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word版,高中材料作文题精选

合集下载

高中材料作文题大全

高中材料作文题大全

高中材料作文题大全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高中材料作文题大全1.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一个人去买碗,他懂得一些识别瓷器质量的方法,即用一只碗轻撞其他碗,发出清脆声音的碗肯定是质地好的。

来到店里时,他却发现每一只碗发出的声音都不够清脆。

最后店员拿出价格昂贵的工艺碗,结果还是让他不甚满意。

最后店员不解地问:“你为什么拿着碗轻撞它呢”那人说这是一种鉴别瓷器质量的方法。

店员一听,立即取来一只质量上好的碗交给他:“你用这只碗去试试。

”他换了碗,许多声音变得铿锵起来。

原来他手中拿着的是一只质地很差的碗,用它去轻碰每一只碗,都会发出浑浊之音。

生活就是这样,参照标准不同,感受的结果也就不同。

对此,你有什么思考?要求选择一个角度构思作文,自主确定立意,确定文体,确定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2.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60分)“《西游记》里,玉皇大帝和如来佛,谁大”这是近日举行的复旦大学自主招生面试中,一位女同学遇到的难题。

小姑娘有点委屈:面试怎么会问出这样的“无厘头”问题而参加面试的教授们却给出了如下答案:“玉皇大帝是道教的,如来佛是佛教的,学生可以回答‘没有可比性’。

”这是出于逻辑的回答。

“可以根据降伏孙悟空的故事来回答,尽管前者是‘天上的官,但他对孙大圣没辙,还得邀请后者出马,所以也难说谁大谁小’。

”这是熟读原着后的表现。

“当场向老师指出这个问题‘无厘头’,然后给出如此判定的原因,也能‘加分’。

”这是质疑的勇气。

……看了这则材料,你有什么感想?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自1986年德国学者乌尔里希•贝克出版《风险社会》以来,他所断言的那个社会似乎正以加速度来到我们的身边。

高中作文题材料精选

高中作文题材料精选

作文材料精选1、螃蟹在树林里迷了路。

遇到青蛙,问道:“青蛙哥哥,到河边去,怎么走?”青蛙指着前面说:“你一直往前走,一会儿就会到达河边。

”螃蟹走了老半天,还是没走到河边,后来,螃蟹遇见了青蛙,指责到:“你害得我好苦,走了老半天还是没有见到河的影子。

”青蛙说:“我没有骗你!叫你一直往前走,你却横着爬,当然到不了河边。

”要求:1、细读寓言故事归纳出一个观点,写一篇议论文。

2、题目自拟,注意联系现实生活实际提炼主题,全文不少于800字。

[析]从螃蟹角度看:1、没有正确方向,就很难达到目标;2、没有正确的方法,“横着爬”是很难实现理想的;3、没有正确的态度,不自究自查原因,一味责怪别人指导错误,无济于事。

从青蛙角度看:1、帮助别人要从实际出发;2、提建议要有真诚的态度;3、指导别人要具体,要耐心。

2、“假若生活欺骗了你,不要忧郁,也不要愤慨,痛苦的日子暂且忍耐,那愉快的日子定会到来。

”这是一首外国名诗。

请以“假若生活欺骗了你”为题,写一篇文章。

文题不限,不少于800字。

3、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些老师问我,“教学楼的勤杂工叫什么名字”,我回答不上来,尽管每天喝着人烧的茶水,走过他扫过的洁净的楼道,甚至漫不经心将自己的脏衣服随意丢放在他的斗室。

老师说;“你该记住他的名字。

人生如旅,你会遇到许许多多的人,或许每个人都是重要的,都值得你去注意、关心,哪怕是回报一上微笑。

”要求:根据这则材料,写出一个类似的故事。

或就此发表议论。

题目自拟,800字左右。

4、阅读下面的短诗《沙》(苗得雨),根据诗的意境,发散自己的思维,大胆联想与想象,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世上好像——/只有沙最不值钱/然而,最宝贵的东西——金,/就在它的里面。

5、当我国一群访问者看到韩国汉城“大宇”、“三星”的巍峨,不禁由衷赞叹时,陪访的东道主竟发出长长的喟叹:“我们没有鲁迅。

”消息传来,我国一位小有名气的思想界朋友却断言道:“我们的问题不是没有鲁迅,而是没有‘大宇’,没有‘三星’,鲁迅是不能当饭吃的。

高考材料作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材料作文试题及答案

高考材料作文试题及答案高考材料作文试题: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在现代社会,随着科技的发展和信息的爆炸,人们获取知识的途径越来越多样化。

有人认为,传统的阅读方式,如阅读纸质书籍,已经过时,而电子阅读、在线课程等新兴方式更加高效和便捷。

然而,也有人认为,传统的阅读方式有其不可替代的价值,比如能够培养人的专注力和深度思考能力。

要求:结合材料内容,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答案:在数字化时代,阅读方式的变革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趋势。

电子阅读以其便捷性和信息量大的特点,逐渐成为人们获取知识的主要途径。

然而,这并不意味着传统的纸质阅读就失去了其价值。

实际上,纸质阅读和电子阅读各有优势,它们可以相互补充,共同促进个人的知识积累和思维发展。

首先,电子阅读的便捷性是其最大的优势。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手机、平板电脑等设备获取信息。

这种即时性使得电子阅读成为获取新闻、更新知识和快速学习的理想选择。

此外,电子阅读还具有搜索功能,可以快速定位到所需的信息,大大提高了阅读效率。

然而,纸质阅读也有其独特的价值。

阅读纸质书籍能够让人更加专注,减少外界干扰,有助于深度阅读和思考。

此外,纸质书籍的触感和翻页的声音也能给阅读带来一种独特的体验,这是电子阅读无法替代的。

纸质阅读还能培养人的耐心和持久的注意力,这对于深度学习和理解复杂概念尤为重要。

在实际应用中,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阅读需求选择不同的阅读方式。

例如,对于需要快速获取信息的情况,电子阅读无疑是更好的选择。

而对于需要深入研究和思考的内容,纸质阅读则更为合适。

此外,我们还可以将两者结合起来,比如在电子设备上做初步的资料搜集,然后再通过纸质书籍进行深入阅读。

总之,无论是电子阅读还是纸质阅读,它们都是获取知识的重要途径。

我们应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以实现知识的最大化吸收和思维的全面发展。

在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保持开放的心态,拥抱变化,同时珍惜传统阅读方式的独特价值,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努力做到的。

完整word版高中考场作文选读当下的亲子关系

完整word版高中考场作文选读当下的亲子关系

高中考场高分作文选例题目分)60阅读下面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中国从孔子时代起就强调子女应“孝顺”父母,在父母面前永远保持发自内心的和颜悦色,中国子女成年自立后往往和原生家庭依然有密切的联系,父母往往也习惯于为子女的人生作出规划,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一般比较亲近。

西方自雅典城邦时代起,他们的伦理和文化就是以个人为本位的,父母与子女之间没有孝的概念,只有“友爱”的说法,子女成年之后即离开父母建立自己的生活体系,父母也从不对子女的将来做过多的干涉或过分的帮助,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比较松散而平等。

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高三学子,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要求】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

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

字。

④不得抄袭、套作。

③不得少于800】【审题这个题目牵涉的概念和关系比较多,学生把握起来有一定难度。

但如果对所给材料进行分层归纳概括,我们就可以把握住材料的整体意义和核心。

材料共分二大层次。

第一层谈中国的家庭的亲子关系。

第一句谈子女对父母的态度,关键词是孝顺,第二句中前两个单句谈父母对子女的关系,关键词是规划,最后一个单句总结这种关系的特点是亲近。

第二个层次谈西方家庭的亲子关系。

第一句讲子女对父母的关系即友爱、独立,第二句的第二个单句讲父母对子女的态度是不过多干涉,最后一个单句总结这种关系的特点,。

松散而平等通过对上述材料的概括分析,结合任务要求“作为一名即将成年的高三学子,你有什么体验和思考”可知,本文写作的对象是中西方家庭亲子关系的差异与优劣以及新时代下要建立一种怎么样的亲子关系。

一切扣题的立意必须紧扣这个核心话题展开,反之,就是偏题或跑题。

上述核心话题其实又包含着三个层次和三个层面,厘清这些层次是写好这篇文章,建立逻辑思维的关键。

第一,材料首先谈的是一种亲子关系,即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双向的关系,具体而言,中国的亲子关系是孝顺与规划,西方的亲子关系是友爱与不干涉(平等)。

(word完整版)高一英语作文题目及范文

(word完整版)高一英语作文题目及范文

英语作文题目及范文1、假设你是李华,你的美国笔友Linda来信说她家搬到了一个新城市,她几乎没有朋友,每天除了上课就是在家上网,感觉很孤独。

请你给她写一封信,劝她多结交朋友,参加社会活动。

Dear Linda,I know it’s hard to start a new life in a strange city. However, just staying at home doing nothing but surf the Internet is not good for you. You’d better go out and join in some social activities. By doing this, you can get to know more people around. And it would be a good idea to help others if possible and show them you are open and friendly as well.With time going on, people will know you better and like to make friends with you.Best wishes!Yours,Li Hua2、假设你是李华,某中学学生杂志英语习作专栏正在开展主题为“Why should we learn English?”的征文活动。

请你根据所给要点写一篇征文稿。

1)提高学习语言的能力;2)有助于了解异国文化;3)能够结识更多的朋友。

Why should we learn English?English is an international language so it is necessary and good for us to learn English.First, learning English can help us express ourselves in different ways. We learn new words and grammar, which makes it possible for us to learn new languages well in the future. Second, learning English opens the door to another culture. When we learn English, we will be able to understand its culture. Last, learning English allows us to make a lot of friends. We can communicate with many people in English by meeting them or on the Internet.In a word, learning English means a lot. We should work hard and learn it well.3、假设你是李华,你的美国笔友Hurry是一名旅游爱好者。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材料作文篇目选 Word版含答案.doc

高考二轮专题复习:材料作文篇目选 Word版含答案.doc

1.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世界著名摇滚音乐家约翰·列侬说:“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要求:①角度自选,题目自拟,立意自定;②除诗歌外,文体自选;③不少于800字。

【写作指导】“如果你不能改变自己,你就改变世界”,意思是在你不能改变自己的情况下,你就改变世界。

本句强调的是改变世界,这是一种勇者、有魄力者的表现。

例如:马丁·路德·金不改变自己的理念,一生从事于反种族歧视,改变了黑人的处境;乔布斯不改变自己的性格,开发苹果改变了这个世界;爱因斯坦不改变自己的探究精神,发现了相对论,改变了世界;王安石不改变自己执拗的个性,以变法改变了宋朝的政治等等。

“如果你不能改变世界,你就改变自己。

”意思是在客观情况无法改变的情况下,就改变自己。

本句强调的是改变自己,这是一种智者的表现。

例如:苏轼不能改变朝廷不重用他的客观现实,就改变自己的心态;林则徐面对无法改变的朝廷积弱局面,他改变自己投身造福百姓的民生中;刘伟不能改变的残疾的客观现实,改变自己的生活工作方式;旭日阳刚面对暂时无法改变的地位,以歌声来让自己快乐;。

约翰·列侬的话提供了他对改变自己与改变世界关系的看法,结合提示语“以上这段话引起了你怎样的思考”来理解:写作者可以完全在列侬的看法内写作,也可以在列侬所讨论的话题范围内写作,即只要是谈“改变世界”、“改变自己”、“谈议二者”(二者指两个改变,而非自己和世界)、“探究二者关系”(两个改变间的关系)四种中的任意一种均可。

2.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与800字的文章。

诗人顾城有句出名的诗:“你看云时,我觉得很近,你看我时,我觉得很远。

”这里说的是人与人之间的隔膜。

成语中有“咫尺天涯”一词,意思是说虽然近在咫尺,却远如天涯。

海南省海边有一块石碑,上书“天涯海角”,那里就是人们常说的“天涯”,现在飞机几小时就到了。

材料作文高中例题及答案

材料作文高中例题及答案

材料作文高中例题及答案
今天,我发现了一个缥缈的本子!它里面全是密密麻麻的字,还有一些奇葩的图画。

爸爸说,这是“材料作文高中例题及答案”!
“高中”这两个字听起来好遥远啊,看起来好像像遥远的星星。

这些星星闪闪发光,让我忍不住想探手去摸,可是没摸。

我悄悄地翻看本子,看到了很多奇怪的句子,例如“如果我是……,我会……”,还有一个一个“假如……,那样……”。

这些句子好像在跟我玩躲猫猫游戏,藏着一些秘密,让我忍不住想要去猜。

爸爸说,这些句子可以帮助哥哥姐姐们写作文。

他们要根据这些句子,再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写出自己的故事和想法。

我真想看看哥哥姐姐们写的作文,一定很精彩!不像我写的小作文,全是关于小兔子、小熊和彩虹的,流露出快乐和幻想。

但,我现在还小,还不会写“材料作文”。

我要努力学习,有一天,我也要像哥哥姐姐们一样,写出精彩的作文,让爸爸妈妈也为我感到骄傲!
我合上本子,盯着远处满屋子的阳光,心里充满了对未来的期盼!看上去像温暖的早晨的阳光一样,我的未来,也充满了无限的可能!。

(word完整版)2020届高三名校作文:致敬大师,放飞青春(原题及解析范文)

(word完整版)2020届高三名校作文:致敬大师,放飞青春(原题及解析范文)

2020届高三名校作文:致敬大师,放飞青春(原题及解析范文)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60分)在近日举办的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89岁高龄的袁隆平用英文致辞,且全程脱稿,发音认真清晰,颠覆了人们印象中挽着裤腿、俯身在稻田里的形象。

除了英语流利,袁隆平俄语也不差,还会拉小提琴、跳踢踏舞……网友们纷纷点赞道:原来你是这样的袁隆平。

在致辞中,袁隆平表示自己正致力于研究超级杂交水稻,并非常愿意帮助其他发展中国家解决粮食短缺的问题。

为了更多地与国际友人沟通,能够更好地帮助世界解决粮食问题,袁隆平勤于练习英语。

把大部分时间都放在科研中的袁隆平,依旧会遵循自己的爱好,空闲时练习小提琴,他不光是一名水稻专家,更是一个不断学习,永远不知疲倦的人……上述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结合材料内容,写一篇发言稿,参与振华中学团委与学生会联合举办的“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座谈会,体现你的思考,表达你的看法。

要求,自拟标题,自选角度,确定立意;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试题解析】这是一道任务驱动型材料作文题。

考生首先要把握材料的主要内容,一是袁隆平在中非农业合作发展研讨会上用英语致辞,获得网友点赞;一是袁隆平不满足于已有成就,不断学习,不知疲倦,苦练英语。

综合分析材料,我们可以感知到袁隆平为了实现自己的梦想而不懈努力、勤奋好学的精神与他对生活的热爱,彰显了他“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的情怀。

其次,考生的文章要突出“致敬大师,放飞青春”的主题,在褒扬大师风范的同时,不忘对实现个人梦想的表达,且要注意二者的有机融合,如果只写了其中一点,则视为不切合题意。

再来说说关发言稿的写作。

发言稿是在会议或重要活动上表达自己意见、看法或汇报思想工作情况而事先准备好的文稿,写好发言稿是演讲的重要准备工作。

发言稿的写法比较灵活,结构形式和演讲稿相似,但不像演讲稿那么严格,可以根据会议的内容、一件事事后的感想、需要等情况而有所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材料作文题
体悟生活多角度解读生活和人生
【命题一】
和煦的春风吹来,迎春花、樱花、玫瑰花、郁金香……渐次开放,花团锦簇,姹紫嫣红。

花朵以美的姿态、艳的色彩,给我们展示其特有的魅力。

可是花开不长久。

春意阑珊时,花朵便凋零飘落,路边落红无数。

有人感叹花易落,春易逝,黯然神伤;有人却笑对落花,看落英缤纷,悟芳香犹存。

请全面理解材料内涵,以“花谢香犹在”为题构思作文,不可脱离材料的含意。

要求:立意自定,内容自选,题目自拟,不少于800字。

除诗歌外,文体不限。

思路点拨:
这是一篇命题作文。

“花谢香犹在”题目,有两层含义。

一是本义,意为自然界的花落了,而芳香犹在;二是比喻义和引申义,指生活中某些美好的东西失去了,但给人的美好印象还在,它的影响还在。

我们写作此篇作文,宜从本义写到引申义,从“花”写到“人”,从“自然”写到“社会”,这样文章内容较为充实,立意也深刻。

可以从几方面展开思路。

①写人。

写人虽然离去(可以是“离世”,也可以指离开某地,去了异乡),但他的品质、精神等还留在此地此处,还留在人们心中,还在激励鼓舞着人们。

②写事。

写某个特别的事件,事情的发生,事情的经过和结果,在人们心中留有深刻的印象;事件虽过去,其价值和意义仍然存在。

或写某个活动(如某场演出,某次公益活动),化费了心力,获得了成功,活动虽结束,却留下了影响,留下了经验和体会。

③写情感(当然也涉及人和事)。

写某一种特别的“失去”,余味却存留。

如写父母婚姻解体,爱情不再,却对子女的关爱依旧,甚至更多。

如写旧居拆迁,老屋已不在,但相熟的邻居、旧日的生活让人怀念,旧日的情味永在。

如写文理科分了班,原先的班级解体,可同学之间的情谊却还有,还有彼此间的帮助,相互的激励。

④写自己读书的感悟。

如某位杰出的作家虽然已经离去,但他留下的精神财富,一直散发着光芒,书“香”不会散去,思想永留人间。

⑤写历代文化的传承。

无数的前人创造了灿烂的文化,他们人虽逝,文化遗产永存,永远给后人以启迪和影响。

【命题二】
莫言说“世”,说了这样一则故事:“有一次,回老家与侄子们交谈,他们竟然不明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含义,因为他们从没有弯腰割过麦子。

刘震云说,他姥姥割麦比别人快,诀窍是弯下腰不直起来,直腰次数越多越腰疼。

正是‘干活原本无技巧,能忍自然效率高,人生态度千万种,一个熬字万事销。

’”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义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说世”即说世道人生,说人生的哲理。

“站着说话不腰疼”是一句俗语,比喻一个人不了解实际情况,不作实地体验,就对某事夸夸其谈,乱发议论;也比喻会说大话,做事眼高手低。

莫言说侄子们不明白“站着说话不腰疼”的含义,是指他们没有多少生活体验,没有经历生活磨练,对生活的理解还比较肤浅。

引用刘震云的话,是以刘震云姥姥的生活经验来说明这样一个生活哲理:奋斗和劳作是生活的要旨,是人生的主旋律;劳作,需要“忍”和“熬”,需要踏实刻苦,默默付出,坚持不懈。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立意:
①从“年轻人如何入世”的角度立意。

年轻一代,初入人世,比较单纯。

要经历生活的磨练,才能理解生活的真谛。

许多事,想着容易,做起来艰辛。

到社会上做事,要放低身段,努力实践,要耐得住寂寞,熬得过辛苦,忍得了委屈。

踏实做事,才能一步步地走向成功。

写作时,可以联系生活中的“蚁族”和“屌丝”,联系年轻一代的奋斗经历来正面议论,也可列举“啃老族”等例子进行反面论证。

②从“生活态度”方面立意。

人生在世,要走好前面的路,有怎样的心态、怎样的生活态度很重要。

做好某些事,或追求某项事业,有时并不一定需要过人的才华,非凡的能力,而需要踏实的态度,苦干的精神。

苦干,不是一时苦干,有可能需要持久的苦干,这就要“忍”,要“熬”,要有耐力。

刘震云的姥姥割麦不直腰,并不是她腰不疼,而是她忍下来了,割得更快。

当然,做事也需“巧”,要总结经验,化作智慧。

“姥姥”知道“直腰次数越多越腰疼”,这就是生
活经验。

【命题三】
有一位名人说过这样的一件小事,他说道:“小时候,第一次去买橘子,出门前,母亲仔细教我要如何挑选好的橘子,但给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她最后叮嘱的一句话:‘要留些好的给别人,不要全挑光了。

’这句话让我受用一辈子。


要求:以“一句好话”为话题,自己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作文。

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思路点拨:在我们成长的岁月,总会有人给我们一些教导,一些忠告。

有些话明白而警辟,可以让我们受用一生。

材料中母亲就“买橘子”最后叮嘱的那句话,是想让“我”明白:活着不能只想着自己,还要想着别人,对别人要心怀善意。

“母亲”用最朴素的语言告诉“我”人生哲理,这句话在这个场合说出来,非常自然,让人易于理解易于接受。

想一想,在我们生活中,有谁给过我们告诫?哪些话给了我们生活启示?那“一句好话”有什么内涵,是在什么场合说起,又怎样使我们“受用”?
结合材料,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思考。

①从材料出发,以“善”的角度思考和立意,写“生活中,对别人要有善意”。

生活是繁杂的,人与人相处是一门学问,有善良之心,就能化复杂为单纯,化“纠葛”为美好。

善良之人,明白自己更理解
他人,能时时为他人着想,做好事,行“善行”,赠人玫瑰,手有余香。

马克·吐温说:“善良的、忠心的、心里充满爱的人不断地给人间带来幸福。

”雨果说:“善良的心就是太阳。

”托尔斯泰说:“生活中的善越多,生活本身的情趣也越多。

二者水乳交融,相辅相成。

”年轻人初涉人世,有善良之心,就能悟到人与人相处之道。

②从“一句好话”的角度思考和立意。

生活中,阅读时,我们不经意间会遇见“一句好话”,突然间使自己悟到了什么。

这句话或对自己行事起了作用,或一直鞭策鼓励着自己。

可以围绕“一句话”来记叙描写,写出“一句话”对自己的意义。

以下的话就是“好话”,如:“生活就像剥洋葱,你一层层地剥,总有一层会让你流泪”;“父亲,你的前半生我无法相陪,你的后半生我会奉陪到底!”;“音乐,是人生的第二张床”……
③从“母亲说好话的方式”这个角度思考,从“教育方法”方面立意。

材料中,母亲对“我”的教育,是自然而然的,是和风细雨式的,不经意间的一句话就收到了极好的效果。

好的教育方法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不好的教育方法可能适得其反。

如何教育人,是一门大学问。

那种粗暴的、强加的教育,可能会损害受教育者。

如写议论文,可从正反两方面议论。

如写记叙文,可从生活中找材料,写鲜活生动的生活场景和生活事例。

(江苏省盐城中学刘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