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型数据中心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模式研究
数字政务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概述
核心功能
一体化管理、智能监控、预警预 测、快速响应。
技术路线
基于云计算、大数据、AI和微服务 架构,整合各类政务资源,实现统 一监控、统一管理和统一服务。
价值体现
提高运维效率30%以上,降低故障 处理时间50%以上,确保政务服务 的高可用性和连续性。
01
02
03
04
智能化运维
通过自动化监控、诊断和排错 ,提高运维效率。
数据驱动决策
基于数据分析结果,为决策提 供科学依据。
统一管理平台
整合数字政务系统资源,实现 统一管理和调度。
高可用性和稳定性
确保数字政务系统连续、稳定 运行。
03
关键技术实现
大数据处理技术
数据采集
01
通过数据采集技术,从各个业务系统、网络设备、安全设备等
主要功能模块
监控管理模块
实时监控数字政务系统的运行状态,包括硬 件设备、操作系统、应用软件等。
运维管理模块
提供配置管理、权限管理、日志管理等功能 。
故障诊断与排除模块
自动诊断和定位故障,提供故障排除建议。
数据分析与可视化模块
对数字政务系统运行数据进行挖掘和分析, 提供可视化报表和图表。
平台优势与特点
高平台的灵活性和可维护性。
平台优化与升级
用户体验优化
通过改进用户界面和操作流程,提升用户体验 ,降低使用门槛。
安全性增强
加强平台的安全防护措施,提高数据传输和存 储的安全性。
自动化运维
提升平台的自动化运维水平,减轻运维人员的工作负担。
未来发展方向
01
跨部门协同
推动数字政务一体化智能运维平 台在各部门间的协同应用,实现 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联动。
智慧运维一体化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BSM:IT运转的统一平台和 方法
请求,变更,以支持 业务服务
服务请求管理
事件管理
知识管理
问题管理
项目&
管理IT资源、需求和 组合管理
预算
供应商管理
确保对政策和法规的 遵从
财务管理
REQUEST & SUPPORT
身份管理
资产管理
变更和发布管理
应用自动化
持续性地部署和变 更服务、应用、服 务器、网络和终端
领导力 最佳经验 业务需求
数据信息 数据信息 数据信息
数据信息
流程 规范的运作流程
数据信息
人员 合理的组织 合适的人员
工具 自动化手段
数据信息
效益: • 成本降低 • 可用性提升 • 支持业务
BMC一体化运维管理框架
IT管理目标及挑战
• IT管理目标——更好的支持业务并体现价值
降低IT成本 如何提升员工、资产、项目和活动的产出?
• 创新 • 创立和强化BSM理念 • 在过去一年中,投资超过10亿美元用于战略收购 • 支持大型机、分布式、物理和虚拟环境 • 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 • BSM专利技术
• 采取综合性方法和统一的平台,通过BSM运行IT • 减少IT 成本 • 提高业务影响力 • 改善服务质量 • 管理风险
现状及目标
BMC BladeLogic Application Provisioning
Solution
一体化运维平台第一阶段建 设建议
BMC Remedy Service Desk & Incident Mgt + Problem Mgt
BMC Event & Impact Mgt Solution
2023-统一运维管理平台总体建设方案V2-1

统一运维管理平台总体建设方案V2随着企业信息化程度的提升和业务规模的不断扩大,IT系统的管理和维护成为了一个关键的问题。
企业需要一种集中化的运维管理平台来提升运维效率和降低运维成本,同时还需确保IT系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
在这样的背景下,统一运维管理平台成为了必不可少的一项工程。
第一步,明确需求在开始统一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工作之前,首要的任务就是明确需求。
我们需要全面分析现有的IT系统和运维流程,建立用户需求和技术需求,确定统一运维管理平台的功能和特点。
第二步,选择合适的运维工具和系统由于不同的运维工具和系统功能和性能存在差异,因此需要根据需求选择合适的工具和系统。
我们需要根据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复杂度来选择适合企业的运维工具,确保所有运维工作能够无缝连接并协同工作。
第三步,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在确定了可行的方案之后,我们需要开始建设统一运维管理平台。
由于不同的企业情况不一,建设统一运维管理平台的形式和步骤也会有所差异。
需要重点关注以下问题:1、统一数据采集和监控: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和监控平台,对各种设备和应用进行监控和数据采集,目的是为了发现系统中可能存在的问题并尽早排除。
2、自动化运维:考虑通过引入自动化运维技术,自动化运维可以降低人力成本,提高管理效率。
3、统一日志管理:运用日志管理技术,将各种设备和应用系统的日志统一收集和分析,便于分析排查问题。
4、统一监管和访问控制:建立统一的授权和访问控制机制,保障数据和应用程序的安全性。
第四步,运维管理平台的使用培训在完成了统一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之后,需要进行相关的运维人员使用培训和测试,确保运维人员能够熟练地使用平台,发现并解决问题。
总结统一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是企业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优化IT系统运维和降低运维成本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
在建立统一运维管理平台过程中,我们需要全面明确需求,选择适合企业的运维工具和系统,建立统一的管理平台,以及进行人员的使用培训,确保运维工作顺利开展。
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

智慧运维管理平台建设方案智慧运维管理平台是指基于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技术,通过对各种设备、系统和网络进行全面、实时的数据采集、分析和管理,从而提高设备可靠性和效率,降低运维成本的一种管理方式。
建设一个智慧运维管理平台需要以下步骤:一、需求分析1.明确目标:根据公司的业务、发展规划、运维管理现状和问题,明确智能运维平台的目标和意义。
2.需求调研:通过调研运维管理人员和用户的需求,深入了解运维流程、问题和瓶颈,并分析企业信息化现状,为平台需求的确认和预测提供依据。
二、平台架构设计1.技术选型:根据需求分析,确定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所需技术,并选择相应的开发平台和工具。
2.平台架构图:根据所需的功能和特性,设计整个智慧运维管理平台的结构,包括前端、后端、数据中心、模型库、算法库等模块。
三、平台开发与实现1.前端开发:采用HTML5、CSS3、JavaScript等前端技术,开发用户登录界面、数据展示、操作界面等前端页面。
2.后端开发:采用Java、Python等后端开发语言,基于所选的开发平台和框架,开发管理系统、数据采集、运行监测和故障诊断等后端功能。
3.数据处理:采用大数据技术,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清洗、处理和分析,形成可视化数据统计报表,并用于后续的预测和决策支持。
4.智能模型开发:基于采集到的设备数据和监测数据,开发各类智能模型,并针对不同的运维场景进行测试和调试。
5.平台实现:完成平台各类业务和功能的需求,实现各类业务场景。
四、测试与上线测试:进行各类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应用测试和性能测试等,发现问题并及时匹配解决。
上线:进行产品的打包、部署、及配置,同时开通相应的用户权限,为开启智慧运维管理平台的使用做好最后的准备。
五、数据管理及维护1.数据管理:根据数据管理手册,对接收、存储、处理、分发、删除等数据全命周期进行管理,保证数据的安全和完整性。
2.故障维护:通过持续监测和预警,对平台可能出现的故障进行及时的排查和维护,保证系统的稳定运行。
2023-数据中心云运维平台总体设计方案V2-1

数据中心云运维平台总体设计方案V2数据中心是现代企业IT基础设施的核心,云计算平台的兴起使得数据中心的规模和复杂度都大幅增加。
为了保证数据中心云计算平台稳定高效地运行,必须建立一个完善的运维平台。
本文将围绕“数据中心云运维平台总体设计方案V2”展开阐述。
第一步:需求分析在设计云运维平台之前,首要任务是对数据中心的需求进行分析。
具体来说,分析以下几个方面:1.任务分析:需要哪些功能模块,如何分工协作。
2.用户分析:企业内部用户和外部客户需要使用的功能有什么不同,如何实现权限管理和用户体验优化。
3.场景分析:数据中心的复杂性在不同的场景下会有不同的表现,需要针对性地设计和测试。
第二步:平台架构设计在需求分析的基础上,需要设计运维平台的整体架构。
一般来说,可以采用微服务架构,将各个模块分离出来进行独立开发和测试。
同时,需要考虑平台的扩展性,支持横向和纵向的扩展。
第三步:平台模块设计根据需求分析和架构设计,需要逐一设计运维平台的各个功能模块。
具体来说,可以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监控模块:监控数据中心各项指标(如CPU、内存、磁盘使用率),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报警和处理。
2.日志管理模块:收集和分析数据中心各个设备和服务的运行日志,快速定位问题原因。
3.配置管理模块:对数据中心各个设备和服务进行配置管理,确保配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4.自动化部署模块:快速部署和升级各种设备和服务,同时支持回滚操作。
5.数据备份和恢复模块:对数据中心的各种数据进行备份管理,确保数据安全可靠,同时支持快速的数据恢复。
第四步:平台测试在设计完成之后,需要进行完整的测试和性能优化。
测试包括单元测试、集成测试、压力测试和系统测试等,确保平台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五步:平台部署在测试通过之后,需要对运维平台进行部署。
建议采用容器技术实现自动化部署和快速扩展。
总之,构建数据中心云运维平台是一个复杂的过程,需要全面分析需求,设计合理的架构和模块,进行充分的测试和性能优化,最后实现平台的可靠部署和维护。
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方案一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方案

统⼀运维⼤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案⼀体化智能运维管理平台解决⽅案统⼀运维⼤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案统⼀运维⼤数据分析平台建设⽅案⽬录第1章.⽅案概述 (4)1.1.项⽬背景 (4)1.2.需求分析 (5)1.3.建设⽬标 (6)1.3.1.建⽴统⼀运维门户 (7)1.3.2.建⽴IT异构资源的全⾯集中化管理 (7)1.3.3.建⽴全⾯准确的资产配置管理 (8)1.3.4.建⽴符合最佳实践的服务流程管理 (8)1.3.5.建⽴IT资源全⾯直观的可视化管理 (8)第2章.解决⽅案 (10)2.1.系统设计原则 (10)2.1.1.实⽤性和模块化原则 (10)2.1.2.⼀致性和开放性原则 (10)2.1.3.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 (11)2.2.系统安全设计 (11)2.2.1.⽤户安全机制 (11)2.2.2.SSO统⼀认证 (12)2.2.3.权限分权分域 (12)2.3.系统建设⽅法 (12)2.3.1.体系架构 (12)2.3.2.功能架构 (15)2.3.3.技术架构 (16)2.3.4.部署架构 (17)第3章.功能概述 (18)3.1.运维监控系统 (18)3.1.1.统⼀运维管理 (18)3.1.2.资源监控管理 (22)3.1.3.拓扑管理 (41)3.1.4.IP地址管理 (52)3.1.5.告警管理 (55)3.1.6.业务管理 (59)3.2.3D机房管理 (63)3.2.1.监控可视化管理 (64) 3.2.2.资产管理可视化 (69) 3.2.3.机房3D图形化展⽰ (71) 3.2.4.配线可视化管理 (73) 3.2.5.容量可视化管理 (75) 3.2.6.资源分配情况管理 (77) 3.2.7.上下架可视化 (78)3.2.8.⾃定义动画 (79)3.2.9.交互式演⽰汇报 (79) 3.3.配置⽂件管理 (80)3.3.1.巡检管理 (81)3.3.2.机房虚拟现实展现 (83) 3.3.3.资产管理系统 (87)3.3.4.供应商管理 (87)3.3.5.配置建模管理 (88)3.3.6.空间资源管理 (90)3.3.7.配置项导⼊ (92)3.3.8.配置项管理 (93)3.3.9.配置项视图 (96)3.4.运维流程管理系统 (98)3.4.1.服务台 (98)3.4.2.服务设计 (105)3.4.3.服务产品设计向导 (106)3.4.4.服务流程管理 (123)3.4.5.服务量化管理 (154)3.4.6.值班管理 (170)3.4.7.任务管理 (175)3.4.8.公告管理 (176)3.4.9.移动终端运维 (177)3.4.10.报表统计分析 (179)3.4.11.第三⽅接⼝ (184)3.4.12.运维知识库系统 (185)3.5.统⼀运维⼤数据管理分析系统 (191)3.5.1.统⼀运维⼤数据基础系统 (191)3.5.2.统⼀运维数据分类管理 (191)3.5.3.运维⼤数据检索与展现 (196)3.5.4.海量⽇志⽂件分析 (200)3.5.5.指标动态基线预测 (204)3.5.6.运维⽀撑能⼒评估 (206)第1章.⽅案概述1.1.项⽬背景长沙市轨道交通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轨道集团)于2006年6⽉根据长政办函〔2006〕79号⽂件筹建成⽴。
数字政务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解决方案

解决方案的概述
03
定义
目标
适用范围
数字政务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解决方案是 一种集成了自动化、智能化运维技术和政 务业务管理需求的综合解决方案。
提高政务服务的效率和质量,保障政务系 统的稳定性和安全性,提升政务管理的智 能化水平。
适用于各级政府机关、公共事业单位及其 他政务机构的运维管理工作。
解决方案的架构和组成
实施步骤
明确部署环境、配置要求和安 全措施。
02
完成平台部署与上线
01
制定部署方案
确保平台能够稳定运行,并具备 可扩展性。
实施步骤
建立运维体系
制定运维流程、规范和技术支持体系 。
进行持续升级与优化
根据业务发展和技术进步,不断更新 平台功能和性能。
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市数字政务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
该平台成功整合了该市各级政务部门的IT资源 ,实现了统一监控、智能分析和预警功能,提 高了政务服务的响应速度和效率。
在推进数字政务发展的过程中,应重视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问题,研究如何在实现高效运 维的同时确保数据安全和用户隐私不受侵犯。
跨部门协同与合作
未来的研究应关注如何加强跨部门间的协同与合作,促进信息共享和业务整合,进一步提 高一体化智能运维平台在数字政务中的实际应用效果。
THANKS
确保平台内各模块之间的数据流动与交互顺畅。
实施步骤
开发智能运维模块
根据设计,开发相应的智能运维功能模块。
完成系统集成与接口对接
确保各模块之间能够相互协作,实现数据共享。
实施步骤
进行系统测试
通过模拟实际运行场景,验证系统的稳定性 和功能完备性。
根据测试结果进行优化调 整
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应用综合解决方案

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和应用综合解决方案2020年3月30统一运维大数据分析管理平台建设方案目录第1章.方案概述 (4)1.1.项目背景 (4)1.2.需求分析 (5)1.3.建设目标 (7)1.3.1.建立统一运维门户 (7)1.3.2.建立IT异构资源的全面集中化管理 (7)1.3.3.建立全面准确的资产配置管理 (8)1.3.4.建立符合最佳实践的服务流程管理 (9)1.3.5.建立IT资源全面直观的可视化管理 (9)第2章.解决方案 (10)2.1.系统设计原则 (10)2.1.1.实用性和模块化原则 (10)2.1.2.一致性和开放性原则 (11)2.1.3.安全性与可靠性原则 (11)2.2.系统安全设计 (12)2.2.1.用户安全机制 (12)2.2.2.SSO统一认证 (12)2.2.3.权限分权分域 (12)2.3.系统建设方法 (13)2.3.1.体系架构 (13)2.3.2.功能架构 (17)2.3.3.技术架构 (17)2.3.4.部署架构 (18)第3章.功能概述 (19)3.1.运维监控系统 (19)3.1.1.统一运维管理 (19)3.1.2.资源监控管理 (23)3.1.3.拓扑管理 (45)3.1.4.IP地址管理 (59)3.1.5.告警管理 (61)3.1.6.业务管理 (66)3.2.3D机房管理 (70)3.2.1.监控可视化管理 (72)3.2.2.资产管理可视化 (76)3.2.3.机房3D图形化展示 (78)3.2.4.配线可视化管理 (80)3.2.5.容量可视化管理 (82)3.2.6.资源分配情况管理 (84)3.2.7.上下架可视化 (85)3.2.8.自定义动画 (86)3.2.9.交互式演示汇报 (87)3.3.配置文件管理 (87)3.3.1.巡检管理 (88)3.3.2.机房虚拟现实展现 (91)3.3.3.资产管理系统 (95)3.3.4.供应商管理 (96)3.3.5.配置建模管理 (97)3.3.6.空间资源管理 (99)3.3.7.配置项导入 (101)3.3.8.配置项管理 (102)3.3.9.配置项视图 (105)3.4.运维流程管理系统 (107)3.4.1.服务台 (107)3.4.2.服务设计 (115)3.4.3.服务产品设计向导 (116)3.4.4.服务流程管理 (135)3.4.5.服务量化管理 (169)3.4.6.值班管理 (186)3.4.7.任务管理 (192)3.4.8.公告管理 (193)3.4.9.移动终端运维 (194)3.4.10.报表统计分析 (196)3.4.11.第三方接口 (201)3.4.12.运维知识库系统 (203)3.5.统一运维大数据管理分析系统 (210)3.5.1.统一运维大数据基础系统 (210)3.5.2.统一运维数据分类管理 (210)3.5.3.运维大数据检索与展现 (215)3.5.4.海量日志文件分析 (219)3.5.5.指标动态基线预测 (223)3.5.6.运维支撑能力评估 (226)第1章. 方案概述1.1.项目背景运维大数据分析系统是一套深度分析和挖掘多种异构数据源运维数据的大数据平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为了建设和运营一个高效的数据中心,通过分析当前基地运维管理面临的挑战,结合当前数据中心运维管理工具的发展趋势,从运维管理平台的系统架构、组织架构、技术构架、组网结构等方面详细介绍了大型数据中心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模式,从而实现智能化运维的管理目标,减少运维成本并提升运维效率。
【关键词】大型数据中心智能化运维一体化运维云化架构
doi:10.3969/j.issn.1006-1010.2016.14.014 中图分类号:tn929.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6-1010(2016)14-0066-05
引用格式:邓颂清,程尧. 大型数据中心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的建设模式研究[j]. 移动通信, 2016,40(14): 66-70.
large data center intelligent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integrated operation and maintenance
1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大数据、云计算的飞速发展,全国各地数据中心的规模迅速扩张,如何建设和运营一个高效的数据中心,是数据中心管理人员的重大挑战[1]。
dcim(data center infrastructure management,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是近年兴起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管理工具,不同的机构有不同的解读。
本文在dcim的理念基础上,针对大型数据中心(即在全国各地拥有多个基地的大型数据中心),就其一体化运维管理的建设模式提出探讨性方案。
2 基地运维面临的挑战与趋势
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主要目的是保障基础设施的可用性及降低风险,提高资产的利用率,降低能耗消耗和运维成本,提高服务水平以及数据中心的效率和效益[2]。
作为承载信息系统运行的数据中心,运维管理的关键是对it设备以及支撑it设备运行的风火水电等场地基础设施的管理,包括:对这些基础设施的日常监控和维护;对这些设备进行全生命周期的管理;运维业务管理的流程与规则;对数据中心内基础设施日常运行数据的分析、对比与挖掘。
对于大型数据中心产业基地,特征为辐射全国、规模分布、虚拟资源、弹性调度、安全防护、绿色节能。
随着数据中心的发展,功能需求越来越多,管理的规模越来越大,系统间的数据交互越来越广,系统对接口的复杂度急剧上升。
由于业务、维护复杂,对管理系统的要求也更高。
现阶段大型数据中心运维面临的挑战如下:
(1)经济性:资源如何有效利用,包括网络、空间、动环资源;如何缩减运行费用,包括能源、维护人员。
(2)灵活性:如何识别及降低过度部署和冗余;如何灵活扩展容量(空间、制冷和供电);如何更快响应业务。
(3)可用性:如何实现精细化管理;如何及时排除隐患,处理复杂故障;如何实现动态资源管理和电子流管理。
(4)管理性:需要有效的数据分析支撑决策和规划;如何实现系统一体化,统一协作、快速响应;如何满足大客户sla(service-level agreement,服务等级协议)和自服务管理。
面对以上挑战,数据中心应建设“集中化运维、一体化管理、智能化分析、流程化控制”的it支撑系统,才能实现智能化运维的管理目标,减少运维人员和维护成本,优化资源管理,提升运维效率。
3 平台系统架构、组织架构和技术架构
3.1 平台系统架构
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系统架构采用“集中化、一体化、智能化”的设计模式,分层设计,实现功能总集成、流程总调度、资源全监控。
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系统架构图如图1所示:基础设施、it系统全方位监控:包括it设备和供配电、空调环境、消防等场地基础设施的日常运行监控及数据采集。
总部综合监控管理人员全方位管理与监控,对用户、权限进行配置管理,对整体运行情况查询、分析,对故障原因分析判断、智能决策。
各基地监控中心人员进行基地全局监控、资源管理、分析报告。
机房运维值守人员对运行状态、性能、系统告警进行监测,从而进行运维管理、故障处理[3]。
资源管理系统3d可视化:实现对所辖数据中心的资源信息管理、调度和配置。
基于物联网技术(rfid、二维码等)实现对idc(internet data center,互联网数据中心)资源自动化全生命周期管理,同时为其它应用管理系统提供有效的资源信息共享[4];基于3d可视化进行机房状态显示、监测、数据展现及交互管理;通过与监控系统的集成,建立业务拓扑、应用拓扑、基础设施拓扑,定义所涉及到的服务器、数据库、中间件之间的资源配置逻辑关系;为业务规划、业务开通、idc运维保障等提供全面的支撑[5]。
功能包括:资源信息、资源容量、资源配置、资源管控、资源生命周期、资源服务请求、资源可视化、电子盘点等功能。
流程管理系统的设计符合itil(it infrastructure library,it基础架构库)规范:依照itil规范,建立itsm(it service management,it服务管理)体系;建立完整的电子工单流(包含各类服务请求及标准流程);实现自动化运维[6]。
统一运行门户:统一门户作为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的统一入口,通过界面集成、数据集成及功能集成等技术将各个子系统中的功能和信息有效组织起来,提供统一的信息服务功能入口以及用户、授权、认证管理,并根据需求定制开发各种呈现内容[7]。
运维大数据分析:针对数据中心基础设施和网络的日常运行建立数据仓库;采用聚类算法,全面应用数据挖掘技术;建立完整的案例库,深度分析,以提升运维质量[8]。
安全监控系统:物理、网络、信息等安全保障,建立idc/isp(internet service provider,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信息安全监控系统[9]。
3.2 平台组织架构
运维管理平台搭建一级结构,实行集中管理、模块化发展的建设思路。
管理中心集中设置,分支被管控点为各基地,在远景规划中可建设备份管理中心。
以机房为单位进行扩展,增加被管机房只需要相应增加采集模块即可实现。
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组织架构图如图2所示:
3.3 平台技术架构
系统采用it云化架构,远端的桌面用户或大屏显示终端只需要通过ie浏览器登录到各子系统服务器即可访问和浏览各子系统,无需安装独立客户端。
平台包含三部分,系统硬件由虚拟的和物理的计算、存储、网络资源组成;系统引擎由统一数据库以及中间件组成;平台应用由各功能系统组成。
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技术架构图如图3所示。
4 平台接口关系
系统内部接口包括统一门户系统、流程管理系统、资源管理系统、集中监控系统、运维大数据分析系统、安全监控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可向esb(enterprise service bus,企业服务总线)开放的api(application programming interface,应用程序编程接口)实现互联的方向发展。
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内各系统接口关系示意图如图4所示: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内各系统之间的接口关系如表1所示。
5 平台组网方案
运维管理平台采用虚拟技术搭建,单独建设资源池(专享云)。
采用基于x86架构的服务器构建,建议以计算节点和存储节点合设的超融合方式建设[10]。
网络建设主要分为业务网络、存储网络、管理内网及带外管理(ipmi)网络;从物理组
网来看,网络建设分为业务及管理接入网络、带外管理(ipmi)接入网络和汇聚网络。
业务网络:承载资源池内部之间的网络互访流量以及用户访问外部网络的业务承载,建议采用万兆网络承载,同时考虑双链路实现冗余保护。
分布式存储网络:用于存储业务数据及系统数据,计算服务器需频繁与存储交互,建议采用万兆网络承载,同时考虑双链路实现冗余保护。
管理网络:用于资源池内部计算服务器、存储服务器之间管理流量,在计算节点上创建集群、创建虚拟机、添加存储等以及与管理平台的互通。
物理组网上建议可与存储网络共用。
带外管理网络:目的为方便维护管理人员及时地远程维护,千兆网络承载即可。
6 结束语
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运维模式正向“一体化、集中化、智能化”方向发展。
本文通过介绍建设一体化运维管理平台,实现集中一体化监控和各系统数据信息的透明、关联、共享,从而实现智能化处理、自动化管理,以达到快速响应、高效管控、增值降本的目的。
同时,能实现数据整合与智能分析,多维度运维大数据的采集、统计、分析及深度挖掘,实现智能运维;建立能力优势,增强服务提供能力、保障能力、成本控制能力、跨技术协同能力,从而进一步增强云数据中心的竞争能力,提高各种业务的业务量,增加企业的经济效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