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表处配合比报告

合集下载

实用文档之微表处配合比报告

实用文档之微表处配合比报告

实用文档之"微表处配合比设计"(MS-3型)一、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 《微表处和微表处技术指南》二、原材料检测微表处用集料由京山碎石厂供应,其试验检测技术指标如下:进行分析得到矿料的级配曲线。

试验结果如下:微表处集料级配微表处MS-3级配曲线图改性乳化沥青采自长江路桥道路养护分公司,检测指标如下表:检测项目单位规范要求实测值沥青含量% ≥60 60 筛上剩余量% ≤0.1 0.08 标准粘度S 12-60 16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0.1mm 40-100 65 软化点℃≥53 57 溶解度% ≥97.5 99.3 延度cm ≥20 64.4储存稳定性(1d)% ≤1 0.9 破乳速度——慢慢微粒子电荷——阳离子+ +三、配合比设计微表处配合比设计中,以湿轮磨耗值和轮碾压砂量作为双重控制指标,即:浸水1h湿轮磨耗值控制在不大于540g/m2; 浸水6d湿轮磨耗值控制在不大于800g/m2和轮碾压砂量控制在不大于450 g/m2作为设计控制依据;同时以微表处标准稠度2-3cm的稠度用水量、适当拌合时间和合格粘聚力试验的用水量,综合考虑作为微表处的标准用水量。

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分别拟定5个沥青乳液进行湿轮磨耗、轮碾压砂试验和标准稠度试验,在获得的试验参数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图解分析,确定微表处配合比设计的乳液用量范围,各项技术指标如下表:四、结论油石比7.0配合比比例矿料:乳化沥青:水:水泥= 100:11.7:6:2.5矿料:乳化沥青:水:水泥= 100:11.7:6:2.5)拌和出的混合料,其技术性能均符合交通部部颁《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标准。

微表处MS-3筛孔9.5~4.75 4.75~2.36 2.36~0 填料合成下限上限中值9.5 99.2 100 100 99.8 100 100 100 4.75 10.2 96.6 100 76.5 70 90 80 2.36 2.2 37.5 95.8 54.9 45 70 58 1.18 24.9 72.7 40.2 28 50 390.6 17.5 49.3 27.4 19 34 270.3 11.7 30.3 17.1 12 25 19 0.15 7.8 18.2 10.5 7 18 13 0.075 3.9 8.9 5.2 5 15 10配比25 30 45 100原材料检测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表编号:C-A048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报告表(网篮法)编号:C-A049 第页共填表:复核:签发人细集料筛分试验报告表编号:C-A046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报告表编号:C-A050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细集料筛分试验报告表编号:C-A048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报告表编号:C-A050 第页共页发人:细集料砂当量试验报告表编号:C-A053 第页共页发人:细集料砂当量试验报告表编号:C-A053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试验报告表编号:C-A069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沥青溶解度试验报告表编号:C-A071 第页共页签发人: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报告表编号:C-A080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试验报告表编号:C-A081 第页共页签发人:乳化沥青微离子电荷检测报告表编号:C-A082 第页共页签发人:道路沥青标准粘度报告表编号:C-A092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报告表编号:C-A084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试验报告表编号:C-A085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与矿料拌和试验报告表编号:C-A086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混合料检测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稠度试验报告表编号:C-A101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粘聚力试验报告表编号:C-A102第页签发人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湿轮磨耗试验报告表编号:C-A103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碾压试验报告表编号:C-A104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湿轮磨耗试验报告表编号:C-A103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湿轮磨耗试验报告表编号:C-A103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碾压试验报告表编号:C-A104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

微表处配合比(株洲)

微表处配合比(株洲)

湖南省众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微表处配合比试验报告试验项目:百通试验单位:湖南省众立建设工程有限公司试验日期:二○一○年四月二十八日试验说明1、试验依据:《路面微表处施工技术规程》,《乳化沥青及稀浆封层技术》,《公路工程沥青及沥青混合料试验规程》《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及《稀浆封层及微表处施工技术指南》。

2、试验内容:细集料石屑筛分、砂当量、改性乳化沥青各指标、微表处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微表处混合料最佳用水量等。

3、试验结果:通过试验室相关配比试验,确定以下数据:最佳沥青用量:6.5%最佳外加水量:7%水泥添加量:2%在施工时,油石比应控制在6.5%±0.3%一、原材料试验1、集料实验微表处选用的集料要有一定的颗粒级配组成,使其形成密实而又稳定的稀浆混合料,在集料中要有一定数量的粗粒料起骨架作用,也需要适当数量的细料填充空隙,已保证稀浆具有较好的密实性、耐久性而不会离析分散。

根据本项目的具体情况,其集料级配组成采用江苏玄武岩,使用MS—3型级配,对每批料必须进行筛分,筛分结果应符合规范要求,其集料级配容许偏差范围见下表:结果如下图:集料筛分示意图从上图可以看出此石料的级配满足MS —3型集料的要求。

砂当量实验,它是评价集料的清洁程度,其用以测量粘土和有机质的数量。

本集料的砂当量如下表:此石料的砂当量已完全满足规范要求:2、矿物填料的选择矿物填料主要有水泥、消石灰、硫酸铵粉、粉煤灰等在添加填料时,应充分考虑填料与矿料、乳化沥青的反映及相容性。

应有利于稀浆混合料的拌和、摊铺和成型,保证微表处的整体强度,填料的用量必须通过配合比试验来确定,由于这里我们采用MS-3型级配。

级配比较密实,从在实验室多次实验来看,水泥添加2%为合适。

3、改性乳化沥青沥青试验我们采用的是慢裂快凝型SBR改性乳化沥青,用与本项目的微表处施工,改性乳化沥青要满足级配矿料的拌和要求,使得稀浆混合料在拌和摊铺过程中保持均匀、不破乳、不离析的良好流动状态我们所采用的是阳离子中裂乳化沥青作为本次微表处的结合料,由于阳离子乳化沥青对碱性石料有良好的粘附性,因此对矿料的选择也较广。

微表处配合比报告

微表处配合比报告

微表处配合比设计(MS-3型)一、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 《微表处和微表处技术指南》二、原材料检测微表处用集料由京山碎石厂供应,其试验检测技术指标如下:到矿料的级配曲线。

试验结果如下:微表处集料级配微表处MS-3级配曲线图改性乳化沥青采自长江路桥道路养护分公司,检测指标如下表:检测项目单位规范要求实测值沥青含量% ≥60 60 筛上剩余量% ≤0.1 0.08 标准粘度S 12-60 16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0.1mm 40-100 65 软化点℃≥53 57 溶解度% ≥97.5 99.3 延度cm ≥20 64.4储存稳定性(1d)% ≤1 0.9 破乳速度——慢慢微粒子电荷——阳离子+ + 细集料拌和试验——均匀均匀三、配合比设计微表处配合比设计中,以湿轮磨耗值和轮碾压砂量作为双重控制指标,即:浸水1h湿轮磨耗值控制在不大于540g/m2; 浸水6d湿轮磨耗值控制在不大于800g/m2和轮碾压砂量控制在不大于450 g/m2作为设计控制依据;同时以微表处标准稠度2-3cm的稠度用水量、适当拌合时间和合格粘聚力试验的用水量,综合考虑作为微表处的标准用水量。

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分别拟定5个沥青乳液进行湿轮磨耗、轮碾压砂试验和标准稠度试验,在获得的试验参数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图解分析,确定微表处配合比设计的乳液用量范围,各项技术指标如下表:四、结论矿料:乳化沥青:水:水泥= 100:11.7:6:2.5)拌和出的混合料,其技术性能均符合交通部部颁《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标准。

微表处MS-3筛孔9.5~4.75 4.75~2.36 2.36~0 填料合成下限上限中值9.5 99.2 100 100 99.8 100 100 100 4.75 10.2 96.6 100 76.5 70 90 80 2.36 2.2 37.5 95.8 54.9 45 70 58 1.18 24.9 72.7 40.2 28 50 39 0.6 17.5 49.3 27.4 19 34 27 0.3 11.7 30.3 17.1 12 25 19 0.15 7.8 18.2 10.5 7 18 13 0.075 3.9 8.9 5.2 5 15 10 配比25 30 45 100原材料检测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表编号:C-A048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报告表(网篮法)编号:C-A049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细集料筛分试验报告表编号:C-A046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报告表编号:C-A050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细集料筛分试验报告表编号:C-A048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报告表编号:C-A050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细集料砂当量试验报告表编号:C-A053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细集料砂当量试验报告表编号:C-A053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试验报告表编号:C-A069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沥青溶解度试验报告表编号:C-A071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报告表编号:C-A080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试验报告表编号:C-A081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微离子电荷检测报告表编号:C-A082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道路沥青标准粘度报告表编号:C-A092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报告表编号:C-A084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试验报告表编号:C-A085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与矿料拌和试验报告表编号:C-A086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混合料检测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稠度试验报告表编号:C-A101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粘聚力试验报告表编号:C-A102第页共页签发人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湿轮磨耗试验报告表编号:C-A103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碾压试验报告表编号:C-A104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编号:C-A103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编号:C-A103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碾压试验报告表编号:C-A104 第页共页填表:复核:签发人:。

例析MS3微表处配合比设计的应用

例析MS3微表处配合比设计的应用

例析MS3微表处配合比设计的应用前言本文以京港澳高速公路新乡至郑州段工程为依托,主要介绍了微表处的配合比设计,粗细集料及乳化沥青的原材要求,MS3型级配的确定,通过可拌合时间确定用水量,通过湿轮磨耗试验和负荷轮碾压试验确定油石比,以及通过微表处的现场施工质量控制以保证施工质量,最后通过将近3年的使用和跟踪,没有出现大的病害,表明本次预防性养护效果良好。

1、工程概况京港澳高速公路新乡至郑州段全长约全长92.873公里,于2004年建成通车。

目前通过对京港澳高速公路新乡至郑州段路面病害统计,上行线沥青混凝土路面面积1138957.5平方米,破损率为7.86%,折算成损坏修补面积有89487.92平方米,下行线沥青混凝土路面面积为1142430平方米,其破损率为3.83%,折算成损坏修补面积有43749.27平方米。

根据路面破损率(DR),制定处治方案如下:对于瀝青路面部分,3≤DR<8的轻度裂缝路段,采用微表处进行处理;路面使用微表处理的面积约65万平方米。

对于DR≥8的重度裂缝路段,采用铣刨上面层5cm,补铺改性乳化沥青粘层+5cmSBS改性沥青混凝土AC-16C的方法处理。

本课题主要研究微表处的配比及施工。

2.原材料性质及级配本工程微表处混合料试验采用MS-3型微表处矿料级配。

试验所用的一种玄武岩矿料4.75-9.5mm产地为平顶山威纳利;另两种石灰岩矿料米石和机制砂产地均为:新乡辉县天利。

水泥产地为:新乡辉县天瑞水泥厂。

改性乳化沥青BCR 型改性乳化沥青。

经检验粗细集料各项指标均满足规范要求。

表1 矿料的筛分结果及合成级配图1 矿料合成级配曲线图在设计微表处配合比时需要检测乳化沥青的固体物含量,因而对乳化沥青按JTG F40-2004规范要求进行了蒸发残留物含量的检测,经实测蒸发残留物含量为63%,试验结果符合JTG F40-2004中关于BCR型改性乳化沥青不小于60%的相关技术要求,5天储存稳定性小于5%。

浅谈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浅谈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浅谈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郭慧敏【摘要】通过结合山西广源高速公路微表处施工的工程案例,从试验方法、材料用量和路用性能的评价指标等方面对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进行了论述.【期刊名称】《四川水泥》【年(卷),期】2018(000)012【总页数】1页(P98)【关键词】微表处;试验;用量;设计【作者】郭慧敏【作者单位】山西交通职业技术学院,山西太原 030031【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47微表处是一种冷拌冷铺的混合料,施工过程中呈稀浆状态,为了能迅开放交通,要求混合料摊铺后稀浆能迅速固化成型。

1 表层沥青混合料试验指标1.1 可拌和时间首先拌制混合料,在搅拌锅内加入矿料和填料,搅拌均匀后加入水和添加剂,倒入改性乳化沥青,并搅拌记录时间。

用力快速搅拌。

当搅拌中感觉到手需要用力,且目测稀浆状态混合料变得浓稠之时,即表明发生破乳,这个时间点就是可拌和时间。

拌合直至可拌和时间结块抱团,这个时间点为不可施工时间。

对于上述试验的温度以及湿度需记录。

1.2 稠度试验与指标微表处混合料既要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拌和,还要求有良好的施工性。

若混合料过稀,会导致跑浆进而引发路面接缝不再直顺,变得弯曲;甚至引发“出油”状况,即细集料浮于路面面层上,导致混合料的摊铺厚度失控。

反之,过于粘稠的混合料会导致摊铺工艺难以操作,进而形成观感质量差的路面,还会导致于旧路表明黏结不够牢固。

在摊铺施工中混合料稠度在不断变化,施工中要求混合料稠度保持合适的状态即范围在2~3cm之内。

1.3 初凝时间试验将刚拌和均匀的微表处混合料立即摊在油毛毡上,并且要将混合料铺平,开始计时,为初凝时间起点。

初凝状态是在室温放置试件,采用滤纸按压混合料表面观察是否形成褐色斑点,如没有形成则表明混合料已初步凝结;如出现则等待三分钟继续试验,重复等待试验操作直至半小时后如仍出现斑点,将试验间隔延长为十分钟,直至混合料初步凝结,记录初步凝结时间点的温湿度。

上述试验进程中,如果混合料表层沥青微粒发生水相分离,滤纸上将无斑点。

微表处参考配合比报告样本

微表处参考配合比报告样本

微表处参考配合比报告微表处配合比设计(MS-3型)一、设计依据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JTG F40—20042. 《微表处和微表处技术指南》二、原材料检测微表处用集料由京山碎石厂供应,其试验检测技术指标如下:微表处集料检测技术指标试验检测项目集料规格规范要求4.75~9.5mm2.36~4.75mm0~2.36mm合成砂当量65.1 71.4 >65表观密度2.9982.9642.9562.969>2.6备注符合有关技术规范的标准要求微表处所采用玄武石经采用水洗法进行级配检验后,通过计算机进行分析得到矿料的级配曲线。

试验结果如下:微表处集料级配筛孔尺寸9.5 4.75 2.36 1.18 0.6 0.3 0.150.075标准级配10070-9045-7028-5019-3412-257-185-15合成级配99.8 76.5 54.9 40.227.517.2 10.6 5.3配比(%) 1#:2#:3#=25:30:45备注微表处MS-3级配曲线图改性乳化沥青采自长江路桥道路养护分公司,检测指标如下表:乳化沥青检测技术指标检测项目 单位 规范要求 实测值 沥青含量 % ≥60 60 筛上剩余量 % ≤0.1 0.08 标准粘度S12-6016蒸发残留物性质针入度0.1mm 40-100 65 软化点℃≥53 57 溶解度% ≥97.5 99.3 延度cm ≥20 64.4储存稳定性(1d)% ≤1 0.9 破乳速度——慢慢微粒子电荷——阳离子+ + 细集料拌和试验——均匀均匀微表处生产用水为可饮用水,PH值7。

三、配合比设计微表处配合比设计中,以湿轮磨耗值和轮碾压砂量作为双重控制指标,即:浸水1h湿轮磨耗值控制在不大于540g/m2; 浸水6d湿轮磨耗值控制在不大于800g/m2和轮碾压砂量控制在不大于450 g/m2作为设计控制依据;同时以微表处标准稠度2-3cm的稠度用水量、适当拌合时间和合格粘聚力试验的用水量,综合考虑作为微表处的标准用水量。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配合比设计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配合比设计

微表处和稀浆封层配合比设计微表处和稀浆封层配合比设计及施工要点控制白玉红【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乳化沥青及改性乳化沥青的生产过程控制和影响乳化质量的因素、微表处和稀浆封层原材料的技术要求及试验要点、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混合料配合比设计的方法和步骤、微表处及稀浆封层的现场施工及施工的质量控制等方面对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混合料的试验、施工等做了较为详尽的论述。

主题词:微表处稀浆封层配比设计施工控制一.微表处的简单介绍及其与稀浆封层的区别交通运输是国民经济的命脉,公路运输又是交通运输的主要方式之一,因此,各国都在重视各级公路建设的同时,也十分重视已铺筑路面的经常性维修和养护。

随着路网的逐渐形成与完善和低等级公路的升级要求,也随着人们环保意识的逐渐增强及能源的逐渐紧张,近年来乳化沥青及稀浆封层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微表处是近年来在稀浆封层的基础上开发出来的,它适用于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罩面和沥青路面的车辙修复;水泥混凝土路面、水泥混凝土桥面、水泥混凝土隧道道路罩面;新建或改扩建高速公路、一、二级公路的沥青路面、水泥混凝土桥面的表面磨耗层。

微表处是由聚合物改性乳化沥青、100%轧制碎石料、矿物填料及水和必要的添加剂组成的;微表处的铺筑使用专门的铺筑设备一边拌和一边摊铺,可以根据原路面的状况实施单层铺筑或双层摊铺。

微表处混合料摊铺后可在较短的时间内开放交通,具体开放交通时间因各个工程的实际情况不同而有所不同,通常12.7mm厚的封层在气温24℃、湿度小于50%的情况下可在1小时内开放交通承受车轮的碾压,但不可有刹车、起步或转弯现象;微表处可以提高路面的抗滑性能,可以阻止水份的下渗,防止路面的老化和松散。

微表处目前在我省主要应用于高速公路,一二级沥青路面的预防性养护,即对原路面不做大的翻修,只是在路面出现横向裂缝较多、网裂过多、表面过于光滑及车辙较严重时采用加铺一薄层路面的方法,此种方法所耗费用不多,又能及时消除路面早期病害,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路面彩色微表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

路面彩色微表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

路面彩色微表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摘要:彩色路面分为彩色沥青混凝土路面和彩色微表处两种形式,而彩色微表处由于具有色彩艳丽、经久耐用、防滑舒适、成本低廉、生态环保、施工周期短、路面轻薄、路用性能良好、颜色持久不易退色、噪音污染小、广泛的适用性等特点,更是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与关注。

下面我们针对彩色沥青微表处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进行一下简单的探讨关键词:彩色微表处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探讨1、前言: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创新发展,节能环保、低碳、经济已经成为“十二五规划”道路建设养护的重中之重,尤其是在市政道路中更为突出。

彩色沥青微表处是一种公路彩色罩面技术,是采用专用机械设备将环保型彩色乳化沥青,NA-I型液体SBS改性剂、级配矿料、填料、水和添加剂等按照设计配比拌合成稀浆混合料摊铺到原路面上,最终养生而形成的薄层照面,忻州市跨云中河景观桥梁工程-幕山桥,桥面人行道采用的是彩色微表处摊铺,摊铺后的路面不仅具有黑色微表处的优点(抗滑、耐磨、防水、低噪音、行车舒服),而且可以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景观环境,使人们获得一个高质量的生活空间。

下面我就幕山桥彩色微表处的配合比设计及施工工艺进行一下探讨:2、微表处混合料配合比设计2.1材料来源及性能2.1.1乳化沥青乳化沥青从荷兰购买,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如下表:乳化沥青样品的检测结果满足《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相关技术要求。

2.1.2颜料S120、氧化铁红是上海一品红厂家生产的精品颜料,检测结果符合相关要求。

2.1.3NA-I SBS改性剂是山西喜跃发独家生产的唯一产品,兼具备高低温稳定性双重优势特点,各项指标检测结果如下表:检测结果符合国家规范要求。

2.1.4添加剂使用维斯伟克公司的产品,性能指标满足相关技术要求。

2.1.5集料2.1.5.1粗集料依据《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选用5-10mm闪长岩碎石样品的检测结满足指南中的质量要求细集料依据《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技术指南》,选用3-5mm、0-3mm闪长岩石屑,样品的检测结果满足指南中的质量要求试验检测结果如下表:2.2配合比设计2.2.1微表处矿料混合料筛分检测结果:由于目前没有彩色微表处的级配范围和规范,我们参照《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进行设计,矿料筛分结果如下:2.2.2最佳沥青用量的确定按照矿料筛分报告及《微表处和稀浆封层施工技术指南》中MS-2型封层推荐油石比范围,选择 6.02%、6.56%、7.11%、7.66%、8.21%五种油石比,进行湿轮磨耗试验和负荷车轮试验,并根据试验结果分别绘制曲线:彩色沥青微表处混合料最佳沥青用量报告表两条曲线交点即为改性乳化沥青的最佳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表处配合比设计
(MS-3型)
一、设计依据
1.《公路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 JTG F40—2004
2. 《微表处和微表处技术指南》
二、原材料检测
微表处用集料由京山碎石厂供应,其试验检测技术指标如下:
级配曲线。

试验结果如下:
改性乳化沥青采自长江路桥道路养护分公司,检测指标如下表:
三、配合比设计
微表处配合比设计中,以湿轮磨耗值和轮碾压砂量作为双重控制指标,即:浸水1h 湿轮磨耗值控制在不大于540g/m2; 浸水6d湿轮磨耗值控制在不大于800g/m2和轮碾压砂量控制在不大于450 g/m2作为设计控制依据;同时以微表处标准稠度2-3cm的稠度用水量、适当拌合时间和合格粘聚力试验的用水量,综合考虑作为微表处的标准用水量。

配合比设计过程中,分别拟定5个沥青乳液进行湿轮磨耗、轮碾压砂试验和标准稠度试验,在获得的试验参数基础上,通过计算机图解分析,确定微表处配合比设计的乳液用量范围,各项技术指标如下表:
试验结果表明,微表处设计配合比(:)拌和出的混合料,其技术性能均符合交通部部颁《沥青路面施工技术规范》的标准。

微表处MS-3





粗集料筛分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48 第页共页
:粗集料密度及吸水率试验报告表
(网篮法)
编号:C-A049 第页共页

细集料筛分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46 第页共页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50 第页共页

细集料筛分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48 第页共页

细集料表观密度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50 第页共页
人:
细集料砂当量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53 第页共页
人:
细集料砂当量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53 第页共页
:沥青针入度、延度、软化点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69 第页共页

沥青溶解度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71 第页共页
发人:
乳化沥青蒸发残留物含量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80 第页共页
:乳化沥青筛上剩余量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81 第页共页
发人:
乳化沥青微离子电荷检测报告表
编号:C-A082 第页共页
发人:
道路沥青标准粘度报告表
编号:C-A092 第页共页

乳化沥青储存稳定性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84 第页共页

乳化沥青破乳速度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85 第页共页
:乳化沥青与矿料拌和试验报告表
编号:C-A086 第页共页






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稠度试验报告表
编号:C-A101 第页共页
: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粘聚力试验报告表
编号:C-A102第页共页
填表:复核::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湿轮磨耗试验报告表编号:C-A103 第页共页
: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碾压试验报告表
编号:C-A104 第页共页
: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湿轮磨耗试验报告表
编号:C-A103 第页共页
: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湿轮磨耗试验报告表
编号:C-A103 第页共页
:乳化沥青微表处混合料碾压试验报告表
编号:C-A104 第页共页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