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科学基础》习题3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自然科学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

最新国家开放大学电大《自然科学基础》期末题库及答案考试说明:本人针对该科精心汇总了历年题库及答案,形成一个完整的题库,并且每年都在更新。
该题库对考生的复习、作业和考试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会给您节省大量的时间。
做考题时,利用本文档中的查找工具,把考题中的关键字输到查找工具的查找内容框内,就可迅速查找到该题答案。
本文库还有其他网核及教学考一体化答案,敬请查看。
《自然科学基础》题库及答案一一、填空题(每空2分。
共20分)1.地球的外部圈层有大气圈、——和生物圈组成。
2.核酸可分为脱氧核糖核酸(DNA)和——(RNA)两大类。
3.船上的旅客看到岸边的树向正南方向移动,旅客是以船为参照物的,这时船朝方向行驶。
4.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贮藏起来。
5.人类的营养素主要包括糖类、脂类、——矿物质、维生素等。
6.解决能源问题的出路,归纳为四个字,就是开源节流。
开源是——;节流就是节约使用能源,特别重视节约矿物燃料。
7.人类利用煤,——和天然气作为原料,它们被称为矿物能源。
8.用大小不同的力按同一个琴键时,发出的声音的响度不同,这是由于琴键振动的不同。
9.生物对环境产生很大作用,它能改变——,影响水循环,并参与岩石和土壤的形成。
10.工业“三废”指的是废气、废水、-------- 。
二、选择题(每题3分。
共30分)1.陆地地貌有五大类型,其中地表起伏大,绝对高度大手500米的类型是( )。
A.高原 B.平原C.山地 D.丘陵2.葡萄糖是生物体内的( )。
A.储能物质 B.调节物质C.主要组成物质 D.主要能源物质3.对于作匀速圆周运动的物体,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的速度是不变的B.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运动的周期是不变的C.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相等D.因为是匀速,所以物体在任何相等的时间内转过的角度相等4.根据太阳的位置确定的本地或本经度的时间称为( )。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答案

大专《自然科学基础》作业题姓名----------------一、填空题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造纸、印刷、指南针和火药。
2、19世纪的三大发现是细胞学说、达尔文进化论和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
3、地球外部圈层由大气圈、水圈-和生物圈组成。
4、生物的新陈代谢是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方面组成。
5、细胞膜具有选择透过性和半流动性的特点。
6、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将水泵固定在机座上是为了增大-它的惯性、防止振动和移动。
7、季风形成的主要原因是海陆间的热力差异及其季节变化。
8、绿色植物能进行光合作用-,把无机物转变为有机物,同时把光能转变为化学能,储存在有机物中。
9、人类的营养素包括糖类、脂类、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和水-等六大类。
10、进化论的自然选择的基本论点是变异和遗传、繁殖过剩、生存斗争和适者生存。
11、土地资源的四个基本特征是具有生产能力、数量有限、有固定的空间和地域、利用具有时间性。
12、人耳能听到的声音频率范围是20赫至20000赫。
13、下列热传递方式,开空调降温是对流;与他人握手时感到自己的手很冰凉是传导;用木炭烧烤食物是辐射。
14、生态系统的最基本类型可划分为陆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和淡水生态系统等三大类。
15、造成环境污染的工业“三废”是指废弃、废水、废渣。
二、单项选择题(A)1、下列不属于科学教育内涵的是:A 科学头脑;B 科学知识;C 科学方法;D 科学精神。
( A )2、同等质量的物质在彻底氧化后释放能量最多的是:A 脂肪; B 定粉;C 葡萄糖;D 蛋白质。
(A)3、生命活动中最主要的物质基础是:A 核酸和蛋白质;B 糖类和蛋白质;C 脂类和蛋白质;D 水和蛋白质。
( B )4、细胞有丝分裂过程中DNA复制和有关蛋白质合成是在:A 前期;B 分裂间期;C 中期;D 后期。
(B)5、A市位于东八区,区时是20:00,此时位于西五区的B市区时是:A 20:00 ;B 7:00 ; C 3:00 ; D 13:00(B)6、下列飞行器可在太空中飞行的是:A 空气喷气式飞机; B 火箭喷气式飞机; C 汽艇; D 螺旋桨飞机。
国家开放大学《自然科学基础》专题讨论+自测练习参考答案

国家开放大学《自然科学基础》专题讨论+自测练习参考答案第一章实践活动实验:用量筒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物的体积量筒通常是测量液体的体积的,但也可以用来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物(如铁块、石块等)的体积。
办法是在大小合适的量筒中加入适量的水,放平后读出其体积,再放进被测固体物,使其沉底或用线悬挂于水中,此时水面上升再读出其体积。
两次体积之差,即为该固体物的体积。
想一想这是根据什么力学原理进行的。
如果被测物体是浮在液面上的,测量该怎样进行?实验要求:1、阅读本实验,按实验所提及的办法来测量物体的体积。
2、将实验的操作过程以视频或图片的方式上传到平台。
3、思考实验中的问题,并将答案整理后提交。
参考答案:(一)实验器材量筒一个、盛水烧杯一个、不规则固体一个(二)实验步骤1.将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中,并将量筒放平,读出其体积V1;2.将不规则固体放入量筒中,并将量筒放平,读出其体积V2;(三)实验结果不规则固体的体积V= V2- V1思考:这是根据排水原理来测量物体体积。
如果被测物体是浮在液面上的,可以利用重物把物体坠入液体中来测量,只要将重物的体积减除即可。
第二章自测练习1、关于物体内能的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B.物体内能的多少可以用物体吸热或放热的多少来量度A.做功和热传递对于改变物体内能是等效的D.两物体发生热传递,达到平衡后,它们的内能必定相等C.内能大的物体热量多2、关于热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加在饮料中的冰块化为水是放热过程C.洒在地上的水变干了是吸热过程A.用久了的白炽灯灯丝因熔化而变细D.冬天,教室窗户的玻璃外表面经常会“出汗”3、关于物态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B.露的形成,属于熔化现象A.雪的形成,属于凝固现象C.雾的形成,属于汽化现象D.霜的形成,属于凝华现象4、下列物质中属于晶体的是( )。
D.胆矾B.玻璃A.海盐C.陶瓷5、下列有关晶体和非晶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C.晶体研碎后即变为非晶体B.晶体具有自范性,非晶体没有自范性D.将玻璃加工成规则的固体即变成晶体A.具有规则几何外形的固体均为晶体第三章自测练习1、水平弹簧振子做简谐运动的周期为T,振子在t1时刻的动量为p、动能为q,下列说法正确的是()B.在半个周期的时间内,弹簧的弹力的功一定为零C.如果振子在t2时刻的动量也为p,则(t2-t1)的最小值为TA.在半个周期的时间内,弹簧的弹力的冲量一定为零D.如果振子在t2时刻的动能也为q,则(t2-t1)的最小值为T2、关于光的反射,下列说法错误的是()C.入射角增大,反射角也同样增大B.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在法线的两侧D.入射角大于反射角A.反射光线跟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蓝天上飘着白云,平静清澈的池塘中鱼自由游动。
自然科学基础答案

自然科学基础答案【篇一:自然科学基础综合练习及答案】s=txt>第一章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__、_____、___、。
2.自然科学的发展经历了___古代____、___近代____和___现代____三个阶段。
3.近代自然科学诞生阶段的三件大事是___、___对神学的打击___和__伽利略为近代自然科学开辟道路___。
4.提出燃烧作用的氧化学说和确定质量守恒定律的是法国化学家。
5.19世纪的三大发现是:、和___ __能量守恒和转换定律_____。
6.假说的基本特征是:____、___。
7.科学活动的三个基本要素是:___、____和___检验______。
8.自然科学是以_______为研究对象的科学,__是研究自然科学的基本方法。
9.科学是由一系列的_______、___和___组成的知识体系。
10.___原子____是参与化学反应的最小微粒。
11.逻辑思维是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________、________、____等思维形式对客观世界间接的、概括的反应。
第二章12.地球的外部圈层由_____、____生物圈_______、和____水圈_______组成。
13.质子数相同而中子数不同的元素,称为___同位素_____。
14.海底地貌中深度和坡度很小的是____,坡度较大的是___________;大洋的主体是____大洋盆地_______,深度很大但坡度很小。
15.生物的_____新陈代谢______是由同化作用和异化作用两个方面组成的。
16.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它的通式是。
17.组成核酸的基本单位是___,核酸可分为_________和____核糖核酸(rna)_____两大类。
18.细胞膜具有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19.细胞有丝分裂可人为地划分为___________和分裂期两大阶段,其中分裂期又可分为_____前期______、____中期_______、___后期________和_____末期______。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精选6篇)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精选6篇)【篇1】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答案化学《自然科学基础》试题类型及规范解答举例一、填充题(每空格1分)1、太阳的体积是地球的__________倍。
外部太阳大气的底层称为_________。
2、组成蛋白质的基本单位是--------------,它的通式是------------------------。
3、两辆在公路上行驶的汽车,若在某段时间内,它们的距离保持不变,则在这段时间内,以___________为参照物,这两辆汽车是静止的;若以____________为参照物,它们都是运动的。
4、绵羊有白色的,有黑色的。
白色由显性基因(B)控制,黑色由隐性基因(b)控制。
现有一头白色的公羊与一头黑色的母羊交配,生产出一头黑色的小绵羊。
那公羊和母羊的基因应该分别是________和_______。
二、选择题(每题2分)1、沿海陆地向海的自然延伸部分称为………………………………()。
(A)沿海平原(B)大陆架(C)大陆坡(D)大洋盆地2、光合作用过程中,氧气释放是发生在……………………………()。
(A)光反应阶段(B)暗反应阶段(C)CO2固定时(D)CO2还原时3、下表为电磁波谱序列:以下各选项中正确的是…………………………………………()。
(A)波长及频率由右至左递增;(B)波长及频率由右至左递减;(C)波长由左至右渐减,频率则渐增;(D)波长由左至右渐增,频率则渐减。
4、要想使一棵月季上开出两种不同颜色的花,应采用的繁殖方法是…………………()。
(A)扦插繁殖(B)分根繁殖(C)嫁接繁殖(D)种子繁殖三、简答题(每题4分)1、宇宙包括哪些主要天体类型。
2、裸子植物和被子植物主要区别在哪里?3、举例说明食物消化的两种方式。
简述口腔、胃、小肠的消化作用。
4、用短线把下列4种光学仪器与其对应的成像情况彼此连接起来。
A.照相机(1)倒立放大实像B.幻灯机(2)放大倒立虚像C.显微镜(3)正立放大的虚像D.放大镜(4)倒立缩小的实像四、计算题1、(5分)实验测得某水溶液[H+]=1某10-3mol/l,求溶液的PH值,说明溶液的酸碱性.2、(5分)有一电吹风,其线圈电阻为44欧姆,当接上220伏电压时,通电10分钟,产生多少热量?五、论述题1、8分)论述金属腐蚀的类型及保护方法。
电大小学教育专科【自然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附题目)

电大【自然科学基础】形成性考核册答案电大【自然科学基础】形考作业一:第一章自然的探索一、填空题1.古代中国的四大发明是:指南针、火药、活字印刷和造纸术。
2.19世纪的三大发现是: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细胞学说和达尔文进化论。
3.间接观察与直接观察相比,其优点是:扩大观察范围、提高观察的精确性、提高观察速度和能使感觉形式发生转换。
4.假说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科学根据、具有一定的猜测性。
二、单项选择1.被尊称为近代科学之父的是(B)。
A. 牛顿 B.伽利略C. 哥白尼D.道尔顿2.不属于科学教育内涵的是(D)。
A.科学知识B.科学精神C.科学方法D.科学头脑3.给活力论致命打击的是(C)。
A.无机物合成酒精B.无机物合成醋酸C.无机物合成尿素D.无机物合成糖类4.不属于实验的一个阶段的是(D)。
A.准备阶段 B.实施阶段C.结果处理阶段D.提出假说阶段三、简答题1. 试述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
答:20世纪科技发展的特点:一、科学技术经历了全面空前的革命(1)物理学领域 20世纪一开始就出现了持续了30年的物理学革命。
(2)化学领域 20世纪的化学发展与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
(3)生物学领域已揭示了遗传物质DNA的结构和遗传密码,取得了时代的突破。
二、科学走向新的综合在技术领域中,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计算机的发明,使综合技术逐渐起着主导作用。
三、科学技术的巨大作用(1)科学技术成为第一生产力;(2)科学技术使人类生活发生巨大变化2. 简述观察与实验的区别和联系。
答:观察与实验一样,也是科学认识的基本方法。
单纯的观察只能在自然条件下进行,有局限性;不利于认清最本质的起决定作用的内部规律。
实验可以人为地变革和控制自然对象,再现最本质的方面,排除次要的、外在的以及偶然因素的干扰,充分发挥人的能动性,揭露自然现象的本质。
实验还具有可重复性,使实验现象再现,接受公众的检验,得到人们的认可。
3.什么叫直接实验和模拟实验?答:直接实验是实验手段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实验;模拟实验是实验手段通过与原型相似的模型间接作用于所研究的现象或对象的实验。
国开电大自然科学基础形考计分作业三参考答案

【答案】:
答:是植物、藻类和某些细菌,即光能合成作用,在可见光的照射下,经过光反应和碳反应,利用光合色素,将二氧化碳(或硫化氢)和水转化为有机物,并释放出氧气(或氢气)的生化过程。光合作用是一系列复杂的代谢反应的总和,是生物界赖以生存的基础,也是地球碳氧循环的重要媒介。
题目19.12.生物的离体保存的主要工具是基因库。()
对
错
【答案】:对
题目20.13.无氧呼吸中没有氧气参加。()
对
错
【答案】:错
题目21.14食物在体内的消化是一类复杂的生物化学反应。()
对
错
【答案】:对
题目22.15.吸收作用是指植物的叶从大气中吸收二氧化碳的作用。()
对
错
【答案】:错
题目23.16.食糜是在口腔中形成的。()
对
错
【答案】:错
题目24.17.人的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分别叫做大循环和小循环。()
对
错
【答案】:对
题目25.18.人和高等动物的生命活动主要由体液和神经进行调节。()
对
错
【答案】:对
题目26.1.什么叫化学反应速率?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内因和外因)有哪些?本小题15分。
【答案】:
c.地球上全部生命的总和
d.生物的多种色彩
【答案】:地球上全部生命的总和
题目7.7.生态系统是指()。
a.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共同形成的统一体
b.植物的景观
c.生物形态的描述
d.动物的形貌
【答案】:生物群落与环境条件共同形成的统一体
题目8.1.煤气的致毒成分是CO。()
对
自然科学基础作业3(电大形成性考核册答案)

第六章化学反应(1)什么叫化学反应速率?浓度、压强和温度对化学平衡和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增加反应物浓度或减少生成物浓度,化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增加生成物浓度或者减少反应物浓度,化学平衡向着逆反应的方向移动。
增大反应物的浓度,也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对有气体参与的反应,若反应前后气体分子数不相等,则在等温下,增大总压强,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减少的方向移动;减压,则平衡向气体分子数增加的方向移动。
增大压强,也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温度的影响与反应的热效应有关,升高温度,使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降低温度,使平衡向放热方向移动。
升高温度,也可以增大化学反应速率。
(2)试述煤气(CO)的致毒原因和解毒办法?煤气中毒即一氧化碳中毒。
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不易察觉。
血液中血红蛋白与一氧化碳的结合能力比与氧的结合能力要强200多倍,而且,血红蛋白与氧的分离速度却很慢。
所以,人一旦吸入一氧化碳,氧便失去了与血红蛋白结合的机会,使组织细胞无法从血液中获得足够的氧气,致使呼吸困难。
解毒办法:1.应尽快让患者离开中毒环境,并立刻打开门窗,流通空气。
2.患者应安静休息,避免活动后加重心、肺负担及增加氧的消耗量。
3.对有自主呼吸的患者,应充分给予氧气吸入。
4.对昏迷不醒、皮肤和黏膜呈樱桃红或苍白、青紫色的严重中毒者,应在通知急救中心后便地进行抢救,及时进行人工心肺复苏,即体外心脏按压和人工呼吸。
其中在进行口对口人工呼吸时,若患者嘴里有异物,应先往除,以保持呼吸道通畅。
5.争取尽早对患者进行高压氧舱治疗,以减少后遗症。
即使是轻度、中度中毒,也应进行高压氧舱治疗。
(3)化学反应式配平的主要依据是什么?化学式配平:质量守衡,若是氧化还原反应还有得失电子守衡。
离子方程式:质量守衡,电荷守衡,若氧化还原反应得失电子守衡。
(4)什么是核反应?核反应是指入射粒子(或原子核)与原子核(称靶核)碰撞导致原子核状态发生变化或形成新核的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然科学基础》习题3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在各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1项是正确的,请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写在题中的括号内。
每小题2分,6个小题共12分。
)
1.D 2.C 3.D
4.B 5.D 6.A
二、判断题(每小题2分,12个小题共24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三、填空题(每小题2分,8个小题共16分)
1.实验
2. 支点
3.大量的分子
4.盐酸
5.正比
6.纲
7.遗传多样性
8.太阳能
四、计算题(8分)
解:先写出硫燃烧的反应式S +O2 → SO2 (2分)
32 克硫产生64 克二氧化硫,每天燃煤烧去的硫的质量为:
10 ㎏×0.01×24×60×60 = 8 640 ㎏(2分)
1 ㎏硫产生
64㎏ SO2,则每天产生的SO2为:
32
8 640㎏×
64 = 17 280 ㎏(2分)
32
每天产生SO2的摩尔数为:17 280㎏/64=270 千摩尔(2分)
五、简答题(本题12分。
4个小题:物理、化学、生物、地学各一个题目,任选其中的1个题目完成。
)
1.答:重力:地球上的一切物体都受到地球的吸引,这种力即为重力,也叫做重量。
(4分)
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
做弹力。
(4分)
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滑动或有滑动趋势时,在两个物体的接触面上就会产生阻碍物体间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摩擦力。
(4分)
2.答:燃料燃烧引起硫的氧化物(SO2)和氮氧化物(NO2)的大量排放,会引起酸雨。
(3分)
酸雨指pH<5.6的酸性降水(包括“酸雾”和“酸雪”),是由于酸性气体在高空中不断积累,为水滴吸收,成为雨雪降落而形成的。
(3分)
酸雨有很大的破坏力,使土壤酸化,导致农作物、森林大片死亡;使地表水域酸化,引起微生物、鱼虾死灭;还腐蚀建筑物、古文物等。
(6分)
3.气体交换包括肺换气和组织换气两部分,二者都通过扩散作用实现。
(2分)在肺换气中,肺泡里的氧分压高于肺循环毛细血管起始端部位静脉血的氧分压,因此氧从肺泡扩散入静脉血;而静脉血中的二氧化碳分压高于肺泡里的二氧化碳分压,所以二氧化碳从静脉血扩散到肺泡。
经过肺换气,静脉血变为动脉血。
(5分)
在组织换气中,体循环毛细血管始端部位动脉血中的氧分压高于组织之间的氧分压,因此动脉血中的氧扩散入组织;组织里的二氧化碳分压高于动脉血里的二氧化碳分压,二氧化碳从组织间扩散入动脉血。
经过组织换气,动脉血逐渐变为静脉血。
(5分)
4.答:土壤的本质特性是具有肥力。
这种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地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4大肥力因素的能力。
(3分)
在农作实践中,按土壤质地分为沙土、黏土和壤土。
(3分)沙质土壤通气和透水性能好,作物根系易于深入和发展,土温增高和有机质矿质化都较快,但保水供水性能差,易旱。
(2分)黏质土通气和透水性差,作物根系不易伸展,但保水保肥供肥能力较强。
(2分)壤质土既有大孔隙,也有相当的毛管孔隙,通气和透水性能好,保水保肥性强,土温稳定,黏性不大,耕性良好,适耕期长,宜于多种作物生长。
(2分)
六、论述题(本题28分)
答.原核生物界的特征:原核生物均由原核细胞组成。
身体是单细胞或群体,少数种类是多细胞的丝状体。
(5分)
原生生物界的特征:原生生物均为真核生物。
身体是单细胞或群体。
营养方式是自养或异养。
(5分)
真菌界的特征:真菌是异养的真核生物。
靠吸收现成有机物生活。
(6分)植物界的特征:植物是自养的真核生物。
体内含有叶绿素,能进行光合作用,制造有机养料。
(6分)
动物界的特征:动物界是异养的真核生物。
身体均由多细胞组成,多数种类具有完备的器官系统,特别是感觉、神经、运动等系统尤为发达。
绝大多数能够自由运动,依靠摄取现成有机物维持生活。
(6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