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地质大学秭归实习教学大纲

合集下载

地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秭归地区

地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秭归地区

地质工程专业认识实习目录一、黄花、雾渡河、下牢溪线路实习计划 (2)点位1:雾渡河城区以北约2km处 (3)点位2:雾渡河城区兴山方向约0.5km处 (4)点位3:雾渡河城区以南3km处 (6)点位4:出宜昌,走三峡大坝高速一会,出高速往夷陵区走,大约1公里 (8)点位5:前往黄花金钉子剖面 (9)点位6:金狮洞风景区 (11)点位7:前往三峡人家 (12)二、泗溪、坝区、链子崖线路实习计划 (12)点位8:四溪向王洞村西南500米处(车直接开向景区门口)泗溪震旦系—寒武系地层观察 (13)点位9:泗溪公园迷宫泉(泉水观测点) (14)点位10:秭归港西北约500m处长江库岸(注:大巴车可停秭归港停车场) (16)点位11:九畹溪与长江汇合处, (17)点位12:链子崖和新滩 (18)三、兴山县两河口—建阳坪—南阳镇—神农架线路 (20)点位13:高岚河电站 (20)点位14:建阳坪—灵老爷明洞—南沱湾 (21)点位15:南阳镇服务站附近 (23)一、黄花、雾渡河、下牢溪线路实习计划黄陵背斜位于扬子地台上扬子台褶带的东缘。

背斜西边为姊归复向斜、东边为当阳复向斜,三者轴互相平行,方位近南北向。

背斜本身为一弯隆构造,核心部分由前震旦系结晶杂岩组成,两翼西陡东缓,依次由震旦系到侏罗系地层组,成此间大都呈连续的整合或假整合接触,角度不整合出现在震旦系和前震旦系之间,自翌系和老地层之间。

是我国南方著名的标准地层剖面。

本区一直是地质学家众矢之的,多方面的研究已经相当深入,关于黄陵背斜的形成时期,目前意见尚不统一。

对黄陵背斜的发展特点论及者较少,本文仅就黄陵背斜的形成和发展谈些粗浅认识,供今后进一步研究参考。

中条运动使早元古代及其以前的岩系全部褶皱变质。

中及晚元古代时,本区继续上升、隆起。

根据航磁资料,黄陵背斜正位于变质基底的开县一一黄陵东西向隆起带上。

这一地质背景为黄陵背斜在漫长的地质时期地发展奠定了基础。

秭归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报告

秭归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报告

秭归野外地质教学实习报告目录第一章绪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第二章地层.. (4)第一节上元古界 (4)第二节下古生界 (4)第三节上古生界及第四系 (4)第三章岩石 (4)第一节岩浆岩 (4)第二节变质岩 (4)第四章构造 (4)第一节褶皱 (4)第二节断裂 (4)第五章矿产 (4)结束语 (22)附图Ⅰ秭归县泗溪日月坪南华系莲沱组实测地层剖面图(1∶1000) (22)附图Ⅱ秭归县泗溪日月坪南华系莲沱组实测地层柱状图(1∶1000) (22)附图Ⅲ秭归县冀家湾-横墩岩地层构造信手剖面图(1∶5000) (22)附图Ⅳ秭归县雾河填图区地形地质图(1∶5000) (22)第一章绪言实习区地理位置、行政区划、交通(图1-1 实习区交通位置图)、地貌特征、水系、气候概况、工农业概况实习的目的和任务、实习范围及内容、起止时间、组队情况、指导老师、完成工作量(表1-1 实习工作量一览表)(分段叙述,不列小标题)第二章地层概况:实习区主要发育地层简单综述(实习未见到的地层不描述)由老 新依次描述第一节上元古界小叙(总体描述)一、南华系1.莲沱组(Nh1l)2.南沱组(Nh2n)二、震旦系1.陡山沱组(Z1d)2.灯影组(Z2dn)第二节下古生界小叙(总体描述)一、寒武系1.岩家河组(Z2∈1y)2.水井沱组(∈1s)3.石牌组(∈1sp)4.天河板组(∈1t)5.石龙洞组(∈1sl)6.覃家庙组(∈2q)7.三游洞组(∈3sy)二、奥陶系三、志留系第三节上古生界及第四系小叙(总体描述)一、泥盆系二、石炭系三、二叠系1.梁山组(P1l)2.栖霞组(P1q)3.茅口组(P2m)四、第四系第三章岩石总体描述第一节岩浆岩总体描述(岩体由老 新依次描述所观察到的岩体,包括岩体分布位置、岩性描述、岩体特征)一、茅坪复式岩体1.兰陵溪岩体2.太平溪岩体3.堰湾岩体4.东岳庙岩体二、黄陵庙复式岩体1.三斗坪岩体2.青鱼背岩体3.小滩头岩体第二节变质岩总体描述一、区域变质岩总体描述描述几种实习中见到的主要变质岩岩性特征二、动力变质岩1.角砾岩(小渔村组变质岩地层破碎带中)2.碎裂岩(三斗坪岩体中破碎带)第四章构造总体描述区域构造(黄陵穹窿)第一节褶皱总体描述一、上冀家湾陡山沱组二段(Z1d2)倒转向斜(重点)二、九曲垴陡山沱组三段(Z1d3)平卧褶皱三、九畹溪覃家庙组(∈2q)平卧褶皱第二节断裂总体描述一、断层及其组合1.崆岭群小渔村组变质岩中断层2.横墩岩隧道西岩家河组内地堑二、节理1.火炬状节理2.雁行式节理3.剪节理(陈家冲)第五章矿产总体描述一、内生矿产1.月亮包金矿(为太平溪岩体侵入到变质岩中形成。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教程
【原创版】
目录
一、秭归产学研基地简介
二、野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三、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四、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的成果与影响
五、未来发展规划
正文
一、秭归产学研基地简介
秭归产学研基地位于湖北省秭归县,是由教育部高教司理工处指导,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主办的地学类野外实践教学基地。

自 2006 年以来,秭归产学研基地经过十余年的建设和实践,已经发展成为集实践教学、科学研究、产业孵化和人才培养于一体的综合性产学研基地。

二、野外实践教学的重要性
野外实践教学是地学类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地考察和实践操作,使学生深入了解地学理论知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意识。

野外实践教学不仅能够提高学生的专业素质,还能够促进学生与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三、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课程设置丰富多样,涵盖了地质学、地球物理学、地理信息科学等多个地学类专业。

课程主要包括:区域地质概况、地层、岩石、构造演化、地球物理勘探、遥感技术与应用、地理信息系统等。

四、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的成果与影响
秭归产学研基地野外实践教学取得了显著的成果,不仅提高了学生的专业素质和实践能力,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实习和就业机会。

基地的建设和发展得到了教育部、湖北省教育厅以及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和认可,为地学类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供了有力支持。

五、未来发展规划
面对未来,秭归产学研基地将继续加强野外实践教学课程建设,提高教学质量,培养更多优秀的地学类专业人才。

宜昌市秭归野外地质调查实践__震旦系灯影组第二段石板滩段地层观察

宜昌市秭归野外地质调查实践__震旦系灯影组第二段石板滩段地层观察
秭归野外地质实践教学
路线二:周家坳-滚石坳
本路线共有4个知识点 一、震旦系灯影组第二段石板滩段地层观察 二、震旦系灯影组第三段白马沱段地层观察 三、寒武系岩家河组地层观察 四、寒武系水井沱组地层观察
• 知识点1:


震旦系灯影组第二段石板滩段地层观察
主要内容
一、震旦系灯影组二段(石板滩段)特征 二、节理观察 三、埃迪卡拉生物群 四、和尚洞岩溶作用
点位处下伏蛤蟆井段; 上覆石板滩段。
根据岩溶作用发生的四个条件: 1、孔隙、裂隙发育:裂隙愈发育,岩石与地下水 的接触面积愈大,愈利于岩溶作用的进行。
2、岩石的可溶性:和尚洞附近主体是灯影组石板滩 段,主体是石灰岩性,属碳酸盐岩,碳酸盐岩是可 溶性岩石。
和尚洞 石板滩段 蛤蟆井段
3、地下水的溶蚀力:地下水一般含相当的CO2,有 的还溶有HCl或H2SO4等,是一种较强的溶剂,能较 快地分解可溶性岩石。
• 三、定点 • 点号:016 • GPS:111°2′44.43 E,30°46′38.82 N,H=682 m • 点位:周家坳采石场 • 露头:人工,良好
• 点义:灯影组二段Z2dys 石板滩段岩性观察点
• 描述: • 两白夹一黑的黑 • 石板滩段;
主要内容
一、震旦系灯影组二段(石板滩段)特征 二、节理观察 三、埃迪卡拉生物群 四、和尚洞岩溶作用
雁行式节理
露头处可以观察到雁行式节理: 这个雁行式张节理是由剪应力形成的,是一个右行剪切作用(站在节 理的一侧看对盘的运行方向,对盘向右运行即为右行),节理形成后 被方解石脉充填。 张节理:张应力作用下形成。其特征是:
a.产状不稳定,延伸不远。 b.节理面粗糙不平,无擦痕。 c.多张口,常被充填形成脉体。

秭归基地实习报告

秭归基地实习报告

一、实习背景为了提高我们的实践能力和专业素养,我们一行人于2023年8月1日至8月5日,在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进行了为期五天的综合地理实习。

此次实习旨在让我们深入了解地质地貌、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知识,提高我们的野外实践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二、实习内容1. 实习基地简介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产学研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茅坪镇西部边缘,北瞰三峡库区库首部分。

基地总规划面积90.84亩,分为教学区和科研区,功能齐全,设施完善。

2. 野外实习(1)翻坝物流园采石场:我们首先来到了翻坝物流园采石场,观察了花岗岩的出露情况,了解了花岗岩的成因、结构和构造特征。

(2)陡山沱:我们沿江东行20公里,到达陡山沱。

在此,我们观察了新元古代莲沱组沉积岩与黄陵岩基花岗岩古风化壳的不整合接触关系,并使用罗盘测量了莲沱组长石石英砂岩的产状。

(3)莲沱长江大桥:在莲沱长江大桥的长江对岸,我们观察了莲沱组长石石英砂岩与黄陵岩基花岗岩的古风化壳不整合接触关系,了解了长江流域的地质构造特征。

3. 实验室实习(1)岩石学实验:我们学习了岩石的分类、命名、鉴定方法,并进行了岩石薄片观察、显微镜操作等实验。

(2)矿物学实验:我们学习了矿物的光学性质、化学成分等特征,并进行了矿物的鉴定实验。

(3)地质构造实验:我们学习了地质构造的基本概念、类型及识别方法,并进行了地质构造模拟实验。

三、实习收获1. 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本次实习,我们将课堂上学到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相结合,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

2. 团队合作精神:在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相互协作、共同进步,增强了团队凝聚力。

3. 地质知识储备:通过实习,我们对地质地貌、地质构造、矿产资源、地质灾害等方面的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4. 野外生存技能:在野外实习过程中,我们学会了如何识别地形、辨别方向、处理突发状况等生存技能。

四、总结本次实习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让我们在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上都有了很大的提升。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地质实习报告_2016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地质实习报告_2016

秭归地质实习报告目录秭归地质实习报告 1第一章绪论 11.1 实习基地简介 11.2 秭归县概况 11.2.1 行政区划与经济 11.2.2 交通条件 21.2.3 自然地理 21.3 地质实习概况 31.3.1 目的与任务 31.3.2 实习时间及组队情况 41.3.3 指导老师 41.3.4 工作量统计 4第二章岩石 52.1 岩浆岩 52.1.1 茅坪复式岩体 52.1.2黄陵杂岩体 6 2.1.3 小结 62.3 变质岩 92.3.1 正变质岩 9 2.3.2 副变质岩 10 2.2.3 小结 102.3 总结 11第三章地层 113.1 区域地层概况 11 3.2 实习区地层 11 3.2.1 元古宇 113.2.2 古生界 143.3 小结 15第四章构造 164.1 褶皱 164.1.1斜歪褶皱 16 4.1.2平卧褶皱 164.1.3 小型揉皱 174.2 断裂 174.2.1 断层 174.2.2 韧性剪切带 184.2.3 节理 184.3 总结 18第五章矿产 20第六章地质灾害 206.1 新滩滑坡 206.2 链子崖 216.3 棺材岩危岩体 21第七章结束语 22第八章致谢 22第一章绪论1.1实习基地简介2003年,学校拟在秭归建立一个集教学科研一体的基地。

2004年,我校组织相关院系教员数次到秭归进行建立实习基地的论证工作,对实习基地的地质教学资源与路线等进行了详细地调查,大家一致认为,秭归地区的地质现象能够满足相应的教学要求,同年年底,学校最终决定在秭归建立三峡实习基地。

2005年初,三峡实习基地开工建设,2006年初建成完工。

中国地质大学三峡实习基地位于湖北省宜昌市秭归县县城茅坪镇西部边缘,东倚秀丽的凤凰山与秭归县城,距县政府所在地约1公里,距三峡大坝水平距离约2km,北瞰三峡库区库首部分,南、西均为坡地与耕作区。

1.2秭归县概况1.2.1 行政区划与经济秭归县位于湖北省西部,东临宜昌市,地处川鄂咽喉,长江西陵峡两岸。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秭归实习报告

中国地质大学(武汉)地质地貌学秭归实习报告中国地质大学(武汉)信息工程学院遥感专业目录一、实习目的和意义 (3)二、秭归地区地形岩石特征 (3)三、地貌特征 (18)四、人文和经济特点 (23)五、结束语 (25)第一章、实习目的和意义野外地质实习是一种综合性的训练,目的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以及创新能力。

整个野外地质实习过程包括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描述、分析和讨论,查找相关资料或辅以一定的室内研究,进行归纳和总结,最后按照规范格式要求撰写实习报告。

本次实习的任务是为了巩固与加强我们所学的《地质地貌学》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们对地质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

通过实习使我们具备以下几项能力:a)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要求步骤;b)掌握三大岩类的野外观察方法与描述内容以及地层系统的建立原则;c)掌握野外褶皱、断层等构造现象的识别、观察与描述;d)掌握野外相关地质图件的绘制与要求;e)具备一定的资料综合分析和整理能力,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地质学基础。

第二章、秭归地区地形岩石特征1、茅坪(实习基地)——湖景天成——滚装码头——木材检查站——茅坪(实习基地)(8月23日)目的:1.观察球形风化、岩浆岩的形成过程、成分2.观察岩浆岩的结构和颗粒大小3.观察岩浆岩的产状4.观察岩浆岩的岩脉侵入顺序5.岩浆岩和变质岩的接触关系6.变质岩的类型和成分7.变质岩的形成过程8.变质岩的成分辨别9.变质岩的构造描述与资料:球状风化为岩石出露地表接受风化时,由于棱角突出,易受风化(角部受三个方向的风化,棱边受两个方向的风化,而面上只受一个方向的风化),故棱角逐渐缩减,最终趋向球形。

这样的风化过程称球状风化。

岩浆岩主要有侵入和喷出两种产出情况。

侵入在地壳一定深度上的岩浆经缓慢冷却而形成的岩石,称为侵入岩。

侵入岩固结成岩需要的时间很长。

秭归实习攻略

秭归实习攻略
6.在秭归花钱会很快,我22天大约共花了1500。
7.基地有机房,两块一小时。网吧具体位置不好说,自己去探索吧。
8.如果不带电脑去,要在手机里下个支持word,PPT的软件。
9.保护好自己的罗盘锤子,这两个最容易丢。
10.手机办一个月的漫游或者开个流量包,用微信语音联系。
11.出野注意自身安全,生病受伤一定要去指定医院,回来后会报销。
3.野外地质独立填图
这个也要听,当然,如果有个好组长,就可以,出野外是4天,要带足馒头和水,强烈建议跟一个靠谱的组长,真的很重要。
4.报告编写
这个关乎到报告编写,重要性不再多说。
课程就这些,PPT格式的是我从学长那拷的,PDF格式的是我从实习站老师那拷的。如果两份资料冲突,以PDF格式的为准。(去找天宇要)
3.基地的柚子很好吃,可以冒险一试
4.离学校最近的饭馆,银行,超市:出门上坡,看到小川湘后,下坡直走,超市就在右手边,再往前走几步就是银行。
或者到小川湘后上坡,在十字路口附近的拉面也不错,十字路口处有水果摊,十字路口向左走会看到电信联通移动三个营业厅,再往前走走,有一个小超市。
5.野簿不会写时可以抄最终的实习报告,因为除小结外,野簿的内容全在里面,可以在学校就打印一份实习报告带过去,因为在秭归打印一张5毛。
秭归实习攻略(剑平版)
一:上课:一共上四次课
1.秭归地质简介
可以不听,回来自己看看PPT就行了,不过建议听一下,(秭归是8镇4乡,PPT上是7镇5乡,因为有一个乡变成了镇,我就是因为没听课,才答错的)
2.泗溪实测剖面
这个一定要听,很重要,而且要投靠一个靠谱的组长,一个好组长可以让你省去好国杀,多带些衣服,鞋至少两双,洗了不容易干,尤其是内裤,每天要洗澡,真不容易干。那边只有脸盆和暖壶,像毛巾牙刷肥皂还是要自己带,一个宿舍可以带一个鞋刷,实习期间鞋上全是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秭归地质教学实习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秭归地质教学实习
学时数:4周
一、实习目的与要求
为了巩固与加强地空学院物探专业、资源学院石油工程专业等专业学生室内《地质学基础课程》的基本知识,加深学生们对地质学基本知识的理解,提高野外地质现象的观察与分析能力,上述专业的学生在完成室内《地质学基础课程》后,安排了4周的秭归野外地质教学实习。

该实习涉及实习区内的地貌、区域地质、三大岩类、褶皱以及断裂等各个方面,尤其是实习区内我国重要的三峡大坝工程以及震旦系国际地层命名剖面等极大的丰富了实习内容。

通过实习,使学生具备下列基本技能:
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与要求步骤;掌握三大岩类的野外观察方法与描述内容以及地层系统的建立原则;掌握野外褶皱、断层等构造现象的识别、观察与描述;掌握野外相关地质图件的绘制与要求;具备一定的资料综合分析和整理能力,独立完成实习报告的编写,为以后的学习与工作打下坚实的地质学基础。

二、实习与适用范围
本实习时间为4周,按教学内容与性质,整个实习可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1、领教阶段
该阶段安排教学路线12-13条,学生由老师带领,采取老师讲解、学生记录观察的方式,主要使学生掌握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掌握野外三大岩类以及褶皱、断裂构造的野外观察与识别描述方法。

2、半独立阶段
该阶段安排教学路线1-2条,采取老师指出野外观察现象,提出相应要求,具体的观察描述由学生完成。

主要培养学生的独立观察与分析能力,为后期的工作打下基础。

该阶段后期安排一次室内考核,促进学生对前期的实习内容有一个全面的巩固与提高,为后期的独立填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3、独立填图阶段
该阶段安排路线4-5条,采取老师在填图区各个关键地点留守,学生独立完成规定范围内的地质填图工作,同时,老师必须随时了解学生独自工作情况,及时解决学生遇见的问题。

4、报告编写阶段
该阶段主要由老师辅导,学生独自完成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的编写工作。

报告文字6-8千字左右,主要图件有;填图区地形地质图、区域地层综合柱状图、实测地层剖面图、实习区信手剖面图。

三、实习路线安排与相应教学内容
根据学生室内地质教学内容与秭归实习基地的地质情况,共安排12-13条地质教学路线以及20学时的相应室内教学。

一)区域地质介绍(室内教学,3学时)
简述实习区区域地质特点,以及实习区内的地质特征,概述构造运动与沉积发展史。

二)实习区踏勘1条
实习区踏勘主要向学生介绍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技能与要求,包括:地形图、罗盘和野外记录簿等的正确使用;标本的采集与编号要求等。

另外,向学生介绍实习区自然地理与地质概况等。

三)风化壳-河流地质作用1条
1、泗溪过河口现代河流观察路线
教学内容:观察黄陵岩体现代风化壳的类型,结构等特点,做风化壳素描图。

观察过河口河流地质作用路线,观察了解河谷的形态要素,描述现在山区河流沉积物的特点,做河谷剖面素描图,以及河流砾石统计表。

四)地层路线(含褶皱、断层内容)5条
1、国际标准命名剖面参观
教学内容:了解莲沱、南沱、陡山沱组国际标准命名剖面的命名原则,了解莲沱、南沱、陡山沱组的岩性与岩性变化特征。

2、泗溪震旦系路线
教学内容:观察岩体与围岩的接触关系;观察震旦系地层剖面,观察各组地层的岩性特征以及岩性组合特征;观察地层间的接触关系及其特征;了解信手剖面图的绘制,并绘制泗溪震旦系地层信手剖面图。

3、崆岭滩-九畹溪震旦系和寒武系地层路线
教学内容:震旦系与寒武系地层的岩性特征以及岩性组合特征,观察层间褶皱构造,断层构造,以及层间辟理构造。

4、九畹溪-链子岩地层(寒武系至志留系)、构造(断层与褶皱)、灾害地质(滑坡、危岩)
路线
教学内容:寒武系至志留系地层的岩性特征以及岩性组合特征,观察层间褶皱构造(平卧褶皱),九畹溪断层观测,新滩滑坡与危岩体观测。

5、仙女山活动断层观测路线
教学内容:观察仙女山断层的出露特点,掌握断层观察的标志与描述方法,作断层素描图。

五)实测地层工作方法(室内教学2学时)
教学内容:实测地层剖面的意义与工作方法,分工、注意事项等。

六)实测地层剖面1条
1、泗溪日月坪
教学内容:掌握实测地层剖面的基本方法,在老师的指导下,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对泗溪震旦系某一组地层进行实测地层剖面工作。

七)实测地层剖面的计算与绘制(室内教学3学时)
教学内容:实测地层剖面的后期资料整理,剖面图的绘制方法与注意事项。

八)岩浆岩路线2条
1、三坝溪下水坪黄陵岩体茅坪期三斗坪系列岩浆岩路线
教学内容:岩体类型为侵入岩,岩性主要为中粒角闪黑云英云闪长岩(δβοS Pt3)。

主要观察岩体的岩性特征、脉体特征与类型穿插关系等。

2、三斗坪东杨家湾茅坪期金盘寺系列与后代沟黄陵庙期路溪坪系列岩浆岩路线
教学内容:岩体类型为侵入岩,岩性主要为粗中粒角闪黑云英云闪长岩(δβοJ Pt3)。

主要观察岩体的岩性特征、脉体特征与类型等。

九)变质岩路线(含褶皱、断层内容)1条
1、南林溪-崆岭滩变质岩观察路线
教学内容:观察崆岭群区域变质岩岩性特点,了解区域变质作用和混合岩化作用的基本特点,观察变质岩区构造特点。

十)野外地质填图工作(室内教学,3学时)
地质填图工作的意义与方法,实习区地质填图范围、单位与相关要求
十一)大坝参观与基性岩脉观察路线1条
1、附坝与南侧坝下
教学内容:参观大型水利工程,感受高峡出平湖的壮观景色,观察坝下基性岩脉的岩性特征与产出状态。

十二)半独立填图1条
1、胡家包震旦系地层分布区
教学内容:掌握野外地质填图的基本方法,在老师的带领下,学生分组进行填图方法练习。

十三)野外阶段考试(室内,2学时)
考试目的:通过考试,强化学生对实习区的地层、构造等基本特征的进一步了解,为随后的独立填图打下坚实的基础。

十四)独立填图路线4-5条
填图区内,胡家包至黎家老屋一带
教学内容:学生独立完成测区填图工作,老师在填图区主要地段留守及时指导与解决学生遇到的各种问题。

十五)实习报告的编写与附图的绘制(室内教学,6学时)
教学内容:编写野外地质实习报告的意义,报告的格式,章节与相应内容,报告主要附图的绘制方法与要求等。

本大纲适用于物探、石油等专业野外地质教学实习的教学工作。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根据上述各专业的特点,教学内容可作适当增减,以使学生在最少的时间内尽可能多的掌握有用的野外地质知识。

中国地质大学地球科学学院构造教研室
张先进拟稿
2005年12月31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