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第1课时沉淀溶解平衡原理教学设计

——欧阳晨莺

一、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知道难溶电解质的沉淀溶解平衡,并能结合实例进行描述。

(2)能描述溶解平衡,能写出溶度积的表达式,知道溶度积常数(溶度积)的含义。

(3)知道溶度积是沉淀溶解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可以反映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4)能运用平衡移动的观点对沉淀的溶解、生成与转化过程进行分析,知道沉淀转化的本质并能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相关问题。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平衡分析,建立起溶度积概念。

(2)通过对溶度积的分析,了解在溶液难溶电解质的溶解情况。

(3)运用溶度积知识对溶液中沉淀的生成、溶解转化进行理论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

(1)通过沉淀的转化及其应用知识的学习,认识其中蕴涵的透过现象看本质和由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原理。

(2)结合实验现象以及对生产、生活中与沉淀溶解平衡有关的某些现象的讨论,使学生体会到化学对于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促进社会发展的作用,培养学生审美情趣,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热情。

二、教学重点

溶度积常数的含义及其应用,沉淀的溶解平衡状态。

三、教学难点

通过溶度积常数求溶液中离子的浓度

四、教学建议

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为《化学反应原理》(选修)中的专题3:溶液中的离子反应第四单元。本节内容是本专题的一个重点,也是高中化学的重点内容之一。不但能起到承前启后的作用,而且此部分内容与与科研、生产等领域有着密切的关系。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通过前面对化学平衡理论的深入探讨,学生已初步具备运用平衡原理的观点处理一些实际问题方法,并形成了一些固有的思维方式;此时再来学习沉淀溶解平衡,学生比较轻松的就能掌握难溶物在水中的溶解情况,认识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过程。

本节教材按照由简到繁、逐步递进的原则构建。首先考虑到学生的基础较差,先对初中的溶解度做了复习,再通过分析单一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运动,建立起沉淀溶解平衡的概念,引入描述这种平衡的平衡常数——溶度积;在此基础上分析沉淀的生成和溶解,最后考虑比较复杂的沉淀转化问题。本节教材设计中始终依据实际例子来诠释抽象的概念,通过对具体问题的讨论分析带动原理的学习,引导学生利用平衡移动的一般规律并一步步揭示沉淀溶解平衡的本质。另外,教材在设计过程中注重把握难度,对溶解平衡的计算要求相对不高。

本节课首先运用实验创设情境,提高学生学习热情;然后采用类比思想,让学生掌握沉淀溶解平衡的建立及溶度积常数的概念及意义,利用K与Q的关系顺利过渡到沉淀的溶解与生成。学生对于高中化学基础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并已具备一定的化学思维基础和实验技能,能对实验现象及结果作初步分析和处理。沉淀溶解平衡内容虽然比较抽象,但与化学平衡有许多相似地方,是平衡理论的一个重要应用,学习时只要充分利用已经掌握的旧知识作为基础去探究的新知识。同时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践问题和正向迁移能力,本节学习目标能顺利达成。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1、图片展示:千姿百态的溶洞、小朋友的蛀牙。

2、画外音:中国是个多溶洞的国家,如闻名于世的桂林溶洞、北京石花洞、安徽石台溶洞群,都是自然界创造出来的杰作。那么溶洞形成的具体原理是什么?小朋友吃糖不刷牙易形成蛀牙又什么原因?这与化学平衡又有什么关系呢?带着这个问题我们进入这节课的学习。

【过渡】以上两种情况都与固体物质的溶解有关。

【引言】在初中的化学学习中,我们曾经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容,可溶,微溶,难容等。那么什么是溶解度?提到溶解度,我们首先来回忆下溶液的定义。所谓的溶液:一种或一种以上的物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中形成的均一、稳定的混合物。我们又将溶液分为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溶剂里不能再溶解溶质的溶液叫饱和溶液。能继续溶解溶质的溶液叫不饱和溶液。

【提问】根据前面我们对化学平衡状态的学习,大家思考一下,当溶液达到饱和状态后,溶液中

5.方茴说:“那时候我们不说爱,爱是多么遥远、多么沉重的字眼啊。我们只说喜欢,就算喜欢也是偷偷摸摸的。”

6.方茴说:“我觉得之所以说相见不如怀念,是因为相见只能让人在现实面前无奈地哀悼伤痛,而怀念却可以把已经注定的谎言变成童话。”

7.在村头有一截巨大的雷击木,直径十几米,此时主干上唯一的柳条已经在朝霞中掩去了莹光,变得普普通通了。

8.这些孩子都很活泼与好动,即便吃饭时也都不太老实,不少人抱着陶碗从自家出来,凑到了一起。

9.石村周围草木丰茂,猛兽众多,可守着大山,村人的食物相对来说却算不上丰盛,只是一些粗麦饼、野果以及孩子们碗中少量的肉食。

的溶质是不是就静止不动了呢?

【回答】不是,而是溶质溶解的速率与析出溶质的速率相等,是动态平衡。

【过渡】一种物质(溶质)溶解在另一种物质(溶剂)中的能力我们称之为溶解性。物质的溶解性跟溶质和溶剂的性质有关。

【过渡】物质的溶解性只是粗略地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的强弱,为了精确表示物质的溶解能力,化学上引入了“溶解度”的概念。

【PPT展示】固体物质的溶解度指的是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g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注意:①条件:一定温度②标准:100g溶剂③状态:饱和状态④单位:g ⑤任何物质的溶解:是有条件的,在一定条件下。某物质的溶解量也是有限的,无限可溶解的物质不存在。【练习】 (A)20℃时100克水里,溶解了36克氯化钠达到饱和状态,20℃时NaCl的溶解度是多少?

36g

(B)20℃时,KClO3在水里的溶解度是7.4g,这表示什么含义?

20℃时,100克水中最多溶解7.4克KClO3

【引言】根据固体物质的溶解度将物质分为易容,可溶,微溶,难容。20℃时,溶解性与溶解度的大小关系:

物质在水中“溶”与“不溶”是相对的,“不溶”是指难溶,没有绝对不溶的物质

【讲述】a.生成沉淀的离子反应之所以能够发生,是因为生成物的溶解度很小。b.难溶电解质的溶解度尽管很小,但不会等于0。C.习惯上,将溶解度小于0.01g的电解质称为难溶电解质。d.化学上通常认为残留在溶液中的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时,沉淀反应达到完全。

【PPT展示】几种电解质的溶解度(2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