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2019学年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学案: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

七下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教材和相关史料,知道唐朝建立的史实了解唐太宗的治国策略和治国举措,以及“贞观之治”的出现。
2.通过阅读教材第二目内容,知道武则天的治国举措以及影响。
3.通过阅读教材第三目内容,了解唐玄宗的治国举措以及“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
4.通过比较唐太宗、武则天、唐玄宗的治国举措共同之处,认识唐朝前期的政策与唐朝走向强盛的关系。
【学习过程】一、课前学习学习任务(一):梳理基础知识要求:阅读教材第6至9页的内容,完成以下填空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建立:618年,称帝,建立唐朝,定都长安。
2.李世民吸取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 。
3.革新措施:在政治上,进一-步完善 , 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鼓励报考,逐渐成为最重要的科目;严格考察的政绩。
在经济上,减轻人民负担,鼓励发展。
4.表现: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昌盛,历史上称之为“”二、女皇帝武则天5.地位:中国历史上的女皇帝。
6.武则天统治时期,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大力发展,创立制度;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7.作用: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8. 唐玄宗的治国措施:在贤相裁减的辅佐下,实行了系列改革:整顿,裁减,发展经济,改革;注重,编修经籍。
9结果,唐玄宗在位的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国库充盈,民众生活安定,唐朝的经籍。
国力达到前所未有的强大,进入了_ 时期,历史上称为“。
一、课中学习学习任务(二):通过阅读以下史料,结合课本内容,理解唐太宗的治国思想。
材料一:……宫中美女珍玩,无院不满。
炀帝意犹未足,……穷兵黩武,百姓不堪,遂至之灭。
此皆朕所目,故夙夜孜孜,惟欲清静,使天下无事。
---《贞观政要》材料二: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精品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认识唐玄宗与开元盛世。
掌握唐朝繁荣的原因及表现。
2.过程与方法:通过对比分析,学会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角度认识一个时期的繁荣。
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唐朝繁荣昌盛的时代氛围,增强民族自豪感。
认识到繁荣背后是国家领导人的英明决策和广大人民的共同努力。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原因。
2.教学难点: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与现代社会的关联。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导入新课。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3.课堂讲解(1)唐太宗与贞观之治①介绍唐太宗的治国理念和政策。
②分析贞观之治的表现及其原因。
(2)唐玄宗与开元盛世①介绍唐玄宗的治国策略。
②分析开元盛世的表现及其原因。
4.课堂讨论(1)对比分析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讨论两个时期繁荣的原因。
(2)引导学生思考,从唐朝繁荣的背后,我们可以得到哪些启示。
5.案例分析以唐朝繁荣为例,分析政治稳定、经济发展、文化繁荣之间的相互关系。
6.课堂小结7.课后作业(1)熟记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相关知识点。
(2)结合本节课内容,写一篇关于唐朝繁荣的短文。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自主学习、课堂讲解、课堂讨论、案例分析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了解了唐朝繁荣的原因及其表现。
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学生关注历史与现实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概括能力。
课后作业的设计旨在巩固所学知识,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
总体来说,本节课达到了预期的教学效果。
1.导入新课展示唐朝繁荣昌盛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唐朝的历史地位,激发学生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自主阅读课文,了解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与开元盛世的相关内容。
人教部编版 历史 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案设计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掌握“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材料分析和历史故事,加深对唐太宗和武则天的认识,培养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掌握开元盛世的原因.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组讨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
培养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和合作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
②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贞观之治;开元盛世。
难点:对武则天的正确评价。
三.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MV武则天.教师:一首大气磅礴,气势恢宏,又不乏女人味的《无字碑》唱尽武则天一生荣辱心酸,现代文学家郭沫若曾经评价武则天"治宏贞观,政启开元’,武则天上承贞观之治,下启开元盛世.本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出示标题.(二)合作探究:问题:贞观之治的局面出现在谁的统治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个局面呢?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展示:唐太宗画像,简介唐太宗其人,然后出示探究问题:(1)唐太宗是唐朝的建立者吗?都城?时间?(2)你知道什么是“贞观之治”吗?(3)你认为贞观之治局面形成的原因有哪些?引导学生阅读课文,分组讨论,合作学习,再推选发言人全班交流。
在学生阅读的过程中,教师走入学生当中了解阅读情况并进行指导。
归纳出三个方面:A、唐太宗开明的治国思想。
展示文献资料:材料一:太宗尝谓公卿曰:“至于隋炀帝暴虐,臣下钳口,卒令不闻其过,遂至灭亡......公等每看事有不利于人,必须极言规谏。
”--《贞观政要·论求谏》教师小结:唐太宗善于听取正确意见,能虚心纳谏,并展示谏臣魏征和房谋杜断.在唐太宗身上,我们可以看出他虚心接受他人意见的优点,生活中,你们有没有因接受他人正确意见而受益非浅呢?请举例说明。
(让学生说身边的事情,可以拉近历史与现实的距离,同时也激发学生的兴趣。
部编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含答案)

2017-2018学年人教版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学案学习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通过整理唐太宗的统治措施,培养学生的概括整理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认识唐朝是中国古代历史上的鼎盛时期,在当时的世界上声名显赫。
学习重难点•贞观之治•女皇武则天•开元盛世学习过程:预习提纲: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年,建立唐朝,定都。
2、唐太宗:年即位,次年改年号为“贞观”3、贞观之治:1)、出现原因:(1)吸取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2)用人唯贤,虚心纳谏,推行一系列改革措施;(3)国家统一安定,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
2)、治国措施。
政治上: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虚心纳谏,知人善任。
重用魏征,房玄龄和杜如晦等人。
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4、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官僚贵族。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1.统治思想:(1)稳定政局,励精图治。
(2)重用贤能,任用为相。
2.改革措施:(1)整顿______,裁减冗员。
(2)发展经济,改革______。
(3)注重 ,编修经籍。
3.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人鼎盛时期,史称“”。
1、教师展示学生自学成果:(用投影仪或提问学生或教师用课件展示答案)(1')2、学生巩固基础:明确上述知识点后,让学生通过诵读、默想、互问等方式熟练记忆上述知识点(4')3、基础巩固题。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下册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案

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导学案)班级_______ 姓名________【学习目标】1.了解唐朝建立基本史实。
理解并记住“贞观之治”这一盛世局面出现的原因。
2.了解开元年间政治、经济的发展情况。
识记唐玄宗时期盛世经济繁荣的表现,包括农业生产的进步,手工业技术的提高以及商业的繁荣等。
3.知道曲辕犁、筒车是唐朝先进的农业工具。
【自主学习】●知识梳理(将学习内容在书中画线和标记)一、自主预习、自我检测(一)唐朝的建立与“贞观之治”1.唐朝的建立:(1)建立:年,李渊称帝,建立唐朝,定都。
(2)发展: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国号为“”。
2.“贞观之治”:唐太宗统治期间。
(1)治国措施用人上虚心纳谏,重用;广纳贤才,重用房玄龄、杜如晦等政治上完善;制定法律,减省刑罚;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农业生产军事上发兵击败东、西突厥,加强了对西域的统治(2)盛世局面: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开创了唐朝的盛世局面,历史上称之为“”。
(二)女皇武则天1.历史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晚年称帝,改国号为。
2.统治措施(1)打击敌对的。
(2)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制度。
(3)继续推行贞观之治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3.统治局面:社会经济持续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为后来“”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三)“开元盛世”1.统治措施(1)重用贤能,任用、宋璟为相。
(2)实行改革: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注重文教,编修经籍。
2.统治局面:唐玄宗统治前期,政治稳定,经济繁荣,进入鼎盛时期,史称“”。
二、合作探究、交流展示1.“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是什么?你怎么评价唐太宗?2.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材料二以史为镜,可知兴亡;以人为镜,可知得失。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参考教案2

方案二:利用玄武门之变的故事导入。
教师:指导学生分析两个朝代 的异同点,指出隋朝的暴政统治导致了农民起义的爆发,隋朝灭亡,唐朝
建立。
学生:讲述故事。其他学生边 听故事,边对提出的问题进展思考。激发学生兴趣。
思考并讨论:为什么唐太宗能做到从谏如流?唐太宗为什么把魏征比作一面镜子?
【过渡】在唐朝历史上,出现了我国唯一的一位女皇帝,你知道她是谁吗?
三、女皇武那么天
1、引导学生观看课文P10?武那么天?
画像,教师简介武那么天的经历。
2、郭沫假设评价武那么天的统治“政启开元,治宏贞观〞,为什么如此评价?
3、在你心中,你认为武那么天是怎样的皇帝?
教师总结:这些开明的治国政策,有利于社会的开展,符合历史开展的趋势,促成了“贞观之治〞的出现。
C.任用贤才、虚心纳谏。
教师总结:这些贤才谏臣为唐朝发挥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保证唐朝政治稳定和各种政策的施行,对治世局面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引导学生观察课本P9?唐朝雨中耕作图?,认识到治世局面的形成离不开人民的辛勤劳作。
2、电视剧?贞观长歌?再现了唐朝贞观年间社会经济的繁荣景象,当时在位的皇帝是:〔 〕
A、隋文帝 B、唐太宗 C、武那么夭 D、唐玄宗
3、小明将参加学校组织的“话说唐太宗政绩〞的知识擂台赛,他准备的以下史实中不正确的选项是:〔 〕
A.任用魏征等贤臣 B.重视人才的培养
C.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 D.创立科举制度
情感态
度与价
值观
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唐太宗、武那么天二帝的开明思想及其开明政策,促进了唐朝的繁荣,从中体会到出色人物对历史开展所起的一定推动作用。
部编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教案-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12

贞观之治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通过本微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贞观之治基本史实,通过分析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和政绩,培养学生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确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本课教学以启发、引导学生思考探究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培养学生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学习,明白“成由勤俭,败由奢”的道理。
认识虚心接受他人正确意见的好处,从唐朝的强盛中,增强民族自豪感,树立为今天中华民族的振兴而奋发读书的决心,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教学过程导入唐朝是我国封建社会的最繁盛时期,至今海外华人还被称为唐人、华人侨居地点还被称为唐人街,现在我们就一起学习一下这一繁盛时期的统治者——唐太宗,是如何吸取隋朝灭亡的教训,而缔造了一个盛世“贞观之治”的。
新授下面我们将和同学们从“什么是贞观之治”、“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和“贞观之治的表现”三方面进行探究学习贞观之治。
一、什么是“贞观之治”呢?“贞观之治”指的是唐太宗李世民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的社会历史局面。
因为唐太宗的年号是贞观,历史上称这一时期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二、贞观之治出现的原因。
结合下面一段材料,阅读教材,合作探究:在唐太宗时期,“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君王好比船,百姓好比水,水既能够承载船航行,也能够将船掀翻。
这段话反映了唐太宗的民本思想,说明了君主与百姓的辩证关系。
因此他谨慎治国,积极缓和阶级矛盾和民族矛盾。
(一)“贞观之治”出现的主观原因:唐太宗吸取了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因此,他勤于政事,虚心纳谏,从善如流。
除此主观原因之外还有哪些客观原因呢?请阅读教材,结合材料,分别从“用人上”、“政治上”、“经济上”和“边疆管理上”四个方面讨论、探究:“贞观之治”出现的客观原因?(二)“贞观之治”出现的客观原因:在用人上:材料二唐太宗认为“致安之本,惟在得人”,所以他很重视选官和用人。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本课是部编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下册的第二课,主要介绍了唐朝时期的中国历史,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这一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阶段,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本课内容主要包括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
通过学习本课,学生可以了解到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历史责任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学习了关于中国古代历史的知识,对历史学科有一定的认识和兴趣。
但是,学生对唐朝时期的历史知识了解相对较少,对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含义和意义可能存在一定的模糊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通过阅读史料、讨论交流等方式,深入理解和掌握唐朝时期的历史知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掌握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
2.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史料、讨论交流等方式,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的情感,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唐太宗的贞观之治、武则天的统治、唐玄宗的开元盛世等历史事件,唐朝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文化繁荣等方面的情况。
2.教学难点:对于“贞观之治”和“开元盛世”的含义和意义的理解,以及唐朝时期历史发展的内在联系。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引导学生了解历史事件,掌握历史知识。
2.阅读史料法:引导学生阅读相关史料,培养学生的史证意识和历史思维能力。
3.讨论交流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或全班交流,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六. 教学准备1.教学PPT:制作相关的教学PPT,展示历史事件的相关图片、图表等资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课 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
【学习目标】
1.了解唐太宗、武则天和唐玄宗登基称帝的史实。
2.识记“贞观之治”与“开元盛世”出现的原因和表现。
3.知道武则天统治时期的治国措施,理解其统治对“开元盛世”的奠基作用。
【合作探究导学】
【基础梳理】
1.唐朝的建立
(1)背景:原镇守太原的隋朝官员________趁隋末农民大起义之机,起兵反隋。
隋炀帝被杀后,隋朝灭亡。
(2)建立:______年,李渊称帝,定都________。
(3)巩固:李渊建立唐朝后,消灭各支起义军和割据势力,平定全国。
2.贞观之治
(1)政治前提:626年,李世民即位,次年改年号为“________”,他就是________。
(2)以史为鉴
①吸取隋朝速亡的教训,勤于政事,________,从善如流。
如________多次直言进谏。
②广纳贤才,知人善任。
如善于谋略的________和敢于决断的________。
(3)革新措施 ①政治上
A .进一步完善________,明确中央机构的职权及决策程序;
B .制定法律,减省刑罚;
C .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使________成为最重要的科目;
D .严格考查各级官吏的政绩。
②经济上:减轻人民的劳役负担,鼓励发展________。
(4)巩固边疆:发兵击败了控制漠北和西域广大地区的东、西突厥,加强了对________的统治。
(5)结果:唐太宗统治期间,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得到进一步发展,国力增强,文教昌盛,
【基础梳理】
1.称帝:武则天是唐高宗的皇后,在唐高宗去世后,她相继废掉两个已经做了皇帝的儿子,自己取而代之,改国号为________。
2.地位: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3.统治措施
(1)政治上:打击敌对的________;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________制度,亲自面试考生,不拘一格选拔人才,扩大了统治基础。
(2)经济上:继续推行贞观以来减轻人民负担的政策和措施,重视发展生产。
4.结果:她在位期间,社会经济得以持续
发展,人口持续增长,边疆得到巩固和开拓。
5.影响:为后来“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________。
【合作探究】
图一 图二
(1)结合教材知识,指出图一中的人物是谁。
简要叙述她的统治措施。
(2)她的统治结果如何?有何影响?她在历史上有着怎样的地位?
(3)图二是该人物留下的“无字碑”,据传是取其功过是非让后人评价之意。
你对她做何评价?
【知能提升练习】
一、选择题
1.下列关于唐朝的建立时间、都城和建立者的表述,正确的一组是()
A.581年、长安、李渊
B.589年、长安、杨坚
C.618年、长安、李渊
D.618年、长安、杨坚
2.唐太宗曾说:“此木虽曲,得绳则正;为人君虽无道,受谏则圣。
”这说明他() A.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B.善于纳谏
C.身为人君,不讲道理
D.关心百姓生活
3.如果你是唐太宗时期的一名中央官员,那么你可能遇到的情况有()
①有幸与房玄龄、杜如晦等名臣同朝为官②由于唐太宗善于纳谏,你提出的一些有利于朝政的提议得到了他的采纳③唐太宗增加科举考试科目,你看到很多士人报考④见证了唐太宗死后,武则天直接称帝的一幕
A.①②③B.②③④
C.①③④D.①②④
4.武则天曾下令,所辖境内“田畴垦辟,家有余粮”的地方官可得到升迁。
这体现了武则天( )
A.重用人才B.重视农业
C.善于纳谏D.发展科举
5.武则天是一位了不起的人物,她以一袭红袍只身跨进中国古代封建男权统治的核心,其心不可谓不大,其志不可谓不坚,其谋不可谓不深。
下列关于武则天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她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她大力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
C.她不拘一格选拔人才,重视发展生产
D.她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了鼎盛时期
6.“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描写的是哪一治世景象( )
A.“开元盛世”B.“贞观之治”
C.“文景之治”D.“光武中兴”
7.从唐太宗李世民到武周皇帝武则天,再到唐玄宗李隆基,都实行了一系列有效措施,推动了社会的进步和盛世的到来。
唐朝各“盛世”的相同点不包括()
A.政治比较清明B.边疆得到巩固
C.人民生活富裕D.国力比较强盛
二、非选择题
8.识读下列图片:
图一图二图三
请回答:
(1)图一的历史人物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他是谁?他在政治上推行了哪些革新措施?
(2)图二说的是哪一位皇帝在位时推行的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说该皇帝的统治效果及影响。
(3)上述两位人物在施政措施上有什么相同之处?
(4)图三是唐玄宗,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其统治前期实行了哪些改革措施。
这些措施有什么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