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肥工业大学 测绘工程 前方交会测量报告
合工大测量学实习报告

标题:合肥工业大学测量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要求本次测量学实习的主要目的是通过实践操作,使同学们掌握水准仪的安置、整平、瞄准与读数和测定地面两点间的高差;掌握全站仪对中、整平、瞄准与读数等基本操作要领;掌握小地区碎布测量布点方式;掌握测绘学的水准测量和导线测量的一般方法;了解和掌握测绘有关内业处理软件的基本使用;培养同学们的基本功,充分锻炼同学们在测、记、算绘各个方面的能力;帮助同学们形成良好的团队协作意识和个人责任感;充分认识到测量工作的科学性、精密性,引导专业素质的养成;培养同学们快速、严谨而有创造性的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任务1.学习进行控制点高程测量;2.学习进行导线测量;3.学习进行水准、闭合导线内业计算;4.完成一个指定区域的导线测量(包括高程);5.提交一份水准测量的成果表、一份水准测量的原始记录数据的电子表格、一份导线测量的布点图、一份点之记表、一份导线测量的原始测量数据的记录表格和导线测量成果的精度报告。
三、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实习指导书的要求,进行了一系列的测量操作。
首先,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水准仪进行高程测量,掌握了水准仪的操作方法和读数技巧。
接着,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全站仪进行导线测量,掌握了全站仪的操作要领和数据处理方法。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注意观察和记录测量数据,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内业计算阶段,我们学习了如何使用测绘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和成果绘制,提高了数据处理效率。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测量学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方法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掌握。
在实践中,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测量仪器,如何进行数据记录和处理,以及如何撰写测量报告。
同时,本次实习也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责任感,让我们更加明白了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精密性。
此外,通过解决实际测量问题,我们提高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五、实习总结本次测量学实习让我们受益匪浅,不仅提高了我们的专业技能,也培养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工程测量总结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习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基础设施建设日益增多,工程测量作为工程建设的重要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为了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实际操作能力,我们选择了工程测量作为实习课程。
本次实习旨在通过理论学习和实际操作,使我们对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有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实习内容本次实习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 理论课程学习:通过课堂学习,我们了解了工程测量的基本概念、测量误差的来源与处理、测量仪器的使用与维护、地形图绘制、施工放样等理论知识。
2. 实际操作训练: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进行了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训练,学习了测量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3. 野外实习:我们前往施工现场,进行了地形测绘、施工放样、水准测量等实际操作,亲身感受了工程测量的应用。
三、实习过程1. 理论课程学习:在课堂上,我们认真听讲,积极思考,对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有了初步的认识。
2. 实际操作训练:在实验室,我们按照指导老师的要求,进行了测量仪器的操作训练,掌握了仪器的使用方法。
3. 野外实习:在施工现场,我们分组进行实地测量,学习了地形测绘、施工放样、水准测量等实际操作。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遇到了许多困难,如仪器故障、数据误差等,但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我们逐一克服了这些问题。
四、实习成果1. 理论知识: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工程测量的基本原理、方法和技能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为今后的工作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2. 实际操作能力:通过实际操作训练和野外实习,我们掌握了全站仪、水准仪等测量仪器的操作方法,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
3. 团队协作能力: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与同学、老师沟通协作,共同完成任务,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五、实习体会1. 理论联系实际:通过本次实习,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性。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才能更好地掌握测量技能。
2. 严谨细致:在工程测量中,任何一点误差都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
前方交会实验报告

前方交会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的目的是通过前方交会方法测量两个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以及计算出测量误差,并分析误差来源。
2. 实验原理前方交会是一种基本的测量方法,用于确定两点之间的距离和方位角。
根据测量的原理,通过测量基线上A、B两个测站到待测点C的角度,再测量出A、B两个测站之间的方位角,即可计算出C点的坐标。
前方交会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安装测量仪器:在点A和点B上,分别设置测站,安装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
2.观测角度:从点A观测点C的水平角和垂直角,从点B观测点C的水平角和垂直角。
3.计算方位角:根据测量仪器的读数和设定的测量参数,计算出A、B两个测站之间的方位角。
4.计算距离:根据测量仪器的读数和设定的测量参数,分别计算出A、B两个测站到点C的距离。
5.计算C点坐标:根据前面步骤得到的测量数据和计算结果,通过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点C的坐标。
6.分析误差来源:根据实际测量和计算结果,分析误差的来源,并对测量结果进行评估和修正。
3. 实验步骤1.在实验区域内分别设置测站A和测站B,并确保两个测站之间有明显的目标点C供观测。
2.使用全站仪或其他测量仪器,分别观测点A和点B 到目标点C的水平角和垂直角,并记录测量数据。
3.根据测量数据,计算出测站A和测站B之间的方位角。
4.根据测量数据和方位角,计算出测站A到目标点C的距离,以及测站B到目标点C的距离。
5.使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目标点C的坐标。
6.分析误差的来源,评估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并进行相应的修正。
4. 实验数据和计算结果以下是实验中测量得到的数据和计算出的结果:•测站A到目标点C的水平角:30°•测站A到目标点C的垂直角:60°•测站B到目标点C的水平角:50°•测站B到目标点C的垂直角:40°•测站A和测站B之间的方位角:100°•测站A到目标点C的距离:50米•测站B到目标点C的距离:60米•目标点C的坐标:(100, 200)根据以上数据和计算结果,可以得出点C的坐标为(100, 200)。
前方交会测量实习报告

前方交会测量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与任务本次实习的主要目的是让我们掌握前方交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相关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提高我们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实习任务包括进行前方交会测量,计算交会的成果,并对测量结果进行精度分析。
二、实习原理前方交会是一种常用的测量方法,它通过在两个或多个测站上使用测角仪器(如经纬仪或全站仪)进行观测,确定测站之间的方位角和距离,从而达到确定测站位置的目的。
前方交会的基本原理是利用测站上的测角仪器测得的目标方向和测站之间的距离,通过计算求得测站的位置。
三、实习过程在实习过程中,我们首先进行了理论学习的环节,了解了前方交会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了相关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
然后,我们在老师的指导下,进行了实际操作,包括设置测站、观测目标、记录数据等步骤。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使用了经纬仪和全站仪进行观测,通过测角仪器测得了目标方向和测站之间的距离。
然后,我们利用测量数据,通过计算求得了测站的位置。
在计算过程中,我们使用了专业的测量软件,提高了我们的计算效率和精度。
四、实习成果与分析通过实习,我们成功地完成了前方交会测量,计算出了测站的位置。
通过对测量结果的精度分析,我们发现测量结果的精度符合要求,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在实习过程中,我们不仅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还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同时,我们也深刻体会到了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精密性,增强了自己的专业素养。
五、实习总结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对前方交会测量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熟悉了相关的测量仪器和工具的使用,提高了自己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同时,我们也学会了与他人合作,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我们相信,这次实习对我们今后的学习和工作中会有很大的帮助。
合工大测量学实习报告

合工大测量学实习报告一、实习目的本次实习旨在通过实地测量,了解和掌握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熟悉各种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维护保养,提高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二、实习内容1. 水准仪的使用与校正2. 全站仪的使用与校正3. 角度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4. 高程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5. 导线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6. 地形图的绘制与分析7. 工程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和控制8. 数据处理及成果报告编制三、实习过程1. 水准仪的使用与校正:我们首先学习了水准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然后进行了实际操作和校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2. 全站仪的使用与校正:我们进一步学习了全站仪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了实际操作和校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3. 角度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角度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包括测角器的选择和使用等。
4. 高程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我们学习了高程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并进行了实际操作和校正,以保证数据的准确性。
5. 导线测量的方法与精度要求:我们通过实际操作,了解了导线测量的方法和精度要求,包括导线的布设、观测点的选择等。
6. 地形图的绘制与分析:我们学习了地形图的绘制方法和技巧,并进行了实际操作和分析,以提高绘图技能和地理信息素养。
7. 工程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和控制:我们深入探讨了工程测量中常见的误差来源和影响因素,并提出了相应的误差控制措施。
8. 数据处理及成果报告编制:我们学习了如何对所采集的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并按照规范编制了实习成果报告。
四、实习收获通过本次实习,我深刻认识到测量工作的重要性和技术难度,同时也提高了自己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工程实践能力。
具体收获如下:1. 掌握了水准仪、全站仪等基本测量仪器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2. 了解了不同测量方法的原理和适用范围,以及其精度要求;3. 增强了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协调能力;4. 提高了数据处理能力和成果报告编制水平;5. 对工程测量中的误差分析和控制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测绘工程实验报告范文(3篇)

第1篇一、实验目的1. 熟悉测绘工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
2. 掌握水准测量、全站仪测量等基本测量技术的操作流程。
3. 培养实验操作能力和数据处理能力。
4. 提高对测绘工程实际应用的认识。
二、实验原理测绘工程是一门综合性学科,涉及测量学、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等多个领域。
本实验主要涉及水准测量和全站仪测量两种技术。
1. 水准测量:利用水准仪和水准尺,根据重力作用下的水平面原理,测量两点间的高差,从而确定地面的高程。
2. 全站仪测量:利用全站仪,通过光电测距和角度测量,实现对目标点的三维坐标的测量。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水准仪:用于水准测量,测量两点间的高差。
2. 水准尺:用于水准测量,读取水准仪的读数。
3. 全站仪:用于全站仪测量,测量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4. 反光棱镜:用于全站仪测量,反射全站仪发出的光束。
5. 计算器:用于数据处理。
四、实验步骤1. 水准测量(1)将水准仪放置在测站上,调整仪器至水平。
(2)将水准尺置于前视点,读取水准尺的读数。
(3)将水准尺移至后视点,读取水准尺的读数。
(4)计算前后视点的高差。
2. 全站仪测量(1)将全站仪对准目标点,调整仪器至水平。
(2)打开全站仪,设置测量模式。
(3)测量目标点的水平角度和垂直角度。
(4)利用全站仪的光电测距功能,测量目标点到全站仪的距离。
(5)根据测量数据,计算目标点的三维坐标。
五、实验数据1. 水准测量数据测站:A前视点:B后视点:C前视点读数:1.234后视点读数:1.567高差:0.3332. 全站仪测量数据目标点:D水平角度:23.45°垂直角度:45.67°距离:123.45m三维坐标:X=100.00m,Y=200.00m,Z=300.00m六、数据处理与分析1. 水准测量数据处理根据水准测量数据,计算A、B两点间的高差为0.333m。
2. 全站仪测量数据处理根据全站仪测量数据,计算目标点D的三维坐标为X=100.00m,Y=200.00m,Z=300.00m。
合肥工业大学 测绘工程 前方交会测量报告

控制测量实习(实验报告)实习报告前方交会测量实验组别:测绘工程C4组组员:胡强邹倩朱塞虎吴小凡彭东平余洋班级:测绘工程09级1班实验时间:2012.5.10----2012.5.271实验目的和要求1.复习测回法测量水平角与竖直角和前方交会的基本原理和观测方法,了解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竖直角与和前方交会的具体操作步骤,做出实地前方交会测量的具体实施方案。
2.通过测回法测量平面角与竖直角(至少两测回)对观测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掌握前方交会的内业计算方法,经平差后得到各个观测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3.通过观测科技楼楼顶的竖针的三维坐标,并结合以往观测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达到变形监测的目的,并在测量过程中提高各个成员的外业作业水平和仪器操作方法。
2注意事项1.在选点时,应该顾及到仪器架设和观测的方便性,全站仪引的已知点之间的通视性,车辆来往所造成的影响,合理的选择已知点,要求交会角一般应大于30度并小于150度。
2.选的点尽量要远离科技楼,使观测的仰角不致太大,使操作员用全站仪观测起来不方便或观测不到目标。
3.在测量过程中,数据记录人员要边记录边计算,发现问题后立即告知观测员,并一起找出原因,从新观测。
3使用的仪器及工具南方电子全站仪一台,脚架三个,棱镜两个,记录板一个,计算器一个,喷漆一瓶,锤子一个,钉子若干,自备铅笔和小刀。
4操作步骤1.根据学校校内已知点,用全站仪引点到科技楼附近已选好的点上,测量出这些点的XYZ坐标(如图,图上的A、B、C三点)并记录在记录板上。
2.依次在A、B、C点上架设仪器,并测量其他已知点的坐标检核一下,检核与它的原始坐标相差不大时,用测回法测量水平角α1,α2,β1,β2,测量三测回,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时求出结果,检查是否超限。
3.在每个测站测量中,盘左盘右观测科技楼塔顶竖针的仰角,观测两测回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求出平均仰角。
4.当观测结束后,回到家中,整理数据资料,求出科技口塔顶竖针的三维坐标,并和别的组对比一下结果。
前方交会测量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前方交会测量是工程测量中常用的方法之一,主要用于确定地面上某点的位置。
通过在已知位置的两点分别观测该点,利用三角测量原理计算出该点的坐标。
本次实习旨在使学生掌握前方交会测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习目的1. 使学生了解前方交会测量的基本原理和适用范围;2. 掌握前方交会测量的操作方法和步骤;3. 熟悉测量仪器的使用和保养;4. 学会前方交会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定;5.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严谨的工作态度。
三、实习内容1. 前方交会测量的基本原理前方交会测量是一种基于三角测量的定位方法,其基本原理是:在已知位置的两点A和B上,分别观测待定点P,得到两个观测值,根据这两个观测值可以计算出待定点P的坐标。
2. 前方交会测量的操作方法(1)确定交会点:在实地选择两个已知点A和B,并确保它们之间的距离适中,便于观测。
(2)架设仪器:在A点和B点分别架设经纬仪,确保仪器水平。
(3)瞄准目标:在A点瞄准B点,在B点瞄准A点,调整仪器,使两个瞄准点重合。
(4)观测记录:在A点和B点分别对目标点P进行观测,记录观测值,包括角度和距离。
(5)数据处理:将观测值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待定点P的坐标。
3. 前方交会测量的数据处理和精度评定(1)数据处理:将观测值输入计算机,进行角度和距离的归算、改正,计算待定点P的坐标。
(2)精度评定:根据计算结果,评定前方交会测量的精度,包括点位中误差、角度中误差等。
四、实习过程1. 实习准备:了解前方交会测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熟悉测量仪器。
2. 实地操作: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进行前方交会测量实验。
3. 数据处理:将观测值输入计算机,进行数据处理,计算待定点P的坐标。
4. 结果分析:分析前方交会测量的精度,评估实验结果。
五、实习总结1. 通过本次实习,学生掌握了前方交会测量的基本原理、操作方法和数据处理过程,提高了实际操作能力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控制测量实习(实验报告)
实习报告
前方交会测量实验
组别:测绘工程C4组
组员:胡强邹倩朱塞虎吴小凡彭东平余洋班级:测绘工程09级1班
实验时间:2012.5.10----2012.5.27
1实验目的和要求
1.复习测回法测量水平角与竖直角和前方交会的基本原理和观测方法,了解测回法观测水平角竖
直角与和前方交会的具体操作步骤,做出实地前方交会测量的具体实施方案。
2.通过测回法测量平面角与竖直角(至少两测回)对观测所得数据进行处理,掌握前方交会的内
业计算方法,经平差后得到各个观测点的平面位置和高程。
3.通过观测科技楼楼顶的竖针的三维坐标,并结合以往观测的数据进行比对,从而达到变形监测
的目的,并在测量过程中提高各个成员的外业作业水平和仪器操作方法。
2注意事项
1.在选点时,应该顾及到仪器架设和观测的方便性,全站仪引的已知点之间的通视性,车辆来往所造
成的影响,合理的选择已知点,要求交会角一般应大于30度并小于150度。
2.选的点尽量要远离科技楼,使观测的仰角不致太大,使操作员用全站仪观测起来不方便或观测不到目
标。
3.在测量过程中,数据记录人员要边记录边计算,发现问题后立即告知观测员,并一起找出原因,从新
观测。
3使用的仪器及工具
南方电子全站仪一台,脚架三个,棱镜两个,记录板一个,计算器一个,喷漆一瓶,锤子一个,钉子若干,自备铅笔和小刀。
4操作步骤
1.根据学校校内已知点,用全站仪引点到科技楼附近已选好的点上,测量出这些点的XYZ坐标(如
图,图上的A、B、C三点)并记录在记录板上。
2.依次在A、B、C点上架设仪器,并测量其他已知点的坐标检核一下,检核与它的原始坐标相差不
大时,用测回法测量水平角α1,α2,β1,β2,测量三测回,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记录时求
出结果,检查是否超限。
3.在每个测站测量中,盘左盘右观测科技楼塔顶竖针的仰角,观测两测回并记录在记录表格中,求
出平均仰角。
4.当观测结束后,回到家中,整理数据资料,求出科技口塔顶竖针的三维坐标,并和别的组对比一
下结果。
6 前方交会简图
7. 数据处理以结果显示
(详见附件)
8. 实验心得及体会
通过前方交会测量,不仅复习了测回法测量水平角和竖直角,锻炼了用仪器实地测量的方法和操作步骤了解前方交会测量原理,三角高程测量高程的理解与学习,在测量过程中一定要细心,步步检核的思想很重要。
理论往往很简单,但是实际操作和实施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
在实际实验的过程中要懂得怎样去分析问题找出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方法去解决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