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苏教版科学三下 测量气温

合集下载

新苏教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6测量气温

新苏教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16测量气温

新苏教科学三年级下册教案 16测量气温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新苏教科学三年级下册第16课《测量气温》。

具体内容包括: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测量的基本方法,学习如何使用温度计,并解读温度计上的数据。

本节课的教材内容主要涉及章节:气温的测量与记录。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气温的概念,掌握气温的测量方法,学会使用温度计并正确读取数据。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合作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动手操作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气象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关注气候变化。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气温的测量方法,温度计的正确使用及数据读取。

教学重点:掌握气温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测量。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温度计、黑板、粉笔、教学PPT。

学具:每组一个温度计,记录用的纸张和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出示一个温度计,询问学生是否知道这是什么,它有什么作用。

2. 知识讲解(10分钟)教师讲解气温的概念,引导学生了解气温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讲解气温的测量方法,重点强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方法。

3. 例题讲解(15分钟)教师出示例题,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并解读数据。

学生跟随教师操作,观察温度计的变化,学习读取数据。

4. 随堂练习(10分钟)教师发放练习题,学生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5. 小组合作(15分钟)学生分组,每组使用温度计测量周围环境的气温,并记录数据。

各组汇报测量结果,全班讨论气温变化的规律。

学生分享学习心得,教师给予评价与鼓励。

六、板书设计1. 板书16 测量气温2. 内容:气温的概念气温的测量方法温度计的使用与数据读取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你使用温度计,测量家里的气温,并记录下来。

观察一天内气温的变化,画出气温变化曲线图。

2. 答案:学生根据实际测量结果填写。

气温变化曲线图可根据实际情况绘制。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测量气温》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测量气温》优秀教案

16.测量气温教材分析】本课是《观测天气》单元的第一课。

要求学生掌握气温计的正确使用方法,学习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知道气温有什么用。

聚焦部分,首先明确这节课的主题是测量气温。

探索部分,学习气温计的使用方法;使用气温计到校园各个地点测量气温。

研讨部分,探讨为什么要严格按照气温计的使用方法来测量气温;通过课堂同一时间、各个地点气温情况的测量情况,分析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

拓展部分,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百叶箱的用途,理解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学情分析】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气温的测定是在认识气温计,练习了气温计的读数后进行的。

学会使用气温计测量不同时刻的气温,能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每天的气温都在发生变化。

在同一时间里,室内和室外的温度不同,室外不同地方的温度也不同;同一地点,一天中的温度也在不断变化.要研究气温的变化,首先要明确平时所说的气温是在什么环境下测定的。

通过阅读资料,了解百叶箱的用途,理解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教学目标】根据科学课程标准,制定四维目标。

科学知识:1.通过讨论,认识到气温作为天气要素的重要性。

2.学习使用气温计,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

3.阅读资料,了解百叶箱的用途.科学探究:1.学习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2.测量气温,发现不同情况下气温的差异性.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测量并比较向阳和背阴处气温的差异。

2.通过百叶箱的设计,理解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科学、技术、社会与环境:1.能解释并举例说明气温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并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及时调整。

2.懂得工具的使用能提高观测气温的精确性。

【教学重点】学习使用气温计,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教学难点】会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发现不同情况下气温的差异性。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演示用气温计,课件,视频.学生材料:气温计模型,学生用气温计,记录单。

【教学时间】1 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导入新课1.谈话:在二年级我们学习了《关心天气》,说说你对“气温”都有哪些了解? 2.提问:平时你在哪些情况下听说过“气温”?3.小结揭题: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来测量.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测量气温》。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测量气温》优秀教案

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第五单元《测量气温》优秀教案

1.测量气温【教材分析】本单元借助工具观测气温、降雨量、风向和风力等气象要素,采用定量的方式描述天气与气候特征。

能够解释并举例说明天气、气候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做出及时调整。

说明台风、洪涝、干旱等天气灾害对人类生产生活的影响。

通过观测获取相关的气象数据,据此分析、发现常用气象要素的变化规律。

本课是单元第一课,要使学生会使用气温计测量气温,知道气温与生活之间的联系,能在分组实验中测量出气温的不同,在分组实验中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探究百叶箱的制作原理。

【学情分析】三年级学生对天气的认识还仅仅停留在感官的感知,或听家长、天气预报对天气的描述。

他们没有进行过科学工具对天气的一些基本特征进行观察、记录和分析活动。

气温计是测量气温的专用工具,使用气温计可以测量周围空气的温度,可以知道我们所在区域的气温。

本课将在此基础上利用气温计模型练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并从测量气温的标准化要求去认识百叶箱的设计原理。

对三年级学生认知水平而言,学习并掌握气温计的正确读数方法需要付出努力,探究百叶箱设计原理有一定难度。

【教学目标】科学知识:1.学习使用气温计,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

2.通过分析百叶箱的设计,理解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科学探究:能够测量并比较向阳和背阴处气温的差异、水泥地和草坪上气温的差异。

科学态度: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根据气温来选择合适的衣着以及做出合理地应对。

【教学重点】正确使用气温计并测量向阳和背阴处气温的差异、水泥地和草坪上气温的差异。

【教学难点】百叶箱制作原理探究。

【教学准备】教师材料:课件,视频。

学生材料:气温计【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设计】一、气温与生活1.图片出示一张学生冬夏穿着对比图。

(1)谈话:聊聊身上穿的衣服,为什么这样穿?学生交流。

(2)教师:一年四季什么季节气温最高,什么季节气温最低?学生交流。

教师:一天之中什么时候气温最高,什么时候气温最低?学生交流。

《16.测量气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16.测量气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此外,在课堂节奏的把控上,我也觉得有些地方可以改进。例如,在气温测量案例分析环节,我原本计划让学生讨论10分钟,但实际上,由于学生对于案例的理解和分析需要更多时间,讨论环节延长了。这导致后面的课堂内容有些匆忙,没有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为此,我需要在今后的教学中更加精准地把握课堂时间,合理安排教学内容。
《16.测量气温》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学校
授课教师
课时
授课班级
授课地点
教具
课程基本信息
1.课程名称:《16.测量气温》
2.教学年级和班级:科学三年级下册苏教版
3.授课时间: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第14周星期三上午第二节课
4.教学时数:45分钟
核心素养目标
学习者分析
-学生可以结合本节课的内容,思考气温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并提出自己的见解。
-教师可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如推荐阅读材料、解答疑问等,支持学生的学习。
-学生可以将拓展学习的心得和体会分享给同学,进行交流和讨论。
-鼓励学生参与相关的科学探究活动或项目,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教学反思与总结
回顾今天的课堂,我意识到在教授气温测量这一课时,我采用了一种互动式的教学方式,让学生通过实验和小组讨论来掌握知识。这种方式在一定程度上激发了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但也存在一些不足。
具体来说,学生将能够:
-解释气温测量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使用温度计进行准确的气温测量,并记录数据。
-分析气温数据,识别气温变化的规律和原因。
-应用气温测量的知识和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参与小组讨论,提出创新的气温测量改进方向。
-撰写关于气温测量的短文或报告,巩固学习效果。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5.16 测量气温 教案(教学设计)

(新教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 5.16 测量气温 教案(教学设计)

苏教版科学三年级下5.16《测量气温》教学设计课题测量气温单元 5 学科科学年级 3学习目标科学知识:1.通过讨论,认识到气温作为天气要素的重要性。

2.学习使用气温计,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

3.阅读资料,了解百叶箱的用途。

科学探究:1.学习用气温计测量气温,描述一天中气温变化的大致规律。

2.测量气温,发现不同情况下气温的差异性。

科学态度:1.能在好奇心的驱使下,测量并比较向阳和背阴处气温的差异。

2.通过百叶箱的设计,理解标准化测量的重要意义。

重点学习使用气温计,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

难点学习使用气温计,掌握温度的正确读、写方法。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1、平时着装的多少是由什么决定的?帮助学生引导气温上来:随着气温的高低变化不断增减衣服。

2、气温不仅可以影响到我们穿衣,对天气的影响也是很大的。

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

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来测量。

回答通过询问学生穿衣的准备,拉近学生与气温的距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讲授新课一、学习使用气温计1、认识气温计结构2、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氏度,用符号“℃”表示。

3、摄氏度和华氏度可以转化的:华氏度(℉)=32+摄氏度(℃)×1.8摄氏度(℃)=(华氏度(℉)-32)÷1.84、气温计读数方法(1)液面零上为+,从0往上读;液面零下为一,从0往下数。

(2)计算每一小格代表的度数以0℃到10 ℃这一个大格为例,一大格是10摄氏度,里面有10小格,每一小格代表1摄氏度。

5、观察温度计,哪种方法正确呢?指认气温计结构认真听判断正误认识气温计的构造、温度读法和写法都是为了气温计的用法打基础的,学生只有掌握了气温计的用法,才可以去测一测不同地方的气温,获得准确的实验数据。

资料来源于网络仅供免费交流使用教师强调:读数时,视线要与气温计的液柱平行。

6、你能读出和写出气温计模型上的温度吗?7、在实际情况中又该如何使用气温计呢?拿——用手轻轻拿住刻度板,不用手捏住液泡,也不能用嘴巴对着液泡呵气。

《测量气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

《测量气温作业设计方案-2023-2024学年科学苏教版》

《测量气温》作业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认识气温的概念,了解气温的影响因素;2. 掌握测量气温的方法和工具;3. 提高学生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4.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气温的定义和测量单位;2. 测量气温的方法和工具;3. 气压、湿度、风向等因素对气温的影响。

三、教学准备:1. 实验教材:教科书《自然科学》第三册;2. 实验器材:温度计、气压计、湿度计;3. 实验环境:教室内外;4. 实验辅助工具:计算器、笔记本电脑。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引导学生观察天气变化,了解气温的概念和重要性;2. 演示:老师演示如何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3. 实验设计:学生分组设计实验方案,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和工具;4. 实验操作:学生根据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数据;5. 数据处理:学生利用计算器和笔记本电脑处理数据,得出结论;6. 总结: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总结不同测量方法的优缺点;7. 练习:布置作业让学生练习测量气温的方法;8. 复习:进行学习小结,强化学生对气温测量的理解。

五、教学评估:1.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2. 实验操作:评估学生实验操作的准确性和独立性;3. 数据处理:评估学生数据处理的正确性和分析能力;4. 课堂表现:评估学生在课堂上的表现和参与度。

六、教学反思:1. 实验结果是否符合预期?2. 学生是否对气温的概念有深入理解?3. 学生是否掌握了测量气温的方法和工具?4. 如何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和数据处理能力?通过本次《测量气温》作业设计方案的实施,旨在激发学生对科学实验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实验能力和科学素养,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希望本次实验能够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为他们今后的学习奠定坚实基础。

第二课时一、设计背景:气温是描述空气热度的一种量度,是天气预报和气象学研究的重要指标。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6.测量气温》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6.测量气温》教学设计

南京市某校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6.测量气温》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科学下册《16.测量气温》一课,主要让学生了解气温的概念,学习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的方法。

通过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材内容主要包括:气温的定义、温度计的使用方法、气温的测量和记录等。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观察和操作能力,对周围环境有一定的认识。

但气温的概念对他们来说可能比较抽象,需要通过实际操作来理解。

学生在二年级时已经学过使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温度,对本节课的内容有一定的基础。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气温的概念,学会使用温度计测量气温。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实践,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增强环保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气温的概念,温度计的使用方法。

2.难点:气温的测量和记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气温的测量方法。

2.运用实践操作法,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提高操作能力。

3.采用小组合作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具:温度计、记录、PPT等。

2.学具:每个学生准备一个温度计,用于实践活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PPT展示气温的概念,引导学生思考:气温是什么?为什么我们要测量气温?2.呈现(5分钟)教师讲解气温的定义,展示温度计的使用方法,让学生初步了解如何测量气温。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进行实践活动,使用温度计测量教室内的气温。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4.巩固(5分钟)教师提问:你们测量了教室内的气温,那么你们能告诉我教室内的气温是多少吗?让学生回答并解释测量结果。

5.拓展(5分钟)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还能想到哪些地方需要测量气温?让学生发挥想象,思考气温测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6.小结(5分钟)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气温的概念和测量方法。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6《测量气温》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6《测量气温》说课稿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6《测量气温》说课稿一. 教材分析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6《测量气温》是一节实践性很强的科学课。

本节课通过让学生亲自动手测量气温,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教材以实际生活中的气温测量为背景,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温测量的方法,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二. 学情分析三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但对于气温测量的方法和相关知识还不够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从学生的实际出发,耐心引导,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气温测量的方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让学生掌握气温测量的方法,能正确使用温度计进行气温测量。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观察分析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使学生明白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气温测量的方法,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2.教学难点:温度计的读数方法,气温测量数据的处理。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启发式教学法、实践教学法和小组合作学习法。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温度计模型等辅助教学。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天气播报引入气温的概念,激发学生对气温测量的兴趣。

2.讲解演示:讲解气温测量的方法,示范温度计的正确使用。

3.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气温测量,记录数据。

4.数据分析:讨论气温测量数据,引导学生发现并解决问题。

5.总结提升:总结气温测量的方法和注意事项,引导学生体会科学来源于生活,服务于生活。

七. 说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如下:苏教版三年级下册科学16《测量气温》一、气温的概念1.定义:气温是指空气的温度。

2.单位:摄氏度(℃)二、气温测量方法1.工具:温度计2.正确使用温度计:观察量程、分度值,玻璃泡与被测物体充分接触,视线与液面相平。

三、实践操作1.分组进行气温测量,记录数据。

2.分析数据,发现并解决问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测量气温为什 么要有这些要求 呢?
百叶箱做 成百叶窗式
箱内外涂 白漆
是为了确保 通风良好
是为了多反射 一些阳光,避免箱 体被烤得过热
架设在 草坪上
箱门朝 北
距离地 面1.5米
是因为草坪上的光 和热的反射影响最小
是为了避免阳光直 接照射到箱内
是因为这个高度上 空气变化较为稳定,并 且这个高度通常是人 活动的高度,测得的数 据更具实用价值。
气温计上的温度我们会读了, 那么又该怎样去书写呢?
读作: 二十摄氏度 写作: 20 °C
读作: 零下六摄氏度 写作: -6 °C
练习读一读下列几组气温数字。
30℃
-5℃
35℃
7℃
0℃
-20℃
平时 人 们都非常关心 温度,我们知道准确的温 度有什么作用呢?
明天降温8℃,要…… 气温下降8℃,要添加厚衣 服。
鲜鱼最佳冷藏温度在零下3摄 氏度左右,在零下18摄氏度左右, 可以使鲜鱼保存半年之久。
肉类在2-5摄氏度的条件下冷 藏可以保存一个星期。
学会测量气温
我们一般了解温度都是从天气 预报中知道的,那么天气预报中的 温度数据是如何得来的?气象员们 又是怎样测量温度的呢?
活动要求:学生分成4个小组,同时在校园 的不同地方测量气温,并把测得的数据记录 下来。
16 测量气温
导入新课
我向风儿问好:你好! 你从哪里来? 风儿呼呼刮过: 你猜!你猜! 我向雨儿问好:你好! 你下得有多大? 雨儿滴滴嗒嗒: 你猜!你猜!⋯⋯ 可我猜不出, 该怎么办?
同学们,这首小诗写的是 大自然的气象。从今天开始, 我们就来研究天气方面的知 识。
了解气温
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要素之一,平时气象 员们都用气温计来测量气温。
百叶箱是用来放置气温计等 仪器的木箱。它的四壁用木片 板制 成,箱内外涂白漆。一般都架设 在草坪上,箱门朝北,箱底离地面 1.5米。
测量气温的要求:
百叶箱一般都架设在草坪上,箱 门朝北,箱底离地面1.5米。
温度计要放置在百叶箱中,百叶箱的四壁用木片 做成百叶窗式,一面是门,箱顶和箱底用高低不同 的几块木板制成,箱内外涂满白漆。
在气温计上,有两个数值, c表示摄氏温度,f表示华氏温 度。平时,我们一般使用摄氏 温度。
平时看到气温计,我们怎样 读出气温计上的数据呢?
注意: 1.液柱稳定后读数 2.读数时眼睛要平视 3.温度计不能离开被测 物体读数
温度的常用单位是摄 氏度,用符号“°C”表示。
请准确读出下列气温计上的数据。 27℃ 32℃
气温是在百叶箱里测到的,百叶箱是安放在 防太阳直射、防风防雨、透风自然的草坪上, 温度表放在百叶箱里,在距离地面1.5米上测出 的数据。这是世界气象组织统一规定的标准, 它代表着自然状态下,不受干扰的标准空气温 度,通常天气预报中的温度,代表自然界的空 气温度。
课堂总结
今天,我们知道了气温是最重要的气象 要素之一,气温通常用气温计来测量。在 日常生活中,我们知道了准确的气温,就 可以应对日常生活中气温的变化。
38℃了,要…… 夏天高温,要及时补充水分
0℃以下有冰冻,要……
气温降到0℃以下,汽车 要安装防滑链。
为了节能,天热开空调要 定在……
空调设定在26℃,节约能 源。
除了书中列举的这4种 情况之外,在日常生活中, 我们知道准确的温度还有 哪些作用。
不同食物的保存温度不同,根据食物的类型要选 择合适的温度,如果不能选择合适的温度,就会影 响食物的新鲜度和保质期。
草地上
水泥地上
阳光下离地 背阴处离地 面1.5米处 面1.5米处
草地上和水泥地上相 比,水泥地上的气温高。
阳光下离地面1.5米 处和背阴处离地面1.5米 处相比,阳光下气温高。
为什么在不同的地方测得的温度 数据不一样呢?我们该以哪一个数据 为准呢?下面我们来看一看气象局的 工作人员是如何测量气温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