团团圆圆过中秋课堂实录文档(供参考)
幼儿园大班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通用13篇)

幼儿园大班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通用13篇)幼儿园大班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通用13篇)幼儿园大班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 1活动内容:认识中秋节活动目标1.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体验民族节日的快乐。
2.喜欢民族节日,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3.知道吃月饼的意义,体会分享的愉快,了解简单的节日风俗和有关的民间传说。
活动重、难点:知道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
活动准备:1.月饼图片。
2.民间故事《嫦娥奔月》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播放月饼图片,激发幼儿兴趣二、基本部分1.通过讨论月亮的变化,让孩子们知道农历的八月十五是中秋节,是我们国家的民间节日。
2.介绍中秋节的来历,让孩子们知道中秋节又叫团圆节。
3.了解人们在中秋节的活动。
问:你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你喜欢过中秋节吗?为什么?4.观察月饼,通过分享月饼体验节日的快乐。
A.月饼有很多种,谁来介绍一下自己见到的月饼?——引导孩子们从形状、颜色、味道来介绍。
B、月饼为什么是圆的呢?C、老师小结。
D、分享月饼。
5.听故事《嫦娥奔月》。
三、结束部分品尝月饼幼儿园大班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 2活动目标:1、让幼儿知道农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并了解中秋节的来历。
2、了解中秋节的风俗,让幼儿自己动手制作汤圆再一同分享,同时体会到劳动与分享的乐趣。
3、通过这次活动让幼儿初步了解了解中秋节的来历,感受体验传统文化。
4、提高孩子们的生活能力和动手能力,让孩子们感受劳动的快乐、收获的喜悦,同时培养孩子们爱劳动的好习惯。
5、进一步加深了老师、家长和孩子之间的亲情,进一步促进亲子同乐、家园共育。
6、鼓励幼儿和家长一起动手包汤圆、吃汤圆,感受浓浓的家庭亲情。
活动时间:20XX年9月30日下午3:00活动准备:环境准备:操场与教室道具准备:月饼、盘子、塑料刀,手套,面粉。
凳子、大桌子、家长签到本等。
活动过程:(一)、(1)导入给小朋友展示关于中秋节前后月亮变化的幻灯片,激发幼儿兴趣。
大班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教案范文(精选8篇)

大班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教案范文(精选8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快来参考教案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班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教案范文(精选8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大班团团圆圆过中秋的教案1主题的选择:世间的万事万物都在不断的变化之中,而对于幼儿来说,它们能观察到的变化必定是他们所感兴趣的。
新学期开学后,有些孩子长高了,有些孩子长胖了……天气也开始变化了,秋风吹在身上感觉有些凉了,我们的传统节日—中秋节也马上要到了,这几天食品店里的月饼销售也旺了起来。
月亮的变化孩子们好像并不熟悉,但它们却很感兴趣。
在情满中秋这一主题中,我们和幼儿约好在晚上观察月亮,画画月亮的变化图,讲讲有关中秋节的来历,发挥想象月亮上面到底有些啥?听听学前的故事情节,尝尝小朋友带来的不同风味的月饼,感受古人在中秋圆月时思念家乡、思念亲人的心情。
我们鼓励孩子去发现和表现月亮的变化,鼓励他们自己来做做与众不同的月饼,充分发挥他们的观察、思维、想象和创作,激发他们自主学习的积极性。
主题活动目标:1、引发幼儿观察月亮的兴趣,培养细心、持久的观察态度。
2、了解一些中秋节的习俗,以及月亮的圆缺变化。
3、积极主动的参加有关中秋节的活动。
4、通过讨论,激发过节日的情感,知道要愉快、合理地过节。
5、感受节日的欢快气氛。
主题环境的创设:1、收集月饼盒,布置中秋圆月及嫦娥跳舞的情节。
2、集中展示幼儿“月亮上面有些啥”的创作画。
3、在教室中摆放月饼、柿子等时令食品,了解中秋习俗。
4、将幼儿“月亮变化图”的观察本,展示在墙面上家教指导:1、请家长协助幼儿做好每晚观察月亮及三天画一次月亮图,并写上观察日期的工作。
2、请家长丰富幼儿有关中秋节的知识经验,给幼儿讲讲月亮的传说。
3、请家长帮助收集月饼盒及携带各式月饼,积极配合幼儿园的教学工作。
活动区域安排:科学区:提供有关宇宙、太阳、行星等图片,激发幼儿对天体宇宙的兴趣。
记录,拾起那些味道——“集体中秋节”课堂实录及评点

绍 给 大 家 ,并 表 达 出 自 己 的 真 情 实 手 : “ 看 月 饼 的 大 小 、形 状 ” , “ 看 颜 脱 口而 出 “ 花 好 月 圆 !” )
感。 ( 选 自语 文 S版 六 年 级 下 册 百 花 色 ” , “ 闻味道 ” , 老 师都一 一赞 同。 说
新 的话 题 — — ) 字。)
( 老师请 他在黑 板上 写 “ 圆” 亮、 焦黄 ) , 月饼 的 图案 ( 花好 月圆 ) 。
( 根 据 提 纲 内容 , 学 生 认 为 , 可 本次 活动 的 由来 , 即: 时间 、 地点 、 人 生 : 月 饼 表 面很 亮 , 淡咖啡色 , 以分 成三个 小 节来 写 。第一 节 交代
校 , 与小 伙 伴 一 起 学 习 、 玩耍 ; 在 家 月 饼 呢 ? ( 老 师 故 意把 月 饼 举 在 高 里 , 和爸 爸妈 妈一起 做 家务 , 看 电视 处 , 不让 学生 看到 。 )
… …
呵呵, 能用一 个成语 概 括 吗?
请把 你熟 悉 的一个 人物 群体 介
( 学 生 目光 追 随 着 老 师 高 举 的
园 地 4)
话间, 张 老师 手捧一 个方 形 饼盒 , 月
【 课 堂 回放 】
第 一 层 次 — — 看 月饼
饼 装在盒 内 , 在座位 间慢 慢走 着 , 还 有 一 朵 盛 开 的 花 , 意思 是 “ 花好 ” , 而 不 时逗学 生 “ 看看 , 把 月 饼 样 子 大 小 月 饼 是 圆 的 ,再 加 上 月 饼 里 还 有 一
一
得 层次 分 明 , 细节 表达 有真情 实感 。 句 话里 有时 间 ( 生 : 作 文课 上 ) , 地点 的寓意 。
大班中秋节活动教案:《团团圆圆过中秋》

一、活动名称:大班中秋节活动教案:《团团圆圆过中秋》二、活动目标:1. 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知道中秋节是家人团聚的日子。
2. 通过手工制作、歌唱、游戏等活动,体验中秋节的热闹气氛。
3. 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观察力、想象力及团队合作精神。
4. 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激发幼儿对传统节日的热爱。
三、活动准备:1. 教具:中秋故事课件、手工材料、唱歌音频、游戏道具等。
2. 环境:布置充满中秋氛围的活动室,如悬挂灯笼、彩带等。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讲述中秋节的故事,引导幼儿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习俗。
2. 手工制作:教师发放手工材料,指导幼儿制作月饼或灯笼,培养幼儿的动手能力。
3. 歌唱活动:教师播放唱歌音频,组织幼儿一起唱《中秋月儿圆》,感受中秋节的热闹气氛。
4. 游戏环节:组织幼儿进行“猜灯谜”游戏,增加幼儿对中秋节的兴趣。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分享活动心得,总结本次活动。
五、活动延伸:1. 家庭作业:鼓励幼儿与家人一起过中秋,感受家庭团圆的温馨。
2. 环境创设:邀请幼儿将自己制作的手工作品布置在活动室内,营造中秋氛围。
六、教学内容:1. 学习中秋节的相关诗词,体会古人在中秋节表达对家人思念的情感。
2. 了解不同地区的中秋节习俗,感受中国传统文化的多样性。
七、教学方法:1. 采用讲解、提问、讨论等方式,引导幼儿主动参与学习。
2. 通过诗词朗诵、图片展示等手段,帮助幼儿更好地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八、教学步骤:1. 教师展示与中秋节相关的诗词,引导幼儿欣赏并学习。
2. 教师提问,引导幼儿思考中秋节的意义和习俗。
3. 教师通过图片或视频,介绍不同地区的中秋节习俗,让幼儿感受文化的多样性。
4. 组织幼儿进行诗词朗诵,增强他们对中华文化的自豪感。
5. 总结本次教学内容,引导幼儿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九、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学习过程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关注幼儿在诗词朗诵、讨论等环节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理解能力和表达能力。
小学综合实践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

小学综合实践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中秋节是中国传统的重要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团圆的节日。
为了让小学生了解和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我设计了一堂小学综合实践活动——“团团圆圆过中秋”。
一、活动目标:1.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2.感受和体验中秋节的文化内涵;3.培养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二、活动准备:1.中秋节相关的图片、视频、音乐等素材;2.手工制作中秋节的道具和饰品,如灯笼、月饼、中秋卡片等;3.小学生的积极参与和合作意识。
三、活动过程:1.导入(10分钟)用图片、视频等素材向学生介绍中秋节的来历和传统习俗,让学生对中秋节有初步的了解和认识。
2.知识扩展(15分钟)带领学生一起讨论中秋节的传统习俗,如赏月、吃月饼、猜灯谜等,引导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文化内涵。
3.手工制作(30分钟)让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制作一盏灯笼和一张中秋卡片。
鼓励学生发挥创意,设计独特的灯笼和卡片,并辅导他们制作过程中的技巧和方法。
4.团队合作游戏(30分钟)安排一个团队合作游戏,如传球比赛或接力比赛,要求学生在游戏中互相配合,共同完成任务。
通过游戏,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5.品尝月饼(15分钟)以小组为单位,让学生品尝各种口味的月饼,并请学生分享自己喜欢的口味和理由,增进他们之间的交流和合作。
6.收尾总结(10分钟)请学生回顾今天的活动,分享他们的收获和感想,引导他们体会到团圆和合作的重要性,并期待下一个团圆的中秋节。
四、教学反思:通过这堂综合实践活动,学生不仅了解了中秋节的文化内涵和传统习俗,还培养了团队合作意识和动手能力。
手工制作和团队合作游戏的环节激发了学生的创造力和积极性,让他们亲身体验团圆的中秋节。
活动中的互动和讨论,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了他们的沟通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总之,这堂活动使学生在欢乐中学习,体验了中秋节的文化魅力,加深了他们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认同。
《团团圆圆过中秋》(说课稿)全国通用二年级上册综合实践活动

团团圆圆过中秋活动背景中秋节是我国传统节日之一,也是一个关于亲情、团聚和感恩的节日。
在全国通用的二年级上册中,我们将在综合实践活动中开展《团团圆圆过中秋》主题活动,让学生感受中秋节的文化底蕴,也增强其家庭意识和集体意识。
活动目标通过本次活动,希望学生能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统风俗和饮食文化;•培养感恩之心,珍惜亲情和友情;•增强家庭意识,建立亲子关系;•增强集体意识,感受团队协作的重要性;•培养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活动内容一、学习中秋节的文化知识老师可以通过课堂讲解、古诗词朗诵、绘声绘色的讲解和幻灯片展示等形式,让学生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统风俗和饮食文化。
二、制作中秋节的相关手工老师可以根据教学需要,为学生准备相应的材料和工具,让学生动手制作中秋节相关的手工,如灯笼、月饼、兔子等。
三、家庭活动老师可以通过传达家庭任务的形式,让学生与家人共同准备和享受中秋节的团圆晚餐、赏月等活动,帮助学生感受亲情和家庭的温暖。
四、集体活动老师可以组织学生在班级内开展各种活动,如拼图比赛、诗歌朗诵比赛、猜灯谜比赛等,增强学生的集体意识和团队协作能力。
活动评估为了评价学生在本次活动中的表现和效果,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评估:•知识掌握情况:通过课堂测验等方式,评估学生对中秋节文化知识的掌握情况;•手工制作成果评比:通过展示、讲解和评议等方式,评估学生的手工制作成果;•家庭任务情况:通过考察家庭任务和听取学生汇报等方式,评估学生在家庭活动中的表现;•集体活动贡献:通过观察、记录和讨论等方式,评估学生在班级集体活动中的贡献和表现。
活动延伸为了进一步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和视野,可以组织学生参观博物馆、图书馆等文化机构,也可以开展一些有益的综合实践活动,如野外教育、文化体验等,帮助学生全面提高。
活动总结通过本次《团团圆圆过中秋》主题活动,我们达到了既定的教育目标,让学生感受到中秋节的文化魅力,增强了他们的家庭意识和集体意识,同时也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意识。
三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课堂实录

三年级上册《团团圆圆过中秋》课堂实录活动目标:1.通过搜集资料、调查等活动,了解中秋节的由来和习俗。
2.感受浓浓亲情,获得情感熏陶,热爱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
3.发展动手能力和想象能力。
活动准备:1教师准备(1)深入了解或参与学生的课前准备。
(2)准备有关音乐(歌曲《月之故乡》)和图片,制作课件。
2.学生准备(1)搜集有关月亮和中秋的传说、故事、诗歌等。
(2)搜集中秋节各地各族人民的习俗资料。
(3)、自带空月饼盒。
活动过程:1、引入:师:“同学们,秋天是一个收获的季节,秋天是一个美丽的季节,秋天是一个快乐的季节,可你知道吗?秋天还是一个多节日的季节,那谁来告诉我,秋天到底有哪些节日呢?”生:“中秋节、国庆节、重阳节……”。
师:再过几天就是中秋节了,也就是农历八月十五(师生一起说),是我国的传统佳节。
中秋之所以是中秋,是因为农历八月十五这一天是秋季中间的一天。
这一天的月亮最大最圆……2、欣赏:师:瞧,十五的月亮正升起来了。
(同时学生欣赏课件演示中秋夜晚明月升空的动画。
然后让学生说说感受。
)学生说感受(圆月特别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天空晴朗等)教师小结:正是这一天,秋高气爽,天气晴朗,天空少云,所以天上的圆月分外明亮,特别的大,特别的圆。
在明亮的月光下正流传着各种传说和神话故事。
让我们听我们讲述的故事。
3、讲述传说:各小组成员在小组交流的基础上,采用多种形式表演或讲述它们搜集的最精彩的几个故事。
(如:“月下老人”、“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玉兔捣药”等)4、月下亲情:师:中秋节是月圆当空的美好节日,是人们团圆的大好日子。
请谈谈你们家是怎么过中秋节的?(中秋节的习俗如吃月饼、水果,赏月,吟诵关于中秋的诗歌。
)中秋节为什么要吃月饼?师:假如中秋节你们家还有没回家的亲人,会怎么样呢?你有这样的体会吗?师:“其实出门在外远在他乡的人们,更加思念故乡的亲人,这就是深深的思乡情啊!正是这种亲人之间浓浓的亲情才有了那一曲曲感人肺腑的动人诗篇!谁收集到哪些有关中秋的诗歌和文章,请给大家展示一下好吗?”学生上台展示师:我们伟大的祖国也是一个大家庭,这个大家庭里至今还没有团圆,你知道是为什么吗?(台湾还没回到祖国的怀抱)师:在台湾还有好多游子不能回到亲人身边,由于种种原因,有些人到死也没能回到家乡见到自己的亲人一面,下面这首歌就是描写台湾游子思念祖国亲人的一首歌。
中班团团圆圆过中秋教案(6篇)

3、从这以后,后羿是怎么寄予对嫦娥的思念的?
时间多讲两遍这个故事来提问幼儿使幼儿加深对这个故事的了解。
4、中秋节是怎么来的?
中班团团聚圆过中秋教案 3
三、幼儿阅读小图书第 17-22 页
【活动目标】
四、边听故事录音,边阅读完好故事。
1、通过活动,学习与同伴友好协商,提高与同伴交往的能力,引起
活动反思:
3.人们怎样过中秋。
4.感受节日的快乐气氛。
1〕请小伴侣说说你们在家里是怎样和爸爸妈妈一起过中秋节的?
5.运用物品特征与谐音学说祝愿语,体验人们相互关心的美妙情感。
2〕那你们还知道其他地方的人是怎样过中秋节的?
活动预备:
4.吃月饼,共同共享欢乐。
1.有关月亮的电子图片、动画、故事传奇。
第1页共7页
本文格式为 Word 版,下载可任意编辑,页眉双击删除即可。
1、知道阴历八月十五是中秋节,了解中秋节的来历和有关的风俗,
饼的味道了。这个方法最好。
加深对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认识。
4、交代任务。
2、了解中秋节人们的活动,通过品尝月饼、欣赏月亮、学习歌曲、
指导语:儿歌里的四个小伴侣想出了好方法,吃到了各种味道的月饼, 欣赏中国结等活动来体验节日的欢乐,感受中国人的文化风俗。
二、教师讲解并描述《嫦娥奔月》
搞懂,我先请小伴侣们欣赏一遍,来听出里面的人物,接着我指着挂图讲
提问:
了第二遍故事。最终,我又讲了第三遍故事。
1、嫦娥怎么会飞到月亮上去的?这是哪一天?
最终,在时间的紧迫下我结束了这节课,总体来说幼儿对中秋节还是
2、后羿听到这个消息后,做了什么?
有点了解的但幼儿对这个故事的内容还不是很了解,所以我会利用平常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团团圆圆过中秋》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习俗及学过的相关诗歌在活动中感受中秋节的传统文化。
2. 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同途径搜集中秋节的相关信息,培养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3.初步懂得珍爱亲情、友情,积极、愉快地生活。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中秋节的来历、传说、习俗及学过的相关诗歌,在活动中感受传统节日---中秋节。
教学难点:
在老师的指导下,从不同途径搜集有关节日的信息,培养对传统节日的兴趣。
教学准备:
1.学生分组搜集中秋节的别称、关于中秋的习俗、故事等。
2.课件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画月亮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欢猜谜语吗?
生:喜欢。
师:现在,老师说谜语,你们来猜。
(课件出示:有时落在山腰,有时挂在树梢,有时像面圆镜,有时像把镰刀。
(打天上的一样物体))生:月亮。
师:对,月亮。
你瞧,就像谜语中说的那样,咱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有时像镰刀,有时像圆镜,有时还像弯弯的小船。
(随机板贴月亮的形状。
)现在我们就用一分钟时间,把自己最喜欢的月亮形状画在课本34页留白处吧,开始。
(学生动手画月亮形状)
师:画好了吧!请停笔。
我们来听听《月亮姑娘做衣服》的故事吧。
(播放:《月亮姑娘做衣服》)
师:月亮姑娘穿上新衣了吗?
生:没有。
师:是不是老爷爷的尺寸没量好呀?
生:不是,是因为月亮姑娘的形状总在变。
师:应该说是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总在变。
其实月亮本身的形状是不会变的,我们看到的月相变化是由于月球在绕着地球转,位置的移动让我们看到的月球表面有多有少,所以,我们看到的月亮形状有时像镰刀,有时像小船,有时像圆镜。
师:那么,同学们是否知道月亮姑娘最胖最圆时是哪一天呢?
生:是农历八月十五。
师:对,就是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板书: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师:(配乐)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中秋”一词呀,最早出现在
古代一本很有名的叫《周礼》的书中。
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节日,从宋朝到清朝,人们都很爱过中秋节,把他看着和元旦节一样重要了。
到了今天,中秋节已经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大传统节日了。
二.聊中秋
师:你知道吗?中秋节呀还有许多的别称。
课前,我们请第一小组的同学去查找了一下,请他们给我们介绍介绍吧。
(板书:别称)
生1:团圆节
师:喔,你知道“团圆节”是中秋节的别称,能像老师这样把话说完整吗?
生1:我知道中秋节的别称叫“团圆节”。
师:这样说就很完整了,老师送你一颗星星。
将你手中的汇报卡片贴在黑板上吧,一会儿,其他汇报的同学,汇报完后,也这样做。
师:中秋节那圆圆的月亮呀,象征着团圆,所以这一天,又叫团圆节了。
团圆节,团圆节,顾名思义就是就是一家人要团团圆圆。
你们还知道其它中秋别称吗?
生2:我知道中秋节的别称叫“追月节”。
师:这个同学汇报的声音真响亮,能让每一个同学都听清楚,老师也要送你一颗星。
生3:我知道中秋节的别称叫“仲秋”。
师:根据我国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所以称为“仲秋”。
生:……
师:原来中秋节有这么多别称呀,关于中秋节,还有许多美丽的故事传说呢?(板书:故事)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去听听吧。
(播放:《嫦娥奔月》)
师:为了纪念嫦娥,人们每年的八月十五都会在夜下摆上香案,向善良的嫦娥祈求幸福平安。
师:其实呀,关于中秋节的故事还不止这一个呢?课前,老师安排第二小组的同学通过和爸爸妈妈上网一起搜集、观看了中秋节的相关故事,你们看了吗?
生:看了。
师:现在,快把自己看过的故事名称和大家分享分享吧!
生1:我看过的中秋故事名字叫“吴刚伐桂”。
师,好看吗?
生1:很好看。
生2:我还看过“玉兔入月宫”的故事
生3:我看了“玉兔捣药”的故事。
师:关于中秋节的来历,原来有这么多有趣的故事呀!没有看过的同学,我们回家去,也上网看看同学们告诉我们的这些中秋节故事吧!师:同学们,温故而知新,借这个机会,黄老师安排了第三组的同学,回去翻阅自己入学以来学过的课本,你们在里面有没有找到和中秋或月亮有关的诗歌呢?(板书:诗歌)
生:找到了。
生1:我找到的是《中秋夜》。
师:你是在哪里找到的?
生1:我在一年级上册的语文书上找到的。
师:你给大家朗诵朗诵吧!
生1:中秋夜……
生2:我找到的是《静夜思》。
生3:我找到的是《古朗月行》。
生:……
师:(课件出示:《静夜思》和《古朗月行》)这两首诗都是唐朝的著名诗人李白写的,李白常年过着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每当月圆时,他就特别想念自己的家乡与亲人。
师:我们一起来朗诵《静夜思》吧!
(全班朗诵《静夜思》)。
师:谁愿意来朗诵《古朗月行》?
(指名朗诵)
师,真美!我们也来试一试吧!
(全班齐诵)
师:刚才,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了这么多中秋节的别称,故事,诗歌,让我们增长了见识。
师:我国幅员辽阔,很多地方的人们在过中秋节这天都有不同的风俗习惯,负责搜集中秋习俗的小组在哪里?你们快上台来介绍介绍吧?(板书:习俗)
生1:(展示图片)这是广州的“树中秋“习俗。
广州的人们在中秋节这天……
师:你搜集的中秋习俗图文并茂,汇报得也很清除,仿佛把我也带到了广州过中秋。
还有哪个同学比他做得更好呢?
生2:(展示自己绘画的图片与说明文字)这是侗族的偷月亮菜习俗。
湖南侗族的中秋夜,……
师:你从哪里搜集到这些中秋习俗资料的。
生2:这是我在书上看到的,再把我看到的画下来。
师:真的是太棒了!上网搜集资料是一种学习方式,查阅书籍,将自己看到的或想到的,用画画的方式展示出来,也是一种很好的学习方式。
生:……
师:这一组的同学提供的中秋习俗资料图文并茂,汇报清楚,搜集方式多样,老师要给他们每人一颗星。
师:老师也搜集了中秋习俗,我们一起去欣赏欣赏吧!(播放中秋习俗视频)。
师:是呀,各地的中秋习俗各不相同,各有特色,不过,中秋节这天大家都要吃月饼,赏月。
因为圆圆的月饼和月亮都象征着团圆,团团圆圆过中秋是每一个中国人的心愿。
(板书:团团圆圆过中秋)
三.叙真情
师:刚才同学们了解了这么多中秋知识,老师还想考考你们,你们还记得今年的八月十五中秋节是那一天吗?
生:是2012年9月30日。
师:对,今年的中秋节是2012年9月30日,你们这么快就回答出来了,看来今年的中秋节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板书:2012年9月30日)
师:那我们再来回忆一下,在这天,自己和谁在一起,做了什么?生1:中秋节这天,我和爸爸妈妈一起吃团圆饭。
师:咱们一家人团团圆圆过中秋,真棒!
生2:我和爷爷奶奶,爸爸妈妈一家人吃月饼,赏月。
师:全家人一起吃月饼,赏月,这已经成为中华民族古老而又非常有意义的传统。
生3:我也是一大家人在一起吃月饼,吃饭。
师:你家也这样,看来呀合家团圆是每个中国人的心愿。
师:是呀,团圆节能和家人团聚是幸福的,也是令人羡慕的。
(出示幻灯片)这个小朋友就特别羡慕你们。
你看,中秋节这天,他的爸爸还在外地打工,不能和家人团聚。
师:那我们快想一想,今年中秋节这天,咱们家谁也没能回来与我们团聚,是什么原因呢?
生1:我小姨是服务员,中秋节也要工作,所以没有回来。
生2:我爸爸在外地打工赚钱,也没能回来。
生:……
师:中秋节这天,像你们的亲人这样,因为工作原因没能回家的人,还有很多很多。
(出示图片)瞧,他们有的是在手术室为病人做手术
的医生;有的是为我们守卫边疆的战士们:还有的是在马路上维护交通秩序的交警叔叔们。
师:他们也是那么的渴望能和家人团聚。
小朋友们,快想想怎样为他们,也为我们的亲人送去中秋祝福?
生1:我会写一封信给他们。
生2:我想做一个月饼,再写上祝福的话,寄给他们。
生:……
师:是呀,我们可以写一封信,打一个电话或唱一首歌,等等,用这些方式将我们的中秋祝福送给他们,也送给自己的亲人。
相信一句温馨的话语,一首动听的歌曲,都能让他们感到无比幸福快乐。
师: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下课!
四.板书设计
团团圆圆过中秋
别称
故事
诗歌
2012年9月30日
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