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白马雪山(白茫雪山)

白马雪山的针叶林
2、野生植物类型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有国家重 点保护野生植物13种 属国家Ⅰ级保护植物的有4种:即玉龙 蕨、独叶草、云南红豆杉、光叶珙桐; 属国家Ⅱ级保护植物的有9种:虫草、 松口蘑(松茸)、金铁锁、澜沧黄杉、 油麦吊杉、云南榧树、秃杉(台湾 杉)、胡黄连、山莨菪。
白马雪山茂密的山地森林环境给野生 动物栖息提供了最佳场所。尤其是兽 类和鸟类的野生种类,更是它们生息 和繁衍的天堂。保护区内的野生哺乳 类动物已知有9目24种,69属,98种。 由于保护区内峡谷相对高差一般均在 3000米以上,因此,在不同海拔高度 上形成了非常明显的自然植被的景观 垂直带,随之野生动物环境的变化, 也形成了明显的垂直分布。
由于保护区内峡谷相对高差一般均 在3000米以上,因此,在不同海拔 高度上形成了非常明显的自然植被 的景观垂直带,随之野生动物环境 的变化,也形成了明显的垂直分布。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国家重 点保护动物 属国家Ⅰ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 兽类7种——滇金丝猴、雪豹、金钱豹、 云豹、熊猴、林麝、高山麝。 鸟类8种——黑鹳、金雕、胡兀鹫、绿 孔雀、黑颈长尾雉、黑颈鹤、斑尾榛 鸡、雉鹑。
白马雪山是由三迭系砂页岩为主的地层 构成,是典型的构造侵蚀山地。
山顶终年积雪,冰蚀地貌十分典型, 角峰、刀脊、冰斗、U型谷、融冻风 化及相应的冰碛物十分发育,是良好 的现
森林类型,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 区的森林类型有寒温性针叶林、寒温 性阔叶林、温凉性针叶林、温凉性阔 叶林、暖性针叶林和暖性阔叶林。其 中寒温性针叶林是主休,是经过长期 自然演变形成的相对稳定的森林。
概览白马雪山保护区

概览白马雪山保护区------------------------------------1文/云南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护局图/见图说I“三江并流”高山峡谷区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 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西北部 迪庆藏族自治州境内,地 跨迪庆州德钦县升平镇、奔子栏镇、霞若乡和维西 县巴迪乡、叶枝乡、康 普乡、白济汛乡、攀天 阁乡和塔城乡,总面积282106公顷。
这里是滇西北横断山地著名的“三江并流”(金沙江、澜沧江、怒江)高山峡谷区。
区内自然生态环境复杂、生物资源丰富、植被类型垂直带谱明显,为中国特有灵长类动物——滇金丝猴的集中分布地。
自然地理环境极为特殊白马雪山保护区地处青藏高原东南缘,横断山脉东部,系云岭山脉中段的白马雪山主山脊的两侧。
位于著名的“三江并流”核心地带,是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自然地理环境极为特殊。
保护区地貌特征是:雄伟陡峭的高山和极高山、冻川和冻土地貌发育、缺少盆地或河谷平原、山势由分水岭向两侧呈阶梯状下降。
从白马雪山山巅到金沙江谷底,海拔高差达3500米,属深切谷类型。
特殊的地形条件造就了保护区南段、北段气候差异明显,气候具有季风气候突出、干湿季分明、长冬无夏、春秋短暂、气温年较差小、日较差大、立体气候显著、东西坡差异明显的特点。
壮观的植被垂直带谱保护区的主要植被类型是寒温性针叶林(也称亚高山针叶林),不仅面积较大,且形成一种稳定的植被垂直带,基本保持着原始面貌,其分布的上 限即为亚高山的森林界线,这类型的植被有冷杉林、云杉林和大果红杉林等。
保护区内植被的垂直 分布异常明显,形成了壮 观的垂直带谱,从金沙江 河谷(海拔约1950米)到白马雪山主峰(海拔 为5429米)相对高差达 3480余米,自然植被的垂 直分布规律可从两个方向 来看。
01从叶日金沙江边到白马雪山主峰,自下而上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的植被类型情况是I5000米以上高山冰雪带參%vf丨4500〜5000米 j高山流石滩疏生植被带(植物种类贫乏,分布稀疏,有雪莲、绿域蒿、兔耳草等。
项目地综述项目地名称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霞若及拖顶片区

保护区内及周边社区居住着藏族、傈僳族、回族、白族、彝族等8个少数民族,其中以藏族和傈僳族为主,在整个保护区内有31713个藏族,22972个傈僳族。藏族说藏语,使用康巴方言进行交流;傈僳族说傈僳语,方言少,语言差别不大,不同地方的傈僳族可以相互交流。
藏族全民信奉藏传佛教,藏传佛教以保护自然为主张,不杀生,不砍伐神山。如果在神山砍伐树木。打猎,山神会报复本人,甚至会殃及家庭和整个村舍带来厄运。
社会-经济因素
项目地基本情况
霞若傈僳族乡地处国家级白茫雪山保护区及三江并流世界自然遗产核心腹地,是德钦县的两个民族乡之一。全乡总土地面积1589.11平方公里,涉及7个村民委员会,91个村民小组,214个自然村。总人口为8290人,以傈僳族为主,占总人口的54%,另有藏族、纳西族、回族等少数民族。现有7个农村党支部与3个机关支部,72个党小组,482名党员。辖区内有1所初级中学,29所小学和一所圣爱特殊福利学校。其中初级中学有14个教学班级,在校生总数达401人,专职教师32人;小学在校生759人,专职教师63人;圣爱特殊福利学校是四川圣爱基金会在我乡境内投资举办的一所民间特殊福利学校,该校现有在职员工7人,在校学生17人。有一所乡卫生院,7个村卫生室,卫生技术人员16人。主干道拖霞油路工程于二00四年底完工,总里程为19.85公里,同时由于国家“三农”建设的推进,全乡所有村委会实现通车;所有村委会通电话,;而珠巴洛河作为金沙江流域的第一大支流,由北向南贯穿全境,因此,该河已建成装机容量为2×1000千瓦的霞若电站,由香港恒益公司承建的各么茸和施坝二级电站也于去年投产开工,现正建设当中。
土地利用和土地所有制
保护区内国有林面积23573公顷,集体林45910公顷,;林业用地219950公顷,非林业用地55569公顷,难利用6121公顷。村舍集体所有的农耕地按家庭人口数分配,承包种植农作物,对森林资源的利用按人口或农户以自留山和责任山形成划归农户经营管理,采用村规民约对农户利用森林资源进行约束。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谷农业(解析版)

高考地理小专题——河谷农业1.(2019·全国高考真题)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云南省宾川县位于横断山区边缘,高山地区气候凉湿,河谷地区气候干热。
为解决河谷地区农业生产的缺水问题,该县曾在境内山区实施小规模调水,但效果有限。
1994年“引洱(海)入宾(川)”工程竣工通水,加之推广节水措施,当地农业用水方得以保障。
近些年来,宾川县河谷地区以热带、亚热带水果为主的经济作物种植业蓬勃发展。
(1)指出宾川县地形的主要特点,并推测耕地分布及数量的特点。
(2)说明地形对宾川县河谷地区干热气候特征形成的影响。
(3)用水得到保障后,当地热带、亚热带水果种植业蓬勃发展,从气候角度分析其原因。
(4)以水果种植业为基础,提出宾川县为促进经济进一步发展可采取的措施。
【答案】(1)地形特点:山高谷深。
耕地特点:耕地主要分布在谷地和山间盆地,数量少(或面积小、占土地面积比重小)。
(2)宾川县位于温暖湿润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因山高谷深,谷地盛行下沉气流,气流下沉过程中增温且谷地热量不易散失,导致热(气温高),同时不易形成降水,导致干(降水少)。
(3)全年气温高,热量充足,热带、亚热带水果全年可以生长;(海拔高,晴天多,)气温日较差大,光照强,有利于水果品质提高(糖分积累)。
(4)吸引相关企业投资,发展水果加工业;引进并培育优良品种,树立品牌;加大宣传力度,开拓水果销售市场;促进以水果种植为基础的旅游产业化;完善交通等基础设施建设等。
2.(2019·江西南昌二中高二月考)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土壤有机碳是通过微生物作用所形成的腐殖质、动植物残体和微生物体的合称,是衝量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某考察队到素有新疆的“湿岛”之称的伊犁河谷进行了野外调查,通过对不同植被下土壤剖面的采样,分析发现了伊犁河谷土壤有机碳含量的变化(见下图)。
研究还表明,不同的气候条件、人类干扰强度,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输入量以及微生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分解转化,从而影响了土壤有机碳的含量。
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北部生物多样性探析

白马雪山国家自然保护区北部生物多样性探析作者:和益开格玛江初耿占礼杨韫嘉蔡龙来源:《现代农业科技》2012年第09期以保护滇金丝猴(Rhinopithecus bieti)及其生境寒温性针叶林生态系统为主要对象的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在滇西北迪庆州境内,于1983年建立,1988年审批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地势北高南低,处在青藏高原向云贵高原过渡地带,因此保护区的自然地理环境及生物资源具有云南省的特点,同时具有藏南的特色,过渡色彩十分明显,是世界上生物多样性资源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保护好这里的生物多样性具有全球意义[1-3]。
1保护区北部概况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北部属叶日保护区管理所辖区,其面积为42 854 hm2,是澜沧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云岭山脉的金沙江东坡坡面,东西宽约5.4 km,南北长约12.5 km。
最低海拔2 094 m,最高海拔为5 429 m,相对高差3 500 m,如此大高差峡谷形成了保护区典型的立体气候。
年均气温4.7 ℃,极端最高气温24.5 ℃,极端最低气温 -13.1 ℃[4-5]。
本文所述的行政区域属奔子栏镇、叶日和达日村委会。
各村庄分布在以东水河、支永河沿河和以沿金沙江台阶地,有25个自然村落,314户,2 384人口。
社区的经营活动以农业为主,林牧兼有,人均耕地面积0.095 hm2,人均有粮530 kg,人均年收入860元(2010年)。
据调查,社区绝大多数富裕家庭不是靠传统农牧种养业致富,而是靠其他致富门路,其中主要为非木材产品的采集、出售致富居多。
可见,非木材林产品对当地社区居民的生存和经济发展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居民全为藏民族,均信奉藏传佛教,生产生活、饮食起居具有浓厚的当地藏民族传统习俗。
在永堆自然村有康区十三林之一的东竹林寺的分寺——叶日安区,在寺僧人有70多人,是从叶日和达日2个村委会各个社区来的。
海拔3 000 m以下为保护区管理所的实验区,多为农耕地和村庄居民区及干旱河谷稀草荒山,是人为经济活动频繁的区域;海拔3 000 m以上是保护区管理所的核心区,是该区乃至该保护区最主要和最具特色的精华部分,森林保持着原始状态,是包括松茸在内的多种珍稀林产品的集中分布区,也是各种大型食草动物以及它们的天敌——食肉动物的集中分布区[6]。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北部曲宗贡金妞河流域植被类型调查研究

Ab s t r a c t :Q u z o n g G o n g g o l d e n g i r l r i v e r b a s i n i n N o r t h e r n Wh i t e Ho r s e S n o w Mo u n t a i n n a t u r e r e s e r v e
Na t ur e Re s e r v e
rA NG Pe i ຫໍສະໝຸດ f a ng,W ANG Di ng
( Wh i t e Ho r s e S n o w Mo u n t a i n Na t i o n a l Na t u r e Re s e r v e Ad mi n i s t r a t i o n,S h a n g r i — L a ,Y u n n a n 6 7 4 4 0 0,C h i n a )
h a b i t a t t o e n d e mi c p l a n t s a n d a ni ma l s, b e i ng t h e mi ni a t u r e a n d e s s e n c e o f Wh i t e Ho r s e Mo u n t a i n Re — s e r v e. I n d i f f e r e n t t i me s b e t we e n 20 0 9 a n d 2 01 2, 1 2 6 v e g e t a t i o n s s a mp l e a r e a we r e i n v e s t i g a t e d a n d t h e v e g e t a t i o n t y pe o f t h e r i v e r ba s i n wa s di v i d e d i n t o 4 v e g e t a t i o n t y p e s,6 v e g e t a t i o n s u b t y p e s,2 0 f o r ma — t i o n s,2 9 c o m mu ni t i e s ,whi l e t h e e x i s t e n c e v a l u e a nd t h e p r o t e c t i o n v a l u e o f t h e d i v e r s i t y o f v e g e t a t i o n a r e a na l y z e d. Ke y wo r d s:v e g e t a t i o n t y p e; i n v e s t i g a t i o n r e s e a r c h;p r o t e c t i o n v a l ue;W h i t e Ho r s e Sn o w Mo u n t a i n Na — t ur e Re s e r v e;g o l d e n g i r l r i v e r b a s i n;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护对象一、引言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位于云南省迪庆藏族自治州香格里拉市境内,是我国第一个以特有植物为主要保护对象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这里是世界上海拔最低的亚热带雪山,是我国亚热带植物区系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
在这片神奇而美丽的土地上,有着丰富的生态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也因此成为了自然保护的焦点。
二、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和地理特征1. 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范围包括白马雪山及其周边地区,总面积约为4.24万公顷。
这里地形崎岖,山高谷深,气候多变,是我国西南部雪山景观的代表地之一,也是珍稀濒危动植物的天堂。
2. 白马雪山主峰贡嘎峰海拔为5596米,气势雄伟,群峰连绵,每年均有大量的游客前来观赏。
雪山内外的植被也是其宝贵之处,这里有着丰富的高山植物资源,包括马尾松、南黄杉、岷江委陵菜等珍贵树种,是植物生态资源的宝库。
三、保护对象的多样性和独特性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保护对象主要包括雪山、森林、草甸、湿地等多种生态类型,这里拥有着丰富的生物资源和独特的生物多样性。
其中,独特的雪山生态系统和特有植物资源是其最珍贵的保护对象之一。
1. 雪山生态系统:白马雪山是我国亚热带雪山的代表,这里有着典型的高山生态系统,包括雪线生态系统、高山草甸生态系统、高山森林生态系统等多种生态类型。
这些生态系统相互连接,构成了一个完整的生态链条,对于维护当地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意义。
2. 特有植物资源:白马雪山地处横断山脉横断山系的核心地带,是我国西南部最为典型的植物区系之一。
这里栖息着许多独特的植物资源,包括滇桂桂花、黄叶耳草、白马雪莲等珍稀植物种类。
这些植物对于研究植物生态学、生物地理学等学科具有重要的科学价值。
四、保护措施和成效分析为了更好地保护白马雪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生态环境和生物资源,政府和相关部门采取了一系列有效的保护措施。
其中,包括生态修复工程、植被保护工程、野生动物保护工程、科学研究等多项工作。
中国最美的地方十大森林之四

中国最美的地方十大森林之四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白马雪山高山杜鹃林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位于横断山脉中段,云岭北段主峰白马雪山(又名白芒雪山)和人支雪山的金沙江坡面。
行政上隶属中国云南省西北迪庆藏族自治州德钦县,北面与西藏芒康县接壤,东面隔金沙江与四川德荣县相望。
1983年建立保护区。
面积1880平方千米。
包括云岭北段白马雪山和人支雪山。
处在金沙江和澜沧江之间。
保护区山脉源自唐古拉山,在西藏境内称宁静山脉,进入云南称云岭,为澜沧江和金沙江的分水岭。
保护区位于云岭北段,以人支、白茫、格里、甲午等主峰构成骨架。
整个保护区山峰线皆在海拔4000m以上,超过海拔5000m的山峰有20座。
白马雪山海拔5430米,高出附近的河谷3500米,形成明显的垂直景观带。
2300米以下为干热河谷稀疏灌丛草坡带;3000~3200米为针叶、阔叶、落叶林混交林带,生长云南铁杉、丽江铁杉、华山松、澜沧黄杉、丽江槭、花楸等;3200~4000米为亚高山暗针叶林带,是保护区森林资源的主要部分,有长苞冷杉、苍山冷杉、川滇冷杉、中甸冷杉、丽江云杉、大果红杉等,??以多种常绿杜鹃为主,草类以蒿草草甸为主。
杜鹃花又称映山红,杜鹃花科,半常绿和落叶灌木。
叶互生,卵状椭圆形。
春季开花,花冠阔漏斗形,红色,二至数朵簇生于枝端。
高山杜鹃林不仅是一种重要的矮曲林类型,而且也是最娇艳的一种森林类型。
其植株低矮,形态自然,极具观赏性,是滇西广泛分布的植被类型之一。
在初夏冰雪消融时,高山杜鹃漫山遍野灿然绽放,给荒凉的山野披上瑰丽的外衣。
在云南西部的高山石砾坡地上,许多常绿植物都望而却步,但杜鹃林却依然郁郁葱葱。
在海拔2600—4200米的崇山峻岭,隐居于此的高山杜鹃,年复一年默默地开放。
它们生命的意义,好像就是为了尽情绽放美丽的花朵。
从生物性来看,它们是一种喜欢群居的植物。
它们结伴生长,集体开放,在春夏之交形成一片片醉人的“花海”奇观。
滇西杜鹃林的分布与森林植被垂直带谱密切相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成土条件
白马雪山中生代时系古地中海的一部份,至印支- 一燕山运动时期才一上升成陆, 临第三纪末, 由于内外力的共同作用, 成为一起伏不大的准平原。
因强烈的喜马拉雅造山运动, 青藏高原崛起, 本区也伴随着向上抬升, 准平原被破坏, 产生了许多断裂带、线。
尤其是印度板块强劲有力的推挤.形成了南北向断裂沉降运动, 从而形成了金沙江、珠巴洛河等不同级别的断裂带。
通常, 本保护区北部以砂岩、页岩、片岩、板岩、千枚岩、紫色砂页岩为主, 局部为石灰岩、花岗岩、玄武岩等。
中部主要为花岗岩、板岩、页岩、石灰岩等, 局部为片岩、片麻岩。
南部则主要为石灰岩、片岩、砂岩, 局部为页岩、花岗岩、安山岩等。
以上不同的岩石经风化后成为不同的母质, 使土壤的性状产生了基础性的不同的程度的变化。
在地貌形态上,本保护区处于青藏高原和云贵高原的结合部, 白马雪山源自西藏境内的宁静山脉, 向南延伸至云南后称为云岭, 其北段的察里雪山、人支雪山、甲吾雪山、白马雪山等主峰为南北向的骨架, 然整个地势为由西北向南南东倾斜, 超过50 0 0 m 以上的山峰有20多座, 数白马雪山最高, 海拔5 4 3 0 m, 终年白雪皑皑, 从峰顶到金沙江边相对高差达3 4 8 Om !这种悬殊的高差所产生的不同自然景观给土壤分布、性状深深地打上了不同成土条件的烙印。
保护区内金沙江谷地, 山高坡陡, 谷底宽150一200 m, 水面宽80一120 m, 河谷呈“V”形,走向为西北一东南。
而珠巴洛河, 发源于保护区内的白马雪山垭口, 由北向南流经保护区, 至霞若折向东在拖顶汇入金沙江。
起伏较小, 河谷较宽广, 走向北北东一南南西, 便于西南暖湿气流溯河谷而上, 致使后者河谷地带, 气温梯度递减要比前者低, 气候偏湿润, 以致两个河谷地带气候不同。
虽然奔子栏以北的金沙江河谷要比珠巴洛河霞若段河谷位置偏北, 然而温度偏高, 分布亚热带性土壤, 而珠巴洛河霞若段则为暖温带性土壤。
气候为山地季风气候,具有两个特点:一是“立体”气候的特征显著,二是具有季风气候的特征。
山地气候产生了随海拔高度由低到高的不同植被。
1.< 2 5 0 0 m 的地带为仙人掌( Q pu n t i a m o n a e a n t h a 、苦刺( S o la n u n 飞d e f le x i e a r p u m )、牡荆(V , [ e x li n n)、酸浆草( S o
la n u m n i-g r u m )、篙( A r t e n l is ;a s p.) ;
2. 2 5 0 0一2 9 0 0 m 的地带为云南松( p in u s y u n n a e n s i s )、华山松( P in u sa r m a n d i )、长穗高山栋( Q u e r e u s10 ; l g is p i e a )、
光叶高IJ 栋( Q u e r e u s r e h d e r ia n a ) 等;
3. 2 90 0一3 4 0 0 m 的地带为云南松、云南铁衫(T s u g a d u m o s a )、川滇高山栋( Q u e r e u s a q u i f o li o id e s ) 等;
4. 3 4 0 0一3 8 0 0m 的地带为云南铁杉、丽江铁杉(T s u g a f o r r e s t i i )、华山松、波缘中华械( A e o rs i n e n s e ,、滇藏械( A e e r w a r
dii )、四照花( C o r n u s s p.) 等;
5. 3 8 0 0一4 2 0 0 m 的地带为长苞冷杉( A bie s g e o r g ; )、苍山冷杉( A b i e s d e la v a y , )、羽叶花揪( S o r b u s sp.)、滇北蔷薇( Ro s a m
a i r e ; )等;
6. 4 2 0 0一4 5 0 0 n 飞的地带为栋叶杜鹃( Rh o d o d e n d r o n ph a e o e h r y s u m )、白雪杜鹃( R h o d o d end r o n a g a n n i p h u n l ) 、
岩生杜鹃( R h o d o d e n d r o n r u b i e o la )、
7.高山柏( S a b in a s q u a m a t a )、多枝杜鹃( R h o d o d on d r o n p o ly e la d u m 、等: 4 5 0 0一4 8 0 0 m 的地带为垫状植物, 如苔状蚤
缀( A r 。
n a r l am u s c i f o r m i s )、垫状点地梅( A n d r o s ae e T a p 。
t 。
) 以及龙胆( G e n t l a n a )、雪莲花( S a u s s u r c a ) 等;
8. 4 8 0 0m 以上的地带植物被少,终年积雪。
海拔由低到高, 有以下几种土壤:燥红土、褐色土、山地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棕色针叶林土、高山草甸土、高山寒漠土以及人类耕作活动为主而产生的水稻土、旱地等。
白马雪山一一奔子栏植被、土壤分布
地形的起伏,海拔的变化,在土壤分布迁移中起主导作用的是显而易见的。
而且,由于本自然保护区地处北亚热带, 地带性土壤为亚热带西部型褐色土或受河谷焚风效应影响的干热燥红土或受暖湿气流影响形成黄红壤, 故每一垂直土壤带谱的基带则分别为褐色土、燥红土或黄红壤。
其次, 由于太阳辐射南多北少, 以及暖湿气流由南面的印度洋沿河谷向北推进, 北面寒冷的气流由北面的西伯利亚向南侵袭, 加深了纬度水平地带性的影响使本自然保护区的植被、土壤打上了明显的纬度地带性影响的烙印。
北部有大片分布的针叶林一针叶林土, 南部则有大片分布的常绿阔叶、落叶阔叶林一棕壤、褐色土。
人类生产活动, 多半发生在水源充足, 土层较厚, 气候温暖, 光热资源充足的河谷两岸的阶地和高河漫滩上。
因此, 耕作土壤( 尤其是水稻土) 则是锯齿状或树枝状分布于金沙江和珠巴洛河两岸, 且以前者分布狭窄, 面积较小, 后者分布宽广。
由于本自然保护区内成陆时间较晚, 土壤成土时间短, 以及山高坡陡, 故土壤普遍呈土层薄, 土体多半夹有半风化的母质。
表现在耕作土壤上则土壤熟化低,农作物产量偏低。
土壤的成土过程亦呈现垂直变化规律, 随着海拔由低到高, 风化物的厚度由厚变薄, 成土过程出现了由燥热化~ 腐殖质化~ 草甸化~ 灰化~ 原始化。
而在石灰岩地区则呈现钙化过程, 由于水的淋溶作用, 土层上部的碳酸钙可溶性盐类向下淋洗, 在土体的下部重新淀积, 形成钙质层。
来源:
虞光复等(1996)白马雪山自然保护区土壤类型及其分布规律。
云南地理环境研究,第1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