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

合集下载

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
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它包括了对语文学科的基本认识、教学方法与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专业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教学工作。

首先,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涵盖了对语文教学内容的认识。

教师需要了解小学语文学科的教学内容,包括汉字、词语、句子、篇章等方面的知识。

只有对语文学科的内容有深入的了解,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地引导学生学习和提高语文素养。

其次,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还包括了教学方法与技巧。

教师需要掌握一些教学方法,比如兴趣导入、情境教学、启发式教学等,才能使学生更加主动地参与到语文学习中来。

同时,教师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课堂管理能力和学生辅导能力,及时调整教学节奏,关心和引导学生的学习。

另外,小学语文专业基础知识还需要了解学科教育的最新发展和趋势。

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语文教学也在不断地更新,所以教师需要及时了解学科教育最新的发展和趋势,根据最新的教学理念和方法来指导自己的教学工作。

综上所述,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教师需要具备一定的语文专业基础知识,这对提高教学质量和学生的语文素养是非常重要的。

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的语文专业基础知识,才能更好地开展小学语文教学工作。

202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含部分答案(三套)

2023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含部分答案(三套)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一)1、语文课程的基本理念有()、()、()、()2、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3、()是学生学好其他课程的基础,也是学生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的基础。

4、应该让学生更多地接触语文材料,在大量的()中掌握运用语文的规律。

5、语文课程目标根据()、()、()三个维度设计。

6、语文学科个阶段目标分别从()()()()()五个方面提出要求。

7、自然风光、()、民俗风情、()、()以及()等也都可以成为语文课程的资源。

8、教学建议:充分发挥师生双方在教学中的()和();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和();重视()、()、()的正确导向;正确处理()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遵循学生的()和(),选择教学策略。

9、语文教学要注重语文的()、()和(),注重()的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

10、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宜以()和()为主,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

11、阅读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的重要途径。

阅读教学是()、()、()之间对话的过程,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和评价的能力。

12、()能力是语文素养的基本体现,在写作教学中应重视培养学生()、思考、()、()的能力,要求学生要说()、()、(),不说()、()、(),激发学生展开想象和幻想,鼓励些想象中的事物。

13、写作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的目标,综合考查学生作文水平的发展状况,应重视对写作的()、()评价,如:是否有写作的兴趣和良好的(),是否表达了(),对()应予鼓励。

对写作的评价还要重视对()准备过程的评价,重视对()的评价,采用()评价方式。

14、古诗名句填空:欲穷千里目,()。

(),死亦为鬼雄。

(),西湖歌舞几时休。

(),要留清白在人间。

15、小学阶段要认识()左右的常用汉字。

九年课外阅读总量应在()万字以上。

16、精读的评价,要根据各学段目标,具体考察学生的词句理解、()()()()等方面的表现。

小学教师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教师语文学科专业知识

小学教师语文学科专业知识第一部分基础知识及阅读一、基本文体知识识记(一)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二)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复、借代、反问、设问、引用、对比常见的表现手法:象征、对比、衬托、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物喻人、寓理于事、寄情于事、运用典故、先(后)抑后(先)扬、欲扬先抑。

(三)说明文分类:1、实物说明文、事理说明文2、科技性说明文、文艺性说明文(科学小品或知识小品)(四)说明顺序: 1、时间顺序2、空间顺序:注意表方位的名词3、逻辑顺序:先总后分、由主到次、由表及里、由简到繁由此及彼、由现象到本质等. (五)说明方法:列数字、作比较、举例子、打比方、分类别、作诠释、下定义、列图表、引用(名言、资料等)两大说明方式:平实说明与生动说明(六)说明文语言特征:准确(科学性)、生动(趣味性)、议论文语言特征:严密记叙文语言特征:生动、形象、准确(七)记叙的顺序:顺叙、倒叙、插叙(追叙) (八)散文的分类:抒情散文和叙事散文(九)散文的特点:形散而神不散(十)小说的三要素:人物、故事情节与环境(十一)小说的结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有的前有序幕,后有尾声)(十二)描写的方法:1、概括介绍与具体描写;2、肖像(外貌)描写、行为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3、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4、小说中的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十三)议论文分类:立论、驳论(十四)议论文三要素: 1、论点:解决“需要证明什么”2、论据:解决“用什么来证明”3、论证:解决“怎样来证明”(十五)议论文结构1、引论:提出问题2、本论:分析问题3、结论:解决问题(十六)论据类型:事实论据和道理论据(十七)常见论证方法: 1、最基本的论证方法:摆事实、讲道理2、常用论证方法:举例论证、道理论证、引用论证(如引用故事则属于举例论证,如引用名言则属于道理论证)、对比论证、比喻论证、类比论证(常有“同样”“诸如此类”等词语)(十八)常见写作方法、表现手法:联想、想像、象征、比较、对比、衬托、烘托、反衬、先抑后扬、以小见大、托物言志、借物喻理、寓理于物、借物喻人、状物抒情、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十九)语句在文章篇章结构上的作用: 总起全文、引起下文、打下伏笔、作铺垫、承上启下(过渡)、前后照应、首尾呼应、总结全文、点题、推动情节发展(二十)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渲染气氛、烘托人物形象(或人物感情)、点明中心(揭示主旨)、突出主题(深化中心) (二十一)语句特色评价用词:准确、严密、生动、形象、通俗易懂、语言简练、简洁明了、言简意赅、富有感染力、节奏感强、委婉含蓄、意味深长、发人深省、寓意深刻、引发阅读兴趣、说理透彻、有说服力。

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考前点题二

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考前点题二

教师招聘考试《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考前点题二[单选题]1.以下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澎[湃](pà(江南博哥)i);执[拗](niù);繁[弦]急管(xián);叱[咤]风云(chà)B.机[械](xiè);蓬[蒿](gāo);浑身[解]数(xiè);繁花[嫩]叶(nèn)C.羁[绊](bàn);嫌[恶](wù);锋芒毕[露](lòu);玲珑[剔]透(tī)D.[贮]蓄(zhù);[炽]痛(chì);咬文[嚼]字(jiáo);[秩]序井然(zhì)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项“叱咤风云”中的“咤”应读作“zhà”;B项“蓬蒿”中的“蒿”应读作“hāo”;C项“锋芒毕露”中的“露”应读作“lù”;D项注音全部正确。

[单选题]2.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的读音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豁]免;附[和];蛊[惑]人心;[祸]起萧墙B.[遏]止;[扼]要;[鄂]伦春族;身处[厄]境C.[菁]华;[矜]持;[泾]渭分明;[惊]世骇俗D.撕[裂];[趔]趄;[烈]火金刚;骂骂[咧咧]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A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是“huò”“h蔓huò”“huò”;B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都读作“è”;C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是“jīng”“jīn”“jīng”“jīng”;D项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分别是“li蔓 li蔓li蔓liē”。

[单选题]3.下列词语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美仑美奂;金碧辉煌;银装素裹;姹紫嫣红B.千呼万唤;兴高彩烈;鼎力相助;目不瑕接C.波澜壮阔;峰栾雄伟;突兀森郁;伟峰兀立D.文质彬彬;神采奕奕;含情脉脉;仪表堂堂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A项“美仑美奂”中的“仑”应为“轮”;B项“兴高彩烈”中的“彩”应为“采”,“目不瑕接”中的“瑕”应为“暇”;C项“峰栾雄伟”中的“栾”应为“峦”,“伟峰兀立”中的“伟”应为“危”。

小学语文专业知识(共享)

小学语文专业知识(共享)

小学语文专业知识(共享)小学语文专业知识是指小学语文教学中需要用到的基本知识和技能,包括语文文化知识、语文教育理论、语文教材解析、语文教学实践等方面。

本文将从这些方面为大家简要介绍小学语文专业知识,以便语文教师参考。

一、语文文化知识语文文化是语文教学的基础,要想在教学中起到作用,就必须具备相应的语文文化知识。

这其中包括:1、汉字汉字是中华文化的核心,也是语文教学的重中之重。

教师应当熟悉汉字的起源、演变和结构,知道不同汉字的意义和发音,能够将这些知识有机地融入到教学中。

2、名句名篇名句名篇是中华文化的珍贵遗产,教师应当掌握并传承这些文化宝藏。

在教学中,要适当地引用名句名篇,让学生感受到文化的深厚内涵和艺术魅力。

3、古代典籍古代典籍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小学语文教学来说,适当引用经典著作中的文章和典故,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课堂氛围。

二、语文教育理论语文教育理论是指对语文教学有效性的研究、总结和创新。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掌握一定的语文教育理论,以便更好地指导学生学习。

这其中包括:1、语文教学目标语文教学目标指的是教师要在学生中培养什么样的语文素养。

教师要根据学科特点和学生特点,制定合理的教学目标,并引导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逐步达成这些目标。

语文教学方法是指教师在教学中用来实现教学目标的具体方法。

小学语文教师需要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如讲授、讨论、分组合作等,以适应学生不同的学习需要。

3、评价方法评价方法是指教师对学生学习成果进行评价的方式和标准。

教师应该在评价时动态地综合考虑个体差异和整体成果,注重鼓励和引导学生,使他们发挥最大的潜力。

三、语文教材解析教材是小学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师需要对教材有一定的了解和掌握。

这其中包括:1、教材系统性小学语文教材要从识字、认读、阅读、写作等方面进行系统式的设计,教师应当理解教材的层次和内容,有助于指导学生有序地学习。

2、教材特色每个教材都有自己的特色和优势,教师应当深入了解教材内部的内容和设计,综合评估教材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特色和价值,并据此进行针对性的教学设计。

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

学科专业知识(小学语文)

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高等教育对应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和能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和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与教学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第三节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第四节语文课程的实施*第一节概述一、课程标准的涵义(一)定义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师大出版社2002.4.5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二)内容按门类制定:1.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2.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3.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三)内涵1.“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2.“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4.“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5.”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1.揭示语文课程的新内涵2.明确语文课程的价值3.改变教学目标的体系4.树立新的语文教材观5.创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理念6.重构新的评价体系三、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1.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

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小学语文教师学科专业知识考试试题及答案一、填空:(10分)1、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阅读教学是(教师、学生、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其中(学生)应当是对话的中心。

3、在写作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表现)、评价的能力。

4、口语交际教学活动主要应在具体的(交际情景)中进行。

5、综合性学习应强调合作精神,注意培养学生策划、组织、(协调)和实施的能力。

5、实施评价,应注意教师的评价、(学生的自我评价)与(学生间相互评价)相结合。

二、简答题(4分)简要说说语文课程的几个基本理念。

1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2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3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4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课程。

三、简述题(6分)看下面这段实录并回答问题。

(一位老师在执教《春的颂歌》时,请一位学生评价另一位学生的读书情况。

)师:你说说他刚才读得怎样?生:读得不错,声音洪亮,字音都读得很准,但是,没有读出对春天的赞美之情。

师:你的评价很到位,那你能不能读一读呢?生(很肯定地说)我不行!师(略迟疑)那好,你推荐一位同学读读。

请结合新课程理念,评析这位教师的做法。

你遇到这种情况,将如何处理?答:位教师和学生间的互动稍显呆板缺少感情,学生的第一次回答是十分精彩的,作为教师应给以高度一点的表扬,这样可能会增强学生对于回答好下一问题的自信心;对学生很肯定自己不行的回答,老师没有及时鼓励他试一试,而是略迟疑后直接采取了下下策——让他推荐一位同学读读新课程理念第一点内容就是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而这为位学生在之前展示了自己具有一定的理解、评析能力,老师更应鼓励他培养朗读、表现自我的能力。

教材教法部分(20分)从下面提供的两个文章片断中任选一段,设计一份教学方案,并简要阐述设计理念。

这么大,这么美的草塘,我还是第一次看到,走了进去就像置身于大海中一样。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汇总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汇总

小学语文教师专业知识汇总在小学语文教育中,作为一名专业教师,掌握并运用好专业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综合介绍小学语文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知识,包括语文学科内容、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等方面。

一、语文学科内容语文学科内容是小学语文教师的基本素养,包括语文基础知识、课文选材和文学常识等。

小学语文教师应熟悉语文基础知识,如汉字、词语、句子和篇章等,能够准确理解和运用。

此外,教师还需了解各年级语文课本的课文选材原则,能够根据学生的年龄和认知水平进行合理的教学安排。

同时,具备一定的文学常识,能够通过对文学作品的分析和解读,引导学生培养良好的审美情操和人文素养。

二、教学方法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合适的教学方法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教师可以结合教材和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合作学习法等,以培养学生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应注重引导学生进行积极思考和自主学习,培养他们的阅读和写作能力。

三、评价与反馈评价与反馈是小学语文教师必备的能力,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进步,并及时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应制定科学的评价标准和方法,包括笔试、口试、作业和课堂表现等。

同时,给予学生及时的反馈,如鼓励、表扬和指导,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语文知识。

四、教育理念小学语文教师还应具备积极的教育理念,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和个性特长的培养。

教师应重视学生的情感教育,培养他们的良好品德和正确的价值观。

同时,教师应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语文活动,提高语文素养。

综上所述,作为小学语文教师,除了具备扎实的语文学科知识外,还应灵活运用教学方法、合理评价学生、秉持正确的教育理念等。

只有不断提升自身专业能力,才能更好地指导学生,培养他们的语文能力和综合素养。

希望本文对小学语文教师的专业知识能够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语文学科专业知识☐义务教育阶段语文学科基础知识和基本能力☐高等教育对应于小学语文学科的知识和能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和能力小学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知识和能力《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小学语文教学案例评析与教学设计第一节概述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第三节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第四节语文课程的实施*第一节概述一、课程标准的涵义(一)定义课程标准是确定一定学段的课程水平及课程结构的纲领性文件。

(顾明远《教育大辞典》第一卷)国家课程标准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

(朱慕菊.走进新课程.北师大出版社2002.4.51)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教学和评价建议。

、(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二)内容按门类制定:1.规定本门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2.提出指导性的教学建议和评价建议;3.规定了不同阶段学生在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所应达到的基本要求。

(三)内涵1.“课程标准”是对学生在经过某一学段之后学习结果的行为描述;2.“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基本要求;3.学生学习结果行为的描述应该尽可能是可理解的、可达到的、可评估的;4.“课程标准”隐含着教师不是教科书的执行者,而是教学方案(课程)的开发者;5.”课程标准”的范围应该涉及作为一个完整个体发展的三个领域:认知、情感与动作技能。

二、《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1.揭示语文课程的新内涵2.明确语文课程的价值3.改变教学目标的体系4.树立新的语文教材观5.创建语文课堂教学的新理念6.重构新的评价体系三、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课程的基础。

2.课程标准应体现国家对不同阶段的学生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的基本要求,规定各门课程的、、内容框架,提出和建议。

3.课程标准”是国家制定的某一学段的共同的、统一的要求。

4.语文课程标准的结构包括哪些?5.语文课程标准的特点是什么?第二节语文课程的性质与基本理念一、语文课程的性质*(一)语文课程1.语文2.语文学科 3.语文课程(二)语文课程的性质*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1.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交际的工具、思维的工具、学习的工具、传承文化的工具……。

2.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尊重人,尊重具体的人的生命价值,尊重具体人的文化及其多样性3.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语文教育既要凸现其人文性,培育学生的心灵,关怀学生生命的成长和发展,对学生进行文化熏陶,以夯实学生的人性根基,丰厚学生的人生积淀,增强学生的文化底蕴;又要注重其工具性,致力于培养学生的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对学生进行扎实有效的训练,让学生在语文实践中获得终生所需的听说读写等各种能力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三)语文课程的地位为学好其他课程打下基础;为学生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良好个性和健全人格打下基础;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语文课程标准》(2011)1.工具性决定语文课程是学好其他学科的基础2.人文性决定语文课程是正确的观念形成与人格发展的基础3.综合性、实践性又决定语文课程是人的全面发展与终身发展的基础。

二、语文课程基本理念*(一)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1.什么是“语文素养”以语文知识为基础,语文能力(识字、写字、阅读、习作、口语交际)为核心,是语文能力和语文知识,语文积累(文化底蕴)、审美情趣、思想道德、思想品质、学习方法和习惯的融合。

这种素养不仅表现为有较强的阅读、习作、口语交际的能力,而且也表现为有较强的综合运用能力--在生活中运用语文的能力以及不断更新知识的能力。

2.为什么提高语文素养语文课程在语文基本能力培养的过程中,必然要注重优秀文化对学生的熏染,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以及道德修养、审美情趣得到提升,良好的个性和健全的人格得到培养。

全面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这是新世纪素质教育对语文课程的要求。

在语文教育改革的进程中,每个时期都有反映时代特征的基本理念。

(二)正确把握语文教育的特点1.语文教育的特点2.如何把握语文教育特点(1)学习时要熏陶感染作用,同时也要尊重学生在语文学习过程中的独特体验。

(2)培养在实践中学习的能力(3)培养语感和整体把握的能力(三)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自主学习是根本2.合作、探究是学习的重要方式3.语文综合性学习是重要途径4.改变教师的教学方式是关键(四)努力建设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1.什么是开放而有活力的语文课程以学生的语文生活经验和成长需要为依据,强调语文学科与其他学科的有机联系,密切语文课堂生活与社会生活的关系,既强调语文教育的生活意义,又强调语文生活的教育意义。

2.如何使语文课程开放有活力(1)选用丰富多彩的课程内容思考练习,是的重要组成部分。

与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

2.《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指出:语文课程应致力于学生的形成和发展。

3.《语文课程标准》(2011)指出:语文课程致力于培养学生能力,提升学生的。

4. 为什么说语文具有工具性?5.语文的人文性指什么?6.怎么做到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7. 语文课程基本理念有哪些?8.什么是语文素养?第三节语文课程的目标与内容*一、语文课程目标(一)语文课程目标的涵义1.课程目标课程目标是根据国家、社会对教育对象的总体要求,根据教育对象的身心发展的规律,通过完成规定的教学内容,使教育对象达到的预期的发展水平和标准。

2.课程目标与教学目标教学目标是根据社会对教育对象的要求和教育对象本身发展的需要规定的行为目的,是预期的教育成果所达到的标准、规格和状态。

教学目标是课程目标的具体化。

3.语文课程目标是根据国家制定的总体教育目标,从语文课程的角度来规定教育对象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要求。

(二)《语文课程标准》的课程目标*1.体例(1)九年一贯制(2)三个维度(3)五个领域2.特点(1)以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为着眼点(2)突出强调情感态度和价值观(3)明确地从过程和方法维度提出学习目标(4)强调知识和能力的综合和整合二、《语文课程标准》中总目标与内容*(一)前五条从语文素养的宏观方面着眼,在“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和“过程与方法”方面有所侧重;(二)后5条目标从具体的语文能力培养方面着眼,侧重在“知识和能力”这个维度:三个纬度的侧重不是决然分开的,而是相互交融和渗透的。

三、《语文课程标准》中分段目标与内容*(一)阶段目标的总体特点3.明确提出情感态度和学习习惯方面的目标。

4.第一次提出“综合性学习”的目标。

(二)阶段目标的纵向解读1.第一学段目标(1)汉语拼音降低要求(2)识字“多认”“少写”,强调兴趣和习惯养成(3)阅读强调积累写话强调兴趣(4)提出“口语交际”(5)增设综合性学习2.第二学段目标(1)强调主动识字习惯的养成和独立识字能力的培养(2)阅读教学注重人文精神(3)写作教学提倡自由表达(4)口语交际强调言语交际基本技能(5)综合性学习,强调在活动中、在生活中学语文3.第三学段目标(1)识字写字中强调提高独立识字的能力,体会汉字的优美(2)阅读中强调阅读体验,更强调独立阅读、探究性阅读(3)习作注重培养创新精神;(4)口语交际强调交际中情感态度(5)综合性学习强调解决问题的能力(三)阶段目标的横向解读1.识字与写字(1)每个学段都从三个维度提出目标,强化了学生在识字过程中的情感和态度这一维度,注重识字能力的培养。

(2)体现阶段性和连续性。

(3)低学段的识字教学目标体现了识写分开、多认少写的原则。

(4)重视培养书写技能。

(5)重视习惯养成2.阅读教学(1)强调阅读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2)注重阅读方法和能力的循序渐进培养(3)注重阅读体验(4)提倡个性化阅读(5)培养语感;注重积累3.写作从写作兴趣和习惯开始,以写作能力为核心,重视培养观察、思考、表达和创造的能力。

1~2年级重在培养兴趣,使学生乐于表达;3~4年级重在培养学生自由表达;5~6年级重在表达真情实感,使学生进行有个性的表达。

4.口语交际培养学生倾听、表达和应对的能力,使学生具有文明和谐地进行人际交流的素养。

5.综合性学习综合实践特别注重知识的综合运用和实际能力,注重学生学习的过程和实践和体验。

强调参与和体验强调分享和合作强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强调责任心和使命感根据、、三个维度设计目标,三个目标具体、有层次地体现在各个阶段目标中。

2.课程标准第一学段要求识字个,写字个;3.第三学段要求认字2500个()对或错?4.第二学段要求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对或错?5.第二学段要求背诵优秀诗文篇(段),第三学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万字。

6.第二学段、第三学段要求课内习作每学年次左右。

第四节语文课程的实施*一、关于“教学建议”(三)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1.形成健康的情感2.积极的人生态度3.正确的价值观注重熏陶感染,潜移默化(四)重视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1.打好基础,注重养成以语文能力为核心,包括必要的语文知识、学习方法、学习习惯2.开发潜能,着眼发展培植自信心和主动意识,鼓励独立思考、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激活想象力和创新思维(五)具体建议1.关于识字、写字与汉语拼音教学(1)意义:拼音工具,识字写字是基础,语文基本功,人文化素养的体现(2)原则:形成良好习惯,坚持“多认少写”。

(3)内容:拼音、识字、写字(4)方法:引导发现识字方法、识字规律,引导学生主动识字,引导学生在阅读、在运用中巩固识字;加强写字姿势、执笔方法的示范指导。

2.关于阅读教学(1)认识阅读教学的意义(2)原则:处理阅读教学中的三方的关系(3)目标、内容:阅读能力、阅读方法、阅读知识、阅读习惯(4)方法:通过朗读理解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进行默读;通过背诵是语言和文化的储存、积累,在略读和浏览,搜集、处理信息。

3.关于写作教学(1)认识写作教学的意义: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创造性表述的过程。

写作能力是语文素养的综合体现。

(2)掌握写作教学的原则:贴近学生实际,关注现实,热爱生活,积极向上,表达真情实感。

(3)把握写作教学的目标和重点:第一学段定位于“写话”,第二学段开始“习作”(4)内容:养写作能力和习惯(5)方法:提供条件和空间加强写作指导指导观察,引导阅读,指导构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