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勰《文心雕龙》共50页
文心雕龙全文及译文

原文: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以铺理地之形: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俯察含章,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所钟,是谓三才。
为五行之秀,实天地之心,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若球锽:故形立则章成矣,声发则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有采,有心之器,其无文欤?译文:文的意义是很重大的!它和天地一起诞生,何等辉煌呀!玄妙、黄色的混合,产生了天地,方圆使它们的形体有了区分。
日月如重叠的璧玉,来展现上天的美好形象。
山川如灿烂的锦绣,来铺就大地的美丽形态。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有文采的表现。
抬头观察天上日月闪耀的光芒,低头察看地上草木茂盛的景象,天地高卑的位置已经定位。
所以天地间有了阴阳二气。
只有人与天地相配,是自然钟爱的生灵。
这就是所说的“三才”。
人是五行中的优秀生灵,是天地的心灵。
心灵产生了思想,思想形成了语言,语言明确了文明。
这是自然的道理。
由此推及到世间万物,动物植物都有文采:龙凤以彩色的花纹呈现出吉祥的征兆;虎豹凭借鲜明的条纹凝聚成矫健的英姿;云霞变换设色,超过了画工设色的妙笔挥洒;草木花朵开花,不必待匠人的奇思妙想。
这些充满文采的自然景象难道都是外面加给的修饰吗?(其实)是自然本身形成的啊!至于风吹树林发出响声,音调谐畅如吹竽笙埙篪;泉水击石石头发声,声韵和谐像击磬鸣钟——所以形体确立文采就形成了,声音发出语言就产生了。
没有知觉的事物都有丰富的文采,(这样看来)有知觉的动物难道没有文采吗?。
《文心雕龙.练字》原文及译文

《⽂⼼雕龙.练字》原⽂及译⽂《⽂⼼雕龙》是中国南朝⽂学理论家刘勰创作的⼀部⽂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年)间。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雕龙.练字(南北朝)刘勰原⽂: 夫⽂⽘象列⽽结绳移,鸟迹明⽽书契作,斯乃⾔语之体貌,⽽⽂章之宅宇也。
苍颉造之,⿁哭粟飞;黄帝⽤之,官治民察。
先王声教,书必同⽂,輶轩之使,纪⾔殊俗,所以⼀字体,总异⾳。
《周礼》保⽒,掌教六书。
秦灭旧章,以吏为师。
及李斯删籀⽽秦篆兴,程邈造⾪⽽古⽂废。
汉初草律,明著厥法。
太史学童,教试⼋体。
⼜吏民上书,字谬辄劾。
是以马字缺画,⽽⽯建惧死,虽云性慎,亦时重⽂也。
⾄孝武之世,则相如撰篇。
及宣平⼆帝,征集⼩学,张敞以正读传业,扬雄以奇字纂训,并贯练《雅》、《颂颉》,总阅⾳义。
鸿笔之徒,莫不洞晓。
且多赋京苑,假借形声,是以前汉⼩学,率多玮字,⾮独制异,乃共晓难也。
暨乎后汉,⼩学转疏,复⽂隐训,臧否亦半。
及魏代缀藻,则字有常检,追观汉作,翻成阻奥。
故陈思称∶“扬马之作,趣幽旨深,读者⾮师传不能析其辞,⾮博学不能综其理。
”岂直才悬,抑亦字隐。
⾃晋来⽤字,率从简易,时并习易,⼈谁取难?今⼀字诡异,则群句震惊,三⼈弗识,则将成字妖矣。
后世所同晓者,虽难斯易,时所共废,虽易斯难,趣舍之间,不可不察。
夫《尔雅》者,孔徒之所纂,⽽《诗》、《书》之襟带也;《仓颉》者,李斯之所辑,⽽史籀之遗体也。
《雅》以渊源诂训,《颉》以苑囿奇⽂,异体相资,如左右肩股,该旧⽽知新,亦可以属⽂。
若夫义训古今,兴废殊⽤,字形单复,妍媸异体。
⼼既托声于⾔,⾔亦寄形于字,讽诵则绩在宫商,临⽂则能归字形矣。
是以缀字属篇,必须拣择∶⼀避诡异,⼆省联边,三权重出,四调单复。
诡异者,字体瑰怪者也。
文心雕龙原文及翻译

文心雕龙原文(yuánwén)及翻译原道第一(dìyī)刘勰(liú xié)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tiāndì)并生者,何哉夫玄黄色杂,方圆体分;日月叠璧①,以垂丽天之象;山川焕绮②,以铺理地之形。
此盖道之文也。
仰观吐曜③,俯察含章④,高卑定位,故两仪既生矣。
惟人参之,性灵(xìnglíng)所钟,是谓三才。
为五行⑤之秀,实天地之心。
心生而言立,言立而文明,自然之道也。
傍及万品,动植皆文:龙凤以藻绘呈瑞,虎豹以炳蔚凝姿;云霞雕色,有逾画工之妙;草木贲华⑥,无待锦匠之奇。
夫岂外饰,盖自然耳。
至于林籁结响,调如竽瑟;泉石激韵,和假设球锽⑦。
故形立那么章成矣,声发那么文生矣。
夫以无识之物,郁然⑧有彩,有心之器,其无文欤①璧:环状的玉。
叠璧:《尚书》中曾传说日月曾一度像璧那样重叠起来。
②焕绮:光荣绮丽。
焕,光荣;绮,有花纹的丝织品,此处用来指文采。
③吐曜(yào):即发光,指日、月、星。
曜,光明照耀。
④含章:蕴涵着美,多指地理风光。
章,文采。
⑤五行:金、木、水、火、土,古人认为这是组成天地万物的五种元素。
⑥贲(bì):装饰。
华:花。
⑦球:玉磬,一种敲击乐器。
锽:钟声。
⑧郁然:草木茂盛的样子,形容文采之盛。
文章的属性是多么普遍啊!它和天地一起产生,为何这么说呢从天地产生之时起就有了黑色和黄色、圆形和方形的区别。
日月有如重叠的璧玉,来显示附在天上的形象;山川好似灿烂的锦绣,来显示大地的形貌富有纹理,这些都是大自然的文章啊!向上看天空,日月发射出耀眼的光辉;向下看大地,山川万物蕴涵着丰富的文采。
天高地卑的位置确定了,于是产生了天地“两仪〞。
只有人与天、地相配,他们身上才孕育天地的灵性,这就是“三才〞。
人为万物之灵,实际是有思想的天地之心。
有了思想活动,语言才得以跟着确立,语言确立了,文章才能鲜明,这是自然的道理。
九、刘勰的《文心雕龙》 共21页PPT资料

刘勰其人及其时代
按:永泰元年为公元498年,中兴二年为502 年,期间相距约四年。《梁书·刘勰传》说, 《文心雕龙》成书之后,曾经拿给沈约看, 请他审定,此时,沈约正值“贵盛”之际。 而沈约“贵盛”自齐和帝始。由此推定, 《文心雕龙》成书当在齐末,即公元501-502 年间。
《文心雕龙》的体例
神思论
1、何谓神思? 神思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
范畴,集中讨论的是文学创作的相关问题, 其中包括艺术想象。陆机较早深入论述了这 一问题,刘勰第一次规范了神思这一概念, 并给它以完整而准确的含义。他认为,神思 是超越时空的,具有一种身在此而心在彼, 可以由此及彼的联想功能,在文学创作中具 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文心雕龙》的体例
一般分将《文心雕龙》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文之枢纽(文学/章总论)。这是全书的总 论,其中包括《原道》、《征圣》、《宗经》、 《正纬》、《辨骚》5篇文章。在这部分里,刘勰 表白了他的创作指导思想是儒家思想,表明他效法 圣人及经典的态度。《原道》论述了文学(章)的 本质和人文的起源与发展。《征圣》指出,圣人文 章以“政化”(政治教化)、“事迹”(礼仪事 功)、“修身”(涵养心性)为基本内容,是后人 学习的典范。《宗经》强调学习经典的重要。 《正纬》和《辨骚》运用儒家之道与文采来评判纬 《文心雕龙》的体例,刘勰在《序志》篇中有 一个概括:
“盖《文心》之作也,本乎道,师乎圣,体乎经, 酌乎纬,变乎骚,文之枢纽,亦云极矣。若乃论文 叙笔,则囿别区分,原始以表末,释名以彰义,选 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上篇以上,纲领明矣。至 于割情析采,笼圈条贯,摛神性,图风势,苞会通, 阅声字,崇替于《时序》,褒贬于《才略》,怊怅 于《知音》,长怀《序志》,以驭群篇,下篇以下, 毛目显矣。位理定名,彰乎《大易》之数,其为文 用,四十九篇而已。”
《文心雕龙知音》PPT课件

《文心雕龙》的贡献与影响
• 《文心雕龙》的创作目的是反对当时文风的“浮诡”、 “讹滥”,纠正过去文论的狭隘偏颇。它在文学批评 史上的突出贡献是: ①初步建立了文学史的观念。
②分析论述了文学创作内容和表现形式的关系,主 张文质并重。
③从创作的各个环节上总结了经验,提出了应 该避免的失败教训。
④初步建立了文学批评的方法论。
得之,后世谁相知定吾文者耶?”曹植接着说:“吾常叹 此达言,以为美谈。”
• 季绪:汉末作家刘修的字。曹植《与杨德祖书》:“刘季 绪才不能逮于作者,而好诋诃文章,掎摭利病。昔田巴毁 五帝、罪三王,訾五霸于稷下,一旦而服千人;鲁连一说, 使终身杜口。刘生之辩,未若田氏;今之仲连,求之不难, 可无叹息乎?”
2021/3/8
15
内容述评
• 第四部分提出文学批评的基本原理:“缀文 者情动而辞发,观文者披文以入情。”说明 文学批评虽有一定困难,但正确地理解作品 和评价作品是完全可能的。
• 文中对欣赏者的要求: 一、“圆照之象,务先博观。” 二、“目瞭则形无不分,心敏则理无不达。” 三、“平理若衡,照辞如镜。”
• 扬雄:字子云,西汉末年著名作家。他的话见于 《答刘歆书》(《古文苑》卷十)。
• 《老子·二十章》说:“众人熙熙,……如春登 台。”河上公本作“如登春台”。《总术》篇“落 落之玉”,也是取河上公本,可见刘勰这里说“春 台”是据河上公本《老子》。
• 兰为国香:《左传·宣公三年》中说:“以兰有国 香,人服媚之如是。”国香:全国最香的花,后以 “国香”专指兰花。
虾2021)/3/8 然而笑。”
12
阅读提示
• 《白雪》:一种高妙的乐曲。传为宋玉所作的《对 楚王问》中说:“客有歌于郢中者,其始曰《下里 巴人》,国中属而和者数千人,……其为《阳春白 雪》,国中属而和者不过数十人。”
刘勰《文心雕龙》PPT

1
刘勰所著《文心雕龙》是我国第一部系统阐述 文学理论的专著,是中国古代文学理论批评史 上一部最杰出的重要著作。 它体例周详,论旨精深,结构严密,条理分明。 清人章学诚称之“体大而虑周”。
2
鲁迅《论诗题记》:“篇章既富,评骘遂生。 东则有刘彦和之《文心》,西则有亚里士多德 之《诗学》,解析神质,包举洪纤,开源发流, 为世楷式。”(《鲁迅全集》第八卷) 既是一部文学理论著作,也是一部文章学著作, 又是一部文学史、各种文体的发展史,而且还 是一部古典美学著作。 “龙学”
一、论文学的本质与起源---- 《文心雕龙·原道》
刘勰认为文学的本质:道是其内容,文是其表 现形式。
《原道》:“文之为德也大矣,与天地并生者 何哉?”
“德”即“得道”
“道”----广义的人文所体现的“道”:是指宇 宙万物内在的普遍自然规律,是接近于老庄所 说的哲理性的自然之道。
14
狭义的人文所体现的“道”:是指儒家的社会 政治之道。 刘勰认为儒家的社会政治之道,乃是对作为普 遍的自然规律的哲理之道的具体运用和发挥。
☆“然勰为文长于佛理,京师寺塔及名僧碑志, 必请勰制文。” 政治上:追求仕进 《文心雕龙·程器》:
5
☆“盖士之登庸,以成务为用。 ……安有丈夫学 文,而不达于政事哉。”
☆“是以君子藏器,待时而动,发挥事业,固宜 蓄素以绷中,散采以彪外,楩楠其质,豫章其 干,摛文必在纬军国,负重必在任栋梁,穷则 独善以垂文,达则奉时以骋绩,若此文人,应 梓材之士矣。”
17
人文是体现道的,而圣人之文又是阐明道的最 集中最典型的代表,“六经”又是圣人之文的 经典,因此,人文的写作自然必须效法圣人, 以“六经”为楷式。 内容上,圣人文章是“政化”(政治教化)、 “事迹”(礼仪事功)、“修身”(修身养性) 为基本内容的; 形式上,圣人文章具有“或简言以达旨,或博 文以该情,或明理以立体,或隐义以藏用”, 达到了内容和形式的高度统一。
文心雕龙(下)南朝梁·刘勰

文心雕龙(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下)(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卷二十六神思古人云∶“形在江海之上,心存魏阙之下。
”神思之谓也。
文之思也,其神远矣。
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吟咏之间,吐纳珠玉之声;眉睫之前,卷舒风云之色;其思理之致乎!故思理为妙,神与物游。
神居胸臆,而志气统其关键;物沿耳目,而辞令管其枢机。
枢机方通,则物无隐貌;关键将塞,则神有遁心。
是以陶钧文思,贵在虚静,疏瀹五藏,澡雪精神。
积学以储宝,酌理以富才,研阅以穷照,驯致以怿辞,然后使元解之宰,寻声律而定墨;独照之匠,窥意象而运斤:此盖驭文之首术,谋篇之大端。
夫神思方运,万涂竞萌,规矩虚位,刻镂无形。
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我才之多少,将与风云而并驱矣。
方其搦翰,气倍辞前,暨乎篇成,半折心始。
何则?意翻空而易奇,言徵实而难巧也。
是以意授于思,言授于意,密则无际,疏则千里。
或理在方寸而求之域表,或义在咫尺而思隔山河。
是以秉心养术,无务苦虑;含章司契,不必劳情也。
人之禀才,迟速异分,文之制体,大小殊功。
相如含笔而腐毫,扬雄辍翰而惊梦,桓谭疾感于苦思,王充气竭于思虑,张衡研京以十年,左思练都以一纪。
虽有巨文,亦思之缓也。
淮南崇朝而赋《骚》,枚皋应诏而成赋,子建援牍如口诵,仲宣举笔似宿构,阮禹据案而制书,祢衡当食而草奏,虽有短篇,亦思之速也。
若夫骏发之士,心总要术,敏在虑前,应机立断;覃思之人,情饶歧路,鉴在虑后,研虑方定。
机敏故造次而成功,虑疑故愈久而致绩。
难易虽殊,并资博练。
若学浅而空迟,才疏而徒速,以斯成器,未之前闻。
是以临篇缀虑,必有二患∶理郁者苦贫,辞弱者伤乱,然则博见为馈贫之粮,贯一为拯乱之药,博而能一,亦有助乎心力矣。
若情数诡杂,体变迁贸,拙辞或孕于巧义,庸事或萌于新意;视布于麻,虽云未贵,杼轴献功,焕然乃珍。
至于思表纤旨,文外曲致,言所不追,笔固知止。
至精而后阐其妙,至变而后通其数,伊挚不能言鼎,轮扁不能语斤,其微矣乎!赞曰∶神用象通,情变所孕。
古诗文心雕龙全文翻译_文心雕龙作者及名句翻译赏析

古诗文心雕龙全文翻译_文心雕龙作者及名句翻译赏析《文心雕龙》是中国南朝文学理论家刘勰(xié)创作的一部文学理论著作,成书于公元501~502年(南朝齐和帝中兴元、二年)间。
它是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上第一部有严密体系的、“体大而虑周”(章学诚《文史通义·诗话篇》)的文学理论专着。
全书共10卷,50篇(原分上、下部,各25篇),以孔子美学思想为基础,兼采道家,全面总结了齐梁时代以前的美学成果,细致地探索和论述了语言文学的审美本质及其创造、鉴赏的美学规律。
《文心雕龙》分为“上、下”两编,每编25篇,包括“总论”“文体论”“创作论”“批评论”“总序”等五部分。
其中总论5篇,论“文之枢纽”,打下理论基础;文体论20篇,每篇分论一种或两三种文体;创作论19篇,分论创作过程、作家风格、文质关系、写作技巧、文辞声律等;批评论5篇,从不同角度对过去时代的文风及作家的成就提出批评,并对批评方法作了探讨,也是全书精彩部分;最后一篇《序志》是全书的总序,说明了自己的创作目的和全书的部署意图。
《文心雕龙》全书受《周易》二元哲学的影响很大。
《文心雕龙》是中国有史以来最精密的批评的书,“体大而虑周”,全书重点有两个:一个是反对不切实用的浮靡文风;一个是主张实用的“攡文必在纬军国”之落实文风。
刘勰把全部的书都当成文学书来看,所以本书的立论极为广泛。
《文心雕龙》文章列表:原道第一征圣第二宗经第三正纬第四辨骚第五明诗第六乐府第七诠赋第八颂赞第九祝盟第十铭箴第十一诔碑第十二哀吊第十三杂文第十四谐隐第十五史传第十六诸子第十七论说第十八诏策第十九檄移第二十封禅第二十一章表第二十二奏启第二十三议对第二十四书记第二十五神思第二十六体性第二十七风骨第二十八通变第二十九定势第三十情采第三十一熔裁第三十二声律第三十三章句第三十四丽辞第三十五比兴第三十六夸饰第三十七事类第三十八练字第三十九隐秀第四十指瑕第四十一养气第四十二附会第四十三总术第四十四时序第四十五物色第四十六才略第四十七知音第四十八程器第四十九序志第五十《文心雕龙》是刘勰在入定林寺的后期所写,是“齿在逾立”之年的作品,他曾帮助僧佑整理佛经,有学者认为《文心雕龙》多少有受佛教思想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