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经典病例分享——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经典病例分享——完全性大动脉转位⊙作者 / 赵卉霖⊙单位 / 河北医科大学第二医院完全性大动脉转位(complete transposition of the great arteries,TGA)是指主动脉发自解剖学右心室,而肺动脉发自解剖学左心室的一类先天性心血管畸形,此病属于圆锥动脉干畸形。
TGA 是新生儿期最常见的发绀型先天性心脏病,仅次于法洛四联症,发病率为0.2‰-0.3‰ ,占先天性心脏病总数的 5% -7% ,男女患病之比为 2-4:1 。
若不治疗约 90% 的患者在 1 岁内死亡。
约 50% 合并心内其他畸形,最常见的为室间隔缺损,合并染色体畸形少见。
下面笔者将通过 1 个病例来阐述 TGA 的超声特点及其诊断思路,从而避免误诊和漏诊。
本例患者孕 26 周,心脏结构所见如下。
图1 二维超声心动图四腔心切面未见异常,左、右心房与左、右心室连接一致,室间隔连续完整图 2 右室流出道切面见主动脉发自解剖学右室图 3 左室流出道切面见肺动脉发自解剖学左室图4 三血管切面见主动脉前移,位于肺动脉右侧,主动脉位于右前,肺动脉位于左后,主动脉与肺动脉未探及扩张及狭窄图5 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同时显示主动脉弓和动脉导管弓,主动脉弓呈「曲棍球」样,动脉导管弓呈「拐杖」样图 6 可见主动脉弓发出右锁骨下动脉于气管后向右走行胚胎学发生机制与病理解剖此病发生机制尚不完全清楚。
正常情况下,肺动脉瓣下圆锥发育,肺动脉位于左前上方,主动脉瓣下圆锥萎缩,主动脉位于右后下方。
大动脉转位时,主动脉瓣下圆锥发达,未被吸收,主动脉位于右前上方,肺动脉瓣下圆锥萎缩,肺动脉位于左后下方,这样使肺动脉向后连接左心室,主动脉向前连接右心室。
主动脉瓣下因有圆锥存在,与三尖瓣间呈肌性连接,肺动脉瓣下无圆锥结构存在,与二尖瓣呈纤维连接,肺动脉瓣下常常有狭窄。
TGA 的本质是房室连接一致,而心室动脉连接不一致。
绝大多数TGA 患者心房正位,心室右袢。
CDFI技师大型设备上岗证试题

CDFI技师大型设备上岗证试题1. 彩色多普勒技术检测血流,有如下哪项用途()。
A. 鉴别管道性质B. 判断血流性质C. 鉴别动、静脉D. 反映心脏瓣膜有无反流E. 以上都对【答案】E2. 频谱最常用的显示方式是()。
A. 速度-时间方式B. 一维方式C. 三维方式D. 功率方式E. 以上均是【答案】A3. 下列所述能通过频谱多普勒进行检测的不包括()。
A. 量化血流速度B. 辨别血流方向C. 确定血流性质,如层流、射流等D. 了解组织器官的结构E. 为测量血流量提供速度时间积分【答案】D4. 下列不属彩色多普勒技术的是()。
A. 彩色多普勒组织成像B. 能量型彩色多普勒C. 速度能量型彩色多普勒D. 速度型彩色多普勒E. 弹性成像技术【答案】E5. 下列哪种方法不可提高低速血流的显示率()。
A. 提高量程(速度标尺)B. 降低量程(速度标尺)C. 提高彩色增益D. 降低探头频率E. 下调滤波【答案】A6. 下列有关声波的非线性传播说法正确的是()。
A. 超声波在组织中传播时呈非线性传播B. 超声波在组织中传播时形成压缩区和稀疏区,产生压力差C. 声波传播产生的压力差可改变声波的传播速度D. 传播速度不同导致波形逐渐畸变并产生谐波E. 以上都是【答案】E7. 超声波透入第二种介质后,由于声波方向的改变会产生()。
A. 不反射B. 不折射C. 反射D. 折射E. 以上都对【答案】D8. 下列有关波长、频率、声速的关系描述正确的是()。
A. 波长与声速成反比、与频率成正比B. 声速不变时,频率与波长成正比C. 声速不变时,频率与波长成反比D. 波长与声速成正比、与频率成正比E. 以上都不正确【答案】C9. 超声在人体中传播的平均速度约为1540m/s。
下列关于测量误差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 胎儿股骨长径的测量值大于真实值B. 脂肪组织的测量值小于真实值C. 测量肝、胰、脾、肾的误差大D. 晶状体的测量值与实际值之间存在误差E. 声束垂直时测量误差大【答案】D10. 超声的组织定征技术可帮助()。
大动脉转位分型及超声表现

大动脉转位分型及超声表现
大动脉转位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畸形,表现为主动脉和肺动脉
在心脏发育时互换位置。
分型较多,其中最常见的是D 型和L 型转位。
以下是大动脉转位的分型及其超声表现。
一、D 型大动脉转位
1. 主动脉插入左心室,肺动脉插入右心室;
2. 超声表现:主动脉根部向左偏移,肺动脉根部向右偏移,二尖瓣及
三尖瓣位置正常,瓣膜功能正常,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较为常见。
二、L 型大动脉转位
1. 主动脉插入右心室,肺动脉插入左心室;
2. 超声表现:主动脉根部向右偏移,肺动脉根部向左偏移,二尖瓣位
置正常,三尖瓣位置不同于正常,瓣膜功能正常,室间隔缺损及动脉
导管未闭较为常见。
三、双大血管的大动脉转位
1. 主动脉和肺动脉同时插入同一心室;
2. 超声表现:主动脉和肺动脉根部位置正常,二尖瓣及三尖瓣位置正常,瓣膜功能正常,室间隔缺损及动脉导管未闭较为常见。
总之,大动脉转位是一种严重的心脏畸形疾病,超声检查是其最常见的诊断方法。
对于大动脉转位患儿,及早发现、早期手术治疗是十分必要的。
大动脉转位超声诊断

两个循环交换血流的部位主要有: 房水平 ASD和PFO 室水平 VSD 大动脉水平 PDA 侧支循环水平
支气管动脉与肺循环血管串联形成侧支循环 肺微血管与支气管静脉连通入肋间静脉或奇静脉
14
临床症状和体征
主要取决于左、右心系统血液的混合程度、左 心室流出道即肺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其他合并畸 形。
心室、肺循环与左心室分别循环。大小循 环各行其道,机体不能获得氧供。
11
A: 正常心脏血流动力学
B: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血流动力学
12
TGA存活条件 必须存在有效的心内左向右和右向左的双
向分流,分流量越大,血液混合越充分,
患者存活机会越大。
两个循环交换后的血流量来去要相当,否
则会导致两个循环血流累积量一多一少的 不平衡状态
左转位型
主动脉全部或大部分发自右心室,肺动脉完全发自右心室,
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左侧或左前方,VSD通常位于主动脉瓣下,多数合并肺动
脉高压,少数合并肺动脉瓣口狭窄。
46
DORV可出现两类完全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RVOT) :
1. 肺血减少和低氧血症
近70% ,见于RVOT严重狭窄的患者,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与TOF相似,常表 现为明显的发绀和缺氧。右心室流出道中等狭窄者,其自然预后和手术治疗 的结果较好。
2.Taussig-Bing 型 肺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之上,骑跨率大于75%,VSD 位于肺动脉瓣下。主动脉完全发自右心室。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方或正前 方。可合并肺动脉瓣口狭窄或肺动脉高压。
3.左转位型 主动脉全部发自右心室,或骑跨于室间隔之上,骑跨率大于 75%,肺动脉完全发自右心室,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左侧或左前方,VSD通常 位于主动脉瓣下,多数合并肺动脉高压,少数合并肺动脉瓣口狭窄。
超声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中的临床价值

堡竺墅垡兰壅查!!!!生丝!!鲞筮!!塑!塑型!竺!受坚∑21:!!型!:!!!!!!超声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中的临床价值张志芳,陈丽君,张玉奇,沈蓉,陈轶维,武育蓉,张海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心内科上海200127)【摘要】目的:评价超声心动图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D-TG A)患者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手术术前、术中及术后的临床价值。
方法:33例D-T G A患者行肺动脉环缩(pul m onar y ar t e r y band i ng.PA B)锻炼左心室心肌.然后行大动脉调转术(A S())。
应用超声心动图观察术前诊断、手术前后左心室的变化及手术结果。
结果:33例患者术前诊断均正确。
PA B期间.7例患者死亡;26例患者P A B后(10.44±4.07)天行A S().24例手术成功.2例死亡.PA B前左心室压力较低.PA B 后左、右心室压力比从0.46±0.13上升至0.95±0.17(P<0.01)。
左心室质量指数从(32.54±9.93)g/m2上升至(58.06士16.94)g/m z(P<O.01)。
出院时、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行超声心动图检查.24例患者主动脉、肺动脉吻合口血流通畅.左心室收缩功能正常。
结论:超声心动图可以比较准确地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超声心动图在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快速二期大动脉调转术手术时机判断及术后随访中起十分重要的作用.【关键词】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超声心动图中图分类号:R541.1;R445.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901l(2010)12—1784--04C l i nical val u e of ec hoc ar di ogr aph y i n r api d t w o-st age ar ter ial sw i t ch ope r at i on f or pat i ent s w i t h t r ansposi t i on of gr ea t art er i esZ H A N G Z hi—f ang.C H E N L i-j un。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护理查房PPT

目录
01.
02.
03.
04.
05.
06.
年龄:患者年龄
病史:发病时间、症状、治 疗过程、用药情况等
检查结果:心电图、超声心 动图、CT等检查结果
诊断:完全性大动脉转位的 诊断依据和诊断标准
患者基本信息:年龄、性别、 职业、婚姻状况等
治疗方案:手术治疗、药物治 疗、康复治疗等方案的选择和
加强患者康复护理,帮助 患者尽快恢复健康
完善护理流程,确保护理工 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
加强护理人员的培训,提高 护理技能和知识水平
加强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 提高患者满意度和配合度
定期对护理工作进行评估和 改进,提高护理质量
预防出血:监测血小板, 调整药物,控制液体摄入
评估指标:包括生命体征、心功能、 呼吸功能、精神状态等
评估结果:根据评估指标和评估方 法,对护理效果进行量化评估
评估方法:采用问卷调查、访谈、 观察等方式进行
改进措施:根据评估结果,对护理 措施进行优化和调整,提高护理效 果
完全性大动脉转位: 一种先天性心脏病, 心脏的动脉和静脉 位置颠倒
术前检查: 完善各项 检查,确 保手术安 全
术前用药: 遵医嘱使 用抗凝血 药物,预 防血栓形 成
术前饮食: 指导患者 合理饮食, 保证营养 摄入
术前准备: 做好术前 准备,确 保手术顺 利进行
监测生命体征:密切观察患 者的心率、血压、呼吸等指 标,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保持呼吸道通畅:确保气管 插管位置正确,防止误吸和 窒息
随访内容:包括病情监测、药物调整、 康复指导等
随访方式:电话、门诊、家庭访视等多 种方式
随访人员:医生、护士、康复师等专业 人员
婴幼儿完全性大动脉调转术术前超声心动图诊断分析

E h c r i g a h r o e a v i g o i o n a t o b e e v d c m p e e a t ra wi h o e a o c o a d o r p y p e p r t e d a n s f r ifn s t e r c ie o i s lt re il s t p r t n c i CHE Xi- u ̄ W ANG Hu ,L U Xi n - u t a.* h p ca a n si Diiin te 4 6 h Ho pt l o A, N u h i i I a g f ,e 1 T e S e il Dig o t c vs o h 5 t s i fPL a
smp e a e t d c u re o u n 6 c s s i l t a e t ee t n 8 a e ,a smp e o i e v oe i l p tn u t s a tr s s i a e ,a smp e ar l s p a d fc i c s s i l c mb n d o a h l i i l l
, 3 ,Chn ia ,S a d n 5 0 1 ia
[ src] Obe t e T vla h o feheri rp i dan s o n n t b eevd cmpe Abtat jci oeaut t r eo coado ahc i oi frif  ̄ o erci o lt v e e l g g s a e e
maf r t n a s s me t w r o ae t u gc l f d n s l mai s e s n e e c mp r d wi s r ia n i g .Re u t Amo g t e 4 a e r n p st n o r a o o h i sl s n h 5 c s s ta s o i o f g e t i
超声诊断学--心脏试题

循环系统1.心房收缩期在心血管生理上的意义是——。
A心房的血液因心房收缩,最终全部被充盈到左心房B左心房收缩引起左心室收缩C心房收缩期引起心室快速充盈D心房收缩是舒张期的开始E心房收缩期是左心室射血的终结2.下列关于肺动脉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
A3个半月瓣,称为左瓣右瓣无冠瓣B肺动脉瓣口位于主动脉口的左前上方C肺动脉瓣各半月瓣游离缘的中部有半月小结D肺动脉口与右室流出道连接E3个半月瓣,称为左瓣右瓣前瓣3.左心室的解剖结构及其邻近结构关系,哪一项是错误的——。
A左心室流出道B左心室流入道C左室壁D左房室口,通过左房室口与左心房连接E与肺动脉连接4.心搏出量与心输出量有什么不同——。
A心搏出量在数值上与心输量相等B心率不变时,心搏出量增大反而使心输出量减低C心输出量是心搏出量乘以心率,心搏出量是每次心搏的排血量D心搏出量大于心输出量E心输出量不乘以心率,心搏出量需计算心率5.影响左心房压的直接因素是——。
A主动脉压在大小B在尖瓣有无狭窄C右室压的大小D主动脉瓣口有无关闭不全E肺静脉对左心房的充盈及二尖瓣口通畅程度6.下列哪一支血管不是右冠脉动脉的分支——。
A右圆锥支B后降支C左回旋支D右室后支E右冠脉主干7.从心尖部可检查哪个心脏超声切面图——。
A大动脉短轴切面图B上腔静脉长轴切面图C主动脉弓长轴切面图D四腔心切面图E主动脉短轴切面图8.正常心脏与下列哪种组织器官不毗邻——。
A肺B食C胃D支气管E迷走神经9.正常三尖瓣与二尖瓣的血流多普勒频谱有什么不同——。
A三尖瓣血流频谱为负向,二尖瓣为正向B三尖瓣频谱缺乏收缩期成分C三尖瓣血流频谱幅度(速度)明显大于二尖瓣血流D三尖瓣血流频谱幅度(速度)小于二尖瓣E三尖瓣血流舒张早期速度大于二尖瓣10.关于心底的描述,哪一项是正确的——。
A由左右心房的肺动脉及主动脉组成B朝向右后上方,大部分由左心房及小部分右心房组成C由左右心室组成D由左心室组成E心底部与大血管相连,位置活动大11.有关右心房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女,1岁 超声诊断:右室双出口/巨大室间隔缺损
(远离两大血管),肺动脉瓣狭窄并返流,
卵圆孔未闭,重度肺高压
行大动脉调转,室间隔缺损修补(心内隧 道修补),卵圆孔缝闭术
THANK YOU !
AO起源于RV,PA起源于LV,房室连接不一 致,即解剖LA与解剖RV连接,解剖RA与解
剖LV连接
心脏节段排列分四型: SLL型: 心房正位,心室左袢,主动脉位于
肺动脉左前方(最常见) SLD型:心房正位,心室左袢,主动脉位于肺
动脉右前方 IDD型:心房反位,心室右袢,主动脉位于肺
AO
PA
主动脉与肺动脉完全或大部分起自形态RV
RV
AO、PA
合并VSD,为左室的唯一出口
手术方式(很多):
心室内矫治、Rastelli术、大动脉转位术、心房转位术、REV术、Fantan 术和Glenn术等。
VSD的位置是选择不同方式手术的最关键所
在
三尖瓣与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动脉瓣的距离对选择手术方式
TGA存活条件
必须存在有效的心内左向右和右向左的双
向分流,分流量越大,血液混合越充分,
患者存活机会越大。
两个循环交换后的血流量来去要相当,否
则会导致两个循环血流累积量一多一少的 不平衡状态
两个循环交换血流的部位主要有: 房水平 ASD和PFO 室水平 VSD 大动脉水平 PDA 侧支循环水平
肺动脉高压型:无RVOT狭窄,合并肺动脉高压,全心明显增大,肺动脉主干 及两侧肺动脉增宽,主动脉瓣与二尖瓣无纤维连接。
Taussig-Bing 型 肺动脉全部或大部分发自右心室,主动脉完全发自右心室, 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或正前方,VSD位于肺动脉瓣下,半月瓣与房室瓣之间 无纤维连接,右心室增大。可合并肺动脉瓣口或肺动脉高压。
于膜周流入道
多见于DORV合并ECD
心内隧道修复术时:VSD应离主动脉瓣口要近, 三尖瓣与肺动脉瓣的距离要远,至少应大于主动 脉瓣口的直径,这样才不至于导致术后左心室流
出道狭窄。
另外,心内隧道部位应没有三尖瓣的腱索及乳头 肌附着,否则术中应将其切除并再植,也不应有 肺动脉出口,否则应在做心内隧道的同时加做右
男,12岁 超声诊断:Taussig-Bing
AO完全发自RV,PA大部分发 自RV,但骑跨于室间隔上, 肺动脉瓣下VSD,肺动脉瓣增 厚、回声增强,开放受限
RV向AO、PA泵血,室水 平左向右分流信号。CW
显示肺动脉瓣上湍流信 号
AO位于PA右前方,M型 示RV增大,RV壁肥厚
CDFI-M型显示室水平左向
心室肺动脉的外通道,或选择其他手术方式。
大动脉位置关系正常 60% 肺动脉完全发自右心室,主动脉骑跨于室间隔之 上,骑跨率大于75%,VSD位于主动脉瓣下。根据RVOT是否存在狭窄,从而引 发不同的病理生理及临床表现,又可分为以下两种类亚型:
TOF型:在以上病理解剖基础上,合并右心室流出道狭窄,右心房、右心室 明显增大,右心室壁肥厚,主动脉瓣与二尖瓣前叶无纤维连接。
多采用大动脉转换术进行治疗。
双动脉下型(10%)
多见于漏斗部间隔发育不良或缺如的DORV
VSD紧紧位于两条大动脉下方
多采用心内隧道连接VSD-主动脉开口,并以自
体心包加宽右心室流出道至肺动脉主干。
远离双肺动脉型(10%)
VSD距离主动脉瓣口和肺动脉瓣口均有较大 距离,主要位于心室的肌梁部,少部分位
男,10岁。超声诊断:完全型大动脉转位 (SDD型)。经手术证实。
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方
心房正位,心室右袢
主动脉发自右心室,肺 动脉发自左心室,肺动 脉瓣下异常肌束致局部 狭窄
肺动脉瓣下呈五彩镶嵌 湍流信号
右心室明显增大,右心 室壁肥厚
肺动脉瓣下高速湍流信 号
房间隔中央部回声失 落
房水平左向右分流
临床表现并存,病情较严重。
2D
1.大动脉位置关系正常型 主动脉几乎完全发自右心室,骑跨于室 间隔上,骑跨率大于75%。肺动脉完全发自右心室,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 方或正前方,主动脉瓣下巨大VSD,右心室壁肥厚,右心房、右心室增大。 TOF型:在以上声像图特征的基础上,大动脉短轴等切面可显示右心室流出道 狭窄,肺动脉内径相对较细。注意要评估肺动脉指数和左心室舒张末期指数, 为手术提供重要的信息。 肺动脉高压型:右心室流出道无狭窄,肺动脉主干及两侧肺动脉增宽。注意测 量肺动脉压力,排除是否存在埃森曼格综合征。
左转位型
主动脉全部或大部分发自右心室,肺动脉完全发自右心室,
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左侧或左前方,VSD通常位于主动脉瓣下,多数合并肺动脉
高压,少数合并肺动脉瓣口狭窄。
DORV可出现两类完全不同的血流动力学变化 (RVOT) :
1. 肺血减少和低氧血症
近70% ,见于RVOT严重狭窄的患者,其血流动力学改变与TOF相似,常表现 为明显的发绀和缺氧。右心室流出道中等狭窄者,其自然预后和手术治疗的 结果较好。
动脉右前方 IDL型:心房反位,心室右袢,主动脉位于肺
动脉左前方
如不合并其它畸形,血流动力学正常
可合并的畸形
VSD PS 房室瓣异常 心房水平的交通 ASD和PFO PDA 冠状动脉镜向分布 其它 80%左位心,20%镜向右位心、右旋心,心尖朝右。左旋心和心脏位置异常也较常见。
血流在功能上得到矫正,可正常循环,无症状。
LA AO
RA PA
圆锥部旋转运动反常和圆锥部吸收反常 ,心室 袢方向异常
圆锥部向相反方向旋转
解剖RV AO 解剖 LV PA
肺动脉瓣下圆锥吸收过多,主动脉瓣下圆锥吸 收不全
原始心球心室段向左侧袢状弯曲,导致右心室
位于左前方,左心室位于右后方,即左袢(L-
loop)
病理解剖特点:
DORV根据病理生理不同而出现不同的临床表现 对于肺血减少者,患者有发绀、柱状指(趾)和低
氧血症的症状。
对于肺血增多、肺动脉高压者多有心力衰竭综合征,
喂养困难、营养不良,多汗气喘及反复呼吸道感染、 心悸气短、活动受限甚至肝大、水肿等。
部分Tassig-bing和晚期肺动脉高压患者,以上两种
缺
多伴RVOT狭窄,病理生理改变与TOF相似
人工血管心室内矫治,同时以自体心包加宽右心室流出道
肺动脉瓣下型(30%)
多见于两条大动脉左右并列或升主动脉右前移位的DORV。 VSD特点:缺损上缘邻近肺动脉瓣口,而与主动脉瓣口的距离
较远,主动脉瓣口与肺动脉瓣口之间通常有突起的漏斗部间隔 隔开。 如肺动脉瓣下圆锥结构完全被吸收,其与二尖瓣存在纤维连接, 肺动脉瓣口骑跨于室间隔之上,临床上称之为Taussig-Bing。
心房与心室连接一致
AO起自RV,PA起自LV
LA PA
RA AO
圆锥部旋转运动反常和圆锥部吸收反常
圆锥部向相反方向旋转
解剖RV AO 解剖 LV PA
肺动脉瓣下圆锥吸收过多,主动脉瓣下圆 锥吸收不全
病理解剖特点:
AO起源于RV,PA起源于LV,房室连接一致,
即解剖LA与解剖LV连接,解剖RA与解剖RV 连接
M型
无特征改变 如合并肺动脉高压时,肺动脉瓣曲线a波低
平,cd段呈“W”形或“V”形。 如合并肺动脉瓣狭窄, a波变深,cd段延长。
CDFI
CDFI显示右心室血同时泵入主动脉和肺动脉, 室水平通常为双向分流信号。
合并肺动脉瓣狭窄时,肺动脉瓣上可见收缩期 五彩高速血流信号。
CW\PW可定量检查以上血流信息。
支气管动脉与肺循环血管串联形成侧支循环 肺微血管与支气管静脉连通入肋间静脉或奇静脉
临床症状和体征
主要取决于左、右心系统血液的混合程度、左 心室流出道即肺动脉狭窄程度以及其他合并畸 形。
均有发绀并进行性加重,患婴往往早期夭折。 杵状指在出生后6个月出现。
很少会有蹲踞现象。
一般无特殊杂音,多来自合并畸形。
多为左位心,少数为右位心和中位心
70%室间隔完整,常伴ASD和PDA
右心室逐渐肥厚,(不合并VSD和PS时)左 心室逐渐变薄
心脏节段排列分两型:
右位型(SDD): 心房正位,心室右袢,
主动脉位于肺动脉右前方
左位型(ILL):心房反位,心室左袢,主动
脉位于肺动脉左前方
临床分型: I型 室间隔完整 II型 室间隔完整,同时合并肺动脉狭窄 III型 合并VSD IV型 合并VSD,并同时合并肺动脉狭窄
手术只能矫正所合并的其它畸形即可。
女,11岁。超声诊断: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IDD型)并肺动脉瓣狭窄。
肺动脉发自解剖左室,主 动脉发自解剖右室
心房反位,心室右袢
RA
左心室血泵入肺动脉, 右心室血泵入主动脉
肺动脉瓣上湍流
男,2岁 超声诊断: 中位心 矫正型大动脉转位 完全房室间隔缺损 混合型肺动脉狭窄 细小侧枝循环形成
增强CT结果,完全型大动脉 转位(SDD型)
男,生后发绀15天,加重伴气促3天
超声诊断:大动脉转位/室间隔完整、PDA、 小ASD、PS
于出生后第19天行大动脉调转、房间隔缺 损修补、动脉导管切断缝闭术
RV LV RA
LA
RV
AO PA
LV
心房与心室连接不一致
AO起自RV,PA起自LV
也非常重要
圆锥动脉干向中线移动不充分
主动脉瓣下圆锥吸收不全
肺动脉瓣下圆锥发育不良
两大动脉不发生旋转,保留在以前的位置均与右心
室连通 ,形成DORV
大部分保留圆锥结构无纤维连接;少部分存在双圆锥结构,发育不良仍存在纤维连 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