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七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爱心教育学校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检

姓名

一、填空题(每

题3分,共27分)

1. 如图1,若△ABC≌△DEF,则∠E= °

2.杜师傅在做完门框后,为防止门框变形常常需钉两根

图1 斜拉的木条,这样做的数学原理是

3.如果△ABC≌△DEF,△DEF 周长是32cm,DE=9cm,EF=13cm.∠E=∠B,则AC=____ cm.

A

4、如图2,∠ACB ∠DFE,BC EF , 要使

△ABC ≌△DEF ,则需要补充一个条件,

这个条件可以是.(只需填写一个)B

F

C

C

图2

D

E

5. △ABC 中,点 A 的坐标为(0,1),点 C 的坐标为(4,3),如果

要使△ABD 与△ABC 全等,那么点 D 的坐标是.

0,∠A 的平分线交B C 于点D,若CD=8cm,

6.在△ABC 中,∠C=90

则点D 到AB 的距离cm.

7.如图,点P 到∠AOB 两边的距离相等,若∠POB=30°,则∠AOB=_____度.

E 8. 如图3, 幼儿园的滑梯中有两个长度相等的梯子(BC=EF),

C 左边滑梯的高度AC等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则∠ABC+∠DFE= °.

B 9. 如图4, 要测量河岸相对的两点A、B之间的距离,先从B处出发A A D

图3

F

与AB成90°角方向,向前走50 米到C处立一根标杆,然后方向不变继续朝

前走50 米到D处,在D处转90°沿DE方向再走17 米,B

图4

C D

E

到达E处,使A、C与E在同一直线上,那么测得

A、B的距离为_____ 米.

二、选择题(每

题3分,共24分)

10.在下列条件中,能判断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是( )

A.一个锐角对应等

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

D.两条边对应相等

11.在△ABC 和△AˊB′C′中,已知∠A=∠A′,AB=A ′B′,在下面判断

中错

误的是()

A 若添加条件AC=A ˊCˊ,则△ABC≌△A′B′C′

B 若添加条件BC=B′C′,则△ABC≌△A′B′C′

C 若添加条件∠B=∠B′,则△ABC≌△A′B′C′

D 若添加条件∠C=∠C ′,则△ABC≌△A′B′C′

12.如图6,小明把一块三角形的玻璃打碎成了三块,现在要到玻璃店去配一块完全一样的玻璃,那么最省事的办法是()

A. 带①去

B. 带②去

C. 带③去

D. 带①和②去

13.如图7,将两根钢条AA′、BB′的中点O 连在一起,使

图6 AA ′、BB′能绕着点O 自由转动,就做成了一个测量工具,

宽AB,那么判定△OAB≌△OA′B′

则A′B′的长等于内槽

的理由是()

A.SAS B.ASA C.SSS D.HL

图7

14、如图,OA=OB,OC=OD,∠O=50°,∠D=35°,

O 则∠AEC 等于()

B A

A.60°B.50°C.45°D.30°

15.如图8,已知△ABC 的六个元素,则下面甲、乙、丙 E

D C

三个三角形中和△ABC 全等的图形是()

A.甲和乙B.乙和丙

C.只有乙D.只有丙

2.如图10,在CD 上求一点P,使它到OA,OB

图8

_A 的距离相等,则P点是( )

_C

A. 线段C D 的中点

B. OA 与OB 的中垂线的交点

_O

C. OA 与CD 的中垂线的交点

D. CD 与∠AOB 的平分线的交点

_D_B

图10 17.如图,在Rt△AEB和Rt△AFC中,BE与AC相交于点M,与CF相交于点D,

AB与CF相交于点N,∠E=∠F=90°,∠EAC=∠FAB,AE=AF.给出下列结

E 论:①∠B=∠C;②CD=DN;③BE=CF;④△CAN≌△ABM.

C M

其中正确的结论是()

A

D

A .①③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④

N B

F

三、操作题(8分)

18.现有一张长和宽之比为2:1 的长方形纸片,将它折两次(第一次折后也可

打开铺平再者第二次),使得折痕将纸片分为面积相等且不重叠的四个部分(称

为一次操作),如图甲(虚线表示折痕).除图甲外,请你再给出四种不.同.的.操作,

(规定:一个操作得到的四个图形,和另一个操作

分别将折痕画在图①至图④中

相同的

得到的四个图形,如果能够“配对”得到四组全等的图形,那么就

操作,如图乙和图甲示相同的操作).

甲乙

①②③④

41分)

四、解答题(共

3.如图,已知AB=AC,AD=AE,BE与CD相交于O,ΔABE与ΔACD全等吗?说明

你的理由。(9分)

4.已知:如图,C 为BE 上一点,点A,D 分别在BE 两侧.AB∥ED,AB=CE,

BC=ED.求证:AC=CD.(10 分)

A

C E

B

D

21.如图,四边形ABCD 的对角线AC 与BD 相交于O 点,∠1=∠2,

∠3=∠4.求证:(1)△ABC≌△ADC;(2)BO=DO.(10 分)

B

A 1

2 O

3

4

C

D

5.如图,在△ABC 中,D 是BC 的中点,DE⊥AB,DF⊥AC,垂足分别是E、

F,BE=CF。(12 分)

(1)图中有几对全等的三角形?请一一列出;

(2)选择一对你认为全等的三角形进行证明。

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题(含答案)

图12 图A ' C A D B E 21图4 C A D B E 图10 C A D B E F 图2 图6 m n C A B 图11 12C A D B E F M N O A B C D F 图 5 A B D C E F 图1 图3 45321D A O E C B D A C B 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测试题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50 (B )80 (C )50或80 (D )40或65 2. 如图1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 】. (A )2平方厘米 (B )1平方厘米 (C ) 12平方厘米 (D )1 4 平方厘米 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且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厘米 (B )7厘米 (C )9厘米 (D )11厘米 4.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2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 (A )HL (B )SSS (C )SAS (D )ASA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所测距离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对准确 B.误差很大,不可信 C.可能有误差,但误差不大,结果可信 D.如果有误差的话就想办法直接测量,不能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测距离 6. 在图3所示的3×3正方形网格中,∠1+∠2+∠3+∠4+∠5等于 【 】. (A )145° (B )180° (C )225° (D )270° 7. 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 (A )AB =A ′B ′,BC =B ′C ′,∠A =∠A ′ (B )∠A =∠A ′,∠B =∠B ′,AC =B ′C ′ (C )∠A =∠A ′,∠B =∠B ′,∠C =∠C ′ (D )AB =A ′B ′,BC =B ′C ′,△ABC 的周长等于△A ′B ′C ′的周长 8. 如图4所示,△ABC 中,∠C =90°,点D 在AB 上,BC =BD ,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 【 】. (A )3 (B )4 (C )5 (D )6 9. 将一副直角三角尺如图5所示放置,已知AE BC ∥,则AFD ∠的度数是 【 】. (A )45 (B )50 (C )60 (D )75 图7 图8 10. 如图6所示,m ∥n ,点B ,C 是直线n 上两点,点A 是直线m 上一点,在直线m 上另找一点D ,使得以点D ,B ,C 为顶点的三角形和△ABC 全等,这样的点D 【 】. (A )不存在 (B )有1个 (C )有3个 (D )有无数个 二、填一填,要相信自己的能力!(每小题3分,共30分) 1.在ABC ?中,若A ∠=112 3 B C =∠,则ABC ?是 三角形. 2. 如图7所示,BD 是ABC ?的中线,2AD =,5AB BC +=,则ABC ?的周长是 . 3. 如图8所示所示,在ABC ?中,BD ,CE 分别是AC 、AB 边上的高,且BD 与CE 相交于点O ,如果135BOC ∠=?,那么A ∠的度数为 . 4. 有5条线段,长度分别为1厘米、2厘米、3厘米、4厘米、5厘米,以其中三条线段为边长,共可以组成________个形状不同的三角形. 5. 如图9所示,将纸片△ABC 沿DE 折叠,点A 落在点A ′处,已知∠1+∠2=100°,则∠A 的大小等于_____度. 6. 如图10所示,有两个长度相同的滑梯(即BC =EF ),左边滑梯的高度AC 与右边滑梯水平方向的长度DF 相等,则△ABC ≌△DEF ,理由是______. 7. 如图11所示,AD ∥BC ,AB ∥DC ,点O 为线段AC 的中点,过点O 作一条直线分别与AB 、CD 交于点M 、N .点E 、F 在直线MN 上,且OE =OF .图中全等的三角形共有____对. 8. 如图12所示,要测量河两岸相对的两点A 、B 的距离,在AB 的垂线BF 上取两点C 、D ,使BC =CD ,过D 作BF 的垂线DE ,与AC 的延长线交于点E ,则∠ABC =∠CDE =90°,BC =DC ,∠1=______,△ABC ≌_________,若测得DE 的长为25 米,则河宽AB 长为_________. 9. 如图13所示,有一底角为35°的等腰三角形纸片,现过底边上一点,沿与底边垂直的方向将其剪开,分成三角形和四边形两部分,则四边形中,最大角的度数是 . 10. 如图14所示,三角形纸片ABC ,AB =10厘米,BC =7厘米,AC =6厘米.沿 过点B 的直线折叠这个三角形,使顶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E 处,折痕为BD ,则△AED 的周长为______厘米. 图14 C A D B E 图13 35°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题

全等三角形复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 DE BC EF AC DF ===,,;②AB DE B E BC EF =∠=∠=,,; ③B E BC EF C F ∠=∠=∠=∠,,;④AB DE AC DF B E ==∠=∠,,.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 A .1组 B .2组 C .3组 D .4组 2.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 ,BC 边的中点,将此三 角形沿DE 折叠,使点C 落在AB 边上的点P 处.若48CDE ∠=°, 则APD ∠等于( ) A .42° B .48° C .52° D .58° 3.如图(四),点P 是AB 上任意一点,ABC ABD ∠=∠,还应补 充一个条件,才能推出APC APD △≌△.从下列条件中补充 一个条件,不一定能.... 推出APC APD △≌△的是( ) A .BC BD = B.AC AD = C.ACB ADB ∠=∠ D.CAB DAB ∠=∠ 4.如图,在△ABC 与△DEF 中,已有条件AB=DE ,还需添加两 个条件才能使△ABC ≌△DEF ,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A)∠B=∠E,BC=EF (B )BC=EF ,AC=DF (C)∠A=∠D ,∠B=∠E (D )∠A=∠D ,BC=EF 5.如图,△ABC 中,∠C = 90°,AC = BC ,AD 是∠BAC 的平分线, DE⊥AB 于E ,若AC = 10cm ,则△DBE 的周长约等于( ) A .14cm B .10cm C .6cm D .9cm 6. 如图所示,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 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 A.1处 B.2处 C.3处 D.4处 E D C B A ④ ①② ③ C A D P B 图(四)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上册数学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在Rt △ABC 中,∠ABC=90°,AB=3,BC=4,点E ,F 分别在边AB ,AC 上,将△AEF 沿直线EF 翻折,点A 落在点P 处,且点P 在直线BC 上.则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____. 【答案】15CP ≤≤ 【解析】 【分析】 根据点E 、F 在边AB 、AC 上,可知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有最小值,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有最大值,根据分析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即可得. 【详解】 如图,当点E 与点B 重合时,CP 的值最小, 此时BP=AB=3,所以PC=BC-BP=4-3=1, 如图,当点F 与点C 重合时,CP 的值最大, 此时CP=AC , Rt △ABC 中,∠ABC=90°,AB=3,BC=4,根据勾股定理可得AC=5,所以CP 的最大值为5, 所以线段CP 长的取值范围是1≤CP≤5, 故答案为1≤CP≤5.

【点睛】 本题考查了折叠问题,能根据点E、F分别在线段AB、AC上,点P在直线BC上确定出点E、F位于什么位置时PC有最大(小)值是解题的关键. 2.△ABC与△DEF是两个全等的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90°,AB=AC=6.现将 △DEF与△ABC按如图所示的方式叠放在一起,使△ABC保持不动,△DEF运动,且满足点E在边BC上运动(不与B,C重合),边DE始终经过点A,EF与AC交于点M.在△DEF 运动过程中,若△AEM能构成等腰三角形,则BE的长为______. 【答案】363 【解析】 【分析】 分若AE=AM 则∠AME=∠AEM=45°;若AE=EM;若MA=ME 则∠MAE=∠AEM=45°三种情况讨论解答即可; 【详解】 解:①若AE=AM 则∠AME=∠AEM=45° ∵∠C=45° ∴∠AME=∠C 又∵∠AME>∠C ∴这种情况不成立; ②若AE=EM ∵∠B=∠AEM=45° ∴∠BAE+∠AEB=135°,∠MEC+∠AEB=135° ∴∠BAE=∠MEC 在△ABE和△ECM中, B BAE CEN AE EII C ∠=∠ ? ? ∠=∠ ? ?= ? , ∴△ABE≌△ECM(AAS), ∴CE=AB6,

鲁教版(五四制)七年级下册数学期末检测试题有答案

鲁教版七年级第二学期期末检测 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2018北京)方程组的解为( D ) (A) (B) (C) (D) 解析:法一将4组解分别代入原方程组,只有D选项同时满足两个方程,故选D. 法二 由①得x=y+3,③ 把③代入②得,3(y+3)-8y=14, 解得y=-1, 将y=-1代入③得x=2. 所以方程组的解为故选D. 2.(2018烟台)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 (A)367人中至少有2人生日相同 (B)任意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偶数的概率是 (C)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90%,则明天一定会下雨 (D)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则买100张彩票一定有1张中奖 解析:一年最多366天,所以367人中至少有2人生日相同,选项A正确; 任意掷一枚均匀的骰子,掷出的点数是偶数的概率应是,选项B错误; 天气预报说明天的降水概率为90%,只是说降雨的可能性较大,但不能说明天一定会下雨,选项C错误; 某种彩票中奖的概率是1%,并不是说买100张彩票一定有1张中奖,选项D错误.故选A. 3.(2018日照)如图,将一副直角三角板按图中所示位置摆放,保持两条斜边互相平行,则∠1等于( D )

(A)30°(B)25°(C)20°(D)15° 解析:因为一副直角三角板的两条斜边互相平行, 所以∠3=∠2=45°, 因为∠4=30°,所以∠1=∠3-∠4=15°.故选D. 4.(2018镇江)小明将如图所示的转盘分成n(n是正整数)个扇形,并使得各个扇形的面积都相等,然后他在这些扇形区域内分别标连续偶数数字2,4,6,…,2n(每个区域内标注1个数字,且各区域内标注的数字互不相同),转 动转盘1次,当转盘停止转动时,若事件“指针所落区域标注的数字大于8”的概率是,则n的取值为( C ) (A)36 (B)30 (C)24 (D)18 解析:因为事件“指针所落区域标注的数字大于8”的概率是, 所以=.解得n=24.故选C. 5. 如图,已知点P到AE,AD,BC的距离相等,则下列说法:①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②点P在∠CBE的平分线上;③点P在∠BCD的平分线上;④点P是∠BAC,∠CBE,∠BCD的平分线的交点,其中正确的是( A )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②③ (D)④ 解析:因为点P到AE,AD,BC的距离相等, 所以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故①正确;点P在∠CBE的平分线上,故②正确;点P在∠BCD的平分线上,故③正确;点P是∠BAC,∠CBE,∠BCD的平分线的交点,故④正确,综上所述,正确的是①②③④.故选A. 6.如图,AB,CD交于O点,且互相平分,则图中全等三角形有( C ) (A)2对(B)3对(C)4对(D)5对

全等三角形综合测试题-(有答案)

图4 C A D B E 图 2 图1 全等三角形综合复习测试题 班级 学号 姓名 分数_______ 一、选一选,看完四个选项后再做决定呀!(每小题3分,共30分) 1.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个内角为50,则这个等腰三角形的顶角为【 】. (A )50 (B )80 (C )50或80 (D )40或65 2. 如图1所示,在△ABC 中,已知点D ,E ,F 分别是BC ,AD ,CE 的中点,且ABC S △=4平方厘米,则BEF S △的值为 【 】. (A )2平方厘米 (B )1平方厘米 (C ) 12平方厘米 (D )1 4 平方厘米 3. 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两边长分别是2厘米和9厘米,且第三边为奇数,则第三边长为【 】. (A )5厘米 (B )7厘米 (C )9厘米 (D )11厘米 4. 工人师傅常用角尺平分一个任意角.做法如下:如图2所示,∠AOB 是一个任意角,在边OA ,OB 上分别取OM =ON ,移动角尺,使角尺两边相同的刻度分别与M ,N 重合.过角尺顶点C 的射线OC 即是∠AOB 的平分线.这种做法的道理是 【 】. (A )HL (B )SSS (C )SAS (D )ASA 5. 利用三角形全等所测距离叙述正确的是( ) A.绝对准确 B.误差很大,不可信 C.可能有误差,但误差不大,结果可信 D.如果有误差的话就想办法直接测量,不能用三角形全等的方法测距离 6. 在图3所示的3×3正方形网格中,∠1+∠2+∠3+∠4+∠5等于 【 】. (A )145° (B )180° (C )225° (D )270° 7. 根据下列条件,能判定△ABC ≌△A ′B ′C ′的是 【 】. (A )AB =A ′B ′,BC =B ′C ′,∠A =∠A ′ (B )∠A =∠A ′,∠B =∠B ′,AC =B ′C ′ (C )∠A =∠A ′,∠B =∠B ′,∠C =∠C ′ (D )AB =A ′B ′,BC =B ′C ′,△ABC 的周长等于△A ′B ′C ′的周长 8. 如图4所示,△ABC 中,∠C =90°,点D 在AB 上,BC =BD ,DE ⊥AB 交AC 于点E .△ABC 的周长为12,△ADE 的周长为6.则BC 的长为 【 】. (A )3 (B )4 (C )5 (D )6

鲁教版初中数学七年级下册《二元一次方程组》参考教案

7.1 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学目标 (一)教学知识点 1.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数学模型. 2.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 (二)能力训练要求 1.通过分析实际问题,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数学模型.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的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三)情感与价值观要求 1.体会方程的模型思想,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应用意识. 2.通过对学生熟悉的传统内容(如鸡兔同笼)的讨论,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通过对实际问题的分析,使学生进一步体会方程是刻画现实世界的有效模型. 2.了解二元一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组及其解等概念,并会判断一组数是不是某个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难点 1.探索实际问题中的等量关系,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2.判断一组数是不是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 ●教学方法 学生自主探索——教师引导的方法. 学生已具备了列一元二次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的经验基础.在教学中,教师可引导学生思考列二元一次方程时,如何寻求等量关系,放手让学生经过自主探索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 ●教具准备 投影片三张: 第一张:老牛和小马的对话(记作§7.1 A);

第二张:“希望工程”义演(记作§7.1 B); 第三张:做一做(记作§7.1 C). ●教学过程 Ⅰ.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师]小学时,我们就解答过著名的“鸡兔同笼”的问题,如“今有鸡兔同笼,上有三十五头,下有九十四足,问鸡兔各几何?”谁能用我们学过的知识来解答一下呢? [生]解:设鸡有x只,则兔有(35-x)只,根据题意,可得: 2x+4(35-x)=94 解得x=23 ∵35-x=35-23=12 答:鸡有23只,兔有12只. [生]不用方程也可以解答: 如果让每只鸡都抬起一条腿,让每只兔子都抬起两条腿,即让它们表演“优美动人”的“金鸡独立”和“玉兔拜月”,这样它们一共抬起了94÷2=47条腿,并且只有47条腿着地了.接着让鸡飞上蓝天,让兔练习“金鸡独立”,也就是每只兔子只有一只腿着地,这样着地的腿数又减少了35条,而只有47-35=12条腿着地了,并且有一条腿着地,就有一只兔子,所以应该有12只兔子,35-12=23只鸡. [师]这两位同学解答“鸡兔同笼”的问题都非常精彩,特别是第二位同学.我们用掌声鼓励他们.接下来,老师说一种新的思路.在上面“鸡兔同笼”的问题中,我们会发现它有两个等量关系:鸡的只数+兔子的只数=35;鸡的腿数+兔子的腿数=94.如果我设鸡有x只,兔子有y只,这时我们就得到了方程x+y=35和2x+4y=94. 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这样的方程及由它们组成的方程组. Ⅱ.讲授新课 出示投影片(§7.1 A),并讨论回答下列问题.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及答案 1、下列判定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方法,不正确的是() A、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B、斜边和一锐角对应相等。 C、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D、两锐角相等。 2、在△ABC中,∠B=∠C,与△ABC全等的三角形有一个角是100°,那么在△ABC中与这100°角对应相等的角是() A.∠A B.∠B C.∠C D.∠B或∠C 3、下列各条件中,不能作出唯一三角形的是() A.已知两边和夹角 B.已知两角和夹边 C.已知两边和其中一边的对 角 D.已知三边 4、在△ABC与△DEF中,已知AB=DE;∠A=∠D;再加一个条件,却不能判断 △ABC与△DEF全等的 是(). A. BC=EF B.AC=DF C.∠B=∠E D.∠C=∠F 5、使两个直角三角形全等的条件是() A.一锐角对应相等B.两锐角对应相等 C.一条边对应相等D.两条直角边对应相等 6、在△ABC和△A'B'C'中有①AB=A'B',②BC=B'C',③AC=A'C',④∠A=∠A', ⑤∠B=∠B',⑥∠C=∠C',则下列各组条件中不能保证△ABC≌△A'B'C'的是() A、①②③ B、①②⑤ C、①②④ D、②⑤⑥ 7、如图,已知∠1=∠2,欲得到△ABD≌△ACD,还须从下列条件中补选一个,错误的选法是 () A、∠ADB=∠ADC B、∠B=∠C C、DB=DC D、AB=AC 8、如图,△ABC≌△ADE,若∠BAE=120°,∠BAD=40°,则∠BAC的度数为 A. 40° B. 80° C.120° D. 不能确定

9、如图,AE=AF,AB=AC,EC与BF交于点O,∠A=600,∠B=250,则∠EOB的度数为() A.600 B.700C.750D.850 10、如图,已知AB=DC,AD=BC,E.F在DB上两点且BF=DE,若∠AEB=120°,∠ADB=30°,则∠BCF= ( ) A. 150° B.40° C.80° D. 90° 11、①两角及一边对应相等②两边及其夹角对应相等③两边及一边所对的角对应相等④两角及其夹边对应相等,以上条件能判断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 A.①③ B.②④ C.②③④ D.①②④ 12、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两个三角形全等的是() A.三条边对应相等 B.两边和一角对应相等 C.两角及其一角的对边对应相等 D.两角和它们的夹边对应相等 13、如图,已知,,下列条件中不能判定⊿≌⊿的是() (A)(B) (C)(D)∥ 14、如图,AB与CD交于点O,OA=OC,OD=OB,∠A=50°,∠B=30°, 则∠D的度数为().

【精选】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解答题压轴题(难) 1.取一副三角板按图()1拼接,固定三角板60,()30ADC D ACD ∠=∠=,将三角板 45()ABC BAC BCA ∠=∠=绕点A 依顺时针方向旋转一个大小为a 的角00) 45(a ≤≤得到ABM ,图()2所示.试问: ()1当a 为多少时,能使得图()2中//AB CD ?说出理由, ()2连接BD ,假设AM 与CD 交于,E BM 与CD 交于F ,当00 )45(a ≤≤时,探索 DBM CAM BDC ∠+∠+∠值的大小变化情况,并给出你的证明. 【答案】(1)15°;(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证明见解析. 【解析】 【分析】 (1)由//AB CD 得到30BAC C ∠=∠=,即可求出a ; (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由FEM CAM C ∠=∠+∠, 30C ∠=?, EFM BDC DBM ∠=∠+∠, 45M ∠=?,即可利用三角形内角和求出答案. 【详解】 ()1当a 为15时,//AB CD , 理由:由图()2,若//AB CD ,则30 BAC C ∠=∠=, 453015a CAM BAM BAC ∴=∠=∠-∠=-?=?, 所以,当a 为15时,//AB CD . 注意:学生可能会出现两种解法:

第一种:把//AB CD 当做条件求出a 为15, 第二种:把a 为15当做条件证出//AB CD , 这两种解法都是正确的. ()2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 证明: ,30FEM CAM C C ∠=∠+∠∠=?, 30FEM CAM ∴∠=∠+?, EFM BDC DBM ∠=∠+∠, DBM CAM BDC EFM CAM ∴∠+∠+∠=∠+∠, 180,45EFM FEM M M ∠+∠+∠=∠=?, 3045180BDC DBM CAM ∴∠+∠+∠+?+?=?, 1803045105DBM CAM BDC ∴∠+∠+∠=?--=?, 所以,DBM CAM BDC ∠+∠+∠的大小不变,是105. 【点睛】 此题考查旋转的性质,平行线的性质,三角形的外角定理,三角形的内角和,(2)中将角度和表示为三角形的外角是解题的关键. 2.(1)如图1,在Rt △ABC 中,AB AC =,D 、E 是斜边BC 上两动点,且∠DAE=45°,将△ABE 绕点A 逆时针旋转90后,得到△AFC ,连接DF . (1)试说明:△AED ≌△AFD ; (2)当BE=3,CE=9时,求∠BCF 的度数和DE 的长; (3)如图2,△ABC 和△ADE 都是等腰直角三角形,∠BAC=∠DAE=90°,D 是斜边BC 所在直线上一点,BD=3,BC=8,求DE 2的长. 【答案】(1)略(2)∠BCF=90° DE=5 (3)34或130 【解析】 试题分析:()1由ABE AFC ≌, 得到AE AF =,BAE CAF ∠=∠,

鲁教版初一下册数学期末试题及答案(五四制)

2012—2013学年初一下学期期终考试数学试题 一、精心选一选,慧眼识金!(每小题3分,共24分) 1.今年1~5月份,深圳市累计完成地方一般预算收入216.58亿元,数据216.58亿元精确到() A.百亿位B.亿位C.百万位D.百分位 2.下列各式运算正确的是() A.235 a a a +=B.235 a a a = g C.236 () ab ab =D.1025 a a a ÷= 3.如图1所示,将直角三角尺的直角顶点靠在直尺上, 且斜边与这根直尺平行.那么,在形成的这个图中与 α ∠互余的角共有() A.4个B.3个C.2个D.1个 4.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若∠1+∠2+∠3=180°,则∠1、∠2、∠3互为补角 B.若∠1是∠2的补角,则∠1一定是钝角 C.若∠1是∠2的余角,则∠1一定是锐角 D.若∠1是∠2的余角,则∠1一定小于∠2 5.足球守门员大脚开出去的球的高度随时间的变化而变化,这一过程可近似地用下列那幅图刻画() A.B.C.D. 6.如图2,在等边△ABC中,取BD=CE=AF,且D,E,F非所在边中点,由图中找出3个全等三角形组成一组,这样的全等三角形的组数有() A.5 B.4 C.3 D.2 7.如图3,是一个正方形与一个直角三角形所拼成的图形,则该图形的面积为() A.21 2 m mn +B. 2 2 mn m - C. 2 2 m mn - D. 22 2 m n + 8.△ABC底边BC边上的高为8cm,当C沿BC向B运动,这时边长为x cm,则三角形的面积y cm可表示为()

A .8y x = B .28y x = C .4y x = D .24y x = 二、耐心填一填,一锤定音!(每小题4分,共32分) 1.如图4,一扇窗户打开后,用窗钩BC 可将其固定, 这里所运用的几何原理是 . 2.在同一平面内有直线a ,b ,c ,若a ⊥b ,b ∥c ,则 a ,c 的位置关系是 . 3.一个正方体的棱长为2×102毫米,用科学记数法表 示:它的表面积= ,它的体积是 . 4.掷一枚骰子,点数在1~6点间的是 事件,点数为6的是 事件,点数为7的是 事件. 5.22()()m n m n +--= ;22()()4a a a b +-=- . 6.如图5,点B 在AE 上,∠CAB =∠DAB , 要使△ABC ≌△ABD ,可补充的一个条件是: (写一个即可). 7.用“*”定义新运算:对于任意实数a ,b , 都有a *b =b 2+1.例如,7*4=42+1=17,那么 5*3= ;当m 为实数时,m *(m *2)= . 8.某市出租车收费标准:乘车不超过2公里收费5元,多于2公里不超过4公里,每公里收费1.5元,4公里以上每公里收费2元,张舒从住处乘坐出租车去车站送同学,到车站时计费表显示7.25元.张舒如果立即沿原路返回住处,那么他乘坐原车和换乘另外出租车相比,哪种方法省钱? 省多少? . 三、用心想一想,马到成功!(共64分) 1.(12分)按下列程序计算,把答案写在表格内 n →平方→n +→n ÷→n -→答案 (1) 填写表格: 输入n 3 1 2 2- 3- … 输出答案 1 1 (2)请将题中计算程序用代数式表达出来,并给予化简. 2.(12分)如图6: (1)已知两组直线平行,∠1=115°,求∠2、∠3的度数; (2)本题隐含着一个规律,请你根据(1)的结果进行归纳,试着用文字表述出来;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初二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一、填空 1、 (1)如右图,已知AB=DE,∠B=∠E, 若要使△ABC≌△DEF,那么还要需要一个条件,这个条件可以是: 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2) 如右图,已知∠B=∠D=90°,,若要使△ABC≌△ABD,那么还要需要一个条件, A 这个条件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这个条件也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这个条件还可以是__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 B 2.如图5,⊿ABC≌⊿ADE,若∠B=40°,∠EAB=80°, ∠C=45°,则∠EAC= ,∠D= ,∠DAC= 。 3 。

4 _____________; AOC≌ΔBOC。 6.如图9,AE=BF,AD∥BC,AD=BC,则有ΔA DF≌ ,且DF= 。 7.如图10,在ΔABC与ΔDEF中,如果AB=DE,BE=CF,只要加上∠ =∠ 或∥ ,就可证明ΔABC≌ΔDEF。 D A 1 B E C F 8、已知如图,∠B=∠DEF,AB=DE,要说明△ABC≌△DEF,(1)若以“ASA”为依据,还缺条件 . (2)若以“AAS”为依据,还缺条件 . (3)若以“SAS”为依据,还缺条件 . 9.如图12,在等腰Rt△ABC中,∠C=90°,AC=BC,AD平分∠BAC 交BC于D,DE⊥AB于D,若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我们知道,经过三角形一顶点和此顶点所对边上的任意一点的直线,均能把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1)如图,在ABC ?中,25,105 A ABC ∠=?∠=?,过B作一直线交AC于D,若BD 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DA ∠的度数是______. (2)已知在ABC ?中,AB AC =,过顶点和顶点对边上一点的直线,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 ∠的最小度数为________. 【答案】130? 180 7 ? ?? ? ??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得:DA=DB,结合25 A ∠=?,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题意,分4种情况讨论,①当BD=AD,CD=AD,②当AD=BD,AC=CD, ③AB=AC,当AD=BD=BC,④当AD=BD,CD=BC,分别求出A ∠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由题意得:当DA=BA,BD=BA时,不符合题意, 当DA=DB时,则∠ABD=∠A=25°, ∴∠BDA=180°-25°×2=130°. 故答案为:130°; (2)①如图1,∵AB=AC,当BD=AD,CD=AD, ∴∠B=∠C=∠BAD=∠CAD, ∵∠BAC+∠B+∠C=180°, ∴4∠B=180°, ∴∠BAC=90°. ②如图2,∵AB=AC,当AD=BD,AC=CD, ∴∠B=∠C=∠BAD,∠CAD=∠CDA, ∵∠CDA=∠B+∠BAD=2∠B, ∴∠BAC=3∠B, ∵∠BAC+∠B+∠C=180°, ∴5∠B=180°,

∴∠B=36°, ∴∠BAC=108°. ③如图3,∵AB=AC,当AD=BD=BC, ∴∠ABC=∠C,∠BAC=∠ABD,∠BDC=∠C, ∵∠BDC=∠A+∠ABD=2∠BAC, ∴∠ABC=∠C=2∠BAC, ∵∠BAC+∠ABC+∠C=180°, ∴5∠BAC=180°, ∴∠BAC=36°. ④如图4,∵AB=AC,当AD=BD,CD=BC, ∴∠ABC=∠C,∠BAC=∠ABD,∠CDB=∠CBD,∵∠BDC=∠BAC+∠ABD=2∠BAC, ∴∠ABC=∠C=3∠BAC, ∵∠BAC+∠ABC+∠C=180°, ∴7∠BAC=180°, ∴∠BAC= 180 () 7 ?. 综上所述,∠A的最小度数为: 180 () 7 ?. 故答案是: 180 () 7 ?. 【点睛】 本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定理以及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与外角的性质,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分类讨论,是解题的关键.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初中数学-全等三角形测试题 一、选择题 =9,DE=2,AB=5,则AC长是()1.如图,AD是△ABC中∠BAC的角平分线,DE⊥AB于点E,S △ABC A.3 B.4 C.5 D. 6 2.如图,已知AD∥BC,AP平分∠DAB,BP平分∠ABC,点P恰好在CD上,则PD与PC的大小关系是 () A.PD>PC B.PD=PC C.PD<PC D.无法判断 3.如图是由4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网格图,其中∠1+∠2等于() A.90°B.150°C.180°D.210° 4.如图,已知点P到AE、AD、BC的距离相等,下列说法: ①点P在∠BAC的平分线上; ②点P在∠CBE的平分线上; ③点P在∠BCD的平分线上; ④点P在∠BAC,∠CBE,∠BCD的平分线的交点上. 其中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④D.②③ 5.已知图中的两个三角形全等,则∠度数是()

A.72°B.60°C.58°D.50° 6.如图,△ABC中,AB=AC,BD⊥AC于D,CE⊥AB于E,BD和CE交于O,AO的延长线交BC于F,则图 中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有( ) A.3对B.4对C.5对D.6对 7.如下图,已知△ABE≌△ACD,∠1=∠2,∠B=∠C,不正确的等式是() A.AB=AC B.∠BAE=∠CAD C.BE=DC D.AD=DE 8.如图,在△ABC中,∠C=90°,AC=BC,AD平分∠CAB交BC于点D,DE⊥AB于点E,若BC=7,则AE 的长为() A.4 B.5 C.6 D.7 9.如图,△ABE、△ADC和△ABC分别是关于AB,AC边所在直线的轴对称图形,若∠1:∠2:∠3=7: 2:1,则∠α的度数为( )

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上下册试题及答案(新)

七年级数学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2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 项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1、如图所示,将三角形绕直线l 旋转一周,可以得到图(E)所示的立体图形的是( ) l l l l l A . B . C . D . E 2、若x 是6的相反数,y 比x 的相等数小2,则x -y =( ) A .4 B.8 C.-10 D.-2 3、某班共有学生x 人,其中女生占45%,那么男生人数是( ) A .45%x B.(1-45%)x C.45% x D.145%x - 4、a 是一个三位数,b 是一个一位数,如果把b 放在a 的左边,那么所组成 的四位数是( ) A .ba B.1000b+a C.10a+b D.b+a 5、若│a │=5,b=-2,那么│a+b │的值是( ) A .7 B.3 C.-7或-3 D.+7或+3 6、下面四个图形折叠后能围成如图所示正方体的图形是()

7、有一列数1a 2a 3a ……n a ,从第二个数开始,每一个数都等于1与它前面那个 数的差,若1a =2,则2007a 为( ) A .-1 B.2 C. 1 2 D.2007 8.24x x k ++是一个完全平方式,k 的值为( ) A .2 B . 4 C .16 D .-4 9.如右图,直线a 与直线b 互相平行,则|x y -|的值是( ) A .20 B .80 C .120 D .180 10.如右图,直线EO ⊥BC 于点O ,∠BOC =3∠1,OD 平分 ∠AOC ,则∠2的度数是( ) A .30° B .40° C .60° D .以上结果都不正确 11.表格列出了一项实验的统计数据,表示皮球从高度d 落下时弹跳高度b 与下落高d 的关系,试问下面的哪个式子能表示这种关系(单位cm )( ) d 50 80 100 150 b 25 40 50 75 A .2b d = B .2b d = C .25b d =+ D .2 d b = 12.下列图象中,哪个图象能大致刻画在太阳光的照射下,太阳能热水器里面的水的温度与时间的关系( ) A. B. C. D. 二、填空题(直接填写最后结果,本题共8个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 13、某地气温从-1C 下降3C 后为___C 14、已知4m a 3b 与-32a n b 是同类项,则-m n =___ 15、绝对值大于1而小于5的所有整数的和是___ 16、若x +22y +5的值是7,则代数式3x +62y +4的值是___ 17、做拉面时,拉面馆的师傅用一根很粗的面条,把两头捏合在一起拉伸,再捏合,再拉伸,反复几次,就把这根很粗的面条拉成了许多细的面条,如下面的草图所示:这样捏合到第___次后可以拉出128根面条。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标准答案

八年级数学全等三角形练习题含答案

————————————————————————————————作者:————————————————————————————————日期:

全等三角形复习练习题 一、选择题 1.如图,给出下列四组条件: ①AB DE BC EF AC DF === ,,;②AB DE B E BC EF =∠=∠= ,,; ③B E BC EF C F ∠=∠=∠=∠ ,,;④AB DE AC DF B E ==∠=∠ ,,.其中,能使ABC DEF △≌△的条件共有() A.1组B.2组C.3组D.4组 2.如图,D E ,分别为ABC △的AC,BC边的中点,将此三 角形沿DE折叠,使点C落在AB边上的点P处.若48 CDE ∠=°, 则APD ∠等于() A.42° B.48° C .52° D.58° 3.如图(四),点P是AB上任意一点,ABC ABD ∠=∠,还应补 充一个条件,才能推出APC APD △≌△.从下列条件中补充 一个条件,不一定能 ....推出APC APD △≌△的是() A.BC BD = B.AC AD = C.ACB ADB ∠=∠ D.CAB DAB ∠=∠ 4.如图,在△ABC与△DEF中,已有条件AB=DE,还需添加两 个条件才能使△ABC≌△DEF,不能添加的一组条件是( ) (A)∠B=∠E,BC=EF (B)BC=EF,AC=DF (C)∠A=∠D,∠B=∠E (D)∠A=∠D,BC=EF 5.如图,△ABC中,∠C = 90°,AC = BC,AD是∠BAC的平分线, DE⊥AB于E,若AC = 10cm,则△DBE的周长约等于( ) A.14cm B.10cm C.6cm D.9cm 6.如图所示,表示三条相互交叉的公路,现要建一个货物中 转站,要求它到三条公路的距离相等,则可供选择的地址有() A.1处B.2处C.3处D.4处 E D C B A ④ ① ② ③ C A D P B 图

八年级数学上册 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八年级数学上册全等三角形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一、八年级数学轴对称三角形填空题(难) 1.如图,点O是等边△ABC内一点,∠AOB=110°,∠BOC=α.以OC为一边作等边三角形OCD,连接AC、AD,当△AOD是等腰三角形时,求α的角度为______ 【答案】110°、125°、140° 【解析】 【分析】 先求出∠DAO=50°,分三种情况讨论:①AO=AD,则∠AOD=∠ADO,②OA=OD,则 ∠OAD=∠ADO,③OD=AD,则∠OAD=∠AOD,分别求出α的角度即可. 【详解】 解:∵设∠CBO=∠CAD=a,∠ABO=b,∠BAO=c,∠CAO=d, 则a+b=60°,b+c=180°﹣110°=70°,c+d=60°, ∴b﹣d=10°, ∴(60°﹣a)﹣d=10°, ∴a+d=50°, 即∠DAO=50°, 分三种情况讨论: ①AO=AD,则∠AOD=∠ADO, ∴190°﹣α=α﹣60°, ∴α=125°; ②OA=OD,则∠OAD=∠ADO, ∴α﹣60°=50°, ∴α=110°; ③OD=AD,则∠OAD=∠AOD, ∴190°﹣α=50°, ∴α=140°; 所以当α为110°、125°、140°时,三角形AOD是等腰三角形, 故答案为:110°、125°、140°. 【点睛】 本题是对等边三角形的考查,熟练掌握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定理及分类讨论是解决本题的关键.

2.我们知道,经过三角形一顶点和此顶点所对边上的任意一点的直线,均能把三角形分割成两个三角形 (1)如图,在ABC ?中,25,105 A ABC ∠=?∠=?,过B作一直线交AC于D,若BD 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BDA ∠的度数是______. (2)已知在ABC ?中,AB AC =,过顶点和顶点对边上一点的直线,把ABC ?分割成两个等腰三角形,则A ∠的最小度数为________. 【答案】130? 180 7 ? ?? ? ?? 【解析】 【分析】 (1)由题意得:DA=DB,结合25 A ∠=?,即可得到答案; (2)根据题意,分4种情况讨论,①当BD=AD,CD=AD,②当AD=BD,AC=CD, ③AB=AC,当AD=BD=BC,④当AD=BD,CD=BC,分别求出A ∠的度数,即可得到答案. 【详解】 (1)由题意得:当DA=BA,BD=BA时,不符合题意, 当DA=DB时,则∠ABD=∠A=25°, ∴∠BDA=180°-25°×2=130°. 故答案为:130°; (2)①如图1,∵AB=AC,当BD=AD,CD=AD, ∴∠B=∠C=∠BAD=∠CAD, ∵∠BAC+∠B+∠C=180°, ∴4∠B=180°, ∴∠BAC=90°. ②如图2,∵AB=AC,当AD=BD,AC=CD, ∴∠B=∠C=∠BAD,∠CAD=∠CDA, ∵∠CDA=∠B+∠BAD=2∠B, ∴∠BAC=3∠B, ∵∠BAC+∠B+∠C=180°, ∴5∠B=180°, ∴∠B=36°, ∴∠BAC=108°. ③如图3,∵AB=AC,当AD=BD=BC,

(完整word版)鲁教版七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考试试题xx.docx

七年级期中考试数学试题 一、选择题 1、下列方程中的二元一次方程组的是 ( ) 1 3 A . 3x 2 y 1 B . a 3 y 2 C . x D . mn 1 y 4z 1 2b 3a 1 4 m n 3 2x y 2.二元一次方程 5a -11b=21 ( ) A .有且只有一解 B .有无数解 C .无解 D .有且只有两解 3. 如图所示 , 下列条件中 , 能判断 AB ∥CD 的是 ( ) A D A. ∠ BAD=∠ BCD B. ∠1=∠ 2 1 4 C.∠ 3=∠4 D. ∠ BAC=∠ACD 3 2 B C 4. 一个角的两边与另一个角的两边分别平行,则这两个角( ) A. 相等 B. 互补 C. 相等或互补 D. 不能确定 5.若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与它不相邻的一个内角的 4 倍,等于与它相邻的内角 的 2 倍,则三角形各角的度数为 ( ) . A . 45°, 45°, 90° B .30°, 60°, 90° C . 25°, 25°, 130° D .36°, 72°, 72° 6.下列四个命题中,真命题有 ( ) . (1) 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内错角相等. (2) 如果∠ 1 和∠ 2 是对顶角,那么∠ 1=∠ 2. (3) 一个角的余角一定小于这个角的补角. (4) 如果∠ 1 和∠ 3 互余,∠ 2 与∠ 3 的余角互补,那么∠ 1 和∠ 2 互补. A . 1 个 B .2 个 C .3 个 D .4 个 2x 3 y 4 3x 5 y 6 7、已知方程组 by 2 与 ay 有相同的解,则 a 、 b 的值为 ( ) ax bx 4 a 2 B . a 1 a 1 a 1 A . 1 b 2 C . 2 D . 2 b b b 8. 如图,宽为 50 cm 的矩形图案由 10 个全等的小长方形拼成,其中 一个小长方形的面积为() A. 400 cm 2 B. 500 cm C. 600 cm 2 D. 4000 cm 2 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