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班数学认识上和下教案

合集下载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认识上和下两个方向。

2. 培养学生辨别上和下方向的能力。

3. 培养学生用语言描述上和下方向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上和下两个方向的概念。

2. 通过生活中的实例,让学生辨别上和下方向。

3. 运用游戏和活动,巩固学生对上和下方向的认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让学生认识上和下两个方向,并能正确辨别。

难点:用语言描述上和下方向。

四、教学方法: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学生直观地认识上和下方向。

2. 游戏法:通过趣味游戏,让学生在实践中辨别上和下方向。

3. 引导发现法:引导学生发现生活中上和下的实例,加深对上和下方向的理解。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实物、图片、卡片等。

2. 学具:学生用书、练习册等。

3. 教学场地:教室或户外活动场地。

教案范例:一、教学目标:认知目标:让幼儿认识“上”和“下”的概念,知道它们是相对的。

技能目标:让幼儿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情感目标:培养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让幼儿认识“上”和“下”的概念。

教学难点:让幼儿能够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三、教学方法:游戏法:通过有趣的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学习“上”和“下”的概念。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让幼儿直观地认识“上”和“下”。

四、教学准备:教具:小鸟图片、球图片、房子图片等。

学具:幼儿用书第37页。

五、教学过程:(一)导入部分:教师出示小鸟图片,让幼儿观察小鸟的位置,引出“上”和“下”的概念。

(二)基本部分:1. 教师通过实物和图片,讲解“上”和“下”的概念,让幼儿理解它们是相对的。

2.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鸟飞”游戏,让幼儿在实践中辨别物体的上下位置。

3. 教师发放幼儿用书第37页,引导幼儿完成练习题,巩固对“上”和“下”的认知。

(三)拓展部分:教师组织幼儿进行“找出隐藏的物品”游戏,让幼儿在教室环境中寻找隐藏的物品,进一步巩固对“上”和“下”的认知。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两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两篇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上下》两篇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材《启蒙数学》第三单元“空间位置”的第一节“认识上下”。

详细内容包括:理解上下的概念,能够分辨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通过实物操作和图片观察,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二、教学目标1. 让幼儿能够理解并掌握“上”和“下”的概念,分辨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

2. 培养幼儿观察、思考和表达空间位置关系的能力。

3. 培养幼儿合作、交流、分享的良好学习品质。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上”和“下”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上下位置关系的实物(如书本、玩具等)、图片、卡片、磁性白板。

学具:幼儿用书、画笔、彩色贴纸。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教师准备一个上下位置关系的实物模型,如书本和玩具,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空间位置关系。

2. 例题讲解(10分钟)教师展示上下位置的图片,引导幼儿分辨并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

教师通过磁性白板展示例题,讲解如何用“上”和“下”来描述物体位置。

3. 随堂练习(10分钟)幼儿根据教师给出的图片,独立完成上下位置的判断。

教师巡回指导,给予鼓励和反馈。

4. 分组讨论(5分钟)幼儿分成小组,讨论生活中见到的上下位置关系,并分享给全班同学。

引导幼儿思考:除了上下,还有什么其他的空间位置关系?六、板书设计1. 《认识上下》2. 内容:上、下概念的定义实物和图片展示上下位置的描述方法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请幼儿观察家里的物品,用“上”和“下”描述它们的空间位置,并画出来。

家长协助幼儿完成,鼓励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

2. 答案:例:电视在电视柜的上面,遥控器在电视柜的下面。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幼儿关注其他空间位置关系,如前后、左右等。

鼓励家长在生活中多引导幼儿观察和描述空间位置关系。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上”和“下”来描述物体的空间位置。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10篇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10篇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10篇《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篇一活动目标:1、在活动中让幼儿区别物体在空间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用上面、下面方位词回答问题。

2、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相互合作,有序操作的良好操作习惯。

活动准备:1、多媒体课件。

2、黑猫警长和一只耳的'头饰、老鼠图片若干。

活动过程:一、谈话导入游戏:小朋友,你们听过黑猫警长的故事吗?你们喜欢谁?那今天老师来当黑猫警长,小朋友们都是白猫警士。

好了,今天天气不错,我们一起去森林里转一转,看看有什么新任务。

二、播放课件,引导幼儿学习方位词。

1、森林里有许多的动物,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

)小鸟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上?那小朋友再看看小狗在哪里?还有谁在树下呢?小结:小猴、小鸟、小松鼠它们都在树上,小狗、小猪、小猫咪它们都在树下。

2、我们又来到了小河边,看看都有谁?(幼儿自由回答。

)小熊在哪里?谁在桥下?三、在情境游戏中指导幼儿学习正确使用方位词。

1、“接电话”进入情境,黑猫警长刚才接到兔妈妈打来的电话,说它们家有老鼠偷吃粮食,老鼠很狡猾,藏在兔妈妈家的各个地方,我们先侦察一下敌情。

记住:大家轻轻地走过去仔细看老鼠藏在什么地方,然后回来向我报告你们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2、白猫警士进入创设的情境中,侦察后坐回椅子向警长报告敌情。

提问:你在什么地方发现了老鼠?(幼儿自由回答。

)如:桌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沙发下面(上面)有老鼠。

椅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柜子下面(上面)有老鼠。

3、黑猫警长:“竟然有那么多老鼠在捣乱,情况十万火急,白猫警士们,我们快去抓老鼠吧!(所有白猫警士听到命令后立即到布置的场景中去抓老鼠。

每位白猫警士抓住一只老鼠后回到座位上向警长报告,游戏在音乐背景下活动。

4、老鼠抓到了,现在请告诉我自己是在什么地方抓到老鼠的?(提问个别小朋友,并要求幼儿用完整的话表达。

)如:我在桌子上抓到一只老鼠。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

《上和下》小班数学教案(精选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指导手册》第三单元“方位与空间”,具体内容为“上和下”的概念学习。

通过学习本章内容,使幼儿能够理解“上”和“下”的概念,并能运用到日常生活中。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让幼儿掌握“上”和“下”的方位词,能够辨别物体在空间中的位置关系。

2. 技能目标:培养幼儿观察、描述和运用方位词的能力。

3. 情感目标:激发幼儿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让幼儿理解并运用“上”和“下”这两个方位词。

教学重点:培养幼儿观察和描述物体位置关系的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课件、图片、实物(如玩具、水果等)。

2. 学具:小卡片、画纸、彩笔。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5分钟)利用课件展示小动物们上下楼梯、爬树等场景,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小动物们在做什么,自然引入“上”和“下”的概念。

2. 例题讲解(10分钟)出示例题,如“小猫在桌子上面,小狗在桌子下面”,让幼儿观察并回答问题。

教师对“上”和“下”的概念进行讲解,引导幼儿理解并说出答案。

3. 随堂练习(10分钟)出示各种图片,让幼儿判断物体在“上”还是“下”,并进行回答。

教师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

4. 小组活动(10分钟)将幼儿分成小组,每组一张画纸和彩笔。

让幼儿在画纸上画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标注出物体的“上”和“下”位置。

教师巡回指导。

六、板书设计1. 板书《上和下》2. 内容:“上”:小猫在桌子上面“下”:小狗在桌子下面图片示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画出自己喜欢的物体,并标注出物体的“上”和“下”位置。

2. 答案示例: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课后反思:关注幼儿在课堂上的表现,了解他们对“上”和“下”概念的掌握程度,以便对教学进行调整。

2. 拓展延伸:鼓励幼儿在生活中观察、描述物体位置关系,将所学知识运用到实际中。

同时,开展相关主题活动,巩固所学知识。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上下》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上下》

幼儿园小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上下》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上”和“下”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提高幼儿对空间位置的认知。

3.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让幼儿在游戏中学习。

二、教学内容1.认识“上”和“下”的概念。

2.学会区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关系。

3.通过游戏,巩固对“上下”的认知。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重点:让幼儿理解“上”和“下”的概念,能够区分物体在空间的位置关系。

2.难点: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上下”的概念,提高空间认知能力。

四、教学过程1.导入教师出示一个玩具小熊,提问:“小熊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小熊的位置。

教师再出示一个小猴子,提问:“小猴子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小猴子的位置。

教师引导幼儿比较小熊和小猴子的位置,引入“上下”的概念。

2.基本环节教师拿出一张图片,上面有小鸟、小猫和小狗,提问:“小鸟在哪里?小猫在哪里?小狗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教师再拿出一张图片,上面有高楼、树木和花草,提问:“高楼在哪里?树木在哪里?花草在哪里?”引导幼儿观察它们的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用“上”和“下”来描述这些物体的位置关系,如:“小鸟在上,小猫在下”,“高楼在上,花草在下”。

3.游戏环节游戏一:教师拿出一些玩具,如小汽车、飞机、轮船等,让幼儿将这些玩具放在指定的位置,如“把小汽车放在飞机的下面”,“把轮船放在小汽车的上面”。

游戏二:教师设置一个场景,如“森林里的动物们要开运动会,小熊在上,小猴子在下,小兔子在中间,请小朋友们帮它们排好队”。

4.巩固环节教师出示一些图片,让幼儿用“上下”来描述图片中的物体位置关系。

教师出示一些实物,让幼儿用“上下”来描述实物之间的位置关系。

教师引导幼儿回顾今天的学习内容,提问:“我们今天学习了什么?你们学会了什么?”五、作业1.家长协助幼儿完成一幅关于“上下”的画作,如“小鸟在上,小猫在下”。

2.家长与幼儿一起玩“找不同”游戏,找出图片中不符合“上下”关系的物体。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

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教学目标1.能够理解和掌握上下的概念。

2.能够正确认识上下在生活中的意义。

3.能够通过实物、图形等形式进行上下的区分。

教学准备1.白板、黑板、彩色粉笔。

2.图形卡片:向上箭头、向下箭头、上下箭头。

3.实物卡片:球、书、笔、杯子等。

4.背景板:上、下。

教学内容及方法1. 导入新课•通过问答互动、图片展示等方式,带领幼儿对“上”、“下”概念进行理解与掌握,引导他们认识与感知上下的存在。

2. 学习重点•要求学生正确认识上下在生活中的意义,以及学习上下的概念。

•学生学习通过实物、图形等方式进行上下的区分。

3. 教学步骤步骤1:出示实物,区分上下1.老师持球走到讲台前,向学生展示球在手中向上抛,球飞到了头顶上方。

2.老师再将球往下扔,球跌在地上。

3.老师请学生说出球上下上下,然后请学生举起手来,问学生刚才老师抛出的球是朝上还是朝下飞,学生应正确回答。

4.让学生拿起他们手上的书、笔、杯子等,明确书在手中向上、笔在手中向下等类似的实物所表述的方向概念。

步骤2:区分图形中的上下箭头1.出示向上箭头、向下箭头、上下箭头各1个图形卡片。

2.说出其相应的方向,并巩固上下的概念。

4. 达到预期•完成对“上”、“下”的概念理解与区分,能够在生活中正确理解、认知上下的含义。

课堂小结在学习了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上和下》这一课的内容后,我们相信学生已经对“上”、“下”的概念有了较为清晰的认识,并且能够在实物、图形等形式中正确地进行上下的区分。

这对于幼儿同时也是生活中的实践,更加深入地理解这一概念,能够更好地应用在生活中。

小班数学《认识上和下》教案

小班数学《认识上和下》教案

小班数学《认识上和下》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让幼儿能够辨别物体和图形的位置,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操作、交流等活动,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合作意识和探究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物体和图形的位置辨别。

2. 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幼儿能够辨别物体和图形的位置,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2. 教学难点:培养幼儿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四、教学方法:1. 观察法:让幼儿观察物体和图形的位置,引导幼儿发现“上”和“下”的关系。

2. 操作法:让幼儿动手操作,巩固对“上”和“下”概念的理解。

3. 交流法:鼓励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的想法,培养合作意识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一些图片、卡片、玩具等,用于引导幼儿观察和操作。

2. 环境:创设一个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幼儿充分参与到活动中。

3. 经验:让幼儿在日常生活和游戏中,积累对物体和图形位置的认知。

六、教学步骤:1. 导入:通过一个简单的谜语或故事,引起幼儿对“上”和“下”的兴趣。

2. 观察与操作:展示一些图片、卡片或实物,让幼儿观察并指出物体的位置,如树上有什么,水下有什么等。

3. 交流与分享:让幼儿与同伴分享自己找到的物体,并说出它们的位置。

4. 游戏巩固:设计一个简单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运用“上”和“下”的概念,如捉迷藏、扔球等。

5. 总结与拓展:引导幼儿总结今天学到的知识,并鼓励他们在家中尝试运用“上”和“下”的概念。

七、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对“上”和“下”概念的掌握程度。

2. 关注幼儿在操作活动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空间感知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3. 倾听幼儿在交流中的表达,检验他们的语言能力和合作意识。

八、教学延伸:1. 家庭作业:家长协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找到更多的事物并指出它们的位置,如家具、动物等。

小班数学活动《上和下》教案设计

小班数学活动《上和下》教案设计

一、活动名称:小班数学活动《上和下》二、活动目标:1. 帮助幼儿认识上和下两个概念,并能够区分日常生活中的上下位置关系。

2. 通过观察和操作,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和思维能力。

3. 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提高他们的空间观念。

4. 培养幼儿的合作意识和分享精神。

三、活动准备:1. 教具准备:上下两层的卡片、小动物图片、积木等。

2.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活动室,适当布置上下相关的场景。

四、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向幼儿介绍活动的主题,引导幼儿观察周围的上下位置关系。

2. 教师出示上下两层的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上面的卡片和下面的卡片的区别。

3. 教师通过展示小动物图片,让幼儿判断小动物是在上面还是在下面。

4. 教师发放积木,引导幼儿搭建上下结构,并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作品。

5.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活动的内容,巩固他们对上和下的认识。

五、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鼓励家长在日常生活中引导幼儿观察和体验上和下的概念。

2. 环境创设:在活动室中设置上下相关的场景,让幼儿在游戏中进一步巩固上和下的概念。

3. 教学活动:开展其他与上和下相关的数学活动,如上下楼梯、上下车等。

1. 直观演示法:通过实物和图片的展示,帮助幼儿直观地理解上和下的概念。

2. 操作实践法:让幼儿亲自动手操作教具,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游戏教学法:通过趣味性的游戏,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使他们主动参与活动。

4. 情境教学法:创设生活情境,让幼儿在实际情境中感知和体验上和下的概念。

七、活动步骤:1. 导入:教师向幼儿展示一个上下结构的教具,引起幼儿对上和下概念的兴趣。

2. 教师讲解上和下的概念,并示范如何区分上下位置。

3. 幼儿操作教具,观察和说出上面的物品和下面的物品。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的经验和发现。

5. 教师总结活动内容,强化幼儿对上和下概念的理解。

八、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和兴趣,评价他们对上和下概念的理解程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班数学认识上和下教案
小班数学认识上和下教案主要包含了教学目标,活动准备,活动过程等内容,通过故事,激起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让幼儿知道上下的含义以及上下的相对性,适合幼儿园老师们上小班数学活动课,快来看看认识上和下教案吧。

教学目标:
1、通过故事,激起孩子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区分并说出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认识并说出近处物体的上、下位置。

2、在游戏中,能正确找到自己的上、下位置,让幼儿知道上下的含义以及上下的相对性。

3、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4、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5、发展幼儿逻辑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背景:平面房子图,猴、熊手偶,狗、猫头饰。

活动过程:
一、1、表演故事:《懒惰的猴子》,老师与保育员分别扮演小猴和小熊,用手偶给幼儿表演。

听故事:懒惰的猴子
有一天,小猴和小熊玩完会屋休息,小猴抢先躺在了下铺。

并说:
“我累了,不想往上爬,你上去吧。

”小熊便说:“这是我的铺,你上去。

再说,我这么胖,怎么爬上去?”小猴还是不听,小熊把它扔了上去。

2、提问:
A、小猴玩累了,抢先睡在哪里啦?(下铺)
B、小熊是怎么说的?小猴听了吗?
C、小熊生气了,把小猴扔到哪里去了?(下铺)
3、让幼儿能清楚地辨别和正确说出:上面、下面的方位词,并会做手势(往上指、往下指)。

二、1、议论:
A、你看见过自己生活中有什么东西是放在上面的吗?
幼1:灯泡吊在房顶上。

幼2:钟挂在墙上。

.....
B、放在下面的东西有吗?你知道为什么放下面吗?
幼1:我的床是上下层的,我睡在下层。

幼2:鞋子放在床下面,放在床上脏呀?
2、老师小结:
A、以自身为中心的上下方位:上面有头、手等。

B、以近处物体为方位的上下位置:自己的上面有天空、太阳等,下面有地、小草等。

三、游戏活动:《小狗和小猫》
1、教师介绍游戏的玩法:小猫的房子在上面,小狗的房子在下面。

2、让幼儿别人扮演小狗和小猫,在老师的带领下做游戏。

3、看谁找到有快又好,表扬找对房子的幼儿,给最快的挂金牌。

4、游戏进行二、三次,小结,游戏结束。

四、活动延伸:
带幼儿到草地上,利用草地上的滑梯、木屋等,让幼儿自由组合,继续做游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