电阻阻值为A 、全是10ΩB 、两个30Ω一个90ΩC 、全是90Ω1-7.电阻是 元件,电感是 的元件,电容是 的元件。

电路分析基础章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第四版)

电路分析基础章后习题答案及解析(第四版)

第1章习题解析一.填空题:1.电路通常由电源、负载和中间环节三个部分组成。

2.电力系统中,电路的功能是对发电厂发出的电能进行传输、分配和转换。

3. 电阻元件只具有单一耗能的电特性,电感元件只具有建立磁场储存磁能的电特性,电容元件只具有建立电场储存电能的电特性,它们都是理想电路元件。

4. 电路理论中,由理想电路元件构成的电路图称为与其相对应的实际电路的电路模型。

5. 电位的高低正负与参考点有关,是相对的量;电压是电路中产生电流的根本原因,其大小仅取决于电路中两点电位的差值,与参考点无关,是绝对的量6.串联电阻越多,串联等效电阻的数值越大,并联电阻越多,并联等效电阻的数值越小。

7.反映元件本身电压、电流约束关系的是欧姆定律;反映电路中任一结点上各电流之间约束关系的是KCL定律;反映电路中任一回路中各电压之间约束关系的是KVL定律。

8.负载上获得最大功率的条件是:负载电阻等于电源内阻。

9.电桥的平衡条件是:对臂电阻的乘积相等。

10.在没有独立源作用的电路中,受控源是无源元件;在受独立源产生的电量控制下,受控源是有源元件。

二.判断说法的正确与错误:1.电力系统的特点是高电压、大电流,电子技术电路的特点是低电压,小电流。

(错)2.理想电阻、理想电感和理想电容是电阻器、电感线圈和电容器的理想化和近似。

(对)3. 当实际电压源的内阻能视为零时,可按理想电压源处理。

(对)4.电压和电流都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电量,因此它们都是矢量。

(错)5.压源模型处于开路状态时,其开路电压数值与它内部理想电压源的数值相等。

(对)6.电功率大的用电器,其消耗的电功也一定比电功率小的用电器多。

(错)7.两个电路等效,说明它们对其内部作用效果完全相同。

(错)8.对电路中的任意结点而言,流入结点的电流与流出该结点的电流必定相同。

(对)9.基尔霍夫电压定律仅适用于闭合回路中各电压之间的约束关系。

(错)10.当电桥电路中对臂电阻的乘积相等时,则该电桥电路的桥支路上电流必为零。

电路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一章

电路分析课后习题答案解析第一章

第一章习题1.1 题1.1图示一段电路N ,电流、电压参考方向如图所标。

(1) 若1t t =时1()1i t A =,1()3u t V =,求1t t =时N 吸收的功率1()N P t 。

(2) 若2t t =时2()1i t A =-,2()4u t V =,求2t t =时N()P t 解:(1) 111()()()313N P t u t i t W ==⨯= (2) 222()()()414N P t u t i t W ==⨯-=-1.2 题1.2图示一段直流电路N ,电流参考方向如图中所示,电压表内阻对测试电路的影响忽略不计,已知直流电压表读数为5V,电流I 。

解: 1025P I A V -===-1.3 题1.3图示一个3A 的理想电流源与不同的外电路相接,求3A 电流源三解:(a) 223218s P I R W ==⨯= 电流源输出功率 (b) 3515s P I V W ==⨯= 电流源输出功率 (c) 31030s P I V W ==⨯-=-电流源吸收功率1.4 题1.4图示某电路的部分电路,各已知的电流及元件值已标出在图中,求I 、s U 、R 。

解:流过3Ω电阻的电流为 12A+6A=18A 流过12Ω电阻的电流为 18A-15A=3A流过电阻R 的电流为 3A-12A-5A=-14A 可得: I=-14A+15A=1A 18331290S U V =⨯+⨯= 1511231.514R ⨯-⨯==Ω-'28I R --1.6 求题1.6图示各电路的开路电压。

解:(a) 2010530OC U V A V =-⨯Ω=-(b) 开路时,流过8Ω电阻的电流为 931189A ⨯=+ 流过6Ω电阻的电流为 1832189A ⨯=+可得: 26184OC U V =⨯-⨯=(c) 开路时,8Ω电阻的电压为 8208128V ⨯=+ 2Ω电阻的电压为 5210A V ⨯Ω= 可得:82100OC U V V V V =+-=解:(a) 6242I A +== (b) 201610221I A --==-+(c) 将电压源等效为电流源,如右图示 显然 0I = (d) 电压源供出的总电流为: 2121313//612//6124I A ===++++根据分流关系,流过3Ω电阻的电流为 63236A ⨯=+流过12Ω电阻的电流为 631126A ⨯=+可得: 211I A A A =-=1.8求题1.8图示各电路的电压U 。

电路分析习题及答案

电路分析习题及答案

电路分析习题及答案(总8页)--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时请直接删除即可----内页可以根据需求调整合适字体及大小--21、用网孔分析法求图1电路的网孔电流,图中r=1Ω。

2、图2所示电路中的运放工作于线性区,试用叠加定理求输出电压U O 。

4V+_+_Ω0.2mA图1 图23、电路如图3所示。

已知U=,I=,求该单口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路。

+20V+20V(a ) (b)图34、如图4所示二端网络N 中只含有一个电阻和一个电感,其端钮电压u 及电流i 的波形如图中所示。

(1)试确定R 和L 是如何联接的 (2)求R 、L 值。

5、电路如图5所示,开关断开已经很久, t=0时开关转换,试求0 t 的电流)(t i 。

3+_图5 图66、图6所示电路,已知电压表的读数为V 1=3V ,V 2=4V 。

求电压表V 3的读数并做出相量图。

7、图7(a )所示电路中电流1i 和2i 的波形如图7(b )所示。

试绘出1u 和2u 的波形。

11(a )(b )图78、图8是电感线圈和电容器并联的电路模型。

已知R=1Ω,L=,C=μF,求电路的谐振角频率和谐振时的阻抗。

11'22'C图8 图99、图9所示N 为纯电阻对称电路(电阻参数R 11=R 22,R 12=R 21)。

当2-2’端开路时,1-1’端的输入电阻R 1=9Ω。

当1-1’端接入电压源U S 时,2-2’端接入负载R L 时,U 22’=4V ,且此时R L 获得最大功率为2W 。

求当U S =11V ,R L =3Ω时电压源输出的功率。

41、用结点分析法求图1电路的结点电压,图中r=1Ω。

2、求图2所示单口网络的戴维宁等效电路和电阻R L 可获得的最大功率。

r=2Ω2ΩI4L图1 图23、图3所示电路中的运放工作于线性区,试用叠加定理求输出电压U O 。

4、电路如图4所示,开关断开已经很久,t=0时开关转换,试求0≥t 时的电容电压)(t u C0.2mAΩ图3 图45、图5所示电路,已知电流表的读数为A 1=1A ,A 2=2A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于节点 a,把电压源 Us1 与电阻 R1、R4 串联的支路转换成电流源与电导并联的支路, 其中,电流源为 Us1/(R1+R4),电导为 1/(R1+R4)。所以,a 点的节点电压方程为
对于节点 b,同样可以把电压源 Us2 与电阻 R6 串联的支路转换成电流源与电导并联的支路, 其中,电流源为 Us2/R6,电导为 1/R6。需要注意的是,电阻 R7 与电流源 IS2 串联,由于电 流源 IS2 已计入节点电压方程,所以,在计算 b 点的自电导时,不能再把 R7 计算进去。节 点 b 的节点电压方程为
选做题 3-5 电路如图题 3.5 所示,用网孔电流法求电压 U 及 4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 必做习题精解 习题 3-1 解:由题意可知,该电路的节点数 n=5,支路数 b=9。 所以,独立的 KCL 方程数为 n-1=5-1=4 个; 独立的 KVL 方程数为 b-n+1=9-5+1=5 个。
3
11
6
经整理得
解得


所以,
因此,受控源两端的电压为
第 3 章 选做习题精解 选做题 3-1 解:欲计算电压源发出的功率,只要求出电压源的电流即可。用支路电流法计算流过两 个电压源的电流 I1、I2,如图解 3.1。
节点的 KCL 方程为 (Fra bibliotek)回路 a 的 KVL 方程为 (2)
回路 b 的 KVL 方程为
由于 2A 电流源在网孔 a 的边界支路上,所以,
。列写网孔电流方程如下:
经整理得
解得 所以,电流
选做题 3-5 解:设图题 3.5 电路的 3 个网孔电流分别为 Ia、Ib、Ic,如图解 3.5 所示。
列写网孔电流方程
解方程组,得


则流过 10Ω 电阻的电流为
所以,10Ω 电阻上的电压为
10
4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
8
选做题 3-3
解:图题 3.3 所示电路共有 4 个节点。设定一个节点为参考点,其它节点分别标为 a、b、c,如图解 3.3 所示。将电路中受控电流源当独立源看待,列写节点电压方程。 节点 a:
节点 b:
节点 c: 又 对上述方程进行整理,得
解方程组,得 所以,
选做题 3-4


9
解:图题 3.4 所示电路共有 3 个网孔,设网孔电流分别为 、 、 ,如图解 3.4 所示。
习题 3-2 解:节点数 n=4,支路数 b=5。 所以,独立的 KCL 方程数为 n-1=4-1=3 个;独立的 KVL 方程数为 b-n+1=5-4+1=2 个。 习题 3-3 解:从图题 3.3 所示电路可以看出,电路的节点数 n=2,支路数 b=3。所以,可以列写 独立的 KCL 方程数为 n-1=2-1=1 个;独立的 KVL 方程数为 b-n+1=3-2+1=2 个。
7
(3) 把(1)式分别代入(2)式和(3)式,得
经整理后,得
解上面的方程组,得

所以,4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
2 V 电压源发出的功率为
即 4V 电压源释放功率 1.2W, 而 2 V 电压源则吸收功率 0.1W
选做题 3-2
解:图题 3.2 所示电路中,共有 3 个节点,可以列写 2 个节点电压方程。3 个节点分别 标为 a、b、d,并选取 d 节点为参考点,如图解 3.5 所示。设 a、b 点的节点电压分别为 、
必做习题
习题
习题 3-1 已知某非线性电路由 5 个节点和 9 条支路组成,试问:对该电路能写出多少 个独立的 KCL 方程和多少个独立的 KVL 方程?
习题 3-2 如果将有伴电压源和有伴电流源各当作一条支路处理,请指出题 3.2 图所示 电路的节点数和支路数,并说明独立的 KCL 方程数和独立的 KVL 方程数各为多少?
第 3 章 选做习题 选做题 3-1 用支路电流法计算图题 3.1 所示电路中两个电压源发出的功率。
选做题 3-2 电路如图题 3.2 所示,试列写出各节点的节点电压方程。
2
选做题 3-3 试用节点电压法求题图 3.3 所示电路中的电压 U。
选做题 3-4 电路如图题 3.4 所示,用网孔电流法求电流 I。
习题 3-4 解:图题 3.4 电路中共有 4 个节点,选取 1 个节点为参考点,其它节点分别标为 a、b、c,如图解 3.4 所示。
设 a、b、c 的节点电压分别为 、 和 。列写节点电压方程为
经整理,得
解上述方程组,得



则电流源两端的电压为 所以,4A 电流源发出的功率为
习题 3-5
5
解:把图题 3.5 电路中的 4V 电压源和 2Ω 电阻串联的支路等效成 2A 电流源和 2Ω 电阻 并联的支路,如图解 3.5 所示。
用支路电流法分析电路,即把支路电流作为首先求解量。图解 3.3 所示电路中,KCL 方 程为
(1) 回路 a 的 KVL 方程为
(2) 回路 b 的 KVL 方程为
(3) 把(2)式和(3)式相加,得 则
(4) 把(1)式代入(2)式,得 即
(5) 把(4)式代入(5)式,得 解得
4
再由(4)式得 由(1)式得
习题 3-3 图题 3.3 所示电路中,试用支路电流法计算支路电流 I1、I2 和 I3。
习题 3-4 电路如图题 3.4 所示,试用节点电压法求 4A 电流源发出的功率。
习题 3-5 电路如图题 3.5 所示,问 R 为何值时 I 为 0?
1
习题 3-6 电路如图题 3.6 所示,用网孔电流法求受控源两端的电压 U。
图解 3.8 中是一个单节偶电路,由弥尔曼定理可得节偶电压为
(1) 又
由题意可知, ,所以,从上式得
,代入(1)式,得
解得
所以,当
时,电流 。
习题 3-6
解:设 3 个网孔的网孔电流分别为 Ia、Ib、Ic,如图解 3.6 所示。
将受控电流源当独立源处理,且受控电流源在网孔 b 的边界支路上,则 Ib=-3I。列出 网孔电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