痰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性分析
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

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随着医疗技术的更新和医疗事业的不断发展,临床上采纳了很多介入性诊疗措施,以致于抗菌药物广泛应用、耐药菌株不断增多、细菌的耐药机制越发复杂和机体免疫功能下降引发感染逐渐增多,也正因此临床对于细菌学检查提出了更多、更迫切的要求。
细菌学检查所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是提供临床结果的可靠性和准确性,影响细菌检验结果可靠性的因素有很多,比如采取标本的时机、方法,标本的保存和运送方式以及分离培养方法、鉴定手段等等,临床中很多医生仅仅重视细菌标本的鉴定和培养方法,却忽略了标本的质量和采集方法。
其中痰标本的问题是最严重的,痰也是下呼吸道分泌物,在大多数情况下,采集痰标本的方式是自然咳痰,因此很容易受到上呼吸道分泌物的干扰,所以如何能够确定改为提高痰标本的治疗改为质量是十分重要的,这个问题也已经受到了国内外广大微生物工作者的重视,所以本篇文章就对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这一问题进行深入的探讨。
一、痰标本的现状以及存在的问题首先是痰标本的采取,目前大多数医院都对患者采取自然咳痰的方式采集清晨的第一口痰,患者在留痰前需要使用清水漱口,而且需要漱口三次,然后将痰液用力的咳出。
虽然有很多医院能够严格按照标准执行,但还有部分医院尚未按照要求去做。
其次是痰标本的运送,细菌学检查痰标本需要在留取痰标本之后立即将其送往细菌时,但是据相关数据显示,到目前位置仅有一小部分医院能够做到,绝大多数医院并没有在标本留取之后立刻送检。
尤其是对于住院的患者,医院的做法往往是将所有患者的标本集齐之后再由相关人员送往细菌室,以致于患者的标本从留取到送检之间耽搁了两至三个小时,如果痰标本在送到细菌室之后并未立进行接种或者是涂片,而是再耽搁一段时间的话,则会造成该观察的内容没有观察到,而且应该培养出来的细菌也并未培养出来。
随之而来的问题就是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到目前为止,仍然有很多医院在培养痰标本之前并未进行涂片染色显微镜检查,不包括特殊检查,比如痰涂片找抗酸杆菌。
痰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

Th n u n e o fe e tP e Pr c s i g o c e i lCu t e Re u t fS u u a p e e I f e c fDi r n r - o e sn n Ba t ra l l ur s lso p t m S m ls
临京医学工 21年8J 8 程 01 第1卷第8 J 期
・
・
17 1 7・
论著・
( 实验研 究 )
痰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
叶 肖燕
( 暨南 大学 第 四附属 医 院 / 州市 红 十字会 医 院 检 验科 ,广 东 广州 5 0 2 ) 广 12 0
【 要 】 目的 了解 不 同痰 标 本 的前 处理 方 法 对 涂 片 合 格 的痰 标 本 细 菌 培 养 结 果 的 影 响 。方 法 采 用 同 比的 方 法 ,对 4 例 经 摘 4
p ep o e s g o cu in r— r c s i .C n l so To wa h a d d g s t e a a lb e s u m a ls c n n t f c ie y e cu e t e i f e c fc n a n t d n s n i e t h v i l p t a u s mp e a o e t l x l d h n l n e o o tmi a e e v u b ce i n n r a e t e p st er t . n o d ri e o r c e u to p tm a t r l u tr , s a e a c mp e e s e a a y i a tr a d i c e s h o i v a e I r e o g t c re t s l fs u u b ce i l e we mu th v o r h n i n l ss a i t a r ac u v
细菌培养检查小常识——如何正确留取痰培养标本

细菌培养检查小常识——如何正确留取痰培养标本?
肺癌患者由于免疫力降低易伴随呼吸道感染,同时呼吸道感染也是临床上最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感染菌株耐药率不断增加,给临床治疗带来了极大的困难。
当呼吸道发生细菌感染时,痰液量会明显增多,痰培养是呼吸道感染病原学诊断最常用的方法,同时,痰培养的检验结果及药敏试验在指导临床抗生素使用方面也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痰标本的留取是影响培养结果准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
留取标本时一般以晨痰为佳,在留取之前用清水或淡盐水反复漱口,或用牙刷清洁口腔,取坐位或半坐卧位,屈膝,上身前倾,深吸气后屏气3秒,然后腹肌用力,做爆破性咳嗽,将痰液咳出,吐入无菌的透明密闭痰盒内,尽可能的缩短容器开盖时间并立即送检以减少杂菌生长。
对于幼龄咳痰困难或不会咳痰的儿童可用压舌板向后压舌,用棉拭子深入咽部,其受到刺激咳嗽时,可喷出肺部或气管的分泌物黏在拭子上。
另外需要我们特别注意的是留取痰标本一定要在停用抗生素一周之后或者是抗菌药物使用之前,如果是做结核菌涂片,应送检三
份痰标本,连续三日,每日采集清晨第一口痰。
参考文献。
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

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分析摘要目的:探讨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价值。
方法:选择送检于检验科的300例痰标本,分别接种培养于不同的培养基上。
结果:1例标本在923tbl液体培养基浑浊,有细菌生长,在7h9l 半固体蔗糖培养基中有油煎蛋样的菌落出现,而在罗氏培养基、923tbb和7119b培养基中没有菌落生长。
结论:用高渗半固体培养基可以从临床痰标本中分离出结核分枝杆菌l型菌株,表明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仍有一定的价值。
关键词痰标本细菌学检验在感染疾病的病原菌中,细菌l型是细菌细胞壁部分缺损或完全丧失而造成的,细菌胞壁的缺失可以是自发的,也可以是人工诱导的,但人工诱导的频率远比自发为高。
痰标本在琼脂培养基上,菌落呈“油煎蛋”样式[1]。
本实验旨在筛查临床痰标本中结核分枝杆菌l型细菌的存在情况,论述了痰标本在细菌学检验中的应用效果,为进一步研究结核分枝杆菌l型细菌的形成提供思路,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实验对象:2009年6月~2012年5月送检于检验科的300例痰标本。
培养基配制:罗氏培养基的配制:基础液,谷氨酸钠1.8g、磷酸二氢钾1.2g,枸橼酸镁0.3g,葡萄糖0.3g,硫酸镁0.1g,丙三醇6ml、蒸馏水300ml。
上述溶液加热充分溶解,加入土豆粉6g,摇匀加热5分钟。
冷却到40~50℃时,加入500ml全卵液,加入已经高压灭菌的2%孔雀绿10ml,摇,静置后进行分装。
呈斜面放置于干燥箱85℃,1.5小时。
冷却后,培养基斜面颜色鲜艳,表面光滑无气泡,4℃保存。
痰标本的细菌培养:取痰标本,以1:3的比例加入消化液,漩涡振荡,3000转/分,离心15分钟,加入适量pbs重悬沉淀,取300ml分别接种于middlebrook mgit 7h9液体、7h9l、7h9b半同体培养基、923tbb和923tbl液体培养基中,37℃静置培养。
消化液的配制:4%naoh 50ml,2.9%枸橼酸钠50ml,n-乙酰-l-半胱氨酸0.5g当天配制,24小时内使用。
痰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一致性及对痰标本的合格率影响分析

痰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一致性及对痰标本的合格率影响分析【摘要】:目的研讨痰涂片检查和细菌培养结果一致性及对痰标本的合格率影响。
方法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的51份痰样本,均采用痰涂片和细菌培养,分析其一致性和合格率。
结果与细菌培养结果相比,痰涂片检查灵敏度95.2%(40/42)、特异度88.9%(8/9)、准确率94.1%(48/51)、阳性预测值97.6(40/41)、阴性预测值80.0%(8/10),痰涂片与细菌培养的检查结果具有一致性。
经检验显示,在51分痰标本中,其中大肠埃希菌21.6%(11/51)、肺炎克雷伯菌33.3%(17/51)、金双色葡萄球菌31.4%(16/51)为病原菌主要菌株。
结论痰标本合格率与培养结果一致性较高,通过痰涂片检查可提升对呼吸道疾病的诊断价值。
适合临床中推广使用。
【关键词】:痰涂片检查;细菌培养;一致性;痰标本;合格率痰标本的细菌学检查,对协助下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痰细菌学检查结果能够帮助临床医生了解感染情况,避免抗感染药物的不合理使用[1]。
本文结合我院的51份样本,均采用痰涂片和细菌培养,分析其一致性和合格率。
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标本来源于2019年10月至2021年5月期间我院接的51份痰样本,来自于51名住院患者,其中27名男性,24名女性,年龄24至76岁,平均(46.7±4.5)岁。
1.2标本采集在清晨早床后用清水漱口,用力自肺部用力咳,将痰液存放至无菌瓶当中。
经过痰诱导后,用纤支镜蘸取痰液送检。
1.3涂片检查将脓性较强或带有血丝的痰标本作为涂片检测样本,均匀涂在薄片上,并用革兰染色镜检查。
以在低倍视野中发现上皮细胞≤10个,低倍视野中细菌个数≥25个为判断标准。
根据细菌所称形态判断目标菌。
1.4细菌培养合格的痰标本在经过消化后分别接种在平板上(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巧克力平板、CHROMagarTM假丝酵母菌显色平板),完成后将血平板、麦康凯平板、孵育箱中,箱内温度35℃恒温;CHROMagarTM假丝酵巧克力平板平整放置在CO2母菌显色平板凭证放置在30℃恒温箱;1.5统计学处理使用SPSS22.0统计软件处理数据,百分比(%)代表计数数据,x2用于检验。
改进痰培养标本采集方法对细菌学检验质量的影响

[ 张淑项 , 2 戴智 , 劳 , =腔科 应蘑 视潜在 的特 异性 感染 方 等.I _ = 1
¨] 【华 医 院 感 染 等 杂 志 .02 ] ( )6 3 J.{ 】 20 ,2 9 :7 .
3 ]曹力 , 梁慧, 王鲜平 , , 等 全方位做 好医院质 量监测控 制医院感
造成 对器 械 表 面损 伤 后 使 有 机 物 藏 匿 于 其 中 , 导
致清 洗质 量下 降 , 使 器 械生 锈 ; 工 刷 洗 器械 时 并 手
要轻 拿轻放 , 免 碰 撞 , 避 同时 做 好 个 人 防 护 , 以免 ]葛 朝 珍 . 晓 平 , 挥权 , . 州 市医 院 医 疗 器 械 清 洗 质 量 监 1 倪 蒋 等 杭 测 分 析 E3 中华 医 院 感 染 杂 志 ,0 3 1 () 3 O 3 1 J. 2 0 ,3 4 :5 一 5 .
关键 词 : 吸 道 感 染 ; 培 养 标 本 ; 集 ; 菌 学 检 验 呼 痰 采 细
中 图分 类 号 i 16 1 R, . 4 9 文献标识码 : A
文章 编 号 :6 1 9 7 (0 0 0 —0 5 -0 l7— 8521)3 23 2
痰 液是 气 管 、 气 管 、 泡 产 生 的分 泌 物 , 支 肺 在 呼吸道感 染 时痰量 增 加 . 有 性 状 和成 分 的改 变 。 并
操 作规 范 》 定 , 用 后 的 器 械 应 及 时 彻 底 清 洗 , 规 使 防止附 着在 器械上 的血 液 、 液 干结 , 时 也起 到 体 同 初 步去 污 的 作 用 。用 多 酶 溶 液 浸 泡 。 使 蛋 白质 能 分解 , 效 去 除血 迹 , 埘 器 械 的 特 殊 结 构 , 关 有 但 如 节、 槽沟 、 器械 手柄 凹凸 处 等 , 能保 证 清 洗 质 量 , 不
抗生素使用、标本采集方法对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

抗生素使用、标本采集方法对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研究发表时间:2017-08-23T16:08:41.350Z 来源:《航空军医》2017年第12期作者:李巨坤[导读] 对于临床为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率,选择规范的标本采集手段及尽量在未使用抗生素前进行检查。
(嘉禾县人民医院湖南嘉禾 424500)摘要:目的探究临床工作中抗生素的使用、标本采集方法对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方法从2014-10至2015-10我院检验科收检的需要进行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的病例中抽取220份,其中110例将采集方法作为唯一变量分为改良采集法的探究Ⅰ组和日常采集法的参照Ⅱ组,另110例将是否使用抗生素作为唯一变量分为使用抗生素的参照Ⅲ组和未使用抗生素的探究Ⅳ组,对比临床成效。
结果探究Ⅰ组的合格样本数占82.27%(48例),查出存在病原菌为74.55%,参照Ⅱ组的合格样本数占63.64%(35例),查出存在病原菌为67.27%,探究Ⅲ组的合格样本数占89.09%(49例),查出存在病原菌为75.08%,参照Ⅳ组的合格样本数占70.91%(39例),查出存在病原菌为63.55%,以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各组之间的检查平均用时、检查费用之间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对于临床为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率,选择规范的标本采集手段及尽量在未使用抗生素前进行检查,能够保证采集标本的规范性,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推荐临床广泛应用。
关键词:结果影响;抗生素使用;标本采集方法;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呼吸系统疾病是临床发生人数较多的一类疾病,患者年龄分布较广,大多发生于季节变换时[1]。
患者经呼吸道将病原菌吸入体内,从而出现一系列临床表现。
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是临床常用的检查手段,弄清楚病原菌有利于临床医师针对性用药,进行治疗[2]。
因此,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尤为重要,为了探究患者是否服用抗生素及标本采集方法对检验结果的影响,从2014-10至2015-10我院检验科收检的需要进行痰培养样本细菌学检验的病例中抽取220份,现将结果整理如下。
痰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型C K存 在 。因此 要 综合 分 析 , 能做 出正 确 的判 断 。 方
参 考 文献
研 究 更 是 不 断 发 展 , 历 了 从 早 期 的离 子 交 换 色 谱 法 和 电 泳 经
法 , 后 来 的 免 疫 抑 制 法 , 现 在 的 单 克 隆 抗 体 和 2株 抗 体 到 至
C — K MB的单 克 隆 抗体 分 别 测 C MB的 质 量 和 蛋 白量 。但 是 K— 目前 大 多 数 实 验 室 仍 采 用 抑 制 法 测 定 C — K MB活 度 。该 法 易
受 C — B及 大 分 子 C 和 C 类 的 干 扰 而 影 响结 果 , KB K I类 Kl I 使
MB 1 / , C - / K 在 4 ~2 , 判定 为 A 。 如 > 6U L 且 K MB C 5 可 MI 金 标法 阴 性 , 抑 制 法 C - > 1 / 且 C / K 不 在 而 K MB 6U i , K MB C 4 ~2 范 围 以 内 , 可 能 是 AMI 外 的 原 因 引 起 的 偏 高 。 5 则 . 以
2 湖j 省黄 石理 工学 院 医学检验 系) .
【 要】 目的 摘 探讨 更 合 理 的痰 标 本 处 理 方 法 ,以提 高痰 标 本 细 菌 学 检 验 质 量 。方 法 对 呼 吸道 感 染 患 者 送
检 的 痰 标本 进 行 革 兰 染 色 镜 检筛 选 出合 格 标 本 进 行 痰 消 化掖 预 处理 后 ,观察 对 痰 标 本 细 菌 学 检 验 结 果 的影 响 。 结 果 不合 格 痰 标 本 阳性 菌 分 离 率 为 3 2 , 格 痰 标 本 阳 性 菌 分 离 率 为 6 . 。痰 标 本 行 痰 消 化 液 预 处 理 后 , 适 . 合 03 可 痰 标 本 进 行 细 菌 培 养 前 的 显 微 镜 细 胞 学 检 查 和 痰 标 本 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痰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性分析
发表时间:2014-05-13T14:22:08.373Z 来源:《医药前沿》2014年第3期供稿作者:孙玉红
[导读] 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通常要取患者的痰液检验,然而受到正常菌群污染,通常情况下,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结果不太准确。
孙玉红
(河南省洛阳市汝阳县人民医院检验科 471200)
【摘要】目的探讨痰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培养结果的影响。
方法选取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对患者送检的痰标本检筛,分别对合格的和不合格的痰标本进前处理,对比两种痰标本阳性菌的分离率,同时探究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结果合格痰标本的阳性菌分离率约为50.9%,不合格的分离率为3%。
经前处理的痰标本可以提高阳性菌株的检出率,且预处理时间对流感嗜血杆菌检出率有影响。
结论痰标本前处理有助于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值得临床推广和应用。
【关键词】痰标本预处理细菌学检验结果
【中图分类号】R4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4)03-0200-02
临床治疗呼吸道感染疾病通常要取患者的痰液检验,然而受到正常菌群污染,通常情况下,痰标本的细菌学检验结果不太准确。
我院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我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取痰标本,探究痰标本前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现报告如下。
1 资料
1.1 一般资料:选取我2012年2月至2013年2月院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共取送检痰标本1000例。
1000例痰标本均是患者清晨起床,清水漱口后,尽力从气管内咳出的第一口痰,收集置于无菌器皿中,送检。
1.2 送检痰标本质量鉴定:送检的痰标本采用无菌接种环进行革兰染色,之后,置于细胞学显微镜下观察并记录鳞状上皮细胞和白细胞总数,鳞状上皮细胞和白细胞每低倍视野下分别小于10个、大于25个,该痰标本判定为合格[1]。
反之,为不合格痰标本。
1.3 痰标本接种及前处理:痰标本接种:根据《检验操作规程》,选痰标本带血丝或者脓性部分,接种血平板、万古霉素、麦康凯平板,在高温35°下培养24至48小时后观察[2],对比合格和不合格两种痰标本下细菌学检验结果。
1.4 痰标本的前处理:取合格痰标本,取等量消化液,在高温35°下孵育15min和30min后接种在血平板、万古霉素、麦康凯平板,对比合格痰标本在预处理前后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2 结果
对比合格痰标本预处理前后的细菌学检查结果对合格痰标本进行预处理,对比预处理前后可得,预处理前的阳性菌分离率为59%,而预处理后的为62%。
与带血丝的痰标本相比,脓性痰标本经预处理后更容易接种,且阳性菌落数目明显增加。
另外,预处理后孵育时间对苛氧菌有较大影响,如流感嗜血菌,孵育15min检出率为9%,孵育30min检出率为4%。
3 讨论
我院选取2011年2月至2012年2月收治的呼吸道感染患者为研究对象,采用自然咯痰法取得痰标本,其中55%(550/1000)为合格痰标本。
因此,在研究痰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前,一定要筛选合格痰标本。
临床经验表明,自然咯痰收取的痰标本势必会受到正常菌群的污染,这种情况下不利于进行细菌学检验,因此本文对痰标本进行前处理,研究痰标本前处理下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
通过本文研究可发现,痰标本前处理具有以下几个优点:①可以有效诊断是否存在真菌感染,随着真菌感染患者的增多,尤其是呼吸道真菌感染患者的增多,同时采用培养法和涂片法可以提高细菌阳性检出率。
②有助于判断痰标本质量。
根据《全国临床检验操作规程》中的相关标准判定痰标本质量。
进行革兰染色,在细胞学显微镜下根据细菌染色性、排列和形态来判断菌种、细菌量及吞噬细胞中是否含细菌等[3]。
③有效提高了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同时采用革兰染色还可确定感染的病原菌。
本文取得的痰标本具有非均质性,且细菌分布浓度也不均匀,这种痰标本不利于致病菌培养,遇到这种情况应该向痰标本中放入等量消化液,置于35°高温,这样可以促使痰标本从胶冻的状态变为液体状态,使得痰标本涂抹时易于分开,同时可以促使胶冻痰块下致病菌长出单个菌落,最终有利于提高致病菌培养阳性[4]。
综上所述细菌学检验结果很大程度上受痰标本的影响,临床感染菌种种类、耐药性及抗菌药物的应用等与痰标本细菌学检验有着密切的联系,因此,收取合格痰标本,控制痰标本质量,进行消化液预处理对临床呼吸道感染患者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临床上为了提高痰标本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可靠性,必须在控制痰标本质量的同时,进行消化液处理,只有这样才能最大程度地保障痰标本对细菌学检查结果的积极影响。
参考文献
[1] 柯俊,陈媛,陶治洲,等.痰标本预处理对细菌学检验结果的影响[J].检验医学与临床,2008,07(13):814-815.
[2] 宣瑞红,胡朝晖,王娟,等.临床标本军团菌分离方法研究[J].国际检验医学杂志,2010,31(06):593-594.
[3] 潘武宏,曾霞芳.1393例痰标本细菌培养基药敏分析[J].使用预防医学,2009,16(03):926-927.
[4] Rico F,Roya Z,Jeannine H,et al.Clinical predictors for Legionella in patients presenting with community acquired pneumonia to the emergency department[J].BMC Pulm Med,2009,09(04):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