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类对象预防性消毒记录及六种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
传染病的分类与预防措施ppt课件

(六)检疫(quarantine)
1.国境卫生检疫 ⒉疫区检疫 国内遇有甲类、乙类传染病爆发、 流行时,县级以上地方政府报经上一级地方政 府决定,可以宣传疫区。在疫区内应立即组织 力量进行防治,切断传染病的传播途径;
传染病的分类与预防措施
传染病的分类
《传染病防治法》根据传染病的危害程度和应 采取的监督、监测、管理措施,参照国际上统 一分类标准,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将全国发 病率较高、流行面较大、危害严重的38种急性 和慢性传染病列为法定管理的传染病,并根据 其传播方式、速度及其对人类危害程度的不同, 分为甲、乙、丙三类,实行分类管理。
2008年5月2日,卫生部已将手足口病列入传
类传染病也称为监测管理传染病,对此类传染 病要按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规定的监测管理方 法进行管理。 《传染病防治法》还规定,国务院和国务院卫 生行政部门可以根据情况,分别依权限决定传 染病病种的增加或者减少。
传染病上报时间
责任报告单位对甲类传染病、传染性非典型肺炎和乙 类传染病中艾滋病、肺炭疽、脊髓灰质炎的病人、病 原携带者和疑似病人,城镇应于2小时内,农村应于6 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其 他乙类传染病病人、疑似病人和伤寒副伤寒、痢疾、 梅毒、淋病、乙型肝炎、白喉、疟疾的病原携带者, 城镇应于6小时内、农村于12小时内通过传染病疫情 监测信息系统进行报告。对丙类传染病和其他传染病, 在24小时内进行报告。
(三)治疗性预防
正确并及时地治疗病人,可以尽早中止传染过 程,缩小传染源作用,有时也可防止传染病病 人(如伤寒、疟疾等)形成病原携带者。孕妇 在妊娠初4个月患风疹所产出的婴儿患有出生 缺陷的机会很大,可考虑人工流产,以防止缺 陷胎儿出生。
传染病预防记录表

传染病预防记录表(最新版)目录1.传染病预防记录表的概述2.传染病预防记录表的内容3.传染病预防记录表的作用4.如何填写和使用传染病预防记录表正文一、传染病预防记录表的概述传染病预防记录表是用于记录和监测传染病预防措施实施情况的一种管理工具,旨在加强传染病的预防、控制和监测工作,保障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
传染病预防记录表的内容主要包括传染病的类型、预防措施、实施情况等,适用于各级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医疗卫生机构和相关企事业单位。
二、传染病预防记录表的内容1.传染病类型:包括病毒性传染病、细菌性传染病、寄生虫病等各类传染病。
2.预防措施:根据不同传染病的特点,制定相应的预防措施,如疫苗接种、健康教育、环境卫生、消毒灭菌等。
3.实施情况:记录预防措施的实施时间、地点、人员、效果等,以便对预防措施进行评估和调整。
4.监测数据:收集传染病的发病、死亡、治愈等数据,以及疫苗接种率、健康教育覆盖率等指标,用于分析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和预防效果。
三、传染病预防记录表的作用1.有助于了解传染病的流行趋势,为制定预防策略提供依据。
2.有助于监督和评估预防措施的实施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进行调整。
3.有助于收集和分析监测数据,为评价预防效果提供依据。
4.有助于加强部门间的信息沟通和协作,提高传染病预防控制工作的效率和质量。
四、如何填写和使用传染病预防记录表1.填写时,应根据实际情况如实记录传染病类型、预防措施和实施情况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2.使用时,应定期对记录表进行分析和总结,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针对性的措施。
3.应加强部门间的信息共享和协作,确保预防控制工作的协同性和连贯性。
4.应加强对记录表的管理,确保信息的安全性和保密性。
【新】六类对象预防性消毒记录及六种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

【新】六类对象预防性消毒记录及六种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六种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一、手足口病手足口病(HFMD)幼儿常发的一种疾病。
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
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
发热『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
幼儿园预防措施1、严格执行晨检、午检、晚检制度,发现疑似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如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所有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2、教育幼儿勤洗手,不与别人共用毛巾、牙刷、水杯等物品,避免病从口入。
3、活动室、睡眠室等场所保持空气清新;教师按园所规定做好玩具、幼儿个人用品、班级环境的预防性消毒工作。
4、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上岗前、接触患儿后、打扫卫生后立即洗手。
5、加强幼儿膳食营养,保证幼儿睡眠充足,让幼儿经常到室外活动,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在病毒流行期间少带幼儿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6、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用大青叶、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进行预防。
二、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音哑和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
幼儿园预防措施1、活动室、教室常通风,被褥常晒,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
2、各班保育员及时为幼儿添减衣服。
适当让幼儿经受冷、暖不同气候的刺激,使他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3、老师们引导幼儿多活动,通过游戏、跑步、做操等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保障幼儿室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
4、流感季节,提醒家长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三、肺炎肺炎会引起咳嗽、呼吸短促、发烧、呼吸频率加快中的一种或是全部症状。
一旦幼儿感冒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或是身体虚弱的幼儿都容易从感冒发展为肺炎。
幼儿园预防措施1、如果幼儿患感冒或者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尽量让他与其他孩子隔离,避免传染;2、室内经常通风;3、如有可能,让幼儿注射预防肺炎的疫苗,也是预防幼儿得肺炎的一种有效途径。
传染病防控知识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内容

传染病防控知识常见传染病预防知识内容传染病是指由病原体通过直接或间接的传播途径感染人体而引起的疾病。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了解并掌握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常见传染病的预防知识内容。
一、消毒知识消毒是传染病防控的重要环节。
消毒的方法有多种,常见的包括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物理方法包括煮沸消毒和紫外线消毒等,而化学方法主要是使用消毒剂进行消毒。
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消毒措施:1. 食品消毒:生食如水果和蔬菜应在用水冲洗后,使用洁净的餐具和厨房用具进行加热处理,避免食物污染。
2. 餐具消毒:餐具应定期进行煮沸或用消毒剂浸泡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3. 家居环境消毒:室内通风要保持良好,经常对室内进行清洁和消毒,特别是常接触的物件和表面。
二、个人卫生知识个人卫生是预防传染病最基本的措施之一。
以下是一些个人卫生知识内容:1. 勤洗手:要养成经常洗手的习惯,尤其是在接触了公共场所、动物或垃圾后,以及饭前、便后洗手。
2. 使用纸巾:打喷嚏、咳嗽时,应使用纸巾或肘部遮住口鼻,避免直接用手遮挡。
3. 健康饮食:多吃新鲜、煮熟的食物,避免食用生肉、海鲜等易感染病原体的食品。
4. 锻炼身体:适度的运动能够提高身体免疫力,减少疾病感染和传播的风险。
三、室内环境预防室内环境的清洁和预防也是防控传染病的重要环节。
以下是一些室内环境预防的知识内容:1. 保持通风:室内要保持良好的通风,尽量让空气流通,减少病原体滋生的可能性。
2. 室内清洁:经常清洁及消毒门把手、桌面、床铺等易接触的物品和表面。
3. 避免密集聚集:人员聚集的场所容易造成病原体传播,应尽量避免人员密集聚集的场所。
四、疫苗接种疫苗接种是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之一。
针对不同的传染病,疫苗接种的时间和途径也有所不同。
在疫苗接种前,应了解相关疫苗的接种建议和副作用,遵循医生的指导。
五、避免接触传染源传染病的传播途径多样,通过避免接触传染源,可以有效预防传染病的发生。
小学秋季卫生培训记录和常见传染病防范措施

小学秋季卫生培训记录和常见传染病防范
措施
一、培训记录
1.1 培训时间
2023年10月10日
1.2 培训地点
小学会议室
1.3 培训对象
全体教职工及学生
1.4 培训内容
1.4.1 环境卫生
- 保持教室、宿舍、食堂等场所清洁,定期消毒
- 加强垃圾分类,提高环保意识
1.4.2 个人卫生
- 养成勤洗手、勤剪指甲、勤理发、勤洗澡的良好习惯- 注意饮食卫生,不食用过期、变质、三无食品
1.4.3 呼吸道卫生
- 加强通风换气,保持室内空气清新
- 咳嗽、打喷嚏时使用纸巾或手肘遮住口鼻
1.4.4 健康监测
- 定期开展健康检查,及时发现异常情况
- 教职工及学生出现疾病症状应及时报告并就医
二、常见传染病防范措施
2.1 流感
- 加强室内通风,保持空气流通
- 接种流感疫苗
- 出现流感症状应及时就医,隔离治疗
2.2 手足口病
- 注意个人卫生,饭前便后要洗手
- 定期消毒玩具、餐具等物品
- 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应及时报告并采取隔离措施
2.3 水痘
- 隔离治疗,直至结痂脱落
- 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加强通风
- 注意个人卫生,避免用手触摸面部
2.4 诺如病毒
- 提供充足的水源,加强饮食卫生管理
- 出现诺如病毒症状应及时就医,隔离治疗
- 加强环境卫生管理,定期消毒
三、总结
通过本次培训,全体教职工及学生对秋季卫生和常见传染病防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提高了卫生意识和防范能力。
希望大家能够积极行动起来,共同维护校园卫生,为创建一个健康、安全的学习生活环境而努力。
六防患者预防措施及应急流程

六防患者预防措施及应急流程
预防医源性感染:医务人员应掌握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品如口罩、手套、帽子、面屏(护目镜)、隔离衣、防护服、靴/鞋套等。
预防交叉感染:医务人员应掌握和正确使用防护用品,严禁共用。
正确处置病人使用后的设备和污染的物品。
正确处置医疗废物。
预防环境感染:环境布局应该符合医院感染控制要求。
加强通风设施和做好空气消毒。
对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的环境和城市具有冷链食品批发销售的大型农批市场的环境定期开展核酸检测。
预防食源性感染: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场所环境开展抽样核酸检测。
预防血源性感染:防止针刺伤或锐器伤。
对所有病人和医务人员采取标准预防措施,不论病人是否确诊或可疑感染传染病,都要采取标准预防,这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基本措施。
预防空气感染:对进口冷链食品及其加工、运输、存储、销售等场所环境开展抽样核酸检测。
对设有发热门诊的医疗机构的环境和城市具有冷链食品批发销售的大型农批市场的环境定期开展核酸检测。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控制措施[修改版]
![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控制措施[修改版]](https://img.taocdn.com/s3/m/f949783a05087632301212f7.png)
第一篇: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控制措施ICU病房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及控制措施一、病房一旦收治无法转院或住院期间发现急性传染病人时,应设单间,隔离病人应有明显的隔离标记,防止交叉感染。
二、病房应设有传染病人专用的血压计,听诊器等。
三、呼吸道传染病,如结核、麻疹、风疹、水痘、腮腺炎、流脑等,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执行额外预防。
将病人安置在单独的房间,病室应紧闭房门、开窗保持室内空气流通,病人戴口罩,不得离开病室,严禁不同病室病人间相互接触。
四、血液、体液隔离的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梅毒等,应进行窗边隔离,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护理用具(体温计、扫床巾、便器等)专用,病人的血液、排泄物、呕吐物(稀薄的排泄物或呕吐物,每1000ml加漂白粉50g或20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2000ml,搅匀放置2小时。
无粪的尿液每1000ml 加入干漂粉5g或1000mg/L有效氯含氯消毒剂溶液100ml混匀放置2小时)。
经过有效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五、肠道隔离:如急性腹泻、痢疾、霍乱等肠道传染病,同种病原体感染可居一室,实施标准预防措施。
工作人员接触传染病物质时戴手套,在护理病人前后要洗手。
便器可用含氯消毒剂5000mg/L浸泡30分钟消毒,消毒液要漫过容器。
卫生间专用。
六、凡传染病人使用的医疗器械按消—洗—消程序处理,病人用过的物品未经消毒不得带出病房,病房定时进行消毒,病人转院或死亡后应进行终末消毒。
七、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均视为医疗垃圾处理。
八、工作人员进入病区应带工作衣、鞋、帽,进入污染区护理、接触病人时要穿隔离衣,戴口罩,离开时脱去,并应消毒双手。
九、严格探视及陪护制度,陪护要遵守隔离要求。
2009年4月制订沈阳市第四人民医院ICU第二篇:控制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控制传染病的消毒隔离制度(1)按病种分室接诊,分区收治,条件允许时每一病种占用一个病区。
(2)病人住院入病区时,除带必需生活用品外,其他一律不得带入(3)病人住院期间,不得互串病室,不可随意外出,病人活动最好是局限于污染区内。
传染病的分类与预防措施

具有传染性和流行性,即病原体 通过各种途径传播给他人,形成 流行或爆发。
传染病的危害
01
02
03
危害个人健康
传染病可导致患者身体受 损,甚至危及生命。
危害社会稳定
传染病的大规模传播可能 对社会稳定造成威胁,引 发社会恐慌。
危害经济发展
传染病爆发可能导致生产 停滞、贸易受阻,对经济 发展造成负面影响。
避免接触患者
尽量避免与患有传染病的人接触,如有必要,应 佩戴手套等防护措施。
消毒接触物品
对接触过患者的物品进行消毒,以杀死病原体。
增强免疫力
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规律作息、均衡饮食、 适当锻炼等,以增强免疫力。
虫媒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防蚊灭蚊
采取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如使用蚊帐、电蚊拍、驱蚊液等部门的建议,及时 接种各种疫苗,提高自身免疫力
。
遵循接种程序
按照疫苗接种程序进行接种,确保 疫苗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告知医生病史
在接种疫苗前应告知医生自己的病 史和过敏史等信息。
避免接触传染源
避免前往人群密集场所
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的公共场所, 如商场、电影院等。
避免接触呼吸道感染者
疟疾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莱姆病
通过硬蜱叮咬传播。
丝虫病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流行性乙型脑炎
通过蚊虫叮咬传播。
03
预防传染病的有效措施
提高个人卫生意识
勤洗手
01
经常用肥皂和流动水洗手,特别是在接触公共场所的物品或触
摸自己的口、鼻、眼之前。
咳嗽和打喷嚏时用纸巾遮住口鼻
02
用纸巾完全遮住口鼻,用完之后立即将纸巾丢进封闭的垃圾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类对象预防性消毒记录及六种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
六种传染病的预防与护理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HFMD)幼儿常发的一种疾病。
以发热、口腔溃疡和疱疹为特征。
初始症状为低热、食欲减退、不适并常伴咽痛。
发热1-2天后出现口腔溃疡,开始为红色小疱疹,然后常变为溃疡。
幼儿园预防措施
1、严格执行晨检、午检、晚检制度,发现疑似患儿时,要采取立即送诊、居家观察等措施;如确诊为手足口病,患儿所有的物品要立即进行消毒处理。
2、教育幼儿勤洗手,不与别人共用毛巾、牙刷、水杯等物品,避免病从口入。
3、活动室、睡眠室等场所保持空气清新;教师按园所规定做好玩具、幼儿个人用品、班级环境的预防性消毒工作。
4、教师也要注意自己的个人卫生,上岗前、接触患儿后、打扫卫生后立即洗手。
5、加强幼儿膳食营养,保证幼儿睡眠充足,让幼儿经常到室外活动,以提高身体的抵抗力。
在病毒流行期间少带幼儿去人多的公共场所。
6、与患者密切接触者可用大青叶、板蓝根、抗病毒口服液等进行预防。
二、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其发病率占传染病之首位。
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音哑和咳嗽、咳痰等主要症状。
幼儿园预防措施
1、活动室、教室常通风,被褥常晒,使室内空气保持清新。
2、各班保育员及时为幼儿添减衣服。
适当让幼儿经受冷、暖不同气候的刺激,使他们增强适应气候变化的能力。
3、老师们引导幼儿多活动,通过游戏、跑步、做操等加强锻炼,提高身体素质。
保障幼儿室外活动时间每天不少于2小时。
4、流感季节,提醒家长不带幼儿去公共场所。
三、肺炎
肺炎会引起咳嗽、呼吸短促、发烧、呼吸频率加快中的一种或是全部症状。
一旦幼儿感冒得不到很好的控制,或是身体虚弱的幼儿都容易从感冒发展为肺炎。
幼儿园预防措施
1、如果幼儿患感冒或者其他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时,尽量让他与其他孩子隔离,避免传染;
2、室内经常通风;
3、如有可能,让幼儿注射预防肺炎的疫苗,也是预防幼儿得肺炎的一种有效途径。
四、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红眼病)
急性出血性结膜炎是一种由病毒引起的传染性极强的急性传染病,以眼睑红肿、结膜出血等为主要症状。
急性期的病人是主要传染源,人群对本病普遍易感。
一般常见于春夏季发病。
常通过游泳、毛巾、洗澡接触传染。
潜伏期只有24小时左右。
幼儿园预防措施
1、做到一人一巾、每日消毒、流行期间要加强晨检,一旦发现疑似患儿立即隔离,并做好室内用具、玩具、毛巾等物品的消毒,护理人员、教师应加强勤洗手、消毒、防止交叉感染。
2、不到公共场所游泳、做好个人防护。
3、防止医源性传播,在流行期间,不要施行集体预防性滴眼药水,避免交叉感染。
五、水痘
水痘是婴幼儿或较大一点的幼儿易患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传染性很强,病原体是水痘病毒。
传染源为急性期病人,可通过飞沫、唾液传染给健康的幼儿,另外也通过接触受病毒污染的食具、玩具、衣物等物品传播。
水痘的潜伏期一般为14—16天,多发于2—6岁的幼儿,除夏季少见外,其它季节均可发生,尤以冬春多见。
病后获得终身免疫。
到成人期有20%的人可患带状疱疹。
幼儿园预防措施
1、作好预防疫苗的注射工作。
2、发现患儿,及时作好隔离患儿工作。
隔离患儿至皮疹全部结痂变干后为止,对密切接触儿检疫21天。
3、经常给幼儿换衣服,保持皮肤清洁,手要勤洗、指甲勤剪,坚持体格锻炼,增强抗病能力。
4、活动室、教室勤通风,并对所用的玩具及其它用品要彻底清洗、然后用紫外线消毒。
5、水痘病毒与带状疱疹病毒有共同抗原性,有的成年人接触水痘可患带状疱疹,未患过水痘的儿童,接触带状疱疹患者后,也可发生水痘,告知家长尽量避免幼儿接触带状疱疹的病人,以防感染水痘。
6、提醒家长不要带患儿去公共场所。
六、流行性腮腺炎
流行性腮腺炎是由腮腺炎病毒引起的小儿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属于非化脓性炎症。
病毒附在病人和隐性感染者口和鼻的分泌物中,主要通过空气飞沫,唾液污染的食具、食物用品进行传播。
流行性腮腺炎一年四季散发,冬春季可有流行,学龄前儿童发病率高,常在幼儿园中流行。
患病后可获终身免疫。
幼儿园预防措施
1、腮腺炎病毒耐低温,但在高温、紫外线照射、酒精等作用下可迅速死亡。
所以,幼儿园对于患儿的用具、被褥及时用紫外线照射消毒。
2、最有效的方法是接受预防疫苗注射,接种对象为1周岁以上易感儿。
注射“麻诊、德国麻诊、腮腺炎”三价疫苗,有效保护期可达10年。
3、按计划,作好预防疫苗的注射工作。
4、发现患儿及时作好隔离患儿工作,直至腮腺肿完全消失。
待痊愈后,须持所在地段保健科证明方可返园,对密切接触儿检疫21天。
检疫期间保健医对患儿所在班应加强晨、午、晚检,早期发现病人,及时隔离,隔离期不接受或转出儿童。
5、室内通风换气,多喝开水,用淡盐水嗽口,平时,被褥每二周晒洗一次,检疫期间,增加次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