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第四章 世界经济中心的转移

如在对外贸易方面 1970年西欧在美国对外 贸易中的比重为30.5%,而亚太地区仅为 26.1%,到了1980年亚太地区便超过西欧成 为美国最大的对外贸易市场.进入90年代, 美国同亚太地区的贸易量持续快速增长. 1994年,美国对亚洲(主要是东亚)贸易总 额达3720亿美元,占美国全球贸易总额的36 %以上,比美欧间贸易高出30%~40%.
地中海时代的主要区域贸易中心
(1)规模最大的是以意大利城市为中心的地中海区 域性市场,代表商业贸易中心:意大利城市威尼斯, 热那亚,米兰,佛罗伦萨 (2)其次是以"汉撒同盟"城市为中心的北海,波 罗的海区域性市场,代表性商业贸易中心: 布鲁日, 卢卑克以及马赛,巴塞罗那,伦敦等 各地区性市场都有自己著名的商业贸易中心及 通商口岸,如"丝绸之路"上的长安,撒马尔罕, 巴格达,以东西方贸易转运站著称的君士坦丁堡 (今伊斯坦布尔).
(1405年7月11日(明永乐三年)明成祖命郑和率 领庞大的二百四十多海船,二万七千四百名船员组 成的船队远航,访问了30多个在西太平洋和印度洋 的国家和地区,最远曾达非洲东岸,红海,麦加, 并有可能到过澳大利亚. )
(2)英国为核心的大西洋时代 )
西欧各国充分利用了"地理大发现"的成 果,发挥了自己的地理位置优势,加快了资 本原始积累过程.从15世纪末至18世纪下半 叶,先后经历了葡萄牙,西班牙的封建殖民 时期,荷兰的商业资本殖民时期和英国工业 资本统治世界时期等历史阶段. 英国最早完成第一次产业革命,利用强大 的工业实力在19世纪末形成世界工厂,成为 时期的实际经济贸易中心 (英法战争)
2.以美国为核心的大西洋时代 . 19世纪70年代后的"电气化",推动了世界范 围内的第二次工业革命பைடு நூலகம் 19世纪末,重工业开始在世界工业中占主导 地位,继英国之后,美,法,德,日等成了以重 工业为主导的工业化国家.由于资本主义国家政 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规律的作用,各国生产力发展 的不平衡性十分显著.以工业生产为例,1870 年~1913年,美国在世界工业总产量中的比重从 23.3%上升到35.8%,德国则从13.2%上升到15.7 %,而英国却从31.8%下跌到14%,失去了其 "世界工厂"的地位,世界经济贸易中心,也因 此逐渐从以英国为核心的西欧转移到以美国为核 心的北大西洋两岸地.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04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未来趋势
新的贸易中心的崛起
亚洲贸易中心的崛起
随着亚洲经济和市场的快速发展,亚洲的贸易中心正在逐 渐崛起,如上海、深圳、东京等城市都具有成为世界贸易 中心潜力。
多元化贸易中心的趋势
未来将有更多多元化的贸易中心出现,不仅限于传统的贸 易中心城市,一些新兴市场和发展中城市也将逐渐成为重 要的贸易中心。
贸易中心的网络化发展
未来的贸易中心将更加注重网络化发展,通过加强互联互 通和合作,实现资源共享和优势互补,提高整体竞争力。
数字贸易和电子商务的影响
数字贸易的快速发展
随着互联网、电子商务的普及,数字贸易正在快速发展,成为推 动全球贸易增长的重要力量。
电子商务对传统贸易的冲击
电子商务的发展对传统贸易带来了挑战和冲击,传统贸易需要适应 数字化趋势,创新商业模式和营销方式。
全球治理体系的改革
全球治理体系需要进行改革和完善,以适应全球 化的发展趋势和各国的共同利益,促进全球经济 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05
总结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重要性和影响
促进全球贸易往来
世界贸易中心区是全球贸易的重要枢纽,为全球范围内的企业提供了一个集中交易、信息交流和物流运输的平台,极 大地促进了全球贸易的往来。
步提高贸易效率和管理水平。
环境和可持续性
面对全球气候变化和环境问题,未来的世界贸易中心区需 要更加注重环保和可持续发展,推动绿色贸易和低碳发展
。
安全和风险管理
随着全球贸易的复杂性和不确定性增加,未来的世界贸易 中心区需要更加注重安全和风险管理,加强贸易监管和风
险预警。
对全球贸易和经济发展的影响和前景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 移
第3章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海上丝绸之路: 明朝前期,中国古代的航海事业达到了高峰。明朝政府组织大规模的 船队,由郑和率领,七下西洋,访问了东南亚、南亚、阿拉伯和东 非等地区的30多个国家和地区,最远到达索马里和肯尼亚,航程10 万余里。 与陆上丝绸之路一样,海上丝绸之路也是中、外贸易通道。
国际贸易地理
版权:贵州商业高等专科学校旅游系•唐明贵
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丝道”是指把在中国织成丝织品运往地中海沿岸诸国这条横断亚欧 的古代贸易之路,它起自中国的安西(古代长安),西至罗马。
西汉(前202年-8年)时,由张骞出使西域开辟。 连接中亚绿洲城市的这条路以西安(古代长安)为出发点,途中在中国境内又分 为三条,它们分别是:其基本走向定于两汉时期,包括南道、中道、北道三条 路线。 1、天山北路:西安—敦煌—哈密—乌鲁木齐—伊犁—苏联(俄罗斯)境内—罗 马 2、西域北路:西安—敦煌—哈密—吐鲁番—焉耆—库尔勒—库车—阿克苏—喀 什—帕米尔高訽—中亚 3、西域南路:西安—楼兰—且末—尼雅—和田—喀什—帕米尔高訽—中亚—西 亚
(二)对外贸易 特点:不具有真正国际贸易的性质,很大程度上仍然是自然经济条件下的 互通有、调剂余缺。但它却是资本主义方式的萌芽,促进了欧洲封建社会 的解体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形成与发展。 区域性贸易中心: 欧洲——佛兰德尔、 汉萨同盟和意大利城市威尼斯、热 那亚和比萨为中心的地中海贸易区。 亚洲地区的一些国家,地区间的贸易也得以发展,并且形成了几个比较重 要的贸易区,比如中国、日本、朝鲜之间的东亚贸易区。
科科学学技技术术的的发发展展对对国国际际贸贸易易的的影影响响??
1、使国际市场日益统一,市场容量不断扩大,贸易竞争加剧。 2、科学技术进步,促进了产业结构调整。产业结构调整和传递必然促进商 品、资金往来的增加,对各国经济的发展有利。 3、科学技术是一种“创造性的毁灭力量”。 4、科学技术革命使国际分工由原来的 “垂直型”为主向“水平型”转化。 5、科技的发展促进了交通和通讯的现代化。 P23-24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

四、亚太地区成为世界经济贸易中心的政策环境
1、亚太各国都采取对外开放,鼓励出口的外向型 经济政策
亚洲四小龙和东盟各国改变原来实行的进口替 代战略,转变为出口导向战略,鼓励出口,大 力发展外向型经济。
2、 开放市场,大力改善投资环境,吸引外资
第一次产业革命对国际贸易影响
1. 工业革命大大提高了生产力。蒸汽机代替人 力、蓄力、风力或水力;大机器生产代替手 工操作。——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 成本、增加了产品数量。
2. 生产部门的地域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表 现出分散到集中的特征。
3. 国际经济贸易联系扩大,地域分工开始形成 。
三、第二次产业革命
亚洲的太平洋
再见
第二次产业革命
资本主义向垄断阶段过渡,内燃机、发 电机、电动机、新的冶炼技术、化学和 物理学的进步,第二次科技革命使生产 力又进一阶梯。
世界铁路网的修建、电报及电话的应用 、海上运输的发达、世界金融中心的形 成,促进了经济生活国际化。
国际分工从水平向垂直发展。
第二次产业革命对国际贸易影响
1. 大大促进了生产力的发展—继英国之后, 美德法都成为以重工业为主的国家。
第三节 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 世界贸易中心区
原因:20世纪60-90年代,日本、 亚洲四小龙、东盟、中国经济的快 速、持续的发展。
21世纪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将向亚洲 及太平洋地区转移
第三节 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 世界贸易中心区
一.亚太地区的区域范围 二.亚洲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自然地
理条件 三.亚太地区成为世界贸易中心的经
第一节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人类社会历史上三次社会大分工?第一次社会大分工原始社会的中期?驯养动物乳肉等生活资料畜牧业游牧部落生产的生活资料不同且数量较多交换的发展个体劳动代替了共同劳动私有制的发展个体劳代替了共同劳家庭变化男性地位农业和手工业发展谷物成为食物织布机和青铜器矿石冶炼和金属加工生产的增加劳动力生产出超过劳动力所必需的产品战俘成为奴隶奴隶制
第8课 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高二历史选择性必修二记诵笔记(经济与社会生活)

第8课世界市场与商业贸易【时空坐标】【思维导图】【知识梳理】知识点一世界市场的形成1.开始形成(1)推动因素:新航路开辟和早期殖民扩张。
(2)过程①新航路开辟后,葡萄牙和西班牙开始大规模殖民掠夺活动。
②17-18世纪,荷、英、法等欧洲国家纷纷加入殖民地争夺行列,建立海外殖民地。
(3)影响:欧洲的商人和殖民者直接同世界各地建立商业联系,世界市场开始形成。
2.初步形成(1)原因①工业革命后,大机器工厂取代手工工场,需要更广阔的世界市场和原料产地。
②蒸汽机车和轮船的出现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条件,世界各地间的联系更为便捷。
(2)影响:资产阶级凭借着工业革命带来的强大经济和军事实力,在拉丁美洲、亚洲和非洲等地建立殖民地和半殖民地,把越来越多的地区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之中。
3.最终形成(1)原因①第二次工业革命后,世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除输出商品和掠夺原材料外,还利用资本输出,控制落后国家的经济命脉,榨取大量的财富。
②为了抢占更多的原料产地、销售市场和投资场所,主要资本主义国家掀起瓜分世界的狂潮。
(2)影响:20世纪初,世界基本被瓜分完毕,亚非拉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被迫加入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资本主义世界市场最终形成。
知识点二近代商业贸易的变化1.背景新航路的开辟及欧洲人的殖民扩张,促进了商业贸易的发展。
2.表现(1)世界贸易中心的转移新航路开辟后,欧洲贸易中心从地中海转移到大西洋沿岸。
意大利的威尼斯、热那亚等商业城市在国际贸易中的地位下降。
里斯本、塞维尔、安特卫普、阿姆斯特丹、伦敦等城市先后成为国际贸易的中心。
(2)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①近代世界商业经营方式的变化①原因:世界市场的初步建立。
②表现a.烟草、咖啡、可可和茶叶等纷纷进入欧洲市场。
b.来自东方的香料大量涌入欧洲等地,由供贵族富豪享用的高级奢侈品变为了供普通人消费的大众化商品。
c.新航路开辟后,非洲成为殖民者掳掠黑人奴隶的场所,奴隶也成为贸易商品。
d.18世纪后期,英国开始向中国走私鸦片。
第三章 国际贸易中心的形成与转移

葡萄牙人在非洲海岸、在印度及整个 远东地区搜寻着黄金;黄金这两个字成了 驱使西班牙人远渡大西洋的符咒;黄金也 是白种人刚踏上新发现的海岸时所追求的 头一项重要的东西。
---恩格斯
“ 咦,这是什么?金子!黄黄的、发光的、宝贵的金 子!不,天神们啊,我不是一个游手好闲的信徒;我 只要你们给我一些树根!这东西,只这一点点儿,就 可以使黑的变成白的,丑的变成美的,错的变成对的, 卑贱变成尊贵,老人变成少年,懦夫变成勇士。…… 它可以使受咒诅的人得福,使白痴变成贵人。它可以 使窃贼得到高爵显位,和元老们分庭抗礼。”
两千多年来,我国的丝绸布帛、金银瓷器及农副产品等通过这条 丝绸之路,源源不断地输往缅印及东南亚、中东国家,缅印及东南 亚和西欧等殊方异域的山货药材、珠宝玉石等都由此路输入我国。
明末发挥巨大作用的海上丝绸之路
海上丝绸之路形成于汉武帝之时。从中国出发, 向西航行的南海航线,是海上丝绸之路的主线。 与此同时,还有一条由中国向东到达朝鲜半岛和 日本列岛的东海航线,它在海上丝绸之路中占次 要的地位。后来,中国著名的陶瓷,也经由这条 海上交通路线销往各国,西方的香药也通过这条 路线输入中国 。当时的贸易中心已经转到广州 (从广东到印度去的航道 )、泉州和杭州。 (从南洋到阿拉伯海,甚至远达非洲东海岸 )
地圆说
二、新航路的开辟的条件
4.拥有强大的物质基础(西班牙和 葡萄牙王室的支持)
时间
支持国家 探险家
航线
1487年
葡萄牙 迪亚士
西欧—好望角
1492~1498年 西班牙 哥伦布 西欧—美洲
1497年
葡萄牙
达·伽马
西欧—好望 角—印度
1519~1522年
西班牙
麦哲伦
环球旅行
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与转移课件

欧洲区域贸易中心的形成
• 欧洲区域贸易的发展是在欧洲封建社会鼎盛时期即11-15世纪随着 商业城际之间和国际间的集市贸易的发展而逐渐形成的。
• 古代: 地中海东部,中国的纳贡制度 • 封建社会: 亚洲在公元前5世纪-春秋,欧洲在公元5世纪,亚洲
领先欧洲1000年。 • 476年,西罗马帝国的灭亡,标志着欧洲奴隶制度的崩溃。此后,
取早日开辟西方航线。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地理大发现
• 航海技术的成熟
•
西班牙航海技术的提高, 指南
针、火药的推广以及“地圆”学说得到
科学的证明都为航海探险提供了物质和
精神上的准备。王室的支持为航海探险
提供了金钱上的支持, 全国范围掀起了
探险的热潮。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地理大发现新航路的发现
♪ 之所以具有如此充裕的劳动力是因为亚洲地区 的人口基数很大, 是世界人口最多的洲。
亚太成为世界贸易中的社会经济条件
♪ 经济增长迅速
♪
亚洲新兴市场经济主要得益于中国等主
要经济体的良好发展, 也有赖于出口增长, 尤
其是电子产品出口的提速。
♪ 贸易量不断上升
♪ 服务业占贸易比重越来越高
♪ 投资活动日趋激烈
经济还十分落后的大西洋沿岸的西、葡、荷、比、英、 法处于欧洲去非洲的海上交通要道上。资本主义生产方 式得到迅速的发展。因此世界贸易中心从地中海向大西 洋沿岸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第一次产业革命
• 产业革命首先是从纺织业开始的, 主要标志是1733年兰开下的 钟表匠发明了飞梭、1764年珍尼纺纱机带动纱锭越来越多。 1776年瓦特发明了蒸汽机。1807年美国人富尔顿制造了世界第 一艘轮船, 1811年英国仿造成功并大规模的使用。1814年英国 人斯蒂芬逊发明了蒸汽机车, 是陆上运输进入铁路时代。1825 年英国建成世界上第一条铁路。英国完成工业革命, 成为机器 大工业在优势的国家。
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区

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区学院:管理学院班级:国贸09-2学号:3090827227姓名:黄冠晶亚太地区-—正在兴起的世界贸易中心区摘要: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科学技术的进步是世界贸易中心区形成的根本原因和动力。
经济学家们预测,未来世界的经济中心将由传统的欧洲、北美东部转向亚太地区.亚太地区在自然地理条件、经济基础、政策环境方面都有很好的优势,但同时也面临着一些威胁。
如今的经济全球化和新经济给亚太地区带来了发展机遇和新的挑战。
关键词:世界贸易中心区亚太地区发展自然地理经济基础政策环境挑战科技生态环境新经济全球化机遇一、国际贸易中心区的形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最先形成的地区是在欧洲,因此世界贸易中心首先在欧洲形成.随着生产力发展水平不断的提高,国际贸易中心由区域贸易中心向世界贸易中心发展。
公元11世纪—15世纪是欧洲社会的鼎盛时期,在这个阶段,欧洲内部最重要的区域贸易中心主要出现在佛兰德尔、汉撒同盟、以及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佛罗伦萨。
第一次产业革命后,地中海的优势失去了欧亚中心的地位,而大西洋沿岸的英法西葡荷成为世界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至20世纪初,欧洲西部和美国东北部成为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
本世纪出现了向亚太地区转移的趋势。
二、亚太地区简介广义上,可以包括整个环太平洋地区.狭义上,指西太平洋地区,主要包括东亚的’中国(包括港澳台地区)、日本、俄罗斯远东地区和东南亚的东盟国家,有时还延伸到大洋洲的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等国。
亚太地区在自然和经济方面具有丰富的多样性。
经济发展上有世界上排前三位的国家美国、中国、日本;南半球第一位的国家澳洲.台湾、韩国、新加坡和香港自1980年代开始独立发展成为“亚洲四小龙”,至今仍具发展活力。
日本、台湾、韩国和美国西海岸为重要的技术策源地。
俄罗斯远东地区、加拿大和澳洲蕴藏着丰富的自然资源。
中国、印度和墨西哥正快速走上工业化发展之路,也有丰富的人力资源。
美国、澳洲和新西兰有生产力水平极高的农业和畜牧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一、地理大发现
¡ 再次,地理大发现促进了新旧大陆之间 生产要素的流动。
¡ 最后,地理大发现是地中海沿岸的贸易 地位日益下降,而原来经济还十分落后 的西、葡、比、荷、法、英等国,由于 正处于欧洲去非洲和美洲的海上交通要 道上,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得到了迅速的 发展,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开始有地中海 沿岸各国向大西洋沿岸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一、地理大发现
¡ 意大利人克斯多佛·哥伦布于1492年8月3日奉西班牙 国王之命率船队西行,横渡大西洋,最终到达中美洲 的圣萨尔瓦多岛、海地岛、古巴岛。此后,哥伦布又 三次西航,陆续抵达西印度群岛和中、南美洲大陆的 其他地方,历史上称为“发现新大陆”。
¡ 葡萄牙航海家斐南多·麦哲伦与1519-1522年横渡大西 洋,沿巴西东海岸南下,绕过南美洲大陆与火地岛之 间的海峡(麦哲伦海峡),进入太平洋,抵达菲律宾 群岛。在此麦被杀害,其同伴继续绕过马鲁古群岛进 入印度洋,绕过好望角沿非洲西海岸北上,最终返回 西班牙,完成了人类第一次环球旅行。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二、封建社会
¡ 意大利北部的威尼斯、佛罗伦萨、热那亚、米兰 等城市都是在11世纪后发展起来的。从12-14世 纪,威尼斯一直是西欧最大的商业中心和海上强 国。
¡ 汉萨同盟地区,是指现在的德国北部以吕贝克、 汉堡、不来梅为中心的地区。汉萨同盟是中世纪 时德国北部各城市进出口贸易商的政治经济同盟。 在13世纪加入的城市有90多个,14世纪多达 160个,盟主城市是德国的吕贝克。14-15世纪 汉萨同盟几乎掌握了整个欧洲大陆的贸易,并控 制了北海到波罗的海的商路。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什么是工业革命?
是资本主义使用机器生产取代手工 劳动的过程。它使生产效率大幅度提高。 既是生产技术的革命,又是社会关系的 革命;促成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基本 形成。
手工劳动
机器生产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工业革命的前提和条件
1、前提:资产阶级统治的确立
2、条件
(1)资本:殖民贸易和掠夺 (2)劳动力:圈地运动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一、地理大发现
(一)地理大发现不是偶然事件,而是西欧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和由此加深的西欧社会 经济的矛盾促成的。
¡ 15世纪末西欧与远东地区的贸易危机是促 成地理大发现的一个重要因素。
¡ 当时欧洲的封建领主为了满足奢侈的生活, 商人为了日益增多的商品交换,都需要黄 金和白银。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3)、新通讯手段的发明
电话 无线电报
为迅速传递信 息提供了方便
世界各地的 经济、政治 和文化联系 进一步加强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贝尔的电话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4).化学工业的建立
80年代从煤炭中提取氨、苯等化学产品 1867年诺贝尔发明炸药 80年代改良制造无烟火药的技术 塑料、人造纤维开始投入生产和使用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欧洲人远航的动机
追求商业利益 宗教使命感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新航路與新大陸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探險家之一~哥倫布
向西航行抵達 西印度群島
發現新大陸~ 美洲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聖 大
哥 倫 布
瑪首
利 亞
次 出 航
號的
船
隻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第二次工业革命对经济的影响:
1.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但 资本主义列强之间的经济发 展不平衡加剧。 2.丰富和改善了人们的生活 内容和生活方式。
3.形成了垄断和垄断组织。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对政治的影响:
1.主要资本主义国家进入帝国主 义阶段,资本主义国家逐渐成为 垄断组织利益的代言人。
蒸汽机是第一个真正性的国际发明——恩格斯
人类社会进入了“蒸汽时代”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火车
19世纪美国蒸汽机车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1807年美国人富尔敦制造了第一艘汽船。 以蒸汽机推动船两侧的明轮,称为“轮船”。 并在哈得逊河试航成功。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第一次工业革命的重大发明
飞梭
1733年,纺织师
凯伊发明,它的
出现,大大提高了 织布的速度,使棉 纱供不应求。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18世纪60年代从棉纺织工业开始
哈格里夫斯 (纺织工人)
标志着工业革命的开始
特动 点力 :: 细人 而力 易 断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1785年,瓦特制成的改良蒸汽机应用于纺织业
探險家之二~麥哲倫
首次完成繞地球 航行一周的壯舉
首度以實際航行 證實地圓說的理 論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地理大發現的成果與影響
新作物的傳入 金銀的開採 帶動大西洋時代的來臨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來自美洲的新作物
1.葫蘆瓜和南瓜 2.向日葵 3.蕃茄 4.煙草 5.青.紅辣椒 6.可可豆 7.和8.仙人掌 9.番薯 10.菜豆 11.馬鈴薯 12.鳳梨 13.火雞
2.无产阶级队伍发展壮大,国际 工人运动和社会主义运动迎来新 的高潮。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对国际关系的影响:
1.各帝国主义国家加紧对 外侵略扩张,世界殖民体 系最终形成。 2.各帝国主义国家之间的 矛盾加剧和尖锐化。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第二次
生产
工业革命
高度集中
垄
资本
断
帝国 主义
列宁指出:“集托中拉发斯展:到一定阶段,
可以说生自产然、商而业然和法地律走上完到全垄组成断一。体因为
几十个大型企业彼此之间容易达成 协定辛;迪另加一:方面,正是企业的规模 巨共同大销造售和成采了购原竞料争协定的困难,产生了垄
卡特断尔的: 趋势。”
销售协定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四、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区向北大 西洋沿岸转移
¡ 在地理大发现和产业革命的推 动下,世界经济贸易中心地区 开始由地中海沿岸各国,向北 大西洋东西两岸转移,欧洲西 部和美国东北部成为世界经济 贸易最发达的地区。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二、封建社会
¡ 亚洲于公元前5世纪,欧洲于公元5世纪先 后进入了封建社会。封建社会较奴隶社会生 产力有了长足的发展,生产中普遍使用铁器 和役畜,农耕技术和水利工程也达到了较高 水平。
¡ 公元11-15世纪时欧洲封建社会的鼎盛时期。 随着比利时西部和意大利北部手工纺织业的 发展和中欧冶铁业的进步欧洲手工业开始蓬 勃发展,形成了佛兰德尔、汉萨同盟和威尼 斯、佛罗伦萨为中心的区域贸易中心。
可能性
(3)技术:工场手工业的迅速发展
(4)市场:海外市场的扩大 (根本、必要性)
英国经市济场学总家是曾在说扩:大“,大需洋求洲总有是我在们增的加牧。羊工场场, 阿手根工廷业和也北不美能西再部满草足原这上种有需我求们了的。牛于群是,,秘蒸鲁汽 送和来机它器的就白引银起,了南工非业和中澳的大革利命亚。的黄金流向伦 敦。印度和中国人为我们种—茶—,《共而产且党我宣们言的》咖 啡、白糖和香料种植园遍布东印世界度贸易群中心区岛的形。成和”转移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 和转移
2020/11/1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第一节 产业革命前的区域贸易中心
一、奴隶社会
¡ 人类开始使用铜器和铁器,但对自然条件 依赖很大,河流是灌溉和航运的必备条件, 因此在西亚的两河流域、非洲的尼罗河流 域、亚洲的印度河流域和黄河流域,就形 成了四大文明古国。此时在欧洲的爱琴海、 地中海沿岸的奴隶制国家,经济也得到了 发展。古罗马时代,帝国与其附属国之间 开始形成了初步的生产地域分工和商品交 换。
电影放映机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2)、内燃机和新交通工具的创制
内燃机 诞生
柴油机 创制
内燃机驱动的汽车
柴油机
内燃机车 远洋轮船 飞机
石石 油油 开化 采工 业业 发产 展生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卡尔.本茨和他的内燃驱世动界贸易机中心区车的形成和转移
柴
油
机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莱特兄弟和他们的飞机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二、 第一次工业革命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恩格斯说:“当革命风暴横扫法国时,英 国正在进行一场比较平静的但是威力并不因此 减弱的变革。”
18世纪中后期,一场对人类历史发展有着 重大影响的革命首先在英国爆发。这场革命虽 然没有刀光剑影,却对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 面都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大大改变了世界面貌。
世界贸易中心Biblioteka 的形成和转移二、封建社会¡ 佛兰德尔,是指以现在比利时西部的布鲁 日、根特和法国西北部的阿拉斯等城市为 中心的地区。11-12世纪这里的毛纺织手 工业十分发达。从英国进口羊毛,经加工 后经内河运往香槟集市,13世纪香槟集市 的呢绒的数量和质量是所向无敌的。14世 纪香槟集市衰落后,布鲁日成为西欧的一 个重要的商业中心,同英、法、德、意等 有着广泛的联系。14世纪位于德国北部的 汉萨同盟成立后,布鲁日又成为汉萨同盟 南北商路的集散地。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三第、二第 次二 工次 业工 革业 命革 命
世界贸易中心区的形成和转移
第二次工业革命出现的背景
1、政治基础:资本主义制度在世界范围内的确立 2、经济基础: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