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通心理学第九篇动机及意志
普通心理学 第9章 动机与学习动机 总结笔记考研笔记-精品

第九章动机与学习动机第九章动机第一节动机概述一、简述动机的含义与功能[一级](1)动机的含义:动机是一种由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2)动机的功能:①激活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和调整功能。
二、简述需要的含义需要是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这种不平衡状态包括生理和心理的不平衡。
三、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并说明几种需要的关系。
[一级][12L](一)马斯洛认为,个体的需要具有层次性,由低级到高级分别是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和自我实现的需要;人的需要是与生俱来的。
①生血的需要:维持人的正常生活条件的需要,如人对食物、水分、空气、睡眠、性的需要等。
它们在人的所有需要中是最重要,也是最有力量的。
②安全的需要:它表现为人们要求稳定、安全、受到保护、有秩序、能免除恐惧和焦虑等。
③归属与爱的需要:一个人要求与其他人建立感情的联系或关系,希望归属于某一群体并在其中获得某种地位的需要。
④尊重的需要:它包括自尊和希望受到别人的尊重。
⑤自我实现的需要:人们追求实现自已的能力或潜能,并使之完善化的需要。
(二)马斯洛认为,这些需要之间的关系是:[i]这五笫需要都’是皤最基本的需要。
这些需要是天生的、与生俱来的,它们构成了不同的等级或水平,并成为激励和指引个体行为的力量。
[2]需要的层次越低,它的力量越强,潜力越大。
随着需要层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应减弱。
[3]在高级需要出现之前,必须先满足彳氐级需要。
只有在低级需要得到满足或部分得到满足以后,高级需要才有可能出现。
在人类的进化以及个体的发展中/氐级需要出现较早,而高级需要出现较晚。
[4]低级需要直接关系到个体的生存,因而也叫缺失性需要。
当这些需要得不到满足时,个体将出现直接的生命危机。
[5]高级需要不是维持个体生存所绝对必需的,但是高级需要与人的健康成长紧密联系,高级需要的满足可以使人健康、长寿、精力旺盛。
《普通心理学》第九章 动机

第二节 动机的种类
根据动机的性质,分为生理性动机和社会 性动机。
1 生理性动机
1 饥饿 ① 饥饿与体内平衡 饥饿是由于体内缺乏食物或营养引起的一
种不平衡的状态,表现为一定程度的紧张 不安,甚至是某种折磨和苦楚,从而形成 个体内在的紧张压力,并使个体产生求食 的活动。
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作用主要依赖于实际情 境中突出对个体的能力和自我价值的肯定。
总之,奖励具有控制外部动机和内部动机两方 面的作用。
该研究证明了外部奖励对内部动机的影响主要取决于如
何给予奖励,即在给予外部奖励的实际情境中突出的那 一方面。
如果因事先告知可得到奖励而去参加某种活动,一旦不 给予奖励,人们就会不参加这种活动。如果当一个人作 出了成绩,为肯定其能力或品质方面而给予奖励,即对 能力或品质方面加以肯定,则能激起他再次作出这种良 好的行为。
2 社会性动机
4 交往动机
是在交往需要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重要的 社会性动机。指个体愿意与他人接近、合作、 互惠,并发展友谊的动机。希望得到别人的关 心、友谊、支持与赞赏的内在动力。 交往动机对人完成工作的效率和同伴的选择 有影响。交往是人特有的需要。 交往动机的一个特殊表现形式是社会赞许动 机。
1 动机与行为
动机与行为关系的复杂性
同一行为可能有不同的动机。 相似或相同的动机可能引起不同的行为。 在同一个体身上,行为动机也可能多种
多样。
动机与行为效果的复杂性
行为效果主要指行为的社会效果。 一般情况下动机和效果是统一的,即好
的行为产生好的效果,坏的动机产生坏 的效果。 但二者之间也有不一致的情况。
考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

01动机的一般概念一、动机的含义及功能动机(名词解释):动机是由一种目标或对象所引导、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构成人类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动机的功能(2005、2017简答):①激发功能②指向功能③维持和调节功能查找犯罪动机什么的,我最在行了二、需要需要: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是被有机体感受到的一定的生活和发展调节的必要性。
需要的结构:①莫瑞的需要理论(了解)主题统觉测验的理论基础——测量会讲到的内容②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2017简答)(了解,会做选择题)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三、动机和工作效率动机强度:动机是由需要和诱因共同组成的。
①动机的强度与目标的价值有关,目标对个体的意义越大,动机的力量就越强②个体对实现目标的概率的估计或期待也由重要意义。
当个人将目标看得十分重要,而且对实现目标的可能性估计得更大时,由目标激发的动机力量就越强。
耶基斯-多得森法则(2007、2015、2019简答):动机引发和维持活动,但是动机的强度与活动效率并不是完全正比关系。
每种活动都存在动机的最佳水平。
动机的最佳水平随任务的性质不同而不同。
02动机的认知理论一、期望理论期望理论将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的决定因素。
新行为主义者托尔曼在动物实验的基础上提出,行为的产生不是由于强化,而是由于个体对一个目标的期望,或是企图避开某些讨厌的东西。
托尔曼将期望定义为刺激与刺激的联系或反应和刺激的联系。
美国心理学家弗洛姆认为,个体从事某种行为的动力,取决于行为目标的价值即效价,以及他对达到该目标可能性的期望。
动机=效价*期望(0~1)二、归因理论海德:人会把行为的原因归结为内部原因和外部原因。
罗特:提出“控制点”概念,把人分为“内控型”和“外控型”维纳:把行为原因分为稳定和不稳定的。
三、自我决定理论提出者:美国心理学家德西和瑞安。
理论观点:1、强调自我在动机过程总的能动作用,认为自我决定是种涉及经验选择的人类机能品质,组成内在的动机。
普通心理学 第九章

2、需要的种类 起源分为 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 (1)按起源分为自然需要和社会文化需要 自然需要(生物需要):饮食、运动、 ):饮食 自然需要(生物需要):饮食、运动、休 睡眠、排泄等。 息、睡眠、排泄等。反映了人类的生物自然方 面的要求。 人类自然需要的满足方式不同于 面的要求。 动物: 动物: 如饮食需要, 如饮食需要,人类可以通过各种工具做出 美味的佳肴, 美味的佳肴,同时人类进食还要考虑社会习俗 和礼仪。 和礼仪。 社会文化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 社会文化需要:劳动需要,交往需要,成 就需要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 就需要等。反映了人类社会的要求。
பைடு நூலகம்第九章
动
机
第一节 动机的一般概念 一、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二、动机与需要 三、动机和行为效率 动机与价值观、 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教学目标:掌握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 教学目标:掌握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理解动 机与需要、动机和行为效率、动机与价值观、 机与需要、动机和行为效率、动机与价值观、意志的 关系。 关系。 重点: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理解动机与需要、 重点:动机的涵义及其功能;理解动机与需要、 动机和行为效率的关系。 动机和行为效率的关系。
(三)需要是动机产生的基础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 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需 要没有满足时, 要没有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寻找满足的 对象,从而产生了动机。 对象,从而产生了动机。 热时寻找凉爽的地方,饿时寻找食物, 如:热时寻找凉爽的地方,饿时寻找食物, 孤独时寻找朋友等。 孤独时寻找朋友等。
对马斯洛需要理论的评价
把需要看成一个组织的系统, 1、把需要看成一个组织的系统,按优势出 现先后排列, 现先后排列,较系统探讨了需要性质结构发生 发展及其作用。对研究人类需要启发很大。 发展及其作用。对研究人类需要启发很大。在 教育实践、企业管理中得以广泛应用。 教育实践、企业管理中得以广泛应用。 2、但他的某些生物学观点以及研究方法中 采用现象学描述法对有成就人士的档案资料进 行分析,使其研究带有较大局限性。 行分析,使其研究带有较大局限性。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机 ppt课件

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生理激活的一个最佳水 平。一般来说人们喜欢中等程度的刺激,它带来最 佳唤醒水平,刺激水平太高或太低,个体都会感到 不舒服。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 机
唤醒理论的三个原理
1、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每个人都有自己 最佳的唤醒水平,低于这个水平时,希望增加唤醒, 高于这个水平时,希望减少唤醒。
德西认为只有自我决定行为才是动机行为;非 自我行为受外在刺激控制,是无动机的。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 机
4、自我功效论
班杜拉提出自我功效理论:人对行为决策是主 动的,人的认知变量如期待、注意和评价等在行为 决策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中期待是决定行为的先 行因素。期待分为结果期待和效果期待。
结果期待:个体对行为结果的估计。如努力学习, 可以取得好成绩;坚持运动,有助于身体健康等。
机
通常情况下,良好动机产生良好的效果,不良动 机产生不良的效果。
但是在实际生活中,行为的效果与动机往往并不 一致,还受到其他因素,如能力,机遇等因素影响。
如小孩子想帮家长做家务,但是却不小心把碗打 碎了,这时候家长的表现一定要客观,不可偏激。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 机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第九章 动机
1、需要和动机的基本概述 2、动机与行为效率 3、动机的理论 4、意志行为
普通心理学彭聃龄主编第九章 动 机
09彭聃龄《普通心理学》课件_第九章 动机

二、动机的理论 1.本能理论 1 代表人物是美国心理学家麦独孤,他 系统 地提出动机的本能论。 2 理论内容 人类的所有行为都是以本能为基础的;本 能是人类一切思想和行为的基本源泉和动力; 本能具有能量、行为和目标指向三个成分;个 人和民族的性格与意志也是由本能逐渐发展而 形成的;人类有18种本能,如逃避、拒绝、好 奇心、好斗、获取、自信、生殖、合群性、自 卑、建设等。
需要是由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 的。这种要求可能来自有机体的内部,也可能 来自个体周围的环境。需要是个体活动的基本 动力,是个体行为动力的重要源泉。人的需要 和动物的需要有着本质的区别。人的需要会受 到意识的调节与控制。
(2)需要的种类 ①自然需要和社会需要 自然需要也称生物学需要,它包括饮食、 运动、休息、睡眠、排泄、配偶、嗣后等需 要。这些需要主要由机体内部某些生理的不平 衡状态所引起,对有机体维持生命、延续后代 有重要意义。 社会需要是人类特有的需要,如劳动的需 要、交往的需要、成就的需要、社会赞许的需 要、求知的需要等。这些需要反映了人类社会 的要求,对维系人类社会生活、推动社会进步 有重要的作用。
(4)批判 本能论不能确切地解释行为的原因。本能 论对人类行为的解释是一种循环论证的过程, 如,为什么人会有攻击行为?回答是人有攻击 本能。你怎么知道人有这种本能呢?回答是人 有各种攻击性行为。另外,本能论列举的许多 本能行为(如自信、自卑等),实际上是在学 习、经验及文化的影响下形成的。
2.驱力理论 (1)驱力理论 ①代表人物是武德沃斯。 ②理论内容 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需要(如食物的需 要、性的需要、逃避痛苦的需要)所引起的一 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驱动个体行为以满足 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机体的平衡状态。
一、动机的一般概念 1.动机的涵义 动机是由目标或对象引导、激发和维持个 体活动的一种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动机 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 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包括生理和心理 活动),这些活动促使个体获得或达到他们的 目标。各种动机理论都认为,动机是构成人类 大部分行为的基础。
彭聃龄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与意志

(3),在难度较大的任务中,较低的动机水平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二)需要
1.需要的含义:有机体内部的一种不平衡状态,它表现在有机体对内部环境或外部生活条件的一种稳定的要求,并成为有机体活动的源泉。
需要与动机的关系:均有指向性:需要是个体对某种客观事物的要求引起的,不指向任何事物的需要是不存在的;
3.动机的种类
(1),根据动机的性质:生理性动机与社会性动机(交往动机、成就动机、权力动机)
生理性动机有:饥饿、渴、性、睡眠。社会性动机有:兴趣、成就动机、权力动机、交往动机。
(2),根据学习在动机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分:原始动机和习得动机
(3),根据动机的意识水平分:有意识动机和无意识动机。
4意志的品质: a,独立性 b,果断性 级需要的区别,但并未把两者对立起来,认识到高级需要得到满足前,低级需要只要部分得到满足就可以了。同时个人对需要的追求也不同,有人对尊重的需要超过了归属和爱的需要。
以往的动机理论中,对动机持有较消极的看法,充斥的是本能、紧张、冲动等。Frued的心理分析针对的主要是精神病患者,而马斯洛注重的是社会中的正常人,其动机理论旨在帮助正常人发挥潜能,达到更完善的状态,而不仅仅是消除正常人的心理障碍。所以为心理治疗提供了需要的途径。
第九章 动机与意志
(一)动机概述
1.动机的含义:在目标或对象的引导下,激发和维持个体活动的内在心理过程或内部动力。 动机是一种内部心理过程,不能直接观察,但是可以通过任务选择、努力程度、活动的坚持性和言语表示等行为进行推断。动机必须有目标,目标引导个体行为的方向,并且提供原动力。动机要求活动,活动促使个体达到他们的目标。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

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引言概述:本文是对申硕《普通心理学》第九章动机(一)的详细阐述。
动机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它涉及到人类行为的驱动力和目标导向性。
本章主要介绍了动机的定义、分类以及与生理需求、心理需求和社会需求的关系。
正文:一、动机的定义1. 动机的概念:动机是指驱使个体行动的心理力量,它激发和维持人们追求目标的行为。
2. 本能与驱力:动机包括本能和驱力两个方面,本能是先天性的生物性需要,而驱力则是后天性的学习性需要。
3. 动机的特点:动机具有目标导向性、影响行为选择和行为强度,同时动机还受到内外部因素的影响。
二、动机的分类1. 生理需求动机:生理需求动机是人类基本生存和发展的需求,如饮食、睡眠和性行为等。
2. 心理需求动机:心理需求动机主要包括社会认同、安全感、成就感和个体发展等方面的需求。
3. 社会需求动机:社会需求动机是指个体与他人之间的关系对动机的影响,如亲社会性、竞争性和归属感等。
4. 内外动机:内动机是指个体根据内在的兴趣和满足感产生的动机,而外动机则是受到外部奖励或惩罚条件的驱动。
5. 高层次动机:高层次动机是指个体更高级的心理需求,涉及到自我实现和自我超越的动机。
三、动机与生理需求的关系1. 生理需求与动机的联系:生理需求是动机的基础,当个体的生理需求得不到满足时,会产生相应的动机驱使行为。
2. 生理需求的层次:根据马斯洛的需求层次理论,生理需求位于需求层次的基础层次。
3. 生理需求的满足:个体通过满足生理需求来获取生理满足感,进而推动下一级的需求动机的产生。
四、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关系1. 心理需求的定义:心理需求是个体对自我心理发展的需求,包括成就、认同、安全和个体发展等方面。
2. 动机与心理需求的共同性:动机和心理需求都是人类行为的驱动力,二者的产生和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
3. 动机对心理需求的影响:动机可以促使个体主动追求自我心理需求的满足,同时动机的强度也与心理满意度之间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精神需要:是个体参与精神生活的需要。
自我实现
成
的需要
长 需
要
审美的需要
求知的需要
尊重的需要
缺
失
归属与爱的需要
需 要
安全需要
生理需要
三、动机与行为效率
(一)动机与行为 1.同一种行为可能同时为多种动机所推动,这 就是行动的多源性。如同一个班里,学生的学 习动机可能是多种多样的。 2.同一种动机也可以产生不同的行为。 这表现了动机的多样性。
二、动机与 需 要
(一)什么是需要
需要是个体和社会的客观需求在人脑中的
反映,它是个体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的基本动力。
(二)需要的特点
1.对象性
2.紧张性
3.动力性
3.起伏性
(三)需要的种类
按照需要的起源分为:
生理需要:是指保持和维持有机体生命和延续种 族的需要。
社会需要:是指与人的社会生活相联系的需要。 按照需要所指向的对象不同分为:
(四)动机的种类
1.按动机和活动本身的关系,动机可以分为直 接动机和间接动机。 直接动机,这种动机的力量来自活动本身的吸 引,是与活动本身相对应的,指人对活动本身 感兴趣,从事这种活动,可以使人自身获得需 要的满足。 间接动机,这种动机的力量来源于活动外部, 不在活动自身,而在活动之外的附属物上。
2.按动机的起源,动机可以分为生理性动机
和社会性动机。
生理性动机是指与人的生理需要有关的初级的,
原发性的动机。
社会性动机是与人的心理、社会需要有关的在
后天社会生活中形成的动机。社会性动机一般 包括两个层次,一是初级的,如好奇心,探索 欲等。二是人类特有的成就动机与社会交往动 机。
3.主导动机和辅助动机
本能理论 驱力理论 唤醒理论 诱因理论 动机的认知理论
(一)本能理论
➢ 本能论是动机研究中所形成的第一个理论。 ➢ 本能是指有机体与生俱有的、不学而能的行为方式。
本能对维持有机体的生存、种族延续具有重要的意义。
➢ 在早期的观念中,本能概念最早是用来解释动物的行
为的。到十九世纪,受达尔文进化论的影响,心理学 家们开始强调人类与动物之间的相似性,并试图根据 本能说来解释人类的行为。心理学家们假定,既然人 与动物之间没有质的不同,那么对动物行为的研究、 解释必然有助于认清人类的行为。
第九章 动机与意志
第一节 动机概述
一、什么是动机 人们总是在试图解释自己或他人行为的原因,心
理学家们一般用动机(motive)这一术语对此进行描 述。所谓动机,是指引发并维持活动的倾向。它涉 及这样三个方面的问题: ①引发行为的起因是什么? ②使行为指向某一目的的原因是什么? ③维持这一行为的原因是什么?
(一)定义
在许多有关动机的文献中,心理学家们往 往用动机作用(motivation)这一术语来描述个 体发放出能量和冲动,指引行为朝向某一目的, 并将这一行为维持一段时间的种种内部状态和 过程。
动机是指引起并维持人们从事某项活动,以 达到一定目标的内部动力。
(二)动机的形成条件
1.内在条件:需要
根据动机对行为作用的大小和地位,可以将动机分
为主导动机和非主导动机。
主导动机是个体最重要、最强烈的、对行为影响最
大的动机。
非主导动机是强度相对较弱、处于相对次要地位的
动机。
4.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
根据引起动机的原因,可以将动机分为内部动机
和外部动机。内部动机是由内部因素引起的动机, 外部动机则是由外界的刺激的作用而引起的。
(二)动机与工作效率
二者之间是倒U形曲线关系,中等强度的 动机最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耶基斯-多德森定律:动机的最佳水平随 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在较容易的任务中, 工作效率随动机的提高而上升;随任务难度的 增加动机的最佳水平逐渐下降。
耶克斯——多德森定律(Yerks—Dodson Low)
四、动机与价值观、意志
➢ 唤醒理论认为:人们总是被唤醒并维持着生理激活
的一种最佳水平,不是太高,也不是太低。它提出 了三个原理: --人们偏好最佳的唤醒水平 刺激水平和偏好间的关系是一条倒U形曲线。 --简化原理即重复进行刺激记忆能使唤醒水平降低 --个人经验对于偏好的影响
(四)诱因理论
➢ 诱因:指能满足个体需要的刺激物,它具有激
内驱力:在有机体需要的基础上产 生的一种内部推动力,是一种内部刺 激。
2.外在条件:诱因
所谓诱因,是指能够激起有机体的 定向行为,并能满足某种需要的外部条 件或刺激物。如食物的色泽、芳香等。
(三)动机的作用
➢ 动机的功能:
--激活功能 动机具有发动行为的作用,中等 强度的动机有利于任务的完成。 --指向功能 动机能将行为指向一定的对象或 目标。 --维持和调整功能 动机激发的活动能否坚持 下去,受动机的调节和支配。
➢ 动机与价值观
--价值观:是指主体按照客观事物对其自身及社会的 意义或重要性进行评价和选择的原则、信念和标准。 --核心的作用。价值观 决定着动机的性质、方向和强度。 --价值观的表现形式:兴趣、信念、理想
第二节 动机的理论
(二)驱力理论
➢ 美国心理学家赫尔(1884-1952)是内驱力理
论的代表。他认为机体的需要产生内驱力。内 驱力激起有机体的行为。驱力是指个体由生理 需要所引起的一种紧张状态,它能激发或者驱 动个体行为以满足需要,消除紧张,从而恢复 机体的平衡状态。需要得到满足,驱力降低。 如饿,吃饱。
(三)唤醒理论
发或诱使个体朝向目标的作用。
(五)动机的认知理论
➢ 现代认知理论认为:认知具有动机功能。动机
的认知理论主要有: 期待价值理论、动机的归因理论、自我功效论、 成就目标论。 --期待价值理论:把达到目标的期待作为行为 的决定因素。期待帮助个体获得目标。
2.动机归因理论:
动机是思维的功能,采取因果关系推论的 方法从人们行为中寻求行为内在的动力因素。 韦纳提出的归因模式:如果一个新的结果和过 去的结果不同,人们一般归因于不稳定因素, 如努力和运气等;如果新结果与过去的结果一 致,人们一般归因于稳定的因素,如任务难度 和能量等。如果归因会使人们对下一次的行为 结果产生预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