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溶栓指征
缺血性脑卒中诊疗常规

内二科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疗指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脑梗死)是最常见的脑卒中类型,占全部脑卒中的60%-80%。
其急性期的时间划分尚不统一,一般指发病后2周内。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处理应强调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早期康复和早期预防再发。
缺血性脑卒中是指由于脑的供血动脉(颈动脉和椎动脉)狭窄或闭塞、脑供血不足导致的脑组织坏死的总称。
有四种类型的脑缺血: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可逆性神经功能障碍(RIND);进展性卒中(SIE);完全性卒中(CS)。
TIA无脑梗死存在,而RIND、SIE和CS有不同程度的脑梗死存在。
急性期诊断和治疗一、评估和诊断脑卒中的评估和诊断包括:病史和体征、影像学检查、实验室检查、疾病诊断和病因分型等。
(一)病史和体征1.病史采集:询问症状出现的时间最为重要。
其他包括神经症状发生及进展特征,心脑血管病危险因素,用药史、药物滥用、偏头痛、痫性发作、感染、创伤及妊娠史等。
2.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评估气道、呼吸和循环功能后,立即进行一般体格检查和神经系统体检。
(二)脑病变和血管病变检查1.脑病变检查:(1)平扫CT:急诊平扫CT可准确识别绝大多数颅内出血,并帮助鉴别非血管性病变(如脑肿瘤),是疑似脑卒中患者首选的影像学检查方法。
(2)多模式CT:灌注CT可区别可逆性和不可逆性缺血,因此可识别缺血半暗带。
但其在指导急性脑梗死治疗方面的作用尚未肯定。
(3)标准MRI:标准MRI(T1加权、T2加权及质子相)在识别急性小梗死灶及后颅窝梗死方面明显优于平扫CT。
可识别亚临床梗死灶,无电离辐射,不需碘造影剂。
但有费用较高、检查时间长及患者本身的禁忌证(如有心脏起搏器、金属植入物或幽闭恐怖症)等局限。
2.血管病变检查:颅内、外血管病变检查有助于了解脑卒中的发病机制及病因,指导选择治疗方案。
常用检查包括颈动脉双功超声、经颅多普勒(TCD)、磁共振血管成像(MRA)、CT血管成像(CTA)和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等。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四、其他 1.颅内高压治疗:对于颅内压过高的患者,应进行颅内压监测和相应的治疗 2.营对于心理和情绪问题的患者,应进行相应的精神支持和治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是由中国神经科学学会和中国卒中学组织专家组共同制定的指南。以下是一些主要内容:
一、诊断标准 1.临床表现符合急性脑卒中标准,且无出血性病变 2.脑CT或MRI符合急性缺血性脑卒中影像学标准 3.症状持续时间超过24小时或出现持续性神经功能缺损
二、早期治疗 1.快速评估:进行生命体征监测、神经功能评估、颅内出血排除和脑血管影像学评估 2.溶栓治疗:在确认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基础上,对适当患者进行静脉溶栓或机械取栓 3.抗血小板治疗:对于不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应及早开始抗血小板治疗 4.抗凝治疗:对于房颤、动脉瘤等高危因素的患者,应及早开始抗凝治疗
以上是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的一些主要内容。这份指南旨在为临床医生提供规范化的诊疗流程和治疗方案,以提高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水平和患者的康复率。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

小板药物、抗凝药物、神经保护剂等,为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
未来方向和挑战
早期诊断和预警
未来研究应进一步探索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早期诊断方法 ,以便于早期干预和治疗,降低致残率和致死率。
个体化治疗
由于患者年龄、性别、病情等因素存在差异,因此需要进 一步开展个体化治疗研究,以更好地满足患者的需求。
联合治疗
目前,单一治疗方法可能难以取得最佳效果,联合治疗可 能成为未来的研究方向。如溶栓治疗联合血管内介入治疗 、药物治疗联合康复治疗等。
长期随访和预后评估
未来研究应关注患者的长期预后和随访,以评估治疗效果 和生存质量,为进一步优化治疗方案提供依据。
PART 06
参考文献
REPORTING
WENKU DESIGN
感谢观看
REPORTING
、定期检查、及时就医等。
健康教育应贯穿于整个医疗过 程中,包括住院期间和出院后 的随访教育。
患者自我管理应与医生密切合 作,定期随访和评估,及时调 整治疗方案和管理措施。
PART 05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研究进 展和未来方向
REPORTING
WENKU DESIGN
研究进展
01
急性期救治
目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救治主要集中在急性期,包括溶栓治疗、血
一步形成。
抗凝治疗
对于心房颤动等易栓症患者, 应使用华法林等抗凝药物,预
防血栓形成。
改善脑代谢
使用胞磷胆碱、吡拉西坦等改 善脑代谢药物,促进脑功能恢
复。
预防并发症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预防和治 疗各种并发症,如肺部感染、
下肢深静脉血栓等。
血管内治疗
01
02
03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溶栓指征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溶栓指征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1.急性起病;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3.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5.脑CT/MRI排除脑出血二、病因分型5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
三、溶栓指征改善脑循环: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抗血小板、抗凝、降纤等治疗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主要恢复血流的措施。
静脉溶栓药物: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主要溶栓药;尿激酶;替奈普酶:3小时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适应证: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3小时3.年龄≥18岁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1.颅内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外血肿等)2.既往颅内出血史3.近3个月严重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4.颅内肿瘤、巨大颅内动脉瘤5.近期(3个月)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6.近2周有大型外科手术7.近3周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8.活动性内脏出血9.主动脉弓夹层10.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11.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12.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其他情况13.24小时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14.口服抗凝剂且INR>1.7或PT>15s15.48小时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或各种实验室检查异常(如ATPP,INR,血小板计数,ECT,TT或Xa因子活性测定等)16.血糖<2.8mmol/L,或>22.22mmol/L17.头CT或MRI提示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相对禁忌证1.轻微非致残性卒中2.症状迅速改善的卒中3.惊厥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与此次卒中发生相关)4.颅外段颈部动脉夹层5.近2周内严重外伤(未伤及头颅)6.近3月内有心肌梗死病史7.孕产妇8.痴呆9.既往疾病遗留较重神经功能残疾10.未破裂且未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小动脉瘤(<10mm)11.少量脑内微出血(1-10个)12.是使用违禁药物13.类卒中3-4.5小时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适应证: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3-4.5小时3.年龄≥18岁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同上相对禁忌证(同上补充):1.使用抗凝药物INR≤1.7或PT≤15s2.严重卒中(NISS评分>25分)6小时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适应证: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2.症状出现<6小时3.年龄18-80岁4.意识清楚或嗜睡5.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禁忌证:同上Welcome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ais静脉溶栓金标准

ais静脉溶栓金标准
静脉溶栓是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其金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适应证:患者需符合一定的适应证,包括年龄在18岁及以上,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症状出现时间小于3小时,以及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等。
2. 禁忌证:如有明确禁忌证,如活动性内出血、颅内出血病史、颅内肿瘤、脑疝等,则不能进行静脉溶栓治疗。
3. 最佳时间窗:静脉溶栓的最佳时间窗通常为症状出现后3小时内。
全球权威指南一致推荐轻型致残性卒中患者使用阿替普酶静脉溶栓小时内,大血管闭塞患者,静脉溶栓是不可跳过的步骤醒后卒中的患者,可从静脉溶栓中获益。
4. 溶栓药物:目前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阿替普酶和尿激酶等。
阿替普酶的疗效和安全性在多个临床试验中得到证实,是全球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治疗的首选药物。
5. 监测和评估:在静脉溶栓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神经系统状况和病情变化,及时评估溶栓效果和安全性。
如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处理并调整治疗方案。
6. 综合治疗:静脉溶栓治疗并非孤立存在的治疗方法,需要结合其他治疗方法进行综合治疗,如抗血小板、抗凝、降脂等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
总之,静脉溶栓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金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标准,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病情、适应证、禁忌证、时间窗、溶栓药物、监测和评估以及综合治疗等多个方面。
只有在符合金标准的前提下,才能确保治疗效果和患者的安全。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静脉溶栓流程与溶栓后管理

中国2010年新指南
推荐意见: (1)对缺血性脑卒中发病 3 h内(I 级推荐,A 级证据) 和 3-4.5 h (I 级推荐,B 级证据) 的患者,应根据适 应症严格筛选患者,尽快静脉给予rtPA溶栓治疗。 (2)发病 6 h内的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不能使用rtPA 可考虑静脉给予尿激酶(II 级推荐,B 级证据)。
100% 75%
循证医学显示的有效手段——溶栓和抗血 小板治疗在1/4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 中没有采用;而过多使用神经保护剂和中
药
75.9%
83.1%
50%
24.0% 25%
1.9%
0%
溶栓治疗 未接受抗栓治疗 神经保护剂
中药
中国脑卒中医疗质量评估(QUEST)协作组,中华神经科杂志2009年4月
的发生率分别为23%、5.3%和25%
溶栓后颅内出血的处理措施
无症状性HT不需要任何处理,对症状性脑实质出血的 处理仍缺乏标准,所以推荐停用抗栓治疗等,按脑出 血处理
出血转化病情稳定后7-10天可再开始抗栓治疗;对于 需要应用抗凝进行二级预防的患者,如果判断再发血 栓风险相对较低或全身情况较差者,可用抗血小板药 物代替华法令
溶栓治疗不仅仅是将溶栓药物应用到病人体 内,之后对溶栓病人进行科学的管理和评价、 监测,对于溶栓治疗的成败也同样起着关键性 的作用
静脉溶栓治疗的关注点
有效性:溶栓的效果,包括NIHSS的改变、 血管再通情况
安全性:溶栓治疗的并发症,包括出血、 再闭塞、再灌注损伤等
监测项目
生命体征的监测 临床神经功能的监测 凝血功能的监测 影像学的监测
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解读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实验室及影像检查推荐意见
• 对所有疑似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头颅平扫CT或MRI检查 (1级推荐)
• 在溶栓等治疗前,应进行头颅平扫CT检查(1级推荐) • 应进行上述血液学、凝血功能和生化检查(1级推荐) • 所有脑卒中患者应进行心电图检查(1级推荐) • 用神经功能缺损量表评估情程度(Ⅱ级推荐) • 应进行血管病变检查(Ⅱ级推荐),但在症状出现6h内
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治指南解读
(急性期和二级预防)
世界银行报告 (2011.7.5)
创建健康和谐生活 遏制中国慢病流行
横向对比:中国慢病防控需要奋起直追
中国和部分国家主要慢病死亡率(每十万人)比较
中国的中风死亡率是日本、美国
和法国的4-6倍
在中国慢病防控中,卒中防治至关重要
脑卒中死亡率 冠心病死亡率
急性缺血性卒中分型
中华神经科杂志,2010,43(2)146-152
粥样硬化血栓形成性缺血性卒中
机 制
2021/8/19
粥样硬化
穿支动脉孤立梗死
血栓性穿支闭塞 父动脉狭窄
动脉到动脉 栓塞型
皮层或多发梗死灶 微栓子信号
低灌注/ 栓子清除下降型
分水岭梗死 有或无
动脉狭窄 灌注降低 微栓子信号
混合型
15
卒中
85%
缺血性卒中
原发性出血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20%
25%
20%
30%
5%
动脉粥样硬化 性卒中
穿支动脉病 (腔隙性)
低灌注
动脉源性 栓塞
心源性栓塞 心房颤动 瓣膜病 心室血栓 其他
隐匿性卒中
卒中的TOAST分型
脑卒中ctp灌注溶栓标准

脑卒中ctp灌注溶栓标准
脑卒中是一种常见的急性脑血管疾病,而脑灌注CTP (Computed Tomography Perfusion)是一种影像学检查方法,用于
评估脑组织的灌注情况。
而溶栓则是一种治疗脑卒中的方法,通过
溶解血栓来恢复血流。
下面我会从多个角度来回答你的问题。
首先,脑卒中的CTP灌注溶栓标准是根据患者的临床情况和影
像学表现来决定的。
一般来说,对于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如果
在一定时间内(通常是发病后4.5小时内)符合溶栓治疗的标准,
且CTP显示存在可溶栓的血管闭塞,那么可以考虑进行溶栓治疗。
在进行溶栓治疗之前,需要排除出血性脑卒中等禁忌证,并进行全
面的临床评估。
其次,脑灌注CTP是通过对患者进行连续的CT扫描来获取脑组
织的灌注信息,可以显示出脑血流量、脑血容量和平均通过时间等
参数,帮助医生评估患者的脑组织灌注情况。
在决定是否进行溶栓
治疗时,CTP可以帮助医生确定患者的脑组织是否处于可救助状态,从而指导临床决策。
另外,对于脑卒中患者的治疗,除了溶栓治疗外,还需要综合
考虑其他治疗措施,比如抗血小板药物、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
等药物治疗,以及康复治疗等。
在决定是否进行溶栓治疗时,医生
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整体情况,权衡利弊,做出最合适的治疗方案。
总的来说,脑卒中的CTP灌注溶栓标准是一个综合性的临床决策,需要医生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最新的临床指南来进行判断。
同时,患者和家属也需要充分了解治疗的利弊,积极配合医生的治
疗方案,以期获得最佳的治疗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诊断标准及溶栓指征
一、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断标准:
1.急性起病;
2.局灶神经功能缺损(一侧面部或肢体无力或麻木,语言障碍等),少数为全面神经功能缺损;
3.影像学出现责任病灶或症状/体征持续24h以上;
4.排除非血管性病因;
5.脑CT/MRI排除脑出血
二、病因分型
5型:大动脉粥样硬化型、心源性栓塞型、小动脉闭塞型、其他明确病因型和不明原因型。
三、溶栓指征
改善脑循环:静脉溶栓、血管内治疗、抗血小板、抗凝、降纤等治疗
静脉溶栓:是目前最主要恢复血流的措施。
静脉溶栓药物:rtPA(重组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主要溶栓药;尿激酶;替奈普酶:
3小时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禁忌证及相对禁忌证
适应证:
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3小时
3.年龄≥18岁
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
1.颅内出血(包括脑实质出血、脑室内出血、蛛网膜下腔出血、硬膜下/外血肿等)
2.既往颅内出血史
3.近3个月严重头颅外伤史或卒中史
4.颅内肿瘤、巨大颅内动脉瘤
5.近期(3个月)有颅内或椎管内手术
6.近2周有大型外科手术
7.近3周有胃肠或泌尿系统出血
8.活动性内脏出血
9.主动脉弓夹层
10.近1周内有在不易压迫止血部位的动脉穿刺
11.血压升高:收缩压≥180mmHg,或舒张压≥100mmHg
12.急性出血倾向,包括血小板计数低于100×10^9/L,或其他情况
13.24小时内接受过低分子肝素治疗
14.口服抗凝剂且INR>1.7或PT>15s
15.48小时内使用凝血酶抑制剂或Xa因子抑制剂,或各种实验室检查异常(如ATPP,INR,
血小板计数,ECT,TT或Xa因子活性测定等)
16.血糖<2.8mmol/L,或>22.22mmol/L
17.头CT或MRI提示大面积梗死(梗死面积>1/3大脑中动脉供血区)
相对禁忌证
1.轻微非致残性卒中
2.症状迅速改善的卒中
3.惊厥发作后出现的神经功能损害(与此次卒中发生相关)
4.颅外段颈部动脉夹层
5.近2周内严重外伤(未伤及头颅)
6.近3月内有心肌梗死病史
7.孕产妇
8.痴呆
9.既往疾病遗留较重神经功能残疾
10.未破裂且未经治疗的动静脉畸形、颅内小动脉瘤(<10mm)
11.少量脑内微出血(1-10个)
12.是使用违禁药物
13.类卒中
3-4.5小时内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适应症、禁忌证和相对禁忌证适应证:
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3-4.5小时
3.年龄≥18岁
4.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
同上
相对禁忌证(同上补充):
1.使用抗凝药物INR≤1.7或PT≤15s
2.严重卒中(NISS评分>25分)
6小时内尿激酶静脉溶栓的适应证及禁忌证
适应证:
1.有缺血性脑卒中导致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
2.症状出现<6小时
3.年龄18-80岁
4.意识清楚或嗜睡
5.脑CT无明显早期脑梗死低密度改变
6.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
禁忌证:同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