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的营养器官》教案设计
任务2.3植物的营养器官教案(1)

项目2 植物的生长发育教案(首页)授课题目任务2.3 植物的营养器官1.植物的根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掌握植物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基本形状和类型;认识常见营养器官的变态。
2.熟悉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基本构造及区别。
能力目标1.能够识别植物根系类型和根的变态,借助显微镜能认识根尖结构,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异同。
2.能够识别植物茎的基本形态、各种芽的类型、茎的生长习性、茎的常见变态,借助显微镜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茎的结构异同。
3.能够识别植物叶的形态、单叶和复叶、叶脉和叶序、叶的变态,借助显微镜观察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异同。
教学重点、难点1.根、茎、叶等营养器官的基本形状和类型(重点)2.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茎、叶的结构异同(难点)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及习题。
2.自主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安排14课时1.课堂互动 8课时2.实践活动 6课时项目2 植物的生长发育教案(首页)授课题目1.植物的根目的要求知识目标1.掌握植物根的基本形状和类型。
2.熟悉双子叶植物和单子叶植物的根的基本构造及区别。
能力目标1.能够识别植物根系类型。
2.借助显微镜能认识根尖结构,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异同。
教学重点、难点1.根的基本形状和类型(重点)2.区别单子叶植物和双子叶植物根的结构异同(难点)教学方法1.采用多媒体教学课件,展示相关资料、图片及习题。
2.自主探究教学法、任务驱动教学法的综合应用。
教学安排5课时1.课堂互动 4课时2.实践活动 1课时项目2 植物的生长发育教案教学过程设计(5课时)[一]导入新课提出引导性问题:前面我们学过在构成植物体的过程中,细胞首先会集合成群,形成植物组织,然后由植物组织再组合成形态各异、功能不同的部分。
在植物体中,这些由多种组织组成,具有一定形态特征和特定生理功能,并易于区分的部分,就是器官。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教学分析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是初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是学生建立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认识的重要阶段。
本文将从教材内容、教学目标、教学方法和教学评判等方面对《植物的器官和营养》这一部分进行分析。
一、教材内容分析《植物的器官和营养》这一部分主要包括植物的根、茎、叶和营养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光合作用等内容。
教材通过文字、图片和实验等形式生动地展示了植物器官的结构特点和功能作用,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植物的发展发育过程和养分吸收利用机制。
二、教学目标分析通过进修《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学生应该能够掌握植物的根、茎、叶和营养器官的结构和功能,了解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光合作用的原理,培养学生良好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对植物发展发育的认识和理解能力。
三、教学方法分析在教学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植物的器官和营养》这一部分的内容。
比如,可以通过讲解、示范、实验、观察等形式引导学生认识植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激发学生的进修兴趣;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合作进修,开展植物器官结构的拼图活动,让学生通过动手操作来深入理解植物器官的构造和功能。
四、教学评判分析在教学评判方面,可以通过教室练习、小组讨论、实验报告、进修总结等形式对学生的进修情况进行评判。
通过这些形式的评判,可以及时发现学生的进修困难和问题,帮助学生及时调整进修方法和提高进修效果。
综上所述,《植物的器官和营养》这一部分作为初中生物课程中的重要内容,通过科学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方法选择,可以有效帮助学生建立对植物结构和功能的基本认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实验能力,提高学生的进修兴趣和进修效果。
希望教师们在教学实践中能够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进修需求,合理设计教学方案,提高教学效果,增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了解植物的不同器官及其功能,理解植物的营养需求和吸收方式。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第一课时一、导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不同器官及其功能;2.掌握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吸收营养的途径;3.理解植物的生长发育过程。
二、导学内容:1.植物的器官结构及功能;2.植物的营养方式;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三、导学步骤:第一步:植物的器官结构及功能1.请观察一棵植物的根、茎、叶和花,分别描述它们的外部特征;2.根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茎的主要功能是什么?叶的主要功能是什么?花的主要功能是什么?3.植物的根是如何吸收水分和矿物质的?茎是如何输送水分和养分的?叶是如何进行光合作用的?第二步:植物的营养方式1.植物的营养方式有哪些?分别简要描述它们的特点;2.植物如何通过根部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又是如何通过叶子进行光合作用的?第三步: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1.什么是植物的光合作用?它的反应方程式是什么?光合作用的产物有哪些?2.什么是植物的呼吸作用?它的反应方程式是什么?呼吸作用的产物有哪些?3.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有何联系和区别?四、导学作业:1.整理植物的不同器官及其功能的知识点,并制作一张图表;2.描述一棵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并画出示意图;3.观察一棵植物的生长过程,记录下它的变化并写成观察报告。
五、拓展延伸:1.研究植物的繁殖方式及其特点;2.探讨植物的适应环境的能力;3.了解植物的生长调节机制。
六、反思总结:通过本次导学,我们对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同时也学会了如何观察和记录植物的生长过程。
希望同学们能够继续保持对植物生长发育的兴趣,不断探索和学习。
第二课时导学目标:1. 了解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掌握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吸收方式。
3. 理解植物的生长过程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知识点一: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1. 根:吸收水分和矿物质,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2. 茎:输送水分和养分,支撑植物的生长。
3. 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植物所需的养分。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一、导学目标1.了解植物的不同器官及其功能;2.掌握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吸收途径;3.理解植物的发展发育过程。
二、导学内容1.植物的器官及其功能- 根的结构和功能- 茎的结构和功能- 叶的结构和功能- 花的结构和功能- 果实的结构和功能2.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吸收途径- 光合作用的过程和意义- 植物的无机养分吸收途径- 植物的有机养分吸收途径3.植物的发展发育过程- 种子的萌发和发展- 植物的发展节律- 植物的生殖过程三、导学步骤1.热身导入通过观察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思考:植物是如何吸收养分并发展的?植物的器官有哪些?不同的器官有什么功能?2.观点讲解简要介绍植物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的结构和功能,让学生对植物的器官有一个整体的认识。
3.重点讲解详细讲解植物的光合作用过程和意义,以及植物吸收无机和有机养分的途径,让学生了解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吸收机制。
4.案例分析通过案例分析植物发展发育过程中的关键环节,如种子的萌发、发展节律和生殖过程,让学生理解植物的发展发育规律。
5.小结复习总结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让学生对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有一个清晰的认识,并能够应用到实际生活中。
四、导学作业1.观察周围的植物,记录它们的根、茎、叶、花和果实的特点,并分析它们的功能;2.查阅资料,了解不同植物的营养方式和吸收途径,写一份小结报告;3.选择一种植物,钻研其发展发育过程,制作一份展示海报。
五、导学反馈1.通过作业的完成情况和教室表现,评估学生对植物器官和营养的理解水平;2.针对学生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及时进行辅导和指导,帮助他们提高进修水平。
六、拓展延伸1.组织实地考察活动,让学生亲自观察植物的发展情况,加深对植物的了解;2.进行植物实验,探究植物发展的规律和影响因素,培养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
通过本导学案的进修,置信学生们能够对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有一个全面深入的了解,为他们今后的进修和生活奠定坚实的基础。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一、导入植物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它们通过吸收养分和水分来发展和繁殖。
而植物的发展和发育离不开器官和营养的支持。
今天我们就来进修一下植物的器官和营养。
二、进修目标1. 了解植物的基本器官结构及其功能;2. 掌握植物的营养分类和获取方式;3. 理解植物的发展和发育过程。
三、进修重点1. 植物的主要器官有哪些?它们的功能是什么?2. 植物的营养分类及其获取方式。
3. 植物的发展和发育过程。
四、进修内容1. 植物的器官结构及功能(1)根:吸收水分和养分,固定植物体。
(2)茎:输送水分和养分,支持植物体。
(3)叶:进行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2. 植物的营养分类及获取方式(1)光合营养:通过光合作用制造养分。
(2)吸收营养: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养分。
3. 植物的发展和发育过程植物发展的过程主要包括种子萌发、幼苗发展、成株发展等阶段。
五、拓展练习1. 请简要描述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什么是光合作用?它在植物发展中的作用是什么?3. 植物的发展过程中哪些因素会影响其发展速度?六、总结反思通过进修,我们了解了植物的器官结构和功能,以及植物的营养分类和获取方式。
同时,我们也对植物的发展和发育过程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在以后的进修和生活中,我们要注重珍爱植物,让它们能够健康发展,为我们的生活提供更多的帮助。
七、课后作业1. 思考一下,如果没有植物,地球上会发生什么变化?2. 请观察周围的植物,了解它们的发展环境和发展状态。
3. 阅读相关资料,了解更多关于植物的知识。
以上就是本次进修的内容,希望同砚们能够认真进修,加深对植物的了解。
祝大家进修进步!。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核心素养目标教学设计、教材分析与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科学人教版2001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
导学目标:
1. 了解植物的主要器官包括根、茎、叶和花,以及它们的功能和特点。
2. 了解植物的营养方式包括光合作用和吸收养分,以及其重要性。
3. 探索植物器官和营养之间的干系,深入理解植物发展发育的过程。
导学内容:
一、植物的器官
1. 根:植物的根系主要卖力吸收水分和养分,并固定植物在土壤中。
2. 茎:植物的茎主要卖力输送水分和养分,支持植物的结构。
3. 叶:植物的叶主要进行光合作用,吸收阳光能量并将其转化为化学能。
4. 花:植物的花主要卖力繁殖,产生种子和果实。
二、植物的营养
1. 光合作用:植物通过叶绿体中的叶绿素吸收光能,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2. 吸收养分:植物通过根系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满足发展发育的需要。
三、植物器官和营养的干系
1. 根、茎、叶和花之间互相配合,共同完成植物的发展和繁殖。
2. 光合作用和吸收养分是植物发展发育的重要过程,两者互相依存,共同维持植物的生命活动。
导学任务:
1. 请结合上述内容,简要描述植物的主要器官及其功能。
2. 请诠释光合作用和吸收养分在植物发展发育中的作用。
3. 请思考植物器官和营养之间的干系,谈谈你对植物发展发育的理解。
导学参考:
1. 《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教材》
2. 《植物发展发育教学指南》
3. 《植物生理学导论》
导学反思:
1. 你对植物的器官和营养有哪些新的认识?
2. 你觉得植物的发展发育与人类的生活有何联系?
3. 你对植物的生命力和适应能力有何感想?。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

《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导学案一、导入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进修的主题是《植物的器官和营养》。
在我们平时生活中,我们经常看到各种各样的植物,但你知道植物的器官是什么吗?它们是如何获取营养的呢?二、植物的器官1. 根:根是植物的吸收器官,主要卖力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
根的形态多样,有的植物的根系发达,有的植物的根系不发达。
根的主要结构有根尖、根茎、侧根等。
2. 茎:茎是植物的支持器官,主要卖力植物的发展和传输水分和养分。
茎的形态也各不相同,有的植物的茎直立,有的植物的茎蔓延。
茎的主要结构有节、节间、叶等。
3. 叶:叶是植物的光合器官,主要卖力植物的光合作用。
叶的形态也千姿百态,有的叶片大,有的叶片小,有的叶片扁平,有的叶片卷曲。
叶的主要结构有叶柄、叶片、叶脉等。
三、植物的营养1. 光合作用:光合作用是植物利用光能合成有机物的过程。
在光合作用中,植物通过叶片中的叶绿体吸收阳光,将二氧化碳和水转化为葡萄糖和氧气。
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和养分的重要途径。
2. 吸收水分和矿物质:植物通过根吸收土壤中的水分和矿物质,包括氮、磷、钾等元素。
这些矿物质对植物的发展和发育至关重要,缺乏某种矿物质会导致植物发展受阻。
3. 吸收二氧化碳:植物通过叶片中的气孔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用于光合作用。
二氧化碳是植物合成有机物的原料之一,缺乏二氧化碳会影响植物的发展和发育。
四、思考与讨论1. 为什么植物的根、茎、叶具有不同的形态和结构?它们各自的功能是什么?2. 光合作用是植物获取能量和养分的重要途径,你知道植物为什么需要光合作用吗?光合作用的过程是怎样的?3. 植物在发展发育过程中需要哪些矿物质?这些矿物质对植物的发展有何影响?五、实践与应用1. 观察身边的植物,了解它们的根、茎、叶的形态和结构。
2. 利用实验模拟光合作用的过程,观察叶片在阳光下的变化。
3. 钻研不同矿物质对植物发展的影响,设计实验验证结论。
六、总结通过本节课的进修,我们了解了植物的器官和营养,包括根、茎、叶的形态和结构,光合作用的过程,以及植物吸收水分、矿物质和二氧化碳的重要性。
高中生物植物生产与环境《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教案设计

第2章植物生长发育与环境条件教学目标:◆掌握:种子萌发的过程及影响条件;植物激素特点与应用。
◆理解:植物生长的相关性;成花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了解:生长与发育的概念及相互关系;人工控制环境条件的方法。
◆学会:快速测定种子生命力的方法。
教学时数:8学时教学方法:理论讲授教学内容:第一节植物的生长发育与环境教学重点:◆种子的萌发过程及影响条件。
◆植物生长的相关性。
教学难点:◆温度与光照对开花的影响,成花原理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
第1-2教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列表说明胚珠发育及胚囊的形成过程。
2、列表说明受精后花各个部分的变化。
导入新课二、新授Ⅰ、植物的生长发育(一)生长和发育的概念在植物的一生中,有两种基本生命现象,即生长和发育。
生长是指植物在体积和重量上的增加,是一个不可逆的量变过程。
生长是通过细胞分裂、伸长来体现的。
发育是指植物的形态、结构和机能上发生的质的变化过程。
发育表现为细胞、组织和器官的分化形成。
(二)生长和发育的关系区别:生长是植物生命过程的量变过程;而发育是植物生命过程的质变过程。
联系:在植物生活周期中,生长和发育是交织在一起的,二者互相依存不可分割,具有密切的“互为基础”关系。
(三)植物的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1.概念植物的生长发育又可分为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一般以花芽分化为界限。
营养生长: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等的生长称为营养生长,它是指以分化、形成营养器官为主的生长。
生殖生长:植物的生殖器官花、果实、种子等的生长称为生殖生长,它是指以分化、形成生殖器官为主的生长。
2.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的关系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具有密切关系。
营养生长是植物转向生殖生长的必要准备。
二者也存在矛盾,即如果营养生长过旺,必然影响生殖生长,造成植物生长不协调;反之,营养生长不良也会影响生殖生长。
只有营养生长和生殖生长协调,植物生长发育才最理想。
Ⅱ、种子的萌发与环境植物学中的种子是指由胚珠受精后发育而成的有性生殖器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节植物的营养器官教学重点:◆根、茎、叶的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
教学难点:◆营养器官的解剖结构在不同类型植物上的表现和差异。
教学时数:6学时第1-2教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 简述分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2. 简述成熟组织的结构和功能。
3. 列举几种复合组织和组织系统。
导入新课二、新授Ⅰ、根的形态与功能(一)根的形态1.根的发生种子萌发时,胚根先突破种皮向地生长,便形成根。
2.根的种类主根、侧根、不定根。
主根和侧根为定根。
3.根系一株植物所有根的总体叫根系。
根系可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
直根系:主根明显发达,较各级侧根粗壮,能明显区别出主根和侧根的根系。
须根系:主根不发达或早期停止生长,由茎的基部生出的不定根组成的根系。
4.根系分布根系在土壤中分布很深很广。
直根系植物的根常分布在较深土层中,属深根性;须根系往往分布在较浅的土层中,属浅根性。
(二)根的结构1.根尖的结构根尖是指根的最顶端到着生根毛的部位。
根尖从顶端起依次分为根冠、分生区、伸长区、根毛区四区。
(1)初生结构根的初生结构由外向内依次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三部分。
(2)次生结构双子叶叶植物的根完成初生成长后,由于形成层的发生和活动,不断产生次生维管组织和周皮,使根的直径增粗,并产生次生结构。
维管形成层的产生及活动:片段状维管形成层、波浪状维管形成层、圆环状维管形成层的产生。
维管形成层的分裂活动:维管形成层主要进行平周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数量较多的次生木质部。
总之,双子叶植物根的次生构造从外向内依次为:周皮(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韧皮部(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木质部(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等。
3.禾本科植物根的结构禾本科植物为单子叶植物,其根的基本结构也可分为表皮、皮层、中柱三个部分,但各部分有其特点,特别是不产生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不能进行次生生长。
表皮:是根的最外一层细胞,当根毛枯死后,往往解体而土脱落。
皮层:皮层中靠近表皮的三至数层细胞为外皮层。
外皮层内侧为数量较多的皮层薄壁组织。
内皮层在发育后期细胞壁呈马蹄形的五面加厚,只有外切向壁不加厚。
在木质部放射角处的少数细胞仍保留薄壁状态,成为水分、养分进出的通道,这类细胞叫通道细胞。
中柱:最外一层薄壁细胞组成中柱鞘。
每束初生韧皮部与初生木质部放射角相间排列,两者之间的薄壁细胞不能恢复分生能力,不产生形成层。
以后细胞壁木质化而变为厚壁组织。
4.侧根的形成侧根开始发生时,中柱鞘某些部位的几个细胞细胞质变浓,液泡很小,细胞恢复分裂活动。
首先进行切向分裂,增加细胞层数,继而进行各个方向的分裂,产生一团细胞,形成侧根原基,其分化方向以向顶顺序进行,其顶端逐渐分化为生长点和根冠。
最后,由于新的生长点的不断分裂、生长和分化而向外突出,结构穿过母根的皮层和表皮成为侧根。
(三)根的生理功能1.生理功能支持与固定作用,吸收作用,输导作用,合成与转化作用,分泌作用,贮藏作用,繁殖作用。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等经济用途。
某些乔木、藤本植物的根可作工艺美术品;在自然界中根还有护坡地、堤岸和防止水土流失的作用。
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的主要区别。
2、简述茎的初生结构与根的初生结构的区别有哪些?第3-4教时教学过程:一、复习1、简述双子叶植物根初生结构与单子叶植物根的结构的主要区别。
2、简述茎的初生结构与根的初生结构的区别有哪些?导入新课二、新授Ⅱ、茎的形态与功能(一)茎的形态特征1.茎的形态一般种子植物的茎多数呈圆柱形、三棱形、方柱形或扁平柱形。
通常植物地上部分具有主茎和侧枝,茎有节、节间、叶腋和枝条等。
植株生长过程中,根据枝条延伸生长的强弱,可将枝条分为长枝和短枝。
2.茎的生长习性不同植物的茎在长期进化过程中,有各自的生长习性,以适应外界环境。
通常茎的生长方式有四种方式:直立茎、缠绕茎、攀缘茎和匍匐茎。
3.芽芽是处于幼态而未伸展的枝、花或花序。
(1)定芽和不定芽定芽可分为顶芽和腋芽。
(2)叶芽、花芽和混和芽形成枝条为叶芽。
形成花或花序为花芽。
既生枝叶,又长花为混合芽。
(3)鳞芽和裸芽外面被有鳞片的叫鳞芽,不被鳞片的叫裸芽。
(4)活动芽和休眠芽能于当年或次年春季萌发的芽叫活动芽。
有的芽形成后,长时期处于休眠状态而不萌发的芽,叫做休眠芽。
4.分枝与分蘖种子植物的分枝方式,一般有单轴分枝、合轴分枝和假二叉分枝3种类型(图1-31)。
分蘖是禾本科植物的特殊分枝方式,它是从靠近地面的茎基部产生分枝,并在其基部产生不定根,这种特殊的分枝方式叫分蘖,如小麦、水稻等。
(二)茎的构造1.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构造双子叶植物幼茎是由茎的生长点细胞经过分裂、伸长和分化形成的。
把幼嫩的茎作一横切,自外向内分为表皮、皮层和中柱(也称维管柱)三部分。
表皮:是幼茎最外面的一层细胞。
表皮上有气孔、表皮毛或腺毛。
表皮对茎的内部起着保护作用。
皮层:位于表皮和中柱之间。
近靠表皮部位常有一至数层厚角细胞,对幼茎具有机械支持作用。
幼茎呈绿色,能进行光合作用。
中柱:位于皮层以内,由维管束、髓和髓射线三部分组成。
2.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双子叶植物的茎形成初生结构后不久,便进行次生生长,产生次生结构,主要是维管形成层和木栓形成层活动的结果。
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形成层由束内形成层和束间形成层组成形成层环。
束内形成层的分裂,向外产生次生韧皮部,向内产生次生木质部,并且形成的次生木质部远比次生韧皮部多;束内形成层还能在韧皮部和木质部内形成许多呈辐射状排列的维管射线。
束间形成层分裂时,向内、向外产生大量的薄壁细胞。
使髓射线得以延伸。
木栓形成层的产生与活动:多数木栓形成层是由皮层的薄壁细胞转变的。
木栓形成层向外分裂产生木栓层、向内产生栓内层。
木栓层、木栓形成层和栓内层合称为周皮。
双子叶植物茎的次生构造由外向内包括:木栓层、木栓形成层、栓内层、皮层(有或无)、初生韧皮部、次生韧皮部、形成层、次生木质部、初生木质部、髓(有或无)和维管射线。
3.禾本科植物茎的构造特点小麦、玉米、水稻都是禾本科植物,它们的茎在形态上有明显的节和节间,其内部构造有以下特点:①禾本科植物的茎多数没有次生构造。
②表皮细胞常硅质化。
有的还有蜡质覆盖,如甘蔗、高粱等。
③禾本科植物茎的皮层和中柱之间没有明显的界限,维管束分散排列于茎内。
每个维管束由韧皮部和木质部组成,没有形成层。
所以,禾本科植物茎的增粗受到一定的限制。
(三)茎的主要生理功能1.生理功能输导作用,支持作用,繁殖作用,储藏作用。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木材、竹材等,为工农业及其他方面提供了极为丰富的原材料。
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简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有何主要区别?第5-6教时教学过程:一、复习简述双子叶植物茎的初生结构与禾本科植物茎的结构有何主要区别?导入新课二、新授三、叶的形态与功能(一)叶的形态1.叶的组成植物的叶一般由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组成。
具有叶片、叶柄、和托叶三部分的叶为完全叶;有些叶只有一个或两个部分的称为不完全叶。
禾本科植物的叶有些不同,其叶是由叶片和叶鞘组成,并有叶舌和叶耳。
2.叶片的形态各种植物叶片的形状多种多样,大小不同,形状各异。
叶形:针形,披针形,椭园形,卵形,菱形,心形,肾形。
叶尖:渐尖、锐尖、尾尖、钝尖、尖凹、倒心形等。
叶基:心形、耳垂形、箭形、楔形、戟形、园形、偏形等。
叶缘:全缘,锯齿形、牙齿形、波浪形等形状。
叶裂:状和掌状两种,每种又可分为浅裂、深裂和全裂三种。
叶脉:平行脉、网状脉和叉状脉。
叶序:互生、对生、轮生和簇生。
复叶:羽状复叶、三出复叶、掌状复叶和单身复叶。
全裂单叶在外形上很像复叶,但与复叶(二)叶的构造1.双子叶植物叶的构造双子叶植物的叶片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表皮:表皮位于叶片的上下两面,分上表皮和下表皮。
表皮上常有表皮毛、气孔和水孔等结构,气孔是由两个肾形的保卫细胞围合而成的小孔。
叶肉:位于上下表皮之间,叶肉细胞内含有大量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主要场所。
叶肉明显分化出栅栏组织和海面组织。
(叶脉:叶脉贯穿于叶肉中,具有输导和支持作用。
叶脉中有一个或几个维管束,其中木质部位于上方,韧皮部位于下方。
2.单子叶(禾本科)植物叶的构造禾本科植物的叶片也由表皮、叶肉和叶脉三部分组成。
与双子叶植物叶的结构相比,有以下不同:表皮细胞从正面观察呈长方形,细胞的外壁除含角质外,还含有硅质。
从横切面看,上表皮中有许多呈扇形排列的泡状细胞(运动细胞),与叶片的卷曲与开张有关。
气孔器分布在上下表皮上,成纵行排列,保卫细胞为哑铃形,其外侧各有一个近似菱形的副卫细胞。
禾本科植物叶肉组织没有明显的栅栏组织和海绵组织。
叶脉为平行排列,在维管束与上下表皮之间有发达的机械组织,每个维管束的外围具有由一层或两层大型薄壁细胞或厚壁细胞组成的维管束鞘。
(三)叶的主要生理功能1.生理功能进行光合作用和蒸腾作用,同时还具有吸收、繁殖等功能。
2.经济用途食用、药用、工业原料、肥料、饲料、饮料等。
四、植物营养器官的变态植物的营养器官(根、茎、叶)由于长时期适应于周围环境的结果,使器官在形态结构及生理功能上发生变化,成为该种植物的遗传特性,这种现象叫变态。
(一)根的变态1.贮藏根通常分为肉质直根(如萝卜、胡萝卜等)和块根(如甘薯等)两种。
2.气生根可分为支持根(如玉米)、攀缘根(如常青藤)和呼吸根(如红树)三种。
3.寄生根有些寄生植物如菟丝子、列当等茎缠绕在寄生茎上,它们的根形成吸器,侵入寄主体内,产生寄生根。
(二)茎的变态1.地上茎变态有五种变态:茎刺、茎卷须、叶状茎、小鳞茎和小块茎等。
如山楂的茎刺,南瓜、黄瓜的茎卷须,天门冬的叶状茎,大蒜的小鳞茎和秋海棠的小块茎等。
2.地下茎变态地下茎的变态有根状茎、块茎、鳞茎和球茎等类型。
如其中根状茎有竹、莲、芦苇等,块茎有马铃薯等,鳞茎有洋葱、百合等,球茎有荸荠、芋等。
(三)叶的变态常见叶的变态有:鳞叶、苞叶、叶刺、叶卷须和捕虫叶等。
如洋葱、百合的鳞叶,玉米的苞叶,刺槐、仙人掌的叶刺,豌豆的叶卷须,猪笼草的捕虫叶等。
三、课堂小结四、布置作业1、单、双子叶植物叶片的构造有何不同的地方?2、列举当地主要植物根、茎、叶的变态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