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蓄冷技术

水蓄冷技术
水蓄冷技术

水蓄冷、蓄热知识总结

一、所属行业:空调

二、技术名称:水蓄冷技术

三、适用范围:

具有分时电价地区的医院、宾馆、商场、办公楼、住宅小区、工矿企业等空调系统和工艺用冷领域

四、技术内容:

1.技术原理

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是用水为介质,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低电价时)与水的显热相结合来蓄冷,以低温冷冻水形式储存冷量,并在用电高峰时段(高电价时)使用储存的低温冷冻水来作为冷源的空调系统

2.关键技术

蓄冷水箱的结构形式应能防止所蓄冷水和回流热水的混合,提高蓄冷水箱的蓄冷效率,增加蓄村冷水可用能量,因此如何降低冷温水界面间斜温层的厚度是技术的关键。

3.工艺流程

五、主要技术指标:

斜温层厚度控制在0.9米内,水箱完善度达95%以上

六、技术应用现状:

国内已经建成的水蓄冷空调项目超过50个,广西、北京、湖北等地的项目较多,其中由XX承建的ZZ的水蓄冷空调项目已被列为XX省研究级示范工程。

七、典型用户:

XX精密陶瓷有限公司(电子行业),用于空调制冷。改造前,两台制冷量100万kcal/h冷水机组白天12小时适时供冷,改造后,增加一台容积960立方的蓄冷槽,投资额85万元,夜间电力低谷期8小时开动两台冷水机组对蓄冷罐充冷,白天12小时以蓄冷罐对外供冷,冷水机组不运行。运行效果:1、企业空调节电:12%;2、日运行费用节省:5608kWh×0.75元/kWh - 4908×0.3元= 2734元/天; 3、年运行费用节省: 42万元。投资回收期二年。

XX药业,用于区域供冷。改造前空调总建筑面积30000平米,设计日最大冷负荷3208kW,扩建后空调总建筑面积45000平米,设计日最大冷负荷5197kW,增设1800立方蓄冷水槽,不增加冷水机组。运行效果:水蓄冷改扩建与常规空调扩建比较,年运行费用节约34万元,投资增加43万元,不到二年即可回收多余投资。

八、推广前景和节能潜力:

中国政府部门实行了电力供应峰谷不同电价政策,采用需求侧管理(DSM)的水蓄冷技术来达到削峰填谷,是缓解电力建设和新增用电矛盾的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各地区也出台了各项有关促进蓄冷空调工程发展的政策,推动了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蓄冷技术不但适用于新建项目,也适合应用于改造项目。可以使用常规冷水机组,适用于常规供冷系统的扩容和改造。并且能够实现蓄冷和蓄热的双重用途。

我国水蓄冷空调工程载冷体工作温差由原来的5℃提高到10℃,甚至更大,使蓄冷密度由原来的5.8KW/M3(5,000大卡/ M3)提高到11.6KW/M3 (10,000大卡/ M3)或更大,由此使蓄冷水槽的容积大大减少,工程造价降低、传热损耗乃至载冷体输送功耗也随之减小,当蓄冷量大于7000kW.h(603万kcal),或蓄冷容积大于760m3时,在各种蓄冷方式中水蓄冷最为经济,尤其在建筑物附近有空地可建蓄冷水罐(槽)或已有的消防水池可利用时,更有其推广使用的价值。夜间气温降低,制冷效率随之可提高6-8%,系统满负荷运转时间大幅度增加,从而使空调系统的总节电率达10%-22%。

水蓄热

水蓄热就是利用水的显热,将需要的能量在用电低峰时期储存下来,然后根据负荷要求释放这些热量,这样在用电高峰时期可以少开或不开热水机组,从而节约高峰时期用电量,起到移峰填谷的作用并节省运行费用。

水蓄冷、蓄热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蓄冷水温不宜低于4°C。

蓄冷、蓄热混凝土水池容积不宜小于100m3。

蓄冷、蓄热水池的深度,应考虑到水池中冷热掺混的热损失,在条件允许时宜尽可能加深。蓄热水池不应与消防水池合用。

水路设计时,应采用防止系统中水倒灌的措施。

当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蒸汽和高压过热水蓄热装置。

电水蓄热系统应注意的事项

1.蓄热温度高于沸点温度的高温蓄热装置应符合《压力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系统应有多重保护措施。

2.蓄热装置不应与消防水池合用。

3.蓄热装置一般宜采用钢制,形式可以因地制宜采用矩形或圆形,置有一定的高度以利于温度分层。

4.在日常运行中,应根据日负荷变化的情况选择合适的运行方式,再考虑进人平段和峰段运行。

5.在满足用热要求的前提下,宜减低蓄热或供热温度,以减少散热损失。

6.电蓄热系统中的设备及管道保温应确保完好、严密,以减少散热损失。

7.开式系统的蓄热温度应低于95℃,以免发生汽化。

水蓄热电锅炉运行方式(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

水蓄热锅炉,就是以普通电锅炉为热源,利用夜间廉价的电力,利用电锅炉将水加热,并储存在水池内,在白天峰电或平电时段以热水的形式进行输出,热水温度可以在35-85℃之间任意设定。

水蓄热电锅炉系统,由传统电锅炉配以蓄热水箱及附属设备构成。说白了,水电蓄热机组和传统电锅炉没有区别,只是在锅炉运行系统中添加了一个保温效果比较好的蓄热水箱。

固体蓄热电锅炉运行方式(工作原理)和系统构成

固体蓄热锅炉,锅炉本体结构极大的区别于传统普通电锅炉,承继于德国固体蓄热技术,其内部采用耐高温固体合金材料,蓄热温度可达800℃以上,相比于水蓄热锅炉最高蓄热温度在90℃左右,可以得知,固体蓄热锅炉出力要比水蓄热锅炉更足。

同时,使用固体蓄热锅炉,锅炉本体外部不需要再配备蓄热设备(如水蓄热锅炉要配体积庞

大的水池),因此,占地面积比水蓄热锅炉小的多,应用在寸土寸金的北京等大规模城市或空间较小的办公楼、医院、小区等,更具针对性。

在白天峰电或平电时,固体蓄热锅炉不仅可以稳定的供给热水,还可以稳定的供给热风、导热油和蒸汽,因此,应用范围比水蓄热锅炉大的多由于固体蓄热电锅炉灵活的模块化设计,使得锅炉本身能够适应用户间歇式的使用需求,并可以针对不同时段、不同用热单位,输出热水、热风、蒸汽和导热油等。热水温度可以在100℃以下任意设定,热风温度可以在400℃以下任意设定,导热油温度可以在300℃以下任意设定。

固体蓄热电锅炉系统,由新型固体蓄热电锅炉配以附属设备构成,无须蓄热水箱。

水蓄热电锅炉和固体蓄热电锅炉哪种更好?应该如何选择?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了解,水蓄热电锅炉和固体蓄热电锅炉的优缺点及适用对象可以列表如下:

对比项

水固体电蓄热机组

利用低谷电,比传统电锅炉节能

优点

设备购买成本低

占地面积小;最高蓄热温度700-800℃,出力充分;不仅可以供热水,还可以供热风、导热油

缺点

占地面积大,特别当供暖面积和用水量大的情况,蓄水池的体积会比较夸张。最高蓄热温度90℃左右,再考虑热水输送过程中的热损失,有用户表示使用中存在出力不足的情况,需要在白天运行用以补温。设备购买成本高

适用对象

可以满足一般的供暖、生活热水、工业热水需求,但要求有足够的锅炉房空间,且取暖和供热水温度要求不高,否则可能需要电锅炉在白天峰电和平电时补温。

可以满足各类供暖、热水、烘干、热源配套等需求,只需很小的空间即可,可以稳定按要求输出热水、热风、导热油等。

由于固体蓄热电锅炉的应用范围很广,所以,有些情况下,只能选用固体蓄热电锅炉。比如,高大厂房供暖,如果采用水暖,往往成本高、升温慢,所以,多采用热风供暖,这种情况下,只能选择固体蓄热电锅炉

水蓄冷、蓄热系统设计,应符合哪些规定?

水蓄冷、蓄热系统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1)蓄冷水温不宜低于4℃。

(2)蓄冷、蓄热混凝土水池容积不宜小于lOOn13。

(3)蓄冷、蓄热水池的深度,应考虑到水池中冷热掺混的热损失,在条件允许时宜尽可能加深。

(4)蓄热水池不应与消防水池合用。

(5)水路设计时,应采用防止系统中水倒灌的措施。

(6)当有特殊要求时,可采用蒸汽和高压过热水蓄热装置。

水蓄冷方案(DOC)

第一章工程概况简述 1.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内容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万邦鞋业办公大厦,总建筑面积约:15000m2,空调面积:10000m2,建筑总高15m,其中楼层主要为研发室,办公室、制模室、空调设备房等等。 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为:中央空调机房冷源系统,冷冻水管立管、每楼层预留水管到管井口、蓄水槽防水、保温及布水工程等。 2.设计概况 本次设计采用大温差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夏季设计日总尖峰冷负荷为875KW。 冷源配置:整体规划主机选用1台250RT螺杆机及1台114RT螺杆式,该设备为甲方提供.主机夜间水蓄冷,即夜间为蓄冷工况:供回水温度为 4.5℃/12.5℃,白天为空调工况:供回水温度为7℃/12℃,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37℃。两台主机在夜间可同时蓄冷或单独蓄冷,把一个蓄冷水池蓄满为止. 本项目一个蓄冷水池的总容积 800m3,按容积利用率0.95计算,蓄冷水池的可利用容积大于760m3。 本项目蓄冷工况运行时,水池进/出水温度为 4.5/12.5 ℃;放冷工况运行时,水池进/出水温度为12.5/4.5 ℃,均采用8 ℃温差。 考虑到水池中冷热水间的热传导和斜温层等因素影响,蓄冷水池的完善度一般取0.90~0.95;考虑到保温层传热的影响,冷损失附加率一般取1.01~1.02。因此,本项目实际蓄冷量约为3200kWh(即915RT)。

第二章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1.设计依据 本方案设计依据如下: 业主提供的设计资料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 (GB 50019-2003) 《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 (JGJ 158-200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00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暖通空调?动力》(2003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给水排水》(2003版) 《蓄冷空调工程实用新技术》方贵银教授编著 2.负荷计算 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采用国家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GB50019-2003)的有关规定,求得蓄冷—放冷周期内逐时负荷和总负荷,并绘制出负荷曲线图,作为确定系统形式、运行策略和设备容量的依据。采用系数法对逐时冷负荷进行估算。其中设计日各时段冷负荷值如下表:一期设计日尖峰冷负荷为1156RT,采用逐时负荷系数法,设计日逐时冷负荷分布如下: 表设计日各时段负荷值情况

蓄冷技术

蓄冷技术 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空气调节作为控制建筑室内环境质量的重要技术手段得到广泛的应用。但因为耗电量大,且基本处于用电负荷峰值期,这就为蓄冷技术的应用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应用领域。 一、蓄冷技术的定义 蓄冷技术是一门关于低于环境温度热量的储存和应用技术,是制冷技术的补充和调节。低于环境温度的热量通常称作冷量。人们的生活和生产活动在许多时候要用到冷量,但是,有些场合缺乏制冷设备,有些时段不能使用制冷设备就需要借助蓄冷技术解决用冷需要。简言之,即冷量的贮存。 二、蓄冷的方法 有显热蓄冷和相变潜热蓄冷两大类。如在蓄冷空调中的水蓄冷空调是显热蓄冷,冰蓄冷空调和优态盐水合物(PCM)是相变潜热蓄冷。 三、冰蓄冷系统技术 冰蓄冷是指用水作为蓄冷介质,利用其相变潜热来贮存冷量。 冰蓄冷系统技术类型主要有冰盘管式、完全冻结式、冰球式、滑落式、优态盐式、冰晶式。 1.冰盘管式蓄冷系统 冰盘管式蓄冷系统也称直接蒸发式蓄冷系统,其制冷系统的蒸发器直接放入蓄冷槽内,冰结在蒸发器盘管上。融冰过程中,冰由外向内融化,温度较高的冷冻水回水与冰直接接触,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制出大量的低温冷冻水,出水温度与要求的融冰时间长短有关。这种系统特别适合于短时间内要求冷量大、温度低的场所,如一些工业加工过程及低温送风空调系统使用。 2.完全冻结式蓄冷系统 该系统是将冷水机组制出的低温乙二醇水溶液(二次冷媒)送入蓄冰槽(桶)中的塑料管或金属管内,使管外的水结成冰。蓄冰槽可以将90%以上的水冻结成冰,融冰时从空调负荷端流回的温度较高的乙二醇水溶液进入蓄冰槽,流过塑料或金属盘管内,将管外的冰融化,乙二醇水溶液的温度下降,再被抽回到空调负荷端使用。这种蓄冰槽是内融冰式,盘管外可以均匀冻结和融冰,无冻坏的危险。这种方式的制冰率最高,可达IPF=90%以上(指槽中水90%以上冻结成冰)。生产这种蓄冰设备的厂家较多。 3.冰球式蓄冷系统 此种类型目前有多种形式,即冰球,冰板和蕊心褶囊冰球。冰球又分为园形冰球,表面有多处凹涡冰球和齿形冰球。 冰球式以法国CRISTOPIA为代表,蓄冰球外壳有高密度聚合烯烃材料制成,内注以具高凝固---融化潜热的蓄能溶液。其相变温度为0°C,分为直径77mm(S型)和95mm(C型)两种。以外径95mm冰球为例,其换热表面积为28.2ft2/RTH(0.75m2/KWH),每立方米空间可堆放1300个冰球;外径77mm冰球每立方米空间可堆放2550个冰球。冰球结构图见下左图。

水蓄冷系统

水蓄冷系统自然分层储水池布水系统设计 一、工程概况 本工程位于四川省成都市的一套错峰运行热回收空调系统,蓄水池采用的是现浇钢筋混凝土水池,形状为方形。 二、蓄冷形式的选择 考虑经济适用性能以及建造施工难度,本蓄冷系统采用自然分层水蓄冷形式。 三、蓄冷池布水系统的设置 自然分层系统主要是利用冷热水密度的不同,使温度低的冷水向下运动,温度高的热水向上运动,从而实现冷热水的分层。从热力学原理我们可以知道,两个温度不同的物体放在一起它们之间会有热传递,我们的蓄冷池水层也一样,会在冷热水层中间形成一个温度过度层,我们叫它斜温层,这个斜温层一方面会把我们的冷水冷量传递给热水(由于传递速率不大,冷量流失不多),另一方面又能起到一个冷热区域隔离的作用,因此蓄冷效果的好坏直接受到斜温层的影响,斜温层越稳定,那么我们的冷热区域热量混合就越少,所以自然分层蓄水池的关键是在冷热水层间建立稳定的斜温层。 1、布水管路系统的形式选择 本工程的储水池为方形,根据国内外实际运行经验,选择H型布管形式更加有效,因此我方对本工程也采用H型的布管形式,如下图所示: 布水器分为上下两层,上部为热水的进出口,下部为冷水的进出口,为了防止有压水扰动斜温层,冷水布水器的出水孔设置在管道的下部,热水布水器的出水孔设置在管道的上部,出水孔的宽度一般控制在管道圆周的90°—120°范围内,如下图所示: 冷水出水孔热水出水口

2、布水器的设计计算 由于蓄冷系统的冷热水温度相差不大,通常小于20℃,所以水的密度差不大,形成的斜温层不是很稳定,因此要求布水器出口的水流速度足够小,以免造成对斜温层的扰动破坏,那么我们就需要一个适当的Fr 数以及Re 数,来保证斜温层的稳定,根据国内外经验,要保证维持稳定的斜温层,Fr ≤2,Re=(240—280),具体的计算式及各参数的含义如下: Fr=[]2/)21(g /ρρρ-h L Q 其中Q 为进口最大流量,m 3/h ,g 为重力加速度,9.8m/s2,h 为最小进水口高度,m ρ1为进口水密度,Kg/m 3, ρ2为储水池内水密度,Kg/m 3,L 为布水器的有效长度,m 。 Re=q/v2 其中q 为布水器单位长度的流量,m 3/s;v 为进口水的运行粘度,㎡/s 。 根据我们的需求运行工况,把数据带入以上两式,就可以求出相应的布水管在水池的最小高度h ,以及布水管单位长度上的出水孔个数及出水孔的大小孔径。 3、布水器管径配置计算 根据主机的额定供水量控制水流速度在1.2m/s 查设计手册求出管径。 4、水泵及水—水板式换热器的选择 根据流量及流速控制扬程,进行水泵的选型,板换根据负荷量进行选择。 5、管网的布置根据现场实际情况根据建筑给排水施工图集综合考虑。

水蓄冷方案汇总

第一章工程概况简述 1. 工程概况及主要工程内容 工程概况:本项目位于广东省清远市清新区太平镇万邦鞋业办公大厦, 总建筑面积约:15000m2空调面积:10000m2建筑总高15m其中楼层主要为研发室,办公室、制模室、空调设备房等等。 本项目主要工程内容为:中央空调机房冷源系统,冷冻水管立管、每楼层预留水管到管井口、蓄水槽防水、保温及布水工程等。 2. 设计概况 本次设计采用大温差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夏季设计日总尖峰冷负荷为 875KW。 冷源配置:整体规划主机选用1台250RT螺杆机及1台114RT螺杆式,该设备为甲方提供?主机夜间水蓄冷,即夜间为蓄冷工况:供回水温度为 4.5 C /12.5 C,白天为空调工况:供回水温度为7C/12 C,冷却水供回水温度为32C /37C。两台主机在夜间可同时蓄冷或单独蓄冷,把一个蓄冷水池蓄满为止. 本项目一个蓄冷水池的总容积800 m3,按容积利用率0.95计算,蓄冷水池的可利用容积大于760m3。 本项目蓄冷工况运行时,水池进/出水温度为4.5/12.5 C;放冷工况运行时,水池进/出水温度为12.5/4.5 C,均采用8 C温差。 考虑到水池中冷热水间的热传导和斜温层等因素影响,蓄冷水池的完善度一般取0.90?0.95 ;考虑到保温层传热的影响,冷损失附加率一般取1.01?1.02。因此,本项目实际蓄冷量约为3200kWh (即915RT)。

第二章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1.设计依据 本方案设计依据如下: 业主提供的设计资料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蓄冷空调工程技术规程》(JGJ 158-2008) 《通风与空调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42002)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 50019-2003)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一暖通空调?动力(>2003版) 《全国民用建筑工程设计技术措施一一给水排水》(2003版) 《蓄冷空调工程实用新技术》方贵银教授编著 2.负荷计算 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负荷计算采用国家现行《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规范》(GB50019-2003的有关规定,求得蓄冷一放冷周期内逐时负荷和总负荷,并绘制出负荷曲线图,作为确定系统形式、运行策略和设备容量的依据。采用系数法对逐时冷负荷进行估算。其中设计日各时段冷负荷值如下表: 一期设计日尖峰冷负荷为1156RT采用逐时负荷系数法,设计日逐时冷负荷分布如下:

蓄冷空调系统设计

(1)一、空调蓄冰 电能难于储存,单靠供电机构本身的设备难以达到"削峰填谷"的目标,无法尽 量在电力低谷期间使用电力;当然,有些电力公司由于电网调峰能力不足,建 设抽水蓄能电站进行调峰,但其初投资高、运行费用大,难以推广。因此,大 多数国家的供电机构都采用各种行政和经济手段,迫使用户各自将用电高峰削平,并尽量将用电时间转移到夜间,蓄冷系统就是在这种情况下发展起来的。 蓄冷系统就是在不需冷量或需冷量少的时间(如夜间),利用制冷设备将 蓄冷介质中的热量移出,进行蓄冷,然后将此冷量用在空调用冷或工艺用冷高 峰期。蓄冷介质可以是水、冰或共晶盐。因此,蓄冷系统的特点是:转移制冷 设备的运行时间;这样,一方面可以利用夜间的廉价电,另一方面也就减少了 白天的峰值电负荷,达到电力移峰填谷的目的。 空调系统是现代公用建筑与商业用房不可缺少的设施,其耗电量很大,而且 基本处于电负荷峰值期。例如,饭店和办公楼每平米建筑面积的空调峰值耗电 量约40~60瓦;以北京为例,目前,公用与商用建筑的空调用电负荷约为60 万千瓦,约为高峰电负荷的16%,因此,空调负荷具有很大的削峰填谷潜力。二、全负荷蓄冷与部分负荷蓄冷 除某些工业空调系统以外,商用建筑空调和一般工业建筑用空调均非全日空调,通常空调系统每天只需运行10~14小时,而且几乎均在非满负荷下工作。图1-1中的A部分为某建筑典型设计日空调冷负荷图。如果不采用蓄冷,制冷 机组的制冷量应满足瞬时最大负荷的需要,即qmax 为应选制冷机组的容量。 蓄冷系统的设计思想通常有二种,即:全负荷蓄冷和部分负荷蓄冷。 1. 全负荷蓄冷 全负荷蓄冷或称负荷转移,其策略是将电高峰期的冷负荷全部转移到电力 低谷期。如图1-1,全天所需冷量A均由用电低谷或平峰时间所蓄存的冷量供给;即蓄冷量B+C等于A,在用电高峰时间制冷机不运行。这样,全负荷蓄冷 系统需设置较大的制冷机和蓄冷装置。虽然,运行费用低,但设备投资高、蓄

水蓄冷简介

1、水蓄冷空调原理 水蓄冷技术是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与水的显热相结合来蓄冷,并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使用蓄藏的低温冷冻水提供空调用冷。即空调主机晚上谷段电价制冷通过蓄冷槽蓄冷,高峰电价时段空调主机尽量不开机,为电网“移峰填谷”而节约电费支出。 2、实施目的 通过实施水蓄冷空调工程,取得国家电力部门的相关优惠电价政策(见下表),在实际的“谷制峰用”中,节约大量的空调电费,降低贵公司的运行成本。 大工业用电峰谷电价表 从2005年6月1日抄见电量起执行

二、电力优惠政策 针对广东省目前电力供求紧张的形势,为充分运用电价政策引导电力用户移峰填谷,缓解电力供求矛盾,根据国家有关电价政策,结合我省实际,施行了分时段的电价,常规空调其电价为:高峰段1.0189元/度,平段0.6526元/度,谷段0.3368元/度。 3、水蓄冷中央空调的优点 采用蓄冷空调系统后,可以将原常规系统中设计运行8小时或10小时的制冷机组压缩容量35-45%,在电网后半夜低谷时间(低电价)开机,将冷量以冷冻水的方式蓄存起来,在电网高峰用电(高价电)时间内,制冷机组停机或者满足部分空调负荷,其余部分用蓄存的冷量来满足,从而达到"削峰填谷",均衡用电及降低电力设备容量的目的。水蓄冷空调具有以下优点: A、节省新装用户的空调系统初投资 (1)节省空调制冷系统投资

制冷系统(包括冷却塔等辅机)的容量按日平均负荷选择即可,无需再按冷耗峰值配制。用于宾馆、公寓,机电设施容量减少20-30%,用于办公楼、大厦及单班制企业,减少50-60%。所节省的基建投资及电力增容费,足以补偿蓄冷设施之所需并有较大结余。(湖北省中医 医院采取3台1300KW冷水机组满足住院4.3万平米的 面积,比原设计减少一台1300KW冷水机组 (2)节省电力投资 设备容量减少,所需输电和变电设备的容量也相应减少,电力报装费用及电力设备投资降低。 实现“小马拉大车”,在扩建面积不大的建筑中,可不增设主机,仅增设空调末段设备,即可保证新建建筑的空调功能和要求。 B、节省空调系统运行电费 (1)我国现已实行峰谷用电分时计费,高峰时段与下半夜电价比为3-5∶1(湖北峰谷差为3.75∶1,签定协议后,电力公司与用户方签署备忘录保证优惠电价和优先供电),谷制峰用,充分利用夜间低谷电,节省大量运行电费(湖北武汉市中商广场一年可节约空调运行费用70万元)。 C、节省空调系统运行电量 (1)夜间气温较低,制冷单耗随之下降6-8%

冰蓄冷中央空调技术原理及经济性分析

冰蓄冷中央空调技术原理及经济性分析 江苏安厦工程项目管理有限公司□卢义生 摘要:由于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具有节能环保等诸多优点,近几年在我国得到了迅速发展。以滁州第一人民医院为例,通过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与常规中央空调系统的经济性分析对比,可以看出冰蓄冷中央空调系统在实际应用中的优势。 关键词:冰蓄冷空调系统常规空调系统经济性分析 国外利用机械制冷机的蓄能空调最早出现在二十世纪三十年代,但随着机械制造业的进步,蓄能技术的发展很快停滞下来。直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蓄能空调在美国、日本等发达国家再次得到研究推广。到九十年代中后期,美国、日本、欧洲等国家和我国台湾地区的蓄能空调系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我国于九十年代中期正式引入冰蓄冷空调系统,近年来国家及地方电力部门相继制定了峰谷电价政策及优惠措施以促进冰蓄冷空调的发展。2000年,国家电力公司国电财[2000]114号文件明确要求加大峰谷电价推广力度,为此,全国多个省市纷纷出台了分时电价政策,一般低谷电价只相当于高峰电价的1/2甚至1/5,而且有取消电力增容费、电贴费等不同程度的优惠,在政策上支持冰蓄冷空调的发展。近两年来,随着我国节能减排政策的不断推广,冰蓄冷空调技术得到了迅猛发展。中国建筑设计研究院机电专业设计研究院总工程师、北京制冷学会常务理事宋孝春表示:“冰蓄冷空调系统是人类在面对能源危机时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的一项技术革新,能产生良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我国冰蓄冷空调市场已走向成熟,全国范围内,近两年的工程几乎等于前十年的总和。未来一段时间内,这个数字仍以几何级数字向上递增……” 1冰蓄冷技术介绍 1.1冰蓄冷系统原理 冰蓄冷中央空调是在夜间利用制冷主机制冰,将冷量以冰的形式蓄存起来,然后在白天根据空调负荷要求释放这些冷量,这样在电力低谷段蓄冰,在用电高峰时期就可以少开甚至不开主机。这样就可以将电网高峰时间的空调用电量转移至电网低谷时使用,从而利用峰谷电价政策,达到为用户节约电费的目的。 在一般大楼中,空调系统用电量占总耗电量的35%~65%,而制冷主机的电耗在空调系统耗电量中又占65%~75%。在常规空调设计中,冷水主机及辅助设备容量均按尖峰负荷来选配,这不仅使空调系统的电力容量增大,而且使得主机等空调设备在大部分情况下都处于低效率的部分负荷状态运行,设备利用率也低,投资效益低。

冰蓄冷空调原理

冰蓄冷空调原理 冰蓄冷空调技术是指在用电低谷时用电制冰并暂时蓄存在蓄冰装置中, 在需要时( 用电高峰) 把。由此可以实现对电网的“移峰填谷”, 有利于降低发电装机容量, 维持电网的安全高效运行。 一、蓄冰空调系统组成部分 (1)制冷主机。 ①作用:制冷主机(双工况机组)负责对载冷剂(乙二醇)降温,输出冷源。 ②工作原理:制冷剂经过压缩机变成液态,在蒸发器气化吸热把冷量传递到盘管系统。(2)蓄冷设备。 ①作用:蓄冷设备(蓄冰罐、槽)主要功能是储存冷源并阻隔与外界冷热交换。 ②工作原理:蓄冰罐、槽外壁采用保温隔热材料层,隔绝与外界冷热交换,保持罐、 槽内的温度 (3)用户风机盘管系统。 ①作用:把冷源送到需要制冷房间。 ②工作原理:水经过换热板吸收冷量,经过冷冻泵输送到需要制冷的房间。 ③④⑤⑥二、蓄冰空调系统工作原理 (1)制冷机组(双工况机组)运行,将载冷剂(20%浓度的乙二醇液)流经主机降温,再输送至蓄冰罐对蓄冰罐中的水降温,降温一般降至-3℃左右,于此同时蓄冰罐的另一侧管道把乙二醇输送出,经过冷冻泵回流主机中,就这样低温的乙二醇对蓄冰罐的水进行循环降温。 (2)另一方面,经过主机降温的乙二醇液流经融冰式换热板,向风机盘管输送冷量,进入换热板前3.5℃,通过换热板后载冷剂温度上升到10.5℃,载冷剂通过冷冻泵回流制冷机组。

三、夜间蓄冰 夜间,用户风机盘管系统停止运行,前段只运行工况机组,打开V3、V1节流阀,关闭V2、V4、V5节流阀,让-3~-3.5℃低温20%浓度的乙二醇溶液被主机运送到蓄冰罐,在蓄冰罐中吸收热量,然后通过冷冻泵回流工况机组,一直循环,让蓄冰罐中的水冰化90%以上,白天高峰负荷时,储冰罐中0℃的水被输送到融冰板式换热器,换热后的高温水回流到储冰罐,被洒在冰上直接进行融冰,只要罐中有冰就可以一直保持出水温度在3.5℃左右,为融冰板式换热器的另一侧提供5-7℃的冷冰用于供冷

水蓄冷技术

水蓄冷、蓄热知识总结 一、所属行业:空调 二、技术名称:水蓄冷技术 三、适用范围: 具有分时电价地区的医院、宾馆、商场、办公楼、住宅小区、工矿企业等空调系统和工艺用冷领域 四、技术内容: 1.技术原理 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是用水为介质,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低电价时)与水的显热相结合来蓄冷,以低温冷冻水形式储存冷量,并在用电高峰时段(高电价时)使用储存的低温冷冻水来作为冷源的空调系统 2.关键技术 蓄冷水箱的结构形式应能防止所蓄冷水和回流热水的混合,提高蓄冷水箱的蓄冷效率,增加蓄村冷水可用能量,因此如何降低冷温水界面间斜温层的厚度是技术的关键。 3.工艺流程

五、主要技术指标: 斜温层厚度控制在0.9米内,水箱完善度达95%以上 六、技术应用现状: 国内已经建成的水蓄冷空调项目超过50个,广西、北京、湖北等地的项目较多,其中由XX承建的ZZ的水蓄冷空调项目已被列为XX省研究级示范工程。 七、典型用户: XX精密陶瓷有限公司(电子行业),用于空调制冷。改造前,两台制冷量100万kcal/h冷水机组白天12小时适时供冷,改造后,增加一台容积960立方的蓄冷槽,投资额85万元,夜间电力低谷期8小时开动两台冷水机组对蓄冷罐充冷,白天12小时以蓄冷罐对外供冷,冷水机组不运行。运行效果:1、企业空调节电:12%;2、日运行费用节省:5608kWh×0.75元/kWh - 4908×0.3元= 2734元/天; 3、年运行费用节省: 42万元。投资回收期二年。 XX药业,用于区域供冷。改造前空调总建筑面积30000平米,设计日最大冷负荷3208kW,扩建后空调总建筑面积45000平米,设计日最大冷负荷5197kW,增设1800立方蓄冷水槽,不增加冷水机组。运行效果:水蓄冷改扩建与常规空调扩建比较,年运行费用节约34万元,投资增加43万元,不到二年即可回收多余投资。 八、推广前景和节能潜力: 中国政府部门实行了电力供应峰谷不同电价政策,采用需求侧管理(DSM)的水蓄冷技术来达到削峰填谷,是缓解电力建设和新增用电矛盾的有效的解决途径之一。各地区也出台了各项有关促进蓄冷空调工程发展的政策,推动了蓄冷空调技术的发展和应用。水蓄冷技术不但适用于新建项目,也适合应用于改造项目。可以使用常规冷水机组,适用于常规供冷系统的扩容和改造。并且能够实现蓄冷和蓄热的双重用途。 我国水蓄冷空调工程载冷体工作温差由原来的5℃提高到10℃,甚至更大,使蓄冷密度由原来的5.8KW/M3(5,000大卡/ M3)提高到11.6KW/M3 (10,000大卡/ M3)或更大,由此使蓄冷水槽的容积大大减少,工程造价降低、传热损耗乃至载冷体输送功耗也随之减小,当蓄冷量大于7000kW.h(603万kcal),或蓄冷容积大于760m3时,在各种蓄冷方式中水蓄冷最为经济,尤其在建筑物附近有空地可建蓄冷水罐(槽)或已有的消防水池可利用时,更有其推广使用的价值。夜间气温降低,制冷效率随之可提高6-8%,系统满负荷运转时间大幅度增加,从而使空调系统的总节电率达10%-22%。

水蓄冷节能方案

水蓄冷改造方案

目录 目录 1项目概述 (1) 2项目背景 (2) 3设计依据 (2) 4设计原则 (4) 5能耗基准 (5) 5.1 电价 (5) 5.2 制冷站能耗 (5) 6项目技术方案 (6) 6.1 系统原理 (6) 6.2 设计参数 (8) 6.3 蓄冷水池 (9) 6.4 控制系统 (9) 6.5 安装工程 (11) 6.6 主要设备清单 (12) 8项目工期 (13) 9节能效益分析 (14) 10项目总结 (16)

1项目概述 项目名称:水蓄冷节能项目。 项目地点: 项目内容:对大厦原400m3消防水池进行改造,以作空调蓄冷之用。并增加必要的设备和切换阀门,将其接入到大厦原制冷站的工艺系 统中。增加自动化运行管理系统,以实现自动化运行。 技术特征:水蓄冷与原空调系统不直接连接,系统安全可靠;水蓄冷空调系统的蓄冷水池与原冷水机组可并联运行,进一步提高空调的 可调节能力;自动化运行,将显著提高大厦制冷站的运行效率, 大大节约运行费用。 项目工期:20天。 合作模式:合同能源管理模式。 经济效益:年降低运行成本25.5万元。

2项目背景 建筑总面积为50000 m2。 A座B座 建筑面积m2 2500025000 总层数 1818 地上层数 1616 地下层数2 2 标准层面积m2 14351435 大厦的A座和B座共用一套空调系统。制冷站主机、辅机设备使用时间长, 设备老化,系统运行效率低。 空调系统每年5月7日开机运行,至9月30日停机。每天提供空调的时 间为早上7:00至晚上19:00。 3设计依据 本水蓄冷改造系统方案设计依据包括: 针对项目现场情况,我们参照和严格执行国家相关规范如下: ●《采暖通风与空气调节设计规范》(GB50019-2003) ●《建筑给水排水设计规范》(GB50015-2003) ●《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GB50189—2005) ●《容积式和离心式冷水(热泵)机组性能试验方法》(GB/T 10870-2001) ●《建筑电气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303-2002) ●《民用建筑电气设计规范》(JGJ/T16-92) ●《工业企业通信设计规范》(GBJ42-81)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CBJ232—92)

冰蓄冷空调系统原理及应用

冰蓄冷空调系统原理及应用 1、冰蓄冷空调系统原理及主要特点 冰蓄冷空调技术就是在夜间低电价时段(同时也是空调负荷很低的时间)采用电制冷机组制冷,将水在专门的蓄冰槽冻结成冰以蓄存冷量;在白天的高电价时段(同时也是空调负荷高峰时间)停开制冷机组,直接将蓄冰槽的冷能释放出来,满足空调用冷的需要。因为制冰、融冰转换损失的能量很小,而夜间制冷因气温较低可使效率更高,完全可以弥补蓄冰的冷能损失。 冰蓄冷空调系统具有以下主要特点: (1)利用低谷段电力,具有平衡峰谷用电负荷,缓解电力供应紧; (2)冰水主机的容量减少,节省增容费用; (3)总用电设施容量减少,可减少基本电费支出; (4)利用低谷段电价的优惠可减少运行电费; (5)冰水温可低至1~4℃,减少空调设备风管的费用; (6)冷却水泵、冷冻水泵、冷却塔容量减少; (7)电力高压侧及低压侧设备容量减少; (8)室相对湿度低,冷却速度快,舒适性好; (9)制冷设备经常在设计工作点上平衡运行,效率高,机器损耗小; (10)充分利用24h有效时间,减少了能量的间歇耗损;

(11)充分利用夜间气温变化,提高机组产冷量; (12)投资费用与常规空调相当,经济效益佳。 冰蓄冷空调技术在我国的应用将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当然它也有一些缺点,如增加蓄冷池、水泵的输送能耗及增加蓄冷池等设备的冷量损失等。 2系统的组成及制冰方式分类 2.1系统组成 冰蓄冷空调系统一般由制冷机组、蓄冷设备(或蓄水池)、辅助设备及设备之间的连接、调节控制装置等组成。冰蓄冷空调系统设计种类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种形式,其最终的目的是为建筑物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另外,系统还应达到能源最佳使用效率,节省运转电费,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的冰蓄冷空调系统。 2.2制冰方式分类 根据制冰方式的不同,冰蓄冷可以分为静态制冰、动态制冰两大类。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制冰结冰,冰本身始终处于相对静止状态,这一类制冰方式包括冰盘管式、封装式等多种具体形式。动态制冰方式在制冰过程中有冰晶、冰浆生成,且处于运动状态。每一种制冰具体形式都有其自身的特点和适用的场合。 3运行策略与自动控制 3.1运行策略

水蓄冷中央空调技术方案.doc

深圳市信义玻璃厂中央空调系统 技 术 经 济 分 析 深圳市安朗节能有限公司 2010年9月

目录 一、空调系统的特点 (2) 1.水蓄冷空调系统特点 (2) 2.常规电制冷冷水机组系统特点 (3) 3.风冷热泵系统特点 (3) 二、项目概况及经济技术条件 (5) 1.项目概况 (5) 2.电力政策 (5) 三、项目空调系统初期投资分析 (6) 1.常规电制冷+风冷热泵系统 (6) 2.水蓄冷系统初投资 (6) 四、项目空调系统机房运行费用分析 (7) 1.运行策略分析 (7) 2.运行费用计算 (8) 五、经济性分析 (9)

目前,本工程中央空调系统采用的是较为普遍的常规电制冷机组与风冷模块机供冷,虽然该系统十分简单,容易操作,但从其运行情况来看,却存在不节能,运行费用高,效果不好等缺点,现在根据甲方要求,对该系统进行改造,从而达到解决以上问题的目的,根据深圳市的电价政策等措施,推荐采用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 一、空调系统的特点 1.水蓄冷空调系统特点 水蓄冷空调是利用夜间低谷荷电力制冷储存在蓄能装置中,白天将所储存冷量释放出来,减少电网高峰时段空调用电负荷及空调系统装机容量,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先进水平,预示着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有如下优点: a.利用蓄能技术移峰填谷,平衡电网负荷,提高电厂发电设备的利用率, 降低电厂电网的运行成本,节约电厂、电网的基础建设投入。 b.减少冷水机组容量,降低主机一次性投资;总用电负荷少,减少配电 容量与配电设施费。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大大减少空调年运行费。c.使用灵活,过渡季节、节假日或者下班后部分办公室使用空调可由蓄 冷槽提供,无需开主机,节能效果明显。具有应急功能,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d.启动时间短,只需15-20分钟即可达到所需温度,而常规系统则需1 小时左右。 e.可实现大温差低温送风变风量空调系统,缩小送水(风)管的管径,

水蓄冷技术的优势分析

水蓄冷技术的优势分析 内容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能源越来越紧缺,而建筑的能耗占能源消耗的很大一部分,我国近些年来一直倡导建筑节能,水蓄冷技术作为新发展的一项技术也被广泛应用。本文主要根据工程实际情况,介绍水蓄冷技术和它的一些优势。 abstract: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ociety, energyincrease and building energy consumption accounts for a large part of the energy consumption. in recent years, china has been advocating the building energy efficiency, water storage technology as a new development of a technology is aslo widely used. this article is mainly based on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the project to introduce the water storage technology and some of its advantages. 关键词:节能水蓄冷削峰填谷节省 中图分类号:tv743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一、水蓄冷技术发展的必要性 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已成为当今社会的两大难题,如何合理的利用能源为人类创造现代生活已经成为当今社会的共识。在人类共同警视的时期,蓄能空调应运而生。随着社会的发展电力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以取得了长足的发展。但是,电力的增长仍然满足不了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用电的急剧增长的需要,全国缺电情况仍未得到根本的改变。目前电力供应紧张表现在

水蓄冷空调系统简介

目录 1、水蓄冷空调系统简介 1.1 水蓄冷空调系统原理 1.2 实施目的 1.3 水蓄冷空调系统特点 1.4 系统设计原则 1.5 蓄冷模式选择 1.6 中旅温泉珠海有限公司实施水蓄冷系统空调好处 2、水蓄冷空调设计方案 2.1 基本情况 2.2 建设蓄冷系统可行性 2.3制冷站主要设备配置 2.4 水蓄冷中央空调系统主要增加设备 2.5 蓄冷水池 2.6 设计计算依据 2.7 水蓄冷系统经济性分析 3、电费节约计算方法 4、合作模式 5、蓄冷水池 4.1 蓄冷设备 4.2 水池保温 6、水蓄冷控制系统 5.1 控制目的 5.2 控制功能

1、水蓄冷空调系统简介 1.1水蓄冷空调原理 水蓄冷技术是将夜间电网多余的谷段电力与水的显热相结合来蓄冷,并在白天用电高峰时段使用蓄藏的低温冷冻水提供空调用冷。即空调主机晚上谷段电价制冷通过蓄冷槽蓄冷,高峰电价时段空调主机尽量不开机,为电网“移峰填谷”而节约电费支出。 1.2 实施目的 通过实施水蓄冷空调工程,取得国家电力部门的相关优惠电价政策,在实际的“谷制峰用”中,节约大量的空调电费,降低工厂的生产成本;也为节能环保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1.3 水蓄冷空调系统特点 水蓄冷空调代表着当今世界中央空调的先进水平,预示着中央空调的发展方向,有如下优点: a.减少冷水机组容量,总用电负荷少,减少变压器配电容量与配电设施费。 b.利用峰谷荷电价差,大大减少空调年运行费。 c.使用灵活,节假日部分办公楼使用的空调可由蓄冷水槽直接提供,节能效果明显。 d.可以为较小的负荷(如只使用个别办公室)蓄冷水槽放冷定量供冷,而无需开主机。 e.具有应急功能,提高空调系统的可靠性。 f.上班前启动时间短,只需10—15分钟即可达到所需温度,常规系统约需1小时。 1.4系统设计原则 经济 水蓄冷系统设计须综合考虑影响初期投资及运行成本的各种因素,详尽研究系统的电费、峰谷电价结构及设备初期投资等因素,以期达到最佳的经济效益,在降低初期投资的同时节约更多的运行电费,转移更多的高峰用电量。 本项目原空调系统部分已投入运行,设计时需考虑不增加空调主机能满足新增建筑的供冷需求,节约设备投入,实现“小马拉大车”。

水蓄冷空调

中央空调水蓄冷系统的原理图 一、水蓄冷系统的原理 1、空调谁蓄冷的构成和原理流程图 水蓄冷的主要组成部分:制冷机组、蓄冷水池(蓄冷罐)、板式换热器、供冷水泵、蓄冷水泵、放冷水泵、冷却塔和冷却水泵。与常规制冷系统相比,水蓄冷系统比常规系统多蓄冷水池(蓄冷罐)、板式换热器、蓄冷水泵和放冷水泵等设备。 2、大温差水蓄冷典型系统的原理 系统的基本组成如图所示(可以部分地下或者全地下结构)。空调投入运转时,阀K热、K冷开启,K旁关闭。供冷泵的启停及其出口阀开度由楼宇的需冷量而定,冷水机和充冷泵的开停则由电价的时段划分而定,二者互不干扰。 2.1、充冷工况:电力低价时段,冷水机满载运转,其输出水量G1大於楼宇所需的冷冻水量

G2,余量G3=G1-G2自贮柜“冷端”输入经均流布水环槽注入贮柜底部。柜内冷冻水与回水的交界面上升,升达上布水环槽上缘,充冷过程终结。 2.2、放冷工况:楼宇所需冷冻水量G2大於冷水机出水量G1时,G3=G1-G2<0,自贮柜底部输出的冷冻水经供冷泵馈至楼宇,在换热升温后经K热返回贮柜上布水环槽。贮柜内,冷冻水与回水的界面下降。 3、水蓄冷空调的适用场合 水蓄冷空调由于在夜间需要开动制冷机组进行蓄冷,因此它最适合在夜间没有供冷要求或仅需部分供冷的场所。适合采用水蓄冷技术的具体场合与冰蓄冷空调相同。 与冰蓄冷技术相比,水蓄冷技术显著节省了投资总额,而且不但适用于新建项目,也适合应用于改造项目。对原有系统在无需进行任何改动的情况下,只需在原系统中添加水蓄冷设备所需的管路即可,对原有系统没有任何影响。 4、如何选择水蓄冷或冰蓄冷方式改造?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央空调的应用越来越广泛,其耗电量也越来越大,一些大中城市中央用电量已占其高峰用电量的20%以上,使得电力系统峰谷负荷差加大,电网负荷率下降,电网不得不实行拉闸限电,严重制约着工农业生产,对人们正常的生活带来不少影响。解决该问题的有效办法之一是应用于蓄冷技术,将空调用电从白天高峰期转移到夜间低谷期,均衡城市电网负荷,达到多峰填谷的目的,蓄冷技术的原理,简而言之,是利用夜间电网多余的谷荷电力继续运转制冷机制冷,并以冰的形式储存起来,在白天用电高峰时将冰融化提供空调服务,从而避免中央空调争用高峰电力,最常用的蓄冷方式主要有两大类:冰蓄冷和水蓄冷。 4.1、冰蓄冷 顾名思义蓄冷介质以冰为主,不同的制冰方式,构成不同的蓄冷系统。蓄冷系统的思想通常有两种,完全蓄冷与部分蓄冷。因为部分蓄冷方式可以削减空调制冷系统高峰耗电量,而且初投资夜间比较低所以目前采用较多,在确定部分负荷蓄冷系统的装置容量时,一般有两种情况, 4.1.1、空调系统夜间不运行,仅白天运行,或者夜间运行的空调负荷较小,在这种情况下, 选择制冷机的最佳平衡计算公式应为: Qc=Q/(N1+C f*N2) Qs= N2* C f *Qc, 式中 Q:以空调工况为基点时的制冷机制冷量(kw), Qs:蓄冰槽容量(KWH); N1:白天制冷主机在空调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由于白天制冷机不一空均为满载运行,计算时该值可取(0.8-1.0)N. N2:夜间制冷主机在蓄冷工况下的运行小时数。 Cf:冷水机组系数,即冷水机组蓄冰工况制冷能力与空调工况制冷能力的比值,一

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

八、水蓄冷与冰蓄冷的比较

一. 水蓄冷与冰蓄冷比较 将水蓄冷与冰蓄冷进行比较,这二种蓄冷方式的最大不同就是水蓄冷是利用水的温度变化(显热变化)进行蓄冷,而冰蓄冷利用水的相态变化(相变所需的潜热)进行蓄冷。因此,冰、水蓄冷系统在下列方面发生了变化。 (1)蓄冷系统制冷机的容量 为0.6~ 从冰蓄冷简介中知道:冰蓄冷制冷机组蓄冷工况下的制冷能力系数C f 0.65(制冰温度为-6℃时),其制冷能力比制冷机组在空调工况低了0.4~0.35,也就是说冰蓄冷在希望利用蓄冷系统减少制冷机组容量的愿望很难实现。而水蓄冷就不存在这一问题。 (2)蓄冷装置的蓄冷密度 从冰蓄冷与水蓄冷的简介中知道:冰蓄冷槽的蓄冷密度为(40~50kW /m3),蓄冷水池的蓄冷密度为(7~11.6kW /m3)。冰蓄冷槽的蓄冷密度是蓄冷水池蓄冷密度的5倍左右。 这里要说明一下,就是关于水蓄冷与冰蓄冷的占地问题。通常在人们的心目中,一说起水蓄冷,就有水池容积大,要占用大块地方。其实这是一种错觉。产生这一错觉的原因是:以为冰蓄冷利用的是水的潜热,而物态变化的热潜热是比较大的(往往人们对凝固热不太熟悉,又经常与汽化热来衡量),认为蓄冰槽内冰的容积比例可为1,因此,远远夸大了蓄冰槽蓄冷密度。而实际上蓄冰槽的蓄冷密度仅是蓄冷水池蓄冷密度的5倍左右,以目前使用最多的冰盘管为例,冰蓄冷槽需要安装在室内,并要求有一定的安装距离。我们曾对某一冰蓄冷系统与水蓄冷系统进行比较,如果将蓄冰槽安装的场地全部空间改为蓄冷水池,再加上该建筑物的消防水池,二者的蓄冷能力近乎相当。 (3)蓄冷装置的兼容性 水蓄冷系统的蓄冷水池冬季可作为蓄热水池使用,这一点对于热泵运行的制冷系统是特别有用的。而冰蓄冷系统蓄冰槽则没有此功能。 (4)蓄冷系统的建设投资 冰蓄冷与水蓄冷相比,一般来说,水蓄冷系统基本建设投资不高于常规空调系统,而冰蓄冷系统基本建设投资比常规空调系统高出20%以上。 冰蓄冷的缺点:冰蓄冷的用电量高于常规空调20%左右,水蓄冷则可节省制冷用电10%左右。水蓄冷储槽可实施夏季蓄冷,冬季蓄热,做到蓄冷、蓄热

水蓄冷空调设计手册

水蓄冷空调设计手册 1.水蓄冷空调系统的形式 根据空调系统冷负荷的情况和用户所在地区的分时电价,将水蓄冷分成三种形式。 1.1 完全蓄冷 将全天的空调冷负荷完全转移到电力低谷时段。完全蓄冷的日运行示意图见图1,从图中可以看出,全天空调时段所需要的冷量均由蓄冷系统供给。这种蓄冷运行模式运行费用最省。 这种水蓄冷方式适宜于仅有白天冷负荷的空调系统。 图1 完全蓄冷运行图 时间 1.2 完全削峰蓄冷 将高峰时段的空调冷负荷完全转移到电力低谷时段。完全削峰蓄冷的日运行图见图2,从图中可以看出,全天高峰时段空调所需要的冷量均由蓄冷系统供给(图中 8.00~11.00,18.00~21.00为高峰用电时间)。 这种水蓄冷方式适宜于仅有白天冷负荷的空调系统。

万kcal/h 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 时间 图2 完全削峰蓄冷运行图 1.3 部分负荷蓄冷 将全天空调的冷负荷部分转移到电力低谷时段。部分负荷蓄冷的日运行示意图见图3,从图中可以看出,夜间用电低谷时段储存冷量,补充高峰时段空调所需要的冷量。 这种水蓄冷形式可根据空调制冷系统制冷能力与可能建设蓄冷水池的大小,在运行过程中可执行完全削峰加填平、完全削峰与局部削峰等运行模式。 完全削峰蓄冷是部分削峰的一个特例,它比较特殊,因为这种蓄冷形式的单位能量的运行费用最便宜。

万kcal/h 1357911131517192123 时间 图3 部分蓄冷运行图 通常蓄冷系统是采用完全蓄冷还是部分蓄冷可根据建筑物设计日空调负荷分布曲线图来确定。原则上说,对于设计日尖峰负荷远大于平均负荷,则系统宜采用全部蓄冷;反之,对于设计日尖峰负荷与平均负荷相差不大,制冷能力又较大,且全天运行时,宜采用部分蓄冷(削峰蓄冷)。全部蓄冷式系统的投资较高,占地面积较大,一般不太采用;但由于完全蓄冷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最好,完全蓄冷的形式在条件允许的场合,还是应该提倡采用的。而部分蓄冷式系统的初期投资与常规空调系统相差不大(制冷设备减少,增加蓄冷设备,二者相差不多),运行费用大幅度下降,这种水蓄冷形式同样是应该推广采用的。 2. 水蓄冷空调系统设计 2.1水蓄冷空调系统设计的一般原则 2.1.1 水蓄冷空调系统设计的组成 蓄冷空调系统一般由制冷设备、蓄冷水池、辅助设备、设备之间的管道连接以及控制系统组成。蓄冷空调系统形式多种多样,无论采用哪一种形式,其最终的目的是为用户提供一个舒适的环境。蓄冷空调系统还应达到能源最佳使用效率,节省运转电费,为用户提供一个安全、可靠、耐用和节能的系统的目的。 2.1.2 水蓄冷空调的基本运行模式

冰蓄冷空调系统

冰蓄冷空调系统

1.冰蓄冷空调系统的定义:冰蓄冷空调系统,就是利用蓄能设备在空调系统不需要冷量的时间内将冷量储存起来,在空调系统需要的时间再将这部分能量释放出来的空调系统。 按冷源分类: ①冷媒液(盐水等)循环, ②制冷剂直接膨胀式 按制冰形态分类: ①静态型,在换热器上结冰与融冰;最常用的为浸水盘管式外制冰内融方式; ②动态型,将生成的冰连续或间断地剥离;最常用的是在若干平行板内通以冷媒,在板面上喷水并使其结冰,待冰层达到适当厚度,再加热板面,使冰片剥离,提高了蒸发温度和制冷机性能系数。 按冷水输送方式分类: ①二次侧冷水输送方式为冰蓄冷槽与二次侧热媒相通, ②一次侧与二次侧相通的盐水输送方式 按装置组成分类: ①现场安装型,适用于大型建筑物; ②机组型,将制冷机与冰蓄冷槽等组合成机组,由工厂生产,适用于中小型建筑物。 冰蓄冷空调自控系统的基本功能 冰蓄冷空调由于自身的特点而对自控系统有一定的依赖,而这种依赖就决定了自控系统的基本

功能。就一般情况而言,冰蓄冷空调对自控系统有如下四个方面的基本要求: 1、工况切换和设备起停控制。冰蓄冷空调是在同一管道系统上通过对水泵和阀门等设备的不 同组合而得到不同的工况的,而不同的工况组合又体现出不同的运行策略。因此,选择冰蓄冷空调只是为降低运行费用在设备上提供了可能,而真正实现降低运行费用还需将系统中所有设备 有机地结合起来,并使操作者方便快捷地在各工况之间切换。 就具体的工程而言,不同的工况对参与运行的水泵以及阀门的开启和关闭都有不同的规定,与此同时,对各设备的启动顺序和设备启动的时间间隔都有具体的要求。这就要求自控系统能为工况的切换提供方便、安全的操作手段。理想情况下,操作者希望通过鼠标在屏幕上的点击或通过菜 单的选择就能切换工况。但是自控系统在提供操作方便的同时又要能够防止人员的误操作,所以建议把工况切换和系统启动分为两步操作,即切换工况只是为系统启动做好了工况的选择,而并不是在切换工况后直接启动系统。

水蓄冷技术难点

水蓄冷的技术难点 一,罐体制作问题 1,罐体体积大 水蓄冷系统是利用水的显热来达到蓄冷目的的,蓄冷能力小。水的显热比热容为4.2KJ/(Kg?℃),而冰的融化潜热为336 KJ/(Kg?℃),按水蓄冷蓄冷温差为8-10℃来计算,在同等蓄冷量的情况下,水蓄冷的罐体体积约为冰蓄冷罐体体积的10-8倍,按蓄冷温差8℃来算水蓄冷的蓄冷密度大约:2.52RTH/m3。例如蓄冷量为1000RTH的水蓄冷罐体,罐体体积为1000/2.52=397 m3。 2,占地面积大 因罐体在同等体积下圆柱体耗费的材料最省,所以水蓄冷的罐体一般都是圆柱体结构,而罐体的实际占有面积为圆形底面直径的平方,即S=1.27V/H 式中:S-罐体实际占有面积(m3); V-罐体容积(m2); H-罐体高度(m); 例如蓄冷量为1000RTH的水蓄冷罐体,其罐体实际占地面积约为 1.27*397/6=84m2。且需要相当方正,要求高。 3,基础制作复杂 考虑到布水器成本和占地面积受限等各因素,水蓄冷的罐体一般都要做的很高,这样对地面的抗压要求就会很高。单位面积上,高度每提高一米,压力就增加一吨,水蓄冷的罐体一般都在6m以上,所以单位面积上压力都在6吨以上,这样使得施工难度增加。 二,性能问题 1,水蓄冷系统在蓄冷时改变了原有空调系统的运行工况,需要使出水温度降低到4℃来进行蓄冷,而有些情况下,原有空调系统的出水温度达不到4℃,达不到设计要求,这就使水蓄冷的通用性就变差;另外,水蓄冷系统在蓄冷时,使原有空调系统的蒸发温度降低,蒸发温度每降低1℃,主机效率降低3-5%,由此可知,水蓄冷在蓄冷时,主机效率降低10%左右。 , 水蓄冷在放冷时,回水温度会受用户端负载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而由于回水温度不可控,例如设计回水温度为14℃,实际回水温度要小于14℃,按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