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问题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V〇1.43,N〇.l (T l»i 第43卷第1期January,2017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Sichuan Building Materials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017 年1月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陈文珂(四川省交通运输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研究院,四川成都610000)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交通一体化进程的不断加快,怎样更好地实现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是道路交通行业相关人员一直关注的问题。
本文从此角度出发,分析了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差异、两者之间衔接的重要性和意义、两者衔接的主要问题,并简要提出了相应的工程措施s关键词:公路与城市道路;差异;衔接;工程措施中图分类号:U412 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672 - 4011 (2017)01 - 0114 - 02D O I:10. 3969/j.is s n. 1672 - 4011. 2017. 01. 053〇前言道路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也是交通运 输的“动脉”,带动着城市与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流和 进步。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用途性质和路况等,道 路又主要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其交通构成、设计和建设标 准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
而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不 断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地外延,也随之 加快了城市道路建设的进程,从而与原城市外围的公路不可 避免地产生了诸多交集。
但由于公路与城市道路之间存在 差异性,在两者衔接过程中,必然或多或少会出现I些问题,如线形指标、道路断面组成、路基路面标准、排水方式等不一 致。
因此,如何适应道路交通发展的新形势、新局面,实现公 路与城市道路的平稳衔接,以动态的方式适应道路功能、形 式等的转变,逐渐成为道路交通需要解决的问题。
1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差异性公路与城市道路之间存在较大的差异性,其划分也较为 明确a①就建设地点而言,公路是建设在城市与城市之间的 连接通道,而城市道路一般是城市内部各K域之间进行衔接 的通道。
城市道路与公路衔接原则

城市道路与公路衔接原则一、交通流畅在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衔接中,保持交通的流畅性是非常重要的。
流畅的交通不仅能够提高运输效率,还能够减少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生。
因此,在衔接设计中,应充分考虑交通流量的需求,合理规划道路线形和交叉口设计,确保交通的顺畅和安全。
二、连续性连续性是指道路在衔接处应保持一定的连贯性,使驾驶员能够顺利、自然地从一条道路过渡到另一条道路。
为了实现连续性,衔接处的线形、标线、标志等应保持一致,避免出现突然的转弯或高度差等障碍物。
此外,绿化带、护栏等景观元素也应合理配置,增强道路的整体感。
三、一致性一致性是指城市道路与公路的线形、横断面、交通设施等应保持统一或相互协调。
这样可以提高道路的整体美观度,降低驾驶员的认知负荷,提高行车安全性。
在衔接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周边环境和地形地貌,尽可能保持一致性。
四、安全性安全性是道路衔接设计的核心原则。
在设计中,应充分考虑各种交通安全因素,如车流量、车速、视距、交叉口设计等。
合理设置交通标志、标线和安全设施,提高驾驶员的安全意识。
同时,应对道路进行定期维护和保养,确保其安全性能。
五、可持续发展可持续发展是指在道路衔接设计中应充分考虑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
合理利用土地资源,避免对周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
采用环保材料和节能技术,降低能耗和排放污染物。
同时,应积极推广公共交通和非机动车出行方式,促进绿色出行和低碳生活方式的实现。
城市道路与公路衔接原则主要包括交通流畅、连续性、一致性、安全性和可持续发展等方面。
在衔接设计中,应综合考虑这些原则,制定科学合理的设计方案,提高道路的使用性能和安全性,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对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位置分析探讨

对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线位置分析探讨【摘要】高速公路与城市之间的相互联系通过衔接线网来承担,可持续发展的公路——城市体系是可持续发展的城市道路体系和可持续发展的高速公路甚至综合运输系统组合的结果,实现这种组合的纽带就是衔接线网。
高速公路与城市衔接一方面要摆脱对机动车辆的干扰,使道路畅通,另一方面,维持原有街道亲切宜人的空间尺度。
因此需重视改善交通环境、提高交通运行效率。
若果需要对交通管线结构进行大的调整的话,就要在谋划思路上进行纵横线路的革新,这种革新包将主干道进行拓宽和贯通,做好地理理位置的道路纵贯和衔接,保证至少达到区域主干道全覆盖的效果,本文将借助数学模型对高速公路和城市的衔接位置进行说明,希望对广大道路设计者有所帮助。
【关键词】衔接线;互通立交;城市出入口;节点重要度法;动态聚类引言在城市化和机动化迅速发展的今天,交通设施除了相关的规模逐步的扩大,相互关联性也逐步增强,而它们的关联性是通过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衔接布局来承担。
不断研究公路交通与其他交通方式的协调与配合,改造交通路网条件,对方便乘客出行、提高交通服效率,具有重要意义。
对于城市与高速公路的衔接而言,位置无疑是决定交通状况的重要因素,它对于改善高速公路越境安全,提高高速公路对城市交通的带动,尽可能的减少对市区交通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作用。
1、衔接线的定义所谓的衔接线是指连接高速公路与城市对外交通干道的道路,为城市承担出入境和少量的过境交通,在形态上表现为放射状,是城市交通系统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城市对外交通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具有城市道路和城市对外交通的双重功能,在城市道路和公路之间起到协调作用。
一条衔接线与高速公路、城市道路均有一个节点,其布局规划就是如何确定这两类节点的数量及具体点位,从而实现对接。
衔接线的数量依靠高速公路在城市设置互通立交的数量,当衔接线数量确定以后,通过定量的方法进行城市出入口的选取,从而确定了衔接线的具体走向。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衔接摘要:道路是整个社会经济发展的必要基础设施,也是交通运输的“动脉”,带动着城市与城市、人与人之间的不断交流和进步。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不同的用途性质和路况等,道路又主要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其交通构成、设计和建设标准也具有较为明显的差异性。
而随着城乡一体化发展的不断推进,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用地不断地外延,也随之加快了城市道路建设的进程,从而与原城市外围的公路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诸多交集。
关键词:公路;城市道路;衔接1公路与城市道路联接的首要问题1.1交通安排问题就现阶段而言,公路的交通安排首要思考车行交通,而城市道路除车行交通外,还包括了自行车、三轮车、行人等非机动交通,在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联接路段,因为交通构成的复杂性和变化性,易形成交通拥堵和交通事故的发作。
因而在联接路段,除了思考车辆行驶的顺畅外,还要思考非机动交通与机动交通的交错要素,在确保非机动交通的安全性和灵通性的同时,规范行车和行人的交通秩序和习气,防止呈现严重交通事故。
1.2线形方针问题道路线形能极好阐释出道路的空间美感和舒服感,而车辆行驶的舒服性和安全性也是由道路线形的好坏直接决议;而因为公路与城市道路在功用定位、交通构成、效劳方针等方面的不一样,在规划时速一样的状况下,所选用的线形方针也不尽一样。
因而,在线形联接过程中,公路与城市道路在曲线半径、纵坡以及限高等方面若不能极好地无缝对接,将会严重影响行车舒服和交通安全。
1.3路基沉降和路面裂缝问题路基是道路的根底,是道路的主体,因为目前公路和城市道路的载重规范并不一致,因而,在路基资料挑选、构造厚度、压实度等方面也有收支,这些疑问都很简单使公路与城市道路联接路段的路基产生沉降,然后致使联接处发作“跳车”景象。
路基沉降必定致使路面产生较大的裂缝,尤其是在过渡段,路面在过渡段前后的构造类型、施工资料、施工技术规范以及施工单位的不一样,很容易致使联接处呈现大裂缝等安全疑问。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设计的区别和联系摘要:笔者参与过多项公路与城市道路工程的方案和设计。
本文结合笔者工作中项目实例进行综合比较、分析,进而归纳总结出两者设计理念、方法的不同,为今后的设计提供参考。
关键词:公路;城市道路;异同一、引言公路和城市道路从功能定位、服务需求、设计思路、技术标准等方面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区别,只有在掌握和了解二者之间的异同之后,才能更好的在工作中运用知识和技能进行设计工作,提高工作效率。
二、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异同1.功能定位公路主要是以汇聚地方交通,疏散主干交通,连接城市之间节点,起到连通性的作用;城市道路一般不用于吸引大量车流,主要起到连接城市内各分区的作用,以交通功能和服务功能为主。
2.参照标准公路的设计是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运输部发布的行业标准进行设计,规范号一般以“JTG”打头;城市道路则是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颁发的行业标准设计指导,规范号一般以“CJJ”打头。
3分级公路按照行政管理等级可分为国道、省道、县乡道;按照技术等级分为五个等级:高速公路、一级公路、二级公路、三级公路、四级公路;城市道路等级则有四个: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支路。
4设计理念选线:公路路线方案的选择一般是“从无到有”的过程。
主要是以项目所在的省、市公路路网规划为依据,受路线经过区域自然环境、地形、地质、农田保护用地、河流、饮用水源区、铁路、高压铁塔、珍稀动植物栖息地、果园等多方面条件的影响和制约,因此在路线选取的时候需选择两条或两条以上的方案作为比较,从而选择出一条安全、经济、合理的线位。
在沙漠区、戈壁区、盐渍土区、冻土区、泥沼区等特殊地质区,更应根据区域特点,合理采用曲线、绕避、尽量选择最短距离、采用较高指标等措施布线。
城市道路一般则不存在选线的说法,通常是依照当地规划局颁布的城市总规、控规,甚至详规的要求,在道路红线范围内确定道路的起终点坐标和基本设计参数。
纵断面:在遵照相关设计规范的前提下,公路纵断面的设计首先应考虑土方平衡、避免大填大挖,充分利用有利地形,尽量减少取弃土数量;其次可通过纵坡、竖曲线等调节将公路路面上的水排至公路外,如果处在低填或长路堑等排水不畅地段时,可设置边沟和横向排水辅助等措施;最后还应注意起终点的设计高程和纵坡应与两端公路做好衔接,避免出现错位、错台等接不上的问题。
案例分析-公路与城市道路区别与联系

1公路与城市道路之间的异同1.1公路与城市道路的概念界定公路是指交通行政主管部门下属的公路建设、养护与管理部门按《公路工程技术标准》[1]修建的,主要供汽车行驶并具备一定技术标准和设施的,连接城市间、城乡间、乡村间供汽车行驶的公共道路,包括公路桥梁、公路隧道和公路道口。
道路是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道路是城市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按《城市道路设计规范》[2]修建的,提供各种车辆(无轨)和行人通行的工程设施,包括相关的桥梁、隧道和渡口。
1.2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区别与联系公路与城市的区别与联系主要可从四点[3] [4]进行分析:●规划定位及设计理念不同城市道路是指在城市范围内具有一定技术条件和设施的道路,必定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是为城市自身服务,更强调的是沿线的服务功能及到达功能;公路是连接各城市、城市和乡村、乡村和厂矿地区的道路,不一定位于城市规划区范围内,其功能定位是为区问的交通联系服务,主要强调交通功能。
由于公路主要服务对象是机动车,公路的分级考虑交通量大小,技术指标主要考虑汽车的荷载及动力特性,因此,公路的通行能力和服务水平主要指汽车,足一种“以车为本”设计理念。
城市道路位于人口集中、稠密的地区,其服务对象包括机动车、非机动车和行人,要求设置行人过街设施,强调人的安全舒适,是一种“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
●设计标准不同公路设计主要考虑线型的流畅性、土质问题、桥涵构造,相关的技术标准一般由国家交通部颁布,由于公路主要是联系区间的交通,因此公路建设时一般不敷设管道;而城市道路在设计的时候,由于线型受到很大的限制,与周围建筑和构造物的衔接成了设计的一个重点,相关的技术标准由国家建设部颁布,城市道路要求与用地衔接的要求更为紧密,包括竖向,市政管线及管线的相关设计。
●分级标准不同公路技术标准中按照使用任务、功能和适应交通量分为五个等级,城市道路则分为四个等级。
如表1所示。
表1 公路与城市道路分级规划建设部门不同一般而言,城市道路的规划归属于当地的规划部门,建设归属于当地建设局或建委管理,城市道路的养护由当地的城市管理局市政管理处负责,建设资金主要由城建资金以及房产开发项目交纳的市政配套费,还有一部分城市道路的建设资金来源于融资渠道;公路的规划、建设、管理与养护工作一般相应地由当地的交通部门负责,建设资金一般视公路等级以及立项的主体单位即建设单位而定,主要以下拨资金为主,但仍有部分资金为自筹资金与财政资金。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问题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问题摘要: 当前我国正处在城市建设进程的快速发展期,撤县设区、设经济开发区等都表明城市在不断向外扩张。
城市道路也因此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如何更好地将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起来是交通界人士普遍关心的话题。
本文就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问题展开分析。
关键词:公路;城市道路;连接一、公路与城市道路概述1.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区别我国道路的最基本目的是要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我国相关部门根据道路的不同用途将道路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
公路就是在城市区域之外的道路,城市道路是城市区域内的道路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
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途不同。
城市道路的用途相对公路比较多,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交通运输需要还要满足排水、铺设管道、绿化、防止地震等需要,而公路的主要功能满足交通运输即可。
第二,分类标准不同。
城市道路会根据其人流的多少分为机动车道、快速路、次道和人行道。
公路会根据其质量和满足运输的需求的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这五个类别。
第三,道路要求的速度不同。
城市道路一般要求的车速较慢,但是公路上则相对较高。
第四,横断面不同。
一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可以分为四种: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公路的横断面主要分为两种即:单幅路和双幅路。
第五,设计轴线不同。
设计轴线不同。
公路与城市道路基本遵循一致的设计理念,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参数和交通轴线是不同的。
2.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必要性首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是运输过程完整性的要求。
虽然公路与城市道路都可以满足交通运输需要,但是这两必定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而在交通运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公路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对外运输而城市道路主要承担一个城市内部的运输需要。
因此要实现城市内外的运输将两者连接起来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是城市用地不断扩展的需要。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入城市的人口也在增加,因而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公路与城市道路衔接问题讨论

1 公 路 与城 市 道 路 的 区别
1 . 1 服务 功能 不 同
2 . 2 城 市 用地 的扩展 性 要 求
城 市 人 口密度 在 不 断 增 大 , 人们更 多向往城市生活 , 所 以城
虽 然 公 路 和 城 市 道 路 都 是 用 来 服 务 交通 运 输 业 , 但 是 由于 其 市交通也变得越来越拥挤 ,每天都要遭受上 下班 高峰堵车 的痛 规 划 区 域 不 同 造 成 两 者 的性 能 上 有 一 定 的 区 别 。公 路 的 功 能 主 苦经历。公路 的功能转变之后与地理 空间属性也发生改变, 公路
1 . 5 设计 轴 截不 同
市梯 度 普 遍 高 于 农 村 梯 度 , 所 以在 道 路 建 设 过 程 中 城 市 边 缘 是 城 市 道 路 与 公 路 的基 本 理 论体 系相 同 , 但 是 在 体 系 参 数 上 面 呈进波动式向外推进 。推动公路与城市道路路 段融合 , 也应 该遵 有所不 同, 实验性和实验基 础也存在很大 差别, 所 以交 通 轴 截 设 循高梯度 向地梯度调整 。只有 这样 , 道 路才能更好 的融合 , 适应
一
3 路与城 市道路融合的主要影响 因素
3 . 1 经济 的快 速发 展
随着 社会 经济发展 , 人们 的物质 生活条件越来越优越 , 人 民 的而生活 水平提 高迅 速 , 无论是 城市 内部 、 或者 各城市 之 间, 为
,
就 决定其 等级划 分为高速 、 一级 、 二级 、 三级 、 四级 路共 五个
国 内目前公路衔 接的方式 主要有两种 : ① 直接与城市交通性
外 交 通 发 展 , 为 了 城 市 建 设 ,虽 然 早 已规 划 好 对 外 快 速 干 道 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问题
摘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扩张的步伐,城市道路也因此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如何更好地将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起来是交通界人士普遍关心的话题。
本文根据
这个话题分析了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区别、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必要性、公路与
城市道路连接的影响因素、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方式。
以期望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公路;城市道路;连接
0 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用地在不断外延。
这就加快了城市道
路的发展,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连接问题也就成为了业界关注的话题。
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不同的路况、不同的公路用途和性质使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处容易出现车道变窄、错位、交
叉距离过短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分析。
1 公路与城市道路概述
1.1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区别
我国道路的最基本目的是要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我国相关部门根据道路的不同用途将
道路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
公路就是在城市区域之外的道路,城市道路是城市区域内的道路
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
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途不同。
城市道路的用途相对公路比较多,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交通运输需要还要满足排水、铺设
管道、绿化、防止地震等需要,而公路的主要功能满足交通运输即可。
第二,分类标准不同。
城市道路会根据其人流的多少分为机动车道、快速路、次道和人行道。
公路会根据其质量和
满足运输的需求的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这五个类别。
第三,道路要求的
速度不同。
城市道路一般要求的车速较慢,但是公路上则相对较高。
第四,横断面不同。
一
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可以分为四种: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
公路的横断
面主要分为两种即:单幅路和双幅路。
第五,设计轴线不同。
设计轴线不同。
公路与城市道
路基本遵循一致的设计理念,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参数和交通轴线是不同的。
1.2 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必要性
首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是运输过程完整性的要求。
虽然公路与城市道路都可以满足
交通运输需要,但是这两必定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而在交通运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
公路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对外运输而城市道路主要承担一个城市内部的运输需要。
因此要实
现城市内外的运输将两者连接起来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是城市用地不断扩展的需要。
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入城
市的人口也在增加,因而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
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居民都
有不同的出行需要,如果不将两者连接起来就无法满足人们多样性和动态性的出行需要。
并
且城市在规划其进程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公路的预见性,从而满足公路多种功能的需要。
2 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影响因素
2.1 经济发展程度
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发展。
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加速了城市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和交流,就会刺激交通道路的发展。
并且地区经济发展的
水平影响道路建设的投入资金,投入资金数量的多少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比例关系。
2.2 城市的发展规模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一般都是处于城市和乡村结合的地段,这个地段所具有的特征是
道路的结构、特征、功能的界定都比较模糊。
城市规模扩大就会使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连接不
断向城市外部扩展。
因此城市系统也会由此向外呈现梯度式发展。
总之,城市规模的扩大使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处不断向外调整。
2.3 城市道路网的布局
城市道路网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公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连接模式。
我国目前在城市道路网的
布局上主要采用三种模式:棋盘式、环放式、混合式。
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布局方式在与
公路连接中采用不同的布局方法。
普通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时一般采用射线对接方式。
较高
级别的公路在与城市道路连接时一般与其主干道连接,也可以采用环放式的环路连接。
2.4 科技的发展程度
科学技术的发展影响公路与道路连接的技术水平。
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可以大大提高公
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技术,例如新出现的平面交叉技术和立体交叉技术为公路与城市道路的
连接提供了技术保障,使连接不仅顺畅而且安全。
3 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具体措施分析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具有多变性,应该根据道路的性质、类别、车速等因素综合考虑,但是无论采用何种方式都应该避免直接连接。
下面分析几种常见的连接措施:
3.1 公路与城市环路的连接方式
当前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中较为常见的就是公路与城市环路的连接,对于环放形的城
市道路网,公路与城市环路的连接就形成了具有放射性质的环路阶梯。
环路主要发生在人口
密度较大的连接口,因此在连接时公路应该尽可能与市区内部的环路连接起来,并适当考虑
过境车辆对市区交通的影响。
在选择较为科学的连接环路时,应该首先计算城市环路的半径,并将这个半径与公路的最佳临界圆域相比较。
然后将城市环路半径与最佳临界圆域最接近的
作为连接环路。
3.2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立体交叉连接
该种连接方式在较为高级的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中较为普遍。
立体交叉连接方式主要有
以下几种:上跨、下穿、部分互通、完全互通。
上跨和下穿的连接方式具有占地面积小、工
程施工方便的优点。
部分互通和完全互通的连接方式占地面积大、工程造价高但是具有较大
的承载力。
因此高速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必须采用部分互通和完全互通,一级和二级公路
与城市主干道连接时可以采用上跨、下穿的连接方式。
3.3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平面直接连接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直接连接会在连接处形成平面交叉口,交叉口处要采用高科技的电子
信号控制灯,并且交叉口不宜建设永久性的建筑。
平面连接会带来一些安全隐患,所以采用
平面连接的地区应该设置相应的减速和横断缓冲区域,并且在道路的外侧保留出10米左右
的绿化地带,同时设置相应的人行道和非机动车道,从而避免发生交通事故。
3.4 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过渡措施
城市建设发展是一个逐步进行的过程,城郊用地的作用也在发生着改变。
为了避免城市
建设早期过度使用成交土地而为后期带来土地不足的问题,因此城市道路在设计过程中应该
确定长期目标和短期目标,短期目标应该为长期目标的实现留有发展空间,最终更好地促进
城市合理发展。
结语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具有综合性,需要设计者在实际操作中同时根据公路的性质和城
市道路的用途来进行选择连接方式,最终使城市道路和公路更好地位人们的出行和安全服务。
参考文献
[1]彭庆艳,蒋应红.城市化进程中公路与城市道路关系研究――以上海市嘉定区道路系统为例[J].城市交通.2012(02)。
[2]吴祖峰,茅国振,高红升,沈菲君.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融合研究――以宁波市江北区为例[J].城市管理与科技.2011(02)。
[3]陈丽,黄崇伟,朱方海.基于多层次体系的交通科技项目模糊综合评价[J].西部交通科
技.20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