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学内容

合集下载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职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篇一:教案___中国旅游地理】《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第一章旅游和旅游地理学教学课题和课时:旅游和旅游地理学(4课时)教学目的:通过本章教学,使学生对当今世界普遍存在着的大众化旅游活动及其为之服务的旅游地理学,从理论到实际有一个基本认识,并初步掌握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地理学的理论和方法、中国旅游地理的产生和发展,以提高学生对本学科课程的学习兴趣,为提高学生的旅游科学文化素质和旅游地理科学素质奠定基础。

教学重点:旅游要素及其构成;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任务。

知识要点:(1)旅游及其要素构成;(2)旅游地理学的学科理论和方法;(3)中国旅游地理学的产生和发展。

参考书目: [1]保继刚.论旅游地理学的研究核心.人文地理.1992,(2).[2]保继刚.旅游地理学(第二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3]郭来喜.旅游地理学(《人文地理学概论》,李旭旦主编).科学出版社,1985.第一节旅游及其要素构成旅游是人类生活中一种特殊的社会、经济、文化地域活动,涉及到地理学科的诸多领域,而旅游地理学又是伴随着近、现代旅游业的发展而形成的一门新兴学科,二者相辅相成。

一、旅游的科学概念旅游是分布于广阔地理环境中的一种新型的物质文化生活的高级消费形式,是人们以旅行游览、观光购物、交流文化、体育锻炼、考察研究、休闲度假、康体疗养、消遣娱乐、探险猎奇,宗教朝觐、品尝佳肴以及探亲访友等为目的的异地暂时居留的社会现象;同时也是以各种不同方式分配空间和利用时间的地理现象。

随着“旅游”一词在人们政治、经济、文化生活中的广泛出现,关于其科学概念也就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

旅游(tourism)一词.最早以旅行和游览两层意思出现在英国1811年出版的《牛津词典》中。

但真正赋予其科学概念的是瑞士学者汉泽克尔和克拉普夫(hunzikerand krapf),他们认为:“旅游是非定居者的旅行和暂时居留而引起的现象和关系的总和。

这些人不会导致永久居留(后改为不作主要居留),并且不从事任何赚钱活动(后改为主要不从事赚钱活动)”。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3. 了解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4. 能够描述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

二、教学重点1. 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

3. 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三、教学难点1. 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的介绍。

2. 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的描述。

四、教学方法1. 课堂讲授与讨论相结合。

2. 多媒体教学。

五、教学准备1. 电脑、投影仪。

2. 多媒体课件。

3. 中国旅游地图。

六、教学过程Step 1 引入通过展示中国地图,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大致位置,并回顾一下中国的边界国家。

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有什么样的影响。

Step 2 自然地理特点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国的自然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河流和湖泊等。

帮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环境对旅游资源的形成产生的影响。

Step 3 重要旅游景点介绍通过多媒体课件,介绍中国的重要旅游景点。

例如:长城、故宫、兵马俑、西湖、九寨沟等。

让学生了解这些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和文化特色,并介绍一些相关的旅游信息。

Step 4 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通过多媒体课件和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思考中国的旅游特色和资源,例如: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址、壮丽的自然风光、独特的少数民族文化等。

并让学生描述一下自己最想去旅游的地方,并给出理由。

Step 5 活动设计设计一个小组活动,要求学生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旅游景点进行深入研究,并在小组内互相分享。

要求学生在小组报告中包括景点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特色、旅游资源和旅游注意事项等。

Step 6 总结和评价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通过课堂讨论和学生的回答,检查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延伸鼓励学生通过互联网等渠道进一步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并组织学生进行有关中国旅游的研究项目,例如攻读中国旅游地理文章、制作中国旅游宣传海报等。

2023年《我国的旅游资源》地理教案

2023年《我国的旅游资源》地理教案

2023年《我国的旅游资源》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了解我国的旅游资源的丰富性;2. 掌握我国各地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特色;3. 培养对我国旅游资源的热爱和保护意识;4. 提升地理知识与技能。

二、教学内容1. 中国的旅游资源概述;2. 中国北方地区的旅游景点;3. 中国东部地区的旅游景点;4. 中国南方地区的旅游景点;5. 中国西部地区的旅游景点;6. 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景点;7. 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旅游景点;8. 中国的自然风光与文化遗产。

三、教学重点1. 掌握中国不同地区的主要旅游景点和特色;2. 理解中国的自然风光与文化遗产的重要性。

四、教学方法1. 多媒体展示和讲解;2. 分组合作学习;3. 课堂讨论和交流。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通过观看一段精彩的中国旅游宣传片,激发学生对我国旅游资源的兴趣和好奇心。

二、讲授1. 中国的旅游资源概述简要介绍中国地大物博,旅游资源丰富的特点,并向学生展示一些中国知名的旅游景点的图片。

2. 中国北方地区的旅游景点介绍中国北方地区的旅游资源,如北京的故宫、长城、天津的五大道、锦州的海洋公园等。

3. 中国东部地区的旅游景点介绍中国东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如上海的外滩、苏州的园林、杭州的西湖、黄山等。

4. 中国南方地区的旅游景点介绍中国南方地区的旅游资源,如广州的珠江夜游、桂林的漓江、三亚的亚龙湾等。

5. 中国西部地区的旅游景点介绍中国西部地区的旅游资源,如西安的兵马俑、敦煌的莫高窟、乌鲁木齐的天山天池等。

6. 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景点介绍中国西南地区的旅游资源,如成都的熊猫基地、重庆的洪崖洞、昆明的石林等。

7. 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旅游景点介绍中国港澳台地区的旅游资源,如香港的迪士尼乐园、澳门的威尼斯人、台北的故宫博物院等。

8. 中国的自然风光与文化遗产重点介绍中国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遗产,如长江三峡、黄河流域、丽江古城等。

三、巩固与拓展1. 学生小组合作,互相交流各自喜欢的旅游景点和原因;2. 设计一个五天四夜的旅游行程,选择自己最中意的旅游景点进行规划;3. 分享各自设计的旅游行程,让其他学生进行评价和提出改进建议。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教案目的:通过本教案的教学,孩子们将能够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主要旅游地点,同时培养他们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

教学目标:1. 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边界。

2. 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气候等。

3. 熟悉并能够描述中国的主要旅游地点。

4. 培养学生的地理意识和跨文化认知能力。

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特点和主要旅游地点。

教学准备:1. 中国地图2. 图片或视频素材,展示中国的不同地貌和旅游地点。

3. 文字材料,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和旅游景点。

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10分钟)教师出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位置和边界,以及中国与其他国家的接壤关系。

教师可以用简单的语言解释中国的地理位置。

第二步:地理特点(15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中国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和气候。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或视频素材,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的山脉、平原、河流等地貌特点,并交流讨论这些地貌特点对中国人民和发展的影响。

第三步:主要旅游地点(30分钟)教师给学生介绍中国的主要旅游地点,可以选择一些有代表性和知名度高的景点进行介绍,比如长城、故宫、天安门广场、西湖等。

教师可以讲解景点的地理位置、历史背景、文化意义和特色风景,并展示相关的图片或视频素材。

第四步:小组活动(20分钟)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处自己感兴趣的旅游地点,在小组内合作,收集有关该地点的更多信息,并准备一个短暂的口头报告。

学生可以通过图书馆或互联网等渠道获取相关资料,包括地理特点、历史背景、人文景观等。

第五步:展示和总结(10分钟)每个小组派代表展示他们选择的旅游地点,并分享他们收集到的信息。

教师引导学生在听取其他小组的报告后进行总结和讨论,学生可以分享自己对中国地理和旅游的认识和感受。

扩展活动:1. 给学生布置写一篇关于中国一个旅游地点的短文的作业,要求他们使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该地点的地理特点、历史文化和个人体验。

2. 学生可以在课后选择一个自己感兴趣的中国旅游地点,通过网上搜索或阅读相关书籍,进一步深入了解该地点的地理和文化特点,并制作一份简单的展示材料。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旅游地理教案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的国家,拥有广袤的土地和各种自然景观。

作为一个旅游目的地,中国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

本教案将带领学生们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包括地理位置、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等方面的内容。

一、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东临太平洋,陆地面积居世界第三。

中国的地理位置非常重要,它与世界上许多国家接壤,包括俄罗斯、蒙古、朝鲜、越南等。

中国的地理位置使得它成为东亚的交通枢纽,也为旅游提供了便利。

二、自然景观中国拥有丰富多样的自然景观,包括山脉、河流、湖泊、草原、沙漠等。

其中,中国的山脉是最著名的景观之一。

中国有五大山脉,包括喜马拉雅山脉、昆仑山脉、天山山脉、祁连山脉和秦岭山脉。

这些山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壮丽的自然风景,也成为了登山爱好者的天堂。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著名的河流,如长江、黄河和珠江。

长江是中国最长的河流,也是世界第三长的河流。

沿着长江,有许多古老的城市和文化遗址,如三峡、峨眉山和九寨沟等。

黄河是中国的母亲河,它见证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也是中国文明的发源地之一。

中国还有许多美丽的湖泊,如西湖、鄱阳湖和青海湖等。

西湖是中国最著名的湖泊之一,位于杭州市,以其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悠久的历史而闻名于世。

三、人文景观除了自然景观,中国还有许多令人叹为观止的人文景观。

中国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遗产,这使得中国成为了世界上最受欢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

中国有许多古老的城市,如北京、上海、西安和成都等。

这些城市都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文化魅力。

北京是中国的首都,有着世界上最大的皇宫——故宫,以及著名的长城和天安门广场。

上海是中国最大的城市,也是国际金融中心,有着现代化的高楼大厦和繁华的购物街区。

西安是中国古代的首都,有着世界著名的兵马俑和古城墙。

成都是中国西南地区的重要城市,以其美食和可爱的大熊猫而闻名。

此外,中国还有许多古镇和古村落,如丽江、乌镇和周庄等。

这些地方保存着古老的建筑和传统的生活方式,吸引了许多游客前来体验中国的传统文化。

《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地理》教案

《旅游地理》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2)掌握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旅游活动的主要类型;(3)学会分析旅游景观的开发与保护。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地图、图片等资料,观察和分析我国旅游资源的地理分布;(2)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调查并总结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及开发措施;(3)运用所学知识,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对旅游地理的兴趣和热爱;(2)增强保护旅游资源的意识;(3)提高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旅游观。

二、教学内容1. 旅游地理基本概念:旅游、旅游资源、旅游活动、旅游者、旅游业等。

2. 旅游资源的分类:自然旅游资源、人文旅游资源、社会旅游资源等。

3. 旅游景观的欣赏: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民俗景观等。

4. 旅游活动的类型:观光旅游、休闲旅游、度假旅游、探险旅游、宗教旅游等。

5. 旅游地理案例分析: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开发措施及保护措施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我国旅游资源的分布特点、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旅游活动的类型及旅游景观的欣赏。

2. 教学难点:旅游资源的评价、旅游活动的规划与组织、旅游景观的开发与保护。

四、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的分类及旅游活动的类型。

2. 案例分析法:分析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开发措施及保护措施。

3. 小组讨论法:调查并总结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及开发措施。

4. 实践活动法: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我国旅游资源的图片,引发学生对旅游地理的兴趣。

2. 讲解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旅游资源的分类及旅游活动的类型。

3. 分析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开发措施及保护措施。

4. 小组讨论:调查并总结某一旅游胜地的特点及开发措施。

5. 实践活动:为当地旅游资源开发提出合理化建议。

6. 总结与评价: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教学设计教学设计:中国旅游地理一、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的旅游地理概况,包括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条件等。

2.了解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并能够分辨其所属的地理区域。

3.提高学生对中国旅游资源的认识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的旅游兴趣和文化素养。

二、教学内容:1.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

2.中国的气候条件和影响。

3.中国的主要旅游地区及其特点。

三、教学过程:1.热身引入: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并向学生提问,中国的地理位置对旅游资源有什么影响?2.观察探究:教师将引导学生从地理位置、地貌特征和气候条件三个方面,观察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

3.学习知识:a.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教师通过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和地貌特征,引导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背景。

例如,中国位于亚洲东部,陆地面积较大,南北跨度广,东西相对狭窄;中国地貌多样,包括高山、平原、盆地、丘陵和台地等。

b.气候条件和影响:教师通过讲解中国的气候条件,包括季风气候、干湿气候、寒温带气候和热带气候等,引导学生了解气候对旅游资源的影响。

例如,南方的雨季适宜观赏瀑布和溪流,北方的寒冷冬季适宜观赏冰雪景观。

c.主要旅游地区及其特点:教师通过讲解中国的主要旅游地区,包括北方的北京、西安、南方的上海、杭州、西南的成都、云南等,并结合图片和视频,向学生展示这些地区的美景和特点。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和总结这些旅游地区的地理特点,例如,北京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遗产,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成都以美食和熊猫闻名等。

4.进一步发展: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讨中国的旅游资源如何与地理特点相互关联,并请学生向全班分享他们的学习心得和触动。

5.综合应用:教师设计旅游线路图,包括中国的北方、南方、西南三个地理区域,让学生根据所学地理知识,将不同的旅游景点标记在地图上,并解释其所属地理区域。

6.总结回顾: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中国的旅游地理特点以及旅游资源与地理特点的关系。

中国旅游地理新教学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新教学设计

中国旅游地理新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中国旅游地理的基本概念和内容;2.掌握中国旅游地理的主要景点和旅游资源;3.培养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和热爱。

教学内容:1.中国旅游地理的概念和定义;2.中国的四大旅游地理区域: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3.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

教学过程:一、导入(10分钟)教师用图片和PPT展示一些中国著名的旅游景点,引发学生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

二、知识讲解(20分钟)1.中国旅游地理的概念和定义。

-通过讲解,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定义和范围,并解释旅游地理的重要性。

2.中国的四大旅游地理区域。

-分别介绍东部沿海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和东北地区的特点、景点以及旅游资源。

3.中国的主要旅游景点和旅游资源。

-根据四大旅游地理区域的内容,介绍每个地区的著名景点和旅游资源,并用图片和地图等多媒体形式展示。

三、案例分析(30分钟)教师以案例分析的形式,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分析中国一些地区的旅游地理特点和旅游发展情况。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一个地区进行分析,并列举该地区的旅游资源、景点、旅游业发展状况等,提出自己的观点和建议。

四、小组讨论和展示(20分钟)将学生分为小组,让他们讨论自己分析的地区,并准备一个小组报告。

每个小组派出一名代表进行介绍,其他组员可以进行补充和提问。

五、总结和评价(10分钟)教师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中国旅游地理的重要性,并鼓励学生多参与旅游活动,增加对中国旅游地理的了解和认识。

教学辅助手段:1.图片、PPT等多媒体工具;2.预先准备好的中国地图;3.小组讨论和报告的记录工具。

教学评价:1.通过学生的案例分析和小组报告,评价他们对中国旅游地理的理解和分析能力;2.批改学生的小组报告,评价他们的文献综合能力和表达能力;3.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和对中国旅游地理的兴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厦门安防科技学院教师教案编写规范
教案是教师实施教学的基本依据,是保证课程教学质量的基本前提;教案的规范化建设是课程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进一步加强课程建设,规范对教案的管理,根据教育部《教学管理要点》,制定本教案编写规范。

一、教案编写的原则
1. 科学性原则。

教师要认真贯彻课程教学大纲精神,按教材的内在规律,结合学生实际来确定教学目标,确定课程重点、难点,设计教学过程。

2. 创新性原则。

教师要在钻研教材的基础上,广泛涉猎多种教学参考资料,消化、吸收别人的经验,精心编写具有个人独特见解的教案。

3. 艺术性原则。

就是巧妙构思自己的教案,不仅能让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知识,而且得到艺术的欣赏和快乐的体验。

4. 操作性原则。

从实际需要出发,要充分考虑教案的可行性和操作性,教学思路清晰,能力训练层次分明,文字简明扼要,操作性强。

二、教案编写的要求
1. 教案编写应以课程教学大纲为依据,确定具体的教学目标,在深入钻研教材的基础上,根据自己的学术修养、教学经验,结合所授班级学生的实际水平,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编写出符合教师个人独特风格的教案。

2. 教案的编写必须与教学进度表对应,在章节表述、学时安排、授课内容、方式方法等方面与教学进度表相一致。

三、教案编写的内容
1. 教学目的与要求。

根据授课内容和对学生掌握知识、发展能力等的需要,教师要清楚写出通过教学最终达到什么目的,以及学生应该掌握的知识点,形成何种技能等。

2. 教学重点与难点。

教学的核心部分就是教学重点,编写教案时教师应明确写出教学重点;难点是学生掌握知识时不易理解的内容,教师应告知学生教学内容的哪部分是难点,并通过怎样的讲授,让学生充分理解和掌握。

3. 教法与学时分配。

教师要通盘考虑教学总学时,并根据教学大纲和教学内容,确定各章具体教学时数。

4. 教学方法与过程。

教学方法与过程是教案的主要内容,教师应精心设计教学方法与过程,抓住重点与难点,紧扣教学内容和学生实际,贯彻启发式、讨
论式、案例式等教学方法,依照教学规律,详细写出教学内容。

5. 作业与思考题。

课堂教学结束前,教师要布置好预定作业,讲明作业要求及完成的时限,并对较难的作业作必要的提示。

6. 参考书目。

教师结合课堂教学内容,开列学生必读或供学生参考阅读的书目或论文。

四、教案编写的格式
1. 为便于学院管理,教务处拟统一教案格式,现提供一个教案的标准封面(见附件1)。

2. 一门课程首先要填写教案首页(见附件2),包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要求、教学重点、难点,授课类型、授课课时、教学过程,作业与练习等。

3. 教案的基本单位是课程的章节或教学单元(一般为两节课),一个章节用一页授课单元表(见附件3),后为一般纸张。

4. 在符合教案基本规定的前提下,各系可以根据专业特点和课程特点,采用形式灵活的授课章节表,但系内必须格式统一。

五、教案的管理
1. 根据课程教学大纲制订的教案应保持相对稳定,并上交教务处存档;但讲稿(或讲课提纲)作为教案的组成部分,内容可以根据专业的发展以及每次上课的实际情况,进行一些必要的更新和修改。

2. 课件在教师授课和解决重点、难点问题等方面具有重大作用,课件的质量对教学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教师应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制作PPT演示文稿或多媒体课件。

课件制作要求:①文字、声音、图形、图像、动画等信息的处理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激发并保持学生的兴趣;②必须与教学内容有机结合,注意教学过程的交互性。

3. 教案以纸质教案为主体,以电子教案为辅助;电子教案不能代替纸质教案(Word文档编制的教案不属于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必须是由PPT开发的教学内容演示文稿或其他带有课件的教案)。

4. 教案与教学进度表的档案管理,暂时统一由系部上交教务处集中管理,教学进度表置于教案前,一门课程为一卷,同一学期的教学进度表和教案案卷排放一起。

教学进度表和教案一般保存5年。

二○一二年六月二十日
附件一
厦门安防科技职业学院
教案
2015——2016学年第 2 学期
系部名称人文科学系
课程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教材名称中国旅游地理
授课班级 14级旅游2班
授课教师王虹
职称助教
2015 年 3 月 12日附件2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首页)
中国旅游地理教案(章节首页)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100道口算题
1、23+51 =64+21 = 33+42 =69 —36 =
2、47-24 = 85—65 = 27+15 = 64+29=
3、38+42=66-39=44-27=90-65 =
4、49÷7= 6×9= 56-30= 35÷5=
5、56÷8= 28+6= 7×5= 30÷5=
6、63÷9= 64÷8= 45÷5= 7÷1=
7、25+23= 12+35= 27+71= 46+33=
8、44-9= 72+16= 43+32= 35-8=
9、8×2= 7+56= 56÷7= 12÷6=
10、21-7= 7×3= 8÷8= 80-9=
11、()×6=30 42÷7= 35-6= ()×8=48
12、9×9= 46+10= 65+40= 81÷9=
13、9+46= 9÷3= 9÷9= 58+32=
14、33+60= 54÷6= 40÷8= ()×4=20
15、15÷5= 9×3= 42-15= 18÷9=
16、72-40= 47+8= 14+85= 61+27=
17、5×9= 7×7= 73+16= 60+300=
18、30÷6= 36÷4= 64÷8= 5÷1=
19、16÷8= 42÷6= 400+50= 38+26=
20、300+200=6000+1000= 500+40= 7000—400=
21、410+40=820+70=160—50=25+180=
22、340-30=550—20=460+70=280-50=
23、360+40=310-300=800-90=150+250=
24、678+567=1245-345=555+536=
223+521=
25、1344—678=3339+1111=1869一930=4529-3254=。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